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 《琵琶行并

合集下载

第6课《琵琶行并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6课《琵琶行并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 (从入仕 抱着“为民请 到贬江州 命”“兼济天下”的 司马以前) 宗旨。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 时期,揉和儒家“乐 天知命”道家“知足 不辱”和佛家“四大 皆空”来作“明哲保 身”的法宝。悔恨 “三十气太壮,胸中 多是非”。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扇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白居易名句锦囊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 1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18、银屏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19、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高中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

高中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

高中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翻译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6《琵琶行并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6《琵琶行并序》
根据诗歌“䃼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 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格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 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 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 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拓展阅读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偏向,这是正确 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挤, 就有点太偏激了。也正是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 思想,白居易对于诗歌创作的动机、内容和情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本人创作的《新乐府》,确 实符合这些要求。
白居易的诗论,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历代都有一些诗人以他 的《新乐府》为范本,写作了一些反应人民疾苦、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统 治的讽喻诗,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当然,白居易过于 强调诗歌的政教美刺的内容以及诗歌情势的“质而径”“直而切”,对 诗歌的发展也有消极的影响。但是不能把这种消极影响夸大为主要的影 响,而把白居易诗论对后世的积极影响贬低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如果那 样做,就不符合历史实际了。
一、习学序言
1、结合注解、把握关键词句,翻译序言。 2、序言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具有什么作用?
序言:(注解外)重点词句
词类活用: 1.歌以赠之。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2.遂命酒。 (命,名词作动词,摆酒。)
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1.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句,应为“以歌赠之”。)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尝于穆、曹二


琶 居 行 易
吊白居易
唐▪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语文人教版必修3 2-6《琵琶行》.pdf

语文人教版必修3 2-6《琵琶行》.pdf
同是天涯沦落人
出自“自言本是京城女”
京都“我从去年辞帝京”
第一次送客忽闻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 第二次歌女奏曲叙身世
“才华横溢大诗人”
诗人自述“迁浔阳”
第三次歌女促弦又一曲 江州司马青衫湿
落魄失意“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颜直谏贬浔阳”
必曾相识
四、文白对译
相逢何
一、中心主旨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人借一个 年老色衰、漂泊江 湖的歌女形象,抒发自己沦落之感,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的慨叹!通过对被压迫、被蹂躏的弱女子的同情,反映、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才志 士的打击和迫害。 二、写作特色 1.以喻写声。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 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
④老.大.嫁作商人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 送客湓浦口, (唐)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我在湓浦口送客,
闻 舟 中 夜 弹 琵 琶 者,听 其音,铮铮然 有 京 听到船中有人夜晚弹奏琵琶,听那乐音,铮铮地竟有京城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15:第6课 琵琶行并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15:第6课 琵琶行并序
突然激昂
戛然而止
音乐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叠词和联绵词,使音节悦耳动听;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音乐描写的作用
1.推进故事情节的展开 从“举酒欲饮无管弦”,到“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再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直到“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 重闻皆掩泣。”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向前推进,无不 跟琵琶的弹奏有关。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 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 反映。今存诗近三千首。
政治讽喻诗:《卖炭翁》为代表。把当时社会 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 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 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 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
来作“明哲保身”的法
宝。悔恨“三十气太壮,
胸中多是非”。
明·陈洪绶 《白居易四趣图》(之四)
毛泽东书《琵琶行》
林风眠《琵琶女》
白居易故居(洛阳)
琵琶亭(江西)
琵琶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 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 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 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 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 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秋江夜送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教案韩晓蓉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教学重难点1、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2、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自动播放),营造气氛。

导语: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世人传颂不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解题:1、《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课件

作者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原因除了美好 的音乐,还有共同的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 相同

诗人的遭遇
沦 年轻时 才貌双绝, 春风得意
被贬前
落 如今 年长色衰,
如今
才华横溢,积 极进取
冷落浔阳,孤
门前冷落
独失意
诗人把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命运自然 地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痛 苦、感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一首琵琶曲,不仅再现了琵 琶女的才情与悲惨遭遇,同时也 投映了诗人的生命情感。时间永 远不会淡忘这一页:那低眉信手 的婉约,那哀怨凄切的曲调,那 东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识的 遭遇。千古的诗篇还在耳畔回响, 江边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 了永恒的千古绝唱。
品读第二次演奏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1)第二次的琵琶曲演奏结束后诗人为何要“叹 息”?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 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是因为诗人从音乐中听出了情感和心事。
(3)你能根据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将第二次的琵 琶演奏大致划分为几个乐章?请分别用词语概括每 个乐章的特点。
再读课文
品读诗歌第三节,分析每个乐章抒发了琵琶女什 么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和她的身世经历有何关联?
明确:序曲,低沉抑郁——浔阳江边,风寒 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琵琶女年轻时色艺 双绝名噪京城,醉酒欢歌是她生活的全部; 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生活变故,年长色 衰,门庭冷落,心情沉痛; 第三乐曲,高亢激越——寻思过后的顿悟, 内心充满不平愤懑。
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音乐描写的特色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 切切。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并序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并序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 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 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 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 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 (从入仕 终抱着“为民请 到贬江州 命”“兼济天下” 司马以前) 的宗旨。 后期 (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 的时期,揉和儒家 “乐天知命”道家 “知足不辱”和佛 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 法宝。悔恨“三十 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 主。代表作 品为《卖炭 翁》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送别》
• 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尝:副词,曾经。善才:琵琶师。
•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
色:容颜。衰:衰退。委身:托身,指嫁人。贾人:商人。遂:于是。 命:吩咐。酒:摆酒。快:畅快。
• 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悯默:忧伤不语。
•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漂沦:漂泊沦落。憔悴:面色黄瘦不好看。转徙:辗转迁徙。江湖: 指偏远的地方。
心情
神态 低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
心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概括性的描写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
间关:这里指鸟鸣婉转。
• 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
滑:流畅轻快圆润。幽咽:形容阻塞不畅的水流声。冰下难:形容 水在冰层下流动阻塞困难。冷涩:清冷滞涩,极不通畅。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六、《琵琶行(并序)》教案汪凯【从容说课】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

诗中对由长安漂泊到九江的琵琶女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具有典型性。

通过这个典型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们、艺人们的不幸遭遇。

诗中的“我”是作者自己。

他因欲救济民病、革除弊政而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忧闷。

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就已经拔动了他的心弦,发出叹息声。

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病相怜,忍不住倾吐了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当琵琶女又一次弹琵琶时,他更是热泪横流,湿透青衫了。

诗作把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并作如此细致、生动地描写,这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是未曾出现的。

《琵琶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以及富音乐性的语言叙事、写景。

特别是摹写音乐形象,用以抒发人物情感。

全诗八十八句,或两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十数句一韵,或押金平声,或押仄声,抑扬顿挫,错综变化,恰切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摹写音乐的那些诗句,往往音义兼顾,情韵和谐,而在借助语言音韵摹写乐声的时候,又常用各种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数学的重点是欣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篇用一连串比喻描写的琵琶乐声的纷繁多彩和凄愤感情。

教学难点是了解作品背景,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同时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6.《琵琶行(并序)》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挽 白 居
琶 篇
恨 曲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 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情势,后成 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 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 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情势
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 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 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应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 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 《观刈麦》 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 炭翁》等。
琵琶行
胡童
儿子
能解
唐 宣 宗
诵 琵
吟 长
• 3、侧面描写。
封建社会中一个才貌双全,却被摧残、被侮辱的 歌女形象。对自己的凄凉遭遇、人情冷暖、世态炎 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对众人的重色轻才和 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强烈的控诉。
但并没有认识到往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 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夸耀、追 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 却没有从不幸中觉醒。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表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深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感的因和序在

, 故 。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三、初次朗读、读懂词句。
.《琵琶行》叙了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序有什么作用?
用一句话概述每段段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1.诗前小 左迁,贬官。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 序有什么 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 一年。 作用? 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 铮铮然:铿锵悦耳地。 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 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 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 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因为:古义:于是写成; 今义:连词,表原因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 一、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 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 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 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 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 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 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 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 “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 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 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 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 《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第6课 琵琶行 并序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第6课 琵琶行 并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三)一词多义
结束
1.实词
(1)命
①遂命.酒 ②命.曰《琵琶行》
动词,叫,吩咐 动词,取名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名词,天命,命运
(2)数
①使快弹数.曲
shù,词,几,表 示不确定的数目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shù,名词,数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③不可胜数. ④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3)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长安居大不易 16 岁那年,白居易只身来到京城长安赴试。他去拜访当时 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 顾老前辈对自己的诗作进行指点。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署 名,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要知道,京城长 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更何 况居然要想白白居住!”说完,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白居易呈 给他的诗稿。第一首就是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当 他看到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道:“能 写出如此之好的诗句,要想在长安居住下来,又有何困难可言! 老夫刚才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的啊!”
动词,弹奏 介词,替,给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介词,向
⑤何辞为.?(《鸿门宴》)
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 ②梦.啼妆泪红阑干 (2)名词作动词 ①歌.以赠之 ②梦啼妆泪.红阑干 ③遂命酒.
夜:在夜里 梦:在梦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并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并序》

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用 “冷灰残烛”,表明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阖座的人触动离 情。正是在这样的惨淡气氛中,十岁的冬郎触发了诗思,飞快 地挥写成送别的诗章。这就是本篇头两句对当年情景的追述。 别宴的情况交代简略,重点突出冬郎题诗,是为了主题的需 要。
记事已毕,下面转入评赞。怎样才能不陷于一般的套语 呢?诗人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凰,以“雏凤 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光这样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 山,它爱栖息的是梧桐树。经过想象的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 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 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 显得更为悦耳动听。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写照!看了这幅图 画,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不都跃然纸上了吗?
7.了解背景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受权贵打 击贬官至江州任司马后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 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 底。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 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 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 泪,纵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
诗篇一问世,即广为传播,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居 易去世后作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直 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诵不衰。其中有关琵琶弹奏技能的 描写,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境域,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 形象描画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8.开阔视野 古诗词中常用表达技能 (1)乐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 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伤、凄楚的情绪。 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06课 琵琶行 并序(解析版)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06课 琵琶行 并序(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悯然(mīn)憔悴(qiáo cuì)商贾云集(ɡǔ)B.转徙(xǐ)迁谪(zhé)东船西舫(fānɡ)C.幽咽(yè)浔阳(xún)钿头银篦(bì)D.红绡(xiāo)阑干(lán)悄无声言(qiāo)【答案】C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A.枫叶狄花添酒回灯转轴拨弦低眉信手B.轻拢慢捻间关莺语凝决不通银瓶乍破C.整顿衣裳秋月春风暮去朝来呕哑嘲哳D.忧愁暗恨年长色衰飘沦憔悴恬然自安【答案】C【解析】A项,狄—荻;B项,决—绝;D项,忧—幽,飘—漂。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畅快B.歌.以赠之歌:作歌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D.如闻仙乐耳暂.明暂:暂时。

【答案】D【解析】“暂”,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老大..嫁作商人妇B.说尽心中无限..事C.铁骑突出..刀枪鸣D.暮去朝来颜色..故【答案】B5.与“春花秋月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不可等闲视之。

【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一样,都为“随随便便、轻易”,其它几项都都为“平常”。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答案】C【解析】A项,“衬托……昂扬”说法不当。

B项,“反衬……成功”说法不当。

D项,“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二、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三、教学难点: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讲授法3、研讨法教学时数: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

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

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如果不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呢?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唐朝有一位皇帝,为白居易写了一首有名的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语文必修三人教版课件:6 琵琶行(并序)

语文必修三人教版课件:6 琵琶行(并序)

出 来, 犹 抱 琵 琶 半 遮 面。 转 轴 拨 弦 们面前,仍然用怀中的琵琶遮住半边脸。但见她轻轻拧动弦轴,试弹了
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轴拨弦:这里是
三两个乐音,虽然没弹出曲调,却已经饱含着感情。调弦校音的动作。
弦 弦 掩 抑 声 声 思, 似 诉 平 生 每一次拨弦都深沉压抑,每一声乐曲都充满忧思,就像在低声倾诉平生
(1)明.年.秋( 第二年 )
(2)因.为.长句( 于是写 )
(3)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冲出 )
(4)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
(5)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年纪大了 )
(7)凄凄不似向.前.声( 以前
)
4.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贬官,降职。司马:州刺史的副 明年秋 , 送 客 湓 职,当时实际上已有职无权了。第二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去湓浦口
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 为朋友送行,听见一条船上有人在弹奏琵琶,听其乐声,铿锵有力,而


声。
且是京城流行的曲调。
湓浦口:湓江流入长江的地方,在今九江西 面。其:那。铮铮:指琵琶清脆的声音。京都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 民疾苦的诗篇,被称为“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 “白傅作诗,老妇皆懂”。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青年 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 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 时弊。写下了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 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 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并序)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并序)


3、句子赏析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 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 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 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 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 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 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2、小序的内容和作用?
文言知识积累 左迁:降职 出官:京官外调 迁谪:降职 因为长句:于是撰写 歌以赠之:以歌赠之 (宾语前置) 回答问题
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 物、故事的经过及写作缘由 作用:( 1 )说明本诗的写作 动机。 ( 2 )奠定全诗凄切伤怀的感 情基调。 ( 3 )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 事诗。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 会与这种音乐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白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居 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名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编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二)第一段小标题“浔阳江边闻琵琶”
1、第一段第一句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原文 翻译 赏析 回答问题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浔阳江头夜送 客,枫叶荻花秋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瑟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琵琶行并序第1课时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1、注意读音铮(zhēng)悯然(mǐng)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g)瑟(sè)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cháng)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 bì)谪居(zhé)整顿衣裳——(cháng)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2、听配乐朗读3、自由散读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明年——(第二年)年长色衰——(女性面容)遂命酒——(摆上酒宴)使快弹数曲——(畅快)感斯人言——(被感动)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歌以赠之——(作歌)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第2课时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一)xx送客闻琵琶(二)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四)同病相怜伤迁谪(五)重闻琵琶青衫湿二、细节探讨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商妇怨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谪官恨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音乐(琵琶声)。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

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3、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xx。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4、谁解青衫泪[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5、谁解风物意[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

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附板书设计1:琵琶行(并序)xx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板书设计2琵琶行琵琶女xx(京倡)(京官)商妇——音乐——谪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第3课时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xx收拨,戛然而止(xx)江心月白,xx无穷(魅力)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