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内功练习方法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结合了各种飞禽走兽的外形拳术,而形意拳更加注意练内功,熟练形意拳的内功后,再加以练习形,才能将形意拳更好的表现出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形意拳的内功训练方法,欢迎大家学习。
形意拳的内功锻炼技巧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于青少年,后者适用于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着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松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于“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气上升而内脏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脏亦随之松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

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太极拳是我国古老而又传统的武术,纵观历史舞台,太极拳在其中是一枝独秀。
太极内功一直是现代人讨论的热点话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
欢迎阅读!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武术便会涉及到内功修炼,太极内功如何修炼呢?修炼内功和丹田有很大的关系。
(一)丹田内转法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丹田内转,从武术和劳动角度来说,它是使人体产生松活弹抖型的爆发力的太极内功;而从养生健身角度来说,它又是“炼精化气”、“还精补脑”的重要养生功法。
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
那么养生大道最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炼精”。
没有“炼精”的功夫,也就谈不上“化气”、“化神”和“还精补脑”。
炼精会带动真气,炼精、化气是相辅相成的,炼精是养生的基本功,男人练了此功可以达到补肾防肾虚的目的。
一些炼功的人往往只讲练气、养气、运气等等,而很少谈及炼精之法。
只讲“节流”,不讲或很少讲“开源”。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何谓精这里讲的精是指人体的内分泌腺,即激素(荷尔蒙)。
这种激素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处,以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的活动。
按“炼精化气”的原理,它可转化为真气,顺经络循环到身体各处,充盈周身,维持和增强人的生命力。
这种激素过多或缺乏,都会引起各种疾病。
产生这种生命要素的主要部位在丹田,即小腹。
丹田一直是人们养生的重要部位,道家认为丹田是练功的根,也因此设立了专门炼金丹的地方。
《黄庭经》的“黄庭”二字即指此处,认为此处是“积精累气”之所。
《胎息经》所言胎息的部位也指此处,认为此处为人体生命之源(人体力学家认为此处是人体重心、中心所在)。
前人讲:“抓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太极拳家则把丹田称为“太极点”,系太极拳运动的轴心,故又称“太极核”。
由此可知,太极拳的创编人陈王庭遗词所云:“一卷《黄庭》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陈氏太极拳图说》)。
如何练就武林高手[武功秘籍]
![如何练就武林高手[武功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225ab10e52ea551810a68740.png)
(初级)一、正道内功初级功法下面介绍本校独特的内功修炼方法——正道内功初级功法:第一步:①双腿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体侧。
脚尖触墙,面墙而立。
眼微闭,凝神静气逆呼吸十二息(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外凸,一呼一吸为一息)准备练功。
②双肩稍内扣,鼻子轻触墙,双膝微触墙。
吸气时缓慢下蹲,徐徐吸气入下丹田(脐下),直至臀部触及脚后跟为止,整个过程为吸气。
③起立时,缓慢呼气,徐徐站立起身。
注意: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
②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
③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本法虽然简单,但大多数人初练时蹲不下去,此时把脚站立比肩宽亦可,不会影响功效。
能站下去之后,逐渐合拢双脚练习,直至双脚并立,脱去鞋袜之后亦能蹲下者,即初步功成。
刚习时如蹲下一两次,其吃力之感不亚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数公里。
勤修本功,自然达到气沉丹田之效,久练自然丹田充实气足,桩步沉稳灵活,更能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气定神闲,发力迅猛持久,全身可达无意识活性抗打。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在实战中不惧暴力击打。
现代医学证明:脊椎的错位或伤损,可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
脊椎的修正复位可减轻各种神经痛、心绞痛、头痛眩晕症等。
现在很多武术修炼者只知脊椎的修炼对发力相当重要,却忽略了一旦脊椎发生偏差(错位)可引起严重的内脏的疾病,首当其冲的是颅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皆缘于不正确的成千上万次的脊椎扭转切削发力,而产生脊体错位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
许多惨痛的实例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当第一步功练至赤足并立亦能49次上下之后,第一步功成。
中华武术的气功与内功修炼

中华武术的气功与内功修炼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气功和内功修炼而闻名于世。
气功和内功是武术修炼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于提升武术技巧、增强体质、保健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中华武术的气功和内功修炼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气功修炼。
气功,又称气的运行、气的调节,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从而调整气的流动和积聚的修炼方法。
气功修炼包括静坐养气、气舒张、气收敛等练习方法。
其中最为典型的气功形式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
通过气功修炼,可以调整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提高气的流通和积累,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是内功修炼。
内功是武术修炼中最为深奥的一部分,是通过修炼意志和气的结合来达到锻炼肌肉、筋骨和内脏器官的目的。
内功修炼包括周身功、五禽戏、八段锦等。
内功修炼强调的是通过呼吸和内心意志的调控来锻炼身体内部的力量和能量,从而达到提升身体素质和武术技巧的效果。
在中华武术中,气功和内功修炼不仅是武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长期坚持气功和内功修炼,可以有效地调整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另外,气功和内功修炼还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气功和内功修炼是一项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对于提高人们身心素质、增强体质、保持健康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气功和内功修炼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气功和内功修炼的力量。
愿我们能够通过气功和内功修炼,获得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以武入道的内功完整练习方法阐秘

以武⼊道的内功完整练习⽅法阐秘编者按:内家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著名的内家拳是太极拳、形意拳、⼋卦掌。
太极拳普及最⼴,却是最出不了功夫的拳。
传的越多⾛样的越多,“开派创拳”标新⽴异者也多。
因此基本是都是学个套路,然后慢慢打套路,如此很多年不涨功夫,难见真拳。
笔者多年训练,也曾在太极拳套路上荒废数年纯功,最后发现,其实想要很快练好内家拳,即便是太极拳和⼋卦掌,也要从形意的练法⼊门。
从这⼉⼊门是最快的,最简单的。
三⼤内家拳之所以同列内家门墙,是因为有相同的部分。
其拳法的威⼒,源⾃于内家独特的整劲,太极的沾连粘随,形意的起钻落翻,以及⼋卦掌的⾛转闪战,都是在整劲基础上的衍⽣,因此想要练好太极拳,从形意三体式练出整劲之后再演拳,功效反倒很快。
⼋⼗⼏个乃⾄百⼗多个式⼦,⼀年时间,也就能打个熟练,于劲⽆益。
⽽⼀年形意,即能熟练整劲。
武术,训练的就是劲,养⽣也罢,技击也罢,⾮劲⽆以通络,⾮劲⽆以制敌。
⼀、内家拳的基本⾝法要领形意拳是内家拳,它⾸先看重于内功意念的练习,故它具有理明,易悟,易成的特点。
形意拳的内功练习与⼀般的静功是相似的,基本要求也是⼀样的,它也是从站桩开始。
形意拳的桩是三体式,在三体式中要求做到外三合和内三合。
在外形姿势上要体现出⼗⼆形来,要有熊顶,龙颈,猴眼,乌嘴,燕膀,鹰⽖,蛇腰,虎胯,鸡腿,马⾜,龟尾,蛤蟆肚之势。
熊顶是指头部的后脑⾻(即百会⽳后⼀⼨左右的发圈处)往上顶,象站⽴的熊似的,重⼼稳重。
龙颈是脖⼦向上伸直,有青龙出⽔升天之势。
猴眼是指眼睛在站桩时,其精神状态象猴⼦似的,要外精内灵。
在内要内视丹⽥,要跟随或领着意念精⽓⾛,要随着或领着精⽓,意念进⾏⽳位间的开合或经络的运转。
在外要看对⽅的三尖。
重⼒线的两极(三尖指两肩和头顶)。
乌嘴是指嘴巴象乌鸦的嘴巴似的,要⾆顶上鄂,⽓沉丹⽥。
燕膀是指肩膀象燕⼦似的沉肩堕肘。
鹰⽖是指⼿型象⽼鹰的⽖⼦似的,虎⼝要撑圆,有擒拿姿势,⼩指和⽆名指要⾃然弯曲,可起携带作⽤,中指要伸直有点⽳的功能。
气功][养生][健康][武术]内功心法练习
![气功][养生][健康][武术]内功心法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82d91c602020740be1e9bd2.png)
內功心法練習第一層口訣: 撼山填海平波浪津金律液長靈苗潦此確生長生路陰陽交合樂消遙十字真言安,靜,米,批,及,八,押,隱,劃,定(因口授我無法得知正確字辭)很重要是唸給自己的內臟器管聽的語言KEYWORD如何練習:首先須要學打坐,打坐可分天盤式與地盤式天盤式: 修練高層者必須使用,兩腿盤膝,腳心朝上,有些人可以做到因筋骨較軟,剛練習時採用地盤式既可地盤式: 兩腿盤膝,自然就可以.動作1地盤式動作2 兩手相疊,右下左上(指掌心向上)動作3 兩眼合閉,先使用自然調息(指自然呼吸)動作4 將身體向前盡可能貼地,向前吐氣,向上吸氣,三次(將身體內穢氣清楚動作5 將身體盡可能放鬆,,內視玄關(閉眼用兩眼內視,兩眉間的一點,在把它對應到肚臍下方約三指的地方(丹田)將玄關與丹田連成一線(自己連想,做久了就會產生了動作6 口中唸訣,舌尖頂上額,,自然就會生津(指口水或唾液)將津液吞入肚丹田(自己想像)訣要入竅,唸完後在唸十字真言既完成一次動作7 練習時盡量放鬆,若有不舒服時,或有外物干擾(指暗鬼,,因每個人狀況不同,不要害怕專心就可消除雜念或收功下次在練動作8 訣要入竅約萬次才有小成,千萬不可燥進,j慢慢來每次約佰次方可動作9 初次練習每次約半小時(因每個人體質不依,筋骨不通氣,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而腰酸背痛,切記勿急功),要練到任脈通督脈才能夠久坐舒暢動作10 收功要領,上齒扣下齒三次,內視丹田順時鐘旋轉,共12轉,每轉要唸十字真言,若肚子有漲氣,表示收功不完全須要再一次,直到舒服為止,注意1 收功不做會漏寶(遺精),女性經期會不規則(須二,三個月後就會正常,若有長期經痛者會有不錯的療效] 注意2 練習此層主要是幫助改善體質及聚集氣能於丹田練習約三至六月丹田會有跳動那代表學習方法正確精神及體能,腦筋也會有很明顯的改善注意3 若沒有者代表練習不專心或沒有恆心須加強方可。
铁裆功修炼方法教程

铁裆功修炼方法教程
铁裆功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属于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该功法注重修炼内功,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下面是铁裆功的修炼方法教程:
1. 站姿练习:站直身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正常呼吸。
抬腿时,先提膝盖,然后用力将腿抬至胸腔附近,尽量保持腹部和腰部的稳定。
重复这个动作10次。
2. 翻滚练习:躺在地上,双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双腿尽量并拢。
然后用力将身体往前滚动,使双腿能够平稳地翻滚。
重复这个动作10次。
3. 挺身练习:手掌放在腰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然后用力将身体挺直,腰部腹部用力向前推,同时双脚用力蹬地。
保持这个姿势10秒钟,然后放松。
重复这个动作10次。
4. 挂树练习:找一棵稳固的树,抱住树干,然后用力将腿抬起,尽量使腿和腹部贴近树干。
保持这个姿势10秒钟,然后放松。
重复这个动作10次。
5. 腹部运动:躺在地上,将双腿弯曲到胸腔附近,用力将上半身抬起,尽量使手触碰到膝盖。
保持这个姿势5秒钟,然后放松。
重复这个动作10次。
以上就是铁裆功的修炼方法教程。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动作,可以逐渐增强腹部和
腰部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练习铁裆功时,请注意遵循正确的动作和姿势,以免造成伤害。
最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基本内功心法

严格的说,双手开合这一步,还包括了双脚的开合。但与肩胯开合一样,下盘的开合为隐,上盘开合为显。也就是说,在丹田吸气外凸时,人的双掌心的劳宫穴要有内吸之意,双脚心的涌泉也同样如此,此时人的五指(趾)皆要有内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气后贴时,则人的劳宫、涌泉要有外吐之劲意。 从传统气功的说法来讲,双手(足)开合可以迅速打开劳宫,练出开砖断石,以及击表伤内的小天星掌力,而我个人体会,这一要决是人修炼由外用内,开发人体潜能,功臻上乘的关键。 丹田开合桩功法
既明气窍,再详劲诀: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速也;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曰松,劲之涣也;曰悍,劲之萃也;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转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手,松肩以出劲。曰横劲,曰坚劲,变之分明,横以坚济,坚以横用
[编辑本段]神运经
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成为盛而能纵横,精神足而飞腾。
内功十二大力
诀云:底练稳步如山,坚膝屈腿如柱,裆胯内外凌集,胸背刚柔相济,
头颅正直撞敌,三门坚肩贴背,二门横肘竖肘,穿骨破彼之劲,
[编辑本段]补: 重订《内功经》
内功真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千变万化,不离根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内功之基,始于工桩,握其大要,纲举目张: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足坚而稳。脊竖而拔,肋开而张,膝曲而伸,裆深而藏。
[编辑本段]纳卦经
头颈效法乎乾,取其刚坚纯粹。
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肩背宜于松活,是以巽顺之意。
筑基功正确训练方法

筑基功正确训练方法一、什么是筑基功筑基功,又称内功修炼,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锻炼身体的内部力量和能量,提高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筑基功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力量、灵敏度和自我防御能力,对于提高整体武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筑基功的训练方法1. 基本姿势训练筑基功的第一步是通过基本姿势训练来调整身体结构和姿势。
正确的姿势可以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伸展和放松,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常见的基本姿势包括站立桩法、坐禅法、倒立法等。
这些姿势需要保持稳定且舒适,每天坚持10-15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2. 呼吸调控训练呼吸调控是筑基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增加氧气供应,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能量和耐力。
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深度呼吸和缓慢呼吸等。
可以选择每天早晚各进行10-15分钟的呼吸调控训练,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
3. 动作训练动作训练是筑基功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的肌肉、韧带和关节,提高身体素质和灵活性。
常见的动作训练包括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训练方式,并每天坚持进行30-60分钟的训练。
4. 内力修炼内力修炼是筑基功中最高级别的一环。
通过特定的内功练习方法,可以培养身体内部的能量和力量,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中的武术技能。
常见的内力修炼方法包括打坐冥想、内劲发展等。
可以选择每天坚持进行15-30分钟的内力修炼,逐渐加大难度和强度。
三、筑基功的注意事项1. 适量训练筑基功的训练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不可过量。
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受伤或产生负面影响。
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2. 正确姿势在筑基功的训练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错误的姿势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或受伤。
在开始训练之前,要学习正确的姿势,并在训练过程中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
3. 坚持不懈筑基功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少林内功·暗劲运气法

少林内功·暗劲运气法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
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根本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的,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高深而普世的民族文化。
武学诞生于这些优秀的文化中,历代无数武林先辈倾尽毕生心血,寒暑不易,血火交融,忍常人无法忍之痛楚,立常人无法坚持之志向,于无路处开山立派,开枝散叶,始有武术之百花争艳。
当今世界,也只有真正的中华武学可以科学而合理地阐释、修补、延长人的生命。
武有大小,大者卫国,小者卫民。
武学不仅是道学、哲学,训练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拳法是临敌时动作的法则,而功法则是制敌取胜的根本。
如果只学会各种手法和腿法,而不重视功法训练,则拳无劲,腿无力,身法呆板。
尽管姿势美观、标准,也难免落败。
因此武谚云:“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说明练功对习武的重要性。
少林内功主练气,硬功主练力,气力结合,内外兼修,方能提高武艺。
少林内功《少林气功》云:少室长灯明四季,禅影伴灯靠真气。
谷水只能润肌肤,唯有宗气维身力。
气功练成三妙旨,一静二松三匀细。
静皆心空独有一,万物如石沉海底。
松皆放肌如流沙,血随气行缓缓下。
呼吸深长细而匀,长短相等毫不差。
暗劲运气法:暗劲运气法,就是摆好一定姿势,将丹田之气运至手脚部位的内功修炼法。
(1)站桩筑基:①两脚平行站立,比肩稍宽,双腿微屈成高桩马步。
上体正直,两臂合抱撑圆,两掌置于胸腹前,相距20厘米左右,似抱球状。
舌轻抵上聘,口齿轻闭,全身放松,精神内守,气沉丹田。
(图1)②取顺腹式呼吸,吸气时,意想天地精华元气从指尖和掌心劳宫穴吸进,沿两臂外侧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再向前转下沿任脉下行至丹田。
③吸尽稍停,转为呼,同时意想丹田之气上升到膻中穴,再分两支沿两臂内侧运达双掌。
如此反复练习5~10分钟,再换下势。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是一本强身健体的武术经典,其中包含了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
这十二势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锻炼身体的内在力量,从而达到练气、强体、健身的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易筋经内功心法的全文。
第一势:势必高勾引人势必高勾引人,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一式。
这一势通过高举双臂向上拉伸躯干,同时深吸一口气,将气息集中在腹部。
这个动作有助于打通气血循环,并增强背部和手臂的力量。
第二势:产长使大器产长使大器,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二式。
这一势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弯腰向前伸展双臂,尽力触碰脚尖。
这个动作能够拉伸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增强骨骼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调整呼吸,增加肺活量。
第三势:凡感窑洞乃通凡感窑洞乃通,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三式。
这一势需抱肘微曲,双腿膝稍屈,然后屈腰精通向前,同时深吸一口气,将臀部的力量集中,向下施力。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臀部和腿部的力量,提升下半身的灵活性。
第四势:番种今肅大难番种今肃大难,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四式。
这一势需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双臂向两侧分开,手心向上,同时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并提升专注力。
第五势:立世大势恒殊立世大势恒殊,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五式。
这一势需双脚并拢,身体挺直,然后双手置于胸前,十指互扣。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和背部的力量,改善体姿,增强气血循环。
第六势:罕慢一世根堅罕慢一世根堅,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六式。
这一势需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屈膝下蹲,尽量使大腿和小腿呈90度的弯曲。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肌肉,增加腿部的力量和耐力。
第七势:完如老實气元完如老實气元,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七式。
这一势需屈膝下蹲,一手放在胸前,一手置于腰间,同时眼睛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调整呼吸,平衡体内能量。
第八势:炯炯二目恒鑒炯炯二目恒鑒,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八式。
虎啸功训练方法

虎啸功训练方法虎啸功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功修炼方法,它通过调整呼吸、调控身体力量和练习特定动作来增强身体素质,并提高身心协调性。
本文将介绍虎啸功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呼吸调控虎啸功的核心在于呼吸调控。
在练习时,要通过深呼吸和慢而长的呼气来稳定身体和心灵,达到平衡的状态。
首先,站直身体,放松肩膀和腰背,闭上眼睛,用鼻子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意识到气息进入身体的感觉。
然后,用口唇微张缓慢呼气,同时发出类似虎啸的声音,将注意力集中在呼气的过程中。
反复练习,使呼吸成为自然而平稳的动作。
二、身体力量调节虎啸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身体力量的调节。
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肌肉力量的运用,可以增强力量的爆发和平衡能力。
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蹲下、伸展腿部和上肢、旋转身体等。
在每个动作中,要保持稳定的姿势,放松身体的其他部位,只集中力量在需要的部位上。
在练习中逐渐增加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以挑战身体力量的极限。
三、动作练习虎啸功的动作练习是该功法的关键部分。
在练习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虎啸功动作来进行训练。
例如,举起一只腿,保持平衡,同时做慢慢的呼气声。
这个动作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和平衡感。
另一个动作是屈膝下蹲,然后用力跳起,同时做出虎啸声。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爆发力和呼吸调控。
不断练习这些动作,并逐渐增加难度,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和稳定性。
四、注意事项1. 在练习虎啸功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以充分准备身体和肌肉。
2. 练习时要找到合适的场所,避免有干扰和危险的因素。
3. 初学者应注意控制练习强度和次数,逐渐增加。
4. 注意呼吸的顺畅和深度,避免过度用力和憋气。
5. 在练习中保持专注和放松的状态,不要有过多的杂念和压力。
总结:虎啸功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武术内功修炼方法。
通过呼吸调控、身体力量调节和动作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力量和平衡能力。
然而,为了确保安全和效果,切记要注意热身运动、选择合适的场所、控制训练强度和次数,并保持专注和放松的态度。
打通奇经八脉方法

打通奇经八脉方法
打通奇经八脉是一种修炼内功的方法,常用于功夫武术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打通奇经八脉的方法:
1. 呼吸法:通过深呼吸、缓慢呼气的方式,调整呼吸节奏,使气血循环更加顺畅,从而打通奇经八脉。
2. 练习气功:通过练习养生功法,如太极拳、气功功法等,调整身体的内气运行轨迹,逐渐打通奇经八脉。
3. 按摩穴位:以指腹或按摩工具轻轻按摩奇经八脉经过的穴位,刺激气血循环,促进奇经八脉的通畅。
4. 敲打穴位:用指腹、拳头等轻轻敲打奇经八脉经过的穴位,刺激气血循环,促进能量通畅。
5. 拔罐疗法:使用拔罐器具,贴于奇经八脉穴位上,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促进气血循环,加速奇经八脉的通畅。
6. 食疗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具有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的食物,例如枸杞子、留仙草等,有助于打通奇经八脉。
请注意,打通奇经八脉需要时间和耐心,并且最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锻炼丹田内功的方法

锻炼丹田内功的方法
丹田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能量中心,是武术等多种传统功法的重要修炼部位。
下面是锻炼丹田内功的方法:
1.坐禅呼吸法:在安静的环境中,盘腿坐在地上,闭上眼睛,集中
精神,用鼻子缓缓呼吸,吸气时使丹田膨胀,呼气时使丹田收缩。
慢慢地放松全身,让呼吸自然流畅,这样能够有效地锻炼丹田内功。
2.水平练功法:躺在地上,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心向下,然后
缓缓吸气,使腹部鼓起,同时使丹田膨胀。
吸气后,再缓缓呼气,让腹部慢慢塌陷,同时丹田也慢慢收缩。
练习时应保持一定的节奏和呼吸深度,可以持续几分钟。
3.动态练功法:在站立的姿势下,将双手放在丹田处,然后屈膝下
蹲,同时吸气,让丹田膨胀。
然后慢慢站起来,同时呼气,让丹田收缩。
重复多次,能够有效地锻炼丹田内功。
4.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传统的养生健身功法,其中有一些动作能
够有效地锻炼丹田内功,比如“鹰展翅”、“虎跳泉”等。
这些动作通过缓慢而有力的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气血循环和代谢水平,同时锻炼丹田内功。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丹田内功需要坚持长期的训练,不能急功近利。
此外,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等,以免造成身体损伤。
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虽然现代人们的运动方式变化多样,但是太极一直是人们比较热衷的健身运动,那么你知道太极拳的内功心法有哪些吗?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修炼太极拳必知的三十三条内功心法一、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
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二、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三、“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四、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
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五、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六、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七、「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八、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
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
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
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九、我们经常说「松沉」。
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
左边沉,右边升。
然后,右边沉,左边升。
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十、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
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十一、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待。
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
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
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
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十二、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扩膝,手上劳宫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十三、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十四、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十五、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
内功心法有哪些练内功需注意什么

内功心法有哪些练内功需注意什么武术博大精深,内功更是武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连号的内功,对于身体的好处也是非常巨大的,还可以起到养生的功效,今天三九养生堂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武术的一些相关知识,下面和店铺就来一起看看吧。
内功心法有哪些总义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
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
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
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
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
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
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
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
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
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
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
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
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
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
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
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
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
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
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
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
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
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
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
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
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
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
并行不相害。
理与气即是。
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夜视功

②不良反应:练功一至三周。如出现眼花或流泪不适感觉时,应适当减少练功次数,纠正练功时用力过争。呼吸稍缓此再继续练习。
练眼法,又名眼功;变名夜视功。此功专门锻炼眼肌与视神经,以改造和提高视力,保护眼睛的一种保健修炼功法,是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
一、练功要领:取站位或坐位均可。
①站位时,两脚开立平行向前,与肩同宽,足趾轻抓地,膝微曲、松胯、收肛、收肾、收腹、含胸拨背,沉肩虚腋,头颈虚顶。两手合于丹田(在脐下一寸半气海穴)。男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的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并且注意要使百会穴、丹田穴、会阴穴要在一条直线上。还必须注意含胸拨背与松跨。含胸者即胸略内含,使气深于丹田;拨背者即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拨背。具体做法是肋骨内含,脊骨平背,自然含胸拨背,气略下沉。松胯,即深吸一口气,略向后坐、后把气缓缓吐出、胯也随之放松。
③运点功:指运气时选某一点的练法。功势与要领同前。闭目、松体、意念集中,先远望数米内的某一固定点。(如树木或花草)眼目虎视即瞪视,然后闭目内视。双眼一睁一合。如此重复九次。
④运按功:即运气于手指以意点按眼部经穴法。功势与要领同前,闭目、松体、意念集中,意领气于两手剑指(食指或中指)进行点按。运按的路线有三条:甲:先从百会,然后气沿督脉,经神庭注入印堂穴(即百会→神庭→印堂)。乙:再沿双眼周围循穴进行。即从印堂→攒竹→鱼腰(沿眉)→丝竹空,眼角→球后→承泣→健明→崐终于睛明,运按一周。即先从左眼眉弓至右眼眉弓,反自右眼眶下,顺逆方向各七圈。丙:再从百会→印堂→分循两眉左右绕眼睛周围,经睛明下至鼻旁两迎香穴会于人中,顺前胸下至丹田重复练习。
四、调心与调息:通过调心入静、自然呼吸闭目平气,展眉舒胸,睁眼时吸气,闭眼时呼气。意念与呼吸协调配合进行练习。
②坐位凳的高度要适当。身体端正、屈膝成九十度,两大腿平行、双足平踏地、两手置膝上。其它要求同站势。无论是站位或坐位、都必须微闭唇扣齿,舌抵上龈。其目的在于沟通阴阳任督两脉。练功时,气血运行时由快到慢,均匀无息。
关于站桩的介绍

关于站桩的介绍站桩,又称为静功站桩、站立功或站桩功,是中国传统的内功修炼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保持特定姿势,静心专注,调整呼吸,以达到调理身心、强化体质、提高能量和修行内功的目的。
站桩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基础功法,广泛流传于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内家拳的修炼中。
它的形式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修行意义。
站桩通过保持静定的姿势,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全面调整和放松,从而提高身体的平衡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站桩的基本姿势通常为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脊椎挺直,头顶上提,下巴微收,双手自然下垂。
在这个姿势中,身体各部位要放松,但不失紧致,保持一种放松而有力的状态。
站桩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站桩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站桩可以调整呼吸,增加吸氧量,提高气血循环,增强体内能量的流动性。
其次,站桩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增强脚踝和膝关节的稳固性,预防和改善腰背、颈肩等部位的不适。
此外,站桩还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耐心,增强心理素质,达到身心放松、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站桩不仅对身体有益,对心理和精神状态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站桩,人们可以放下杂念,专注于当下,进入一种平静、宁静的状态。
这种状态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减轻焦虑和烦躁情绪,提高心理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同时,站桩还能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毅力,增强自律和自控能力,提升个人修行和自我提升的效果。
站桩作为一种内功修炼方法,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练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站桩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自然放松和呼吸的平稳,不要过度用力或紧张。
同时,要注意呼吸的顺畅和舒展,通过深呼吸来调整身心状态。
此外,站桩的效果也与个人的修炼功夫和内功修为有关,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站桩方式和时间。
站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内功修炼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益处。
通过站桩,人们可以调理身心,强化体质,提高能量,实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站桩练习,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收获到丰富的修行成果。
天罡地煞修炼方法

天罡地煞修炼方法
天罡地煞修炼是中国武术中一种特殊的内功修炼方法,主要用于提升武者的内力和身体素质。
下面是一般的天罡地煞修炼方法:
1. 稳定呼吸:初练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来平稳呼吸。
慢慢地调整呼吸的节奏和深度,使其更加舒缓平稳。
2. 静心冥想:找一个安静的场所,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内心感受。
清空杂念,使思维平静。
3. 观摩自然:在大自然中,观摩山水景象、树木等,感受它们的稳定与坚韧,从而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内心力量。
4. 练习气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气功练习,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通过调整姿势和呼吸,激活身体的经络和能量,增强内力。
5. 锻炼身体: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如跑步、游泳、举重等,提高身体素质和耐力。
6. 养生饮食:合理搭配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7. 修身养性: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持正义、善良、道德的行为准则,保持慧根清净,使内心充满正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天罡地煞修炼需要长期坚持和深度修炼,同时需要有一位懂得这种修炼方法并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人。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 [图片]五禽图内功法包括猿、鹿、虎、熊、鹤功等五部功,并且每部功都有拍击法,循序渐进地习练方可有所获。
下面就把具体功法逐一介绍。
一、猿功1.猿功为五禽图之第一部功,共呼吸十五口气。
一呼一吸为一口气。
具体方法:身体直立,双脚并拢,目神、心意均在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调匀呼吸,精神集中,肢体松柔,此为行功前之预备势。
约静默一分钟,然后开始呼吸运动(图1)。
运动时,以两手中指尖相接触,手心向上,置于小腹之下,行呼吸一次,而目神、心意均在丹田处,此为第一口气。
两手上移置于脐处,但手不挨脐,行呼吸一次,神意仍注视丹田,此为第二口气(图2)。
两手下移至小腹下(图3),两手立即前举向上,便成侧面之半圆线(图4)。
两目随指尖接触处而上视,两肘伸直,手心向下,均可吸气。
两手直向面门放下,至小腹下为度。
目光亦随之而下,注视丹田。
两手复上移至脐处,两手分置左右肋际,指尖向前,掌根向后,两中指尖与肚脐成直线,肘部正直向后,不偏不倚,均为呼气,是为第三口气(图5)。
此时姿势不变,行呼吸三次,是为第四至第六口气。
接上动,两脚分开成“人”字形,脚尖微向内,脚跟微向外,两膝伸直。
两手左右伸直,似大字形,手背向上(图6)。
两手平行向前相交而复,神意注视于手。
其余仍注视丹田,此为吸气时间。
吸气毕,两手背反转向下,气即随之而呼出,手握成拳(图7),但不可用力,速即缩回,分置两肋际,手不触肋,拳达肋际,气即呼毕,此为第七口气(图8)。
姿势不变,连续行呼吸七次,是为第八至第十四口气。
最后两脚收回,同时又行吸气,身体立正,两掌同时收至胸前,与两肘成平线,吸气毕(图9,图10)。
两拳顺乳斜行而循肋部绕到背后,指尖向下(图11)。
两手复分两旁而气亦呼尽,此为第十五口气。
照上述功法动作反复练习,一般每次行功不得少于十余遍。
2.猿功拍气法第一部功每日练习一至两次,常人在半月以后,可觉丹田部位微又膨胀,而谷道下气、胸膈逆气时,则须拍击,以使内气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的内功练习方法
武术的内功练习方法
练武术的好处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锻炼方法。
那么武术散打的基本功如何训练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武术内功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台阶上,两脚齐肩宽,脚掌踏平,小腿垂直与大腿成90度。
背脊要直,全身放松、心情安定,进入练功态。
一、脚呼吸法
又称“踵提呼吸法”,简称“踵息法”。
练习方法
提脚跟。
意注脚跟,要轻轻慢慢的往起提脚跟(此时感觉小腹上翻)忘掉脚跟转想脚大趾,轻轻慢慢的往起翘脚大趾(此时感觉小腹下翻。
小腹之上翻下翻谓丹田内转,亦称翻江搅海)然后忘掉脚大趾再想提脚跟,之后再提脚大趾。
如此一提一翘,反复练习9次。
提脚跟时为吸,翘脚大趾时为呼,是谓脚踵呼吸法,属高层次的呼吸法,非常人用口鼻呼吸。
古人云:“圣息以踵,由脚踵而头顶一气呵成。
”提脚跟时督脉升,翘脚大趾时任脉降。
其养生作用不言而喻。
二、胎息法
练心方法
意注肚脐。
收肚脐,稍停。
松开肚脐,稍停。
如此一收,一松,反复练心9次。
感觉
当在收肚脐时,感觉左右两肾在往左右两侧开、当松开肚脐时,感觉两肾在合。
三、顶心旋转法
练习方法
意注百会穴,百会一有感觉(得气感)然后转想右、前、左、后沿四神聪旋转三圈(意念转),之后反转三圈(即右、后、左、前)最后转想百
会穴,随即忘掉。
转想肩井、曲池、合谷、千手指梢、活动活动手指。
功用
(1)培养提顶(顶头悬、虚领顶劲的.感觉)。
可使身体平衡稳定。
(2)培养头手结合,顶打人的习惯性。
肚脐为神阙穴,内联五脏六腑。
此法也是锻炼内脏的方法。
四、劳功呼吸法
练习手心相对一尺侧置于膝上,展指凸掌心劳宫吐气,然后空手心劳功吸气。
如此一展一空,反复练习9次。
感觉
当做劳宫呼吸时,涌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脚心关窍相通。
健身作用
十指连心,手指通内脏,练指掌同时也在练内脏;手是人脑的外在表现,练手指同时也在锻炼人脑,脑是人体重点保健部位。
五、鼻尖人中呼吸法
练心方法
意法鼻尖,转想人中,再想鼻尖、复想人中。
如此反复练习9次。
感觉
当想鼻尖时,感觉肺叶张开,当想人中时,感觉小腹之丹田充实。
想鼻尖为吸,想人中为呼。
感觉小腹之丹田充实
健身作用:练此法可醒脑提神,宽胸畅怀。
六、眼晴呼吸法
练习方法
收眼神(看鼻根),放眼神(先往远放,然后看耳朵,左眼看左耳,右眼看右耳,看不见也看)。
然后再收眼神看鼻根(看不见也看)再放眼神。
如此一收一放,反复练习9次。
感觉
收眼神时,两手腕、两脚腕无力,放眼神时,两手腕,两脚腕有劲。
保健作用
练习此法,可调整眼晴的屈光和视野,改善眼区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功能。
眼区也是内脏全息区,故此法对内脏也有益处。
七、四肢穴道呼应法
练习方法
意想右劳宫,转想左涌泉;意想右曲池,转想左阳陵;意想右肩井,转想左环跳;意想左肩井,转想右环跳;意想左曲池,转想右阳陵;意想左劳宫,转想右涌泉;意想左曲池。
转相右阳陵;意想左肩井,转想右环跳;意相右肩井,转想左环跳;意想右曲池,转想左阳陵;意想右劳宫,转想左涌泉。
如此四肢大关节穴道左右交叉呼应,来回反复3次。
功用
打通四肢穴道,培养内外三合的意念习惯,增强条件反射的灵敏性。
在推手时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一家,浑身如牵线,出合劲,出整劲,增强打击效果。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