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新版
2.6 导体的电阻(1)实验探究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长度l、横截面积S、电阻R的测量及方法长度l:用mm刻度尺测;横截面积S: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或用累积法测直径;电阻R:伏安法。
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注意两点,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电流变的接法选择。
请学生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并请一位同学把电路图画到黑板上,并及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评价。
教师:我们本节需要把每一和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都测量出来吗?学生:不需要。
教师:我们本节课定量研究导体的电阻和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并且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关系,因此,我们做一个对比试验就可以达到目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电路图:a 和b :横截面积、长度相同,长度l之比为1:2a 和c :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S之比为1:2a 和d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①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教师: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征,电压之比就是电阻之比②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师:分别测量a、c两端的电压,电压之比为电阻之比,从而得出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③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教师:分别测量a、d两端电压,得出电阻和材料的关系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结论:导体电阻和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还和导体的材料有关(2)理论探究1.理论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2.理论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3.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材料的关系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方法,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学生:假设有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入电路,总电阻是原来的N倍,导体总长度也是原来的N倍,可见,导体的电阻和长度成正比;学生: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每个电阻横截面积都为S,并联接入电路,总电阻是原来的N分之一,而横截面积是原来的N倍,可见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学生:刚才的实验中,不同材料,相同的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不同,可见导体的电阻还和材料有关。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新版改变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测量导体的电阻,记录数据。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
2.将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调节电压表读数为2V。
3.测量导体长度为l1时的电阻R1.4.保持电路不变,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测量导体长度为l1时的电阻R2.5.保持电路不变,改变导体的材料,测量导体长度为l1时的电阻R3.6.保持电路不变,改变导体的长度,测量导体长度为l2时的电阻R4.7.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电阻率ρ。
2)实验数据处理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数据,请你们根据数据计算出电阻率ρ,并画出电阻R与导体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电阻率ρ,并画出图像)3)结论教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率不同。
4)讨论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是滑动变阻器,你们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吗?它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滑动变阻器是一种可变电阻器,通过滑动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起到了调节电路电阻的作用。
三)课堂练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电阻定律,计算以下问题。
1.一根电阻为10Ω的导线,通过的电流为5A,求导线消耗的功率。
2.一根铜线的电阻率为1.72×10-8Ω·m,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2,求导线的电阻。
3.一根电阻为20Ω的导线,连接在电源上,电压为120V,求导线通过的电流。
学生:(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问题的答案)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概念,并通过课堂练巩固了所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关注物理学科,探究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电阻R。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2-6-导体的电阻(教案)
第二章恒定电流2.6 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自主预习】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 R= 。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
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合金的电阻率。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或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做成的。
有些合金如和,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典型例题】一、电阻定律的应用【例1】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在两端点A、B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若剪去BC段,在A、C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则剪去的BC段多长?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例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三、电阻定律的实验考查【例3】.如图7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____.【课后练习】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2.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A.2∶3 B.4∶3 C.3∶4 D.8∶33.如图2-6-5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长为L1,ad边长为L2,当端点Ⅰ、Ⅱ和Ⅲ、Ⅳ分别接入电路时,RⅠⅡ∶RⅢⅣ是( )A.L1∶L2 B.L2∶L1C.L21∶L22 D.L22∶L214.如图2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 B.a和cC.b和c D.b和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B.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6 V的电源、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4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变暗 B.变亮C.亮度不变 D.可能烧坏灯泡7.白炽灯接在220 V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逐渐增大到220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将逐渐变大B.电流将逐渐变小C.每增加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D.每增加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图5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B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 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 AB =U2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AB <U2C .负载电阻R 越大,U AB 越接近U2D .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2,则滑片P 应向下移动9.如图6所示,表示用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电流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I -U 线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10、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11. 10.某电路需要20 A 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 A”和“5 A”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答案:例1.答案200 m解析设整个导线AB 的电阻为R 1,其中AC 段的电阻为R 2,根据欧姆定律:U =I 1R 1=I 2R 2,则R 2R 1=I 1I 2=0.50.6=56.再由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 段导线长:l 2=R 2R 1l 1=56×1 200 m =1 000 m .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 段的长度为:l x =l 1-l 2=200 m.例2. 答案D解析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并随温度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 、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 对.例3. 答案U I U πDd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阻定律R =ρlS ,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右图所示,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2π2D×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 由欧姆定律可得R=UI由电阻定律R=ρlS可得R=ρd D L∙22π=Dd L πρ 则U I =Dd L πρ,得ρ=U πDd IL . 课后练习:1. 答案BCD解析电阻率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差,A 错;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对;温度降到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消失,导体成为超导体,C 对;标准电阻要求阻值稳定,D 对.2. 答案B3. 答案D解析令电阻板厚为d ,当端点Ⅰ、Ⅱ接入电路时,导体的长为L 2,横截面积为L 1d ,根据电阻定律R ⅠⅡ=ρl S =ρL 2L 1d .同理,R ⅢⅣ=ρL 1L 2d,所以R ⅠⅡ∶R ⅢⅣ=L 22∶L 21.4.答案 CD解析 向c 移动,电流减小则电阻增大,可以接b 和c 或b 和d ,本质相同 5. 答案 AB解析 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 正确,C 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电阻率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 答案 B7.答案 AD解析 随着电压U 的增大,由I =UR 知,电流将逐渐变大,A 选项正确.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值增大.根据欧姆定律I =UR ,在I —U 图线中,由于R 在增大,斜率K=R1减小.其I —U 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线可知,每增加1 V 的电压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 答案 ABC解析 设AB 间电阻为R ,变阻器总电阻为R 0,当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中间时,如果A 、B 间未接负载则U AB =R 0/2R 0·U=U 2,故选项A 正确;如果A 、B 间接上负载R ,则U AB =R 并R 总·U,其中R 并=R·R 02R +R 02,R 总=R 02+R 并,故U AB <U2,故选项B 正确;当R 越大,取极限R→∞,则AB 间相当于断路.U AB =U 2,故R 越大,U AB 越接近U 2,选项C 正确;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2,则AB 间的总电阻R PC ·RR PC +R应等于R PD ,故滑片P 应向上移动. 9.答案 D解析 长度不变,增加横截面积,电阻减小. 10. 答案2Ω 10Ω 11. 答案 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 这两段等长的保险丝横截面积之比: S 1∶S 2=1∶4由电阻定律R=ρlS得电阻之比R1∶R2=S2∶S1=4∶1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的电流之比I1∶I2=R2∶R1=1∶4即第2根保险丝中的实际电流是第1根中的4倍,而额定电流只是第1根的3倍.即当I1=5 A时,I2=20 A(已烧断)当I2=15 A时,I1=154A安全允许的最大电流是15 A+154A=18.75 A<20 A,所以不能这样使用.。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电阻定律》精品教案
电阻定律教案【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
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2、电阻率的理解【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教学器材】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导体的电阻》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6节导体的电阻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导体电阻的决定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
2、了解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两种研究方法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两个过程,体会物理规律的严密性。
3、通过介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及相关应用,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意识。
4、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用具自制电阻定律示教板及相关器材,日光灯灯丝,酒精灯,电池组,电键,导线,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由问题进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6节导体的电阻。
首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希望同学们有精彩的表现。
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电阻的定义式IU R ,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生:“不对”师: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初中我们有一个定性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而且还有一个半定量的结论: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新课教学】师:本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探究的办法有两种: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首先看理论探究,根据预习哪个小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阻R 与长度L 的关系?(机会一次)(在预习学案中已经有专门的铺垫、要求和训练)生:………师补充:(条件)师:第二次机会:电阻R 与横截面积S 的关系生:………师:理论探究的结果是:………,数学表达式:………理论探究的结果能否经得住实验的考验呢?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6 导体的电阻本节分析本节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所以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并理解电阻决定式.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电阻决定式的认识,所以本节的教学难点是设计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而本节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在本节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总之,本节教学要突出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决定式的内容,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2)能根据实验要求及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连接电路,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学会根据探究目标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环节,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强化对探究过程的评价意识,养成对探究过程形成书面报告的习惯.(3)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活动中主动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活动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2)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追求最佳方案的研究态度.(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物理学习和研究.(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难点: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本节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准备1.“220 V 100 W”和“ 220 V 25 W”的两个白炽灯泡.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课件播放、实物投影.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锰铜合金导线、镍铬合金导线、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阻丝示教板等.设计者:李长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指导小组讨论.请学生来陈述自己的想法:(1)要求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但长短不同. (2)用伏安法测电阻R=U I,用刻度尺测长度. (3)电路图如图所示,AB 之间分别接入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但长短不同的电阻. 验的方案形成大致的思路. 小组内思考、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请学生代表陈述小组交流的结果,并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从各小组结论中大致知道该如何去探究R与l 的定量关系接着从提供的器材出发,结合刚才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案.问题引导:1.实验室只能提供一根长的电阻丝,没有两根长短不一的电阻丝,能否探究R与l的关系?说说你的想法?2.根据R=U I,测得U和I才能求R,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少测一个量,让实验简单一些?(提示:我们设计探究R 与l 的关系时,并没有测S,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得出实验设计在保证电流I 相等的前提下,电压U 之比,反映了对应的电阻R 之比.设计表格:进行实验:依据优化的实验方案,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解决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器材,完成探究.联系不测S 的理由,思考不测电压U 或者是不测电流I 的前提是什么?1.出示电阻丝示教板(如图乙)2.教师与学生一起连接电路,先让E、F 分别接A、a,测得一组数据(U,I)记入下表.然后把a、b 用短导线连接,E、F 分别接A、B,得一组数据(U ,I).再把A、B 用一短线连接,E、F 分别接A(B)、a(b),得一组数据(U ,I).3.换用E、F 分别接不同材料金属丝C、c,又得一组数据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此方案,参考微视频.)小结:1.2.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相辅相成,是科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结论整合:引导学生将刚才的两个探究结论,归纳为一个:R 与S l成正比.问题引导:尝试依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论探究R与S的定量关系.师生、生生交流,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形成共识.名称U/V I/A R/Ω镍铬S、l(A、a 单)S、2l(A、B 串接)2S、l(A、B 并接)锰铜S、l(C、c 单)体验到通过努力,能让探究方案变得更简洁.小组内合作,完成探究实验.1.能否将这个结论写成一个等式,怎么写?对“实验探究和逻板书设计6 导体的电阻一、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1.实验探究2.理论探究二、导体的电阻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数学表达式lUR=ρS(决定式)(区别定义式:R=I)适用条件:粗细均匀的导体,浓度均匀的电解液3.电阻率ρ: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单位:Ω·m教学反思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本节的教学中,笔者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但是离新课程标准还有差距,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放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节的设计既忠于教材的编写理念,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减,增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参考案例,减去了测长度、分压电路的介绍,更突出本节的重点.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启示,对教材的再处理,进行二次开发,在教学中凸显和实现课改的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备课资料•半导体电阻率半导体的电阻率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室温时约在 1 mΩ· cm~1 GΩ· cm之间(上限按谢嘉奎《电子线路》取值).半导体的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1.决定电阻率的因素电阻率与晶向有关.对于各向异性的晶体,电导率是一个二阶张量,共有27个分量.特别,对于硅之类的具有立方对称性的晶体,电导率可以简化为一个标量的常数(其他二阶张量的物理量都是如此).电阻率的大小决定于半导体载流子浓度n 和载流子迁移率μ:ρ=1 .对于掺杂浓度不均nqμ匀的扩散区的情况,往往采用平均电导率的概念.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决定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的主要因素是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①低温下:由于载流子浓度指数式增大(施主或受主杂质不断电离),而迁移率也是增大的(电离杂质散射作用减弱),所以这时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②室温下:由于施主或受主杂质已经完全电离,则载流子浓度不变,但迁移率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晶格振动加剧,导致声子散射增强所致),所以电阻率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高温下:这时本征激发开始起作用,载流子浓度将指数式地增大,虽然这时迁移率仍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晶格振动散射越来越强),但是这种迁移率降低的作用不如载流子浓度增大的强,所以总的效果是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半导体开始本征激发起重要作用的温度,也就是电阻率很快降低的温度,该温度往往就是所有以PN 结作为工作基础的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因为在该温度下,PN 结即不再存在);该温度的高低与半导体的掺杂浓度有关,掺杂浓度越高,因为多数载流子浓度越大,则本征激发起重要作用的温度——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也就越高.所以,若要求半导体器件的温度稳定性越高,其掺杂浓度就应该越大.。
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和课件
超导
思考:
两个 导体
材料相同 厚度相同
上表面是正方形
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样的关系?
R1 = R2
R1 R2
电流方向
a h
电流方向
b h
1.有人说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电阻率是由导体的性质决定的,所以电阻率越大,则 电阻越大,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
电阻率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优劣,电阻率大, 电阻不一定大,由电阻定律知,电阻大小还与L和S 有关.
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和课 件
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请仔细观察两只灯泡的照片,说出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一、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长度 L L越大,R越大
2.横截面积 S S越大,R越小
3.材料
二、理论探究和验证 电阻串联
2.一白炽灯泡铭牌显示“220V,100W”字样,通过计算得出灯泡灯丝电阻R=484,该阻值是工 作时的电阻值还是不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一样吗?为什么? 提示:该阻值是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不一样
100W是额定功率,是灯泡正常工作时的功率,所以484是工作时的电阻;当灯泡不工作时,由于 温度低,电阻比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小,所以电阻小于484.
3.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下列 U-I图线中可能表示金属铂电阻的是( )
B
4.同一半圆形金属片,如图所示,从不同方向测量其电阻 (1)Ra、Rb是否相等? (2)如果不等,Ra、Rb谁大? Ra、Rb比值是多少?
提示:(1)不等,(a)又短又“胖”,(b)又长又“瘦”; (2)Ra<Rb.若1/4圆形金属片电阻为R0,则(a) 为两R0并联,Ra= R0/2;(b)为两电阻串联, Rb =2R0,所以Ra:Rb=1: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2.6《导体的电阻》名师教案
(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组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这就是电阻定律。
(2)公式:
教师指出:式中ρ是比例常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1)金属与合金哪种材料的电阻率大?
(2)制造输电电缆和线绕电阻时,怎样选择材料的电阻率?
(3)根据材料反映,结合实际,有哪些实际运用?
学生回答;
(1)从表中可以看出,合金的电阻率大。
(2)制造输电电缆时应选用电阻率小的铝或铜来做.制造线绕电阻时应选用电阻率大的合金来制作。
(3)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可以制作电阻温度计,这两种合金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几乎没有变化,可以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多媒体展示图片:滑动变阻器,不同瓦数白炽灯,不同材料制作的导线,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试着猜想一下,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
学生: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若干、实验所需合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天气马上开始热了,又到了炎热的夏季,每到夏季用电高峰期的时候,你会发现家里的白炽灯比平时暗一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白炽灯的亮度比平时暗?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选修3-1(第二章)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选修3-1(第二
章)
高二是高中三年的一个过渡年级,打好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文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人教版物理的一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压以及电压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这节在知识体系上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电流电压电阻变阻器,也在科学探究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规律。
并且是在规律性实验中渗透控制变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后续学习的的基础,因此,本节是本章及初中电学实验的重点。
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教科书是通过实验得出:不同导体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没有用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来定义电阻,目的是降低难度。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
理选修3-1第二章《导体的电阻》优秀教案
6《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导体的电阻》是新课标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恒左电流》第六节的内容,它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本节内容安排在部分电路欧姆泄律知识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部分电路欧姆怎律是研究导体两端电压、流过的电流等外界条件与导体电阻的数量关系而非决左关系:电阻左律是研究导体材料、长度、横截而积等自身条件与电阻的决立关系。
学生在初中已经左性研究了导体材料、长度、横截而积等自身条件与电阻的关系,本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左量描述的研究,同时突岀了“电阻率”这一物理概念,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导体能够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的性质,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导体的电阻规律,能用电阻的讣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 科学思维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和逻辑推理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3. 实验探究通过提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合理猜测,体验发现问题、合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和获取证据、分析论i正、交流总结的过程,深度体会实验探究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概念和实验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操作。
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导作与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难点是对电阻率的理解,在介绍电阻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表格对电阻率有感性认识,明确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再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猜想一设计-一验证-一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推理:2学法指导从开发学生体验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1)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探究过程。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理解电阻定律,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电阻定律。
2. 难点:应用电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导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导体的导电性能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导体的电阻》。
2. 新课呈现
- 讲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导体的电阻变化情况。
- 引导学生推导电阻定律,并讲解其应用。
- 介绍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导体电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电阻定律的应用。
4.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 查阅资料,了解导体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教案14 新人教版选修3-1
电阻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深化对电阻的认识,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来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体验运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研究——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开展研究、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3)体会到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是相辅相成的,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成功的积极情感,进一步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
(2)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3)体验到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也体验到物理学的简洁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电阻定律的表达式。
教学策略:从学生设计定值电阻的角度出发,思考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引出探究课题。
结合课件,设置小台阶,有目的地引导设计实验,探究R与L的关系。
反思得到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串联电路的特点,知识迁移、从并联电路特点出发,理论探究R与S的关系,用数学方法整合实验结论,得出电阻定律,并加以理解。
2、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难点:立足农村中学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引导学生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策略:从控制变量的基本实验思想出发,结合多媒体课件,师生、生生合作,设计实验,从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出发,抓住R、I、U三者关系,再次利用控制变量法简化实验设计,通过优化实验,既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又为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理论探究R与L 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使后续理论探究过程显得并不突兀。
三、设计思路:本课教材以电阻定律为载体,提供了一套实验探究方案和一套理论探究方案,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既要学习、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更要突出探究过程,容量是很大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的概念,明确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2、要求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重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及其适应条件难点:对电阻的定义的理解,对I-U图象的理解【自主预习】1、导体的电阻①定义:②公式:(定义式)③单位:符号: 且1Ω=1V/A,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kΩ= Ω1MΩ= KΩ2.欧姆定律①定律内容:②公式:③适应范围: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伏安特性曲线:(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典型例题】一、公式R=UI和I=UR的对比【例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R=UI知,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B.由R=UI知,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C.由I=UR知,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由I=UR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例2】如图2-3-7所示的图象所对应的两个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回答:(1)电阻之比R1∶R2为______.(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电压之比U1∶U2为________.(3)若两个导体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之比为______.三、欧姆定律的应用【例3】电阻R与两个完全相同的晶体二极管D1和D2连接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a、b端的电势差U ab=10 V时,流经a点的电流为0.01 A;当电势差U ab=-0.2 V时,流经a点的电流仍为0.01 A.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单向导通时有电阻,当通过反向电流时,电阻可以认为是无穷大,则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__,二极管导通时的电阻为________.思维步步高:当ab间接正向电压时,接通的是哪个电路?当ab间接负向电压时,接通的是哪个电路?先求哪个用电器的电阻比较方便?四、题型二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例4】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只画出了AB段),由图可知,当灯泡电压由3 V变为6 V时,其灯丝电阻改变了________ Ω.【课后练习】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B.若不计温度影响,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比是一个常数C.电流经过电阻时,沿电流方向电势要降低D.电解液短时间内导电的U—I线是一条直线2.两电阻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如图2-3-8所示,可知两电阻的大小之比R1∶R2等于( )A .1∶3B .3∶1C .1∶ 3 D.3∶13.如图4所示是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错误的是( )A .导体的电阻是25 ΩB .导体的电阻是0.04 Ω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 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 AD .当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 A 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5 V4.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A.n -1n RB.1n RC.n n -1R D .nR 5.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的电压变化,如图6实线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5 ΩB .加12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8 ΩC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6..欧姆定律适用于 ( )A.电动机电路B.金属导体导电C.电解液导电D.所有电器元件7.如图12—3—5所示,a、b两直线分别是用电器A和B的伏安特性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用电器中的电流、两端的电压和用电器的电阻不符合欧姆定律C.用电器A的电阻值比B大D.用电器A的电阻值比B小8.用电器A的电阻是用电器B的电阻的2倍,加在A上的电压是加在B上的电压的一半,那么通过A、B的电流I A和I B的关系是()A.I A=2I B B. I A=I BC. I A=I B/2D. I A=I B/49.一个标有“220V 60W“的白炽灯泡,加上的电压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题中给出的四个图线中,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 )ABC D图2-410.鸟儿落在110V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裸露电线,但鸟儿仍安然无恙,这是因为()A.鸟有耐高压的天性B.鸟儿是干燥的,所以鸟体不导电C.鸟两脚间的电压几乎为零D.鸟体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11.一金属导体,两端加上U1=10 V的电压时电流I1=0.5 A,两端加上U2=30 V的电压时导体中电流I2多大?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则导体的电阻多大?12.贝贝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U和I的数据,数据如下表:(1)在图7中画出-图线.(2)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当小灯泡的电功率逐渐增大时,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3)这表明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答案:例1.答案CD解析R=UI只是电阻的定义式,U=0,I=0时R仍存在,即R与U和I不存在正、反比关系.对一段确定的导体而言,R一定,故I与U成正比,D对,A、B 错.由欧姆定律可知I与U成正比,与R成反比,C对.例2.答案(1)3∶1 (2)3∶1 (3)1∶3解析(1)在I—U图象中,电阻的大小等于图象斜率的倒数,所以R1=ΔU ΔI=10×10-35×10-3Ω=2 ΩR2=10×10-315×10-3Ω=23Ω即R1∶R2=3∶1(2)由欧姆定律得U1=I1R1,U2=I2R2所以U1∶U2=R1∶R2=3∶1(3)由欧姆定律得I1=U1R1,I2=U2R2所以I1∶I2=R2∶R1=1∶3例3. 解析当ab间接正向电压时,接通的是二极管和电阻串联的电路.根据欧姆定律,二极管和电阻的串联值为1 000 Ω,当ab间接负向电压时,接通的是二极管的电路,根据欧姆定律,两个二极管的电阻值为20 Ω,所以电阻R 的电阻值为980 Ω.答案 980 Ω 20 Ω例4. 答案 5课后练习1.答案 BCD解析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直接关系,R =U I仅仅是导体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 2. 答案 A解析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电阻的倒数.3. 答案 B4. 答案 C解析 R =ρl S ,截去l n再拉长至l 后的横截面积为S ′,有 (l -l n )S =lS ′,S ′=n -1nS R ′=ρl S ′=n n -1ρl S =n n -1R 5. 答案 ABD解析 U =5 V 时,I =1.0 A ,R =U I=5 Ω,同理U =12 V 时,R =8 Ω,由图线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电阻不断增大,随电压的减小,电阻不断减小,A、B、D 对,C错.6.答案:B7. AC 8. D 9. BCD 10.C11. 答案 1.5 A 20 Ω解析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决定,与电压U及电流I无关.R=UI是电阻的定义式,但不是决定式.所以R=U1I1=U2I2,I2=U2U1I1=1.5 A.导体的电阻R=U1I1=20 Ω,为定值.12. 答案(1)I-U图线如下图所示(2)开始不变,后来逐渐增大(3)增大解析画图线时所取标度必须合适,以所画图线尽量布满坐标纸为宜,且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图线上,其余点均匀分布在两侧,个别偏差较大的点舍去。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电阻定律》教案设计
电阻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2.能力目标:(1)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各种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2)通过我国对超导现象的研究介绍,激发学生爱国和奋发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电阻定律2.难点:电阻率3.疑点:超导现象的产生4.解决办法①对于重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一起(教师动手,学生观察)探索,最后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导出定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渗透。
②对于难点,主要是通过与电阻的比较,从而明确电阻是反映导体本身属性;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
③对于疑点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加强直观感觉。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启发式教学四、教具:电阻定律示教板(含金属丝)学生电源电流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火柴废弃的“220V 40W”白炽灯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自制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为了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怎样做?由欧姆定律I=U/R,只要增加导体两端的电压U或降低导体电阻R即可。
2.R=U/I的含义,如何测定电阻(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从上述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电阻R与两端电压及流过电流强度无关,那么它由谁决定呢?(二)进行新课1.探索定律——电阻定律①R 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猜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②解决方法——控制变量法。
(回忆欧姆定律的研究或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③演示实验 幻灯投影电路图。
A .出示电阻定律示教板、金属材料B .教师与学生一起连接电路,先让E 、F 分别接A 、a ,测得一组数据(U 、I )记入下表。
然后把a 、b 用短导线连接,E 、F 分别接A 、B ,又得一组(U 、I ).再把A 、B 用一短线连接,E 、F 分别接A (B )a (b ).又得一组数据(U 、I ).C .换用E 、F 分别接不同材料金属丝C 、c ,又得一组数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自主预习】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R= 。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
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 纯净金属的电阻率 ,合金的电阻率 。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 或 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 ,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 做成的。
有些合金如 和 ,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
【典型例题】 一、电阻定律的应用【例1】 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 ,在两端点A 、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 ,若剪去BC 段,在A 、C 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 ,则剪去的BC 段多长?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例2】 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B .由R =U 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三、电阻定律的实验考查【例3】.如图7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____.【课后练习】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2.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A.2∶3 B.4∶3 C.3∶4 D.8∶33.如图2-6-5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长为L1,ad边长为L2,当端点Ⅰ、Ⅱ和Ⅲ、Ⅳ分别接入电路时,RⅠⅡ∶RⅢⅣ是( )A.L1∶L2B.L2∶L1C.L21∶L22D.L22∶L214.如图2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 B.a和cC.b和c D.b和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B.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6 V的电源、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4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变暗B.变亮C .亮度不变D .可能烧坏灯泡7.白炽灯接在220 V 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 逐渐增大到220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将逐渐变大B .电流将逐渐变小C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D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图5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 、B 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 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 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 AB =U2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 AB <U2C .负载电阻R 越大,U AB 越接近U2D .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2,则滑片P 应向下移动9.如图6所示,表示用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电流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I -U 线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10、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11. 10.某电路需要20 A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 A”和“5 A”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答案:例1.答案200 m解析设整个导线AB 的电阻为R 1,其中AC 段的电阻为R 2,根据欧姆定律:U =I 1R 1=I 2R 2,则R 2R 1=I 1I 2=0.50.6=56.再由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 段导线长:l 2=R 2R 1l 1=56×1 200 m =1 000 m .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 段的长度为:l x =l 1-l 2=200 m.例2. 答案D解析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并随温度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 、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 对.例3. 答案U I U πDd 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阻定律R =ρlS,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右图所示,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2π2D×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 由欧姆定律可得R=U I由电阻定律R=ρlS可得R=ρdDL∙22π=DdLπρ则UI=DdLπρ,得ρ=UπDdIL.课后练习:1. 答案BCD解析电阻率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差,A错;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对;温度降到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消失,导体成为超导体,C对;标准电阻要求阻值稳定,D对.2. 答案B3. 答案D解析令电阻板厚为d,当端点Ⅰ、Ⅱ接入电路时,导体的长为L2,横截面积为L1d,根据电阻定律RⅠⅡ=ρlS=ρL2L1d.同理,RⅢⅣ=ρL1L2d,所以RⅠⅡ∶RⅢⅣ=L22∶L21.4.答案CD解析向c移动,电流减小则电阻增大,可以接b和c或b和d,本质相同5. 答案AB解析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正确,C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电阻率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 答案 B7.答案AD解析 随着电压U 的增大,由I =U R知,电流将逐渐变大,A 选项正确.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值增大.根据欧姆定律I =U R,在I —U 图线中,由于R 在增大,斜率K=R1减小.其I —U 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线可知,每增加1 V 的电压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 答案 ABC解析 设AB 间电阻为R ,变阻器总电阻为R 0,当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中间时,如果A 、B 间未接负载则U AB =R 0/2R 0·U =U2,故选项A 正确;如果A 、B 间接上负载R ,则U AB =R 并R 总·U ,其中R 并=R ·R 02R +R 02,R 总=R 02+R 并,故U AB <U2,故选项B 正确;当R 越大,取极限R →∞,则AB 间相当于断路.U AB =U2,故R 越大,U AB 越接近U 2,选项C 正确;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 2,则AB 间的总电阻R PC ·RR PC +R应等于R PD ,故滑片P 应向上移动.9.答案 D解析 长度不变,增加横截面积,电阻减小. 10. 答案2Ω 10Ω11. 答案 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 这两段等长的保险丝横截面积之比:S 1∶S 2=1∶4由电阻定律R =ρlS得电阻之比R 1∶R 2=S 2∶S 1=4∶1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R 2∶R 1=1∶4即第2根保险丝中的实际电流是第1根中的4倍,而额定电流只是第1根的3倍.即当I 1=5 A 时,I 2=20 A(已烧断) 当I 2=15 A 时,I 1=154A安全允许的最大电流是15 A +154 A =18.75 A<20 A ,所以不能这样使用.。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2.6导体的电阻教案
教学设计《导体的电阻》新课标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六节《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
新教材包含了很多教学探究的内容,《导体的电阻》一节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机会和素材。
设计开放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电阻定律的探究,在研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课利用魔术“吹气亮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猜想电阻到底由导体的哪些因素来决定?从而引出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什么关系?教材从两条途径进行了研究:一是实验探究,二是理论推导。
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探究,教学中采取提前渗透,重点点拨,在学生已完成的实验探究结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的方法。
本课重点在实验探究,理论探究课后学生自主解决的策略,对教材的两条途径进行整合。
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感受实验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率与电阻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电阻定律,作业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证明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体验逻辑思维的力量;解释魔术呼应引课,讲解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本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数据处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追求真理,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教者既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整个课堂教学按照“设问—猜想—探究—处理数据—归纳—反思”展开。
2、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新课标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六节内容。
它是《恒定电流》这一章节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
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并理解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物理 选修3-1(人教版)--《导体的电阻》教案1--优化方案
料对电阻的影响的?
主题3:电阻
R=ρ与电阻率(1)可直接指定学生在黑板
上写。
(2) (3)注意学生表达是否
准确全面,尽量让学生补
充。
教师主要控制好时间,
归纳总结。
(1)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
积和材料有什么样的关系?写
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电阻率反映了什么性质?同
种材料的电阻率是一定的吗?
(3)电阻与电阻率有什么区别与
联系?
口头表
述
第三层级基本检
测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
交流,掌握学生的能力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
论。
PPT课
件
技能拓展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
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
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
件
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
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做笔记。
PPT课
件
第四层级知识总
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
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
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
件呈现
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
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
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
案。
课外拓展介绍半导体相关知识PPT课
件
板书设计导体的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的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自主预习】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R= 。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
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合金的电阻率。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或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做成的。
有些合金如和,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典型例题】一、电阻定律的应用【例1】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在两端点A、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若剪去BC段,在A、C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则剪去的BC段多长?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例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三、电阻定律的实验考查【例3】.如图7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____.【课后练习】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2.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A.2∶3 B.4∶3 C.3∶4 D.8∶33.如图2-6-5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长为L1,ad边长为L2,当端点Ⅰ、Ⅱ和Ⅲ、Ⅳ分别接入电路时,RⅠⅡ∶RⅢⅣ是( )A.L1∶L2B.L2∶L1C.L21∶L22D.L22∶L214.如图2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 B.a和cC.b和c D.b和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B.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6 V的电源、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4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变暗B.变亮C .亮度不变D .可能烧坏灯泡7.白炽灯接在220 V 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 逐渐增大到220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将逐渐变大B .电流将逐渐变小C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D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图5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 、B 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 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 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 AB =U2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 AB <U2C .负载电阻R 越大,U AB 越接近U2D .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2,则滑片P 应向下移动9.如图6所示,表示用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电流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I -U 线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10、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11. 10.某电路需要20 A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 A”和“5 A”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答案:例1.答案200 m解析设整个导线AB 的电阻为R 1,其中AC 段的电阻为R 2,根据欧姆定律:U =I 1R 1=I 2R 2,则R 2R 1=I 1I 2=0.50.6=56.再由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 段导线长:l 2=R 2R 1l 1=56×1 200 m =1 000 m .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 段的长度为:l x =l 1-l 2=200 m.例2. 答案D解析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并随温度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 、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 对.例3. 答案U I U πDd 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阻定律R =ρlS,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右图所示,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2π×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 由欧姆定律可得R=U I2D由电阻定律R=ρlS可得R=ρ= 则UI =,得ρ=U πDd IL . 课后练习: 1. 答案BCD解析电阻率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差,A 错;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对;温度降到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消失,导体成为超导体,C 对;标准电阻要求阻值稳定,D 对.2. 答案B3. 答案D解析令电阻板厚为d ,当端点Ⅰ、Ⅱ接入电路时,导体的长为L 2,横截面积为L 1d ,根据电阻定律R ⅠⅡ=ρl S =ρL 2L 1d .同理,R ⅢⅣ=ρL 1L 2d,所以R ⅠⅡ∶R ⅢⅣ=L 22∶L 21.4.答案 CD解析 向c 移动,电流减小则电阻增大,可以接b 和c 或b 和d ,本质相同 5. 答案 AB解析 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 正确,C 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电阻率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 答案 B7.答案 ADd D L∙22πDd L πρDd Lπρ解析 随着电压U 的增大,由I =UR知,电流将逐渐变大,A 选项正确.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值增大.根据欧姆定律I =U R,在I —U 图线中,由于R 在增大,斜率K=减小.其I —U 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线可知,每增加1 V 的电压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 答案 ABC解析 设AB 间电阻为R ,变阻器总电阻为R 0,当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中间时,如果A 、B 间未接负载则U AB =R 0/2R 0·U =U2,故选项A 正确;如果A 、B 间接上负载R ,则U AB =R 并R 总·U ,其中R 并=R ·R 02R +R 02,R 总=R 02+R 并,故U AB <U2,故选项B 正确;当R 越大,取极限R →∞,则AB 间相当于断路.U AB =U2,故R 越大,U AB 越接近U 2,选项C 正确;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 2,则AB 间的总电阻R PC ·RR PC +R应等于R PD ,故滑片P 应向上移动.9.答案 DR1解析 长度不变,增加横截面积,电阻减小. 10. 答案2Ω 10Ω11. 答案 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 这两段等长的保险丝横截面积之比:S 1∶S 2=1∶4由电阻定律R =ρlS得电阻之比R 1∶R 2=S 2∶S 1=4∶1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R 2∶R 1=1∶4即第2根保险丝中的实际电流是第1根中的4倍,而额定电流只是第1根的3倍.即当I 1=5 A 时,I 2=20 A(已烧断) 当I 2=15 A 时,I 1=154A安全允许的最大电流是15 A +154 A =18.75 A<20 A ,所以不能这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