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课件1

合集下载

《战争与和平》课件

《战争与和平》课件

——摘自小说原文

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皮埃 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这三个人物都是作者喜 爱的正面形象。 安德烈和皮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小说中,这两个人物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较 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 活动,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 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皮埃尔心直口快,易动 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道德理想 的追求,后来主要在与人民的直接接触中精神上 得到成长。
战 争 与 和 平
制作:李深鹏
一、 走进“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 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 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 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 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 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 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 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 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女主人公娜塔莎与两位主人公的关系 使她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连缀人物,而这 一形象本身又是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的。 小说充分展开了娜塔莎热烈而丰丰富的 情感,她与人民和大自然的接近,她的 民族气质,以及她在精神上的成长。这 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 值和审美值。
三、主要人物
皮埃尔、叶连娜
娜塔莎和安德烈
托翁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 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 的道路。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否定农奴 制,同情农奴,为农奴的苦难“饱经忧 患”,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吃斋吃素, 亲自从事耕地、种菜、制鞋等体力劳动。 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最后由 于打算把土地分给贫苦农奴而与家庭产生 冲突,离家出走,病逝在车站。

《战争与和平》参考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参考ppt课件
10
战火中惊慌逃亡的孩子
伊拉克儿童的伤痛
儿童被迫参加患白血病的小男 孩和先天畸形儿
12
战争究竟消耗了多少金钱?
13
战争的危害
战争对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的摧 残和伤害; 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 的环境污染; 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 影响经济的发展; 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4
失去母亲的幼儿号啕大哭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候 车妇孺200多名。废墟前,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 因为伤痛、惊恐和失去母亲而嚎啕大哭。……
5
索姆河战役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德军尸体横阵 战
法国步兵向6 前推进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中弹的美军战列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和平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 件
3、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们的共同愿 望
4、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8
探究
举例说明: 人类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做出了
哪些努力?
19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 中东和平谈判 朝核六方会谈
20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
21
中东和平谈判
22
朝核六方会谈 23
想一想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生,你应 该为和平事业做些什么呢?
7
在海湾战争中, 破坏最大的是油田。 科威特当时有1080 口油井,大约有950 口在战争中遭到破 坏,其中每天烧掉 大约600万桶石油, 约92万吨。
8
海湾战争期间: 波斯湾北部沿岸的
水鸟数量锐减97%。 40多种鸟类、甲壳类、 哺乳类动物灭绝。
9
海湾战争中,燃烧的油井每月向大气层 释放67.5万吨烟灰。被伊拉克军队倾倒的 6000万桶石油,使科境内40%的地下水资源 遭受严重污染。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小说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课件通用PPT模板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小说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课件通用PPT模板课件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 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 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 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 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 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 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战争与和平》描绘了俄罗斯卫国战争时期真 实而丰富的人民生活。俄国人民在强敌的残酷 掠夺下毫不气馁,以正义的战争去制止非正义 的战争,争取和平生活。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 场,俄罗斯人民还是那么诙谐活泼、生动可爱; 但一旦投入战争,他们又毫无顾虑、为国捐躯。 他们身上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才是使卫国战 争得以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在19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反击。那是两场正义的保 家卫国的战争,俄国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不分贫富贵贱,甚至男女老 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敌忾,有力地阻击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挫败了拿破仑的 征服。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要解决自己的社会走向问题, 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当中去,回到这段历史当中那种上下一起努力的奋斗当 中去,因而创作了《战争与和平》。
内容简介
然而,渥伦斯基一见安娜,便把吉提抛在脑后了。在舞会上, 他不顾期待着与他跳玛佐卡舞的吉提,而去邀请安娜对跳,把 吉提撤在一旁,使吉提蒙受了羞辱,为此大病一场。
当时,渥伦斯基正在向杜丽的 妹妹吉提献殷勤。另一个贵族 地主列文也爱着吉提。吉提迷 恋于渥伦斯基,她拒绝了列文 而满心期待着渥伦斯基的求婚。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当时,沙皇政府由于在 克里木战争期间遭到军事失败而削弱,农民暴动风起云 涌,各方面人士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在这种形 势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实行了一些 自由主义改良政策。因1825年起义失败被流放到西伯 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也在这时被赦免。1861年的农奴制 改革,标志着俄国农奴制社会正在崩溃,疾速地向西方 文明的资本主义迈进。经过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 的上下求索,托尔斯泰终于推出《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课件

《战争与和平》课件


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

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

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 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 物。
内容梗概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娜塔莎·罗斯托娃
《 战 争作与 和 者平 》 简 介
第三部分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作品鉴赏
•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
• 《战争与和平》在表达对战争的不满的同时,从人物的刻画和人物的命运 上,描写了对人道主义的赞扬。
• 而作为虔诚的说教者,他又强烈地宣传“不要用暴力和邪恶抗争”和“道 德上的自我改善”等博爱主张。
• 《战争与和平》虽然描写的不是农民生活,但是在描写战争与主人公 安德烈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很多其他的“悲惨”人物,来表达自己对 他们的同情。
• 这一切凸显了托尔斯泰“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虽然 故事发生在贵族阶层,但很明显,受迫害的绝不只是小说里的贵族, 受到战争迫害的也不只是主人公安德烈,而是千百万劳动人民。
艺术创新
借鉴和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把史诗、历史小 说和编年史等多种艺术格式的特点熔铸于一炉,在长篇小 说的艺术形式上,史诗的哲理思索、历史小说的还原叙事、 编年史的严谨客观都体现于作品之中,融合无痕。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战争与和平》叙事线条的第一个基座是它的时间横轴。
在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家的晚会

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人教版

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人教版

3、1943年—1945年 大战的胜利阶段
(1)欧洲战场南线: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4000架飞机 和3200艘舰艇掩护下,开始西西里岛登陆战,随即进攻 意大利南部,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逮捕,法西 斯政权崩溃。 欧洲战场东线:1943年8月苏军大举反攻,1944年 夏解放全境,进攻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德军节节败退。 欧洲战场西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288万人在诺 曼底登陆;8月美法联军在法国南部登陆,解放马赛, 迅速向北部推进600公里,与诺曼底登陆部队会师,解 放巴黎。 1945年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夹击德军,1945年4月 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0天后攻入市中心,希特勒自杀, 5月9日德军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5、哲学或思想根源说
哲学是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可以说是文化的深根。
什么是极端民族主义呢? 表现:1)看到别的民族有某种优势时,在不屑一顾 的同时有着深深的自卑与愤恨; 2)看到自己民族有某种优势时,产生无法抑 制的优越感与狂傲感。 3)目空一切,自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第二,权力意志与极权主义。
权力意志: 尼采:生命就是权力意志,凡有生命的地方,都 有权力意志。……暴力赋予第一个权力,没有哪种权 力的基础不存在这僭越、篡夺和暴力。 人可以运用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意志”,在这 方面并无高尚和卑鄙、文明和野蛮、仁慈和粗暴之分。 希特勒:人类在永久的战斗中长大成人,而在永 久的和平中则必将死亡。 人民是奴隶,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作主人。 群众和牲畜一样,它不理会逻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1、经济根源说
2、国际政治根源说
3、文化根源说
4、军国主义根源说
5、哲学思想根源说

30年代德国经济危机 1、经济根源说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控制 基础上的,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各国之间脆弱的和 平关系就会被生存危机的压力所破坏。

《战争与和平》优质课件

《战争与和平》优质课件
侧重 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 相遇的情节的描述。
第三部分:背叛后的争吵。
侧重 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研读文本
第一部分
了解什么叫“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就是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决 定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由人物的身份、性 格决定情节的发展。
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 心,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二是贴着人物的言 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刻画人物。
研读文本
第二部分
本部分除了娜塔莎之外还写了哪些女性形 象?她们各有什么特点?写她们的目的是什么?
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典雅华贵 爱仑:美丽雍容
研读文本
第二部分
通过娜塔莎和以上几位女士的对比,你认为娜塔莎是个 什么样的女孩?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
很可羞的了。”
心理
研读文本
第二部分
你觉得风度翩翩的安德来公爵与“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 莎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思考一下,别急于回答,这样一 位可爱的姑娘她的婚姻会是怎样的?
安德来公爵“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 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令他厌烦的拘束”,因 此他选择了清纯的娜塔莎。而娜塔莎在跳舞时的种种 表现,也正是其可爱性格的体现。对朦胧爱情的寻觅 是两人一见钟情的基础。
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语言、动作)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 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 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动作、外貌)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 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 撕了下来。(语言、动作)

群文阅读指导课《战争与和平》课件

群文阅读指导课《战争与和平》课件

《闪闪的红星》:
讲述一个小英雄潘冬子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故事 。 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
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 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他在战斗中破坏了 吊桥,切断了敌警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 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 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 ,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 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砍死了胡汉 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 战 斗迎来了胜利。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 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潘冬子戴 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 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掷完了,黄继光自己身体也多处受伤。在这枪林弹 雨中,面对这重重的困难,黄继光用尽全力,艰难 地挪动着身体,毅然顽强地爬向火力点, 在接近火 力点不到10米的时候, 我们的英雄勇敢地站起来 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是多么地令人感动
和振奋啊!这时,黄继光仿
佛感觉到,他的身后,战士们正急切地看着他,祖 国人民在注视着他, 朝鲜人民在盼着他。 只见他 像钢铁巨人一般, 慢慢地向火力点靠近, 奋不顾 身地向火力点扑过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 枪口…… 火力点拿下了,任务完成了,上甘岭战役 胜利了,但我们的英雄却壮烈牺牲了。这时,敌人 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惊天动地的“为黄继光报仇 ”的口号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 后,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只见黄继光的胸 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战友 们回头望去,在黄继光向敌人碉堡接近的路上是一 条触目惊心的长长的血迹。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 黄继光的遗体背了下来,为他穿上一身崭新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军服,安放在了一口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 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 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八路军,奶奶英勇 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为替奶奶报仇 ,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 八路军。他配合八路军,里应外合,全 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 仇

一张图学透战争与和平 课件

一张图学透战争与和平 课件
一张图学透
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 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 团:同盟国与协约国。 导火线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过程
性质
总体上是非正义的 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 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
7 7 o 2 f2
一张图学透
朝鲜战争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
越南战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7月,美军进入 朝鲜半岛;10月,中国开始抗美援朝;1953 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影响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保障了中国 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推行“特种作战”; 1965年美国将“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 争”;1969 年,美国推行“战争越南化”; 1973年,美越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 恢复和平的协定》,双方停战;1976年,越 南实现了统一。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 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 遍和平等。
关系 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平是 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在中东、海湾地区的多次维和行动。 在联合国支持和努力下,成员国通过多边和双边谈判达成众多裁军 协议。 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保障人权和推动非殖民化。
概况 1980—1988 年,伊拉克与伊朗进行了 八年战争,这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 之间规模最大、损失最严重的战争。
特点 这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标志着高技术局 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
1993年巴以和谈
影响 不仅造成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 也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战争与和平》精品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精品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 纪俄国最著名的大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俄 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 结。
他真诚固执,整个灵魂洋溢着献身于真理 的强烈愿望,和傲视独立的勇气和激情,他 的探索历程是人类精神史的一个缩影。作家 本人的个性在他的作品人物身上都有反射, 如《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 包尔康斯基公 爵,《复活》里的聂赫留道夫公爵,《安娜 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列文。
❖ 娜塔莎去拜 访安德烈的 父亲,受到 冷遇。
❖ 娜塔莎受到 阿纳托尔的 诱惑
❖ 安德烈解除 与娜塔莎的 婚约
❖ 1812年6 月, 拿破仑率领法 军越过俄国边 界。俄国人民 汹涌抗击侵略 者保家卫国的 激情。
❖ 波罗金诺大 战役,俄国 打了胜仗, 还俘虏了法 国元帅缪拉。
❖ 但敌人像只 受伤的野兽, 拿破仑狂叫 “巴黎要成 为世界的首 都”。
❖ 他参加了 一个宗教 组织"共 济会"。
❖ 库图佐夫以为 安德烈阵亡, 给他的父亲去 信报丧。
❖ 安德烈回家 当晚妻子却 难产而死。
❖ 彼埃尔去 看望安德 列公爵
❖ 安德烈因事 去罗斯托夫 公爵家里,遇 见了娜塔莎。
❖ 二人秘密 订婚一年 后成婚。
❖ 在一次盛大的 舞会上,彼埃 尔介绍安德列 与娜塔莎相识。
❖ 安德烈在战 役中受了重 伤
❖ 库图佐夫宣 布放弃莫斯 科。
❖ 娜塔莎指挥 自家车子运 送伤员转移。
❖ 安德烈也 在这批伤 员中
❖ 彼埃尔用 巨大的财 产去资助 卫国战争。
❖ 他装扮成穷 困的农民, 想寻机行刺 拿破仑。
❖ 拿破仑的军队 在撤退中成为 一群落荒而逃 的乌合之众。
❖ 俄军主力开到 城郊乡下,给 养充足,边休 整边等待反攻。

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 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 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芬 兰、伊拉克、伪满洲国等国)为一方,以反 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 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 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 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 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 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 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 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 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 告终。
广岛原子弹事件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 10 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 在以后 20 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 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 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 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 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 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 16 公里以外的地 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广岛原子弹后尸横遍野 当时广岛人口为 34 万多 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 8.8 万 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以上数字不含军人 (据估计军人伤亡在4万人左右);全市 7.6 万幢建筑 物全被毁坏的有 4.8 万幢,严重毁坏的有 2.2 万幢。
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地点: 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 时间:1914年8月 参战方: 同盟国、协约国 结果: 协约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 伤亡情况:死亡1000万左右 受伤2000万左右 造成损失:1700亿美元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点: 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近东、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时间: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参战方: 同盟国,轴心国及其盟友 结果: 同盟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 6100万人以上(同盟国) 1200万人以上(轴心国) 伤亡情况: 1600万人以上(同盟国) 800万人以上(轴心国) 同盟国主要指挥官: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 轴心国主要指挥官:希特勒,裕仁天皇,墨索里尼

美术_战争与和平_课件

美术_战争与和平_课件

格尔尼卡
创作背景——简介: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
准备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
画。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 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三个小时的轰炸, 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 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
奔跑的 人造成怎样 的气氛?
残暴和黑暗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痛苦的人民
《格尔尼卡》 毕加索
《格尓尼卡》赏析
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 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 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 儿仰天哭喊;恐怖的牛头露出残忍的狞笑,它代表了 法西斯的残暴;被刺伤的马昂头张嘴发出哀鸣,据画 家本人说,这匹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人民;一名倒下 的战士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的鲜花表示对死去 战士的哀悼;由于轰炸,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 手抬头向上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从窗子里探出身 体的妇女,右手举着一盏灯,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 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画家以此向 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恶和黑暗。
• 你知道世界和平日是几月几号吗? • 和平的像征有哪些? • 和平鸽与橄榄枝
德里克.鲁特斯瓦德
远古时的一天,上帝发觉人类的道德意识越来越糟,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于是,决定用洪水把人类全部吞没。但是,上帝想到世界上总得有生物存在,就 派了使者到人间仔细查访情况,以便确定准予生存的对象。当使者报告有一对叫
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 的婴儿仰天哭喊;
《格尓尼卡》赏析
战士的手 里拿着什么? 他的表情是怎 样的?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 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 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不 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 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 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家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画,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
13
第十三页,共25页。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看这幅油画后的感受
第十四页,共25页。
南 京 大 屠 杀 ( 油 画 布 面 ) ( 现 代 湖 南 邵 阳 ) 李 自 健
14
《狼牙山五壮士》
16
第十六页,共25页。
残暴和黑暗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痛苦的人民
第十七页,共25页。
《格尔尼卡》 毕加索 17
请同学们看书76页《格尔尼卡》分组讨论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背景
2、画家 3、构图 4、色彩 5、风格
18
第十八页,共25页。
这幅画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公牛象征法西斯,可怜的马象征受难的人民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 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 ,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 撕裂长空。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谢谢! 再见!
24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谢谢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9
第九页,共25页。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 论胜利及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 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 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 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

美术《战争与和平》教学课件

美术《战争与和平》教学课件

内战的预言 ( 油画 布面 1936 )(西班牙) 达利
格尔尼卡(油画 布面 1937 )(西班牙)毕加索
残暴和黑 暗
光明、希 望
光明、和 平
痛苦的人 民
《格尔尼卡》 毕加索
自 南 健 京 大 屠 杀
( 油 画
布 面
) ( 现 代
湖 南
邵 阳 )
李公麟 《免胄图》
反思战争 祈祷和平
和平的祈 祷
战争与和
平— —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
关系
1 、美术和战争的关系?
2 、艺术家为何要表现战争题材?
3、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 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委拉斯贵 支
《布雷达的投降》
战争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重要素 材 艺术反映历史和战 争
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布面 )(现代)詹建俊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 祷 和平。
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来 共创世界和平!
谢谢! 再见!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 一 直在祈祷和平。在艺 术当 中,无论是艺术家 还是民 众都一直寄托着 这种良好 的愿望。
和平鸽 (中国画 纸本 1952 ) ( 现代) 齐白石
课堂练 习
以 “战 争 与 和 平 ”为 题 创作一幅招贴画作 品
和平的祈 祷 无论你是对还是错பைடு நூலகம்是胜还是败,
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 坏 和持久的苦难。

《战争与和平》课件

《战争与和平》课件

05
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个性化的人物塑造
作者托尔斯泰通过细腻的笔触, 将每个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他 们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 且其性格、行为和思想都得到了
深入的挖掘和展现。
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不 仅展现了人物的表面形象,还深 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
们的情感、欲望和思想斗争。
独特的章节结构
托尔斯泰在章节安排上独具匠心,每章都以一个具体的场 景或情节为核心,再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 ,使整个作品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06
结语
对作品的评价
作品意义
作品深刻反映了历史和人民的心声,具有跨时代 的意义。
艺术价值
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是世界文学 的瑰宝。
现实意义
个性化的语言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塑造 他们的形象,也使作品更具有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叙事结构
宏大的历史背景
《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背景,通过讲 述一个家族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风 貌。
复杂的情节安排
小说的情节设置错综复杂,但条理清晰,通过多线索交织 的手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人物表现
突出展现了主人公在战争 中的勇敢、智慧和责任感 ,以及战争对其他人物的 塑造和影响。
历史背景
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 景,包括战争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以及战争对社 会和个人的影响。
和平场景描述
和平场景
描绘了和平时期的宁静和美好, 包括家庭、友谊、爱情和社会和
谐。
人物关系
展现了主人公与其他人物在和平时 期的互动和关系,包括亲情、友情 和爱情。

《战争与和平》精品课件

《战争与和平》精品课件
和平鸽 〔中国画 纸本 1952 〕 (现代〕 齐白石
以“和平〞为主题进展创作,题材不限
本课我们对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造就了一些不 同类型美术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和发展之中在反 应社会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或推动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而且我们还学习了从内容、形式、精神内涵等方面去欣赏融入了艺 术家情感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带 个广大民众的深重灾难,使我们自发的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讨论分析【格尔尼卡】
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背景 2、构图 3、色彩 4、风格
〔 1 〕 背 景 : 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悲惨场面。
西班牙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家,是西方最 〔2〕画家: 具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松散凌乱,支离破碎。
黑、白、灰。给人阴森恐惧的感觉,衬托出悲惨的 〔 4 〕 色 彩 : 气氛。



南京大屠杀 (布面油画) (湖南) 李自健
创作背景:1991年,李自健受星云大师之托,绘画《人性与爱》系列作品。一天,大师 和他谈起了自己的身世:12岁那年,他们全家在南京遭遇了南京大屠杀。他和母亲侥幸 逃脱,后来母亲带着他悄悄返回南京。
在尸堆里找了十多天,也没能在成千上万具尸体中找回父亲的遗骸。在返回的路上,母 子路过栖霞寺。大师走进山门,从此便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星云大师的经历深深刺激了 李自健,当晚他夜不能寐,思如泉涌,一夜间构出了草图。
半抽象与象征性手法相结合,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表达作者 对法西斯暴行强烈抗议。
……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
德国法西斯 残暴和黑暗揭露恶光明和平 仰天呼救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了???
图片展示
战争中的儿童兵
图片展示
战争中的儿童兵
图片展示
爸爸去打仗了,妈妈带我和弟弟、妹妹去逃难。
图片展示
因为战争,她不得不随难民一起离开家乡。
图片展示
受到惊吓的孩子。
图片展示
战争夺走了幼小的生命。
•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摧毁了许多伊拉克孩 子的幸福童年,使130万伊拉克儿童面临严重的 饥饿、疾病、暴力和死亡的威胁。由于医疗设施 匮乏。儿童的死亡率相当高,每8个儿童中就有1 个不满5岁的儿童死亡,伤亡人数达数10万。甚 至还有雇佣童军。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现在 至少有50万儿童在85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事组织中 服役,在全世界近10年爆发的内战中,约有上百 万不足18岁的少年儿童参战,目前,已有近150 万儿童直接死于战场,400万名儿童残废。就算 不死,战争也扭曲了这些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倾 向暴力,对文明社会的生存法则漠然视之,没有 了人的温情,很难为自己找到一条合适正常社会 生活的路径。
• 维护世界和平,拒绝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 同心愿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
1、战争给人类带来哪 些危害?
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30多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 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 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
• 小结:战争对人类生命的摧残。
坦武装 人员的小女 儿,穿着军 服,一个手 雷挂在上面。 她的父亲最 近在攻击加 沙地带一个 犹太定居点 时被杀。
好可怕……
可怕的战争
谁夺去我女儿的生命
看了刚才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 战争 十分残酷!给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 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我的心中,
藏着一只和鸽, 我想把它放飞到
伊拉克上空,
它会对着美英士喊: 回家吧!回家吧!
和 平 鸽
你听到伊拉克
你听到从你家乡
传来的呼唤吗? 孩子,别让妈妈失你!
孩子的哭声吗?
你毁了他们的家园, 校园里也听不到
爸爸,别让我变成儿!
你听到全世界 小朋友的高呼吗?
琅琅的读声...
NO WAR!PEACE!
(热爱和平,拒绝战争)
探究园
在伊拉克战争来临时,美国、英国、意 大利、阿根廷、日本、约旦、巴西…… 的人们在做些什么?让我们来看看 吧……
我抗议,在各个角落! 我抗议,以我的勇气! 我抗议,以我的方式!
我们拒绝战争 我们热爱和平
在我的心中, 藏着一只和平鸽, 我想把它放飞到 伊拉克上空, 它会对着美英战机喊: 别炸啦!别炸啦!
• 小结:战争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今天的5000多年时间里 。上共发生了1450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共造 成36.4亿人死亡,如果把损失的财富折成黄金,可 铺成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环绕地球一圈的大 金环。20世纪的前50年里,这一惊人的数字,可供 全球人口50年的生活消费,或让5亿多个家庭各享 有一座豪华的宅院。人类用于战争的费用高达47万 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各国经济降到战前水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5000多万人死于战争,直接军费开 支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回家》的旋律优美, 回家的感觉真好! 家,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港湾。 工作劳累了,想回家。 在外漂泊累了,想回家。
可是,现在还有很多人想回家 而没有家。这是为什么呢?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岽坑初中
黄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 不良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 拒绝战争的情感和意识
• 小结: 战争对世界经济的严重破坏。
谁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儿童
透过炮弹炸开的墙壁看得见外边的风景与硝 烟,可是,家已经没有了……
战争的伤痕
• 满是弹壳
图片展示
“爸爸,我害怕!”
• 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玻璃后面的小男孩眼神还安 详天真。他是这样年幼,还不知道躲避来自成人世 界的伤害。
• 1990年海湾战争中,由于原油 泄漏,海湾水域出现大量原油漂 浮,油膜大面积封住海面,使大 约3.5万只海鸟窒息死亡,40多 种鸟类、甲壳虫、哺乳类动物灭 绝。油井燃烧的浓浓烟雾影响了 亚洲季风,导致印度和东南亚地 区严重干旱。被浓烟黑云覆盖的 地区温度下降了15度---20度。 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 坏,给当地的农业带来灾难性损 失。
• 小结:战争给儿童造成严重伤害和摧残。
• 问:战争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① 战争对人类生命的摧残。 ② 战争对环境的污染 ③ 战争对世界经济的严重破坏。 ④ 战争给儿童造成严重伤害和摧残。
世界各地纷纷举行反战游行
• 总结:战争的残酷性使人们开始思考、反 思,开始觉悟。请看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 战争爆发后,美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 家的人民举行了盛大的反战游行示威,表 达了世界人民什么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