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美术课件,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战争与和平》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战争与和平》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战争与和平
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六课:“战争与和平”。

本课教学内容集中选编了有关战
争题材的美术作品,艺术家通过美术作品传达了对于战争的不同思考角度与主题思想:1、对战争后的灾难所引起的深刻反思;2、歌颂革命英雄主主义,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战;3、祈祷和平,长治久安。

本课以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究、体会这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关系,
正确理解与评价有关战争的问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与鉴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经典名作《格尔尼卡》等美术作品,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文化意蕴和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所反映的战争题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分析、探究等活动方式鉴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战争的性质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侍战争,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格尔尼卡》的艺术语言与战争主题
教学难点: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难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流露出来的情感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自制卡片、照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笔记本、颜料、素描纸
板书设计
艺术家
战争
和平
美术作品。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课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课件

……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 德国法西斯 残暴和黑暗 揭露罪恶 光明和平
仰天呼救
③ ① ⑦ ⑧ ② ④


丧子之痛
苦难的民众
悼念逝者
仓皇奔逃
战争与和平ຫໍສະໝຸດ 原子弹灾害图(1959) (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活动与交流】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 的学习以及自身对战争 与和平的理解,创作一 幅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的招贴画草图,并阐述 构思理念。
讨论分析【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油画 1937 )(西班牙) 毕加索
战争与和平
讨论交流
2、构图 采用分解构成法构图,画面“支离破碎,松散零乱”。
1、背景 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惨烈场面。
3、色彩 黑白灰。营造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悲惨的气氛。
4、风格 半抽象与象征性手法相结合,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表达 作者对法西斯暴行强烈抗议。
【思考交流】
通过这个短片,你获得了 什么视听信息?有何感触?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美术作品
【观看图片并思考】: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有何情感上的共鸣?
战争
艺术
李 桦 年《 作怒 吼 中吧 国, 美中 术国 馆》 藏黑 白 木 刻
1935



南京大屠杀 (布面油画) (湖南) 李自健
战争与和平
面对不同的战争,每个艺术 家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揭 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都传递 了希望世界和平这一理念。我们 应该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战争与和平 美术教案

战争与和平 美术教案

战争与和平——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与和平的特点和形式;准确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珍惜和平、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并能准确了解作品创作的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与美术作品的密切关系。

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数字展台学生:彩笔、白纸、勾线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战争为主题的沙画创作导入,提问:这场沙画创作的主题是什么?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什么?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

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存储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生命的恒久的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二)、讲授新课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美术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1.美术作品中的战争(1)建筑作品长城秦始皇当初为何要修建长城,它的作用是什么?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是战争的产物。

(2)雕塑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那它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有哪些?宏伟的场面、造型的逼真真正的军队是战争的机器,那么组建这样一支地下军队为的又是什么呢?代替真人殉葬。

(3)绘画作品《内战的预感》达利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触目惊心、离奇又恐怖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画家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揭示战争的荒谬与残酷2.呼唤和平《免胄图》小组讨论分析:(1)郭子仪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让回纥退兵?画中郭子仪和回纥统领分别是怎样的姿态?(2)为什么郭子仪要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回纥退兵?(3)这个方法好不好?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再看我们当今社会,中国面对领土主权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需要用战争来解决吗?因为战争,产生了许多的美术作品,那我们是否需要战争呢?生命可贵,我们宁可不要这些美术作品,也希望世界和平!在现代社会,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有很多美术家都创作了呼唤世界和平的作品。

(完整word版)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案

(完整word版)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案

教学流程:一、导入[播放视频《9·11事件撞机瞬间》][思考交流]1、看了这个片断后,你有何感触?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

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二、战争与美术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1、长城。

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2、《兵马俑》——秦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三、反思战争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 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出示图片《原子弹灾害图·水》]丸木位里夫妇就用画笔展现了失败者对战争的痛苦回忆.原子弹使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惩罚,但画家用画笔问: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论你是对错、胜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①《内战的预感》达利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

“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

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

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课件

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课件

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今年的国际和平 日设计一个标志(设计要求:标志要包含有图 案、国际和平日的名称以及日期。)
今天,我们认识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 式,了解了作品创作的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希望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作品时能够去体会社会变革中战争 因素与美术作品的密切联系。
兵马俑出现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代替真人殉葬。
绘画作品
思考: 1、这件作品给你的第一 印象是什么? 触目惊心、恐怖 2、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 法? 超现实主义 3、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 样的思想情感? 揭示战争的荒谬与残酷
《内战的预言》(油画 1936)(西班牙)达利
呼唤和平
《免胄图》 (中国画 纸本) (北宋) 李公麟
思考:
1、郭子仪采用了怎 样的方式让回纥退兵? 画中郭子仪和回纥统 领分别是怎样的姿态?
2、为什么郭子仪要 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回 纥退兵?
3、这个方法好不好?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当今中国面对领土主权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需要用战争来解决吗?
《和平鸽》 1950 毕加索 西班牙
《和平鸽》 1952 齐白石 中国
谈一谈: 这场沙画创作的主题是什么?
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武源自市第十二中学 陈芷萱美术作品中的战争
建筑作品
秦始皇为何修建长 城,它的作用是什 么?
抵御匈奴入侵而修 建的,是战争的产 物。
雕塑作品
你认为它最让人震撼的 地方有哪些? 宏伟的场面 逼真的造型

湘美版美术鉴赏3.1.6战争与和平课件(共26张PPT)

湘美版美术鉴赏3.1.6战争与和平课件(共26张PPT)

思考与交流 秦始皇为什么 要组建这么一支庞大的地下 军队?
主要原因是代替真人殉葬,作为秦始皇的 陪葬,他们在地下的另外一个世界里仍然
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 个宏伟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
是战争的主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
历史的见证 战争的产物
思考与交流
思 考
1、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与 2、仔细观察,作品深幅长卷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 考
1、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与 2、仔细观察,作品深入刻画了哪些人物的形象?
交 流
3、这幅长卷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流民图》作为历史的见证和血泪
的史诗,将发挥长久的、不可磨灭的 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作此画的当年,亚太地区和平会以在
北京召开,为表达拥护世界持久和平的 心情,老人画了一系列象征和平的鸽子
儿童画系列——和平的祈祷
反战招贴系列
• 蒋兆和的水墨长卷《流民图》 • 李自健的写实油画《1937.南京大屠杀
屠 生 佛》 • 李公麟的中国画《免胄图》
不同的美术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 的形式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控诉了战 争,祈祷了和平。

李自健说:
在画展上,我经常看到被这幅画深深震撼的日 本人。在台湾,有一群日本妇女看过这幅画后, 向我们深深鞠躬道歉。还有日本观众留言:“我 们的侵略战争对不起中国人民。我们要和政府隐 瞒历史的行为斗争下去,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 友好下去。”还有日本著名文化大师池田大作, 他看到《南京大屠杀》这幅画,感动得哭了。应 他的邀请我去日本,4600位东京创价大学的大学 生起立为我鼓掌。
整幅油画由“屠”、 “生”“佛”三联组 成。高2.1米,长3.2米。

战争与和平 美术课件

战争与和平 美术课件

年代:新莽(公元9-23年)◆文物尺寸:直径18.6厘米 厚1.3厘米◆出土年代及地点:1952年湖南长沙伍家岭出土
画家在这里着重突出郭子仪的智慧和威德,不 北宋李公麟需让所要人绘付心《诸折免武 ,胄力 若图, 人》这 人卷世 都,界 有又上 所名或 敬《许 畏郭还 ,子存 若仪在 大单一家骑种都见力希回量望纥图》
这是一幅极其有名的 照片!战后这张照片被看 做美国的“国家圣像”被 珍藏于华盛顿。
《雪下的呼吸》 (朝鲜.1951年 马克斯.德斯福 美)
• 1951年1月27日,朝鲜阳 吉的一处雪地中,赫然透 出一双被捆绑的手和一个 被呼吸融化的“雪洞”。 雪的下面是一具朝鲜平民 的尸体。他是被撤退的南 朝鲜军队开枪打伤然后被 折磨其后任其死于雪中。 都是朝鲜人,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画面构图简 单,但却充满了战争的残 酷与悲哀!
战 纹
都 百 花
铜潭

上层为 采桑射 猎图
中层为宴 乐戈射图
下层为 水陆攻 战图
感受战争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
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1946 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 杀858案,15万人。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 达30多万人。
《王子于戈》 青铜 春秋
“战”在金文中就是一个人扛着一把戈。戈甚至成为战争的代名 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人得物注动意作的有是如,•象交形战战文的字场一面般是,和值采 桑、射猎、宴乐等国和平19的景象在
一起并存的。这是采战国65时代贵族
王公全部生活的真桑实反年映。
宴 乐

战争与和平 高中美术欣赏课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 高中美术欣赏课ppt课件
21
22
三.反思战争
《原子弹灾害图》丸木位里夫妇
23
四.和平的祈祷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着和平。
24
《 和 平 鸽 》 齐 白 石
25
《鎏金大宁铜》
26
总 结
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也反映人们对战 争的态度,战争带来的是痛苦,分离 与死亡.我们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27
19格尔尼卡毕加索痛苦的人民光明希望光明和平残暴和黑暗20请用三个字来概括这张画21广岛广岛长崎原长崎原子弹爆炸子弹爆炸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造成14万人死亡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主讲:余永岳
1
一.战争题材
2
3
《长城雄姿》姜寿民 国画
4
2.《秦始皇兵马佣》
体会。 分组讨论 问:1、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哪个形象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18
残暴和黑暗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痛苦的人民
《格尔尼卡》 毕加索
19

画 《




屠 屠
杀 》





请用三个字来概括这张画

20
广岛,长崎原 子弹爆炸
1945年8月6日美 国向日本广岛投 下一颗 原子弹造 成14万人 死亡;8 月9日 11时21分向 长崎投了第二颗 原子弹造成7.8万 人死们 他仔 们细 在观 干察 什图 么片 ?.
以上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贵族王公的生活写

14
布 雷 达 的 投 降 ( 油 画 )
15
《免胄图》(北宋) 李公麟
16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丸木位里夫妇用画笔展现了失败者对战 争的痛苦回忆。 不仅让人们通过《原爆图》认识历史, 更重要的是警示现实―――不能再让战争和 核武器危害人类。同时,它也提醒艺术家们 学习创作者的精神,让艺术作品承担更多的 社会责任。
三、历史事件:西班牙格尔尼卡轰炸事 件
1936年10月,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同时, 刚刚创立了闪电战理论的纳粹德国空军,为 了一试牛刀,检验其作战理论,也迫不及待 地加入到了西班牙内战的行列。 1937年4月 26日,德法西斯空军肆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 名城,风光旖旎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 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 为平地。
二、历史事件:日本广岛原子弹事 件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 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 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 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 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 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 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 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 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 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万人当日死亡 ,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
战争与和平
宜昌市第十八中学 杨远华
长城——古建筑——战争的产物——历史的见证者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秦始皇统一战争——世界第八大 奇迹


内 战 的 预 言 油 画 西 班 牙 内 战 超 现 实 主 义 画 家 达 利 的 作
—— —— ——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痕迹,战争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 系 美术作品既能展现战争恢弘的一 面,也能反映战争带来的灾难

战争与和平_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_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王子于戈 (工艺 青铜 )(春秋)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关羽擒将图 (中国画 )(元 )商喜
关羽擒将图
• 此图所画是《三国志》中关公水淹七军、生擒庞德的故事。 全图人物共六人,主角是关羽和庞德。庞德上身裸露,赤 脚,双目怒睁,咬牙切齿,毫不畏惧;两裨将在敲桩、绳 缚、揿身、压抑被审者的咆哮;关平拔剑威慑,周仓从旁 吆喝--把整个审讯场面激化到了绷弦欲断的程度。而关羽 蓝巾、绿袍,全身披挂,丹脸凤眼,长髯飘拂,凝神危坐, 似于也折服于庞德的"威武不能屈",其神态威严,气宇轩 昂,具大将风度。画面人物间互有呼应,特别是庞德掉头 不理,一裨将似欲扭转他的头颅逼他听审,这一描绘增强 了戏剧性的冲突。此图人物高大,气势雄壮。线条刚劲流 畅,顿挫有力。色彩红绿金粉,鲜艳夺目。画法带有壁画 特色,尺幅又极宏大,可能是壁画粉本。至于泉石补景, 为南宋院体山水遗规,但出笔劲挺,皴斫有力,也切合整 个场面的气氛。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战争与和平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战争与和平
授课:阚茹
2015年6月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1. 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2. 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的 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
3. 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 (油画 布面 )(现代)陈坚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解放南京 (油画 布面 )(现代)陈逸飞

【教案】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教案-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教案-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题:第三单元第七课战争与和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与和平的特点和形式;准确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

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并能准确了解作品创作者的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与美术作品的密切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并给学生准备相关作品资料、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品一建筑艺术杰作:《长城》提问:1、长城作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是怎么样产生的?2、它展现给我们的仅仅是一段城墙吗?(它是秦军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是战争的产物。

经过漫长的岁月,长城已不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作品二雕刻艺术杰作:《秦始皇兵马俑》思考与交流:秦始皇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队?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

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作品三绘画艺术作品:《布雷达的投降》思考与交流:1、你能看出胜利者与失败者分别是谁吗?2、你觉得国王对这件作品会很满意吗?3、委拉斯贵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

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作品四工艺美术作品:《战国铜壶》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战争情况。

3.7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3.7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老师:“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我们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老师给大家列举了一些案例,供同学们参考。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创作,并提交,老师会择日将收到的作品与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共同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期待你们的作品!
课后练习:创作一幅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
老师:这组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准确,表达的内容很清晰,我们请下一组同学分享他们的成果。
学生:我们组最喜欢136页的《免胄图》,它描绘了唐朝大将郭子仪不用武器和军队,一身轻装便使回纥的十万骑兵甘愿退回草原的故事。这件作品是宋代人对这个历史故事的想象,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画家在这里着重突出了郭子仪的智慧和威德。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鉴赏《地道战》
老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民族,一代代革命先辈用智慧和血肉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抗战时光。其中也创造了许多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作战策略,比如地道战。请大家看到书本134页,本节课我们着重从鉴赏《地道战》、对比鉴赏、审美拓展、创意实践四个方面来分析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方式,体会美术家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四)总结:
老师: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不同画家对于“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的美术表现,和作品展现出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念。
战争破坏了美丽的生态,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己所能避免战争。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创意实践:
老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和鉴赏一下《地道战》。
老师:《地道战》是由中国油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而创作的油画作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们因地制宜,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战斗方式——地道战。当时,面对凶残的敌人,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在武器装备和人数上都处于劣势。地道战的发明,进可攻、退可守,充分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有效打击了日寇,保护了军民。地道战的成功经验很快走出冀中地区,在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推广。

战争与和平高中美术教案

战争与和平高中美术教案

战争与和平高中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战争与和平高中美术教案教案概述:这个高中美术教案旨在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并探讨这两个概念在艺术中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艺术家的作品和技巧,学生将能够理解战争和和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表达自己对这些主题的看法。

教案目标:1. 了解战争与和平的概念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学习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战争与和平。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战争与和平的概念,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对战争和和平有什么理解?- 你认为战争和和平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探索:2. 展示并讨论艺术家在战争和和平主题下的作品,如巴勃罗·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康斯坦丁·科罗夫的《和平与战争》。

3. 分析这些作品的元素和技巧,如线条、色彩和构图。

4.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如何通过这些元素和技巧表达战争和和平的概念。

实践:5. 要求学生选择战争或和平作为主题,创作一幅艺术作品。

6.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素描、雕塑或其他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7. 学生需要考虑如何使用元素和技巧来传达他们对战争或和平的理解。

分享和讨论:8. 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的艺术作品,解释他们的创作意图和使用的元素和技巧。

9. 引导学生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思考不同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总结:10. 回顾课程中学到的关于战争和和平的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1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通过艺术作品对战争和和平的理解是否有所改变,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

扩展活动:-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画廊或博物馆,寻找与战争和和平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

- 组织学生参与一个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和和平的想法。

评估方法:- 学生的艺术作品,包括创意、技巧和表达力的评估。

- 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回应。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通过艺术创作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

战争与和平_美术课件_教案

战争与和平_美术课件_教案
战争(zhànzhēng)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 迹,战争(zhànzhēng)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一页,共38页。
第二页,共38页。
战争(zhànzhēng) 与和平
第三页,共38页。
•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è mènɡ)般 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 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 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 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 运的反思
《和平鸽》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和平(hépíng)的祈祷
人们不希望(xīwàng)战争,人们 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民众都一直寄 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和平鸽 (中国画 纸本(zhǐ běn) 1952 ) (现代) 齐白石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对和平(hépíng)的渴望
《格尓尼卡》赏析 (shǎnɡ xī)
灯在这里象征 (xiàngzhēng像)什眼睛么似?的
电灯,灯光像锯 齿一样的射向四 周(sìzhōu),画 家用这些象征性 的揭露,将这一 切罪恶和黑暗置 于光照之下,让 全世界人民都明 了战争的罪恶。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格尓尼卡》赏析 (shǎnɡ xī)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 一直在祈祷和平。”“不,”毕加索说:“是你们的代表作”。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
No 责。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格尓尼卡》赏析 (shǎnɡ xī)

美术 战争与和平 课件

美术 战争与和平 课件

《格尓尼卡》赏析
举灯的 女人象征什 么?
从窗子里探出身体 的妇女,右手举着 一盏灯,灯的左上 方有一盏像眼睛似 的电灯,灯光像锯 齿一样射向四周, 画家以此向全世界 揭露这一切罪恶和 黑暗。
《格尓尼卡》赏析
跳楼的人发 出怎样的喊声?
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手抬头向 上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
《格尓尼卡》赏析
创作背景
在《格尔尼卡》 创作的头几天里,毕 加索共画了25幅草图, 这是其中的两幅。
创作背景——小故事:谁的代表作?
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毕加索站在门口,给每 一个进入艺术馆的德国军人一张《格尔尼卡》复制 品。德国军官说:“这是您的代表作吗?”“不,” 毕加索说:“是你们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毕加索的绘画被纳粹集团视为“布尔什维 克艺术”“颓废艺术” 禁止公开展出。毕加 索不屈不挠,以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对
这没有答案只能由你去判断那么进入正题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战争与和平warpeace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斗争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布雷达的投降布雷达的投降背景介绍布列达的投降又叫布雷达的投降勃鲁达的投降枪林是画家以腓力四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军事胜利为素材创作的历史画
首先提一个问题 说起战争 你们会想起什么?
《 内 战 的 预 感 》 达 利 一 九 三 六
下面 就是被各种 PPT 做烂掉的名画了
格尔尼卡
创作背景——简介: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作一幅装饰壁
画。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 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三个小时的轰炸, 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 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

高中美术教案《战争与和平》

高中美术教案《战争与和平》

高中美术教案《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凝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

本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我们要祈祷和平。

历史上曾爆发过无数的战争,现在虽然是和平时期也时刻爆发着战争。

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

在本课中采用新闻视频、摄影图片、油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借助多媒体的表现手段,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同时也通过美术作品所呈现的“战争”的不同侧面,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欣赏艺术作品,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魅力中树立和平意识,体现艺术教学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2. 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3. 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

2、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钓鱼岛问题新闻视频看了这个视频后,同学们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呢这是我们先前的热门话题钓鱼岛问题,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提出希望以和平与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钓鱼岛问题。

因为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艺术家怎么用他们的画笔表现战争与和平。

请同学们打开书74页(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板书(3分钟)二、新课(一)战争与美术同学们,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内容中搜索一下,你们知道哪些美术作品是反映战争歌颂和平的呢?谁能告诉我?(学生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鼓励《开国大典》《怒吼吧中国》《刘胡兰就义》《兵马俑》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美术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板书战争与美术(2分钟)请同学们欣赏古代关于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1、展示《万里长城》图片《万里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