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琵琶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
唐琶
·
行
白并
居 易
序
一、教学目标
• 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 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 • 描写音乐的艺术
二、教学内容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 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 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 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 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青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主旨小结: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 的悲惨身世, 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抒 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 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艺术特色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
B.创作特色
a.音乐描写特色: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运用比喻
高超的音乐描写:
写音乐效果 演奏者的动作态度
运用拟声词
点拨音乐中的感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 柔美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宛转流利
描写音乐的句子: 幽咽泉流冰下难 ——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 激越高亢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气势雄壮
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 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 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 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 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 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 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 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 界。
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
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 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 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 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 的长篇叙事诗。
(3)《琵琶行》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
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诗人 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 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 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 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 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 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 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小结: 1.大量运用比喻;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3.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4.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b.典型性归纳:
典型乐 大声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次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 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 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 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 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 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 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 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5.轻: 商人中立轻别离(轻视,动词)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B.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
C.第三部分: 第三诗段: 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 庄重的脸色)。 第一层: 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 备自叙的动作和神情。 第D.二第层四:部琵分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 两第个四阶诗段段的:不写同作遭者遇政治上的失意的感 慨。 E.第五部分: 第五诗段: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
c 人物形象分析
1.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的歌女形象。琵琶 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 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 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 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 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 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 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 时能见其形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 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 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空 的”法来宝作。悔“恨明“哲三保十身”闲原适草诗送:别《 》赋得古
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2.解题
(1)关于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
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 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 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 化。
3.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 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 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 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 马。期间送客湓浦口, 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 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4.疏通字词
贾(gǔ)人
荻(dí)花
管弦(xián)
六幺(yāo)
钿(diàn)头
呕哑(ōuyā)
嘲哳(zhāozhā) 虾(há)蟆陵
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
A.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数: 使快弹数曲(几,不确定的数目, 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4.为:
结构与主旨归纳:
琵琶女三次演奏示意图: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演奏《霓裳》《六么》(详写)
琵琶女自述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时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
照应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再 见!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重闻琵琶青衫湿
A.第一部分: 第一诗段: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诗的引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 花秋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 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5.琵琶行并序
6.课文详解
(1)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答: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 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 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 长篇叙事诗。
(2)全文结构与内容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C.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感斯(于)人言(省略句,于,被)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于,在)
2.“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 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 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 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 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 生活。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 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
《白牡丹》《买花》《暮江吟》《长恨歌》 《琵琶行》《观游鱼》《鸟》《赋得古原 草送别》《问刘十九》《宫词》
知识点: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 “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元轻白俗”-------苏轼《祭柳子玉文》: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在诗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
B.第二部分: 第二诗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 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 的幽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迟(迟疑)。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诗人 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 独自弹琵琶
欣赏琵琶
演奏琵琶
感叹世态
自述身世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曲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掩泣
三、知识点梳理
主题内容: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歌女,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 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 见其对歌女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 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 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 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 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 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 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 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 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 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白居易生平与创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3源自文库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 以讽喻诗为主。代
抱着“为民请命”、 表作品为《卖炭翁》
“兼济天下”的宗旨 《秦中吟》,《新
乐府》
“独善其身”的时期,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
后期 揉和儒家“乐天知 为主。
(州司即马自到贬江死)命 辱””、和道佛家家““知四足大不皆
感伤诗:《长恨歌》 《琵琶行》
唐琶
·
行
白并
居 易
序
一、教学目标
• 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 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 • 描写音乐的艺术
二、教学内容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 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 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 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 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青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主旨小结: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 的悲惨身世, 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抒 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 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艺术特色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
B.创作特色
a.音乐描写特色: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运用比喻
高超的音乐描写:
写音乐效果 演奏者的动作态度
运用拟声词
点拨音乐中的感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 柔美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宛转流利
描写音乐的句子: 幽咽泉流冰下难 ——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 激越高亢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气势雄壮
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 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 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 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 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 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 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 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 界。
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
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 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 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 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 的长篇叙事诗。
(3)《琵琶行》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
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诗人 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 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 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 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 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 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 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小结: 1.大量运用比喻;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3.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4.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b.典型性归纳:
典型乐 大声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次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 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 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 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 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 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 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 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5.轻: 商人中立轻别离(轻视,动词)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B.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
C.第三部分: 第三诗段: 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 庄重的脸色)。 第一层: 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 备自叙的动作和神情。 第D.二第层四:部琵分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 两第个四阶诗段段的:不写同作遭者遇政治上的失意的感 慨。 E.第五部分: 第五诗段: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
c 人物形象分析
1.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的歌女形象。琵琶 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 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 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 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 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 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 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 时能见其形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 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 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空 的”法来宝作。悔“恨明“哲三保十身”闲原适草诗送:别《 》赋得古
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2.解题
(1)关于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
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 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 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 化。
3.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 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 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 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 马。期间送客湓浦口, 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 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4.疏通字词
贾(gǔ)人
荻(dí)花
管弦(xián)
六幺(yāo)
钿(diàn)头
呕哑(ōuyā)
嘲哳(zhāozhā) 虾(há)蟆陵
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
A.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数: 使快弹数曲(几,不确定的数目, 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4.为:
结构与主旨归纳:
琵琶女三次演奏示意图: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演奏《霓裳》《六么》(详写)
琵琶女自述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时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
照应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再 见!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重闻琵琶青衫湿
A.第一部分: 第一诗段: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诗的引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 花秋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 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5.琵琶行并序
6.课文详解
(1)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答: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 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 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 长篇叙事诗。
(2)全文结构与内容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C.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感斯(于)人言(省略句,于,被)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于,在)
2.“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 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 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 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 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 生活。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 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
《白牡丹》《买花》《暮江吟》《长恨歌》 《琵琶行》《观游鱼》《鸟》《赋得古原 草送别》《问刘十九》《宫词》
知识点: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 “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元轻白俗”-------苏轼《祭柳子玉文》: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在诗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
B.第二部分: 第二诗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 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 的幽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迟(迟疑)。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诗人 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 独自弹琵琶
欣赏琵琶
演奏琵琶
感叹世态
自述身世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曲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掩泣
三、知识点梳理
主题内容: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歌女,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 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 见其对歌女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 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 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 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 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 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 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 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 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 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白居易生平与创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3源自文库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 以讽喻诗为主。代
抱着“为民请命”、 表作品为《卖炭翁》
“兼济天下”的宗旨 《秦中吟》,《新
乐府》
“独善其身”的时期,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
后期 揉和儒家“乐天知 为主。
(州司即马自到贬江死)命 辱””、和道佛家家““知四足大不皆
感伤诗:《长恨歌》 《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