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注重动态生成,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注重动态生成,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摘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的动态生成,这给传统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带来了新的思考。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瞬息万变的,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的无限精彩,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数学课堂、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瞬息万变的,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努力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一、营造氛围,培育生成的温床。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生成资源不会凭空产生,而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则是培育生成资源的温床。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一课时,在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图形或物体。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对称特征呢?

生1:飞机

生2:风筝

生3:长方形

生4:正方形

生5:三角形

生6:我不同意,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

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孕育了活跃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暴露学生原生态思维,成为生成的滋养液。

二、心中有案,预约生成的导航。

叶澜教授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生成需要精心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案,运筹帷幄,才能预约精彩的生成。

课前的预设,是对教材的研读,对学生的了解,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便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并动态生成。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调查,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预案;对未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已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生,又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推导、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采用撕纸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在一起;有的学生利用添加辅助线(平行线)的方法,利用平行线定理来证明……由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生解题策略已有充分的预设,对学生的表现了然于心,所以课堂教学才更异彩纷呈。

动态的生成需要精心的预设,做到心中有人,以学定教。这样,教师才能从容地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用智慧将数学活动演绎得更加精彩!三、行中无案,把握生成的锲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瞬息万变的教学活动常与预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只有在实施预设的进程中,随时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想法等进行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富有灵性。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这节课时,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中,我发现一个小组竟然采用了用小棒摆三角形,然后再测量三边长度,推导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提出了是否所有的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的疑问,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议。看了他们的探究过程,我果断地放弃了原先预设“由

直接测量三角形三边长度,推导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逐步教学调整为开放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随意拿出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棒,看能不能把它摆成一个三角形。是否所有的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呢?为什么?这下,课室可热闹了。有的学生说:“因为三条小棒的长短不同。”有的学生说:“这可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对于学生的大胆猜想,我马上引导学生进行动手验证:“口说无凭,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马上围绕三角形条边之间的关系开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很快得出结论:(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课堂出现了小小的意外,却成就探究的平台。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但掌握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而且培养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多精彩的生成,我们牢牢抓住“生成”背后隐藏的丰富的教育契机,搭建探究平台,让课堂生成无限精彩!

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瞬息万变的,教师要用心去倾听、发现课堂中有价值的“意外”。把握生成的锲机,对教材重新解读、构建,及时变奏教学流程,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四、个性评价,焕发生成的活力。

新课堂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运用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及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生成性评价焕发生命的活力。

记得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后,我让学生举出一些负数的例

子。学生们都踊跃发言:-5,-1.8,-3,-32

,……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响起:-a 。-a 一这是负数吗?对于这个易错点,我知道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那么他们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得到深化。转念一想,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我没有及时给予纠正,而是把研究争辩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论辩中深化知识的理解,突破这个易错点。

生1:我认为﹣a 表示一个负数。而且一定是负数。

生2:我反对。如果a 是一个正数,那么﹣a 表示一个负数。但不一定是负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