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规定(813).doc
空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空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一、总则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制定了《空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二、目标和原则《规定》的目标是通过加强污染源监管,推进大气污染的减排和治理,提高空气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它的原则包括全民参与、科学防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公开透明。
三、责任划分《规定》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划分。
环保部门负责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政策,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地方政府负责落实防治措施,组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企事业单位则需遵守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限值。
四、污染源监管《规定》规定了对污染源的监管要求。
各类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依法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环保部门有权依法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发现超标排放行为将进行处罚,并要求改正。
同时,对重点污染行业的企业,将进行定期的排污许可审核和监督管理。
五、大气污染治理《规定》明确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首先,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
其次,加强工业企业的粉煤灰、烟尘和废气处理,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
另外,对于城市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非工业污染源也要加强控制。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
六、公众参与《规定》鼓励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公众可以通过报警、举报等方式,向环境保护部门反映污染问题。
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七、监督与处罚《规定》对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与处罚权进行了明确。
环保部门有权对污染源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测并进行评估,对发现的污染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
对于排放超标的企业,将依法进行罚款,并采取强制措施,直至停产停业。
八、附则《规定》还对环境保护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和惩处机制进行了规定。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国家制定了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规范和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等相关内容。
基本情况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是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并于年月日出台实施的一项法律法规。
该办法旨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大气污染源监测和排放限值根据不同行业和污染源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大气污染源监测和排放限值标准。
这些限值标准旨在限制污染源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释放,保护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包括污染物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促使企业和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应急管理建立了大气污染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性的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同时,办法规定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和评价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指标,制定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评估和监督大气环境的改善情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实施效果自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得到了推广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都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结论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实施是国家大力推进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污染物排放的减少。
但是,大气污染问题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1.0目的为减少和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园区、厂区环境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厂区内产生的废气、粉尘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
3.0权责部门3.1行政部负责配合市环保局厂区范围内的工业废气、烟尘、汽车尾气等实施统一管理。
3.2生产部应检查员工防护用品配戴情况。
4.0名词定义4.1大气污染: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尤其是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空气中有害物质大量增加,其废气排放量超过环境允许的极限程序时即为大气污染。
4.2气态污染物:主要是碳氧化物、硫化物、碳氢化合物、氮化物、氢氧化物等。
4.3颗粒物:气溶胶、烟、尘、雾、碳烟等。
5.0工作程序5.1废气、粉尘来源:注塑过程产生废气、喷漆过程产生废气、烘干过程产生的废气、装配过程焊锡/浸锡废气、木工车间开料过程粉尘、木工车间镂铣工序粉尘/废气、汽车尾气等5.2废气监测5.2.1监测位置根据环保部门要求确定监测位置。
5.2.2监测方法与责任者1)公司目前废气、粉尘为委外监测。
2)行政部对废气、粉尘每年委外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
3)委外测定之机构,应有相应检测资质。
4)委外监测记录保存于行政部。
5.2.3监测项目与执行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相对应污染源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5.3出现不符合时的响应5.3.1不符合的情形1)废气监测中,出现实测值超出执行标准时;2)相关方提出废气排放的投诉时。
5.3.2处置:按照《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纠正及预防行动控制程序》及有关作业程序书处置,同时与各部门责任者联络,共同解决。
5.4防护方式和作业环境5.4.1受废气、粉尘影响场所进行作业的人员,应根据废气粉尘的特性,配戴恰当的安全护目镜及呼吸防护具,并限制非作业人员的进入及作业时间,生产部各车间应不定时巡查员工防护用品配戴情况,并记录于《员工防护用品配戴巡查表》。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已经在2016年7月11日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这是德州市具备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第一部政府规章,也是国家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山东省地级市制定的首部大气污染防治地方规章。
《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共分总则、监督管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预警和应急、法律责任、附则六部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其中,大气污染防治遵循生态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大气污染防治坚持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为导向,落实绿化责任制,加快城市绿地、农田防护林等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强对燃煤、扬尘、工业、机动车、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实施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监督管理部分,明确建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冬季采暖期错峰生产、约谈地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大气环境质量通报制度等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方面,分为燃煤污染、扬尘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农业和其他大气污染防治几个方面。
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不符合本市质量标准的煤炭。
鼓励、支持燃用优质煤炭和洁净型煤,对企业清洁煤经营加工配送、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居民燃用清洁煤予以扶持.第四十六条规定: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必须设置油烟、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实现油烟达标排放,并防止影响周边环境。
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
禁止在政府划定的范围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
法律责任方面,其中,违反本规定,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违反本规定,在依法划定的禁止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烧烤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五百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2.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某公司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各单位产生大气污染的单元及防治管理工作。
第三条术语及定义(一)有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经过排气筒排放。
如锅炉烟囱、炉窑烟囱及火炬等排气筒有规则排放废气。
(二)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的无规则排放。
如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三)工业废气:指生产过程中产生,通过有组织或无组织排放的气体。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四条安全环保部是公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
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定,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
(二)负责组织起草、编制公司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组织编制公司大气污染防治计划。
(三)依据国家、地方有关规定,确定公司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并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四)负责公司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工作。
(五)对大气污染物超过国家、地方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进行监督治理。
第五条相关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具体职责如下:(一)生产技术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在生产活动中,采取技术先进的工艺和节能环保的设备设施,禁止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的工艺及设备设施。
(二)各分、子公司:1.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单位及公司有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2.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管理工作中,在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等活动中,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严格控制工艺废气的排放,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大气污染防治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第一条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市、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铁路、海洋与渔业、海事管理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
对举报的污染大气环境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查证属实后,依据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绿化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七条*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和其他大气质量及污染防治方面的信息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布。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第十条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制冷)。
第十一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以下简称禁燃区)。
禁燃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燃烧设施。
禁燃区内已建成的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可以按照本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使用燃料。
其他燃烧设施限期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改用清洁能源。
第十二条禁止燃用硫份、灰份高于规定标准的煤燃料(包括原煤、煤矸石、粉煤、煤泥、型煤、煤焦炭等,下同)、燃料油。
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细则规定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细则规定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细则规定,以便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监管机构1. 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管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政策。
2.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执行国家制定的规定和政策,并监督本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大气污染监测1. 监管机构应建立和维护一套覆盖全国范围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
2. 监测网络应包括气象站点、监测站点和移动监测设备。
3. 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
大气污染排放标准1. 监管机构应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以确保排放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标准应根据不同行业和污染物种类进行制定,并根据科学研究和技术进展进行更新。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 监管机构应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行动计划。
2.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
监管和处罚1.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 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
公众参与1. 监管机构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协作,鼓励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 公众可通过举报、投诉和参与决策等方式参与监管工作。
督察和评估1. 监管机构应定期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督察和评估。
2. 根据督察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措施和政策。
结论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细则规定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监督至关重要。
监管机构应加强监测、制定标准和措施、加强监管和处罚、促进公众参与,以及进行督察和评估,以确保大气污染得到有效防治。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则规定请参阅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规定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规定1、目的为规范大气污染物管理,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环境影响,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大气污染控制管理。
3、职责3.1环保部负责领导所辖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管控工作。
3.2环保部负责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通知的下发及公司大气污染管控工作的监管、考核。
3.3 品保部负责日常监测,并对各部门日常超标排污情况进行考核。
3.4 采购部负责原辅材料运输方面大气污染的管控工作。
3.5 各厂生技科负责本厂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管控措施各车间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3.6 各部室、车间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具体管控措施的执行、落实及大气污染管控相关设施的使用、保养、检修等工作。
4、具体内容4.1 日常管理4.1.1生产过程中,严格管控进出料过程,减少进出料操作时间,减少生产过程中粉尘、颗粒物、气味等的污染。
对产生气味的车间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杜绝气味的扩散。
4.1.2 易产生烟尘的车间,按规定要求严格管控生产过程,减少冒烟现象。
4.1.3环保部应当按照《排放污染物基本信息申报表》及公司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配合相关环保部门进行大气污染检测。
4.1.4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生产车间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停用除尘设施、废气处理或回收装置,必须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
4.1.5 若环保设备出现异常或检修环保设备,车间须及时报能源环保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检修;发现在线监测超标时应立即报能源环保部,必要时由能源环保部启动应急预案。
4.1.6车间必须保证燃烧废气、工艺废气达标排放,积极寻求工艺改进,降低污染物浓度及排放量。
4.2 烟尘、烟气管理4.2.1车间生产过程中炉顶、上升管、炉门、炉框、装煤冒烟标准界定如下:生产过程中烟尘超过集气管放散管高度为冒烟;其余生产过程中烟尘超过高度视为冒烟。
空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空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空气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国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政策,同时制定了《空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二、空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概述《空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于2016年起实施。
管理办法旨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监管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地实施。
具体内容包括:1.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管理办法规定了空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了防治措施的范围、目标和任务。
其中,常用的控制污染源排放量、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等措施在管理办法中也有相关规定。
2. 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组织和行政管理管理办法规定了各级政府的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组织和行政管理措施,强调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污染物的排放管理,监督检查污染源;同时,政府应完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公布有关空气污染的数据,提高社会公众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3. 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措施,要求各级政府提高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保证污染源的正常运行和设施的正常维护;对环境污染行为和违法排污行为要依法进行严格的追究和惩处。
三、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在实施《空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其他治理措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 投资资金的缺乏空气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许多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缺少足够的资金用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 技术手段的不成熟很多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和技术目前还比较不成熟,需要更多的技术攻关和实践经验积累。
3. 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空气污染治理牵涉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各个层面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规定(813).doc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QG/TT X2-13.01--20171 、总则1.1、目的: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室、车间(以下简称各单位),生产中产生的造成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危害的烟尘、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物污染防治;食堂油烟,汽车尾气的气体污染防治;恶臭气体的污染防治。
2、术语定义2.1、大气污染:本规定所称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或由它转化而成的二次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持续时间,足以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材料、生态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或效应的现象。
2.2、大气污染源: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的发生源。
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本办法指的是人为污染源。
2.3、大气污染物:大气中超过洁净空气组成应有浓度水平的物质。
2.4、清洁能源:是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气体能源等。
2.5、工业废气:指生产过程中产生,通过有组织或无组织排放的气体。
2.6、有组织排放:指通过锅炉烟囱、加热炉烟囱以及火炬等排气筒有规则排放废气。
2.7、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的无规则排放。
如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2.8、排气筒高度: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
3、职责3.1 、安技环保部3.1.1、是公司大气污染防治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百利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定,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
3.1.2、代表公司与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就大气污染方面的工作进行业务联系、沟通和交流。
3.1.3、负责组织起草、编制公司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机动车方面的除外),组织编制公司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范文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范文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一、污染物排放需根据政府规定的排污量进行管理。
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时,安环人员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
量、浓度。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三、新、扩、改建工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及本制度第五章相关条款。
四、各部门必须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
防治废气烟粉尘污染
一、各部门在生产工艺中易产生无组织的部位或场所,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收集和处理,在达到国家规定环保要求内,做到有组织排放。
二、禁止在厂区焚烧塑料、枯草、落叶、垃圾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各部门有责任教育其职工遵守上述规定。
三、对露天堆放的粉料堆场,使用单位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粉料运输要采取加盖篷布等措施,禁止洒漏。
四、道路保洁清扫应当防治扬尘污染,清扫后的粉尘及垃圾及时运走。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规定

版次:A0-0614 编号:AYT-03-综合-08 页码:1/2 -1目的为对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废气进行预防管理和治理,以减少废气产生,并确保达标排放,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废气的管理和治理。
3职责3.1综合部为废气排放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废气排放管理,负责组织废气排放监测, 提出废气治理计划。
3.2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是废气排放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本部门废气排放控制及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3.3综合部负责废气治理项目的立项和项目实施。
4程序4.1术语燃料燃烧废气:指以煤、柴油、煤气等为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
工艺废气: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
粉尘:生产活动、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颗粒物。
4.2工作内容与要求4.2.1废气排放控制总体原则a)从工艺上,要推广“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优先采用无毒、低毒、少废的清洁生产工艺。
b)原辅材料采购时,应优先采购无毒、低毒的原辅材料,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可能产生危害的有害物质名称、成份及控制措施。
c)废气超标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降低职业病风险。
4.2.2废气排放类型a)燃料燃烧废气排放:主要是燃煤、燃气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排放。
b)工艺废气排放:包括酸雾排放、有机废气排放、炉窑废气排放、焊接烟尘排放、试车尾气排放等。
c)基建施工时的粉尘排放。
d)氟利昂的泄漏。
版次:A0-0614 编号:AYT-03-综合-08 页码:2/2 -4.2.2废气排放管理4.2.2.1锅炉烟气排放管理综合部负责对锅炉运行的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作好运行期间的运行记录,一旦出现故障,应马上采取应急措施。
4.2.2.2有机废气排放管理喷漆、烤漆等作业应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操作。
操作过程中防治设施应同时运行,同时,作业人员要正确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大气污染排放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排放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贮存、堆放易产生扬尘的物料的,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装卸、运输可能产生扬尘的货物的车辆,应当配备专用密闭装置或者其他防尘措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装卸、运输作业,防止产生扬尘污染。
三、在道路、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保洁作业,应当符合规范,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四、各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四十八小时内,报告环保科,接受调查处理。
五、事故查清后,责任部门应当向环保科及其他有关部门书面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
六、各部门应当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创改能源结构,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大气污染防治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侵害和改善大气环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任何单位职能部门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刑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本办法,履行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发展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环境保护直接投入,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条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市统一监督管理。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重要职责,依法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市有利于采取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本市鼓励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威海市科学研究,普及生态建设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保护观念。
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本市区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此项工作城乡绿化工作,保护现有林地,植树种草,采取有效措施紧急措施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二卷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七条国家和本市划定的划设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其他需要特别可以保护的区域,为自然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地区为二类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第八条本市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应当按照明文规定的期限,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在立项阶段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规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经环境保护行政物价部门主管部门批准。
在大气环境质量达标以前,市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重点对燃煤触发的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尘污染进行防治。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1. 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2. 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上升,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3. 目标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
具体目标包括:降低主要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浓度;逐步减少大气臭氧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对特定污染源的管控,减少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 主要内容4.1. 污染物排放限值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通过设定污染物排放限值来约束各类污染源的排放行为。
这些排放限值通常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性和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以确保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4.2. 污染物治理技术要求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达标,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还规定了相应的污染物治理技术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包括了污染物减排装置的选型、安装和运行要求,以及监测和治理技术的要求等。
4.3. 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为遏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行为,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通常建立了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各类污染源需要向环境保护部门或相关机构申请获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排放管理和监测。
4.4. 环境监测和评估要求为了实时了解大气环境的质量和污染情况,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强调了环境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
根据这一要求,各地需要建立相应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并定期发布大气质量报告,以便公众了解大气环境状况。
5. 结论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是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限值、技术要求、排放许可制度和环境监测要求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防治大气污染规章制度

防治大气污染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第四章防治机动车、船排气污染第五章防治废气、粉尘与恶臭污染第六章防治扬尘污染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与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务必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计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加强生态建设,保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保护与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市与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列简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分别由其所在管理委员会负责。
第四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与个人务必遵守《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与本条例,履行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与个人进行检举与控告;有权对环保部门与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检举与控告。
第五条市与区、县人民政府对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与改善大气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与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市与区、县环保部门对举报环境污染事故或者者者提供环境污染事故重要线索,为查处环境污染事故做出重要奉献的单位与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者奖励。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六条本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地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QG/TT X2-13.01--2017
1 、总则
1.1、目的: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室、车间(以下简称各单位),生产中产生的造成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危害的烟尘、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物污染防治;食堂油烟,汽车尾气的气体污染防治;恶臭气体的污染防治。
2、术语定义
2.1、大气污染:本规定所称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或由它转化而成的二次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持续时间,足以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材料、生态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或效应的现象。
2.2、大气污染源: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的发生源。
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本办法指的是人为污染源。
2.3、大气污染物:大气中超过洁净空气组成应有浓度水平的物质。
2.4、清洁能源:是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气体能源等。
2.5、工业废气:指生产过程中产生,通过有组织或无组织排放的气体。
2.6、有组织排放:指通过锅炉烟囱、加热炉烟囱以及火炬等排气筒有规则排放废气。
2.7、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的无规则排放。
如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2.8、排气筒高度: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
3、职责
3.1 、安技环保部
3.1.1、是公司大气污染防治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百利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定,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
3.1.2、代表公司与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就大气污染方面的工作进行业务联系、沟通和交流。
3.1.3、负责组织起草、编制公司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机动车方面的除外),组织编制公司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3.1.4、负责公司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内容(篇章)的审查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3.1.5、依据国家、地方有关规定,确定公司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并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3.1.6、负责公司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工作。
3.1.7、对大气污染物超过国家、地方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进行监督治理。
3.2、各单位
3.2.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3.2.2、负责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公司有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3.2.3、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管理工作中,在产
品开发、生产经营等活动中,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2.4、负责本单位大气污染源和污染防治设备、设施的监督管理及维护、保养、运行等工作。
3.2.5、负责建立大气污染物档案和设备台帐,并及时维护。
4 、工作内容和要求
4.1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4.1.1、公司安技环保部负责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申报登记在生产、经营过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及与排放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经批准后,方可排放。
4.1.2、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需作重大改变时,及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变更排污申报
4.1.3、各单位应对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必要的日常维修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并做好运行记录。
4.1.4、大气污染物必须稳定达标排放,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4.1.5、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转。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必须提请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需暂停运转的;
b)需转移、拆除或者闲置的;
c)需改造、更新的。
4.1.6、严禁使用、进口已被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
4.1.7、造成大气污染事故或者因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立即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1.8、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要要积极、妥善地处理遗留问题,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等,并接受调查处理。
4.1.9、安技环保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检查者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4.1.10、委托环保监测机构对全公司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定期检测,(每季度检测一次)。
4.1.11、各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规定,对部门内应担负职责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对相关岗位违反作业规定的现象进行及时纠正,保证本部门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作的有效落实。
4.1.12、任何单位及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组织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4.2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4.2.1、建设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公司应当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委托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方可开工建设。
4.2.2、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意见的要求设计。
4.2.3、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用于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资金不得挪用或挤占。
4.2.4、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并提供相关验收材料。
4.2.5、建设项目在试生产期间,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书(表)的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后,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4.3、防治废气和粉尘
4.3.1、向大气排放废气和粉尘排污单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4.3.2、严格限制向大气无组织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
确需排放的,必须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并不得对周围居民和其他单位产生影响。
4.3.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应当进行防治污染处理。
4.3.4 、可燃性气体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的,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更新。
在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期间确需排放可燃性气体的,应当将排放的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或者采取其他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
4.3.5、已建的涂装线、喷漆线应采用先进的废气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排放,并逐步地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
4.3.6、严禁使用含苯、甲苯等毒性较大的涂料和稀释剂。
4.3.7、焊接工艺要集中布线,安装烟气净化装置。
4.3.8、手工打磨工艺要进行封闭作业,作业现场应安装通风除尘设施,禁止直接向大气排放粉尘。
生产中使用砂轮机的,必须安装除尘设备。
4.3.9、产生油烟的职工食堂等场所,应安装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油烟净化设施,并设置专用油烟排气筒,防止油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排放的油烟、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
4.3.10 、排气筒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排气筒高度的要求。
4.3.11、装卸、运输、贮存散发恶臭和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的,
必须采取密闭防护措施。
装卸、运输、贮存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覆盖、喷淋等防护措施。
4.3.12、在工厂区、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喷漆废渣、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4.3.13、工厂区、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保洁作业,应当符合规范,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4.3.14、确须在露天场所进行生产作业并且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必须采取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措施,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3.15、车辆用油必须使用优质达标汽(柴)油,每6个月进尾气排放、发动机功率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尾气排放达标。
4.3.16、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防止产生恶臭气体。
4.3.17、全公司区域内严禁使用石棉制品。
5、相关文件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2、《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6、附则
6.1、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6.2、本规定委托公司安技环保部负责解释。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