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知识26页PPT
合集下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c6ae4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1.png)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860c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f.png)
紫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 咳。
清热药
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祛湿药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 结。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 用,即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 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药理与毒理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等。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散剂
将中药饮片研成细粉后制成的干燥粉末状 制剂。便于携带和服用,可直接吞服或外 用。
膏剂
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后,浓缩制成的半固 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创面、滋润皮肤和 局部治疗作用。
丸剂
中药学基本知识课件
![中药学基本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0471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0.png)
• 毒性 • 古:药物的总称,药物的偏性,药物的毒副作用 • 今: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 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
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 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 有大毒,有毒,有小毒。
• 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映,药物的依赖性,致癌作 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基本知识
• 中药 •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称为“中药”。
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 • 中药学 •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
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 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之不能以无兵胜敌也(宋.
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也标上辛味,辛香之气还能起到 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作用。 如麻黄、苏叶发散风寒,薄荷宣散风热,木香行气除胀, 红花活血化瘀等。 弊端:多辛散燥烈,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表虚多 汗等不宜用。
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甘(淡),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 药性、和中的作用。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 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淡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如茯苓、猪 苓、淡竹叶… 弊端: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
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2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辛凉解表(发散风热药) • 药性多属辛凉,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 常用药物: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
胡,豆鼓,豆卷,蝉蜕,浮萍,西河柳,水蜈蚣,天胡荽, 蔓荆子,木贼草
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 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 有大毒,有毒,有小毒。
• 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映,药物的依赖性,致癌作 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基本知识
• 中药 •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称为“中药”。
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 • 中药学 •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
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 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之不能以无兵胜敌也(宋.
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也标上辛味,辛香之气还能起到 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作用。 如麻黄、苏叶发散风寒,薄荷宣散风热,木香行气除胀, 红花活血化瘀等。 弊端:多辛散燥烈,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表虚多 汗等不宜用。
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甘(淡),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 药性、和中的作用。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 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淡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如茯苓、猪 苓、淡竹叶… 弊端: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
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2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辛凉解表(发散风热药) • 药性多属辛凉,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 常用药物: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
胡,豆鼓,豆卷,蝉蜕,浮萍,西河柳,水蜈蚣,天胡荽, 蔓荆子,木贼草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d15e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a.png)
04
中药方剂与剂型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中药方剂的组成
中药方剂通常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 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方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
中药方剂的分类
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照功效可以分为解表方、泻下方、补 益方等;按照中药的种类可以分为单味药方 和复方方等。
中药剂型的种类与特点
02
中药制剂工艺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改进中药 制剂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03
中药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实现中药质量可控、可追溯 。
04
中药研发创新
鼓励中药新药的研发,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型中药 。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1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份额,尤其在亚洲地区有较 大影响力。
02
中药药材与炮制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
总结词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 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 要。
VS
详细描述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对 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采集中药材时,需要根据药材的生长周期 和季节进行采收,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 含量最高。同时,鉴别药材的真伪也是非 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气 味、颜色等方面进行鉴别。
反应。
05
中药临床应用与实践
中药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
中药治疗需全面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 境等因素,针对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方法。
治未病思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
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在疾病初期尽早干预, 以防止病情恶化。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eeb7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3.png)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83db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d.png)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学基础PPT课件
![中药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3162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a.png)
饮食:
痛风患者——忌饮酒及过食高蛋白食物; 胸痹(冠心病)、高血脂等患者——忌过食肥肉、
脂肪、动物内脏及酒等
糖尿病患者——忌食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脾胃虚弱患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坚硬的
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臭及辛 辣刺激性食物。
寒证忌服生冷食物;热证忌服辛辣温热和油腻食物。
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 的药。如水银(朱砂)、马钱子、斑蝥、轻粉、雄黄、巴豆、 甘遂、芫花、牵牛子、商陆、藜芦、瓜蒂、胆矾、水蛭、虻 虫、三棱、莪术、麝香等。
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 分药、性质滑利之品。如牛膝、红花、桃仁、姜黄、川芎、 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6 烊化服用药:
胶类药物打碎放入碗中倒些黄酒隔水炖使之软化后再 分批混入药汤中一起服用。
7 冲服药:
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溶合在药汤中一起服用,如三七 粉、羚羊角粉、牛黄粉等。
中药学基础
31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中药学基础
27
中药学基础
二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
1 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临床常用,是主要的给药途径; 注射给药:是现代给药途径之一; 局部给药:主要有舌下、鼻腔吸入、直肠、阴道给药、
皮肤给药用途。
2 应用形式
传统剂型有供口服的汤剂、膏剂、酒剂、散剂、露剂等; 现代有片剂、冲剂、胶囊剂、浸膏、气雾剂、膜剂、注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给病证的治疗 为依据而确定的;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2024版06608_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4版06608_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13d3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4.png)
10
03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2024/1/24
11
中药的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 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向上、向下、向内、 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 相反。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 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 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2024/1/24
十九畏
指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 制约的关系,如硫黄畏朴 硝,水银畏砒霜等。
妊娠禁忌
孕妇应禁用或慎用的中药, 如巴豆、牵牛、大戟、斑 蝥等。
25
常用中药的应用与配伍举例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用于热毒 疮疡、风热感冒等,常配伍蒲 公英、紫花地丁等。
补虚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气虚证, 常配伍白术、甘草等。
2024/1/24
17
常用中药的炮制与制剂举例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
甘
炙甘草偏于补中益气。
草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
黄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
芪
毒,大黄炭多用于出血
证。
生当归偏于补血活血,
大
酒当归偏于活血通经,
黄
土炒当归偏于补血止血。
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
白
利水消肿,炙黄芪偏于
术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黄芪
正品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 有豆腥味。
03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2024/1/24
11
中药的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 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向上、向下、向内、 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 相反。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 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 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2024/1/24
十九畏
指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 制约的关系,如硫黄畏朴 硝,水银畏砒霜等。
妊娠禁忌
孕妇应禁用或慎用的中药, 如巴豆、牵牛、大戟、斑 蝥等。
25
常用中药的应用与配伍举例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用于热毒 疮疡、风热感冒等,常配伍蒲 公英、紫花地丁等。
补虚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气虚证, 常配伍白术、甘草等。
2024/1/24
17
常用中药的炮制与制剂举例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
甘
炙甘草偏于补中益气。
草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
黄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
芪
毒,大黄炭多用于出血
证。
生当归偏于补血活血,
大
酒当归偏于活血通经,
黄
土炒当归偏于补血止血。
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
白
利水消肿,炙黄芪偏于
术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黄芪
正品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 有豆腥味。
中药—中药学基础理论_PPT幻灯片
![中药—中药学基础理论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6862bbfd4b73f242336c5ff1.png)
2、炮制的方法
炮制的 方法
修治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
(1)修治
1.目的: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 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2.方法: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 序。 ①纯净药材:挑、筛、刷、刮、挖、撞等。 ②粉碎药材:捣、碾、研、磨、镑、挫等。 ③切制药材:切、铡等。
碾药
切 药
(2)水制
炒
1.1 清炒: 炒黄 炒焦 炒炭
1.2 辅料炒(烫) 沙、土、米、麦麸等固体辅料
炙
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 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称炙法。
常用辅料有:
➢ 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蜜炙百部、枇杷 叶;
➢ 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如酒炙当归、川芎、大 黄;
动物类药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原则: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 桑螵蛸:三月中旬 鹿茸:清明节后45-60天 驴皮:冬至后剥取
三、炮制
炮制: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制剂之前,根 据临床用药的目的以及储存、配方或制剂 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 必要的加工处理,使之尽量满足医疗需要, 这些加工处理方法统称为炮制
4、酸和涩:能收、能涩
作用:收敛固涩。亦即抑制正气耗散,阻 止其脱失之势。 包括:敛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 固崩、止带、止血等
乌梅 五味子 龙骨 牡蛎
5、咸:能软、能下
作用:⑴ 软坚散结 牡蛎 ⑵泻下:在软坚基础上的通利大肠 芒硝
适应证:癥瘕积聚、瘰疬瘿瘤、痰核等形成 坚硬结块者;燥结便秘。
3.韩国的牛黄清心丸,源自于我国的牛黄清心液;
4.日本Ltd公司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 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加味逍遥散、当 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 保护,并且获得了授权
中药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中药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53bf62e518964bcf847ce4.png)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 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 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 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 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 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 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 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 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 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 学著作。
ppt课件 3
神农尝百草
• 神农鞭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汉族神 话传说。 •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 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 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 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 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 为神农。 •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 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 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 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 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 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 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ppt课件
25
民国时期
•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 中国进一步传播,这对中国的社会及医药 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出现了 一股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中医药学 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在志士仁人的努 力下,本草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继承 和发扬方面均有新的发展。
ppt课件
26
• 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 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 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充实。 • ②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 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 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为近代第 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 ③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 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
ppt课件
22
• 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 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 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 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 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 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 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 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 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 学著作。
ppt课件 3
神农尝百草
• 神农鞭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汉族神 话传说。 •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 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 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 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 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 为神农。 •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 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 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 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 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 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 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ppt课件
25
民国时期
•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 中国进一步传播,这对中国的社会及医药 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出现了 一股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中医药学 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在志士仁人的努 力下,本草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继承 和发扬方面均有新的发展。
ppt课件
26
• 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 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 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充实。 • ②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 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 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为近代第 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 ③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 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完整版x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完整版x](https://img.taocdn.com/s3/m/1e978c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4.png)
注意中药的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注意中药的妊娠禁忌
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某些中药,以免对胎儿造 成不良影响。
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时间
不同的中药煎服方法和时间不同,应遵医嘱 正确煎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 脉。
吴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 泻。
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神曲
消食和胃。
鸡内金
君臣佐使
中药处方中药物分为君、臣、佐、使 四种角色,君药为主药,臣药为辅药 ,佐药协助君臣药发挥作用,使药为 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用药禁忌
注意中药的用药禁忌,如孕妇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与处方举例
胃痛
胃寒痛可用良附丸治疗,胃热痛 可用清中汤治疗,气滞胃痛可用
柴胡疏肝散治疗。
中药的服用方法与剂量
服用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如补药空腹服, 驱虫药睡前服等。
服用方法
汤剂一般温服,丸剂、散剂等固体剂型可温开水 送服。
服用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确定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避免“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的配伍 使用。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
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注意中药的妊娠禁忌
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某些中药,以免对胎儿造 成不良影响。
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时间
不同的中药煎服方法和时间不同,应遵医嘱 正确煎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 脉。
吴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 泻。
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神曲
消食和胃。
鸡内金
君臣佐使
中药处方中药物分为君、臣、佐、使 四种角色,君药为主药,臣药为辅药 ,佐药协助君臣药发挥作用,使药为 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用药禁忌
注意中药的用药禁忌,如孕妇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与处方举例
胃痛
胃寒痛可用良附丸治疗,胃热痛 可用清中汤治疗,气滞胃痛可用
柴胡疏肝散治疗。
中药的服用方法与剂量
服用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如补药空腹服, 驱虫药睡前服等。
服用方法
汤剂一般温服,丸剂、散剂等固体剂型可温开水 送服。
服用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确定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避免“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的配伍 使用。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
中药学相关知识演示幻灯片
![中药学相关知识演示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a15de6e31126edb6f1a107c.png)
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
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
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
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
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
微苦。
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
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25
艾叶
? 来源: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全国各地均产。 ? 性状鉴别:多皱缩破碎,具短叶柄,完整叶片呈卵状椭圆形,
?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 棱角处有茸毛,节间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 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形针、长椭 圆形或卵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 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 5齿裂,花冠淡紫色。 揉搓后有特异清凉香气,味辛凉。
【性状】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 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 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 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 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 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 ,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 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
5条或更多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
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具环纹
,上端圆钝,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
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
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 ,上
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a02085d0d233d4b14e6947.png)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6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 • • •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7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 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 向性。
2.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 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8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四)归经
•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 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 经。 •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 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 药。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9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1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3.预防措施 (1) 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 使用的特殊要求。 (2)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2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 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3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1.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 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24 医学课件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 • • •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7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 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 向性。
2.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 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8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四)归经
•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 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 经。 •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 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 药。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9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1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3.预防措施 (1) 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 使用的特殊要求。 (2)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2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 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3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1.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 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24 医学课件
中药学基础课件
![中药学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3045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a.png)
中药学基础课件
探索中药学的奥秘,了解传统中医以及与之相关的草药,让我们一起深入研 究中草药的悠久历史与神奇功效。
中医理论与实践
1
经络理论
学习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的作用,探索中医学经络治疗法的原理和方法。
2
穴位疗法
探究中医的针灸和按摩疗法,了解穴位的位置、应用和疗效。
3
辩证论治
学习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具体病症诊断,并了解相应的草药治疗方案。
女性的良好保健中药,可以调 节月经、滋补血液,缓解疼痛。
味甘而性平,有益气养阴的功 效,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中药方 剂中。
中药学的现代研究
活性成分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在分析和 研究中草药中活性成分方面 的应用。
中药与现代医学
探讨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解释中西医结合 的重要性。
中药与疾病防治
介绍不同中药对特定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功效,并探索其 在健康维护中的潜力。
中草药的质量与安全
中草药采集 草药鉴别 草药安全
了解中草药采集的最佳时间和方法,以确保草 药的质量和有效性。
学习如何根据颜色、形状、气味和质地等特征, 鉴别真伪和质量优劣。
详细讲解中草药的正确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 以及避免潜在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典型中药材介绍
人参
当归
甘草
国药三大宝之一,提神补气, 增强免疫力,被视为滋补良药。
中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
1 标准化问题
探讨中药研究中标准化的挑 战,即如何确保中草药的质 量和功效。
2 科技创新
介绍科技对中药研究的影响, 如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人 工智能的应用。
3 国际化
讨论如何推动中药研究的国际化合作和知名度的提升。
探索中药学的奥秘,了解传统中医以及与之相关的草药,让我们一起深入研 究中草药的悠久历史与神奇功效。
中医理论与实践
1
经络理论
学习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的作用,探索中医学经络治疗法的原理和方法。
2
穴位疗法
探究中医的针灸和按摩疗法,了解穴位的位置、应用和疗效。
3
辩证论治
学习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具体病症诊断,并了解相应的草药治疗方案。
女性的良好保健中药,可以调 节月经、滋补血液,缓解疼痛。
味甘而性平,有益气养阴的功 效,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中药方 剂中。
中药学的现代研究
活性成分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在分析和 研究中草药中活性成分方面 的应用。
中药与现代医学
探讨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解释中西医结合 的重要性。
中药与疾病防治
介绍不同中药对特定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功效,并探索其 在健康维护中的潜力。
中草药的质量与安全
中草药采集 草药鉴别 草药安全
了解中草药采集的最佳时间和方法,以确保草 药的质量和有效性。
学习如何根据颜色、形状、气味和质地等特征, 鉴别真伪和质量优劣。
详细讲解中草药的正确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 以及避免潜在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典型中药材介绍
人参
当归
甘草
国药三大宝之一,提神补气, 增强免疫力,被视为滋补良药。
中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
1 标准化问题
探讨中药研究中标准化的挑 战,即如何确保中草药的质 量和功效。
2 科技创新
介绍科技对中药研究的影响, 如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人 工智能的应用。
3 国际化
讨论如何推动中药研究的国际化合作和知名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