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相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相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局部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视察、归纳等数学活动,造就实际操作实力和初步的思维实力。

3.经验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造就抽象思维实力。

4.能踊跃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胜利体验。

教学重、难点:相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生:去了!师:才智老爷爷领调皮和笑笑也去旅游了。

路上,才智老爷爷给调皮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

想想才智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允合理呢?生:分一样多,才公允。

生:平均分。

师:对。

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

〔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调皮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情愿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

〔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平均分呢?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

〔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调皮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

〔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生疏,请不相识的同学别急。

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教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挚友,它是一个分数。

〔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生:2个1/2。

师:2个1/2 合起来就是……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

〔师补充:用1表示。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出处及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本第5册第91—93页的教学内容,分数对此时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因为分数与学生认知并运用三年整数完全不同。

读法上不同,写法上不同,外形上不同,更重要的是意义上的不同。

所以,上好这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分数学习尤为重要。

这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更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

2、教材所处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生深入进行分数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说教学目标会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

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简单方式表示分数。

结合生活实例能说出用分数表达的数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分数。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对比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说学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学生合作,集体交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后附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2、学生准备:彩色蜡笔;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三、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认识分数》评课稿集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分数》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分数》评课稿1听了胡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我受益匪浅,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

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百分数的引入水到渠成。

课始,胡老师让学生观看一段足球赛的视频,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紧接着出示三位参赛队员投球情况统计表,很显然,学生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状态下学习,听课效率应该是很高的。

胡老师先让学生算出三名队员进球个数占踢球总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以前通分的知识来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然后告诉学生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改写成另一种形式,进而揭示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如此引入课题,不但深刻剖析比较了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同之处,同时又说明了百分数的优越性和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百分数的欲望。

2、紧扣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的本质自然凸显。

课中,胡老师始终围绕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呈现了大量的素材,“现在,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好,我市小学生的近视率是18%,初中生的近视率是49%,高中生的近视率是642%”、“我只完成了作业的80%”、“食品的合格率是32%”……,百分数的本质就自然凸显出来,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接着,胡老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数学课堂重归于生活,孩子们每一个百分数的提出都与生活紧密联系。

特别是服装面料的成分、汽车销售情况、下载文件的进度等等,这些教学资源都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学生并不陌生,这更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小学数学_《认识分数》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分数》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一“认识分数”。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纸、奇秒的直角三角形教具、会变得长方形教具等。

五、学具准备:彩笔,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平均分。

师:现在春暖花开,非常适合春游。

今天,丁丁和阳阳准备去野餐,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水和1个蛋糕。

谁能帮他们将这些食物分一分呢?生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师:(分完苹果和水后)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啊?生:因为公平。

师:恩,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做?生:平均分。

(板书)师小结:恩,说的真好,你抓住了关键(板书平均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二)数形结合、构建新知。

1.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读写方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苹果和水都分完了。

那么该分蛋糕了,但是问题出现了:蛋糕只有一个我们该怎么分呢?(课件出示蛋糕)生:一半、半块……师:(师举起圆形教具)我用这个圆片表示大蛋糕,那涂色的这一半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答:不能)这就需要一位数学中的新朋友——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师介绍12 :数学上统一规定用分数12表示一半。

孩子们,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先写中间的“—”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

教师介绍12的读写法,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师:(边做动作边说)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它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分数的意义评课稿篇一这两天在万市的活动让我有很多的感受,感觉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真的感到很欣慰。

在这次活动中我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还认识了不少新同行,大家在激烈的讨论中成长,在和谐的气氛中提高,自由的、争抢着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都让我印象深刻。

做为一个六年级的老师,这两节课我都上过,但是行色匆匆,从来没有好好的静下心了认真去思考,相比较而言,《百分数》的这节课我听到的次数比较多,所以重点来说说我的感受。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经过前一天的探讨,我们基本达成的框架是: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初步感知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势;(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百分数的具体含义;(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大家的初步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生活中的百分数导入;(2)利用几个具体情境,让孩子们自己读写百分数,老师做必要的提点;(3)充分利用情境,结合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4)将百分数和分数进行区分;(5)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百分数的意义;(6)必要的练习。

这节课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从具体的情境到抽象概括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这点是比较难的。

而区分分数与百分数更是让孩子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课,以及后来大家的评论,以下几点让我有所体会:1.好的老师更注重对细节上的修缮。

在写百分号这个环节中,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在老师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更需要一个明确清晰的指导,即便是我们成人不注意也会对百分号这样的小问题产生偏差,更何况是从未接触过的孩子呢?如果对于102.3%这样的百分数多加提点,也更容易让孩子发现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重要的不是降低教学的难度,而是降低教学的坡度。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评课稿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评课稿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评课稿一、教材分析。

1.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2. 教材通过分物体(如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等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深刻理解四分之一的含义。

这一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一重要概念,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分数意义理解部分。

- 在分数的读写法教学上,教师讲解清晰、简洁。

通过在黑板上示范写分数,强调分数线、分母、分子的书写顺序和位置,同时让学生进行多次书写练习,学生们能够准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整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不同形状的纸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纸片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表示出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这种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分数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 在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分别表示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的结论。

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直观比较的方法来解决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探究和比较能力培养部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个人回答问题,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课前谈话:上个星期同学们做了一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春游)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喜爱春游呢?(有好吃的,自由自在地玩…..)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今天4只小猴也上山游玩来了,瞧,他们正在吃桃呢!只有一个桃怎么分呢?你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的几分之几吗?生:把一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1/4。

【课件演示分桃过程】师:你是怎么想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4 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生:4是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1是分子,表示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导入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认识4个桃的1/4。

谈话:小猴只吃这一小块桃够吗?猴妈妈又从口袋里拿出了4个桃子,你们猜:猴妈妈肯定会把4个桃子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好吗?在黑板上贴出桃子图片:学生分组讨论,指名汇报:因为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

根据学生汇报,圈一圈,演示分桃过程。

师: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生:表示把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

师:这里的“4”表示的是平均分成了4份,而不是总共有4个桃子。

在黑板上贴出一个桃的分配图片:师:这两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生:都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所分桃子的1/4。

生:第一次是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小块;第二次,是把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个桃。

师: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桃平均分成四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我们还可以把四个桃,也就是一些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同样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2、认识一些物体的1/2。

谈话:趁小猴们吃得正开心,猴妈妈提了个问题要考考小猴们,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如果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给学生一分钟思考。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1谈话导入: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把你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

生汇报交流。

1.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篇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认识分数兰亭小学陈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P98-100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掌握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野餐图,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带了哪些食品。

他们打算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你会帮他们分一分吗?指名学生说一说: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例题1)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1/2)师:像1/2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分数的意义评课稿篇一本节课设计,努力凸显了以下三个方面:1、激发兴趣,注重体验。

课堂教学中创设“你能创造哪些分数”这一情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更是“体验”。

本课教学中的创造分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为学生供给了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不再是机械地学习,有了更大的收获感,成就感,有利于激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2、练习及时,便于巩固新知。

在教师讲解了单位“1”之后,“晒晒你的收获”让学生多所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避免了知识点的混淆,如:确定中把单位“1”分成若干分……,强调平均分,又如在自学了分数单位后,又练习了“我会填”,给表哥写信,无一不在对所学资料及时的进行总结、巩固。

3、提出问题,加厚知识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引学生思考,带着学生的思路逐步加厚知识,如:在学生创造出分数24后,她问:其中一份是多少,2份呢?剩下的又是多少?又如:在用4个苹果,8个苹果写出分数14时,又提出:都是14,为什么大小不一呢?等等,这样经过不断的问,使学生的知识到达了加后、扩宽。

提议:区分量与率,在讲到“都是14,为什么大小不一?”时,不妨放慢脚步,找找那里的学问,当时学生说出是分的物体不一样,也就是我们说的单位“1”不一样,那从单位上区分呢?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是14,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也是14,对照一下,14是和分成的份数有关系,1个,2个是指具体的苹果,是和总体的苹果数量有关系。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篇二xx月14日参加了第一学区的大学区教研活动,听了外国语小学xx教师、环通中心校xx教师,第一实验小学丁香丹教师分别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内心涌起众多感想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三位教师都能在认真专研教材、教参的基础上,精心地备课,用心地上课,同样的课,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生成,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和高效。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难点是充分认识和理解单位“1”。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会议记录、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meeting minut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认识分数》评课稿2篇(精)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分数》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分数》评课稿1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以及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结构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1、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之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2、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实物作支持。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导入:1、 出示攀登远行图片。

师:每次学习就像一次远行,在不断攀登地过程。

从而引入复习部分。

2、 出示图片:一个桃、猴妈妈和两只小猴。

引导生观察猴妈妈把一个桃分给两只小猴的过程,联系三上的认识分数的内容,说一说,并用合适的数表示。

生:猴妈妈把一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12。

师:根据生的回答电脑演示一个桃平均分的过程。

3、 知识梳理:把一个桃、一个蛋糕、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都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并呈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新授:1、 出示一盒桃分一分、比一比和刚才分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地方?2、 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在分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3、 师归纳:刚才我们是平均分一个桃,现在是分一盒桃,把一盒桃,平均分给2只桃。

这里把一盒桃看作了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盒桃的12。

这核桃可能是2个桃、4个桃、6个桃也可能是8个……4、 生质疑:为什么每盒桃的个数不同,每份都是这盒桃的12呢?① 一盒6个;师解疑把一盒桃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和一盒桃的具体个数没有关系。

追问:今天学习的12和上册学习的12 有什么不同呢?带着问题继续研究。

② 一盒4个出示:把( )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其中的一份是这盘桃的( )。

③ 一盒8个…… 活动一:理解12(1)画一画:先在圆圈内用“○”表示桃子。

(2)想一想:我一共画了( )个桃子。

(3)分一分:将这些桃子平均分成2份,用阴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

(4)写一写:一共有( )各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些桃的( )。

展示学生作品:8个桃、12个桃、14个桃……小结回顾不同个数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再次讲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拓展回忆复习“倍”也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出示: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油8朵。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

(精华)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1听了许xx老师的这节《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许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首先从学生野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怎么分?平均分。

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二分之一表示。

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动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一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

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

三、内容丰富,练习设计富有趣味性。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在构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联系巩固,判断是否二分之一。

在圆形纸片中创造“几分之一”后,适时地进行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对分数大小初步有了概念。

最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实物,挖掘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似乎课的容量有些大,导致最后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块内容想要涉及却涉及不深。

许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灵活的将学生的信息融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我也正在努力当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版教学内容:三下第五单元第53页教材分析:《认识分数》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小学段认识分数的第一个学段,是数的又一次拓展。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认识分数是从认识分数单位开始的;而从分数的后续学习来看,几分之一是理解分数单位与分数、分数与分数、分数与整数间关系的关键。

所以本节课选定只认识几分之一。

学情分析:本节课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但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对分数已不陌生,“一分为二”、“二份中的一份”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了,平均分东西的现象也在生活经常见到。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体会分数是揭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数,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间的关系。

3、培养思辨能力,渗透转化思想与方法。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苹果图、正方形彩纸、会变的三角形和长方形。

学具:每两人5个半圆纸片;每组一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及一根彩带。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上一节数学课。

数学、数学离不开数,你能用上数说一句话吗?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今天来听课的同学有32人。

生3:泰山高1500多米。

(师及时板书:8 32 1500)师:你还见过其他模样的数吗?生1:我们的数学课本定价是6.84元。

生2:我的自动笔铅盒上写着0.7mm生3:期中考试,我数学考了98.5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84 0.7 98.5)[评析:借班上课,课前交流很有必要。

郝老师提出的两个看似浅显的问题却独具匠心。

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圆行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1、演示计算。

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

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说出结果。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1、填符号、写算式。

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

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认识分数_苏教版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认识分数_苏教版

《认识分数》评课《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

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杨老师对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结构清晰,学练结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较好的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亮点:1、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亲近、有趣。

分数起源于分,杨老师充分地注意到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过生日。

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怎么分?——平均分,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这个蛋糕的一半,自然地引出了分数。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新课标指出)。

本节课中,杨老师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折一折并涂色表示。

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逐步清晰了几分之一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接着,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或圆这些材料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对一个个作品进行辨析。

于是,几分之几也就很容易地从学生的手指中一个个地“诞生”了。

3、让学生数学的眼光更敏锐。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的概念。

”“要鼓励学生现学现卖,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概念。

”在“法国国旗”、“五角星”、“汽车标志”及用卡片中的成语来找分数,巩固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增强了数学意识,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眼光更为敏锐。

二、个人建议:1、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在“折一折正方形,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几(画出阴影部分)”中,当一个学生出示她的作品()并说出阴影部分是正方形的一分之三时,老师直接将学生的错误压下去,严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下《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20210112110349)

三下《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20210112110349)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方巷镇中心小学蒋毕奎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 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 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 物体组成的"一份"。

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 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认 识几分之一)二、 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1. 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

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 1个饼。

提问:(1)(2) (3) 的1份是1/4。

)(摘要板书)(4)说明:1个饼的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 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 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 的问题。

: 2. 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

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1) 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

(如果学生都不会 分,可启发学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 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课件演示:把1 想一想:这里的 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认识分数》评课稿(15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15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15篇)《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15篇)《认识分数》评课稿1《分数乘法》评课稿评课人:__李老师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教学课,是一节非常扎实的教学课,他能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重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去说解题思路和引导学生加强题目之间的对比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优点:1、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

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李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展思维是应用题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述解题思路,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李老师的这节应用题的教学就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因为学生会说了,就自然会解题了。

例如:李老师在出示例题: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泥塑,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6,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画出线段图,并思考和前面的题有什么区别。

她指出这道题的关键是单位“1”不同?听了李老师讲的这节课,自己受益匪浅。

在教学设计中,李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运算概念的建构规律,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若是教师能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我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认识分数》评课稿2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课前谈话:上个星期同学们做了一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春游)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喜爱春游呢?(有好吃的,自由自在地玩…..)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今天4只小猴也上山游玩来了,瞧,他们正在吃桃呢!只有一个桃怎么分呢?你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的几分之几吗?
生:把一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1/4。

【课件演示分桃过程】
师:你是怎么想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4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生:4是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1是分子,表示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导入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认识4个桃的1/4。

谈话:小猴只吃这一小块桃够吗?猴妈妈又从口袋里拿出了4个桃子,你们猜:猴妈妈肯定会把4个桃子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好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方巷镇中心小学蒋毕奎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

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二、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1.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

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1)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4。

)(摘要板书)(4)说明:1个饼的1/4,也可以说是1/4个饼。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

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1)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

(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把“饼”叠在一起再分)(2)说一说。

交流分法。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3)议一议。

谈话:像这样,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指其中的1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可以用1/4来表示。

)(4)想一想。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再问:它还表示1/4个饼吗?(不是,而是表示每一份和整体的关系。

)(5)反思小结: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堆”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摘要板书)[说明: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按照学生已有的经验(整数除法的思路)是不可分的,需要把这3个饼叠成“一堆”,才能像分1个饼那样平均分。

在教学例题前,创设这一特定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要借助直观操作——把3个饼叠成“一堆”——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借助这一特例,还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这里的几分之一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再表示饼的个数。

]三、分桃,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1.出示4个桃。

提问:猴妈妈要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根据学生口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桃。

2.讨论:如果用分数表示这里的“每份1个桃”,可以怎样表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课件演示: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盘”(在外面加圈),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4。

3.提问: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再问:这里的“每份2个桃”能用分数来表示吗?课件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4.反思小结: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盘”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摘要板书)[说明: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分得的结果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分数表示。

前一种表示方法用的是整数除法的旧知,要分的总数和每份分得的数都是具体数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后一种表示方法则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需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用整体的一部分来表示。

这种表示方法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与第一种表示方法相混淆。

上面的设计,没有刻意回避学生的旧知,而是先让学生根据旧知用整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通过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角度的变化和新旧知识的差异,并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分其他物体,完成知识的迁移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说一说填的结果,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反思:填这些分数的时候,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个“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说明:这一层次为基本练习。

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核对结果。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3)拓展延伸:你还能把这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说明:这一层次为变式练习。

让学生体会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母含义的理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

[说明:这一层次为综合练习。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同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作孕伏。

]五、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解释和应用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再问: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说明: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分数》评课记录蒋毕奎:备课思路:教材通过小猴分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桃的过程中理解将若干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进一步丰富分数的内涵,教材的安排分两个层次,第一是理解将若干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个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二是认识还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某几个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这是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知识基础;更是学生五年级学习认识单位“1”的知识前奏。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

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对分数的一次新的认知,是对原有分数内涵的一次丰富;但是由于受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学生往往很少会主动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并认识这些整体,教师在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对比感知“为什么同样是1/4,分得的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到所分物体的不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分一次不同的物体,教师便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次“刚才我们把什么平均分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会,学生对一些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有了自己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谈谈“这些整体还可以是那些物体?”整个设计无不以“整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围绕体验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将“整体”观念贯穿课堂始末。

本节课学习中,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是一个重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受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为了排除这些物体个数所带来的干扰,教学中巧妙地引入了多媒体的辅助,在学生极易出错的把1/2理解成2/4的地方,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将桃子全部以色块挡住,让学生看不见这些桃子,学生所看到只是被平均分成两份的色块,这为学生有效地避免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合理的引入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了知识难点,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

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方巷镇中心小学蒋毕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理解将若干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二、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1.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

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1)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4。

)(摘要板书)(4)说明:1个饼的1/4,也可以说是1/4个饼。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

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1)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

(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把“饼”叠在一起再分)(2)说一说。

交流分法。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3)议一议。

谈话:像这样,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指其中的1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可以用1/4来表示。

)(4)想一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