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与第三人共同致害的责任分担
民法典的在教育机构内第三人侵权时的责任分担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的在教育机构内第三⼈侵权时的责任分担有什么规定现实社会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个⼈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现在有很多的教育机构出现打架的情况,对个⼈的⾝体造成⼀定的伤害,这是违法的。
那么关于民法典的在教育机构内第三⼈侵权时的责任分担规定是怎样的呢?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的解答。
⼀、民法典的在教育机构内第三⼈侵权时的责任分担有什么规定⽆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在幼⼉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活期间,受到幼⼉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员⼈⾝损害的,由侵权⼈承担侵权责任;幼⼉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民法典》第⼀千⼆百条限制民事⾏为能⼒⼈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活期间受到⼈⾝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千⼆百零⼀条⽆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在幼⼉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活期间,受到幼⼉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损害的,由第三⼈承担侵权责任;幼⼉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幼⼉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追偿。
⼆、教育机构侵权责任以受害⼈的民事⾏为能⼒为标准区分当受害⼈是⽆民事⾏为能⼒⼈时,教育机构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当受害⼈是限制民事⾏为能⼒⼈时,教育机构承担过错责任。
教育机构侵权责任根据受害⼈在教育机构学习、⽣活期间所遭受⼈⾝损害的致害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校设施侵权致害、教职⼯职务侵权致害、学校未尽职责致害、学⽣侵权致害、社会⼈员侵权致害;其中,学校设施侵权致害同时构成其他侵权责任的,可同时向第三⽅责任主体主张赔偿;教职⼯职务侵权致害情形符合⽤⼈单位责任,但已被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规定所涵盖;学⽣侵权致害与监护⼈责任竞合,受害⼈⽅应同时向学校和侵权学⽣监护⼈主张侵权责任;社会⼈员侵权致害情形,由侵权⼈承担侵权责任,教育机构同时存在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情形的;应承担第⼆位的与其过错程度相适应的补充责任;学校未尽职责致害情形属于教育机构直接侵权的情形,所谓未尽职责即未尽到教育、管理等法定义务。
国家赔偿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家赔偿法试题及参考答案1、西方最早确立国家赔偿制度的国家(B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是赔偿责任主体B、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履行赔偿义务的主体C、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原则上侵权主体D、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是有追偿权3、只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先行使职权的行为,才有可能引起国家赔偿。
以下行为中,(D )不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
A.公安机关对某一违法者进行处罚B.消防队灭火前后,在乖车途中交通肇事的行为C.勤务时间以外执行职务的行为D.工作时间内购买办公设备的行为4、我国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是。
DA.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C.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国家5、我国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为前提条件。
(C) A.个人过错 B.公务过错 C.行为违法 D.无过错责任6、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CA、过错原则B、无过错原则C、违法原则D、双重过错原则7、关于国家赔偿主体问题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CA、侵权主体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B、赔偿责任主体是国家C、赔偿机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赔偿义务机关与侵权主体一致8、我国最早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文件是――。
(A)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9、从国家赔偿立法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国家赔偿法最初都以(A )为主要规范对象。
A、行政活动B、立法活动C、司法活动10、最早确立国家非权利作用的赔偿责任的国家是(D )A、德国B、英国C、日本D、法国11、在我国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是(D )A 、广义的无过错原则B、过错违法原则C、违法与明显不当原则D、违法原则12、我国国家赔偿法的渊源是()。
共同承担责任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各种合作形式层出不穷。
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承担责任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当合作中出现问题时,共同承担责任的法律后果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共同承担责任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共同承担责任的定义共同责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基于共同行为或共同过错,对同一法律事实所承担的责任。
共同责任分为共同侵权责任、共同违约责任、共同债务责任等。
二、共同承担责任的法律后果1. 责任承担方式(1)连带责任:在共同责任中,各主体对损害赔偿或履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即债权人可以向任何一个或多个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债务人不得拒绝。
一旦其中一个或多个债务人履行了债务,其他债务人免除相应的责任。
(2)按份责任:在共同责任中,各主体按照各自过错程度或约定的份额承担责任。
债权人只能向其中一个或多个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债务人履行债务后,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
2. 责任承担期限(1)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期限为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三年,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超过期限,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2)按份责任:按份责任期限为违约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超过期限,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3. 责任承担范围(1)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承担范围包括损害赔偿、履行债务等。
(2)按份责任:按份责任承担范围限于各自过错程度或约定的份额。
4. 责任承担顺序(1)连带责任:债权人有权选择向任何一个或多个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
债务人履行债务后,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
(2)按份责任:债权人只能向其中一个或多个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
债务人履行债务后,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
5. 责任承担的免除(1)时效届满:在连带责任中,如果债权人未在法定时效内行使权利,则债务人免除责任。
在按份责任中,如果债权人未在法定时效内行使权利,则债务人免除相应的责任。
(2)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导致债务无法履行,债务人可以免除责任。
行政诉讼涉及第三人的司法解释

行政诉讼涉及第三人的司法解释本文由长沙交通事故赔偿网提供/changsha/2002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该条规定较行政诉讼法扩大了行政诉讼原告主体的范围,亦即行政诉讼中,原告应当是行政决定的相对人,但行政第三人即与行政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个人或组织,也可以作为原告。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因与被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法院通知形式,参加到诉讼中来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直接影响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特定权利和利益,才能视为行政诉讼意义上的“利害关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
这种法律关系既有第三人与被告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也有第三人与原告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还包括第三人与原告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既不会依附于原告也不会依附于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的请求,也可以发言、辩论、对第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出上诉等等。
第三人参加诉讼可充分陈述自己的意见,提供证据,为维护自己的主张参加辩论,从而有利于法院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全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达到降低诉讼成本,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的目的。
行政诉讼第三人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原告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和证人型第三人。
所谓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诉权的公民没有在法定期限内起诉,而是参加他人提起的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所谓被告型第三人,是指应当作为被告参加诉讼,但因原告不指控,而被法院作为第三人通知参加诉讼的行政机关。
所谓证人型第三人,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主要作用是协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第三人。
国家赔偿法考试(习题卷4)

国家赔偿法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某县公安局民警驾驶警车追捕罪犯时,为躲闪其他车辆,不慎将李某停放在路边的汽车撞坏。
事后,该公安局与李某协商赔偿不成,李某请求国家赔偿。
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公安局应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因为李某曾与其协商赔偿B)公安局不应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因该民警的行为属于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C)公安局不应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因为行为不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应按行政补偿解决D)公安局应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因为该民警的行为属于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行为答案:C解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四)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2.[单选题]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 )赔偿费用。
A)部分或者全部B)全部C)部分D)半数答案:A解析:3.[单选题]在上一案中,某市某区公共客运管理处是/不是赔偿义务机关的理由是( )A)公共客运管理处是赔偿义务机关,虽然它是事业单位,但是却依照市政府《协调交通局和公用局对汽车客运管理分工的有关规定》行使行政职权,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此可以作为赔偿义务机关B)公共客运管理处不是赔偿义务机关,因为它仅仅是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机关C)公共客运管理和不是赔偿义务机关,公共客运管理处是一事业单位,必须依照法律、法规授权才能享有行政职权,市政府发布的《协调交通局和公用局对汽车客运管理分工的有关规定》并不属于“法律、法规”D)公共客运管理处是赔偿义务机关,因为其下属的稽查大队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害了陈某的利益,而稽查大队本身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决定答案:C解析:4.[单选题]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国家赔偿法习题

1. (多选题)下列关于行政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政赔偿是公法上的法律责任,民事赔偿是私法上的法律责任B. 行政赔偿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民事赔偿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C. 行政赔偿的原因是行政侵权行为,民事赔偿的原因是民事侵权行为D. 民事赔偿的范围大于行政赔偿【答案】ABCD【解析】【答案】ABCD。
解析:行政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主体不同。
行政赔偿是国家向公民个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形成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而民事赔偿责任是公民个人向公民个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形成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
(2)原因不同。
行政赔偿的原因是行政侵权行为,而民事赔偿的原因是民事侵权行为。
(3)范围不同。
民事赔偿的范围大于行政赔偿的范围。
(4)归责原则不同。
民事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危险责任原则为辅,而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多种多样有的国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有的国家实行公务过错责任原则,有的国家实行违法原则。
(5)程序不同。
解决民事赔偿纠纷的程序是仲裁、民事诉讼,而解决行政赔偿争议的程序是行政处理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
(6)依据不同。
行政赔偿是公法上的法律责任,其法律依据是我国《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等公法法律规范;而民事赔偿是私法上的法律责任,其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等私法规范。
故本题答案选ABCD。
2. (判断题)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违法原则为主,过错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
正确错误【答案】N【解析】现在我国采用了多元规则原则,违法归责、过错归责、结果归责都存在。
3. (单选题)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要求中属于行政赔偿范围的是()。
A. 交通警察孙某与出租车司机李某素有嫌隙,孙某诬陷李某违反交通规则,并吊销其驾照,李某要求交通管理部门赔偿其损失B. 某区政府工作人员王某驾驶区政府车辆外出办事途中顺路回家探亲,因超速行驶撞伤村民张某,张某要求该区政府进行损害赔偿C. 公安局销毁了一片非法种植的罂粟,种植者刘某认为他种植罂粟的目的是为母亲治病,公安机关不应销毁,要求公安部门赔偿其损失D. 某市工商局发现某公司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而将其产品扣押以备查实。
陕西省渭南市《社工实务》事业招聘考试

陕西省渭南市《社工实务》事业招聘考试《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这部分资本,被称为()。
2. 下列社会关系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是()。
A、跨国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B、行政机关缔结购买合同而形成的关系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发生的民事关系D、行政机关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时与行政相对方发生的社会关系【参考答案】D3. 许可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A、三B、五C、十D、十五【参考答案】B4. 下列公文发文办理的顺序正确的是()。
A、草拟签发审核用印B、草拟复核用印编号C、审核签发编号用印D、签发编号缮印封装【参考答案】C5. 以下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中,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6. ()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A、法律、法规B、法律C、法律、行政法规D、行政法规【参考答案】C7. 以下 4 个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A、贵鄂辽晋B、皖晋辽豫C、黔皖辽豫D、贵皖豫辽【参考答案】C8. 货币的本质是()。
9. 下列哪座山不属于我国四大佛山之一()。
10. 古人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指代中国四大美女,以下战役发生在“闭月”代称的美女所处的时代的是()。
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井陉之战D、牧野之战【参考答案】A11. 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 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
A、山东B、山西C、河南D、河北【参考答案】B12.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文种是()。
A、通告B、公告C、命令(令)D、决定【参考答案】A13. 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
14. 近年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下列对汽车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12.26•【文号】主席令第21号•【施行日期】2010.07.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侵权责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第三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五章产品责任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十一章物件损害责任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保护范围】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被侵权人的请求权】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条【法律责任的聚合与民事责任优先原则】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条【本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第六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3年专利代理考试相关法行政诉讼法考点整理

专题五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考题每年在11-12题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于2017年6月27日通过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解释》”)也于2018年2月8日起实施,以上两个规范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第一章行政诉讼法概况一、行政诉讼的概念1. 诉权(《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提示】新《行政诉讼法》为便于当事人起诉的受理,将原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统一改为“行政行为”。
2. 诉讼费用(《行政诉讼法》第102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
【总结】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区别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进行监督,对行政相对人遭到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侵害给予救济的法律制度。
但是,二者相比又有非常大的不同,区别如下: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处理机关 法院司法监督 行政机关行政监督受案范围 排除一定范围的行政行为 范围比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大审查标准 原则上限于合法性 合法与适当审查方式 两审终审 一次复议法律效力 二审终审 一般可起诉是否收费 法院收取诉讼费 不收费二者关系 部分行政行为需要先复议。
复议、诉讼同一时间段内二选一。
【总结】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都是通过法院解决争议。
行政诉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照民事诉讼。
二者相比主要异同点如下: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案件性质 解决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争议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被告 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是否调解 不适用调解原则 适用调解原则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举证 谁主张谁举证相同点 合议制度、起诉条件、审查程序等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 受案范围(1)一般案件(《行政诉讼法》第12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① 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②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③ 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④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⑤ 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⑥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⑦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⑧ 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⑨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⑩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⑪ 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⑫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2023年土地登记代理人之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土地登记代理人之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关于承诺的生效,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承诺的生效标志着合同的成立B.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C.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D.承诺生效等同于合同生效【答案】 D2、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是()。
A.行政赔偿义务机关B.致害的公务员C.国家D.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与致害的公务员【答案】 A3、某市A区由于区划调整被合并到B区,某受害人对原A区公安分局的违法行政拘留行为要求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此时,赔偿义务机关是()。
A.市公安局B.A区公安分局C.B区公安分局D.由法院决定【答案】 C4、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
A.不视为同意B.视为同意C.经过本人书面同意,才视为同意D.经过本人口头同意,才视为同意【答案】 B5、根据《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A.10B.14C.18D.20【答案】 A6、法院在审判民事案件对其所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行解释时应依照符合民法基本原则的标准进行,这体现了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A.指导功能B.解释功能C.约束功能D.补偿功能【答案】 B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向行政机关提出请求,()。
A.只能由行政机关解决B.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C.可以先由行政机关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应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处理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答案】 D8、某市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议的过程中,该工作部门一直推脱,未能提供证据,那么复议机关的正确处理方式是()。
A.终结复议案件的审理B.对直接责任人给以行政处分C.径行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D.中止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答案】 C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的是()。
食品安全中政府行政不作为的界定及原因分析_伊海燕

摘 要: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没有依法或依约履行自己的职责,主要表现为三种 形式:拒绝履行、延迟履行和不完全履行。只要是行政不作为就构成违法,只是客观上没有履行能力可以减 轻责任。造成行政不作为的原因主要是部门利益最大化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法律责任的不严厉。
浙江省行政赔偿程序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第74号]
![浙江省行政赔偿程序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第74号]](https://img.taocdn.com/s3/m/f42c8be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4.png)
浙江省行政赔偿程序规定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第74号)《浙江省行政赔偿程序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万学远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五日浙江省行政赔偿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赔偿工作,保证办案质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行政赔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执法组织受理的行政赔偿案件。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的法制工作部门、政府各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者行政复议应诉机构是负责具体办理行政赔偿工作的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一)受理并审查赔偿请求;(二)审查被认为侵权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就此提出意见;(三)就具体赔偿方式和赔偿标准提出意见;(四)了解、研究行政赔偿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本部门领导提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建议。
未设立法制工作机构和行政复议应诉机构的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执法组织,应当指定有关的职能机构或者有关人员负责具体办理行政赔偿工作。
第四条对依法确认为违法并给被侵权人造成损害的行政行为,被侵权人要求行政赔偿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给予行政赔偿。
违法致害行政行为的确认途径:(一)经行政复议确认;(二)经行政诉讼确认;(三)由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依法确认。
第五条行政赔偿工作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赔偿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连带责任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连带责任管理,明确连带责任关系,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涉及连带责任的各类民事、行政、刑事法律关系。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连带责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对同一债务或损害承担共同偿还或赔偿责任的情形。
第四条连带责任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原则:在确定连带责任时,应当公平合理地分配责任。
(二)自愿原则:当事人之间可以自愿协商确定连带责任。
(三)合法原则:连带责任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公开原则:连带责任的管理应当公开透明。
第二章连带责任的认定第五条连带责任的认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存在共同的债务或损害事实;(二)当事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连带责任关系;(三)损害事实与当事人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六条当事人之间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连带责任:(一)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二)当事人之间约定承担连带责任的;(三)当事人之间虽然没有约定,但根据法律规定或者社会习惯,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
第七条当事人之间对是否承担连带责任存在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认定。
第八条连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一)共同偿还债务;(二)共同赔偿损失;(三)其他法律规定的连带责任承担方式。
第三章连带责任的承担第九条连带责任的承担顺序如下:(一)首先由连带责任人中的任何一个承担责任;(二)在第一个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后,其他连带责任人不再承担责任;(三)在第一个责任人不能全部承担责任的,其他连带责任人按照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比例分担剩余责任。
第十条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责任份额,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分担。
第十一条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责任份额确定后,任何一方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其应分担的责任。
第十二条连带责任人中的任何一个责任人承担了全部责任后,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其应分担的责任。
国家赔偿法复习—名词解释、简答题

国家赔偿法复习参考考试题型:一、选择题(20分)二、判断题(10分)三、名词解释(25分)四、简答题(15分)五、案例分析(15分)六、论述题(15分)名词解释:国家赔偿;立法赔偿;行政赔偿;司法赔偿;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范围;刑事赔偿;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行政强制措施;非法拘禁;行政赔偿责任免除;司法追偿;国家追偿;行政追偿;国家赔偿方式;国家赔偿计算标准;国家赔偿惩罚性标准;国家赔偿补偿性标准;国家赔偿抚慰性赔偿标准;国家赔偿费用;简答题:行政赔偿中的不承担责任情形;刑事赔偿中不承担责任情形;民事、行政司法赔偿中不承担责任情形国家赔偿法中尚未明确的情形;我国国家赔偿立法模式特点;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归责原则;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含义和特征;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行政责任免除的范围;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侵犯人身权的刑事赔偿范围;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国家追偿的构成要件;行政被追偿人;论述题:试述国家赔偿费用来源的基本模式;试述国家赔偿计算标准;试述国家赔偿方式的立法模式;试述行政复议的管辖;国家赔偿立法模式;一、名词解释:1.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
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
2.立法赔偿:是指因立法机关的积极立法行为和消极立法不作为而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造成的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活动。
3.行政赔偿: 是指因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活动。
4.司法赔偿: 是指因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活动。
5.公共设施致害赔偿:是指因公有公共设施设置不当或者管理不善而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导致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活动。
6.国家赔偿法:广义,指有关国家赔偿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指专门规定国家赔偿内容的法典。
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2001年2月22日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为了正确、及时地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自然人、法人的合法权益,制裁民事侵权行为,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和审判实践经验,现就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供审理此类案件时参照执行。
一、起诉和受理中的问题1、凡是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遭受不法侵害,以及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他人人格利益的,受害人及其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均可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有关侵权赔偿请求的起诉后,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依法予以受理;不得以案件复杂、疑难以及实体上处理无依据为由拒绝受理,对过去尚未发生过的新型侵权赔偿案件,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禁止法院受理的,或受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的,应当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坚持起诉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2、侵害人致人损害造成重伤或死亡的,受害人或死者的近亲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审查认为侵害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法院应告知当事人向公安机关申请处理或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当事人坚持起诉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经审查认为不构成犯罪的或者公安机关认为侵害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情节轻微没有给予刑事处分的,受害人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3、侵害人致人损害造成轻伤,受害人起诉时已明确表示放弃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或刑事自诉由原告撤回或由法院驳回的,受害人只提出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4、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没有提出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结束后,受害人又起诉请求侵害人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予以受理;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明确表示放弃民事赔偿请求或撤回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诉讼结束后,受害人又请求赔偿的,应予受理。
第三者侵权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第三者侵权是指非直接责任人(第三者)因自己的行为或过失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第三者侵权法律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相关法律救济途径。
以下将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承担、法律救济途径等方面对第三者侵权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2. 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侵权行为给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
损害事实可以是财产损害,也可以是人身损害,还可以是精神损害。
3.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即侵权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侵权行为的必然结果。
4. 违法性违法性是指侵权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
侵权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法律规范的行为。
二、侵权责任的承担1. 直接责任直接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对其侵权行为所承担的责任。
直接责任是侵权责任的基本形态,侵权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2. 间接责任间接责任是指非侵权行为人因自己的行为或过失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间接责任分为两种:一是共同侵权责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非侵权行为人共同实施的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二是第三人侵权责任,即非侵权行为人因自己的行为或过失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3. 责任分担在第三者侵权案件中,责任分担主要依据以下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对其侵权行为承担过错责任。
(2)公平责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侵权行为人之间没有过错,但损害事实与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应当承担公平责任。
(3)责任限制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不得超过其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
共同加害行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共同加害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违法行为,对受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在我国,共同加害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领域都有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共同加害行为的法律特征、法律后果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共同加害行为的法律特征1. 共同行为人共同加害行为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他们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 共同故意或过失共同加害行为要求行为人之间具有共同故意或过失。
即行为人明知或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而仍然实施该行为。
3. 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加害行为要求行为人之间的侵权行为具有一致性,即他们的行为共同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
4. 共同损害结果共同加害行为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共同导致了受害人的损害结果。
三、共同加害行为的法律后果1. 民事法律后果在民事法律领域,共同加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包括:(1)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共同加害行为人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受害人有权向任何一个共同加害行为人请求赔偿。
(2)分别承担赔偿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如共同加害行为人之间有明确约定或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分别向每个加害行为人请求赔偿。
(3)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在共同加害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人的行为是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受害人有权要求该行为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 行政法律后果在行政法律领域,共同加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包括:(1)共同承担行政处罚:共同加害行为人应当共同承担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2)分别承担行政处罚:在特定情况下,如共同加害行为人之间有明确约定或法律规定,行政处罚可以分别承担。
3. 刑事法律后果在刑事法律领域,共同加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包括:(1)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共同加害行为人应当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如共同犯罪、共犯等。
(2)分别承担刑事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如共同加害行为人之间有明确约定或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可以分别承担。
四、共同加害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1. 连带责任共同加害行为人之间的连带责任,是指受害人有权向任何一个共同加害行为人请求赔偿,任何一个加害行为人都有义务向受害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司机管理制度

司机管理制度一.目的:完善司机人员行车管理,提升其工作效率及工作品质,确保车辆使用及时、合理及安全化,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维修成,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二.范围:本公司所有车辆。
三.司机工作规定3.1车辆由市场部全面负责管理,分别按车号设册登记。
3.2司机上下班须打卡两次,不出差需按正常打卡四次。
3.3上班时间,如不出车时,司机须在所属科室待命但不影响他人工作,车辆应停放在厂区指定位置。
3.4司机人员接送来宾,应具备基本礼貌礼仪,以将客人送到目的地大门口为原则,不得将车辆未驶进目的地即让客人下车步行。
3.5外出行车时司机不得以任何理由故意难用车人员。
3.6严禁在厂区乱鸣喇叭,影响正常营运。
3.7行车时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违章罚款由行车司机本人自理,并给予相应处罚。
3.8司机保证手机常开,公司电话要马上接听(7:00~22:00),不能随意更改号码。
3.9司机应利用空闲时间保养车辆,确实需进厂维修,需提前一天写申请。
3.10司机证件年审自行办理(工夫每一年一次,每次限三到四天,超过工夫以无证件为由拒绝出车者以事假处理。
3.11节假日司机轮流值班,需出车时应以加班论,给予加班工资及出差补助。
3.12各种车辆的附带资料,除行驶证及保险卡由各使用人照顾外,其余均由市场部相干负责人保管,不得遗失。
如该车转移时应办理车辆转籍手续,并将该车各种资料随车转移。
3.13车辆各司机人员应于划定日期,自行前去指定车管所受检,如年审、季审,逾期未办理受处罚,其费用由司机人员自行负担。
并处以负责人小过以上处分一次。
四.司机行车规定4.1申请用车部门,需提前一天填写派车申请单(临时、紧急情况除外),经部门经理核准后,交市场部批准方有效。
4.2市场部派车原则以派车单送达先后顺序及办理事务的轻得缓急程度安排车辆。
4.3车辆返回后或出车前半小时,司机人员需认真搜检车辆安全状况(油、水、电),以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随车人员不得随意支配司机变更路线,延长工作时间,增加运营成本。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成考(专升本)民法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成考(专升本)民法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二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B.其中一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C.其中一方应当承担按份责任D.其中一方承担连带责任,另一方承担按份责任2、下列选项中,可以设定质权的是()(A)汇票(B)建设用地使用权(C)居住权(D)宅基地使用权3、甲有两套房屋,一套自住,另一套给儿子乙居住。
女儿丙在外地工作,甲平时的生活起居由乙照料。
甲生前对两套房屋的继承立下遗嘱:乙居住的房屋归乙所有,自住的房屋归丙所有。
甲去世后,乙占有了两套房屋,丙提起诉讼。
关于诉讼时效,表达正确的是______A.自丙知道或应当知道乙侵害其权利之日起3年B.丙的继承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限制C.自乙侵害其权利之日起3年D.自丙知道或应当知道乙侵害其权利之日起20年4、黄某有一台苹果电脑,以5000元的价格转卖给了洪某,但约定由黄某继续使用一个月。
黄某交付该电脑的方式是______A.占有改定B.简易交付C.现实交付D.指示交付5、合同转让引起的法律后果是()(A)履行方式改变(B)履行期限延长(C)合同主体变更(D)履行地点变更6、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7、甲乙系夫妻,育有一女。
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表一部小说,离婚后收到稿酬。
该稿酬应为()(A)甲乙按份共有(B)家庭共有(C)甲乙共同共有(D)甲个人所有8、产品生产者对缺陷产品致人损害应当承担()(A)公平责任(B)过错责任(C)过错推定责任(D)无过错责任9、某商场保安甲在值班时与消费者乙发生冲突,将乙打伤,乙花去医疗费共5000余元。
事后该商场将甲开除,但其认为打人是甲的个人行为,商场不应赔偿。
2022年-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二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2022年-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二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国务院环保检查组至某市巡查时,发现该市频发重大环境污染案件,请问责任主体是?A.该市政府B.该市生态环境局C.该市市长D.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答案】A2、张丽因与王旭感情不和,长期分居,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法院向王旭送达应诉通知书,发现王旭已于张丽起诉前因意外事故死亡。
关于本案,法院应作出下列哪一裁判?(2015年)A.诉讼终结的裁定B.驳回起诉的裁定C.不予受理的裁定D.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答案】B3、在民事诉讼中,撤诉是当事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关于撤诉,下列那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申请撤诉,须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B.法庭辩论结束后原告申请撤诉,如果被告不同意,法院可以不予准许C.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申请撤诉,即使被告同意,人民法院也不予准许D.在二审与再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可以申请撤诉,法院准许撤诉后,原告重复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答案】A4、关于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回避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停止本案的工作B.除了非诉讼案件外,我国对诉讼争议案件一律实行两审终审制C.简易程序案件可以实行独任审理,但是独任审理的并不一定都是简易程序D.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时间为开庭审理前3日内【答案】C5、周某从迅达汽车贸易公司购买了1辆车,约定周某试用10天,试用期满后3天内办理登记过户手续。
试用期间,周某违反交通规则将李某撞成重伤。
现周某困难,无力赔偿。
关于李某受到的损害,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因在试用期间该车未交付,李某有权请求迅达公司赔偿B.因该汽车未过户,不知该汽车已经出卖,李某有权请求迅达公司赔偿C.李某有权请求周某赔偿,因周某是该汽车的使用人D.李某有权请求周某和迅达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周某和迅达公司是共同侵权人【答案】C6、甲国某公司拟认购中国境内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资股份,该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均为中国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机关与第三人共同致害的责任分担作者:张亮摘要: 以公法为中心所构筑的行政法体系并不完美。
在行政机关与第三人共同致害的案件中,所产生的混合责任方式在《国家赔偿法》中未予明确,但该类案件在行政实务中层出不穷;对此,法院的审判实践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所创制的司法解释,实质上都隐含了对相关民法规范的准用。
通过对“黄玉河案”的分析与展开,可以明晰,在处理公私主体共同致害的案件时,若无从适用国家赔偿制度的相关规范,且基于法益基础与规范基础的考量,可以准用相关民法规范,以积极实现权利救济与法制完善;在实体法上厘清责任分担的同时,仍需区别公私法之间诉讼程序差异。
关键词: 共同致害准用民法规范行政赔偿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一、问题的引出某日上午,第三人董亚臣(以下简称第三人)在自家开荒的农地里烧秸秆,随后引发火灾,被告图们市林业局防火办(以下简称被告)接警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灭火,明火很快被扑灭。
在清理余火期间,被告指定4名工作人员看守火场,其余人员赶往邻镇救火。
大约过了10分钟,留守人员给森保大队打电话让其带走第三人,森保大队人员问明情况并简单看了火场后,带第三人离开,4名留守人员也同时离开。
当日下午,被告又接到该地火警电话。
后经鉴定,第二次起火是由于第一次明火扑灭后,火场无人看守,余火死灰复燃引起,第二次火灾烧毁原告黄玉河(以下简称原告)承包果园中的1134棵果树。
被告后作出《不予赔偿决定书》认定:1.被告已经对责任主体作出了决定,认定第三人承担失火责任,原告承担防火责任;2.救火队没有留人看守现场的义务,看守火场是果园承包人应尽的义务。
原告不服提起国家赔偿诉讼。
[1]该案经一审二审,最终法院认为,被告作出的《不予赔偿决定书》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本案是行政赔偿诉讼,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全部直接和间接损失的请求于法无据。
根据被告与第三人对造成原告财产损失的过错程度、赔偿能力,并结合原告生产、生活等实际情况,确定被告承担原告直接财产损失80%的国家赔偿责任,即14768元。
本案判决的结论基本正确,但是对请求权基础以及公私主体共同致害的责任分担问题的具体论证过程有所欠缺。
本案裁判要旨指出:“行政赔偿案件中,在行政机关与侵权的第三人存在混合过错的情形下,[2]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请对侵权第三人的责任一并作出判决。
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应根据其过错程度确定,赔偿范围原则上应限于直接财产损失。
”在一定程度上提炼和抽象了该案例的创新路径,对行政法案件准用民法规范的理论有所推进,也就是说,虽然行政机关与第三人的行为构成侵权已无疑义,但是由于行政侵权适用特定的国家赔偿责任,该多因一果的侵权事实分别产生了公法请求权与私法请求权,两种责任后果的结合并非简单的两两相加,而是一种密切相关的混合状态。
对于这种公私混合责任方式,我国《国家赔偿法》并无明确规定,如何解释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结合、相关责任分担以及救济程序之选择,并且在既定制度框架内解决上述问题,为该类型案件的司法实践作出规则示范,是该案的意义所在,也是本文的理论目标。
二、行政赔偿案件中准用民法规范的法益与规范随着多元社会的深化发展,民法规范是构成行政法的法源之一,越来越为学界及实务界主流所接受。
通过法律明文授权将某法定案例类型的规定,转移适用于另一类型之上的准用技术,可以减少繁琐的重复规定或避免挂一漏万,是民法规范补充行政法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处理行政事务过程中,应当先予探寻、解释行政法本领域内的规范,若无从适用则转而寻求相关领域之规范。
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当遵循行政法之基本原则,如依法行政原则下,不得扩张行政机关之法外权限或者豁免法定之职责;其次,针对关联规范,须确认民法或公法之间是否存有相同或类似之“利益状态”,[3]如行政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共同指向何种法益客体,依民法规范作出评价是否可能损害公益等。
若能满足上述推理,民法规范在行政法领域就存在准用余地。
(一)准用之法益基础我国《宪法》第41条第5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该条款为公法请求权之基础,旨在明确,公法行为构成的侵权与私法侵权一样,公民可得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而《国家赔偿法》将行政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重构,以区别于民事侵权,受害人只能针对法定侵权情形、依特定程序向行政机关进行主张。
归根结底,这种对公法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是为了合理限缩国家赔偿的范围,保障公民获得必要的“损失填补型”救济,有学者形象地称之为“不可不赔,不可多赔”。
[4]但是,就制度的价值取向而言,《国家赔偿法》与《侵权责任法》是高度一致的,核心在于通过损害填补来修复民事权利,至于与“保障公民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并列的“促进依法行使职权”,其实只是权利修复功能的反射。
一方面,《国家赔偿法》只着墨于行政违法后的权利修复,判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非其规范内容。
另一方面,国家赔偿制度只通过追究赔偿责任来间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与行政诉讼制度对行政违法的直接评价有所区别。
因此,行政侵权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具有共同指向的法益客体,在请求权基础上也存在两者共同关联的民法规范。
[5]此外,从比较法而言,各国的国家赔偿法之所以在性质上存在公法说与私法说之争,主要在于立论观点不同,公法说着眼于“公权力作用”,私法说侧重于“损害赔偿作用”,但是两者对于私权保障的指向是殊途同归的。
[6]大陆法系国家中,无论将国家赔偿制度视为公法抑或私法,国家赔偿制度准用民事规范的做法都是存在的。
[7](二)准用之规范基础与“类推适用”的法技术不同,“准用”应当有实定法上的明确指引,因此国家赔偿制度置于侵权法体系中是怎样的地位,如何准用关联的条款,需要依循具体的规范脉络。
追本溯源,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宪法根基自建国始一直存在,但彼时规定的救济制度根本无从落实,如章剑生教授所言,“以相关法规有过国家赔偿的规定为由来衍生我们的国家赔偿法史,从规范意义上说是成立的,但是,这样的法律规范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8]直到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121条才真正使这一制度得以实现,系将行政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对待。
在当时,由于观念上的桎梏,该类案件数量必然不多,但是民事诉讼程序审理行政赔偿案件的操作性已经不存疑问。
[9]1989年《行政诉讼法》第9章单列“行政侵权赔偿责任”,行政赔偿自此在诉讼法层面进入公法体系。
但是,当时并没有国家赔偿制度的实体立法,因此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依然适用民事规范。
[10]1994年《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国家赔偿制度完全从民事制度中分立出来。
对于该法与民事侵权法的关系,公法学者认为,“国家基于限制赔偿责任的考虑后的选择”、“在法律效力上,《国家赔偿法》实施之后,《民法通则》第121条应自动失效”。
[11]但是,私法学者则认为,“我国目前的侵权特别法主要表现为民事法律中的侵权法规范,《国家赔偿法》为单行的侵权特别法。
”[12]应当说,在国家赔偿制度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有无必要人为地割裂国家赔偿法与普通侵权法的学理与规范沟通,是存疑的。
[13]当然,曾作为国家赔偿法渊源的民事制度,也仅具有立法资料的意义,现时问题仍需在既定规范框架下解决。
虽然我国《国家赔偿法》中没有对援引或参照民法规范作直接规定,但是依《侵权责任法》的指示,可以推出行政赔偿责任准用民法规范。
《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该条作为民事权利保护以及侵权责任请求权的统领性规范,明确了任何侵害民事权利的行为原则上都应受《侵权责任法》调整。
同时,结合《侵权责任法》第5条的“指引性条款”:“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可以涵盖《国家赔偿法》在内的其他涉及侵权责任的法律,为我国侵权法体系的脉络展开预设了制度框架。
据此,《侵权责任法》、《国家赔偿法》以及其他规范得以联结为我国侵权法的完整体系。
事实上,由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法定赔偿情形有限,若干职务侵权行为、[14]强制免疫、[15]公物维护[16]等行政义务履行引起的争议,在我国仍被归入民事诉讼途径。
三、“黄玉河案”之演习及相关行为类型理论之展开(一)“黄玉河案”之演习从逻辑上而言,公法主体的赔偿责任仍以公法规则优先调整,进而在保护国库的基础上,实现矫正正义与权利保障。
但在公私主体共同致害的情形下,这种公法责任并不是独立的,因此处理行政案件中发现国家赔偿制度无以适用相关规范时,可以准用民事侵权法的相关规定。
下面以“黄玉河案”为例,尝试民法规范准用的分析方法。
在该案中,责任结构可以分解为侵权行为的成立,对损害结果的共同作用,混合责任划分,在各个阶段应适用不同的公私法规范。
首先,应当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
一方面,被告应否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需依《国家赔偿法》中的构成要件。
但是本案裁判要旨指出的“过错”是否突破了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理论?本案中,已查明第二次火灾原因系第一次火灾扑灭后的死灰复燃。
这里的“过错”,系指行政机关违反忠于职守的一般公务员的注意义务,不同于侵权法上所说的一般人应尽之注意义务。
[17]依《森林防火条例》第39条的规定,被告作为特定职权主体,负有法定的灭火义务及附随的注意义务,在明火扑灭后未经查验火场便撤出看守人员,显属“未严格履行法定职责”。
进而,被告失职导致的第二次火灾造成了原告的财产损失,行政违法与损害事实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构成行政侵权,原告依《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4)项与第36条第(8)项,可以向被告主张行政赔偿。
另一方面,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则依《侵权责任法》中的构成要件。
本案中,两次火灾的事实原因均为第三人首次失火行为,可见“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种损害者。
”[18]火灾报警后,灭火义务由法定主体共同分担,而非转移。
在火灾完全扑灭前,第三人作为直接侵权人始终不能推卸危险消除之义务。
因此,第三人行为与原告财产损失仍有因果关系,对原告构成侵权。
其次,需要判断行政侵权行为与第三人行为是否形成对损害结果的共同作用,需要判断行政侵权行为的介入有无阻断第三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在审判实践中,对于多因一果普遍适用相当因果关系说,[19]“当损害结果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可以根据行政行为作出时一般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定导致损害后果的…实质性要素‟、…适当性要素‟或者…相当性要素‟。
”[20]若因果关系被阻断,则第三人不对原告构成侵权,由被告单独承担责任。
本案中,虽然被告履行职责不当是引起第二次火灾的直接原因,但被告的行政侵权行为并非原告损失的全部原因力,[21]既非独立于第三人的前行为,又无法单独造成最终的损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