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与长沙市的对比分析
中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ECONOMY中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Economy摘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对实现武汉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发展规模、行业结构、集聚发展平台等方面分析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采用区位熵测算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将武汉市和长沙市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特色明显,集聚发展平台初步建成,但与长沙市相比,武汉市文化产业规模较小,集聚水平不高。
未来应依靠现有产业基础,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对标文化产业发达城市,增强产业整体空间布局;发挥核心产业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对比分析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产业形式,具有低耗能、低污染、高知识性和高增值性的特点[1],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已成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
同时,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和窗口的文化产业集聚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3]。
纵观已有文献,学术界对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影响因素[4][5]、集聚形态[6]、集聚效应[7][8]等方面,但在集聚发展路径方面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且较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初步建成,集聚效应开始形成。
那么,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如何?今后应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回答这一问题对武汉市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将从发展规模、行业结构、集聚发展平台等方面综合分析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标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好的长沙市,分析两地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上的差距,探究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法,以吉庆街为切入点,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展开探讨。
调查研究表明,城市的草根文化传承和经济价值开掘之间存在矛盾,商业化发展模式的不合理规划不断冲击传统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但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如果施以正确决策,加之多方调和努力,吉庆街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吉庆街文化传承城市建设“吉云照影觥筹尽显生活秀,庆语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的吉庆街,是一条集聚排档美食文化和汉味民俗文化的历史名街。
其开放的经营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吉庆街缺乏公共配套措施、建筑老化等等问题逐渐暴露。
2009年3月,江岸区政府对吉庆街进行了全面整改。
改造采用“异地重建”的方案,以保护修复为主,拆除违章建筑,力争还原街区历史风貌,打造民俗创意区和文化馆藏区。
然而,整改后的吉庆街反现萧条,商家惨淡经营,人气每况愈下。
2016年12月,重新竣工的吉庆街焕然一新,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团队以吉庆街为对象,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一、吉庆街文化产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本次?{查前后经过设计问卷、实地考察、分发问卷、采访经营者、阅读相关文献、分析数据的工作,于2016年6月启动,前后开展3次集体调研,共收集线上线下调查问卷255份,对经营者、管理者进行了2次采访。
本文采用问卷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调查样本分析1.受访对象基本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吉庆街商圈的人群总体呈现出年龄层低、省内出身、教育水平高、文化消费水平较高这四大特点。
其主要年龄层在25岁以下(44.31%),超过半数年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下(53.33%)。
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在义务教育程度以上(83.13%,其中大专学历及以上占44.31%)。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研究》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一、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研究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及其对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探讨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趋势。
二、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1. 空间生产的背景与动因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政府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驱动以及科技发展的推动,共同促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 空间生产的模式与特点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模式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为主。
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则通过创新创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参与则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支持。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企业、社会三者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文化传播1.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展览、演出、节庆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将武汉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传播到国内外。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也提高了武汉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 文化传播的效果与影响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传播武汉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增强了人们对武汉的认知和了解。
这种认知和了解不仅包括对武汉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包括对武汉现代文化的认同。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也促进了武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四、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的互动关系1. 空间生产对城市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空间生产为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场所和载体,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空间生产也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内容。
雨崎工作室关于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雨崎传媒二零一一年五月雨崎传媒目录第一部分* 武汉市当前文化传媒业发展的现状....................(2-4)利弊分析第二部分* 武汉市文化传媒企业举例简要分析.....................(5-7)1.湖北日报传媒集团2.武汉电视台3.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4.武汉中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第三部分* 武汉与其它副省级城市文化传媒产业的横向比较.................(8-10)(武汉,长沙,西安)第四部分* 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1-14)武汉市当前文化传媒业发展的现状一.武汉市文化产业总体分析21世纪是一个信息急剧膨胀的年代,同时也是人类从资本经济转向创意经济的时代。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传媒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
文化传媒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设计服务,广告会展等。
那么,武汉市目前的文化传媒产业的现状怎么样呢?我们首先通过下面图表了解一下。
(数据来源于雨崎传媒)从这两幅图中可以得出的数据:1.武汉市文化产业在不断的的发展壮大。
2.对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的上涨。
那么,武汉市五大文化发展支柱产业。
新闻出版、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
2011年就占的文化产值的80%以上。
武汉市在主打这五大支柱文化产业的同时建设了武汉光谷动漫产业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珞珈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效益明显,中国光谷国际文化创意园成为文化部跟踪培育的重点产业园区。
形成了从黄鹤楼—长春观—红楼—起义门—楚望台—农讲所—户部巷—昙华村艺术村—楚河汉街—中部创意之都的文化艺术传媒带。
还蕴育了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传媒,武汉华旗影视制作公司,武汉拇指通科技公司,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影院,湖北剧院,汉江环球,万达影城等一批优秀传媒企业。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湖北文化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1. 发展优势湖北地处中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湖北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湖北的文化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武汉的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此外,湖北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传统,如楚文化、荆楚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业结构湖北文化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等。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设计、动漫、游戏、广告、影视等多个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湖北文化产业的亮点之一,湖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武汉东湖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发展现状湖北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比上年增长8.3%,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湖北的文化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湖北共有文化企业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湖北文化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且为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二、湖北文化产业的趋势研究1. 创新驱动创新是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湖北正在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还鼓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一趋势预示着湖北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将更多地借助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编者按:今年以来,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组织专门班子,对武汉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在市老领导、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殷增涛的主持下,历时三个多月形成了调查报告,本版现予编发。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天赋等,借助现代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的定义不尽一致。
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原英联邦国家和地区称之为创意产业,美国则称之为版权产业,日本称之为内容产业,韩国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
在我国,北京称为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则称为创意产业。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世界晚了整整十年。
十年中,有人列举了一个数据:仅美国好莱坞所创造的影视收入,就可以建150个北京“鸟巢”,相当于深圳10年所创造的财富总和。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很晚,但凭借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动力,借助已经成型的科学技术,以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重构与文明再造为内容,正在掀起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意热潮。
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组织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区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
未来几年,北京将继续完善政策,强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将创意产业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起来,突出“时尚”与“科技”,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区联动、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发展路径。
2004年11月,上海市经委组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进行了创意产业明晰化工作,以准确把握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分析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分析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定义多种多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由传统文化领域、创意领域和文化经济领域组成,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文化艺术表演的组织和运营、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等。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创意性: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创意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创新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2. 产业化: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经过加工、开发和传播,形成商品和服务,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融合性:文化产业涉及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
例如,电影可以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多种形式,形成更加综合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
1. 产业规模:湖北省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2019年,湖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541亿元,同比增长11.7%。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科技产业是湖北省文化产业的三个支柱产业。
2. 产业结构:湖北省文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三个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是湖北省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湖北省通过扶持文化企业、鼓励创新创业和加大投入等措施,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产业发展水平: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研究》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一、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城市文化传播和空间生产的重要载体,对于武汉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的关系,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1. 空间生产的定义与特点空间生产是指通过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综合运用,实现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创造。
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空间生产主要体现在对物理空间的优化利用和虚拟空间的拓展。
2.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多元化、集群化的特点。
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在武汉市各区,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汉口北等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这些园区在空间上相互连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3. 空间生产对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空间生产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完善。
同时,空间生产也推动了武汉城市文化的传播,提升了城市形象和软实力。
三、城市文化传播与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互动关系1. 城市文化传播的内涵与特点城市文化传播是指通过城市的文化符号、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等途径,将城市的文化特色、价值观等传播给外界。
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城市文化传播与园区的空间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城市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推出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等途径,推动了武汉城市文化的传播。
这些园区成为了武汉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和传播平台。
3. 城市文化传播对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反哺作用城市文化传播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市场机遇。
通过传播武汉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资金和项目进入园区,进一步推动了园区的空间生产和产业发展。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人才不仅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影视制作和动漫游戏的发展推动了数字技术、动画制作等相关产业的进步;创意设计的发展则带动了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在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武汉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能力。
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3.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武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武汉拥有得天独国的文化资源。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武汉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包括黄鹤楼、古琴分等历史遗迹,以及众多非能力和创新机制而著称。
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以高度市场化为导向,注重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协同效应。
其电影、音乐、游戏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得益于其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开放的市场环境。
美国还十分注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欧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则更加注重文化底蕴和创意的融合。
以法国为例,其文化产业在保持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与发展。
法国的电影、时尚、设计等领域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国际竞争力。
这得益于法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法国还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和升级。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论文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论文湖北省是中国的中部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之地。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文化节庆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湖北省的文化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1. 丰富的文化资源湖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湖北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武汉、宜昌、襄阳等,并且还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黄鹤楼、三峡大坝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快速增长的文化产业规模近年来,湖北省的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2094亿元,同比增长10.3%。
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湖北省GDP的增速。
文化产业对湖北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3. 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湖北省的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发展。
在传统文化方面,湖北省注重保护和传承,开展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项目,如舞蹈、音乐、戏曲等。
同时,湖北省还积极推进行业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文化产品。
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1. 设施设备不断升级随着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设施设备也得到了不断升级。
例如,武汉的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不断建设和改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湖北省将会继续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投入,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
2. 文化创意产业崛起湖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湖北省注重挖掘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同时,湖北省还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创新创意。
这为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湖北省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湖北省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如三峡文化旅游区、宜昌文化旅游区等。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研究》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使命,还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
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机制,以及其在城市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1. 空间生产的背景与特点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以文化产业为主导,以创新为核心的空间再生产过程。
这一过程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互动性的特点,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资本,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2. 空间生产的机制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机制主要包括政策引导、资本驱动、人才集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政策引导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资本驱动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人才集聚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技术创新则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城市文化传播功能1. 传播文化的多样性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城市文化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上。
园区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将武汉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间文化等多元化文化元素传播给大众,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2. 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园区还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的互动关系1. 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与城市文化传播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空间生产为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平台,而城市文化传播则进一步推动了空间生产的发展和壮大。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武汉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发展对策研究
为 2 世 纪 全 球最 具 有 商业 价 值 和 文 化 内 涵 的朝 阳 产业 。 1 文化 创 意产 业 与 会 展 相 结合 , 助 展 览 会 ( 览 会 ) 一平 台实 现 借 博 这
其 价 值 , 不仅 能 充 分展 示 本 土 文 化 , 为 不 同文 化 提 供 了交 这 还 流的 平 台 . 而促 进 文化 产 业 的 不 断创 新 与 发 展 。 从
和个 性 化 。 在招 商 和 招 展 上存 在 一些 问题 , 办者 主要 的 工 如 举
( ) 势 (t n t ) 一 优 s e gh r 1 丰 富 的文 化 资 源 .
作 是 抓 参展 商 , 略 了 吸 引专 业 观 众 和买 家 的工 作 , 忽 参展 商 在 参 展 后 没有 达 到 寻找 新 客 户 、 加 销售 等 参展 目的 。 增 因而 导致 参 展 商 的参展 热 情 不 高 。 4 信 息 网络 缺 失 , 务水 平 欠 满 意 . 服
心举 办 。 示 了文 化 创 意 产业 的丰 富 资 源 及 市场 潜 力 , 分展 展 充 现文 化 创 意产 业 在推 动 经 济 增 长 和带 动 传 统 实体 产 业 升 级改 造 和 创新 发 展 的 丰硕 成 果 。并 对 丰 富人 民群众 的文 化 生 活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营 销水 平 低 , 展效 果不 佳 . 参 目前 , 汉 文 化创 意 产 业博 览 会 还 处 于起 步 阶段 , 展 营 武 会
北 省 礼 品行 业协 会 主 办 , 以展 示 时 尚 , 意生 活 ; 示 典 藏 , 创 展 传
承文 化 ; 示 创 意 , 新产 业 为 宗 旨。 该博 览 会 以 “ 化 导航 , 展 创 文
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009年底,我市共有文化产业机构2295多家,包括演出演艺业、电影业、音像业、动漫产业、网络服务业、美术业、工艺品业、特许文物业、创意设计业等。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情况及特征如下:(一)演艺业、电影业、网吧业和音像业处于全国前列。
演艺业。
以新中原大歌厅、滚石音乐台、台北新视厅、博大艺苑和田汉大剧院等娱乐企业为代表的演艺业无论演出的规模、档次和营业收入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其中新中原还在南昌、长沙建有当地最大演艺剧场。
电影业。
目前,我市已有天河、银鑫、万达、珠江四条跨省电影院线投资建设的10座多厅影城,2005年电影票房收入达8650万元,位居全国大城市第5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及杭州。
网络服务业。
以中青网络、绿色动力、武汉星达等为代表的网吧连锁业为标志,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逐步成为网吧市场主流。
武汉星达旗下拥有94家连锁店,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网吧连锁经营公司。
音像业。
全市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212家,是我国重要的批销中心。
(二)创意设计产业具有优势。
武汉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等创意设计领域实力雄厚。
钢铁、汽车、船舶、桥梁、交通、水利、电力、煤炭、纺织等领域的创意设计在国内居前,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武汉创意设计机构近500家,年产值逾100亿元。
我市的软件设计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
东湖开发区已形成武大、华工、中科院武汉分院和东湖开发区的国家软件基地。
2005年,东湖软件设计企业400多家,涌现出达梦公司的数据库、中地公司的GPS、瑞达公司的可信计算机等国际领先水平的软件设计。
年收入60亿元,出口1500万美元。
(三)动漫游戏业、视觉艺术业发展迅速。
动漫企业。
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进行国产动画策划制作的动画公司,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本土企业。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结合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标签:文化产业;问题;对策文獻标识码: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
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
1 武汉文化产业现状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
武汉市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
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
目前阻碍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1 文化产业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观念缺乏,文化产业意识淡薄。
1.2 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资源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大,科技含量较低。
1.3 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制约了内部运行机制创新,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
1.4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能力。
1.5 投融资渠道单一现行文化投资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未形成文化投资的多元机制。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2 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对策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武汉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文化发展现状1. 文化资源丰富:武汉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如黄鹤楼、故居等,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文化产业发展较慢:尽管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竞争力。
3. 文化创新能力薄弱:武汉在文化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4. 文化市场消费力不足:由于许多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文化市场的消费力不足,限制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武汉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文化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2. 打造文化品牌:武汉需要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形象,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3. 强化文化教育: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 推动文化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发掘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模式。
5. 拓宽文化市场: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场景,激发文化市场的消费活力。
同时,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结论武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发展策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将推动武汉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张玉玲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2)2
【摘要】武汉市的文化产业基础良好,主导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其他大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武汉市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转变观念、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产业大集团,吸引外资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张玉玲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经济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为例 [J], 邓文;王曾
2.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赤峰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之四 [J], 赵然;孙国学
3.一部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力作——评常凌翀博士《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J], 周淑舫
4.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J],
张勇;王梦婕
5.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评介 [J], 张春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武汉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纲要》,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计划》(2003-2007年)。
这表明武汉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
本文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借鉴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从武汉市的市情出发,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20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
此时,人们在获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
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文化产品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对公众的影响力上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此时,对文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对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出台1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就历史性地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武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性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2.74亿元,人均GDP达19560元,折合2365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10.7%计算,再过两年,既可达到3000美元。
这说明武汉市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方面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
另外,按照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分析方法,当居民收入越过温饱线开始走向小康水平时,居民收入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外,开始有了剩余,精神文化消费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就具备了条件。
一般公认的是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就标志着人民生活越过了温饱线开始奔向小康型阶段,40%以下为富裕。
按此衡量,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20元,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38.4%,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己下降到48.2%。
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食品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8.4%,已降至40%以下,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961.41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4.07%,高于居住和交通、通讯费用的支出,仅次于食品消费支出,居第2位。
这说明武汉市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已从社会消费的边缘逐步位移到了社会消费的中心。
恩格尔同时认为小康型阶段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应达到20%以上。
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已达到230%左右,在我国发达地区也已达到16-18%。
由此可见,武汉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还会进一步变化,文化消费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
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之,武汉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人们渴求的新型消费热点,文化消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达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面临的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按经济规律办事,及时认识和充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多生产和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们和社会对文化消费的有效需求,把人们的精神需求转变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就会在国内刚刚兴起的文化市场竞争中与国内其他众多大城市平分秋色,并逐步走入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文化产业的统计制度,缺乏一些相应的统计数据,因而,以上对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只能是比较定性的、粗略的。
然而,这种定性的分析又无疑是有依据的,因而是正确的、可靠的、可预见的。
二、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3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
到2007年,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4.2%提高到8%。
争取文化生产总量在全国文化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并与国际接轨。
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依据对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背景的分析,就如何加快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大大丰富了,然而目前无论是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方面,还是对入世给文化带来的影响方面,各界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多,讲文化的产业性少,对加大改革力度,迎接入世后的挑战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改变这种“文化是事业而不是产业”的观念,刻不容缓。
市政府、文化系统、学术机构及各新闻媒体应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导向力度。
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4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功能,如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制订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等;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从“办文化”的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管文化”方向转变。
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主导作用。
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通过加快对内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产业大集团。
现代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就是大集团、大公司的竞争。
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的运作,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和争夺。
资源的垄断和竞争、开发和重组,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的作用,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以资产为纽带,打破行业的界限,进行文化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才、设备、项目和品牌的重组,优化结构,建立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以做大做强的姿态参与5国内外的文化竞争。
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1999年成立时,就组合了五家出版社,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上实行三步战略,逐步形成了大的跨国集团;上海文广集团(即上海文化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2000年成立时,把原文化局系统的创作资源和原广播影视系统的巨大传播能力结合起来,向跨媒体跨行业的综合性媒体集团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时,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新闻出版局及邮政部门联手组建了书报刊零售网络——东方书报亭。
2000年,由上海主要新闻媒体共同出资6亿元人民币,联手组建了新闻网站——东方网等等。
一些文化产业大集团的组建,使上海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实力大大增强。
3.利用我国已加入WTO的大好时机,吸引外资企业进入武汉文化产业。
根据WTO协议文件规定,归属服务贸易的文化产业也要按贸易规则对所有的缔约国家开放。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旅游及相关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在内的一切文化、娱乐、新闻、图书馆、体育服务等都要对外开放。
“入世”之后,西方投资者将可以参与中国文化娱乐事业的经营,外国服务供应商可批发书、报、杂志等。
西方文化跨国公司会寻求到中国发展,这对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国际上大的文化企业具有巨大的融资投资能力、国际化的文化营销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据统计,美国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视听产品已6成为仅次于航天航空产品的第二大出口产品。
许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不但拥有强大的资金,而且是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比如美国的维亚康姆公司、有线电视巨头CNN公司,再如日本的《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等,都是众人看好的“绩优股”和“龙头股”。
我们的文化产业缺少的就是这一块。
我们有许多文化企事业单位虽然国家投资不少,但是经营管理不善,成为缺乏活力的劣质资产。
中国上市公司中,属于文化系统的上市公司只有东方明珠等,数量很少。
其原因还在于:大量的文化企事业资产归属含糊不明,没有明确的资产保值和增值要求,资产评估质量很低,无法吸引投资者的信心,难以进入证券市场。
因此,武汉市应该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利用我国已加入WT O、在服务贸易方面对外开放的大好时机,大胆地引进外国的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高起点地开发我市的文化产业,迅速提升我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能力。
4.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途径。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鼓励投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而第三产业的关键是发展文化产业。
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在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比如,浙江省2001年生产电视剧28部,投资1.7亿元,其中民间资本的投入占到了60%以上。
浙江新华影视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长城影视有限责任7公司等社会力量(包括股份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民营企业宋城集团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占杭州休闲旅游门票收入的50%左右。
与此同时,极大地拓展了居民的就业渠道和空间。
武汉市有充裕的民间资本,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就超过了1000亿元,加上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因而具有吸收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所以,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进一步开放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等非国有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重点引导非国有经济成份投资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并实行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
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途径。
5.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由于武汉地区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要求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开拓国内外市场。
近阶段主要是开发国内市场,并关注和瞄准国际市场。
可以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加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政府文化部门要组织专门班子进行市场调研,还可通过一些驻外机构和企业的办事处以及网络等多种手段,加强调研,针对各地区特点,开发不同产品。
如对我国西部地区,近期要以影视、音乐等音像制品,书刊杂志为主。
同时要加强对西部地区民族、宗教文化、人文及自然景观等资源的开发,将其拿来,进行包装,再打入西部的市场;二是集中力量开发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