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科版

合集下载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三课。

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探究热的本质以及热传递的规律。

在前两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气体的热胀冷缩,而本节课则将重点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受热和受冷体积变化,提出问题:“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其他液体也有这种性质吗?”然后安排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多种常见液体(如酒精、酱油、食用油等)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液体普遍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结论。

教材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热胀冷缩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观察到了一些液体体积变化的现象,如装满水的水壶在加热时会溢出等,但对于液体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实验探究充满热情。

但他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了解其他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水和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计的原理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水和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

五年级下科学说课稿液体的热胀冷缩_教科版-最新学习文档

五年级下科学说课稿液体的热胀冷缩_教科版-最新学习文档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底三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节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段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场面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如下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为了完成探究活动,我需要如下材料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胶带,放大镜下面我来谈一谈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瓶矿泉水,提出问题:“这瓶水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我从一种生活现象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下面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液体——水开始研究。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很自然的过渡到自主探究阶段—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二、自主探究探究“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他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新实验方法和设计,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实验操作方法
- 题目:请列出进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所需的器材。
- 答案: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冰水混合物等。
3. 实验结果分析
- 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如何判断液体是否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 答案:通过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如果发现液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说明液体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② 实验操作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 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
- 原因:分子间距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 实验操作方法
-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等
九、作业评价
1. 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指导。例如,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准确,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合理。
2. 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 答案: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有助于节约水资源。例如,在热水管道中,由于液体热胀冷缩,水可以在管道中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三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一步深化对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材首先提出了“水在受热或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接着,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得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然后,教材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了一些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但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数据分析不准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酒精、醋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理解液体热胀冷缩是由于液体分子受热运动加快,分子间的距离增大;遇冷运动减慢,分子间的距离减小。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和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变量,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1)《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热的相关知识。

即热是什么?热是如何传递的?物体的传热水平以及物体受热和遇冷后有什么变化等。

本课内容是解决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第二、四、五课中有承上启下的左右。

(2)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第二部分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通过观察研究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使学生体验持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对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向,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有较大的作用。

2、学情分析科学概念: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受热或受冷体积的变化已有了初步理解,对学生形成热胀冷缩的科学概念以及对其他液体热胀冷缩想象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在前一节课研究热水和冷水的基础,改进实验的装置,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

情感态度:本课的操作性较强,问题也较为明确,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会很高,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对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的理解,形成热胀冷缩的概念。

理解更多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酒瓶里的酒为什么不装满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使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亲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及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和方法。

难点:改进实验装置和方法,科学的描绘实验现象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说教法“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热现象,在前两课学生已经了解了热传递的方式以及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而本节课则是进一步研究物体受热或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为后续学习气体的热胀冷缩以及热的本质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受热和遇冷时的体积变化,提出问题:“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热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抽象的概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究未知的事物。

然而,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酒精、醋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但是,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液体、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性质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水箱、热胀冷缩的胶带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3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丰富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液体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问题引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对液体体积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和问题引导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液体的体积变化规律。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液体体积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4.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和探究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规律,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体积变化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3.液体体积变化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热胀冷缩》,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3课。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课。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3页,分两个部分。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

活动一延续了前一节课的话题。

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我们将和学生一起进一步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

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在活动一结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依据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变化”的活动。

这项活动将前面的学习成果再次提升,从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温度计的原理。

这个设计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新的认识得到巩固,而且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也有这种性质吗?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做出回答。

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观察实验予以证实。

当学生对其他液体进行研究之后,是否就可以肯定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呢?在这还要提醒学生,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我们只研究了几种液体,只能说明我们研究的这部分液体有这样的性质。

活动二设计的“其他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活动,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也是对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023年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通用5篇)

2023年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通用5篇)

2023年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通用5篇)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1一、说自己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号参赛选手**,来自**学校。

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上科学就要做试验;选材是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二、说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化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确定性的作用。

”是啊,国人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不能再让外国人说我们中国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

而要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化具有确定性的作用,莫非我们能让这确定性作用的一环在我们手中荒废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上好科学课呢?另外,课标里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六条基本理念,因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解读,我想强调其中一点,那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探究最重要途径就是试验。

所以,在此我慎重说明我的一个观点,也是我本次说课的主题,那就是“上科学,就要做试验”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热”的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说说为什么上科学,就要做试验。

三、说教材《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热”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对前一课的延长,又是为后两课作铺垫。

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试验中,我们发觉冷水加热后由沉变浮,但重量并没有改变,那改变的只能是体积。

由沉变浮,体积应当是变大了,而通过给加满水的试管口套上气球皮加热视察,发觉气球皮会鼓起来,但液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并不是特别明显。

而我们这一课将通过另一个试验来明显看到水受热后,体积在渐渐膨胀。

当我们通过这个试验探讨和相识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下两课再探讨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就有肯定的学问和阅历了。

四、说目标通过本课的活动,要让学生得到以下收获:科学概念(也就是学问与技能)方面: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要缩小(4℃以上),我们把水的这种体积改变叫做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说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说课



牛奶,饮料,油等液体 也会这样吗?
4
直观的数字
说 操 作
4
上去了吗?
说 操 作
目标中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学生经过刚才的探究自然认为越细越好。
05 说反思
这次实验的改进解决了一些选择性的 视而不见,注重学生对于方法的思考, 引导对探究的层层深入。
科学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关于方 法的思考,关于道理的思考,我们一直 都在路上。期待看到更多方法和道理的 与时俱进!




2018-5-9
3.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科学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03 说改进
意图是说明
水加热后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会上浮。
冷水袋
---------热水 ---------冷水
下沉 上浮
热水袋
---------热 ---------冷水
上浮 上浮
袋子
---------热水 上浮 ---------冷水 上浮

液体 的 热胀 冷缩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目录
01
02
03
04
05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改进 说操作 说反思
01 说教材
第2课开始关注热量 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第3课探究液体的热 胀冷缩现象。
02 说目标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 缩小。水体积的变化称为热胀冷缩。 其他液体也会发生这种变化。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 化的装置。





4
说 改 进
热水上浮
4
清晰的冷热分层
说 操 作
4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下面我从教学分析、实验材料、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把我设计的这一课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教学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方面。

1、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热”主要研究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传递现象。

通过第二课“给冷水加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

本课将进一步研究水和其它液体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分析:对于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头脑中早有了热胀冷缩这个概念。

这堂实验课,重要的不在于得出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掌握细致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论证假设、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解释。

4、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水以及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液体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②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改进实验装置和探究水、牛奶等液体受热或受冷后体积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为了使本节课有序有效的进行,我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平底烧瓶1个,玻璃细管1个,橡皮塞1个,量杯1个,量桶1个,水槽1个,高锰酸钾,暖瓶,记录表1张。

教师准备材料:“试管气球皮”实验装置、酱油、醋、牛奶、料酒、红茶、露露等液体。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这节实验课能有序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我事先准备好实验物品,先在办公室做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三课。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和《给冷水加热》,对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为后续学习气体的热胀冷缩以及热传递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从而得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结论。

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中,学生也经常能观察到一些与热胀冷缩有关的现象,比如温度计中液柱的升降、水瓶装满水后加热会溢出等,但他们对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酒精、醋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发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2)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感受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获得直观的认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现象》说课稿一、实验器材:双口烧瓶1个,打孔橡皮塞2个,玻璃细管1支,电子温度计1支。

二、实验改进要点:通过双口烧瓶,能同时测量出液体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并不是单一观测液体体积的变化,利用定性的方法知道“热胀”现象,让孩子用定量观测的方法感受到物体内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液体温度上升,体积变大。

四、教学现状:本节课是改编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热》单元的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

为此教材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试图通过三个实验构建起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改进实验装置明显的观察到水受热体积膨胀。

第二个实验探究水的冷缩,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

最后一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真实的教学中是怎样的效果呢?1.容量大,时间少。

3个实验容量过大,在一节课中基本无法完成。

2.目标空,论证缺。

通过调查,大部分孩子课前对于热胀冷缩这个概念早已知道,本节课的几个实验活动只是让孩子们明显的观察到了这种现象,而对于水热胀冷缩的本质(也就是随着水温度的变化,形态发生改变)并没有进一步探究,学生在此概念上的向前发展甚少。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本课教学实践的存在的问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的温度变化会引起其体积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热量增加,水的体积会变大。

过程与方法:2.经历长时探究水温度上升引起体积变化的过程,并能较准确地记录水温和体积的变化。

3.能根据本次实验的数据,得出客观、准确的具体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4.感受通过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求证的科学实践过程。

六、实验内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以这样的时间比例设计3个教学内容:1.生活现象引入,聚焦问题。

2.长时科学实践,用数据定量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

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课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两个活动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水体积膨胀的原因。

第二个实验探究水的冷缩,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

最后一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个实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让学生比较饮料、醋、酱油等液体和水受热、遇冷时有什么相同的性质,还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液体受热受冷有什么不同。

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热胀冷缩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受冷、受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了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本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

本节课我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已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意识到要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如下
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许多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教学准备:
为了完成探究活动,我需要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为学生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水槽、牛奶、酱油、醋等液体。

六、教法、学法
教法:
1、教师适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

2、预设和生成互相结合。

3、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法:
1、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发现问题,在交流、比较中找出最佳方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索发现—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系列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七、设计理念: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八、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见过将装满水的水壶放在炉子上烧水,水开时的情景,回忆一下,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呢?
设计理念:我采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导入,提供感知,激活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这里,我并没有把实验器材直接发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中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的情形,加热后我们清楚地看到试管中水面的变化了吗?学生在回忆了上节课做的实验时,可能会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为了降低难度和让实验更成功,我设计了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改进实验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试管内的水面升降不明显的原因
改进方法
水的颜色:无色透明,液面看不清
可以把水染红
水温变化:冷、热水温差小,是的体积变化不明显。

冷、热水温差大些
容器形状:试管上下和管口大小一样,水面升降变化看的不明显。

上面细而长,下面大的容器
接下来是水的热胀实验,我先提出实验要求,“做实验之前,先和大家提几个要求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水柱的变化?③做好记录:实验报告单、记录纸就放在大家的桌面上。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交代完毕后让学生开始实验,我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汇报结束,我因势利导:“刚才汇报的小组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

接下来是水冷缩的探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如果水受冷会怎样呢?这次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汇报,根据前面水热胀的方法做水的冷缩实验。

有了水热胀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小组讨论后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因势利导:“这次的实验现象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受冷,体积缩小。

(板书:水受冷,体积缩小。

)汇报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比受热和受冷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记录分析。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提问:“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谁能说说水受热的时候体积有什么变化?受冷的时候体积又有什么变化?能不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水这种的性质?”学生汇报: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设计理念:让学生用以掌握的方法去实践,给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把研究活动向更广阔的方向扩进。

3、知识拓展
在已经了解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里我采用了“设置疑难,放手让学生小组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方式进行。

首先提出问题: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接着我出示各种饮料,在这里我是完全放手让每个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同时填写实验报告单(二)。

实验完毕,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因势利导:“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课件板书出示各种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得出结论:许多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设计理念:有个别到整体,体现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4、联系实际应用知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时我提出问题:把灌满水的水壶放到炉子上烧会怎么样?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现象?我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时课件出示瓶装
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快知道了答案。

然后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老师给以解释并小结: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体现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

5、全课总结、课后拓展。

到这里进入了全课的收尾部分,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将科学知识学习致用,我先引导学生对全课进行了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知道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着我又对知识进行了延伸。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热胀冷缩的?大部分学生没思考后都回答了“是”,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水的反常现象。

最后布置了延伸探究任务:“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制作运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此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有了深度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