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2020春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word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渊泉小学雷亚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传热比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材思路及编者意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
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了实现编者意图,教材安排了两次比较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为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设计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比较实验方案,并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2)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3)教学难点:进行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二、学法指导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教材特点,从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出发,我突出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口猜想,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针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及小学生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整堂课的教学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设置了合理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能够进行描述和表达。
但是,学生在传热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事项的遵守,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热的基本概念,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
2.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展示,使抽象的传热现象更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传热现象,引发学生对传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传热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热的基本原理。
5.巩固提高:通过思考问题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热概念的理解。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传递的规律。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玻璃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数据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传热的因素。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注: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编写,仅供参考。
【精品】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7传热比赛_教科版
重点、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易混、易错点: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
学生认知基础:不同材料的物体能传热
时间分配
学15讲10练15
教法与学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实验操作观察汇报
1.实验操作
2.观察记录
3.汇报交流
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
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四)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课题
《传热比赛》
课型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学生猜测后摸摸。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二)猜想假设设计方案
教科小学科学下《2.7、传热比赛》word教案(7)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7.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活动:(1)引入。
●有时候我们希望物体传热的速度快一些,比如通过正在烧的锅底。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还是传热速度慢些较好,比如在锅柄上。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导热方面有什么不同吗?(2)哪个导热快。
①塑料勺、木勺与钢勺的导热比赛。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出示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钢勺、木勺、塑料勺。
●学生商讨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
发记录纸。
●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速度不同。
像钢勺这种导热比较快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种导热比较慢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请大家找找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使用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的?②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
●如果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提供材料,请学生根据书本中的提示,自主研究。
●学生实验活动。
●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3)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教师演示教科书第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这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
●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科学地表探秘说课稿科学传热比赛教案冷水和热水的说课稿衣服的颜色的说课稿篇一:《传热比赛》说课稿《传热比赛》说课稿渊泉小学雷亚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传热比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材思路及编者意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
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了实现编者意图,教材安排了两次比较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为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设计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比较实验方案,并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2)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3)教学难点:进行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二、学法指导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教材特点,从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出发,我突出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口猜想,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针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及小学生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整堂课的教学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影响传热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过程。
2.影响传热的因素。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的现象。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金属板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学习单: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热传递现象引入新课,如用热水袋温暖手心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如温度差、物质的热导率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热
7.传热比赛
一、教学内容:五下第二单元第7课《传热比赛》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传导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而设计的。
在本课的学习中,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三、教学背景:
在生活中,热传导的知识应用十分广泛。
因此,对于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五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很容易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但是,对于几种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如何进一步区分,还是比较模糊,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传热比赛》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传热比赛》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们实验学习的内容是《传热比赛》。
使用教材:本实验来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七课《传热比赛》。
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的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通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一是塑料勺、木勺、钢勺的导热比赛;二是铜丝、铝丝、铁丝的导热比较。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热及热传导有了自己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亲历体验存在局限,没有充分的直观感受,对物体导热性能、导热快慢认识不足、很抽象。
本节课所设计的探究实验,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今天我们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设计思路或创新点、实验器材及原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效果评价及反思,七个方面开展我的实验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1.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科学探究:进行不同材料的物体的导热性能的比较实验。
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采集观察数据,进行科学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借助科学技术、信息化手段能更好地看清自然现象、发现事物规律,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2.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情,为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实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材料的物体的导热速度快慢。
教学难点:严谨地开展实验,准确收集整理数据,科学对比分析数据,发现不同物体导热性能差异。
二、开展实验遇到的问题老师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在开展塑料勺、木勺与钢勺传热比赛的探究时(如图1所示),会出现以下这些问题:图11.三种勺子勺柄粗细、曲直、长短不同,进行探究比较不够严谨。
教科小学科学下《2.7、传热比赛》word教案(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热7.传热比赛本节课主要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积极发展学生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动力和创造性,上课就积极和老师配合。
小组积极准备了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为上好一堂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有兴趣地进入课堂。
在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中,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
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在实验前可以请为同学来预测一下那种材料的传热快,那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再进行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思考:如果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自主研究。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完成表格,整理本堂课内容。
教师只作学生的交流对象。
教学反思: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
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学生在动脑、动手当中内化了知识。
效果很好。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也对一些热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传递的规律和原理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热传递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温度计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热传递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课外实验,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杯、空调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热传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2.7传热比赛 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2.7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2.7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2.7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5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的上面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
)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
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传热比赛吧!(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小勺?如果我们做小勺的传热实验,需要什么实验材料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出示塑料、木头、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勺。
)2.学生预设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并找出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的不足加以改进或补充。
)3.师明确实验要求。
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切不可用手直接触摸杯中的热水,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分工合作,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word教案----988a02f4-6eb3-11ec-a01e-7cb59b590d7d五年级下科学教案-传热比赛教科版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和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2.分析好导热体和坏导热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对探索的强烈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测试方案和进行实验,证明了物体内部的热传导与不同物体的热传导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杯子、热水、蜡烛、钢筋、铝棒和铜棒。
教师示范:酒精灯;火柴棍;凡士林,导热演示仪。
教学过程I.课程指导1.我这儿有一把金属的小勺,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是什么感觉?当我把小勺放在热水里浸一会儿,又是什么感觉?2.刚才我们花了几分钟时间,感觉金属勺子的把手上有一定的温度。
如果我用塑料或木头做的小勺子替换把手,会发生什么?(引出话题)二、演示物体的导热性能:1.传热过程中物体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图示大胆猜测:盛A:火柴会掉下来。
生乙:靠近火源的火柴先掉下来。
盛丙:锅柄上的豆子会掉下来。
2.根据同学们的猜想,我设计了这个实验,实验中应该注意凡士林的量要相等、火柴的距离要相等、加热部位要相同等。
3.谈论观察到的现象。
这个实验和你的猜测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和课堂交流(填写实验表)从实验得出: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三、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竞争金属、木材和塑料的热传导竞争1.刚才我们在实验中证实了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如果是不同物体,它们传热的本领一样吗?有什么区别?2.今天我为您准备了金属勺、木柄勺和塑料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在不同物质间的传递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对于热传递的深入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热传递的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使学生掌握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的解释。
2.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题解决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热传递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木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示例:我有火,但没有烟,我有光,但没有电,我可以的热量传递,我可以冷热变换,我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热传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热量在不同物质间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热传递的规律。
通过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散热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热传递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热传递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保暖措施,分析其原理。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传热比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传热比赛》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
“传热比赛”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和热传导的过程及方向基础上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新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本课的内容包括有两部分:一是塑料勺、钢勺、木勺的导热比赛;二是铜丝、钢丝、铝丝的导热比赛。
2、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后,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成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
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递性能的比较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传热比赛》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本课教法采用引导启发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观察实验法等。
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遵循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问题导入,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传热比赛》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传热比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传热比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七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
本课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学生们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科学探究目标: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三、实验器材本课设计了两个实验:一是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
实验所需材料是:木勺、塑料勺、钢勺、热水、测温试纸等。
第二个实验是对铜、铝、钢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实验,所需材料为:热传导演示器、测温试纸、酒精灯等。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两个实验中,我的实验器材与常规的实验相比,都多了测温试纸。
测温试纸能够在物体达到预设温度时迅速变色,更直观的展示实验现象,实验效果好,购买也比较容易。
在接下来的环节,实验方法创新环节中,我会详细的介绍测温试纸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实验方法创新本课的第一个实验是将三种不同材料的物体同时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之后,比较哪种材料传热快。
常规的操作是让学生用手触摸勺柄,感受热度。
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在触摸铁勺柄的时候会有灼热感,学生实验过程中如不小心还可能出现烫伤。
所以我对这个实验做了两次改进。
第一次改进时我采用了在勺柄涂抹易融化物比如凡士林的做法,通过一段时间过后凡士林的融化程度判定热传导的速度。
但在学生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实验现象不直观、不容易观察的问题。
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进。
我在实验中引入了测温贴片,在每个勺子的手柄处相同位置贴一片测温贴片,哪个勺子先达到预定温度,测温贴片会先变色,从而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五年级
五年级下科学说课-传热比赛教科版
一、教材。
本次活动“勺柄冷热的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对物体的热传递有一定的认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②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
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程序
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
(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
(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
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
(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
科学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
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出示一把小勺,让部分学生亲自摸一摸勺柄,使他
们感受到室温状态下的勺柄的冷热感觉,接着把小勺放入热水中
泡一会,再让刚才的几位学生摸一摸勺柄,亲自感受一下勺柄的
温度变化,由此,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
中,勺柄也会变热呢?
2、依据此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预测,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表扬。
(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本环节,是根据“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中,勺柄也会变热呢?”这一问题,开始进行科学探究的。
1、首先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几组探究活动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在此要紧密地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引领学生直观的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将四幅图片打开)。
2、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实验、观察、记录活动。
第一,教师在此要用课件将活动注意事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在正确的、安全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二,教师要积极的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指导他们观察现象,填写记录,总结结论,使他们真正快乐的行走在科学探究的大道上,而不是让他们在摆弄活动器材中寻找迷茫的快乐!
第三,各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活动情景重现,这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最完美的组合!(教师将四组活动图片演示完)
第四,根据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得出结论:(课件出示结论)
结论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结论2:放在热水中的小勺,勺柄为什么也会变热呢?答案:热在小勺中是这样传递的:热水中的热传递给勺头,然后又传递
到勺柄,所以,放在热水中的小勺的勺柄也会变热。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在学生的探究之路上既要做领路人,有要做守护着,但同时又要躲免对学生过分帮扶,哪怕他们在探究的路上偶尔跌倒,我们培养他们的是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
本环节重在巩固、拓展学生探究能力。
(课件出示)
巩固题:小红帮妈妈熬粥,她用一把铁勺来回的搅动粥,不知不觉中原本不热的勺柄变热了,她请同学们来帮助她解释原因。
拓展题:圆形铁片上距离圆心远近不等处粘有3根火柴棍,用蜡烛在圆心处加热,请你说说火柴棍掉下来的顺序。
两道题的设计一是紧贴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一是更高层次的科学探究知识,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有一种“我是英雄,我能行”的自豪感!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驾驭课堂,使学生交流的气氛象跌宕起伏的动听音乐,教师的评价就应该是这一环节最完美的音符!
(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
课件出示:问题:厨房里炒菜的锅多是用铁或铝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为什么呢?(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
本环节最主要的是通过此题的布置,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继续保持延伸,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起于课堂,而不结束于课堂,让科学真正成为生活的科学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责任。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本节课的教学成败至关重要,每一位科学教师都应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科学教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