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课件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为什么如此防备武将? 宋太祖凭借着什么能采用温和的 办法收回兵权? 宋太祖决定建立完美的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军 事皇 上帝
调兵权 枢密院(文官) 殿前司
统兵权 侍卫马军 侍卫步军
宋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都督指挥不力吗? 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三 移风易俗的神奇政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
有意重用文臣掌 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 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宋太宗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石守信正率兵在黑暗中焦急地 等待,他要为兵变的军队打开都城 的大门。
一 史上最有学问的兵变
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1、兵变名称: 陈桥驿兵变 2、兵变时间: 960年 3、兵变结果: 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
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一 史上最有学问的兵变
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两汉时期(图一),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 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都有座。
官到了员宋上代朝(图礼二仪)发,所生有了官什员么必变须化站?着奏事。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我们就跟随一个人进行穿越,回到北宋建立的那个时刻
人物档案 姓名:石守信 身份: 后周禁军将领---北宋禁军将领--节度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件-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件-北宋的政治

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的是( )
A.後樑 B.後周 C.南宋
D.北宋
4.丞相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官職,往往擔任這一要職的
人,都是皇帝的肱骨之臣。宋太祖時對丞相採取的措
施是( )
A.採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B.擴大宰相額權力
C.加大宰相軍政、財政大權
D.宋朝的宰相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北宋時“狀元登第,雖將兵數 十萬,恢復幽薊,凱歌而還,獻 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將帥率兵數十萬, 收復了失地幽薊十六州這種功勞, 也趕不上一個狀元及第時的榮 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宋代科舉圖
3、——以《上神童材詩料》宋分汪別洙反映什麼歷史資訊?
宋朝統治者和社會崇文抑武。
材料:據史書記載,北宋開朝四十年後的官員 人數已一倍多於開朝初期,而且,這些官員之 中的絕大多數是只升不降,俸祿十分優厚。
4、材料反映北宋怎樣的社會現象?這個現象出 現的原因是什麼?它給北宋帶來怎樣影響?
川教版 七年級下冊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導入
“黃袍加身”“杯酒 釋兵權”的典故,都與 趙匡胤有關。他建立北 宋後,在政治、軍事和 經濟等方面採取了一系 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統治。北宋的政治有什 麼突出的特點?宋初的 皇帝為什麼要採取重文 輕武的政策?
一、北宋的建立
1、說一說北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都城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二、中央集權的加強
1、議一議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原因?
①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形成五代十國局面, 要結束這種局面,必須加強中央集權;
②宋朝建立時,全國仍處於割據狀態,要 鞏固封建統治,結束封建割據,必須加 強中央集權;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北宋的政治 19张PPT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北宋的政治 19张PPT课件(共19张PPT)

合作探究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根据预习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
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
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合作探究2:重文轻武的政策
1)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①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②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 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③遇有战事,也有文 官挂帅出征。④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再见
合作探究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 文臣 武将 文臣统兵 军务 2. 科举制 读书风气 文化素养 科技发达 人才辈出
学以致用
1.“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 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宋朝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
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分化事权①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 兵权;②分化相权,如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 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 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合作探究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视频:杯酒释兵权
合作探究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
为什么当知州,不愿当地有通判呢?
经济上的措施;
材料:“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务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文化上的措施;
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礼仪上的措施;
三、评价反馈
自制表格,总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加深对宋初中央集权的理解。
思考一下,北宋取代后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其特征有哪些?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军事上的措施;
材料:“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政治上的措施;
材料:“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则可也。”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序号: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
课题:06北宋的政治班级:七年级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学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四、迁移创新
曾经的北宋即辉煌过,却又无奈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பைடு நூலகம்擦拭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
作业: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教材通过介绍北宋的建立、政治制度、太宗和真宗的统治、王安石变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掌握北宋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2.难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政治。

4.对比分析:将北宋政治与五代十国等其他时期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北宋政治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北宋政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削相权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_北宋的政治_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_北宋的政治_精品课件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命赵延进带 兵与辽国作战,并赐予阵图。行至满城时,辽兵 蜂拥而来。但“八阵”布兵必败无疑。虽众人害 怕违抗命令受罚,赵延进却当机立断按实际情况 分二阵排兵。
最后,士众皆喜,三战,大破之,获人马、 牛羊、铠甲数十万。
(太宗平戎万全阵图)
三、宋王朝的失衡天平
军队 中央 地方 文教
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 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权力大,中央失利弱
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 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军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 为什么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 ➢ 收兵权后,如何分配?

五代十国时期,武官专权,王朝各个短命,宋太祖
国君职业表
害怕重蹈覆辙
祖 为 什
后梁
朱温
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之子

后晋
石敬瑭
天平军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此非他故,方镇 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
惟 稍夺其权,制 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文教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 后来逐渐减额。 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 只能取10人。
三、宋王朝的失衡天平
宋朝文武对比
军队 中央 地方 文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 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 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 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归纳北 宋政治的特点。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 十国的分裂局面已 出现统一趋势。宋 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依照先南后北的统 一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陈桥驿
局 面
北 宋 东京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重点: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 重 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 政策的影响。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 东京(开封)
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北 宋 的 建 立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东京)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 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相的军 政、 财政大权;
(3)地方(财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 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 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 宋州初通为判加”强“对凡地兵方民官、的钱监谷察、和户控口制、,赋防役、 止狱知讼州听职断权之过事重,,可宋否太裁祖决创,设与“守通臣判(”指 一知职州。、由知皇府帝等直地接方委长派官,)辅通佐签郡书政施,行但”。 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权”领兵权;“钱”收税权;“兵”调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 军政大权。 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 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 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南海王.清海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南平王.荆南节度使

王延钧
闽 王.威武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蜀 王.西川节度使
南唐
李升
齐 王.镇海节度使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 教事业,改革和发 展了科举制。宋朝 时大幅度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进士不仅 授官从优,而且升 迁迅速。
国别
开国皇帝
原官爵
后梁
朱温
梁 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 王.河东节度使
五代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武将夺权 后周
南楚
郭威 马殷
邺都留守 楚 王.武安节度使
吴越Biblioteka 钱镠吴越王.镇海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蜀 王.西川节度使
南吴
杨渭
吴 王.淮南节度使
十国

刘守光
燕 王.卢龙节度使
南汉
刘岩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监察和行政权 作用: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 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 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 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 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 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 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宋人科举考试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 汪洙《神童诗》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 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