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分类复习2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2(共四大类)
分析
写法
以景衬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石头城》
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把握情感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衬托、谐音、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lí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lín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常见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
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用典、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委婉清丽。
诗歌意境
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
(惜别送别诗)
内容
解说
特
点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2)形象情感题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与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词首先 描写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只有姑射山头的仙人能与之为伍,并说 梅花高洁,品质与生俱来,与风霜冰雪无关,写出了梅花的天性高洁;再写梅 花“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本心,宁可远远离开尘世, 与那污浊的尘世保持距离,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不同流俗。然后用“俗李粗 桃”衬托梅花的高洁,那些俗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招蜂引蝶,而梅花却在明月 的陪伴下、在清澈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写出了梅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 同流俗。梅花的品格就是诗人的理想品格。
切分层次 是因为读自己仰慕的“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
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第三层,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
花结实。第四层,尾联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
夫。”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 高考对形象的考查重点为分析形象的特点、品味形象的深刻内涵、体会作 者在具体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以此为基础,进而概括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 会意义。
解题策略
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尤其 1.看标题注释 是诗歌标题,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诗题中常见的“怀
即事 感怀诗
①忧国忧民②反映离乱③渴望建功立业④仕途失意⑤讴歌山河(注: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 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还有一类诗叫“即景感怀”,指诗人因所见景物而引起的某种感触的 一类诗歌。不论是即事感怀还是即景感怀,都没有严格的题材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 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都可能是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一般 把那些无法归入以上类别的由眼前之事或眼前之景而触发感慨的作品归入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 之作。)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86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一、掌握诗歌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古代诗歌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但语言的“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标,而非文字游戏。
古代诗歌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省略压缩语言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古代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卷创新演练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题组一专项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1)古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
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
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
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
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
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 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自由换韵, 不讲平仄, 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 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 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 出现在唐朝, 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 字有定声, 联有定对。
2.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 诗、词、曲。
诗: 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 每联两句, 第一联被称为(首联), 第二联被称为(頷联), 第三联被称为(颈联), 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 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 根据每联的字数, 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 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 曲特点: (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
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全国通用 高考语文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2 练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40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泛指水族。
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
《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
”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
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9分)南乡子·乘彩舫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写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B.“乘彩舫”两句写了春日里,芰荷满塘,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C.“棹歌”一句写歌女陶然自乐,和棹而歌,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打破了宁静的局面。
D.“游女”一句承上句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少女的春心被鸳鸯震颤了,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竞折团荷遮晚照”中的“竞”有何妙用?请简要赏析。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纟由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品味炼字之妙)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品味炼字之妙)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②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④东.·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
诗中借指宣州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②无因:没有机会,无缘.③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为后代文人所艳羡。
④五湖:即太湖.(赏析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情感的词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的情感的?请结合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嘲王历阳①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②,吾于尔何有。
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 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 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 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萍、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 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 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 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浑。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 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解析:选 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
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歌第2讲类分题材掌握规律明诗情-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卷版)
解析: C 项,“老去无为的感慨”无中生有,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
归乡无期的感慨。
答案:C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 分析。(6 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出这两句的含意,再判断其运用的手法,最后结 合情感和表达效果阐释。“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是回忆往昔兄弟们相 聚一堂、欢乐畅快,引得邻人羡慕的场景,属于虚写;也正是回忆的快乐反 衬出了现实分离的痛苦。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 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在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 中兄弟分隔的悲伤。
(四)边塞征战诗——金诗,完成(1)~(2)题。(9 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 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 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 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 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 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 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 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颈联写两个具体场景, 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 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 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考点练透7 比较阅读鉴赏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鉴赏是与教材古诗比较的命题现实需要,这一题型最大好处就是互相参照,不致单方面孤立作答,两相比较,多方思考,同中求异,展示诗歌的无限魅力,更能在互相比较中提升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考查热点1 比较鉴赏形象高分技法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还包括意象、物象和事件。
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的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的异同比较。
一、形象比较注意事项1.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的比较,一个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
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
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2.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
3.形象作用异同的比较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二、比较鉴赏形象题解题3步骤典题试做(2022·四川广安3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歌子·寓意苏轼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①。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①相传蓝桥有仙窟,为唐代裴航遇见仙女云英之处。
本词末句与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都有水的意象,两者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相同点:都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思。
(2)不同点: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尾联借助故乡流水万里迢迢送“我”,来表现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苏词写欲成仙而不得,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19年、2020年全国三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
五言、七言均有涉及。
(1)题材多样化: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是一首题画诗(山水诗),全国卷II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投赠诗,全国卷Ⅲ刘禹锡的《插田歌》是一首田园诗。
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全国卷II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 全国卷Ⅲ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2)选材暗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许道宁画》侧重于艺术欣赏,以期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获得美好感受;《投长沙裴侍郎》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考生要懂得感恩;《插田歌》表现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相吻合。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考点:重点考查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
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感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左省杜拾遗①岑参联步趋丹陛②,分曹限紫微③。
晓随天仗④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⑤,自觉谏书稀。
【注】①左省,门下省。
杜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
②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③曹,官署。
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所在的宣政殿。
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④天仗,仙仗,皇家的仪仗。
⑤阙事,过失,过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步”有同行之意,首联写诗人与杜甫同朝为官,一起上朝,但分署办公。
B.颔联写早晨朝官随着天子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家。
C.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不是为了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
D.“白发悲花落”写满头白发,春花凋落,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不饶人的感受。
2.有评论认为尾联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称颂和吹捧,你认可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①杜甫何限②倚山木③,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④,随意宿僧房。
【注】①此诗是一首唱和诗,当于上元元年作于蜀州。
裴迪,杜甫好友,亦是王侍郎好友。
王侍郎,即王维之弟王缙,曾任工部侍郎。
②限,即“恨”,遗憾。
③山木,《淮南子》记载:“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为之作山木之歌,闻之者莫不陨涕”。
④佛曰《隋·李士谦传》“或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淮南子》之典,一个“限”字,是全诗的“诗眼”,寄情幽深。
B.首联次句,紧扣诗题中的一个“和”字来写,并巧妙地交代了时令。
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
“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③浅染饱霜兔④。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 ①绍圣二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迁戎州。
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
②石泓:砚台的别称。
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
④霜兔:用雪白的兔毫制成的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内心情绪的真实再现。
B.“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
C.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D.本诗作者以炼句著名,全诗平仄交替,音韵优美,给人一种挺拔瘦劲之感。
解析:选B B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说法错误。
此句承接上句,是指竹不为雷霆所惊,而黄斌老也处变不惊。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从注释①和首联可以看出作者的愤懑之情;从颔联中的“雷不惊”“忘形”可以看出作者的倔强不屈;从颈、尾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黄斌老画竹技巧的赞赏。
参考答案:①愤懑,对自己被贬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②倔强不屈,借竹子的不屈来表现自己倔强不屈的品格;③赞赏,对黄斌老画技的赞赏。
[白话诗歌]借酒浇愁,但胸中抑郁不能平复,只得吐露出来,化作峥嵘岁月中高昂挺拔的横竹。
横竹像卧龙安卧,不为雷霆所惊;您与横竹融为一体,全都超然忘形。
晴天的窗影落在砚台上,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作画。
在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横竹盘曲,即便如此也担心横竹形神完备后会破壁飞去。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复习(2)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复习(2)古典诗文2010-04-20 13025d56b7b40100hry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复习(2)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分类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一)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中梅花的境遇如何?(3分)答:2、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答案示例]:1、梅花寂寞的开放在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加上黄昏的的风风雨雨,更使其环境冷落凄凉。
除此之外,还深受群芳的嫉妒。
2、以梅花的遭遇,来影射自己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表现了他高洁的品质。
(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
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请结合全诗来分析清人李子德的话。
(8分)答:[答案示例]“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这是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
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
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4分)杜甫的诗题是《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4分)【格式总结】⑴诗中描绘的(人物)是一个(根据诗歌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点)的(身份本质)形象。
⑵诗中的(客观事物)意象具有(特点),融入了作者(诗中表现的感情)的情感。
⑶这首(句)诗描绘了一幅(客观图景)的画面,营造了一种(主观感受情境的特点)的意境。
二、鉴赏诗歌手法(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答:2、说出“离堂思琴瑟”中的“琴瑟”和“别路绕山川”中的“山川”分别是什么意思?(3分)答:3、有人说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两个字用的很好,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答案示例]1、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2、“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酒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阴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静静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二)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指出“烽火照西京”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答:2、找出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答:3、指出初唐四杰是谁及他们的风格特点。
答:[答案示例]1、“烽火照西京”一句用了夸张手法,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写出了外患严重、情势危急,自然引出下句。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3、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他们的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格式总结】这首诗运用了(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这种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作者主旨感情的表达作用)。
三、鉴赏诗歌词句(一)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全诗围绕“时”与“空”而写,请你找出体现时空的字词。
(2分)答:2、谈谈你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
(3分)答:[答案示例]1、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2、在时间与空间的不断的变化中,在物换星移中,写出了东流不尽的永恒江水,江水面前滕王阁的居高与寂寞,有生不得志,功业无望的悲苦情怀。
(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词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答:2、“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
”两句词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答:[答案示例]1、“西北望长安”,作者只想再看一看古国都城,却“可怜无数山”遮挡了视野,多凄凉的诗句!那种国破家亡痛苦和无奈的情怀,让我们可以触摸,感到无限压抑。
“可怜无数山”体现了作者对失陷的中原大地的热爱,对美好河山遭到金人铁蹄蹂躏的悲伤。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情感一转,历史发展的车轮不会逆转,青山又岂能挡住东去的流水。
大宋美好河山终会收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1、“东篱”“暗香”“盈袖”各指什么?(4分)答:2、这首词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被称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3分)答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格式总结】这句诗运用了(手法),(描写了什么事物或者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主旨感情)。
这首诗的语言(结合语句分析)。
四、鉴赏诗歌风格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两小题。
(9分)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它的联和联都必须是对仗句。
(3分)2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的山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你以为如何?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
(6分)答:答案1、五言律诗,颔联和颈联2、概述:王维不仅是诗人,同时又是画家。
他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感受、和表现手段来传达山水诗的诗情画意的。
诗中有画意:空山新雨、晚秋天气是在勾远景、定色调;月照松间、石上清流,景色开始由高向低、由光及声、由远而近;浣女归舟、竹喧莲动等,由静及动、由景及人,呈现出一幅山村傍晚恬淡自然、优美宁静、美妙和谐的诗画。
画中有诗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在为画面题诗,点明此画所营造出的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便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这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寄托了诗人心怀高洁,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的情趣。
【格式总结】这首诗体现了作者的(风格),(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格)。
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送友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
(4分)2、结合诗歌分析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4分)答案:1比喻。
诗中用“孤蓬”比喻友人离别后漂泊不定,用“浮云”比喻友人别后萍踪不定,用“落日”比喻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2同:都是离别诗。
异:王诗在离别之时不效儿女之态,认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离别而无离别之意,有旷达之感。
李诗借比喻和班马的鸣叫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离而不伤。
相见欢 [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深院锁清秋”,深院被秋色所笼罩。
这是作者看到寂寞梧桐所引起的联想。
用一“锁”字,当和作者的处境和感受有关。
“离愁”,是指去国之愁。
以上两句形容愁绪纷乱,难于排遣。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这句意思是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愁苦。
古代诗人、词人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各具特色,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占”;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试将它们与李煜此词作一比较,说说其异同。
(6分)不同点:李煜《相见欢》是写愁之味,是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的一种滋味。
而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是写愁之深;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写愁之长: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写愁之重;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写愁之多。
(5分)相同点;都是运用比喻形象的写法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