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治疗.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闭 1)症状:
①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 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②兼症: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③苔脉:苔白腻,脉沉滑缓。 2)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3)主方: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熄 风。 4)常用药:
半夏、橘红、茯芩、竹茹──燥湿化痰 菖蒲、胆南星──开窍豁痰 枳实──降气利风痰下行。
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 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风的含义——六淫外邪之一(风、寒、暑、湿、燥、火)
注:六淫、七情; 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四诊——望、闻、问、切
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 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 而喎僻不遂等为主要的病症,因发病急骤, 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里风性善行而数变相似, 古人类比风邪如矢石之中人,故曰中风。”
中风理论得以形成。
病机
1风
5虚
2火
中风
4瘀
3痰
风
1)、外风:风邪所致,“风气通于肝”;
2)、内风:七情所伤,劳倦过度,热极生风,或久病 耗血,年老精亏血少等。表现为手足震颤,肢体麻 木,屈伸不利甚或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
火
包括肝火、心火、胃火与阴虚火旺等内生火热。 实火常见原因:
中腑——二便闭塞不通,虽有神志障碍但无昏 迷;
中脏——肢体不用,昏不知人。
(二)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闭证
脱证
病性
实
虚
病机
邪气内闭清窍
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 离决
症状
神志昏迷、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肢体强痉
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 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 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
微等
治疗原则
瘀
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 血”,亦指流行不畅而郁滞之血。
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 重视,现代则随着对“活血 化瘀”方药的深入研究及 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确立了其地位。
指正虚
虚
肝肾阴虚 脏腑久虚 精血亏虚 气血两虚 元气虚、气虚等等
在中风病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二、病因病机
外风论——正气先虚,然后风邪偏中于身之半,以致 营卫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发半身不遂 之偏枯。 “外风说”在《内经》至唐宋时代盛行;
内风论——又称肝风,是机体阳气抗逆变动而形成的 一种病理表现。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等。
近代将内外风相合, 才标志着完善的
(—)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1、症状:
1)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 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2)兼症: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 3)苔脉:苔薄白,脉浮数。
2、治法:祛风养血,行血通络。
3、主方:大秦艽汤加减。小续命汤、大续命散 4、常用药:
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解表祛风 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养血行血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1、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2、中腑──通瘀泄热
治疗原则
3、中脏闭证──治当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 脱证──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之证──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
4、中风恢复期、后遗症 ──多为虚实兼夹,扶正 祛邪,标本兼顾
症治分类
(一)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二)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三)闭证——阳闭、阴闭 (四)脱证 (五)后遗症
情志过激,气郁化火; 情志不遂,或忿郁化火,肝郁化火; 或劳神过度,五志过极,心火暴甚; 饮食失节,嗜欲偏颇,积热内蕴
虚火责之阴亏
水不涵木,水不制火,木火生风; 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火相煽。
痰
痰 ——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 脾、肾、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 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发为中 风。
加减应用
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心中烦热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
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
如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僵蚕以熄风止痉。
肢体麻木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以理气燥 湿而祛风痰;
(三)闭证——阳闭、阴闭
阳闭: 1)症状:
中风的中医治疗
宁波市康复医院 刘迪
内容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注意事项
现代医学的认识:一、概述
中风——是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的 俗称,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 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
包括: 出血性:脑出血
缺血性:脑梗死
基本病理
诱因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起源于《黄帝内经》——偏枯: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
中风的发生
正气亏虚,心肝肾等脏阴阳失调、痰阻 血瘀,外邪乘虚而入之本虚标实之证。
气血素虚 劳倦内伤 忧思恼怒
瘀血阻滞 痰热内蕴 阳化风动
脑脉痹阻
血溢脑脉 之外
发为中风
பைடு நூலகம்
饮酒饱食
血随气逆
用力过度
三、辨证论治
闭证
中经络 辨证要点 中脏腑
脱证
(一)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 利,但意识清楚;
①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 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②兼症: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③苔脉: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3)主方: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九,用羚羊角汤 加减以清肝熄风。 4)常用药:
羚羊角──清肝熄风 菊花、夏枯草、蝉衣──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 龟板、白芍、石决明──育阴潜阳 丹皮、生地──凉血清热
1、症状:(二)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1)主症: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 则半身不遂等症。
2)兼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膝软。 3)苔脉: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2、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3、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4、常用药:
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柔肝熄风 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 牛膝──引血下行 天麻、钩藤、菊花──增强平肝熄风之力
(四)脱证
1、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 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