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3篇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家务意识和家庭责任感,使他们理解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等。
3. 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合作与同伴交往,学会互相帮助。
教学内容:1. 学生了解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完成一些家务活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
3.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小型家务活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介绍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2. 家务活动的相关道具,如扫帚、拖把、洗碗液等。
3. 分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安排,如分组清洁教室、整理课桌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在家中是否参与过一些家务活动,如帮助妈妈洗碗、整理房间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家务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如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培养责任感等。
讲解家务活动的步骤和技巧1.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家务活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
2. 讲解每个家务活动的步骤和技巧,例如整理房间时先收拾杂物,再擦拭桌椅等。
分组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型家务活动的任务,如合作清洁教室、整理课桌等。
3. 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鼓励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分工来解决问题。
4. 活动结束后,评价小组的表现,鼓励他们互相表扬和认可。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总结自己在家庭合作和家务活动方面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家务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家人合作。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尝试独立完成一项家务活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邀请家长参与一次家庭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务活动的重要性和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学生可以培养家务意识和家庭责任感,理解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妈妈在家里做的家务劳动。
2. 提高幼儿的爱家意识和动手本领。
3. 让幼儿理解帮忙妈妈做家务劳动是一种孝顺和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带领幼儿了解和参加家务劳动。
难点:如何让幼儿产生参加和动手的爱好和本领。
教学准备:1. 预先准备物品:洗红薯的篮子、洗碗的温水、拖地的拖把、扫地的簸箕和扫帚等。
2. 相关图片和图片卡片。
3. 儿歌《帮妈妈洗衣裳》。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儿歌课堂:播放《帮妈妈洗衣裳》儿歌,让孩子们跟着节奏唱起来,趣味性的儿歌将能够让孩子快速进入主题。
2. 贴图课堂:在教室的墙上粘贴一些关于家务劳动的图片,构成一个简单的图画。
老师问孩子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吗?让孩子们逐个回答并简单解释,尝试与孩子互动,让孩子能够本身提一些家务活动的名字。
二、亲身实践(30分钟)1. 洗红薯: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洗红薯的方法并让他们理解红薯上的泥土需要清洗掉,洗干净了才能够食用。
然后,老师呈现洗红薯的篮子和温水,并让孩子们亲自将红薯放进篮子里,然后在老师的帮忙下洗红薯并晾干。
2. 洗碗:老师向幼儿介绍清洗碗筷过程的注意事项,并在洗碗时引导孩子体验“洗干净了是多么干爽和舒适的感觉”。
然后,老师在美丽的洗碗盆里加入适量的温水,在幼儿的帮忙下清洗掉杯子、碗碟等物品。
3. 扫地:给孩子们介绍扫地的方法,让他们认得到清洁地面的紧要性。
然后,老师将扫帚和簸箕交给幼儿,让孩子们尝试扫地的功能,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扫学校的一部分。
4. 拖地:老师简单介绍清洁地面的基本原则,并向幼儿呈现清洁地面的正确方法。
然后,老师在地上倒上一些干净的水,并给孩子们借用拖把来擦干净地面。
三、反思(10分钟)1. 回顾孩子们今日在课堂上所做的家务劳动,并简单询问孩子们能做的家务劳动是什么。
2. 介绍今日的课程学习目标,并强调孩子们在帮忙妈妈做家务劳动过程中培育爱家意识、责任感以及动手本领。
大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说课稿
大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说课稿《妈妈的小帮手》大班语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妈妈的小帮手》,该教材是针对大班学生(3-4岁)设计的语言教材。
教材内容以儿童日常生活为主线,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插图,引导幼儿建立起对基本语言的兴趣,并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听懂并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2. 能认读书中的关键词汇,如妈妈、小帮手、洗衣服、做饭等。
3. 能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 能理解并按照故事情节的要求进行思考和行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难点: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妈妈的小帮手》。
2.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幼儿玩具、师生角色扮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8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并询问他们对图片的认识。
然后告诉他们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妈妈的小帮手》的故事。
2.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回忆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经历,如在家里帮妈妈干家务等。
Step 2:故事讲解(12分钟)1. 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并配合教学挂图进行说明。
2. 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如“妈妈,我要帮你洗衣服”、“妈妈,我也要做饭”等。
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跟随模仿。
Step 3: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将一些教学用具拿出来,如洗衣服、做饭的道具,然后选择几个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 引导他们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建议在扮演过程中多和幼儿互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 教师可以在幼儿扮演时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模仿角色的行为和语言。
Step 4:小结(5分钟)1. 回顾故事情节,让幼儿总结出故事中的重点内容。
2. 提问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生活适应》第二章《我是家庭小主人》第三节《妈妈的小帮手》。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学习如何正确地帮助妈妈做简单的家务,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叠衣服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家庭生活技能,成为妈妈的小帮手。
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激发他们关爱家庭的意识。
3. 培养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合作,增进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家务方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激发他们关爱家庭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餐具、衣服等家庭用品模型。
学具:真实的玩具、餐具、衣服等家庭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妈妈,在课堂上模拟家庭环境,让幼儿观察并参与到家务活动中。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如何正确地整理玩具、摆放餐具、叠衣服等家务方法,并讲解操作要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互动环节(10分钟)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幼儿共同完成家务任务,增进亲子感情。
六、板书设计1. 《妈妈的小帮手》2. 内容:整理玩具摆放餐具叠衣服3. 配图:相关家务活动的简笔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项家务活动,如整理房间、摆放餐具等。
(2)拍照记录过程,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2. 答案:(2)亲子互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任务,增进亲子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中主动参与家务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提高家庭氛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家务方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激发他们关爱家庭的意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生活与我》第三章《我是家庭小主人》,详细内容围绕“妈妈的小帮手”,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中的简单劳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劳动,知道帮助妈妈做家务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简单家务。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愿意主动帮助妈妈分担家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简单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
重点:让幼儿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简单劳动,体验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快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做家务的图片、故事书、玩具等。
学具:小扫把、小拖把、小垃圾桶、玩具衣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妈妈做家务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妈妈在做什么?她在哪里做?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故事书《妈妈的小帮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小主人公帮助妈妈做家务的事情,让幼儿明白帮助妈妈做家务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务活动,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等,让幼儿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体验,引导他们说出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快乐和成就感。
5.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游戏,让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完成一系列家务任务,增强幼儿对家庭劳动的认识和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妈妈的小帮手2. 内容:(1)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简单劳动(2)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简单家务(3)培养家庭责任感,主动帮助妈妈分担家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答案:略2. 作业要求:回家后,帮助妈妈完成一个家务任务,如扫地、擦桌子等,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并认识妈妈在家中的日常工作,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自信和自尊心。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学习妈妈在家中的日常工作及其意义。
•设计幼儿园家庭餐厅,让幼儿在相互合作中体验家务劳动的乐趣。
•小组比赛,让幼儿在家务劳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让幼儿愉快参与(1)师生互动老师和幼儿交流,通过互动进一步熟悉对方。
(2)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理解妈妈在家中的日常工作内容,及其意义。
例:老师:“小朋友,你在家里都帮妈妈干了什么?”幼儿:“我帮妈妈洗碗、擦桌子、扫地。
妈妈做饭,我会把餐具搬到桌上。
”老师:“好孩子,你帮妈妈干家务劳动,让妈妈在家里更放心。
那么,妈妈在家里还有哪些事情要做呢?”(3)教师讲解老师讲解妈妈在家中的日常工作。
例:老师:“妈妈每天都很忙,要在家里干很多事情。
比如,早上要给你们做早饭,接着要收拾房间,洗衣服等等。
不过,只要妈妈把工作都做完,家里就非常干净整洁。
”第二步:家庭餐厅(1)准备工作将一些餐具和蔬菜、水果、饮品等材料放在一起。
(2)游戏规则幼儿分组合作,模拟家庭餐厅的场景,其中包括点餐、放餐、洗碗等。
活动结束后,老师为幼儿评选出最佳家庭餐厅。
(3)总结反思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在这一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果下一次有类似的活动我们要怎样改进做得更好。
第三步:小组比赛(1)比赛规则幼儿分小组参加比赛,每组从洗衣指南、折叠衣服等家务劳动中选择一个项进行比赛。
(2)比赛流程每组用时10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进入比赛环节。
比赛时间内,组长指挥组员完成选定的家务劳动,比赛结束后,老师评选出最佳的小组。
(3)总结反思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这一活动的收获,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反思此次活动中,我通过设计家庭餐厅、小组比赛等形式,让幼儿深入体验家务劳动的乐趣,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合作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关于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班会教案4篇
关于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班会教案4篇关于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班会教案4篇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
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班会教案该怎么写?以下为您整理的教案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班会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班会教案【篇1】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活动目的:引导幼儿在了解爸爸妈妈工作辛苦的同时设法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提高幼儿劳动能力。
环境创设:操作所需的碗、杯子、被子、衣物等等。
活动流程:引入——幼儿尝试操作——展开竞赛——延伸一、引入出示一些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幼儿尝试操作幼儿可自由的来进行劳动操作展示,把自己会做的事演示给大家看,争做“能干的小帮手”,如:叠衣物、发筷子、分碗、擦桌子。
三、展开竞赛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竞赛活动,比比谁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四、延伸颁奖仪式,分发奖品。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刀豆文库为你整合推荐8篇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中班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中班主题活动:学做大人的小帮手_中班主题教案刀豆文库为你整合推荐8篇中班主题活动:学做大人的小帮手_中班主题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班主题活动:学做大人的小帮手_中班主题教案中班主题活动:学做大人的小帮手_中班主题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教案一、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九板块习作《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名称:《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互动、合作和沟通能力;2.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加深对妈妈日常劳动的理解与尊重;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相关绘本故事书:《小蜗牛当妈妈》、《小象学乐器》等;2. 相关教材:《幼儿探究活动手册》;3. 绘画工具:彩色纸、画笔、蜡笔等;4. 游戏道具:代表家庭活动的道具,如家务工具、假钱等。
三、教学步骤:活动1:故事情景模仿1. 创设一个小板凳,让幼儿在上面仿照妈妈的动作,并跟读“妈妈忙,妈妈能干”;2. 准备一些相关的家务道具,如扫把、垃圾袋、雨伞等,让幼儿根据绘本故事中的情节模仿妈妈做家务活动;3. 引导幼儿用绘画工具画出妈妈忙碌的场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劳动的理解与尊重。
活动2:妈妈的小帮手游戏1. 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家务工具,并了解各自的用途;2. 引导幼儿分成小组,模拟家庭场景,其中一名幼儿扮演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小帮手,完成各种家务活动。
3. 游戏结束后,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妈妈忙时你们是怎样帮妈妈的?小帮手在家里能做些什么家务活动?活动3:亲子合作活动1. 邀请一至两位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此活动;2. 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亲子合作任务,如合作包饺子、合作整理玩具等;3. 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任务分工,共同完成任务;4. 活动结束后,让家长和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合作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与借鉴。
四、教学延伸:1. 在家庭环境中,鼓励幼儿多参与家务活动,如帮忙整理玩具、擦拭桌椅等;2. 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妈妈的小帮手”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一同参与,通过模仿和亲子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责任感;3. 组织一次幼儿的衣物捐赠活动,让幼儿把自己不再穿的衣服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并引导幼儿通过此活动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以上是《妈妈的小帮手》社会活动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生活适应》第四章《我是家庭一分子》,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妈妈的小帮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务,培养他们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务,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做出贡献。
2.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3. 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体会到帮助家人的重要性。
重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书《妈妈的小帮手》、图片、卡片、玩具等。
学具:小扫把、小拖把、小簸箕、小垃圾桶等家庭日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妈妈的小帮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帮助妈妈做家务的事情,让幼儿思考自己能否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成为妈妈的小帮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家庭日用品,如小扫把、小拖把等。
(2)通过卡片和玩具,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日用品,如怎样扫地、拖地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家庭日用品,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操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
邀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其他幼儿借鉴和学习。
5. 情景再现(5分钟)让幼儿回到座位,观看教师表演情景剧《妈妈的小帮手》,引导幼儿关注剧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帮助妈妈的,再次强化幼儿对家庭责任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妈妈的小帮手》2. 内容:(1)家庭日用品的认识(2)家务劳动的正确方法(3)我是家庭的一员,我爱我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是妈妈的小帮手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妈妈做家务的过程,选择一项自己能做的事情,帮助妈妈完成。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2篇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学习家务活的责任和重要性。
2. 培养孩子的家务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
2. 家务活的责任分工。
教学步骤与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简要介绍家务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确他们在家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步:讲解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常见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如清理房间、洗碗、倒垃圾等。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家中常做的家务活,并互相交流经验和技巧。
第三步:分析家务活的责任分工(10分钟)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家务活的责任分工,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承担的家务活责任。
通过讨论,让学生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培养他们对家务活的责任感。
第四步:实践操作(20分钟)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派遣一名组长,分配不同的家务活任务给每个小组,并提供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他们被分配的家务活任务。
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们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家务活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他们讨论家务活对他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今后参与家务活的计划和目标。
教学资源:1. 家务活图片和实物展示。
2. 家务活分工表。
3. 家务活任务分配表。
4. 家务活完成情况记录表。
评估与作业: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能力,制定一个家务活计划,并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所分配的家务活任务,将完成情况记录在家务活完成情况表中。
拓展活动:1. 家庭讨论:学生们回家后,与家人讨论家务活的分工和重要性,共同制定一个家务活计划。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们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主题: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小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范文
小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范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教案1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爷”,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的不易和辛苦,他们一无所知。
因此,我选择了《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语言》大班下第15页《妈妈的小帮手》这一语言活动课。
通过四幅图画,让幼儿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伟大,也感谢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力争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好妈妈的小帮手。
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特定目标为;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由衷的`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难点:由衷地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光碟、电视和VCD.活动过程:一、导入1、电教显示,让幼儿观看音乐儿歌《妈妈您歇歇吧》,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首儿歌的内容是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幼儿:妈妈您歇歇吧,您快歇歇吧……(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让幼儿观看儿歌既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2、平时在家里,你会做那些事情呢?你觉得你做什么事情最好?(通过幼儿说一说,培养了幼儿的说话能力。
)二、教学儿歌1、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看并说说其内容。
(留有悬念,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
为了帮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范读儿歌,让幼儿边听边想。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第一篇:《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二、学习分类: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②按上衣和下衣分;③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妈妈的小帮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家庭中不同的家务活动,养成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2.培养幼儿关注家庭成员的需要和情感交流的能力;3.激发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活动1:分享家庭家务活动1.讲述家庭中的家务活动,如擦桌子、洗碗碟、扫地、拖地等;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中的家务劳动经历,并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活动2:讲述故事1.讲述故事《妈妈的小帮手》,引出小朋友参与家庭家务劳动的重要性;2.询问小朋友们在故事中看到了哪些家务劳动,如何帮助妈妈。
活动3:游戏体验1.按照故事情节设计家务劳动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感受家务劳动的过程;2.鼓励小朋友彼此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家务劳动游戏。
活动4:制作家务劳动手册1.让小朋友们设计并制作家务劳动手册,包括排序、分类、如何完成家务劳动等;2.鼓励小朋友互相转赠自己制作的家务劳动手册,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等情境,让小朋友更好地体验家务劳动的过程,理解家庭中不同的家务活动所代表的意义;2.合作学习法:鼓励小朋友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家务劳动游戏和家务劳动手册的制作;3.问答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小朋友思考家务劳动对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妈妈完成家务劳动。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是否理解了家务劳动的重要性;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游戏,互相协作完成任务;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制作出自己的家务劳动手册,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教学延伸1.家校联动:通过家长参与家务劳动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家庭中的家务劳动;2.书面交流:鼓励幼儿写下自己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的经历和感受,进行沉淀和反思。
教学反思1.故事中的人物和家庭活动是否与幼儿的生活体验紧密相关,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2.游戏环节设计是否容易让小朋友参与进来,玩得开心;3.家务劳动手册的制作是否能够对幼儿的学习和体验起到更好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生活处处有学问》第二章《家庭生活》,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妈妈的小帮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帮妈妈做哪些事情,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感受帮助妈妈的喜悦,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难点: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做家务的图片、玩具、餐具等。
学具:小扫把、小拖把、小簸箕、小垃圾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妈妈做家务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妈妈在家里都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如何帮助妈妈?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妈妈,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捡拾地面垃圾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帮助妈妈做家务的过程。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帮助妈妈做家务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帮助妈妈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5.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培养责任心。
六、板书设计1. 《妈妈的小帮手》2. 内容:整理玩具摆放餐具拣拾地面垃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帮妈妈整理一下书桌,拍照片至班级群。
(2)在家里帮助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答案:(1)照片展示整理书桌的过程。
(2)记录帮助妈妈做家务的过程,如:今天我帮妈妈扫地,妈妈夸我扫得很干净,我好开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到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帮助妈妈,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劳动技能。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教学主题:妈妈的小帮手2.教学重点: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碗、整理床铺等。
3.教学难点:家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在家里是否帮妈妈做过家务,都做过哪些家务。
(2)引导学生分享做家务的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讨论(1)教师展示一些家务劳动的场景图片,如扫地、拖地、洗碗等。
(2)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如何正确地完成这些家务劳动。
3.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的正确方法。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务劳动进行实践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家务劳动,独立完成,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家长监督并签字,第二天向老师汇报。
6.课堂延伸(2)组织学生参观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地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碗等。
2.学生能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关爱家庭。
3.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在实践操作环节,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适时给予关爱和鼓励。
六、教学资源1.图片素材:家务劳动场景图片2.视频素材:家务劳动操作示范视频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的基本技巧。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一、活动目标:1. 磨练幼儿的礼仪素养,加强幼儿的自理和沟通本领;2. 促进幼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加强幼儿的劳动意识;3. 加强幼儿对家庭的感恩意识,培育幼儿的责任心和同伴间的合作精神。
二、活动时间:1小时三、活动准备:1. 小工具:剪刀、纸板、笔、便签纸等。
2. 素材准备:图片、家庭职能板描述图、家务分工图、家务分工表等。
四、活动过程:1. 热身环节:老师播放歌曲《妈妈最棒》引导,让幼儿想象本身是妈妈的小帮手,显现出本身和妈妈共同完成家务的场景。
2. 给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务劳动,如擦窗户、洗碗、做饭、打扫房间等,让幼儿知道这些劳动是家庭中共同完成的,家庭成员都应当分担。
3. 以对话的形式,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家庭劳动分工的必要性。
让幼儿想象妈妈在家中做哪些事情,在分成小组讨论的时候,思考谁可以帮忙妈妈。
4. 让幼儿在纸上写下本身想要做的家务劳动,并让他们将家务劳动分组,碰巧一组中的幼儿都喜爱做同样的家务劳动,让幼儿讨论完成这些家务劳动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以及这些家务劳动应当在什么时候完成。
5. 幼儿制作家务分工表。
老师备好家务分工表模板,将幼儿分为小组,让小伙伴们用便签纸填写本身想做的家务,再把便签贴在家务分工表上。
让幼儿们参考家务分工表,建立起家庭劳动分工的意识。
6. 老师用幻灯片图片,编制家庭职能板描述图,让幼儿看到本身要做的家务劳动在家庭内的位置,明确本身的责任和义务。
7. 找到幼儿家长自己愿意支持的幼儿户外活动,让幼儿为家庭做出贡献,也在户外环境中磨练身体。
比如,植树、采摘、堆雪人等等。
五、活动反思:这一次活动,有些幼儿在自己愿意填写家务时,节省本身的精力选择了本身最喜爱的家务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在分组协作中可能会有一些冲突和难以平衡的问题。
在将来的活动中需要调整,让孩子们更加均衡地参加到分工合作中来。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10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精选10篇)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篇1活动目标:1、体会妈妈的辛苦,并学习帮忙做家务。
2、提高生活自立能力。
3、学习说出完整的感谢的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事先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有扣子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
2、每个幼儿都要准备一套刷牙用具、毛巾、脸盆。
3、抹布、水桶、扫把、簸箕等清洁用具。
活动过程:1、教师先带着幼儿念儿歌《妈妈的小帮手》。
2、请幼儿把带来的衣服、裤子、鞋袜拿出来,让幼儿自己把衣服、裤子换上,自己穿袜子、鞋子。
3、教师请幼儿拿出刷牙和洗脸用具,请大家示范刷牙洗脸的动作。
4、教师拿出各种清洁用具,示范各种清洁用具的使用方式,如:拧干抹布的方法、擦桌子的方式、扫地的方式。
5、把幼儿分成几组:擦桌子组、扫地组、收拾组。
每组发给所需要的打扫工具,让幼儿开始分工合作打扫。
6、当幼儿打扫完以后,教师可以问问幼儿打扫后的感觉。
7、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要怎么帮妈妈分担家务,然后请大家轮流上台说说,告诉大家他要怎么当妈妈的小帮手。
8、请幼儿想一句感谢妈妈的话。
请大家站到前面,大声说出一句对妈妈的感谢,然后回家对着妈妈说出来。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的小帮手》篇2活动目标:1、学习将成对的物品、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拖鞋、球鞋、凉鞋、等鞋子各一双,5双不同颜色的袜子;相关物品的卡片若干组(碗和勺子,牙刷和牙膏,水壶和茶杯,脸盆和毛巾等) 活动过程一、帮妈妈整理鞋子。
1、出示一堆放乱的鞋子:老师(妈妈)这里有一堆鞋子,小朋友看它们乱七八糟的,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2、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你是怎么整理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检查幼儿配对情况并小结:材料一样、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它们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妈妈的小帮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妈妈的小帮手》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情节。
2.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描述人物形象。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妈妈的小帮手》是一篇能够引起孩子共鸣的寓言故事。
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因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导致妈妈为他操劳了很久。
随着成长,小兔子逐渐学会了照顾自己,成为了妈妈的小帮手。
本文含有一些词汇和动作,可让孩子们通过互动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生活小助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们说出身边人或物可以帮助自己的例子,如:椅子可以帮我们坐下,墙壁可以帮我们遮风挡雨等。
2.讲故事(15分钟)(1)老师朗读故事《妈妈的小帮手》,并在故事中重点帮助幼儿理解以下生词:小兔子、绵羊、母亲、自理、负责等。
(2)故事结束后,老师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问答,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情节配合一些肢体动作,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故事中。
3.生活情境互动(20分钟)(1)老师可以利用孩子们熟悉的场景搭建情景,如:餐桌上(通过模拟餐具的使用)、洗手台前(通过教孩子们正确的洗手动作)。
(2)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孩子模拟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如:自己擦嘴巴、把玩具放回原位、整理书包等。
4.小组合作与交流(15分钟)(1)按照课堂上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自己创作并表演新的小故事。
可自由发挥,但要求要围绕生活自理能力这一主题展开。
(2)组员之间交流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表演出来,全班同学共同感知新故事中的生活自理要点。
5.课堂小结(5分钟)今天的课堂,我们学习了一篇寓言故事《妈妈的小帮手》,通过情节模拟和互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孩子们反馈故事内容,评估孩子们是否听得懂故事中提到的重要词汇。
2.通过组内自己创作小故事,评估孩子们是否能具体体现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妈妈的好帮手》教案(五篇材料)
《妈妈的好帮手》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妈妈的好帮手》教案《妈妈的好帮手》教案教学目标: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
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
体验人世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能表达爱妈妈、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运用手绘、剪贴或想像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
能想像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学生作品。
让学生体验人时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探监怎样设计妈妈的围裙、复习剪贴的方法,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妈妈在又在厨房里忙开了,如洗菜、煮饭、抄菜、清洁等情节。
我能为妈妈做点什么?进入本课创作主题:为妈妈设计围裙和能减轻妈妈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你用什么方法给妈妈设计一个漂亮的围裙。
4.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课堂发展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围裙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围裙艺术作品?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怎样做围裙术。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设计出一个漂亮的围裙来。
4.为妈妈设计围裙,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制作围裙才合适?尝试:怎样设计才能穿在身上。
能天降、“纸黏土"、黏土“” 比较:色彩怎样搭配才好看?5.为妈妈设计能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观察:厨房环境,炊具与餐具的形状、用途、摆放位置。
比较:现代与传统的厨房的区别。
思考:我心目中的厨房好帮手,其形状、色彩、功能是怎样的?尝试:怎样表现画面的主体物—厨房的好帮手,怎样描绘背景才能突出主体物?(三)、评价。
评价点:画面主体物突出;内容、主体物形象与功能与众不同;画面线条流畅;色彩对比鲜明。
第二篇: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爸爸妈妈上班忙,一个星期才擦一遍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小帮手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教学目标: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二、学习分类: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②按上衣和下衣分;③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4、解决问题(1)哪些是鸟类?用“O”圈出来。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5、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6、课外活动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教学后记: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比较。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3、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主题图、教学重点:重点是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读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能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
小明邀请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们想到他家去参观吗?(出示放大的主题图)师:瞧,这就是小明的家。
谁能说说小明家都有什么利用小明搬家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学习比较、分类:1、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引导: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他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因为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
那么除了可以比较谁的衣服最多,还可以比较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比较:①、谁的衣服最长?谁的衣服最短?;②、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③、哪边的马大?哪边的马小?;④、哪个水晶球大?哪个水晶球小?;……2、师: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帮妈妈整理衣服,他还能帮妈妈做什么?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②、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③、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3、解决问题①、哪本书最多?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②、比一比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③、哪团线长?你还能比较什么?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④、在适当的()内画对勾。
⑤、谁拿最合适?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练习时,组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由教师、大同学、小同学进行比较。
在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最后通过推理得出谁的手最长。
对物体的比较,有直接比较,还有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比较。
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5、课外活动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教学后记:走进花果山信息窗1——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10个圆片教学重点:学习10以内两数想加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思考两个数相加的算法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1、师:在我们中国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神话人物,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呢!猜猜他是谁?他和他的小猴子们住在哪里呀?想不想到花果山去看看呀?多媒体出示:(花果山的图画,里面蕴藏着加法的信息)2、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画面上有一个十分好奇的小朋友,他正在提出问题呢!你能回答他的问题吗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找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来引入新课,能及时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生充满兴趣的仔细观察图画,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这个问题。
活动(二)1、能利用你手中的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2、把你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交流,好吗?3、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小组的想法?4、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当我们要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你猜,是什么方法?对!加法!(板书)师教学加法的算式及加法的读法与写法。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或画图利用以有的知识想一想,数一数。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想法。
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出加法的含义。
可能出现多种方法:直接去数:用数的组成:用圆片摆一摆在引出加法的算式和加法算式的读法及写法时,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来探讨。
学生通过独立的操作进行探索及思考。
在讨论交流中,能够探索出多种算法,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的过程。
掌握加法的读、写方法。
活动(三)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2、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哪一个?(选一个集体解决)3、你会解决哪个问题?4、剩下的问题小组在一起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2)一共有几个桃子?(3)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朵?(4)一共有几个小朋友?(5)一共有几朵白云?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在一起交流。
鼓励学生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认识。
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四)1、(多媒体出示:第一题)师:瞧!小猴子们发现了什么?原来是一群有趣的蚂蚁,他们在干什么呢?你想问什么?你会解答吗?2、(多媒体展示第三题)师:咱们来一次小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3、数学游戏。
师:咱们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想做吗?来,谁先和周老师做游戏?(师伸出手指说:我出3,生再出一个数:我出4。
两个人把手指合在一起:3+4=7)4、师:这节课咱们游览了花果山,小朋友们在这里玩的高兴吗?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独立解答。
直接写在书上。
师生做,再生生做。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能看懂图意,正确解答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巩固加法的知识。
学生自己对本节课做一个小总结,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整理与回顾。
课后反思:走进花果山信息窗2——野餐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2学习有关0的加法,巩固加法的意义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3、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和有关0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4、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5、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重点难点:培养问题意识,进一步理解体验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小猴子们和小朋友来到了花果山,玩的可高兴了,可是小朋友玩累了,他们准备开始野餐了,小朋友想知道他们都带什么好吃的了吗?(出示投影片:课本31页的野餐图)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