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支架为导入,引导学生探究支架的原理和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搭建支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他们在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支架的原理和作用,学会搭建简单的支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支架的原理和作用,搭建支架的方法。

2.教学难点:支架的搭建技巧,如何在搭建过程中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支架图片,引发学生对支架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支架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支架的构成和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搭建支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搭建的支架,分享搭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支架搭建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七. 说板书设计1.支架的原理2.支架的作用3.搭建支架的方法4.支架的稳定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能够主动思考、提问。

2.学生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如支架搭建的准确性、速度等。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什么叫机械》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什么叫机械》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什么叫机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什么叫机械》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机械的概念,认识常见的机械,并理解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机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机械的概念和机械的原理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机械,理解机械的概念,并认识机械的种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的概念,认识常见的机械,理解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机械的概念,认识常见的机械,理解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机械的原理,以及机械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机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机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机械。

3.认识机械:展示常见的机械,如杠杆、滑轮、齿轮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机械的名称和特点。

4.理解机械原理: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的原理。

5.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

6.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体验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机械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而成。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册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机械、声与光、电与磁、地球与宇宙、生活中的科学、科学常识。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探究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科学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科学实验仪器,具备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1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生物切片,了解生命世界的微观结构。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的观察还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细微结构,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技巧;学生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生物的微观结构,了解生命世界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物的观察。

2.教学难点:显微镜的准确操作,生物细微结构的观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等。

2.教学手段:显微镜、生物切片、多媒体教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并进行示范。

3.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和生物观察。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结构。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化显微镜操作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2.生物的观察–细菌与真菌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仿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模仿创造出各种实用的工具和设备。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仿生的概念,学会从生物体中寻找灵感,并运用科学知识和创造力进行设计和创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学生对于仿生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仿生的概念,学会从生物体中寻找灵感,并运用科学知识和创造力进行设计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设计和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尊重和欣赏大自然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仿生的概念,学会从生物体中寻找灵感,并运用科学知识和创造力进行设计和创新。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将设计变为现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设计和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仿生设计的实例,如飞机、轮船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寻找灵感,提出设计方案。

3.设计: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运用科学知识和创造力进行设计和创新。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将设计变为现实,制作出具有仿生特点的工具或设备。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总结经验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主题“仿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仿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

《搭支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搭支架》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和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同时也为后面的建桥梁和造房子这两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科学探究: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最稳定。

2.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搭支架的过程,体验搭支架的艰辛与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三、说教学方法1、直观式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图片、模型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2、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搭建平面支架、搭建立体支架实践活动,体验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分析-结论的学习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源于生活,问题导入生活化;(二)立足生活,新知探究生活化;(三)走进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四)联系生活,知识运用生活化。

具体阐述如下:(一)源于生活,问题导入生活化。

科学课程的内容选择应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样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我以“猜谜语、观察灯架,折叠椅、人字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苏教版小学科学5下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5下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神奇的机械《什么叫机械》说课稿一、说教材:《什么叫机械》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一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本节课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它却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是小学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到机械。

学好本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常用的一些工具就是一些简单机械。

学生都使用过工具,所以,他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因此选择这些学生熟悉、常用的工具作为学习研究机械的开端,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降低学习的门槛,将机械单元的研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

二、说学生: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机械”的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能并不完全理解。

学生根据定义在寻找机械的过程中,也许讲不清楚有些物品究竟是不是机械,不过这都不影响教学目标;相反还会调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的愿望,这就是小学科学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机械,寻找身边机械,记录其功能,感受机械为人类带来的方便。

②能认识身边的机械,用文字记录身边机械的运动方式和功能。

③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简单的机械,科学在不断地发展。

2.过程与方法①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②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②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③知道机械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课《太阳和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太阳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理解不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

2.教学难点: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的内在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太阳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3.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内在原因。

4.实验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现象。

5.总结环节:对本次课程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

6.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地球围绕太阳转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五年级科学下册“研课标、说教材”文稿南湾子学区中心校王媛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说:一、说课标1、我先来说说课程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说课程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总目标包括四个分目标:①科学知识: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

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

地球与空间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

②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

知道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

知道科学探究大体包括的要素,认识到探究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

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③科学态度: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依据实际证据,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

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开始考虑有关正确运用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二、说教材1、教材编写意图①继三年级“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四年级“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五年级“概念与探究”之后的培养过程,逐渐扩大,逐渐提高。

五年级科学下册说教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说教材、说课标伊旗第二小学孙香说教材流程:课程目标、教材分析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学习目标总目标:促进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分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事实证据为基础。

科学知识: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等。

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能观察常见的岩石特征,如颜色、颗粒、软硬等。

4.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情感、思维方面的作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证据2.喜欢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参与较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本册学习目标:1. 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2. 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3. 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二、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教材由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三大块内容组成,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主要是以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为主。

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用四课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

第二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体会“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性,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第四单元:本单元是“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球物质”的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我们来仿生》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我们来仿生》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我们来仿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来仿生》以生物仿生学为背景,通过观察和研究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模仿和创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生物仿生的概念、仿生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物仿生的基本原理,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研究生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仿生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仿生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仿生的概念,掌握仿生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仿生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研究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仿生的概念和仿生技术的基本原理。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仿生设计和创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动手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创新。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仿生产品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和研究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仿生技术的应用和原理。

3.实践:学生动手制作仿生产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生物仿生的应用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生物仿生的概念、仿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动手实践环节的内容。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doc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doc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励家镇中心小学张宝剑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人我要说的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采用了总、分、合的构建思路。

总就是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机械, 机械包括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分就是选取了四种简单机械分别指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课题是以“怎样移动重物”、“斜坡的启示”、“拧螺丝钉的学问”、“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出现的,课题富有启发性、探究性且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合就是引导学生从力的传递的角度理解简单机械的纟11合,从I' I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研究入手,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的特点。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本单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主要是引导学生“折形状”,学会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向学生渗透材料力学知识。

第二部分: 认识结构与承受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搭支架,知道三角形结构最稳固结实,耗材最少,向学牛渗透材料力学的原理。

第三部分实践活动,通过建桥梁、造房子活动使学生理解形状、结构与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川。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本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曲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牛命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牛命热爱牛活的情感。

本单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植物的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通过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探究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问题,扩展视野,巩固所学。

第二部分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重点介绍动物的有性繁殖,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繁殖以及哺育行为的多样性;第三部分了解人类的生殖,该部分以我是怎么出生的为主线,了解自我的生长过程,从而懂得生命來之不易,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3《感觉》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3《感觉》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3《感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3《感觉》,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基本的感官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感官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感官是如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人体的感官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感官的作用和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感官的奥秘,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官的功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功能,理解感官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感官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科学,增强健康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体感官的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感官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感官功能。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感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引导学生了解感官的基本功能。

3.课堂探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体验感官的功能,如观察颜色、听声音、闻气味、品尝味道、触摸物体等。

4.分享与讨论:各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讨论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感官是如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家人和朋友的感官功能,了解不同人群的感官差异。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四季循环》说课稿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四季循环》说课稿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四季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四季循环》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季的划分、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等。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探究四季循环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四季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四季循环的深层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季循环的现象及原因,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自然、探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季循环的现象及原因。

2.难点:地球运动与四季循环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四季的划分,让学生了解四季循环的基本概念。

3.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四季循环的关系。

4.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验证地球运动与四季循环的关系。

5.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季循环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四季循环的原因及地球运动的作用。

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科学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太阳直射点变化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环节的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十二课,名为“感知光”的内容。

本节课涵盖了感知光、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颜色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光的特性,进而深入研究其它与光相关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现象;•认识光的颜色,明白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

2.能力目标•观察并记录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运用简单的实验或现象来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培养观察与实验的能力;•合作进行实验或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思考能力,激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协作。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光的颜色,明白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

四、课程内容1.引入(15分钟)老师将一根光学实验棒伸进水杯中,带领学生观察光如何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2.学习(35分钟)(1)光的反射与折射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小实验,介绍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并简单解释其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小实验,自己观察并体会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现象。

(2)光的颜色老师通过投影仪、小灯泡、彩色透视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示不同颜色的光线,引导学生认识光的颜色和其与频率的关系。

3.总结(10分钟)老师要求学生复述本节课讲解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五、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述:运用形象生动的言语,通过多种表达方式,介绍光的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实验:通过简单的小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培养其相关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彩色透视绘画:利用彩色透视绘画的方式,展示光的颜色和频率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绘制的方式更直观了解光的颜色知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材。

一、教材概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动物与人类、生活中的能量、岩石和矿物、植物和生命、动物世界、物质的工艺变化、人类社会与地球。

教材紧扣国家课程标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强调生活化、趣味化教学,既关注学生的兴趣与实际生活,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二、教材特点本教材的特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鲜明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为基础、以多样性为特色的教学思路,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贴近实际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注重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关注Social 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突出主题教材内容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素展开,充分体现高度统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成果,让学生从整体和主题的角度来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材内容概述1.第一单元:动物与人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包括动物的分类、保护动物、人养动物等内容。

教材通过问题引入知识,生动形象的例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理解道德、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受益匪浅。

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能量本单元着重介绍了能量这一概念以及能量转换的现象,穿插了动态影像、实验表演等内容,让学生对能量的本质和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第三单元:岩石和矿物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涉及地球的构造、矿物和岩石的形成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收集实物、观察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学习,让学生在理解自然现象,了解矿物和岩石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方面受益匪浅。

4.第四单元:植物和生命本单元以植物为主线,介绍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测量、实验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结构特征以及植物对人类的意义,促进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实际探究能力的提高。

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2课。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几种常见矿物的性质,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感受到自然界中资源的丰富和宝贵,为学习《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打下伏笔;通过自己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的科学探究,知道它们的性质特征,学会鉴别常见矿物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充分体验人类了解矿物和掌握矿物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开发、利用矿物服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2、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二、三年级学习过苏教版中《认识石头》、《铁从哪里来》《认识岩石》等内容,又经过本单元第一课的研究,比较了常见石头的异同,认识砂岩、砾岩、花岗岩、石英、黄铁矿、自然金等岩石,收集资料、讨论后了解了岩石的成因、模拟制作了花岗岩,充分认识了花岗岩的组成成分,掌握了用放大镜观察、放进水里、敲击、滴稀盐酸等认识岩石的方法,感知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演变历史,发现岩石中含有化石、丰富的能源、各种金属和矿物质,体验到大自然的奥妙和自然资源的宝贵。

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他们对繁多的岩石认识不足,对于各种岩石的性质和用途缺乏感性的认识。

因此本课重点在于采用各种方法研究岩石的性质,学会鉴别岩石,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判断岩石的种类。

三、说教法: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帮助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研课标、
说教材”说课稿
鄂托克旗实验小学哈斯塔娜
2016年1月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下面是我研说教材的流程:
说课标(说课程目标、说内容标准)
说教材(说教材的内容结构、说教材编写特点、说教材知识整合)
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说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我先来说说课程目标
主要是围绕着课程的三维目标进行分析的。

1.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这门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跟自己身边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应用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分享。

让学生有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对未知事物(科学)的一份执着与热爱,在学习中了解爱护生命、保护家乡、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二)内容标准
科学课程中的内容主要是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知识,尝试解释各种各样跟科学有关的现实生活情景为背景的问题及现象。

在本册中的第一、二单元主要讲解的是物质科学的内容:认识简单机械,了解用途,初步知道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

第三单元与第五单元主要讲解的是生命科学的内容:以繁殖后代为话题认识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还有就是以人的大脑为研究的主题,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来进行研究学习。

第四单元主要讲解的是地球科学的内容: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交接其作用,及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对科学技能的训练内容是了解在学习科学的时候交流和质疑的重要性,学会交流和质疑。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将四个主题内容分成六个单元内容进行讲解,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分为1.什么叫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3.斜坡启示、4.拧螺丝钉的学问、5.国旗怎样升上去、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等内容组成。

单元采用了“总—分—总”的思路来进行了内容的建构,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简单机械入手,以一系列的启发式的问题为课题的名称,激发学生探究和认识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树多研究活动中认识了机械、交接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分为1.折变状、2.大支架、3.见桥梁、4.造房子等内容组成。

本单元的内容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第二部分是认识结构与承受力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内容分厂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立意好,视角新,能够满足学生的新奇感、探究欲及动手实验制作的欲望,通过各种的活动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分为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3.我是怎样出生的。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分为认识常见岩石、2.认识矿物的性质、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分为1.大脑神、2.神经、3.感觉。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分为1.交流、2.质疑。

教材中每节课内容在结构上都不一样,使用了多种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堂又一堂各具特色独立的教学设计。

(二)教材编写特点
1.独立性:在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了单元式的结构框架,一个学期一个大的背景--即科学方法的训练,一个单元一个内容,形成了单元之间既然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结构,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促进思考与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趣味实践性:教材给教师、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拓展的空间.只提出学习任务与情景,不直接给出答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想象与思考、通过实践找出正确答案,并留有较大余地,供师生互动与进一步发挥。

让学生保有一份好奇
心,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性:在活动的设计上,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探究作为逻辑主线之一螺旋上升式地贯穿全部教材并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实践后提炼、先操作后内化,强化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努力使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的方法理解科学知识,理解并掌握科学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4.可读性:在呈现方式上,优美亮丽的文字和画面,教材语言简练,表达方式多样,充满意趣,使学生有兴趣学,用了大量的图片代替了生硬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版式设计充分体现儿童的审美情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教材风采。

(三)教材知识整合
根据表格中显示的内容来看,课程内容主要以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科学探究为主体内容,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为一个整体,由小到大、由个别到总体、由浅显到深入这样一个过程进行编写梳理的。

本册内容很好的衔接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对之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了更细致深入的讲解,对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事实证
据。

注重多种形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如:科学探究活动与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二)评价建议
1.评价内容
1)评价学生动手弄脑“做”的兴趣思维等进行评价。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全部或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2)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主要依据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对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程度和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状况;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

3)评价学生对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人类科学等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对自然和科学本质的理解。

要注重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

2.评价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关注课内与课外的学生学习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表现和发展水平。

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
观察及时反馈采用自评、互评、时评的方式进行评价;采用笔纸测试、实验记录检查、小制作评议等方式。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校图书馆提供科学了书籍;使学校内部实验仪器完备;学校内举行科技小制作比赛,后进行小型的科技展(以学生作品为主);校内配备养殖、种植场所。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家长指导下从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家长指导下制作科技小发明。

3.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参观农场、高科技科技开发区;通过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的渠道了解信息;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展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