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4区域经济发展详解
长江三峡工程:移民问 题、生态问题、地质灾 害等。
青藏高原地区的热量不足;
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区的地形等 等。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 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 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 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 低产或不能生长)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 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 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 菜增加收入
危害
严重破坏草场, 易造成风沙侵 蚀
降水条件:
降水量较大或季节集中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 作制度、开矿等
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退耕还林 还草;开展土地复垦;实施护坡工程;多途径解决农村 能源问题等。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产生原因?
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 洪能力不足;
措施: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2、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 小水电。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4、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模式
用材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 果园和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 人们常说的“北大仓”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由于过度开荒, 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 遭到了严重破坏,水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 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 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 和沙化进程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地理是一门让我们认识生活的科目,区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下面店铺整理了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欢迎参考。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 件、劳动力状况、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 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 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 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 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角 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 农业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准确获取图中信息及描述和阐述地理事 物的能力。中部六省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 能源供应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着承东 启西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存在气候、土壤方面的优 势,也存在旱涝、寒潮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答案:(1)依据: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 2000~2003年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应该把 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 以分析,在以上原则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 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 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 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材料二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本章学习思路: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①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③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注: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地形、土壤条件:①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②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 3);③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④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注: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2.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①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交通条件:①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②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③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3)人口状况:①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
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②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3 第四章 区域经济
本节完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 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东北地 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耕作制度:一年 一熟
农作物品种: 喜凉作物
气候
农作物生长季节: 4—10月
农事活动:春 播、夏管、秋 收。
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 础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也提供了原料消费市场,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加之东北亚 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 机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使得这个地区农业经营规模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 件也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貉养殖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 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 粮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发展重点:发展适应 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 种,提高商品质量和竞争 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 模化、专业化发展,建立 绿色食品基地。
水稻种植 建池养鱼
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 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 提。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 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 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 等粮食作物。在地理条件内 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 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 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上个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 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 环境污染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必修三复习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要考虑哪些?
原理探索
科技、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链接
B
2.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 是( ) 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 展 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 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 的 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 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 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 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 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 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 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归纳总结-迁移运用
南乐职业中专--张雅玲
教学目标:
• 迁移运用学会分析 • 1、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 2、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2015-2-6
新疆长绒棉
2015-2-6
新疆长绒棉的地理条件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 自然条件:
(地广人稀),山麓地区有 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灌 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悠久, 市场广阔, 交通相对便利, 政策扶持
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 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要考虑哪 些?201-2-6工业的区位选择条件
•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水源 •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 、技术、政策、原料、燃料、个人 偏好、历史基础
2015-2-6
地理必修3-必备知识点-第四章
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技术、机械(工业基础)、政策、劳动力等因素。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1)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评价:夏热,雨热同期,且光照时间长,生长周期长,有利。
冬冷,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且多旱涝、低温冷害、风沙、盐碱等灾害,不利。
(2)地形:地形多样,中部、东北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山地环绕。
评价: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牧业;西部高原——畜牧业)。
(3)土壤:黑土广布,肥沃。
(4)水源: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好:提供机械、农药化肥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市场。
(2)交通发达。
(3)开发较晚: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利于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态环境较好。
3.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三角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a.自然条件:(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b.社会经济条件:毗邻港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水平较高、政策鼓励、劳动力充足。
(不利:台风、旱涝灾害。
)(2)南疆发展棉花生产。
a.自然条件:夏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
b.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大、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不利:降水稀少,水源不足、生态脆弱)(3)海南岛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a.自然条件:地处热带,热量丰富,降水丰富。
b.社会经济条件:(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
(不利:台风、平原面积小)(4)云南昆明附近发展花卉种植业。
a.自然条件:四季如春的气候——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丰富;气候垂直差异大,花卉品种多。
水源充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 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 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 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
进程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学法点拨
• 学习该部分知识既要理解原理,又要多联系生产和 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
本章的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案例并对其进行
引申、拓展、升华,既锻炼和培养了举一反三的知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解读]考纲展示能力要求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能对我国或世界某一区域加以分析和论证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具体的实例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整体感知]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基础知识梳理]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范围:⑴、行政区范围:。
⑵、经纬度范围:。
2.地理环境自然条件:①气候:类型特点是制约东北农业的主要因素,一年只能熟,且易受的影响。
②地形:山环水绕,平原广阔。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平原,由三块平原组成,山地有等,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形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河流较多,水源充足。
河流:松花江、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等,其水文特征为:(一年两汛:春汛-,夏汛-)④土壤:⑤植被:社会经济条件:①东北基础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②便利,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为本区型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③东北地区,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④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和的发展。
[典例分析]例1:(2011年上海地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构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1)甲图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中,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农产品主产区;水稻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项目/主产区长江流域河套灌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有利方面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不利方面(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
据乙图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拓展提升]1.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复习课件
名称
环渤 海
地区
发展条件
①丰富的煤、铁、石 油、海盐等资源;②统 一的电网;③便利的铁 路、公路和近海运输; ④紧靠山西能源基地, 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 北、华北的油田。
存在问题
①能源、水源供应 不足,环境污染严 重;②高科技产业 发展不足,工业产 品类型单一、技术 落后、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 业、增加产品类型、加 强技术改造;②重点放 在钢铁、石油化工、海 洋化工、电子、高档精 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 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 济作物生产 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 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 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 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 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 大
• 二、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口量将达到7800万吨,超过美国农业部7月预测的7300万吨,也高于
2013/14年度的进口量6900万吨。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
准)。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kg)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型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应该把 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
练习1 读“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回答(1)~(2) 题。
高中地理第04章区域经济发展4.4第四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议
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与长三角、珠三角城 市群相比,目前制约环渤海城 市群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议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 化进程快。水资源不足。
展
你认为“中四角”城市群的发展 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展
加强区域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良性竞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形成互联 互通格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区域工业技术 水平和劳动力素质。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
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 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 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 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
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 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 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 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
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
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20% 举家外出农户 留守农户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 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导
哈尔滨!一座投资几亿元的抖音打 卡地--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如今 已经成为哈尔滨的骄傲。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及时、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章中,我们分别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为案例,探讨如下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哪些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怎样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应谊怎样解决7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2.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课时建议
本课教学时间共5课时,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
逻辑联系。
高二地理(RJ.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我国重要 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
的工业基 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础
,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
村经济发展格局
交通发 达,对外 联系方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 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机遇
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商
开发晚, 密度低
品化经营提供条件,农业经营规 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好的生 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发展
• (1)图中甲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 • (2)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
高的主要原因。
•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 32
• 【解析】 结合经纬度,可确定甲区域为 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东北地区商品 粮基地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有农业机械化 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人少地多, 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但由于复种指数低,耕 作粗放等导致单产较低。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和 山区 _特___产__品_____配套加工业
15
要点串讲知能突破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 知识精析
因素
特点
影响
类型
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 耕作制度:一年
风气候区
一熟; 生产品种
自
气候 条件
气温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180 :小麦、玉米、
天(南部)~80天(最北部)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17
• 图表探究
• 1.读教材P61 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 业生产的影响,据图探究以下问题:
• (1)气候对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 (2)东北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有哪些?
• 【提示】 (1)气候主要影响农作物种类、 耕作制度、农事安排、农作物生长季节、 农作物的产量等。
【推荐下载】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地理是高中文科中是理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高中自然地理中地球一部分知识由于比较抽象,很多同学难以理解。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们的复习。
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
②地形分布:高原( 畜牧业)、平原( 种植业)、山地( 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1。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区域经济发展
三一文库()/高二〔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地理条件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良好的工业基础;(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1、耕作农业区:(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生产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
2、其他知识:(1)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2)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2、指导思想: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1)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复习课件(高二地理必修三)
1.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水分(2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2分),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考点三:我国的“三农”与粮食问题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比较低
2. 农业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 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
4.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 低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 受自然灾害影响日趋频繁
a.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产品 附加值;发展其他相关产业,为农民增收)
b.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c.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水利工程; 治理中、低产田)
考点四: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
1. 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例如: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 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
2. 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3. 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
功到自然成——面向高考
材料一 薰衣草芳香别样,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香 草之一,被誉为“香料之王”。薰衣草无法忍 受炎热和潮湿,喜光,耐干旱。室外栽种时注 意少让雨水直接淋在植株上。 (1)请结合材料中薰衣草的生长特性分析左图 中的甲地比乙更适合种植薰衣草的原因。(4分)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新人教版必修3
区 域 经 济 发 展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新人教版必修3知识网络能力提高训练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回答1~3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3.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宜农荒地多区域农业发展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 商品粮生产特点农业发展方向气候、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机械化、专业化生产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 山区问题和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07深圳调研一)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4-5题。
4.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5.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③该国属发达国家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10·郑州模拟)8.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2、其他知识:
(1)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
(2)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
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指导思想: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1)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
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2、工业化进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政策、侨乡优势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
一些工厂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城市化进程:
(1)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三、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表现
对策与措施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
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污染、噪声、耕地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