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金融危机导致外企撤资的原因及影响
二 影响
1 工作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这是显而易见的。
2 失业率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地方甚至全国的GDP增速放缓甚至减少,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3 有利于民族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发展壮大
启示
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得人们的风险预期普遍上涨,对经济增长信心严重下滑。目前,各经济研究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在下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月份预测,按照汇率法GDP加权汇总,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0.6%,其中发达国家甚至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经济全面下滑,这无疑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是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当对盈利的预期降低时,在不确定性增大、对未来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足够的资本金以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恶化,多数公司实施成本消减计划,包括出售资产、裁员、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等,从而缩减海外投资计。同样,投资个人也是如此。例子上面已经说过
刚刚,我们已经介绍了外资对华投资减少的现象,现在我们就要探讨外商撤资的原因和影响
对华投资无非有两个来源,一是个人投资,二是企业公司等投资。08金融危机对全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对这个原因进行分析一下。
一 原因
1.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对外经济预期下降,投资意愿下降。(风险意识强化)
稳定和扩大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均衡,保持外商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稳定经济发展、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危机背后意味着机遇,要密切关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机会以及由危机造成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2. 金融危机使得企业或个人资本缩水,融资困难。
从跨国企业的资金来源(原有资产和资金贷款)来看,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跨国企业资产严重缩水,资金链断裂,无力进行对外投资,如......;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和信贷危机紧缩导致企业可用于投资的间接融资减少。因为这场危机本来就是由次贷危机引起,银行放贷更谨慎,企业或个人融资更难。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行为一直是经济学者和产业观察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撤资或者减少投资。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动因分析1.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一些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回报率不再像以前那么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而且经济结构调整也给一些传统产业和行业带来了挑战。
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下降,从而影响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
2.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是一些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一些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不再具备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因此选择撤资或者减少投资。
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些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来自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这使得它们原本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不再明显,从而选择了撤资或者调整投资策略。
4. 政策环境不确定中国的政策环境一直是跨国公司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些跨国公司认为在中国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包括政策调整、税收政策、人民币汇率等因素都对它们的投资决策造成了影响,因此选择了撤资或者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创新能力面对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跨国公司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以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以增强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2. 转变经营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跨国公司需要转变经营模式,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合资、合作、收购等,以更好地获取市场份额,并降低经营风险。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
然而,近几年来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开始撤资离开中国市场。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成本问题:在中国市场经营,跨国公司需要支付高额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租金等。
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土地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上涨。
2.市场环境:中国市场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但是也存在一些市场环境的问题。
例如,政府管制和不稳定的政策环境、地方保护主义、堵塞的渠道等等问题,这些都会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规划产生很大影响。
3.竞争压力: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会对一些跨国公司造成很大的压力。
在价格战中,一些跨国公司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和成本,这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很大压力。
4.品牌认知度不足:对于一些消费品企业来说,消费者对其品牌知晓度不高,或者是在中国市场完成了品牌教育后面临着品牌滞涨的问题,这也成为了他们在华落败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原因,跨国公司需采取以下对策:1.减少成本:透过改变生产工艺、生产线、销售、售后支出等方面进行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密切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并更好地了解在该地区的商业规则和行业标准。
3.提升竞争力:在研发方面下足功夫,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占领市场。
或者,寻求合适的并购伙伴或合资企业来扩充业务新增加收入位置。
4.提升品牌影响力:可进行市场推广、公益活动、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媒体促进品牌知晓度提升,注重产品研发等营销手段来加深客户对品牌的认识与喜好。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并非必然。
透过建立和当地机构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品牌影响力来促进企业长足发展并进一步助力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良性发展。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行为一直备受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给跨国公司自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参考。
1.市场规模萎缩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行业市场饱和,市场规模逐渐萎缩,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减少在华投资。
2.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租赁费用、能源成本等也在增加,这使得一些跨国公司将工厂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3.政策限制中国政府对一些领域施加了更为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一些跨国公司可能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投资受限,甚至撤资退出。
4.风险因素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些跨国公司担心政治风险、汇率波动、法律法规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其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因此选择撤资退出。
5.品牌形象和质量问题在中国市场上,有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品质或品牌形象受到质疑,这可能导致销售下滑,无法满足预期利润,从而选择撤资。
二、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应对策略1.调整战略对于市场规模萎缩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战略,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或地区,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2.降低成本对于成本上升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升级以及寻找更便宜的生产地来降低成本,以维持盈利能力。
3.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对于政策限制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积极了解政策动向,与政府沟通合作,以及加强合规管理,减少政策对其经营的影响。
4.规避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布局、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保险等措施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5.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加大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以提升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市场、成本、政策、风险以及品牌形象和质量等因素。
在应对策略上,跨国公司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战略,降低成本,积极应对政策变化,规避市场风险以及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
现阶段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对策分析
2 O1 1
2 7 71 2
1 . 1 2%
l l 6 O. 1 l
9 . 7 2 %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1 2
2 4 9 2 5
—1 O . O 6 %
1 1 1 7. 1 6
- 3 . 7 %
2 01 3
1 2 6 2 6
员。
2 o0 8
2 75 1 4
— 2 7 - 3 5 %
92 3 . 9 5
2 3. 5 8 %
2 0 o 9
2 3 4 3 5
- 1 4 . 8 3 %
9 0 0. 3 3
- 2 . 5 6 %
表2 2 0 0 6 -2 0 1 0年外 商撤 资清算 等流出金额
跨 国公 司从 东 道 国原有 的直接 投 资项 目中撤 出资 本, 全部或部分终 止其在东 道 国的生产及 经营活动
的行为 。
近 年来跨 国公 司 在华 收缩业 务或 撤 资 的典 型 案例有 : 2 0 1 1 年 2月 ,百思买宣布关 闭在华九家 门 店; 2 0 1 1 年 3月 ,美 泰公司关 闭在上海 的芭 比娃娃
一
、
跨 国公 司在华撤 资概述 对外 商撤资 的界定 , 当前学界 比较认 同 的是指
要 因素 。它不仅改 变着 中国的经 济增长方式 , 也极 大地 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 的质量 。但 近年来 国际经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撤资是指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的一种退股操作。
撤资的动因可能有多种,包括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经营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等。
本文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市场变化市场变化是跨国公司撤资的一个重要动因。
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发现市场份额增长缓慢,无法满足预期收益。
一些行业可能面临过剩产能和价格战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外国投资者的动力。
对策:1. 选择适合的市场: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应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包括市场的竞争状况、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等,避免进入不适合的市场。
2. 注重品牌建设:建立强大的品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调整经营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二、政策变化政策变化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另一个常见动因。
政府对外资的政策经常变化,有时可能限制外资的进入或经营自由度,给跨国公司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对策:1. 关注政策动向: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2. 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成本增加成本增加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房地产成本等也在不断上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压力。
对策:1. 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2. 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缓解成本压力。
四、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是撤资的另一个常见动因。
中国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对策:1.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研发创新:通过研发创新,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撤资的情况逐渐增多。
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着多种动因,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市场环境恶化、盈利下降、政策限制以及竞争加剧等。
为了有效应对该问题,跨国公司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市场调整、降低成本、加强品牌建设、寻找新机遇以及与政府合作等。
市场环境的恶化是导致跨国公司撤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饱和度加大,使得一些公司难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
中国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对此,跨国公司应该进行市场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和机会,将业务重点放在高增长、高利润的领域,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盈利下降是导致跨国公司撤资的另一个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影响。
中国的成本上升也使得一些公司的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跨国公司可以采取降低成本的对策,例如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以提高盈利能力。
政策限制也是导致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外资的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提高外资准入门槛等。
这些政策限制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增加了运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得他们选择撤资离开中国。
为了应对政策限制,跨国公司可以与中国政府加强合作,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落地过程,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竞争加剧是导致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之一。
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对跨国公司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可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差异化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还可以寻找新机遇,例如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开发新的市场,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分析(一)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分析(一)摘要:国际资本外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经济现象。
梳理和介绍有关国际资本外撤研究成果,论述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包括:经营不善,未达到预期投资回报目标;母公司全球范围内的归核化战略以及跨国公司母国和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撤资自19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吸引外资的数量增多,规模的扩大,速度的加快以及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使外资进入的领域不断拓宽——从制造业向金融、保险、物流、公共事业等服务业深入,撤资现象在我国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总体来看,截至2004年底,在累计批准设立的50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目前已中/终止或已停止运营企业逾22万家,约占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44%,其中涉及电力、石油、家电、汽车、啤酒等多个产业。
一、跨国公司撤资理论综述关于跨国公司撤资的理论,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博迪温的撤资条件说。
该理论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反应用,他认为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有三个条件:第一,企业不再拥有更强的优势。
第二,企业还拥有竞争优势,但该企业认为与其通过对外投资运用这些优势,不如将其出售或租赁给国外企业。
第三,在企业看来,凭借其内部化的竞争性优势在国外进行生产已不再有利可图。
以上三个条件只要具备上述其中一个,撤资行为就会发生。
二是哈密尔顿和乔的撤资决定因素说。
该理论认为导致公司做出撤资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环境欠佳等;公司组织出现资本短缺或高度多元化等特征;公司财务状况不良,如子公司投资回报低。
他们认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被撤资单位所获得的投资回报低,其次是其成长前景差。
三是波特的撤资障碍说。
波特认为,企业的退出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壁垒:企业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信息壁垒;管理和情感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尽管存在上述重重退出壁垒,波特认为,在采取其他防御性竞争战略仍然无法奏效时,企业还是应当考虑撤资。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及其分析中文讲稿
外资撤资中文讲稿大家好,今天我们组为大家带来的是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及其分析,首先请看下我们的小组成员,依次是XX ,XXX,XXX和XX.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先为大家展示下我们的目录结构。
该PPT共有五部分构成,分别是Patr1—Introduction,Part2—Background,Part3-- Analysis of causes,Part4-- Our views。
在开始我们的问题之前,请大家先看3张图片。
第一张,疲软的股市,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熊市,绿色的屏幕,忧郁的人。
(green screen ,blue boy)请大家记住这幅图片的关键词,熊市。
好的,再请大家看第二张图片,失业的人群,躁动不安,到处弥漫的绝望。
也请大家记住第二个关键词,失业。
最后,让我们看看第三张,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件事情在去年尤为严重,尤其是“温州神话”破灭之后。
是的,这张的关键词就是融资难。
这到底是怎么了?或许这么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些现象,那就是跨国公司在华撤资。
那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又经历了哪些呢?请来到我们的第二大部分,background。
在这部分里我们将为大家介定义、绍过程和重大事件。
首先是定义,可以看到,是指capital is called back and the company make investments in other places (in our project means excepting China )。
在这里,有一个note,是热钱(hot money),在某种程度上,它等于热钱。
下面的阐述中,我们将涉及到。
再来看看过程和事件。
首先请大家看PPT,可以发现,外资撤资行为金额非常大,涉及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领域。
这只是我们找的一些数据而已,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从2008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FDI增长比率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撤资金额却在不断增加。
可见,外资缺口将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现象逐渐增多。
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动因分析1. 产业升级和转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产业开始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产业升级和转移。
有些企业可能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者因为在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而决定撤资。
2. 法律法规不确定性中国的法律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因为法律法规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决定撤资。
对于一些外商投资者来说,中国的法律规定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3. 市场准入障碍在一些行业中,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有一定的准入限制,这可能会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
市场准入障碍可能会导致外商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 经济周期波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重组,一些公司可能会因为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决定在中国撤资。
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可能影响到外商投资者的决策。
5. 品牌与产品定位调整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因为企业整体战略调整而决定在中国撤资。
品牌和产品定位的调整可能意味着企业需要将资源重新配置到其他市场,从而导致在中国的撤资行为。
以上动因只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一部分原因,不同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撤资动因。
针对这些动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二、对策建议1. 优化投资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减少市场准入障碍。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外商投资者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
2. 加强政策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外商投资政策的宣传,向外商投资者展示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开放态度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The Motivation and Effects of TNCS’ Divestment from China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跨国公司在华FDI已经受到明显影响。
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跨国公司资金链紧张,削弱了其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提出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金融危机的应对政策也限制了FDI的流动。
加之我国外资政策环境的转变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也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意愿。
为了实施其归核化战略,规避较大的无形风险,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撤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非正常撤资的现象,给我国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外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善外资区域布局,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严格防范外资非法撤资,并加大对非法撤资的打击力度。
本文关注金融危机之后的跨国公司撤资问题,通过撤资实例思考跨国公司撤资的特点,分析撤资的原因和影响,最后从政府、企业等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动因影响With the sprea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financial area to real economy, the FDI of MNCs in China has been affected greatly. On one side, the crisis has led to insufficient fund chain of MNCs and has seriously reduced these MNCs’ investment ability. On the other side, the countermeasures introduced by some countries showing some trade protectionism hav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flow of FDI. Moreover,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o f China’s policy toward foreign capitals and the increased cost of production factors have reduced MNCs’ investment willingness in China. To carry out their refocusing strategy and avoid greater invisible risks, some MNCs are withdrawing their capital from China.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ome abnormal divestment of MNCs, because it has done great harm to China’s economy. The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the market entry and withdrawing of foreign capital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improv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funds, set up mechanism for divestment monitoring and warning,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event illegal divestment, and intensify the crackdown on the illegal divestment.This article pays attention to the MNCs’divestment from China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divestment, finally, some feasible 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some other angles of view.Key word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divestment from China motivation effect摘要 (I)Abstract........................................................... I I 绪论 (1)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和现状 (2)1.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 (2)1.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 (2)2 金融危机下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动因分析 (7)2.1 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引发撤资 (7)2.2 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力普遍下降导致撤资 (8)2.3 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 (8)2.4 中国新推行的政策减少跨国公司在华的直接投资 (9)3跨国公司撤资对中国的影响 (12)3.1 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12)3.2 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正面影响 (14)4 中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策略 (15)4.1 强化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 (15)4.2 积极引入链式投资发展产业集群 (16)4.3 中国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17)结论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外商直接投资现象开始出现。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独资企业,以便更好地在中国市场开拓业务。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却选择在中国撤资或收缩业务规模,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对策方面,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
一、动因分析1.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外资企业在这些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和发展空间,从而选择撤资或收缩业务规模。
2.成本压力加剧近年来,中国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外资企业因此在中国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剧。
一些外资企业因此选择撤资或转移生产基地,以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环境。
3.政策法规变化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有些新政策可能对外资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限制外资企业的合资比例、取消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也是一些外资企业撤资的原因之一。
4.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外资企业发现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市场份额和利润收缩,因此选择撤资。
5.环境问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一些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外资企业因此选择撤资或转移生产基地,以避免环境问题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策1.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和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前,应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和了解,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为此,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以及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等方式,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
2.优化生产管理面对中国市场的成本压力,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中国本地供应商的合作,寻求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3.积极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是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跨国公司应积极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企业策略,确保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合法合规经营。
外商撤资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外商撤资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以韩资企业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跨国公司在华FDI 也受到明显影响。
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跨国公司资金链紧张,削弱了其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提出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金融危机的应对政策也限制了FDI的流动。
加之我国外资政策环境的转变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也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意愿。
为了实施其归核化战略,规避较大的无形风险,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撤资。
给我国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正文一、在华韩资撤离现状1992年自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除世界经融危机时期)。
2004年,我国实际使用韩资占全部外资的10.31%,韩国企业在华累计投资一度超过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投资国。
投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江苏、天津、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2008年经融危机过后,在华韩资企业开始出现撤离现象,尤其是位于山东半岛的韩资企业。
与其他国家外资企业撤资不同的是,在华韩资企业撤资出现一种新形势,即非正常撤资。
2003年至2007年,共有8344家韩过企业在山东省青岛市投资,其中206家企业未经正常手续非法撤离。
这些撤离的韩资企业主要是:1、中小型企业;2、劳动密集型企业偏多,资金技术密集型少(在青岛注资的韩资企业中,85%投资制造业,大多集中在工艺品、纺织服装业、皮革制鞋业、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低的企业);3、大部分都属于加工出口型企业,内销型企业少。
二、在华外资撤资的原因1、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引发撤资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得人们的风险预期普遍涨,对经济增长信心严重下滑。
2、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力普遍偏低导致撤资撤资的在华韩资企业,独资企业比重较大。
主要是由于这些韩资企业规模较小,进入我国最初具有一定的投机心理。
而这些企业资本实力薄弱,进行跨国投资的经验少,而且这些中小型外企融资能力差,很难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根基浅,进入壁垒小,退出壁垒也小,受到经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他们的生产经营利润回报率变小甚至无利可图,造成这些企业脱身撤出东道国。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作者:万文静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不少跨国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逐渐由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大大冲击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不少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这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一、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分析(一)国内原因首先,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逐年增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市场比较活跃,不少外国资本家抓住这点优势,利用我国廉价的社会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迅速增加,导致这些跨国公司减少对我国的投资,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成本优势。
其次,我国政局的不稳定性是跨国公司减少对华投资的政治原因。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是促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社会暴乱时有发生,社会犯罪率逐年升高,加上国际政局对我国在国际地位上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些政局上的不稳定性,使作为处于经济发展摸索阶段的我国,政策方针波动较大,动摇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再者,我国物价水平升高,我国的社会消费能力大大下降,消费市场呈现疲软的状态,社会生产缺乏动力来源。
最后,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币购买力下降,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导致跨国公司纷纷对华撤资;反而,像美元贬值,则致使外币购买力上升,大大吸引力外商投资。
(二)国际原因第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是引起跨国公司对华撤资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后危机时代世界市场低迷,各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难避其害,均处于内部经济修复时期,这使得不少外国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只能持币观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对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港澳台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而这些地区恰好都是主要的对华投资方,金融危机导致其对外投资能力明显下降,为弥补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很多外商不得不对华撤资。
在华外资撤资的原因及其分析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Boustead College国际经济合作论文班级:金融1002姓名:周昊天学号:10305214在华外资撤资的原因及其分析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断的持续发酵跨国公司在华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受到明显影响。
一方面,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跨国公司资金链紧张,削弱了其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提出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金融危机的应对政策也限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
加之我国外资政策环境的转变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也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意愿。
为了实施其归核化战略,规避较大的无形风险,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撤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非正常撤资的现象,给我国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本文关注金融危机之后的跨国公司撤资问题,通过撤资实例思考跨国公司撤资的特点,分析撤资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撤资1.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和现状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视。
受其影响,中国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金额呈明显下降趋势,国内有些地区出现外资企业撤资,甚至是撤离现象。
欧、美、日是当今国际投资的主要资本输出国,跨国公司则是主要的投资体。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和大量的跨国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公司资产缩水,实力下降,或者缺乏投资意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
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总监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外企的反应比中国企业要快,虽然公司的中国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总部已要求控制开支”。
言语中透露出了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节衣缩食,放缓投资脚步的日子。
种种迹象表明,在华新企业投资和已设立企业增资的热情正在降低,境外来华考察团投资团以及中国新增投资数量大幅度减少,实际到账外资增幅减缓,部分大型外资企业增资计划推迟,中小企业投资计划暂停。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分析及建议[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GDP的增长、就业、税收以及科技进步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部分外资企业出现了撤离中国的情况,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情况的具体数据和方式特点入手,指出导致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主要原因。
本文认为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市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中国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等。
为减少跨国公司撤资情况的发生,降低撤资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加强中西部及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原因;建议引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大规模地招商引资,这使得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30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弥补中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增加税收和就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面临劳动力、土地、环保等各方面成本上升等诸多新的问题,于是撤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象频繁,而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笔者认为,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象不仅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更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直接影响就业率及相关产业的同时,也引发着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恶化”的不利猜想。
笔者作为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国留学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国内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很多,但研究相关撤资行为的理论并不多见,所以笔者选取了这样一个领域作为研究对象。
另外,笔者也立志于今后进行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本文通过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也是对跨国投资企业失败经验的总结,对企业进行再投资项目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外商对华撤资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差 。2 0 0 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 发 , 不少韩 资企业似 乎一夜 之 间撤 离 , 这在韩 商 在华 投 资集 中地青 岛市 最为 明显 。 而以三星电子 和现代 汽车为代 表的韩国大型跨 国公 司在 华 经营业绩 良好 , 表现 出了较强 的竞争力 。
通过上述案 例分析 可知 , 以市场导 向为 主的欧 美在
国的 经济发展 带来 了一 定的 消极影响 。面对在 华外商投 资企业的撤资行为 , 必须分析 其发 生的原 因 , 并采取 措施应对 , 证我 国与跨 国公 司在经济全球化 中取得 双赢。 保 [ 关键词] 外商撤 资 ; 成本 因素 ; 竞争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F 3 .9 8 0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 号]10 2 8 (0 1 O o 6 0 0 2— 80 2 1 )2一 04— 3 向为 主 , 他们看重的则是 中国丰富廉价 的劳动力资源 , 以 加工 贸易为主。基 于两 者在 对华直接投资的类型有所 不
外商 撤资在 制造 业 的案 例有 :9 8年 , 国标 志从 19 法 广汽撤 资 ;0 2年 , 国美 泰公 司从 合 肥荣 事 达 撤 资 ; 20 美
20 0 5年 , 耐克公 司将 主要生 产基 地从 中国转 移 到越 南 。
在服务业的案 例有 :0 5年 , 20 阿里 巴 巴收购 雅 虎 中国 全
长 , 长的基础还很脆弱 。 增
( ) 二 亚洲 国家或地 区在华投资企业撤资案例分析 本文 以韩国在华 投资企业撤资行为为例 来说明亚洲 国家或地区在华投资企业撤资情况 。韩 国在 华投资企业
在产业结构上 以制造业为主 , 特别是劳动密集 型轻 工业 ; 投资规模上 , 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项 目为主 , 抗风险能力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外商投资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
然而,近年来也有不少跨国公司选择撤资离开中国市场。
这些公司的撤资决定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本文将从税收、劳动力成本、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税收是导致跨国公司撤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对外商投资的税收政策相较于国内企业更为严格。
对于许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税收清单多且复杂,这增加了经营成本,使这些公司的利润受到了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推出更为简明的税收政策来吸引外国投资者。
其次,劳动力成本也是导致跨国公司撤资的主要原因。
中国拥有大量勤劳且廉价的劳动力,这一优势曾经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
然而,中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逐渐减弱。
不断上涨的工资和与此相伴随的生活成本提高,意味着外商在中国市场上的成本增加。
因此,中国政府应从改善企业劳动力获取、政府资助等多方面减轻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这使得很多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遭到了侵犯,这直接损害了企业的商业利益。
此外,对侵权者的处罚也相对不足,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是一种负担。
中国政府应该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机制,以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市场。
最后,政策不稳定性也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政策变化经常发生,这使得跨国公司在市场中的成本和风险风险提高,缺乏稳定性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外商投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注重政策的稳定性,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总之,跨国公司撤资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问题。
中国政府应该注重这些问题,推出相应的政策和对策,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来到中国市场,同时保护好外国企业的利益,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公开、公平的营商环境。
在华外资撤资的原因及其分析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Boustead College国际经济合作论文班级:金融1002姓名:周昊天学号:10305214在华外资撤资的原因及其分析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断的持续发酵跨国公司在华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受到明显影响。
一方面,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跨国公司资金链紧张,削弱了其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提出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金融危机的应对政策也限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
加之我国外资政策环境的转变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也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意愿。
为了实施其归核化战略,规避较大的无形风险,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撤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非正常撤资的现象,给我国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本文关注金融危机之后的跨国公司撤资问题,通过撤资实例思考跨国公司撤资的特点,分析撤资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撤资1.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和现状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视。
受其影响,中国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金额呈明显下降趋势,国内有些地区出现外资企业撤资,甚至是撤离现象。
欧、美、日是当今国际投资的主要资本输出国,跨国公司则是主要的投资体。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和大量的跨国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公司资产缩水,实力下降,或者缺乏投资意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
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总监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外企的反应比中国企业要快,虽然公司的中国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总部已要求控制开支”。
言语中透露出了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节衣缩食,放缓投资脚步的日子。
种种迹象表明,在华新企业投资和已设立企业增资的热情正在降低,境外来华考察团投资团以及中国新增投资数量大幅度减少,实际到账外资增幅减缓,部分大型外资企业增资计划推迟,中小企业投资计划暂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分析及建议[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GDP的增长、就业、税收以及科技进步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部分外资企业出现了撤离中国的情况,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情况的具体数据和方式特点入手,指出导致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主要原因。
本文认为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市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中国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等。
为减少跨国公司撤资情况的发生,降低撤资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加强中西部及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原因;建议引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大规模地招商引资,这使得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30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弥补中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增加税收和就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面临劳动力、土地、环保等各方面成本上升等诸多新的问题,于是撤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象频繁,而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笔者认为,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象不仅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更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直接影响就业率及相关产业的同时,也引发着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恶化”的不利猜想。
笔者作为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国留学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国内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很多,但研究相关撤资行为的理论并不多见,所以笔者选取了这样一个领域作为研究对象。
另外,笔者也立志于今后进行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本文通过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也是对跨国投资企业失败经验的总结,对企业进行再投资项目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政府如能顺利解决当前面临的外企撤资问题、避免撤资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后果,将不仅改善吸收外资的质与量,也有助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一、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状分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国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有利于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带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等,所以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分析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十四大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环境和出台各项利用外资政策以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从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进入了复苏阶段,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的大关,达到1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13%。
从1995年到1999年期间,中国吸收了全球7.5%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整个90年代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2904.29亿美元。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全球资本的流入再次加快。
200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当年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最大的国家。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有所回落,下降到940亿美元,但中国很快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10年起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回升,之后一直保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6年中国吸收外资总额达1390亿美元,同比增长2.3%,位居全球第三位1。
据2016年12月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公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显示:中国从改革开放至2015年年末累计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超过8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6423亿美元,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
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是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美国。
虽然这几年来中国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仍然名列前茅。
(二)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数据及特征分析随着中国全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增加,由于不同的原因,撤资现象日益突出。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 年~2012年,跨国公司从中国境内撤资的企业数分别为 16410 家、26469 家和30712 家,占中国当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的59.9%、95.5%和123.2%;撤资的金额分别达到1469.148 亿元、2203.358 亿元、1963.136 亿元,占当年引进外资金额的8.2%、10.8% 和11.4%。
另外的统计显示,2004年至2013年,在华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数下降约47.84%,但撤资金额增长近10倍。
(刘振林,李任,2016)首先,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2015年新注册外企数上下波动,但总体来看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
这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更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总体变化。
2008年新注册外企数量为27514户,同比下跌约27.65%。
其次,从整体趋势来看,2003-2015年跨国公司撤资项目数总体上是在上升。
虽然在某些年份有所变动,但撤资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
总之,跨国公司撤资数量逐年上升,而新注册外企数量总体上也不乐观,因此中国吸收外资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
表1 2003-2015年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企业数量3注:2005年新注册外资企业数无法获知3 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为:公式外商投资企业净增(减)数=当年年末外商企业个数-上年年末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公式当年外商撤资企业个数=当年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外商投资企业净增(减)数目前跨国公司在华采取撤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清算、转让和减资。
从实践上看,因中国政府采取外汇管理制度的原因跨国公司在华采取最多撤资方式是转让。
而通过清算方式撤资和通过减资方式撤资的案例在中国很少见,主要是由于申请清算方式的手续比较复杂,还非资不抵债的情况很少见,并选择这种方式的跨国公司的荣誉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社会影响。
例如,2015年日本的松下跨国公司终止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生产事业,并开始企业清算手续;减资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中小型企业,选择这种方式的企业一般来说不太愿意公布公司内部的信息,因此笔者无法获知相当适合的例子。
目前选择转让方式撤资的跨国公司案例有: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有限公司2000年将其在北京卡夫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的85%股权转让给三元公司;由于连续亏损,嘉士伯有限公司在2000年8月将其嘉酿上海啤酒有限公司的75%股份转让给青岛啤酒;2005 年东芝将其在南京普天王芝通信有限公司的33%股份转让给南京普天。
二、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分析一般来说,投资回报率降低是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直接原因,但如果探究更深层地的原因的话,就可以发现导致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还有很多。
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多方面原因。
(一)成本因素一直以来,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投资,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外向型的经济取得迅速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
以廉价的劳动力吸收外资的模式不可能永远存在,这种模式对中国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中国来说劳动力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中国失去劳动力这个比较优势后,许多跨国公司基于劳动力价格继续投资的意愿降低,而中国周边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仍然比较低,这是造成跨国公司向东南亚投资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中国的纺织品制造行业为例,“中国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888-3000元/月,而孟加拉国约800元/月,越南约1100元/月,仅为中国员工工资水平的一半甚至更低”4除了上述劳动力成本的原因之外,土地价格上涨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带来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撤资行为。
2006年修订完毕的《城镇土地使用暂行条例》规定之前跨国公司无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也应跟本土企业一样缴纳,这提高了在华跨国公司的土地使用成本。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2015年中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的地价,总体来看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
首先2010年综合地价为2881元,到2015年末增加到了3633元,增长率26.1%。
其次,从商务地价和工业地价来看,2010-2015年总体上也在不断上升。
2011年商务地价为5654元,同比增长9%,后来三年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15年已到达6729元,这价格仍然很高。
工业地价2015年为760元,与2010相比,增长21%上下。
5可见,在华土地成本的逐年上升不断的影响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使得某些跨国公司不堪重负、纷纷撤出。
(二)政策因素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在税收、注册资本、土地使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吸引外资政策也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也发生了调整。
这种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一些特别依靠优惠政策的跨国公司,使得他们出现撤资的情况。
中国政策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环保政策、所得税以及用工政策三个方面。
首先,在环保方面,中国不断加强环保意识,不再盲目引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于在华跨国公司的环保审核、监管和执法,这增加了企业排污的成本。
从中国的环境污染处理费用占GDP的比重来看,就可以发现中国不再走“自杀发展模式”,并且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在不断提升(见表3)。
总的来说,环保成本的提高对于大量追求低成本的企业而言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表3:中国GDP中环境处理费用比重其次,2006年3月14日中国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一五计划”,其中提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与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两法合并列入了当年的立法计划。
2008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以后,对外资企业低至15%的优惠税率取消了,变成了跟内资企业一样的25%的所得税率,而且各个地方政府对于外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审批。
另外,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在雇佣和解雇员工方面加强了对中国劳动者的保护,但是这也增加了跨国公司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难度。
(三)汇率因素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投资环境更加完善,因而外商对华投资实现了跨越性增长。
当时中国被成为世界加工厂,许多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生产产品然后再出口国外的经营模式。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断累积,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美国等国家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