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的具体应用
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与追溯重述法的选择之我见
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与追溯重述法的选择之我见作者:冯艳花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从市场有效性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出发,分析三种方法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业务中的具体的运用与披露。
以此说明三种方法的差异性及对利润调节的经济后果性,并得出管理者谨慎使用三种方法,以保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清晰性。
[关键词]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作者简介:冯艳花,湖南大学管理学会计专业硕士,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及时、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披露能激励投资者信心,利于投资者作出理性决策,市场形成的有效性将回报给资金供给双方。
在现实的证券投资活动中,股东和经营者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拥有内部相对信息优势,而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处于信息劣势,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1]。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两种经济后果观,其一是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另一是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基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学教授尤金·法码(Eugene Fama)研究发现的财务管理“有效市场假说”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2];特别是在石油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理财阶段,对管理人员与财务中介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控制与监管是防范道德风险的目标。
本文通过剖析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与追溯重述法对会计信息附注披露的案例,来说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从而使信息供求双方的选择趋向均衡,改善证券市场过热的状况。
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理念在企业会计准则28号文件中,明确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与披露[3]。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与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有两种情况,之一为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另一为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浅析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选择
浅析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选择摘要: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会计差错的更正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追溯调整法和当期适用法,但对于两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公布具体指南。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哪种方法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从会计学理论的角度对两种方法的具体适用原则进行探讨。
定量定性分析各种方法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并且结合综合考虑事项对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选择进行分析。
最后作者结合中国实践,对会计差错更正选择方法的意义以及在中国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会计差错更正未来适用法追溯调整法从2004年末到2006年中期,超过250个美国公司披露他们使用的经营租赁会计核算方法违反了公认会计准则。
这些会计差错包括漏记免租优惠期产生的租金费用,租赁权益改良摊销的过于缓慢或者是将从房东处获得的激励计划错误分类。
两种明显不同的方法被用来更正这些差错。
一些公司正式的将前期已公布的报表进行追溯重述,而其他公司则选择进行当期调整。
只有在差错被管理层及独立审计员认为是不重要时,公认会计准则才允许公司在更正前期会计差错时不进行报表追溯重述。
对于会计差错的更正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追溯调整法和当期适用法,但对于两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公布具体指南。
文章对差错调整方法选择决策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方法选择决策的影响事项:定性事项、定量事项以及综合事项,并对这些事项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建立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独分析。
最后,虽然公认会计准则规定,对于被认为是重大的会计差错应当选择追溯调整法进行更正,但实务中决定会计差错更正方法并不明朗。
会计这门学科一直被分类为社会科学,这种分类的实质就在于许多会计问题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存在唯一标准的正确答案。
一、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会计差错应当对差错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重述;当期调整法是指将会计差错数额调整报告当期的财务报表。
由此可见,重述相对于当期调整来说更加工程浩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GAAP 对于重述选择的要求是“该差错被认为是重要的”,导致公司一旦进行重述调整,投资者将对该项差错予以重视,甚至因此改变决策。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难点归纳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难点归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二、前期差错更正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涉税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重新调整报出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董事会批预计对外再次对外一般情况下资产此期间发生与日后事项相关事项,负债表日后期间需要重新调整报表和报出日。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归纳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预计负债——未决诉讼:【归纳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调整减值准备的:【归纳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销售退回和折让的(没有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归纳四】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差错的,所得税的调整原则:(一般情况下)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原则(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1.税前调整2.所得税的处理方法3.留存调整的调整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同时,相应的调整“盈余公积”科目。
4.进行上述账务处理的同时,还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或本年发生数(即利润表);(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即资产负债表)或上年数(即利润表);(3)上述调整如果涉及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强调】日后调整事项不需要在附注中披露。
5.。
会计原则变更方法
会计原则变更方法会计原则变更是指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会计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这种变更可能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调整、政策法规的改变,或者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一、会计原则变更的分类会计原则变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变更的性质和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全面变更和局部变更全面变更是指对整个财务报表体系进行的变更,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种变更通常涉及多个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调整,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
局部变更则是对某个特定会计科目或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的调整,只对个别报表或科目产生影响。
2. 自愿变更和强制变更自愿变更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主动对会计原则进行的调整和改变。
这种变更通常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或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强制变更则是由于政策法规的改变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调整等原因,企业被要求对会计原则进行的变更。
3. 追溯调整和未来适用追溯调整是指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以反映会计原则变更对历史数据的影响。
这种调整通常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未来适用则是指将会计原则变更应用于未来的财务报表数据,不对历史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二、会计原则变更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会计原则变更类型和具体情况,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原则变更的会计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原则变更方法:1. 追溯调整法当企业需要进行全面变更或强制性追溯变更时,通常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这种方法需要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追溯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追溯调整法需要详细分析会计原则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并对财务报表附注进行相应的披露。
2. 未来适用法当企业需要进行局部变更或自愿性追溯变更时,通常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民间非营利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转换方法: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将原资 产负债表中的科目与新制度中的科目进 行对比,并按照新制度的科目进行调整
转换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 方面的转换
注意事项:转换过程中需注意核对科目的 余额,确保转换的准确性
转换内容:将旧制度下的收入和 费用类项目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 计科目和核算内容进行调整,如 将旧制度下的“管理费用”调整 为新制度下的“业务活动成本” 等。
监督与检查的对象:新旧会 计制度衔接过程中涉及的财 务报告、会计科目、账务处 理等方面。
监督与检查的主体:政府部门、 审计机构、民间非营利组织内 部监督部门等。
监督与检查的方法:实地检查、 查阅资料、询问调查等。
监督与检查的重点:关注新旧 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财务风险和舞弊行为。
规定要求:在过渡期间,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定期进 行自查,并接受相关部门
0 4
清理资产和负债:对组织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确保准确无误。
评估组织价值:对组织的价值进行评估,为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提供依据。
制定衔接计划:根据新旧制度的变化,制定详细的衔接计划,包括时间安 排、人员分工等。 培训财务人员:对财务人员进行新制度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 制度的核算要求。
添加标题
现金流量表的转 换:按照新制度 的要求,对现金 流量表进行重新 编制,包括对经 营活动、投资活 动和筹资活动的 现金流量进行重 新分类和列报。
添加标题
所有者权益变动 表的转换:将旧 报表中的科目按 照新制度的要求 进行调整和重分 类,同时对报表 格式和内容进行
相应的修改。
添加标题
合并报表的编制 范围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如何正确区分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 [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如何正确区分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 [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计算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区分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
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
1、调账要求的比较
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2、调税原则的比较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
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
第一,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所以在政策。
注会《会计》知识点:追溯重述法和追溯调整法
注会《会计》知识点:追溯重述法和追溯调整法
为了方便备战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追溯重述法和追溯调整法的区别:
1、适用范围的比较
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而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讲得再具体一些,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2、调税原则的比较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
3、调账要求的比较
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本准则规范了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核算,并规定了在这三种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
第一章会计政策变更一、定义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原先采用的会计政策作出的调整和改变。
二、处理方法1.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2. 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
三、追溯调整法的应用1. 首先,对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和影响进行定性分析;2. 其次,进行定量分析,即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净资产、资本公积等项目的影响;3. 最后,根据追溯调整法的原则,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四、未来适用法的应用1.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2. 在未来适用法下,应当根据新的会计政策对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章会计估计变更一、定义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原先采用的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和调整。
二、处理方法会计估计变更时,不需要计算会计估计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但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
即新的会计估计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的交易或事项。
第三章会计差错更正一、定义会计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错误,包括记录错误、计算错误等。
这些错误应当予以纠正,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二、处理方法对于前期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差错,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即对过去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反映正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注会CPA: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念、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考情解密】分值范围▶8-18分难易程度▶偏难联动考查▶本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内容,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均可能出现。
在客观题中一般单独进行考查,比如考查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划分等。
在主观题中则一般与其他各个章节的有关内容相结合出题,比如与日后事项、收入、政府补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章节相结合,考查考生对各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23年考试变化】本章考试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考点详解及精选例题】【知识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一)会计政策的概念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包括的会计原则、基础和(二)会计政策的判断5.与费用要素相关的会计政策(1)商品销售成本及劳务成本的结转;(2)期间费用的划分。
6.其他除与会计要素相关会计政策外,财务报表列报方面所涉及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断、分部报告中报告分部的确定,也属于会计政策。
(三)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1.企业变更会计政策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依法变更,即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这种情况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按规定改变原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快速记忆】依法变更,即国家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这一定属于会计政策变更!(2)自行变更,即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这种情况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应改变原有会计政策,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以便对外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快速记忆】自行变更:即不是国家要求的,而是企业自行变更的会计政策,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的变更等。
追溯调整和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和未来适用法在会计的奇妙世界里,追溯调整和未来适用法就像是两种独特的“时光魔法”,有着各自的神奇之处。
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帮忙整理账目,那可真是一场充满挑战与发现的经历。
有一次,公司的会计政策发生了变化,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对于一些之前的账目处理,就需要考虑是用追溯调整法还是未来适用法。
先说说追溯调整法吧。
这就像是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把以前的账目按照新的会计政策重新梳理一遍。
我记得有一笔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账目,之前按照旧的折旧方法计算,现在新政策出台后,需要用追溯调整法来修正。
我得翻出以前好几年的账本,那一本本账本就像一个个装满故事的盒子。
我一页一页仔细地查找相关记录,眼睛都快花了。
找到数据后,还要根据新的折旧率重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然后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这过程就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谜题,每一个数字都得小心翼翼地对待。
有个数据我算了好几遍都对不上,急得我直挠头。
后来我静下心来,重新核对每一个步骤,才发现是我在一个小数位上出了差错。
当终于把所有数据都调整正确后,看着新的账目表,就像完成了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心里满是成就感。
而未来适用法呢,就像是站在当下,朝着未来前进,只对新政策实施后的账目按照新规定处理。
比如公司新开展了一个业务项目,对于这个项目的收入确认,就直接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我在处理这个项目的账目时,只需要按照新的规则来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不需要去改动以前的账目。
这就像是在一条新开辟的道路上前行,只需要关注眼前的路况,按照新的交通规则行驶就好。
不过,这也需要我对新政策理解得非常透彻,不然很容易在新的账目处理上出现问题。
我为了搞清楚一个新的收入确认细节,查了好多资料,还向有经验的会计前辈请教。
前辈给我举了好多实际例子,就像给我点亮了一盏盏明灯,让我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在会计工作中,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各有其用武之地。
它们就像会计工具包里的两把特殊工具,在不同的账目情况和政策变化下发挥作用。
会计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会计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会计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是两种不同的会计政策变更方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调整各期间净损益各项目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上一直采用。
追溯调整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需要注意的是,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溯调整或追溯重述的,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变更之日仍保留原有的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定结果,并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再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变更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追溯调整法可能更合适,因为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过去和未来的交易或事项。
在其他情况下,未来适用法可能更合适,因为它能够简化会计处理并避免累积影响数的计算。
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的处理步骤(重要)
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的处理步骤(重要)会计处理 1.⽅法归类 ①追溯调整法(基本都⽤这种⽅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时即采⽤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进⾏调整的⽅法。
即视同该业务从⼀开始⽤的就是新政策,并依此思路将以前政策下的所有会计核算指标进⾏“翻新”。
②未来适⽤法(实在追不出来,采⽤这个) 未来适⽤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于变更⽇及以后发⽣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法。
2.⽅法的选择 ①企业依据法律或国家统⼀的会计制度等⾏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a.国家如果明确规定了处理⽅法的则按照规定处理即可; b.国家未作明确规定的,按追溯调整法处理。
②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较数据也应当⼀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的除外。
③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的,应当采⽤未来适⽤法处理。
3.追溯调整法的处理步骤(看题)-例题下⾯还有步骤理论解释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2011年12⽉15⽇购⼊⼀栋商务楼,初始⼊账成本3 000万元,预计使⽤寿命30年,假定⽆残值。
2012年初甲公司将其出租给⼄公司使⽤,采⽤成本模式进⾏后续计量,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认可其成本模式计量⼝径。
2013年1⽉1⽇,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成熟,具备了采⽤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对该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013年初⼤楼的公允价值为3 100万元。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率为25%。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第二十二章讲义1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第二十二章讲义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一、会计政策含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其中:●原则,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于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如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条件等。
●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采用的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中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等。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
: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政策可以不予披露。
判断会计政策是否重要,应当考虑与会计政策相关项目的性质和金额。
二、会计政策变更及条件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否则,势必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但是,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注意: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第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并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第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会计处理的首要环节。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准则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准则一、定义与目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指企业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重大盈亏数额所进行的调整。
这种调整不会影响到企业目前的利润,而是作为单独的项目来列示。
该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过去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适用范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准则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企业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等。
三、损益调整的内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以前年度财务报表的重大差错进行调整;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所得税进行调整;对其他需要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事项。
四、会计处理方法在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时,企业应采用追溯调整法或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过去年度的损益进行调整,并相应修改相关账户和财务报表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仅对当前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不对过去年度进行追溯的方法。
五、信息披露要求企业在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信息:调整的原因和内容;调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若涉及所得税调整,还应披露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六、重要性和影响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准则对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同时,该准则还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七、与其他准则的关系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准则与其他会计准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若发现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这可能会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
此外,企业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也可能会需要对以前年度的损益进行调整。
因此,正确理解和执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准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执行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会计学习方法有哪些
会计学习方法有哪些会计学习方法①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进行调整的方法。
即视同该业务从一开始用的就是新政策,并依此思路将以前政策下的所有会计核算指标进行“翻新”②末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2、方法的选择①企业依据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讨’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以下情况处理:a.国家如果明确规定了处理方法的则照规定去作即可;b.国家未作明确规定的,按追溯调整法来处理。
②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唱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③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韧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汽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祟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来采适用法处理。
3、追溯调整法的处理步骤①计算会计政策累计影响数所谓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是指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对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损益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和末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金额,但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a.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b.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c.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d.确定前期中的每—期的税后差异e.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在实务操作中,为了能够明晰地对比出两种会计政策的差异,可以同时列示出两种会计政策的业务处理、通过直接对比的方式来发现业务处理的差异并找出调整分录。
追溯法算法设计与应用
中文摘要追溯法算法设计与应用摘要追溯法是利用已掌握文献後面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追踪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也叫追踪法或引文追溯法,具体检查法有2种:一种是利用原始文献新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检索;另一种是利用专门编制的引文索引进行追溯查找。
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学者们设计了不同的编码方法来表示问题的可行解,开发出了许多不同的追溯特征。
这样由不同的编码方法和不同的操作方法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追溯算法。
但这些追溯算法有共同的特点。
基于此共同点,人们总结出了最基本的追溯算法——追溯调整算法。
关键词:追溯法;追溯调整法;追溯重塑法目录摘要 (I)1引言 (1)2追溯调整的定义 (1)3追溯重述法 (1)4适用范围的比较 (1)4.1调税原则的比较 (2)4.2调账要求的比较 (2)4.3处理程序的比较 (2)4.3.1追溯调整法 (2)4.3.2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3)4.4写出附注说明 (4)4.4.1追溯重述法 (4)4.4.2编制更正差错的会计分录 (4)5追溯重述法的步骤 (5)6追溯重述法下的账表调整 (6)6.1调整发现前期差错的当期账务 (6)6.2调整发现 (7)6.3调整前期 (7)参考文献 (9)致谢 (10)1引言查找文献的方法之一。
以某一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为线索,逐一追查原文;再根据这些原文后的参考文献逐渐扩大线索,不断追查下去,获得相关文献的方法。
用追溯法查找文献可以以各种引文索引为工具,也可利用述评、总结性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
一般在没有适用的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完备的情况下,利用追溯法可获得一批相关文献。
这里我们以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比较为例2追溯调整的定义追溯调整,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3追溯重述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未来适用法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分析
未来适用法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分析骆国城摘要:企业对不确定事项未来的使用寿命、可变现额,残值率、损失率等结果,依据最近可利用信息作出估计,随时间推移原估计所依据的基础信息发生变化时需对其重新估计;企业会计估计变更时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计量交易事项在变更日起各会计期间的有关损益以及资产负债项目数额,并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及报表附注说明,不需要对原账面记录作出调整。
关键词:会计估计变更;未来适用法;账务处理同一项经济业务交易事项,按不同会计估计数核算所形成的各期损益以及期末相关资产负债数额通常不相同。
比如某公司欠本企业应收账款具有坏账损失风险,前期按估计的坏账损失比例计提了坏账准备金,从而分摊了坏账损失减少了营业利润,且减少了前期应收账款的期末账面价值;但在本期末分析该公司经营状况,依据最新相关证据重新估计该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比例,估计的结果可能比原有估计损失比例更高或者更低,从而需要对相关项目额作出会计调整处理,由此引起当期损益以及期末相关资产变动。
又如企业取得某专利权人账当期,估计了能够产生利益的有效期以及预计了净残值,但几年后依据最近资料证据重新估计该专利权能够产生利益的剩余有效期与最初估计数不相同,从而需要调整剩余摊销期限和每期摊销金额;再如企业销售产品中作出了“三包”承诺,从而预计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保修费比例,并按估计比例预提了保修费损失准备金,但在承诺有效期内,依据最新实际支付的保修费用情况,发现原有估计比例不符合现实,从而需要重新估计保修费比例,并需对相关项目作出调整的会计处理等,不同的估计数所形成的各期损益以及期末相关资产账面价值额通常不相同。
企业很多经济业务交易事项中涉及会计估计,以及业务环境条件变化后依据最近资料证据需要变更会计估计数。
相关准则规定,企业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核算。
在会计业务的理论学习以及实务操作中,需要正确理解运用未来适用法的应用条件以及账务处理方法。
一、未来适用法的适用条件以及运用步骤方法分析(一)未来适用法的概念特点以及需要作出会计估计的常见情形分析未来适用法是指交易事项按变更后的会计估计或者会计政策确认计量当期以及未来期间影响数的方法,其中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核算,也就是交易事项的当期以及未来期间按照变更后的会计估计进行会计处理,不需要计算变更前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不调整变更前各期的账面以及报表中相关项目数额,即账簿以及报表中有关项目金额仍然保留原有数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的具体应用
钱艳娜
摘要:当会计政策发生变更时,企业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本文主要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账务处理
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
会计的计量属性、确认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化是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基础。
如果一项会计变更引起上述三项发生变化,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反之则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两者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企业应进行合理判断,如果实在难以进行区分,应将其全部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二、追溯调整法的具体应用
会计政策变更用到的处理方法是追溯调整法,具体规定如下:第一,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必须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第二,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如果能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
要特别注意,虽
然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但是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并不只有追溯调整法一种,根据情况还可以选择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的具体应用步骤:
1.计算确定累积影响数
第一,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第二,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第三,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第四,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最后,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
[例1]2011 年1 月5 日,濮华公司对B 公司进行1000 万元的投资,投资额占B 公司表决权资本的20%,对B 公司无重大影响且该股权在公开证券市场中没有报价,故采用成本法核算。
假设B 公司2011—2013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500 万元、700 万元和800 万元,2012、2013 两年给濮华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分别为70 万元和80万元。
濮华公司所得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B 公司所得税率为15%。
由于B 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从2014 年起濮华公司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累积影响数如下表,其中,所得税影响额计算过程如下:以2011 年为例,将税前差异1000000 按15%的税率换算成B公司的税前利润为:计算所得税影响额
2012、2013 年所得税影响额的计算同上,分别是82353元和94118元。
2.进行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
25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94118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05882
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0588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220588
3.调整报表有关项目
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以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有关项目。
濮华公司2014年所调整的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如下表所示:
4.财务报表附注披露
接上,濮华公司应披露内容:①濮华公司2011 年1月5 日对B 公司的投资额占B 公司表决权资本的20%,对B 企业无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核算。
②濮华公司从2014 年开始对B 公司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③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2205882元,分别
调整2014年初资产负债表中的盈余公积220588元和未分配利润1985294元。
三、未来适用法的具体应用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累积影响数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但是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在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下面通过例题进行具体分析。
[例2] 濮华公司2008 年12 月30 日购入一台生产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有关数据如下:该设备原值为31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10万元。
2012年12 月31 日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和剩余使用年限评估。
测试价值为146 万元,经评估确定的剩余使用年限为7年,净残值为6万元。
濮华公司对该项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如下:
(1)濮华公司对于该项会计估计变更不调整以前各年折旧额,也不计算累积影响数。
(2)变更后按新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计算年折旧额。
该设备2012 年12 月31 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146 万元。
2013 年1 月1 日起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折旧额=(1460000-6000)÷7=200000(元)
从2013 年起该设备按年计提折旧的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200000
贷:累计折旧200000
(3)财务报表附注说明应披露如下内容:2008 年12 月30 日购入一台生产设备,原值为310 万元,原估计使用年限10 年,净残值1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和剩余使用年限评估,测试价值为146 万元,评估确定的剩余使用年限为7 年,净残值为6 万元。
该项会计估计变更使当期及该设备剩余使用期限内年折旧额由30万元降至20万元,影响每期利润额为10万元。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2006
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