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纲要》,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文化产

业发展计划》(2003-2007年)。这表明武汉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借鉴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从武汉市的市情出发,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20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此时,人们在获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文化产品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对公众的影响力上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此时,对文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对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出台

1

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就历史性地成为一个重

大课题。武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性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2.74亿元,人均GDP达19560元,折合2365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10.7%计算,再过两年,既可达到3000美元。这说明武汉市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方面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另外,按照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分析方法,当居民收入越过温饱线开始走向小康水平时,居民收入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外,开始有了剩余,精神文化消费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就具备了条件。一般公认的是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就标志着人民生活

越过了温饱线开始奔向小康型阶段,40%以下为富裕。按此衡量,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20元,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38.4%,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己下降到48.2%。

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食品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8.4%,已降至40%以下,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961.41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4.07%,高于居住和交通、通讯费用的支出,仅次于食品消费支出,居第2位。这说明武汉市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已从社会消费的边缘逐步位移到了社会消费的中心。恩格尔同时认为小康型阶段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应达到20%以上。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已达到

2

30%左右,在我国发达地区也已达到16-18%。由此可见,武汉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还会进一步变化,文化消费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之,武汉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人们渴求的新型消费热点,文化消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达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面临的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按经济规律办事,及时认识和充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多生产和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们和社会对文化消费的有效需求,把人们的精神需求转变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就会在国内刚刚兴起的文化市场竞争中与国内其他众多大城市平分秋色,并逐步走入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文化产业的统计制度,缺乏一些相应的统计数据,因而,以上对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只能是比较定性的、粗略的。然而,这种定性的分析又无疑是有依据的,因而是正确的、可靠的、可预见的。

二、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3

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到2007年,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4.2%提高到8%。争取文化生产总量在全国文化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并与国际接轨。

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依据对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背景的分析,就如何加快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都大大丰富了,然而目前无论是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方面,还是对入世给文化带来的影响方面,各界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多,讲文化的产业性少,对加大改革力度,迎接入世后的挑战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改变这种“文化是事业而不是产业”的观念,刻不容缓。市政府、文化系统、学术机构及各新闻媒体应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导向力度。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

4

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功能,如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制订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等;同时要进

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从“办文化”的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管文化”方向转变。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主导作用。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通过加快对内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产业大集团。现代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就是大集团、大公司的竞争。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的运作,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和争夺。资源的垄断和竞争、开发和重组,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的作用,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以资产为纽带,打破行业的界限,进行文化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才、设备、项目和品牌的重组,优化结构,建立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以做大做强的姿态参与

5

国内外的文化竞争。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1999年成立时,就组合了五家出版社,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上实行三步战略,逐步形成了大的跨国集团;上海文广集团(即上海文化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2000年成立时,把原文化局系统的创作资源和原广播影视系统的巨大传播能力结合起来,向跨媒体跨行业的综合性媒体集团跨出了关键的一步。同时,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新闻出版局及邮政部门联手组建了书报刊零售网络——东方书报亭。2000年,由上海主要新闻媒体共同出资6亿元人民币,联手组建了新闻网站——东方网等等。一些文化产业大集团的组建,使上海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实力大大增强。

3.利用我国已加入WTO的大好时机,吸引外资企业进入武汉文化产业。根据WTO协议文件规定,归属服务贸易的文化产业也要按贸易规则对所有的缔约国家开放。《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旅游及相关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在内的一切文化、娱乐、新闻、图书馆、体育服务等都要对外开放。“入世”之后,西方投资者将可以参与中国文化娱乐事业的经营,外国服务供应商可批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