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噬菌体
3. 细菌性疾病的治疗
有些创伤感染时,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产生了 耐药性的情况下,最有效地办法就是采用相应噬菌 体来治疗。但由于噬菌体过于专一,限制了其在临 床上的广泛应用。
我国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余贺曾在1958年利用 噬菌体成功治疗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
4.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
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
噬菌体核酸
前噬菌体
前噬菌体
传代 前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
三个概念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的噬菌体核酸,能 与细菌染色体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 子代细菌。——溶原性周期 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温和噬菌体具有产生成熟子代噬菌体颗 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溶菌性周期
β棒状杆菌噬菌体 (携带tox基因)
溶原性转换
无毒白喉杆菌
产毒白喉杆菌
五、噬菌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1. 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由于噬菌体的吸附作用具有高度的种、型特 异性,即一种噬菌体只能进入并裂解与它相应的 该种细菌的某一型,因此可用于细菌鉴定。
2. 细菌性疾病诊断
可将已知噬菌体加入被检材料中共同孵育,如 果出现噬菌体效价增长或噬菌现象,就证实材料 中有相应的细菌存在。
(三)噬菌体 是侵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成 为细菌基因组的一部分。当细菌处于溶原期,某些前 噬菌体携带的外源性基因会在细菌内表达,从而改变 细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β棒状杆菌噬菌体 (携带tox基因)
溶原性转换
无毒白喉杆菌
产毒白喉杆菌
功能: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
(二)质粒(plasmid)
1. 定义: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环状闭合 双股DNA,位于细菌细胞质内,能自我复制、 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
2. 质粒的特征
(1)可自我复制 (2)编码细菌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 (3)与细菌繁殖代谢无关,非细菌生活所必需:
可自行或经人工处理而消失 (4)转移性: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方式转移 (5)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异的性状又可复原。性状变化的幅度小。
目前对非遗传性变异的发生机理不十分清楚。
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基因改变 遗传 可逆性 外界环境 变异范围
遗传性变异 + + ± ±
个别细胞
非遗传性变异 + +
群体
一、细源自文库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染色体:是一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 按一定构型反复回旋成松散网状结构,附着在中介 体或细胞膜上。 特点:无组蛋白;无核膜包被;无内含子。
3.质粒的种类
⑴ F质粒(致育质粒):编码性菌毛 有性菌毛:雄性菌(F+) 无性菌毛:雌性菌(F-)
⑵ R质粒(耐药性质粒 ):编码耐药性 接合性R质粒: 通过性菌毛转移 非接合性R质粒:通过噬菌体转移
⑶Vi质粒(毒力质粒):编码毒力因子 例如,K质粒:编码粘附结构 ST或LT质粒:编码肠毒素
⑷Col质粒(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素 例如,大肠杆菌Col质粒 :编码大肠菌素 ⑸代谢质粒:编码代谢酶
由于噬菌体的结构简单,基因数较少,可作为 基因的运载体。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 且代代相传。
变异: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 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变异 遗传性变异
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表型变异
细菌的变异
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故又称基因型变异。其特点是在群体中以极低的
在易感菌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增殖过程包 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几个阶段。
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溶解放出子代噬菌体,称 为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释放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噬菌体感染宿主菌 增殖 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 宿主菌溶解 再感染其他敏感细胞
溶菌周期
噬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噬菌现象
噬菌体
菌液(混浊)
菌液(变澄清)
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噬菌现象
荧光假单胞菌 +
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
噬斑 荧光假单胞菌
四、 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有溶原性周期及溶菌性周期
温和性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 噬菌体感染细菌 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
随细菌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染色体中
几率(一般为10-9~10-6 /代)出现,常发生于个别
细菌;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变异发生后一般是
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性状变化的幅度大。
细菌的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
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发生的改
变,称为表型变异。其特点是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整个群体中几乎所有细菌 都发生同样变化;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 为两种类型 ——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溶菌性噬菌体)是感染宿主菌后只 会使宿主菌裂解死亡,即一种能“吃”细菌的病毒, 噬菌体因此而得名。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是可以不裂解宿主 菌,与宿主菌同步繁殖;又能裂解宿主菌的病毒。
三、毒性噬菌体(溶菌性噬菌体)
(四) 转座元件
⒈概念:是一类可在细菌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 自行移动的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核苷酸片段— — 可移动遗传元件,又称移动基因、跳跃基因。 2. 造成结果:改变原有核苷酸序列
影响插入点附近基因的表达 本身所携带的一定的基因序列表达
3.转座元件的种类:
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①细胞外具有 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细胞质内类似质 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① ②
③ 自发或诱导
溶原性周期
溶菌性周期
溶原性细菌的特性:
1. 有些前噬菌体可导致溶原性细菌获得新的特性。 2. 溶原性细菌对其同源噬菌体具有“免疫性”,即 同源噬菌体可再进入细胞,但不能增殖。
噬菌体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 生物的病毒,特异性寄生于易感宿主菌体内以 复制的方式增殖。
一、生物学特性
1. 基本形态有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
2. 大多为蝌蚪状,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头部 核酸+蛋白质衣壳。
尾部 尾须、尾领、
尾髓、尾鞘、 尾板、尾刺、
(或RNA)
尾丝等。
二、噬菌体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