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轵城三中徐夏艳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以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前讲为主为以引导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能讲能说的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讲,把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所需的内部驱动力,而学习动机又来自于学生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
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
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学生们也就能乐在其中了。
1. 创设情景,开展英语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创设情境,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给予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生活环境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同样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课堂得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得教育,也就是新课程得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得“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学习好得学生就是“配角”,更多得学生充其量就是陪衬得“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得弊端,使更多得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得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laVVs。
(一) 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得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得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得或低效教学。
yKne6。
(二) 重新认识学生许多成功得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得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得掌握可能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她们得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得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得知识,学生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得生活经验与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得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得解决问题得策略。
IC6Vm。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得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得起点,了解学生得得准备状态,这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得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就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得学习所必须掌握得知识与技能?学生就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得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得就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得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得点拨与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得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得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得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以学生为主 培养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其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习兴趣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以学生为主,培养学习兴趣,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以学生为主,培养学习兴趣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进行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以学生为主,培养学习兴趣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不同的,教育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培养学习兴趣需要注重创新教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育教学更具创新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等途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培养学习兴趣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兴趣,还包括对生活的兴趣、对社会的兴趣、对自己的兴趣等。
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发展,形成全面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社团、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得到满足,激发学习的兴趣。
如何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几个方面:1.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常规的核心环节,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发展潜力,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育教学中,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5.开展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评价是教育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开展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案更应贴近学生需求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案更应贴近学生需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关注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更应该以学生的身份出现。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
二、教案更应贴近学生需求教案是教学的依据和工具,针对同一课程,不同的教师带出来的教学效果也会存在差异。
教案要体现出学生的需求和教育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对教案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进。
在调整教案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来讲,要重视这些因素。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实验操作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对学习更有积极性。
2、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很多差异,因此,教学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有差异。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以便帮助不同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学生在学业水平和发展阶段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既要保证教学内容实用性强,又要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4、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况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教案编写应该贴近学生需求,针对性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在和愉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原则。
作为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必须从生命层次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去,重新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体系。
【关键词】激发兴趣演讲、精心设计生活实际课堂结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呢?一、从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语文教学是认识活动与情感结合的联合体,更应该依赖于兴趣。
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和善于激发学生汲取知识的冲动与激情。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力求仪态洒脱,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给予学生亲切、和蔼的目光,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培养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分组竞赛法就是一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好方法。
分组以志同道合为原则,而竞赛则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
比如学了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皇帝的新装》,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8组,个人自选角色,认真揣摩,小组内互相协作,各组分别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和老师一起评判,评出最能表现皇帝爱慕虚荣,大臣们阿谀奉承,骗子的狡诈的小组。
有趣的内容、强烈的好胜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并积极做好准备,以求获胜。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查字典文档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二、再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大力倡导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才算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现结合本人的实践与学习,简要地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教育的民主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它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如果离开了教育教学的民主性,也就无法来谈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
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在教育中,我们要摈弃师道独尊的旧观念,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进而创建一种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
教师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缩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获得淋漓尽致的最大可能的发挥。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包括学生的观点、思想与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尊重学生的人权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越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强行地把学生的思维轨道重新纳入到自己设计的轨道,用自己的思维成果和教科书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去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
3、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在评价学生课堂中主地位有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学习过程,这种参与应该是在学生主动状态下地参与。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重组的过程,是发现与探索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创新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在练习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切不要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主体性最能充分体现的地方。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几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等。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进行一对多的讲授,而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彼此的观点。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思考,同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和挑战。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例如设立学习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学生自主选题等。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设疑的 目的在于激 发疑问 , 启发思维 。但设疑提 问多
了, 学生被动应付 , 难以主动学 习。如果 时间长了 , 养成 了 习惯就更糟了 。 学生离开提 问就无法 自学 , 丧失学习能力。
如, 笔者在教学《 詹天佑》 一课时 , 在整体感 知的基础 上 , 从
认知 目标人手 , 先让学生 找出文章的 中心句 “ 天佑是我 詹 国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 。找 出中心句后 ,紧接着抛 出第二 问 :文章 哪儿 表现出詹天佑 的杰 出 、 “ 爱国? 此时 , ” 学生 的 兴趣极为浓厚 , 质疑 , 讨论 课堂气 氛十分活跃 , 连平 时很难 说话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讨 论中去了。 在教学第五 自然段 时, 笔者问 :詹天佑 是用什么方法开通隧道的? 同学们纷 “ ”
同学们表示应 摈弃前嫌 , 言归于好 。于是 同学之间纷纷握
手言欢 , 笔者也沉浸在这热烈的场景之 中。现具体生动 的
情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 巨大的威力 ,而且对 组织 教学 、 活跃教学气氛和提高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 简 设 疑 。 当 点拨 精 精
、
构 建 明确 的 目标 训 练 序 列
思 画 图 , 画 好 后 , 班 同学 爆 以 热烈 的掌 声 。 图 全
很大很大 的拖鞋— —那么大 , 向是她妈妈穿的。 (卖火 一 ”《
柴 的小 女孩》 学生读后 自问( 提问)卖火柴 的小女孩穿 ) 或 : 她妈妈 的拖鞋 , 和我们一样 , 一种好奇 心吗? 是 如果不 是 , 那是 为什么? 此处没 有直接写小 女孩儿 家里穷 , 根本买不
主体 ” ? 呢
一
后, 让学生体会文章主 旨, 学会宽容 , 增强友谊 。针对学生 平时因小 事而争执 ,甚至 闹矛盾 的实 际,引导他们讨论 : “ 蔺相如为什么见 了廉颇就躲 避? 经过讨论 , ” 学生 们一致 认为 , 蔺相如是顾全大局 , 有宽广 的胸襟。 发同学们检点 启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时,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参与教学的热情才会更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二、面向全体,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各有特点的学生。
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基础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正确地对待每个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 从而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要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起点,鼓励学生沿着阶梯尽力向上“攀登”,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这方面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体会到“思”之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赞美肯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要以鼓励、肯定为主。
不能打击和否定学生的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重视、赞美、肯定,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奇迹般的激活起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的学生,应慎重对待,要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探讨,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自评互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许多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往往变成了“主宰”,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标准答案的化身。
尤其是对学生的回答,总是以“法官”的姿态做出评价,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
实际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是一种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丰富和多样化。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呢?以下几点策略或许可以提供参考。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因素,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主体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更好地思考和表达。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助长语言表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发言,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同时,也要注意调控课堂的秩序和规矩,让学生越发自觉地关注和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四、注重评价和反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如作业评分、讨论评分等等。
同时,还要及时给学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有问题,他们会更愿意主动改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则是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
通过采用以上几点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2014-08-07 11:42:29 来源:热线电话:“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苏程专家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二、再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范文: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思想意识老师甘于为学生服务是“以学生为主”的前提条件。
老师只有在课堂上自觉地摆平那种高于学生的心态,才会放下“为师尊严”的架子,才会主动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双边关系,才会有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课堂上的教学师生间才会有更真灼的议论、坦诚的交流,老师才会自觉地把“灌输”转变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会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人。
二、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的基础。
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
因为做到尊重学生,才不会居高临下看学生,才不会轻视、辱骂学生。
另外,尊重是爱的一种体现,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与学生亲近和友好相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次是要学会理解学生,因为理解是取得信任的基础,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只有相互理解师生间才会彼此信任。
师生彼此理解和信任所营造的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必然会产生教学相长的效果。
反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也不会主动亲近你,就难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就是空谈。
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处理好老师“教”与学生“学”两者间的关系,就要对两者所扮演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从传统观念的角度来理解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个体。
从新课程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师不单是教育者,更多的是学生引路人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可以说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那么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怎样去学,引导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生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师也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中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陈学林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
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
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
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
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
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
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
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
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
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
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