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三)散文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3)艺术风格多样。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之后的第一个唯一的、较为稳定的朝代。

它的建立者为赵匡胤,他在长期内战后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宋朝,首都定为东京(今天的河南开封)。

二、政治制度1. 宋朝政权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形成。

国家政权高度集中,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级官职,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和地方势力割席断交,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统一。

2. 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即“路、府、州、县”的组织结构。

路是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府、州和县是路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域,这种行政制度相对于以往的封建制度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管理能力。

三、社会状况1. 北宋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东京等大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经济繁荣。

同时,农业生产也相对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 社会贵族阶层特权严重,富人和地主成为社会的主要统治力量,而中小地主和贫苦农民则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困境。

这一切导致了社会上阶级差距的加大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四、经济发展1. 北宋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商业和手工业也有较大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相对稳定,粮食产量增加,使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成为可能。

2. 商业和手工业方面,北宋时期的货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频繁,大量商品流通。

手工业方面,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和冶炼业等都有很高水平的发展。

五、文化艺术1.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文人雅士成为时代的精英。

代表作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等,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在科技方面,北宋时期有很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如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历史知识点】北宋的政治制度

【历史知识点】北宋的政治制度

【历史知识点】北宋的政治制度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北宋的政治制度。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的重现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镇压劳
动人民的反抗,以及防御辽、夏等侵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宋朝
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

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
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经过这番改革,而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几大特点,即中央
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

宋朝很重视总结前朝政制利弊,并加以改革和调整,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收到
一定的效果。

但去掉一些旧隐患,又生长出一些新弊端,影响着宋王朝国力的发展。

“重
文轻武”是宋朝职官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优待士大夫的某些特殊制度更充分地体现了这
一点。

取得入仕资格的途径“入仕”(即开始作官)资格的取得,有三个主要途径,即科
举(包括进士、诸科及武举为常选)、制举(特举)和荫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完美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完美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 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 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
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 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是( D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 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 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读教材:
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来自①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②当时的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 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③遇有战事,一般由文官挂帅 出征。④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君弱臣强”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加强中央集权:
收兵权
(军事上): 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扎
京师。
夺臣权
(行政权):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
级官员权力。
制财权
(财权):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这个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北宋的建立:

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城: 东京(开封)
黄袍加身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以 先南后北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
中原
和 南方
的割据局面。
材料 :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 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 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
(2)宋太祖重文轻武 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 权造成威胁。
(3)重文轻武的后果。
宋朝重文轻武,导 致国家军队战斗力 削弱,政府行政效 率下降。
北宋军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34张PPT)
我们一起帮 你分担哦! 我真心 不愿意!
2.在中: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2.政治方面:在地方
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①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 制度;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④取消节度使收 税的权力;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你来监督我, 他来收财赋, 我能干点啥 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重文 轻武
目的: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措施:
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 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 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 形成。
我们是个摆 设?!真悲 剧!
宋 将 领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 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1 25 41
188
1487 1760 4561
12
71 71 112
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三冗”:冗兵,冗官,冗费;“ 两积”:积贫,积弱。 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了下了很多的让人无 奈的故事。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是消弱了军队的战斗 力。
军事方面
消除武将专 权的积弊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在中央
削弱宰相的 权力 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实现了民、军、财权的 分立,加强了皇权,但 也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

宋朝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政治制度
2漕司和宪司、仓司及饷司(转运使司)漕(提点刑狱司)宪(提举常平司)仓三司又称监司。安抚使司(帅司)。仁宗1033年前,转运使掌管一路大权,实际是本路的最高长官,景德四年初设提点刑狱以后废置,仁宗复设提刑司后常设,神宗设提举常平官。
尚书省:北宋前期:由权判尚书都省事“总领省事”及集议定谥、祠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官员封赠、注申发付选人、出雪投状、二十四司吏员迁补等事。元丰改制:并省了一些机构,尚书省的职权范围扩大很多,掌管“施行制命,举省内纲纪程式,受付六曹文书,听内外辞诉,奏御史失职,考百官庶务之治否,以诏废置、赏罚”六部皆隶属本省。都司掌管“受付六曹诸司出纳之事,而举正其文书稽失,分治省事”
3机制运转方式第一阶段:北宋前期分散事权的管理机制和彼此限制的约束机制
第二阶段:元丰改制后的北宋后期。改变了以前中央职能机构多元化和事权分散化的旧管理体制,实行事权相对集中和减少互相牵制的新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南宋时期中央行政管理新、旧机制的转换工作,三省合并,并省了一些机构。新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制正式确立。
南宋时期将中书等三省合并为一,左相和右相兼掌三省职事,两相之权均矣,由于执政事皆归一,消除了从前事多稽滞的弱点,并省了一些机构,减少了许多冗官。新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制正式确立。
第三节地方行政体制

地方行政系统
宋朝地方实行府州军监、县、镇、寨及乡都里保等行政管理系统,藉以贯彻执行朝廷的政策法令,保持社会的安定,发展生产,征调赋役,严密控制城乡居民。又在府州军监之上设置路一级的多元派出机构,以代表朝廷对府州军监实行管辖和监督。
改制前:判都省官主席,御史监议,左右丞执卷展读。改制后:下诏侍从、两省官员每天都堂集议一次,台谏官视情参加集议。
4制置三司条例司、国用司、讲议司、机速房等机构的设置临时决策机构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时间:960年 定都: 东京(开封) 陈桥驿兵变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2、统一
979
陈桥驿
965年灭 后蜀
北 宋 966
963年
东 京
背景: 五代十国分裂局 面出现统一趋势。 方针: 先南后北,先 易后难。
李煜(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C
9.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10.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 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 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 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材料中,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 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军权;“钱”指财赋;“兵”指对军队的控制 权; 措施: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 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 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C
7.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 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8.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将兵权收归中 央 ②派文官任知州 ③设节度使④派转运使把地方 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的典故,都与是中国历史上杰 出君主宋太祖有关,他建立的王 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颇有 特点的大宋王朝。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1、军事上:集兵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上: 集中行政权
①在中央,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立多重 机构,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 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 权力。
3、经济上:集中财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1.重文轻武的原因 2.重文轻武的政策 3.重文轻武的影响
1.重文轻武的原因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 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3.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宋神宗与王安石
领域 经济 军事
措施
内容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 募役法 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
要交纳役钱
方田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均税法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
保甲法
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 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
练兵
目的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举 3.影响: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
材料:宋代非科举出 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 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 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 可升为宰相、副宰相。
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 瞒土地,逃避赋税增 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稳定统治秩序,增强 军事力量
君子之争
保守派司马光
政治上对立 生活中仰慕
改革派王安石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封
①解除;②控制;③调换


强化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
地方:①派文臣;②设置通判
A.刺史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
课堂练习
4.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 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 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D)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21人教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21人教版
重文轻武的弊端
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见P32知识拓展
消极影响: ①军队战斗力下降; ②办事效率下降; 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积贫积弱的局面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尚武——尚文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
内重外轻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行政权
材料: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事件: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东京(汴梁)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二)、北宋的统一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结果: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积极: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消极: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中央: 目的: 具体措施: 影响: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分化事权
事:宰相之下又设立副丞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积极: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消极:造成机构的臃肿。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调控经济,开辟财源
达到了富国目的 增加了大笔收入
强 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兵 取代募兵制
效果不佳,再败西夏
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严重,北宋走向衰亡。
1125年 灭辽
金朝 1115年
1127年 灭宋
1127年 靖康之变
宋高宗 赵构
二、南宋(1127-1279) 偏
1125年 灭辽
西夏保持帝号向北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
一、北宋(960-1127) (三)财政危机 积贫
冗兵:实行募兵政策, 军队扩编,军费直线上升
冗官:政府机构重叠, 官僚子弟入仕过滥, 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费
改革的先行者
【庆历新政】 改 革 者:范仲淹 支 持 者:宋仁宗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
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
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

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 徽
隆兴 和议
1164年
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 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 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 两州给金
嘉定 和议
1208年
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 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
崇文抑武
防止武将篡权

枢密使密院枢密副使殿前都指挥使司

宋代政治制度

宋代政治制度
这样,就使许多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老成 持重相标榜,惟恐承担责任,使考核失去了应有的 意义。
四、 法律制度
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由窦仪、苏晓等人编成刑事 法典《宋刑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版雕印 的古代法典—— “终宋之世,用之不改”的法典。
除编纂《宋刑统》以外,宋朝经常性的立法活动是 “编敕”。
▲宋高宗 赵构(11071187)
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 宋南渡后, 即位建康, 迁都临安,保有南方之 地。 后以秦桧为相,杀 岳飞,与金媾和, 奉表 称臣,遂成偏安之局。 在位三十六年。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 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钱钟书先生称北宋为中国封建文化史上的颠 峰阶段
宋仁宗时,又增设专门的“谏院”,独立于 中书、门下两省之外,直接听命于皇帝。在 地方,路一级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负有 监督州县的责任,通判的主要职权就是监察 州长官。
▲扩大录取名额和放宽应试条件、鼓励贫寒士子 应考
唐朝进士及第,每科不过二三十人,唐高宗永徽五年,只取进士 一人。到了宋朝,每科通常二三百人,多者达五六百人。宋仁宗 在位41年,取进士4600多人,徽宗在位25年,取进士多达5550 人。
开宝二年十月,宋太祖曾下诏曰:“国家岁开贡部,敷求俊义, 四方之士,无远弗届,而经途遐阻,资用或缺,朕甚愍 焉! 自今西川、山南、荆湖等道举人,往来给券。”
◆中国历史中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 为显著。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北宋帝系表:
(1) 宋太祖 赵匡胤 (960-976) (2) 宋太宗 赵匡义 (977-997) (3) 宋真宗 赵恒 (998-1022) (4) 宋仁宗 赵祯 (1023-1063) (5) 宋英宗 赵曙 (1064-1067) (6) 宋神宗 赵顼 (1068-1085) (7) 宋哲宗 赵煦 (1086-1100) (8) 宋徽宗 赵佶 (1101-1125) (9) 宋钦宗 赵桓 (1126-1127)

宋朝中央政治制度

宋朝中央政治制度

宋朝中央政治制度
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以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中央政治制度中,宋朝采用了二府三司制。

其中,中书门下(政事堂)在前期实际上已取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行政效率较高。

但由于官名与职务分离造成的混乱,以及新设政权机构大小不一造成的权责失衡,宋朝在元丰年间进行了改革,恢复为三省六部制。

其中,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则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此外,宋朝还建立了枢密院来处理军事事务,以及设置三司来总理财政。

枢密院的建立使得军政分立,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三司的设立则使得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和其他权力滥用情况的发生。

这一制度在宋朝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