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培气法

合集下载

武当内功(养气、练气法)

武当内功(养气、练气法)

武当内功(养气、练气法)夫内功者,一曰养气,一曰炼气。

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炼者,锻炼运使之意也。

武当内功尤重修善养,养炼并举。

“气之在人也,周行五脏六腑,百骸九窍之间,导而行之,小可治病,大可延年”,此之谓金丹养生也。

“盖培养中气而后元气充足,善涵养而后性气不动,性气不动而后神清。

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

如是始可制敌命中,故拳术于养气尤为不可缓也”,是又直指技击之真髓。

武当内功讲究以心为主,以气为用,重意不重形。

其养气功夫纯循道法自然。

以浑圆桩为例:功法要求习练者双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缓缓前抬,成抱球状置于丹田处:掌心涵空,虎口撑圆,沉肩坠肘,头正肩正跨正;双腿微曲,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口轻闭颌微收,神光内敛(双眼微闭),顺腹式呼吸,呼吸要深、长、细、匀,意守脐下气海穴处。

此乃守中之法。

《易筋经》云:“守中者,专于积气也。

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胸怀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

其所谓积气,实为养气耳。

如是,经百日修炼,大多习者均可腹内结丹。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

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

初炼者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

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

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

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至此,(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接下来就需要意守丹田养它炼它,修习第二层金丹大道。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气不走得其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老一辈武术家们极其看重这丹田的养炼功夫,“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延年益寿才是修炼内功的真正目的。

内功养气培元练气之气发丹田和固气

内功养气培元练气之气发丹田和固气

内功养气培元练气之气发丹田和固气气发丹田也叫发气,即用意带领人体真气。

先将气聚入丹田,渐渐聚拢在一起,收腹蓄之于内,然后配合各种动作骤然疾发,这种由丹田之气所崩发的发力方法叫发劲。

当遇敌时,是右动者,崩劲疾向右;是左动者,崩劲疾向左;是上动者,崩劲疾向上;是下动者,崩劲疾向下注;全身百节齐动者,崩劲如火山爆发,疾注百节,势如劈雷,快如闪电。

动与崩同时发之,周密配合,久练方见成效。

开始先动其手,再动其足,练到数月后,再动其腿、动其肘、动其膝。

再练其身,练其跃,练久者力大,再逐渐练手插砂、掌分砖、指透墙、金刚拳、一指金等。

继而练足功、腿功,如带铁瓦、缠砂袋。

跃而腾,纵而上房,腾而越涧,自然容易成功。

内功固气也称为固精。

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别。

先天之精是察受于父母,来源于先天,人出生以后,其精藏于肾中,是人类生殖繁育的基本物质,又称为“生殖之精”(男子指精液,女子指排卵和月经等物质)。

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以后在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所化生,即“水谷之精”。

藏于肾中,有滋养五脏六腑,产生生理功能的作用。

中医和气功学均认为“精”是化生气的重要物质之一。

通过呼吸、意念、姿势等练功方式,把精变化为气,即练精化气。

进而为“练气化神”和“练神还虚”的高级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练精化气是练气功的关键,是各类功法的入门之道,是比较难练的基础功夫。

因此,有些气功爱好者在练功过程中,如果因精气充足而出现遗精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亦有些因练功方法不当或出偏差而发生遗精等异常生理现象。

如果遗精较多或过频,则易伤元气,使丹田空虚气感不强,还会使练功者兴趣下降,意志消沉而影响练功的信心,甚至半途而废。

因此,如何使练功顺利,不发生遗泄,守住真阳,对练功者来讲是十分关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固精法”以供参考。

(一)小便闭气法在小便前,先深深吸口气然后闭气开始小便。

小便时上下牙齿紧咬,不得呼吸、讲话,便完后呼气。

此法具有固精摄气和健齿之效。

要坚持使用,养成习惯,从而达到固摄肾气,防止遗精之目的。

古代练气术法诀

古代练气术法诀

古代练气术法诀气,是宇宙间最为神秘的力量之一。

在古代,人们发现气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修炼内功。

因此,古代练气术被广泛地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练气术法诀,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领域。

一、吐纳调息法吐纳调息法是古代练气术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整呼吸的深浅和节奏,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达到平衡和增强内功的效果。

步骤如下:1. 坐在舒适的位置上,闭上双眼,放松全身。

2. 注意呼吸,慢慢吸气,让气息顺着鼻腔流入肺部,感受气息进入身体。

3. 慢慢呼气,让气息顺着鼻腔流出体外,同时聚焦注意力在呼气过程中。

4. 动作要慢慢、平稳且自然,避免用力过猛或呼吸过快。

通过持续地练习吐纳调息法,可以增强体内的气场,调整身心状态,增加人体能量的流动和积累。

二、五禽戏气功五禽戏气功是古代练气术中一种融合运动和呼吸的修炼方法。

它包括模仿五种动物,分别为虎、鹿、熊、猿和鸟,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呼吸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每种动物的练习都有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法。

以虎为例:1. 站立,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2. 慢慢向前伸展双臂,屈膝蹲下,当作虎准备跳起的姿势。

3. 同时吸气,身体慢慢直立,双臂向两侧张开,同时吐气。

4. 保持这个姿势片刻,然后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通过五禽戏气功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促进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三、太极拳太极拳是古代练气的一种绝佳方式,它融合了内功和外形的修炼方法。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体的动静结合、柔和而流畅的动作、呼吸的控制和内力的运用。

太极拳的拳法演练和上升依次分为: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海底针-->云手-->单鞭-->转身搬攔推,如此往复,每个动作都要保持平衡和力量。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耐力,调整呼吸和内力的运行,提升身心的健康和灵活性。

内功养气培元之养气方法和养气要领

内功养气培元之养气方法和养气要领

内功养气培元之养气方法和养气要领
养气即养浩然之气。

为道家修心养性之法,医家祛病延年之宝,佛家大慈大悲成佛,作祖之通衙,武家克敌制胜之法门·。

·…《少林拳谱》云:“养气不离性,练气不离命,欲要养气修命,须使心意不动。

心为君火,动为象火,心火不动,象火不生,气念自平。

无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

”养气之法,静功禅坐之根本,为诸多功法入门之关键。

所以前人练功多从静坐养气开始。

养气培元法又称养丹田法。

练功时注意选择站、坐、卧三种姿势中的一种。

一般以坐势效果为最佳。

要领:练内功时思想意识集中,双目垂帘,舌尖轻轻抵上腭,静如睡眠状,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意想丹田处有一“气团”,随着鼻吸鼻呼的呼吸配合。

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之灵—黄色光线,从头顶百会穴徐徐下行并压缩到丹田的“气团”内部。

呼气时意想人体内的浊气由会阴穴随呼气动作排出体外,同时放松肛门和肇丸等部位。

如此调息柔和自然,采用逆腹式呼吸,每次练功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收功。

收功时慢慢散意,自由调息,并做揉腹、擦面等动作。

正常反应:练习此功百日内腹部发热,全身温暖舒适,唾液增多,精气充沛,时而丹田内有跳动感,同时腹内还伴有“咕、咕……”的胃肠响动声。

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的“气团”逐渐增大充实,并沿任脉线自由循环流动。

拳谱云:
静养灵根气养神,养功修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生宝,万两黄金不予人。

八卦掌练内功的方法

八卦掌练内功的方法

八卦掌练内功的方法
1、调息、行气;
2、由后天气练到先天气;
3、通任督脉并通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此为上升之路,称为阳火;泥丸,黄庭,丹田称为三田,此为下降之路,称为阴符。

4、炼逆呼吸。

即呼气时小腹外突,吸气时小腹内缩,此术称为(风箱)功夫,吸由督脉进升,呼由任脉下降,呼吸必须配合,非逆呼吸已成习惯不能运转河车,此时称为“调真息”,再进一步不借呼吸,内气自行运转,称为“潜气运行”。

在现代气功里称为小周天。

补精方法:
这里所说的精,即人身内之精微物质、精华物质。

人之元精有用而无体,似为人体内之内分泌、激素之类的物质,是先天元精与后天谷水合成之产物,为炼气之物质基础。

经过八卦掌的煅炼,将现萌动之机,即肾脉初动之征兆,这时至静未动称为元气,靜而将动称为元精。

此步功夫所需时间长短取决于亏损程度,元精元气完好无损,稍加指点即可进入炼精化气的功夫。

达到补精足的标准,即“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

此时可以进入炼精化气功夫了。

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内功是指修炼者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气机和能量流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内在力量的一种修炼方法。

引导气训练方法是内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1. 呼吸调息法:通过调整呼吸方式,使呼吸深长缓慢,尽量用腹式呼吸,使气息顺畅,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2. 气行导引法:通过意念引导内气在经脉中流动,可以采用意念或手势的方式引导气流,使气血循环畅通,提高气血的质量和能量。

3. 气功吐纳法:通过吸气和呼气的方式,调节内外气的交流,使体内的浊气排出,清新气入体,提高气血的质量和能量。

4. 静坐冥想法:通过静坐冥想,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调整呼吸,使体内的气机平衡,提高身体和心灵的能量。

5. 意念引导法:通过意念的力量,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的特定部位,如丹田、脊柱等,引导气机的运转,提高身体内在力量的积累。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修炼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内功修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中医呼吸法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中医学术,通过调整呼吸方法与节奏,以调和身体阴阳,通畅经络,达到增强体质,维护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体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

因此,中医注重呼吸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呼吸法,其中许多方法都是通过培养内气来调整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呼吸法及其培养内气的技巧。

一、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又称“下腹呼吸法”,是中医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呼吸法。

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借助腹式呼吸来调控体内的气机运行,进而增强体质。

具体操作方法为:坐姿或仰卧位,放松全身,吸气时腹部鼓起,吸气尽量用鼻腔,慢慢吸气使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缩进,呼气尽量用口腔,慢慢呼气使腹部凹陷。

腹式呼吸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加肺活量,减少呼吸时的胸部活动,从而降低心脏负担,增加肺部氧气的吸收量,提高整体气血循环。

通过坚持练习腹式呼吸法,不仅可以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内气调理方法。

二、龙游浅水呼吸法龙游浅水呼吸法是一种模拟龙游浅水的呼吸方式,被认为是中医中非常有效的一种内气调理方法。

其要领是模仿龙游水中的动作,以达到调整体内气机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为:深呼吸,吸入之后屏住呼吸,然后慢慢呼气,同时模仿龙游泳的动作,上半身向前推进,两臂虚握拳,腰部扭转。

这种呼吸法对于调节体内气机、增加体内能量、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三、按摩配合呼吸法在中医理论中,按摩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古老而有效的身体调理方法,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来调和身体阴阳。

结合呼吸法进行按摩,可以更好地促进气机的运行,增加内气。

比如,可以在腹部做腹部按摩,辅以腹式呼吸法;或者在胸部做胸部按摩,辅以龙游浅水呼吸法。

这样可以通过按摩刺激经络、调整气血,配合正确的呼吸方式,进一步增强内气,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简单的内功修炼方法

简单的内功修炼方法

简单的内功修炼方法内功修炼是指修炼人的内在能量及心灵修养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身的力量和稳定的心境。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内功修炼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下面,我将向你介绍一些简单的内功修炼方法。

1. 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呼吸和专注意识的方法来放松身心、增强内在能量的修炼方法。

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慢慢地深呼吸,感受气息进入体内,然后再慢慢呼出。

专注于呼吸和身体感觉,让思绪渐渐平静下来。

坚持每天进行冥想,时间可以逐渐延长,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通过冥想,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自觉能力,平衡情绪和减轻压力。

2. 气功练习: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来调节身体内部能量的修炼方法。

其中最简单的一种练习是腹式呼吸。

坐下来,手放在腹部,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缓慢地呼气,使腹部收缩。

重复练习数次,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呼吸方式,增加氧气供应,放松身心。

3. 静坐:静坐是一种通过无目的地坐着,保持专注和平静的修炼方法。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当思绪飘散时,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呼吸上。

尽量不要思考任何事情,只是简单地观察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感受。

通过静坐,我们可以培养专注力,提高对自身心灵状态的觉察。

4. 动态修炼:除了静修,动态修炼也可以帮助我们修炼内功。

例如,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动态修炼方法。

太极拳的练习包括慢速、流畅的动作和深呼吸。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们可以调整呼吸,锻炼身体柔韧性,平衡身心能量,并提高身体协调性。

5. 自我觉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来修炼内功。

例如,当我们感到紧张或疲惫时,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态,并通过深呼吸和伸展来放松身心。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思维,观察自己的反应以及对外界刺激的态度。

通过自我觉察,我们可以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提高情感管理能力,培养平和的心态。

综上所述,内功修炼方法可以通过冥想、气功练习、静坐、动态修炼和自我觉察来实现。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少林内功真传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少林内功真传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少林内功真传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这里的功不仅指武术基本功,更指代表实力的功力。

练就超人的功力是一个练武者终生的追求。

功有内功、外功、轻功等,其中内功更重要。

功谚云:“练就丹田混元气,打遍天下无人敌”。

少林《易筋经》(内壮篇)也说:内壮侧重于练“道”,外壮侧重于练“勇”,内壮可以步入超凡入圣之高深境界,外壮则难脱俗套。

内壮与外壮相比较,内壮更令人羡慕。

事实也证明,要练成金刚之躯,非走内功这条路子不可,而且,内功也是练成轻功的基石,没有深厚的内功,轻功便无从谈起。

练习内功之法,各家各派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以练气、养气为主,只是方法不同,功效也就快慢不同。

现将本人所习的南少林铁布衫功的内功修炼方法介绍给大家。

该法简单易学,二十天左右丹田即会有得气感,两至三个月左右丹田内气即能聚集成团,可收可发,随意自如,实为少林之真传,功家必修之功也。

望好者自珍之。

(一)内养功练者先备一个一寸厚的坐垫放好,然后宽衣解带,正身盘膝而坐,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

鼻脐相对,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势端正,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

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微微提肛。

呼气松肛,似守非守丹田,进气要缓慢,绵绵长长,功中一切顺其自然。

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放松入静,无忧无虑,使内气随着人的意识引导而贯通到全身各个部位。

初练时每次练半小时,后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每日练2次。

收功:一掌贴于丹田,另一掌覆于其上(男右掌在内,左掌在外,女反之)。

以肚脐为中心,两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三圈放大一次,渐放渐大,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两侧至腰侧为限,共36圈。

然后每三圈缩小一次,渐缩渐小,沿逆时针方向运行,最后收在丹田处,意念全身之气渐渐收拢在丹田成团,然后发散至全身四肢百骸。

两手掌心对搓发热、擦面。

内功行气法

内功行气法

内功行气法行气法是气功练气的一种重要方法。

当练功到一定程度.内(发动之时,一般就会出现得’,行气的感觉。

这时通过意念的引导作用,并与腹式呼吸相结合,即可以意引气、行气,逐渐可促进内气的调动与运行,把气功功夫引向深入,常用行气法有贯气法、丹田运转法,周天运转法,中宫直透法等。

(一)贯气法贯气法是把’气由上往下引,往下降、使浊气下降的一种行气法。

即用意念或加上手势,引导气息由上而下,从头到脚,并想象身上浊气从脚底贯出。

如此3—5次,然后用意念引气回归丹田。

此法不宜多用,不可勉强,中气下陷者不宜采用。

(二) 丹田运转法这是意气结合,以意行气的·种行气法。

一般此法在丹田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即吸气时结合提肛用意念引导气由会阴穴吸进命门引到丹IH,再用意念想到气由丹田呼至会阴穴,即“小周天”,如此运转循环,逐渐使丹田,会阴,命门等部位产生热的感觉、此法不仅有助于内气的调动与运行,而且有助于炼精化气及调节人身之精气。

(三)周天运转法这是意气结合,以意引气通大,小周天的一种练功行气法。

练功过程中,当内气在丹田发动后,会产生一股热流的感觉这时用意想之,随之,这股热气流的感觉,就会从丹田部位往下伸至会朔穴,再向后经尾闾循督脉向上,经命门、脊中、大椎,下枕.百会等穴,然后往下循行神庭,印堂,过龈交,下廉泉至膻中穴,再往下伸而回到腹部丹田,如此循督脉,任脉的周天循环,称为行气通小周天。

若内气发动后、感到周身有一气流循二经脉及奇经八脉,按经气升降开阖循环运行,则为行气通大周天。

这种意气结合,使内气通小、大周天运行的感觉,称为周大运转行气法。

此法具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即使周身浊气下降,清阳元气上升,此法是在内气相当充实的基础上自行形成的,不宜强求、追求。

(四)中宫直透法此法是以腹部丹田为中宫、引气由百会穴直通会阴穴的练功行气法。

其法以意引气,吸气时引气由会阴穴经丹田至百会穴呼气时引气由百会穴通至丹田、会阴穴,如此一呼一吸,上下中宫直透、此法对培育与调动人之精、气、神有明显效果。

内功训练的采气方法

内功训练的采气方法

严新老师传授关于内功训练的采气方法训练摄取地、水、火、风、空灵气法在养生过程中,希望自己少生病或者不生病,主要希望强身健体,不希望有其他的进展。

那么,在预防疾病上,你可以采用下面的地、水、火、风、空五种意念进行训练,所谓地、水、火、风、空指的是五种意念景象,通过意念采气训练就有可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一.摄取地气你平时喜欢高山,在你练功时就意念高山,平时喜欢低洼,或者喜欢岩石,或者喜欢湖泊,你就加相应的意念。

怎么意念呢:将你前面想的小腹里面那朵荷花的图像,搬在你自己意念的地方的最高点、最低点,进行反复来回搬动训练,这是一个采气的方法。

如果你喜欢高山,你就选择你自己曾经去过的高山,或者在电影、电视、画报上看到过的高山,向往的高山。

先闭上眼睛加意念把这个高山的图像模模糊糊地想出来,再将你自己意念的那朵荷花搬出去,搬在最高点、最低点,由高到低,由低到高,三个过程,再回到自己的体内,反复训练若干次数,这是一种采地气的简要方法。

严新老师传授关于内功训练的采气方法二.摄取水气所谓水的意念,就是说,在练功的时候,需要加水的意念形象,特别是夏天练功,你闭上眼睛、想你去过的河流湖泊、塘堰或者大海,就是想你去过的有水的地方,把你自己置身在水边,而且要把自己体内小腹里面那朵荷花搬在水面上,由水面上到水下,到水下面后,把它好象搬到荷花的根部莲藕上面去一样的。

再由下面搬出来,搬到水面上,再回到自己体内小腹里面,这样反复进行意念训练。

夏天、三伏天这样反复训练,一般说来就可以不怕炎热,三伏天你穿得比较多,也不至于受不了。

你全身的整个感觉好象置身于荷花这个境地一样,荷花水淋淋的,人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清爽,清凉感觉,舒畅感觉。

这是简要的采水气的训练方法。

严新老师传授关于内功训练的采气方法三.摄取火气法特别是冬天,需要进行火的训练。

体质虚弱的人,肾气虚弱怕冷的人,比较胖的人,有心脏疾病的人,以及年轻人,可以重点训练火的意念。

你可以想你曾经见过的大火,包括电影、电视或者图画上见过的大火都行,最好想你实际见过的大火。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呼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然而,在中医的观念中,呼吸不仅仅是为了供给氧气,还可以用来调节和培养内气。

内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重要能量,它在我们的身体中流动,并与外界的气息相连。

通过有效地运用中医呼吸法,我们可以调整和增强内气,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中医呼吸法技巧,帮助您培养内气,提升健康。

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中医呼吸法技巧。

它的原理是通过深而缓慢的呼吸,使气息从胸腔逐渐下降到腹部。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肌肉,提高气量和吸收氧气的效率。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找一个安静舒适的位置,闭上眼睛,放松身体。

慢慢吸气,同时感觉气息逐渐从胸腔下降到腹部,使腹部慢慢鼓起。

保持呼吸的舒缓和平稳,然后慢慢吐气,让腹部逐渐收缩。

重复以上动作几次,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

腹式呼吸法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当我们面临压力时,深呼吸可以平稳情绪,缓解紧张,提升集中力。

呼吸与动作结合除了腹式呼吸法,中医还强调通过呼吸和动作结合,来调整和增强内气。

通过结合特定的身体动作,我们可以引导气息自由流动,并加强内气的运行。

例如,“踏气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呼吸法。

它结合了步行运动和呼吸练习,可以用于调整内气的平衡。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站立,放松全身,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呼吸。

慢慢抬起右腿,同时吸气,将腹部鼓起。

提醒自己慢慢放下右腿,同时呼气,感受腹部的收缩。

重复以上动作多次,注意呼吸和动作的协调。

通过呼吸和动作的结合,我们可以促进内气在体内的运行,并调整气息的平衡。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天地呼吸法天地呼吸法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呼吸法,它通过模拟与自然界的连接,培养和调整内气的流动。

这种方法认为人体与天地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意识呼吸,与大自然进行交流。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找一个安静的户外环境,如公园或花园。

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

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

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中医气功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它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调节心态等方式,达到健身养生、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的重要性、基本方法以及所带来的益处。

一、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的重要性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的核心理念是以调整身心为基础,通过练习气功,使人体内脏功能得到调节和改善,达到健康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内脏的协调运作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内功的修养,才能使内脏功能正常,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和平衡。

此外,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还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舒缓压力,改善睡眠,并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通过修炼气功,人们能够调整呼吸、运动身体、调节心态,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的基本方法1.调整呼吸调整呼吸是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的基础,也是气功修炼的第一步。

按照中医的观点,调整呼吸能够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体内气机的流动。

常见的调整呼吸的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揉腹调息法等。

2.运动身体运动身体是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体操、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可以增强人体的柔韧性和耐力,同时促进气血畅通。

运动身体还能改善人体的姿势和体态,增强腰椎的柔韧性,预防和缓解腰背疼痛。

3.调节心态心态的调节是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的重要环节。

通过冥想、放松等心理调节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平衡情绪,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调节心态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自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带来的益处1.增强体质中医气功修身养性培养内功能够通过调整内脏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经常练习气功的人往往抵抗力较强,不容易生病,同时体力和耐力也会得到提升。

2.促进健康通过气功修炼,人们能够调整呼吸、运动身体、调节心态,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

内家拳练气训练方法

内家拳练气训练方法

内家拳练气训练方法内家拳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技巧,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还需要在气的训练上下功夫。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内家拳练气训练方法:一、吐纳法吐纳法是内家拳练气的基础,通过吐纳来训练呼吸和调节内息。

吐纳分为盘龙吐纳和大圆吐纳两种方法,盘龙吐纳是指先吸气,然后顺着人体的脊柱逐层呼气,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再吸气,呼气过程中练习舒展身体;大圆吐纳则是先吸气,然后腹部收缩,把气从腹中往外呼,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这两种吐纳方法都可以提高人体的气功,修炼内家拳。

二、养气功养气功是内家拳中最具代表性的练气方法之一,这种练法通过放松身体、调节呼吸来恢复内息,提高气功。

练养气功时,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身体,全身处于静态状态,缓慢呼吸,吸气时气顺着鼻子进入肺部,吸满后,使肺部肌肉收缩,然后缓缓呼出。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内力和耐力,提高体质和免疫力。

三、拍打练气拍打练气是内家拳中最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练气方法之一,运用掌击、拍打以及按摩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循环。

拍打练气分为泼水打、沙袋打和空手打三种方法,泼水打是用水泼打身体,刺激气血循环,沙袋打是把沙袋拍在身体各个部位,通过沙袋的重力作用激活身体经络,空手打则是通过手掌拍打身体不同部位。

在练习时要注意手法、力度和频率,以保证效果的达到。

练习内家拳需要长期坚持,并且正确掌握练气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上述三个方法,吐纳法和养气功是内家拳基础,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而拍打练气则是用以修炼内力和气功的具体实践方法。

因此,在练习内家拳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状态,掌握正确的技巧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功水平,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家拳的精髓和魅力。

武术中的养气和练气法

武术中的养气和练气法

武术中的养气和练气法在武术的实际训练中,十分讲究内气的练习,无论是刚柔相济的少林拳,还是缓慢柔和的太极拳,都非常重视用意、用气、用力的原则与规律。

武术人十分重视意至则气至,气至则力显的练功。

功法中的养气和练气,可使人体在练拳实战中所耗损的能量、精气得到内气的滋养、补充和聚集,使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用以增强武术的实力。

内气的修炼是必不可少的,下边讲一下内气的练、养之法。

一、养气法两脚平行站立(开始以站式为佳,熟练后以坐式为主),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身体保持端庄、放松、沉稳、自然。

两眼微视前下方.鼻息均匀、轻微;舌抵上腭(舌尖上卷),唇齿微合,表情微微含笑;两掌叠按于腹部丹田,男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相反掌心朝内,做到腕部、肘部、肩部、髋部、膝部松沉,收腹含胸,腰背松直,呼吸用鼻,要做到细慢、均匀、沉稳、深长。

练习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起。

呼气时,腹部外凸。

呼气的同时,感觉和引导一股内在气息流向下运行至丹田。

初始,可将双手放在腹部,以便观察和感觉腹部的动作是否与呼吸配合协调。

这就是气功术语中所说的“腹式呼吸”呼的时间要比吸的时间长些。

至于腹式呼吸的强弱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的强弱而定,开始切勿用力过猛,总之,要用意不用力。

一个月左右就会感到丹田充实有力,训练有素者,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也能够感到腹部的充实有力,长久地拥有由此而带来的有益于健康的心身感受。

收功: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摩腹36次。

然后,搓热双手,擦脸、擦眼。

起身,散步数分钟。

二、练气练功之前,先将两手心搓热,叠放在小腹脐上或顺或逆时钟方向揉擦(男顺女逆);意随掌转不用力,勿使皮肉游动,摩揉腹部以能忍受为度:配合呼吸,即一呼一吸揉2~5圈,不快不慢为要;时间约30分钟。

此功,练习月余即有气血充盈之效。

若练之逾百日,则效果更佳。

此功虽简,功效宏大,实为练气的妙法。

阳气不足怎么办-气功陪补阳气的训练方法

阳气不足怎么办-气功陪补阳气的训练方法

阳气不足怎么办-气功陪补阳气的训练方法阳气不足怎么办-气功陪补阳气的训练方法此功百日便可修练成功,功成之后能增强免疫能力,寒暑不侵,饥饱不迫,精力充沛,肌肤润泽健美,夫妻琴瑟合谐性生活质量提高(男可达精满不漏,想射则射,不影响生育;点击这里进入《古传气功内功课程》女可达玉门紧锁,松紧自如),并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冷淡,阴道松驰,生殖器短小等症状有特殊疗效。

双修筑基功一、培元固体清晨:“平旦之气至清”,而对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练功一小时。

姿势:站式或座式。

站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略微弯曲,即“直而不僵,曲而不弯”滑利,腰椎生理曲线变直,胸微含,肩肘松沉,下颌微收,百会上顶,两手自然分开,腑胁空,两手中指落于裤中缝两侧。

坐功:双盘、单盘、自然盘或坐椅子上均可。

意念:目观东方朝阳(注意两眼微开),意念太阳的光能随着呼吸由天目(两眉正上方)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存入下丹田(小腹腔正中心)。

调息:呼吸——采用停闭呼吸法鼻吸鼻呼。

即吸气(缓缓吸气,谓“吸之绵绵”)——闭息(闭息时间应由短逐渐长)——呼所(慢慢将气吐出,谓“呼之微微”)——闭息。

下腹部随呼吸自然收缩和鼓出。

操作:摆好姿势(站式或坐式),面对东方,全身放松(裤带解开),缓缓用鼻吸气,同时意念太阳之光能源源不断地由天目进入体内,存入下丹田。

吸气时小腹尽量鼓出,至不能再吸时为止。

闭住气息,意念下丹田有一个小太阳,光灿灿,与东方之朝互相辉印。

闭息至不能再忍,再缓呼气,意想身体内浊气自双足心排出体外,同时小腹向内收缩,至气已呼尽,肚皮好像贴着后脊柱时为止,闭息,至不能忍受为止。

如此反复练习。

操作时间每次不得少于一小时。

要点:1、吸气时意念太阳光源源不断地由天目进入体内,存入下丹田。

2、吸气完毕后闭息期间意守下丹田之小太阳,同时兼顾东方之朝阳。

3、呼气时肚皮自然内收,闭息时感觉进入了空虚境界。

要求:1、呼吸与意念配合熟练。

2、一月之内要达到闭息一分钟以上。

内家简易练气法

内家简易练气法

内家简易练气法炼气就是锻炼呼吸。

我们练习气功,首先必须学会以意行气、以意领气、以意引气、以意运气。

即用自己的意志,改变呼吸的节律次数和深度。

使呼吸的节律匀、细、柔、长。

再徐徐的做到静、深、悠、缓。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由18次渐渐减少到五、六次,这乃是气功锻炼最重要的第一阶段。

初学气功者,平时所用的自然呼吸短促无力、必须练习顺气、养气、换气的功夫,使呼吸通畅柔长、才能增强肺部气体的交换能力。

练习方法如下;1. 呼吸时,要调息顺气。

先呼后吸、呼气时用鼻或口做长出气,吸气时用身徐徐吸入,不久即可呼吸自然走上顺气的轨道。

2. 学会养气、换气。

必须神凝气和,全身放松,呼吸听其自然呼气时要收腹,吸气时要鼓废。

深呼浅吸、以意行气,使气达于全身各部、经过一段反复练习,就可促使各组织细胞的活动增强,加强中枢的健全功能。

这就是所谓养气、换气。

练习时先要头摆正,全身肌肉放松,把肺部的气流呼出来,再开始吸气,吸满后,让吸气状态保持片刻,再舌抵上颚,双唇间留一空隙,开始吹气,吹气也要连续不断,由多到少,做到慢、轻、柔、顺,并且腹部徐徐收缩变小。

值得一提的是,此呼吸方法对气功修炼者的长功很有帮助。

呼吸时只需加一个意念就行。

吸气时,意想宇宙间真气随着气流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收归于下丹田;呼气时,意想体内的浊气随气流排出体外,排到天边无穷远处。

练功者一天24小时都可处于这种状态,对增长功力,提高疗效,作用显著。

开始时,以鼻吸口呼为主。

等练到呼吸顺畅、深长,腹式呼吸形成后,以后只须做鼻吸口呼3-9次以开通气道即可,然后即可闭口,以鼻自然呼吸。

3. 初练气功者,精神一时不易集中,必须先使心神安定下用自己的意识假想把呼吸领到了丹田,然后专心致意的用自然呼吸进行锻炼,不久心神就可以安定下来。

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后,一切杂念自然消除。

徐徐的气贯丹田,并能守住丹田,达到心静意沉的入静境界。

使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均能得到休息。

坚持锻炼三周后,定能收健身心,通气血的初步功效。

练气是内功之大法

练气是内功之大法

练气是内功之大法武功道法学养武术谚语有云:“内练一口气,外操筋骨皮”,可见练内气是习武者必下的功夫之一。

内练气,外练形,以形运气,以气帅形,气形合一,方能臻于上乘。

拳经所说的“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则是对内练一口气的具体要求。

“外操筋骨皮”既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而“内练一口气”,却似乎有些“高深”而难以达到。

于是,怎样内练一口气?怎样做到内三合?便成了武术爱好者普遍希望了解的问题。

其实,练气之法并不复杂。

一在于养;二在于运。

即养吾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以培养真元;运吾之真气充于丹田,施于四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气。

“气”是人体构造中维持生命的原动力。

人体内的气,粗略地讲,大体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气是与生俱来的,叫做“真元”,也叫做真气或元气。

真气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

后天之气是由大自然吸入的氧气和由饮食摄入的水谷精华所生化而成,随血脉运行于全身。

气靠血养,血靠气行,先天之气赖后天之气以为荣养。

真气在经络隧道中运行需靠呼吸为之推动,才能畅行无阻。

用一定的方式调整呼吸,调动真气,送入丹田,进行内功经上所谓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工作,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养吾浩然之气”的功夫。

至于运气之法,在内家拳拳经中的“内功”、“纳卦”、“神运”、三篇中,有详细记载,是武术家练气的基本依据。

马礼堂老师所授练的内气之法,大体可分四个方面:1、首先应熟悉内气运行的脉络,即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任脉,督脉,带脉,冲脉,两维,两跷,手三阴三阳及足三阴三阳主五脏六腑。

任脉为诸阴经气之海。

督脉为诸阳经之海。

带脉横行腰腹之间,宛如玉带,总束各经。

冲脉挟脐直上,为十二经之海,居一身之要。

阳维联系全身之阳经,主一身在表阳,阴维主一身之里。

阳跷分布于身体左右侧,主左右之阳气。

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气。

对练武者来说,最主要的是前任、后督与带脉、冲脉。

发明劲时,每一呼吸,真气由气海经会阴、上命门,穿过腹腔而复归于丹田,形成小周天循环。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中医呼吸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技巧,通过调整呼吸方式和节奏,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内气,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呼吸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一、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是中医呼吸法中最基础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通过调整呼吸的深度和节奏,使呼吸更加平稳和有力,从而增加体内的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放松身体,闭上眼睛。

2. 将双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

3. 慢慢吸气,同时用腹部的力量将气息推向胸腔,感受腹部的膨胀。

4. 慢慢呼气,用腹部的力量将气息推出体外,感受腹部的收缩。

5. 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每次呼吸的时间尽量相等。

二、闭目养神法闭目养神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达到放松身心的中医呼吸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

2. 慢慢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平稳而深长。

3.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息进入和离开身体的感觉。

4. 想象自己身体内部充满了清新的气息,每次呼吸都能带走身体内的疲劳和压力。

5. 保持这种状态,让身体和思维逐渐放松,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

三、吐纳法吐纳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体内能量的中医呼吸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增加精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放松身体,闭上眼睛。

2. 慢慢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平稳而深长。

3. 想象自己吸入的气息是清新的能量,吐出的气息是身体内的杂质和负面情绪。

4. 每次吸气时,想象清新的能量进入身体,每次呼气时,想象身体内的杂质和负面情绪随着气息离开。

5. 保持这种状态,让身体和思维逐渐平静,感受身体内的能量逐渐增强。

通过掌握中医呼吸法,人们可以培养内气,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无论是腹式呼吸法、闭目养神法还是吐纳法,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只需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身心健康的益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将肺呼吸变为丹田呼吸,也称胎息。这种呼吸实际是意念引领丹田呼吸。它是呼吸的“虚无实有”状态。没有一定的调息功夫,很难体悟到呼吸“虚无实有”的真实意趣和其绝有的独特功效。
(二)、培植养护元气
调息的目的是培植和养护元气。元气也就是真气、内气、正气,是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并非呼吸的空气,而是人在胎中发育时形成的肾功能的强弱之力。在外则表现为人的气质状态。先天的元气,随着后天的生活、运动必然受到损耗。改善饮食、环境、情绪、心态、生活习惯,对培植养护元气十分重要,而运用调息的方法打通经脉,对于培植养护元气更能产生绝妙的作用。运用调息培养元气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一种是将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即呼吸时调动腹部的作用,以腹部的起伏为呼吸的主动力,促使增加肺的呼吸量,并对腹腔内的器官起到蠕动的作用,增强血液流量,使身体从整体上得到平衡和协调。
二是将顺式呼吸变为逆式呼吸。顺式呼吸在吸气时腹部外鼓,呼气时腹部回收。逆式呼吸则与此相反,吸气时腹部内缩,呼气时腹部外鼓。逆式呼吸对增加肺活量,促进腹腔器官的蠕动效果更佳。
三是畅通八脉。气贯丹田且丹田气热之后,即可行“五吸五呼通八脉”的功法。气通八脉即通督脉、任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此功由会阴穴起气,循后终归会阴。经常练习此功,八脉通畅,内浊散出体外,外精集于体内,元气逐充,充而化精。(五呼五吸通八脉功法另文介绍)
(三)、调息培元姿式
一是鼻呼鼻吸。无论是胸式或腹式呼吸,还是顺式或逆式呼吸,均以鼻呼鼻吸,舌抵上颚,气息细匀,无风无喘,这是“真息”的呼吸之态。
二是气贯丹田。一呼一吸,腹起腹落,气贯丹田,聚气勿散。呼气时全身放松,体随气降,重心下沉,意呈大雁落地之意。吸气时则感身起,悠然上升,随风飘荡,意现苍鹰起飞之念。
调息培元所采用的姿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为动、静两个大类。静类以站桩式和静坐式为多。在静坐式中,也有动静结合的姿式。无论采取哪种姿式,其中的基本要点是一致的,差别之处并无大别,可根据个人的情况,依老师的指点练习即可。无论采取哪紧体。肌肉和身体要随意念提气而紧,随放气而松,这是调息培元的重要关键之处。
二是意不起气不动,即气随意动,意行气随,意止气止,这是调息培元的基本功夫。
三是收功时要“气息归根”。各种姿式和不同门派归气方法有所不同,但此功是必须要做的,目的是使气归于丹田。静坐姿式收功时以擦搓丹田为收功,有以搓掌复脐为收功的,也有以搓面揉目为收功的,等等。不论哪种收功方式,均应以意领气,气归丹田,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快速激发体能训练法调息培气是内功中的重要基础功夫。培气也即内练一口气。内练培气,外练神形,以意运气,以气师形,形气合一,才能趋于上乘内功。形意拳中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原则,均以调息培元为基本功。调息培气主要包含三个要点:
(一)、调整呼吸方式
一般的呼吸方式是口呼鼻吸,胸部起伏。练气的呼吸方式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