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GDP的增长、就业、税收以及科技进步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部分外资企业出现了撤离中国的情况,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情况的具体数据和方式特点入手,指出导致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市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中国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等。为减少跨国公司撤资情况的发生,降低撤资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加强中西部及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原因;建议

引言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大规模地招商引资,这使得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得以迅速发展。30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弥补中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增加税收和就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面临劳动力、土地、环保等各方面成本上升等诸多新的问题,于是撤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象频繁,而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象不仅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更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直接影响就业率及相关产业的同时,也引发着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恶化”的不利猜想。

笔者作为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国留学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国内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很多,但研究相关撤资行为的理论并不多见,所以笔者选取了这样一个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另外,笔者也立志于今后进行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本文通过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也是对跨国投资企业失败经验的总结,对企业进行再投资项目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政府如能顺利解决当前面临的外企撤资问题、避免撤资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后果,将不仅改善吸收外资的质与量,也有助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一、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状分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国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有利于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带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等,所以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分析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十四大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环境和出台各项利用外资政策以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从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进入了复苏阶段,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的大关,达到1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13%。从1995年到1999年期间,中国吸收了全球7.5%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整个90年代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2904.29亿美元。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全球资本的流入再次加快。200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当年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最大的国家。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有所回落,下降到940亿美元,但中国很快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10年起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回升,之后一直保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6年中国吸收外资总额达1390亿美元,同比增长2.3%,位居全球第三位1。据2016年12月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公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显示:中国从改革开放至2015年年末累计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超过8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6423亿美元,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是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美国。虽然这几年来中国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仍然名列前茅。

(二)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数据及特征分析

随着中国全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增加,由于不同的原因,撤资现象日益突出。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 年~2012年,跨国公司从中国境内撤资的企业数分别为 16410 家、26469 家和30712 家,占中国当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的59.9%、95.5%和123.2%;撤资的金额分别达到1469.148 亿元、2203.358 亿元、1963.136 亿元,占当年引进外资金额的8.2%、10.8% 和11.4%。另外的统计显示,2004年至2013年,在华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数下降约47.84%,但撤资金额增长近10倍。(刘振林,李任,2016)

首先,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2015年新注册外企数上下波动,但总体来看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这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更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总体变化。2008年新注册外企数量为27514户,同比下跌约27.65%。其次,从整体趋势来看,2003-2015年跨国公司撤资项目数总体上是在上升。虽然在某些年份有所变动,但撤资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总之,跨国公司撤资数量逐年上升,而新注册外企数量总体上也不乐观,因此中国吸收外资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

表1 2003-2015年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企业数量3

注:2005年新注册外资企业数无法获知

3 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为:公式外商投资企业净增(减)数=当年年末外商企业个数-上年年末外商投资企业个数

公式当年外商撤资企业个数=当年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外商投资企业净增(减)数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采取撤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清算、转让和减资。从实践上看,因中国政府采取外汇管理制度的原因跨国公司在华采取最多撤资方式是转让。而通过清算方式撤资和通过减资方式撤资的案例在中国很少见,主要是由于申请清算方式的手续比较复杂,还非资不抵债的情况很少见,并选择这种方式的跨国公司的荣誉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社会影响。例如,2015年日本的松下跨国公司终止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生产事业,并开始企业清算手续;减资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中小型企业,选择这种方式的企业一般来说不太愿意公布公司内部的信息,因此笔者无法获知相当适合的例子。目前选择转让方式撤资的跨国公司案例有: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有限公司2000年将其在北京卡夫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的85%股权转让给三元公司;由于连续亏损,嘉士伯有限公司在2000年8月将其嘉酿上海啤酒有限公司的75%股份转让给青岛啤酒;2005 年东芝将其在南京普天王芝通信有限公司的33%股份转让给南京普天。

二、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投资回报率降低是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直接原因,但如果探究更深层地的原因的话,就可以发现导致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还有很多。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多方面原因。

(一)成本因素

一直以来,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投资,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外向型的经济取得迅速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以廉价的劳动力吸收外资的模式不可能永远存在,这种模式对中国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中国来说劳动力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中国失去劳动力这个比较优势后,许多跨国公司基于劳动力价格继续投资的意愿降低,而中国周边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仍然比较低,这是造成跨国公司向东南亚投资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中国的纺织品制造行业为例,“中国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888-3000元/月,而孟加拉国约800元/月,越南约1100元/月,仅为中国员工工资水平的一半甚至更低”4除了上述劳动力成本的原因之外,土地价格上涨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带来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撤资行为。2006年修订完毕的《城镇土地使用暂行条例》规定之前跨国公司无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也应跟本土企业一样缴纳,这提高了在华跨国公司的土地使用成本。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2015年中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的地价,总体来看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首先2010年综合地价为2881元,到2015年末增加到了3633元,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