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一级研发、多地分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现代钢厂特征
“一座4000立方米的大型高炉,仅用4个人就可以操作,实现了生产操作高度自动化”;“累计为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供应高级别管线钢数万吨,是其第一大供应商”;厂区内草地和绿树郁郁葱葱,在经过处理后的生产污水中,一大群漂亮的锦鲤在悠然地游来游去;……把这些具有现代钢厂特征的描述都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准确锁定一家国内钢铁企业,她就是首钢迁安钢铁公司(以下简称迁钢)。
9年前,迁钢承载着实施搬迁调整的希望和重任而破土动工,从此起航;就在不久前,迁钢又在社会各界的希望和热盼之中,置入首钢股份,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近日,《中国冶金报》与多家媒体记者共同走进迁钢,感受迁钢9年以来的发展足迹和巨大变化。
承载重托而诞生迁钢是在首钢搬迁调整大战略下产生的,是实施搬迁调整的试验场和练兵场。
时光追溯到2003年,面对首都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大局,首钢决定,压产停产北京地区钢铁业和实施搬迁调整,而迁钢就是当时首钢依托首钢迁安矿山基地,准备建设的集成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多工序工艺技术创新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搬迁调整战略实施的先期支撑项目之一。
下面这一系列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可以代表这座钢厂的现代化程度。
自主研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迁钢210吨转炉炼钢自动化成套技术”、“迁钢优质板坯连铸技术”分别获得中国冶金科技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迁钢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项目”中的8个关键课题取得突破性成果,受到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国内著名冶金专家的高度评价。
几年来,迁钢先后形成了70多项专利技术、62项专有技术,初步建立起了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一个人生一刻也不会被浪费的地方。
”迁钢人正是以这种归属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创新,以生产经营管理需求带动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连续三期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步搭建完成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了体现钢铁高端产品精益生产要求的产销系统,完善了以增值财务为核心的财务管控体系,建立了市场需求下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信息在系统中共享、流程在系统中贯通、业务在系统中协同、资源在系统中利用、权力在系统中受控、知识在系统中传承”正在迁钢数字化道路上展现出巨大效应。
朱继民:百科全书式“钢铁侠”
朱继民:百科全书式“钢铁侠”来源:合肥在线时间:2011-11-22 从1970年大学毕业进入鞍钢,至今41年过去了,朱继民一直没有离开钢铁企业;从最基层的一线员工做起,一步步走来,一直荣升为今天钢企行业龙头的领军人物。
其间数次调动,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的钢铁企业;有人说,朱继民的经历就好像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实版。
而有时经过数月奔波,回到家中,夫人的一句玩笑话“小铁人回家了”,似乎也印证了这个“铁人”,并不好当。
■人物简介 朱继民,男,汉族,安徽省宿州人,1946年3月生,大学文化。
现任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钢协2011年-2013年会长。
1970年8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矿建专业获学士学位;1973年12月入党;1993年12月晋升高级经济师;2002年9月晋升高级工程师(教授级);2006年6月获国际职业经理人。
1970年至1997年在鞍钢工作,历任技术员、组织干事、副厂长、鞍钢总经理助理兼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1997年至1999年在水城钢铁集团工作,历任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9年到首钢工作,历任首钢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
■精彩语录 ●市场经济不同情眼泪。
●虽然我们在北京发展得很好,但是从未来长远角度看,在北京是制约了我们的发展。
●提高中国的产业集中度,把中国的产业做强,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下一步在发展方式上进行的探索,而不能单纯走一个自我的不断建设、扩大规模的路子,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自己。
●每一个企业可能都想瞄准高端产品进行生产,但是要靠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靠自己的装备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行实现。
谁实现得早谁就将有力地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百科全书” 换过14个岗位 朱继民大学毕业后进的第一个单位就是鞍钢,而在这第一个单位,他一待就是26年。
在随后的26年里,朱继民在调离鞍钢前,共换过14个岗位,他人生的青春岁月全都献给了鞍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辈子也没想过会离开鞍钢。
首钢总公司
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的大型企业集团。
进入新世纪,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钢积极推进搬迁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创新创优创业,开创了钢铁企业“一业多地”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从以长材生产为主向高档板材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向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迈出了重要步伐。
改革开放30年,首钢的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为我国经济社会和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科学发展实施搬迁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环境保护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首钢在环境治理上处于全国钢铁企业的领先水平,但是北京地区自然形成的大气污染本底值很高,环境容量非常有限,首都的特殊地位,不适合再继续发展钢铁冶炼工业。
首钢必须搬迁,重大历史选择和严峻考验摆在了首钢人的面前。
要将一个8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搬迁,这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是涉及国家、地方、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搞好当前的生产经营,又要压缩北京地区钢产量、安置富余人员,还要在外地建设新钢厂,多条战线同时推进,其实施难度、时间的紧迫性、资金投入的强度和技术的先进性、职工队伍稳定工作的艰巨性,都是史无前例的。
首钢坚持从大局出发,不等不靠,主动进取,在争取国家批准首钢发展规划的同时,先期启动搬迁,2004年在河北迁安市依托首钢矿山基地建成了首钢迁钢公司,在河北秦皇岛市与首钢中板厂配套建成了首秦公司,为首钢更大规模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练兵厂、试验厂,积累了经验。
200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
以此为契机,首钢走上了一条“创新、创优、创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首钢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转移和结构调整。作为首钢 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的
个 “ 五层 ” 的体系架构 ,该体系架构包括基
专业队伍 ,北京首钢 自动化信息技术有 限公 司 ( 简称首 自 信公司)大力推进 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宝钢首钢战略对比
宝钢首钢战略对比 2007-4-26 9:38:13 来源:--------------------------------------------------------------------------------[1] [2] [3]彼得。
德鲁克认为企业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
从我对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的研究来看,企业未来生存是可控的,其中,环境是基础,资源是保证,文化是导向。
德鲁克所谓的“未来不确定性”,(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仅仅是针对环境变化而言的。
我讲的“环境”是适应变化,环境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企业未来生存就在于把握环境变化之“势”,在资源和企业文化之间求得平衡。
企业在环境、资源和文化之间由平衡效应所产生的思维结果就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开启企业未来生存之路。
我研究企业未来生存,尽管着眼点是企业未来,但企业从过去到现在,又从现在到未来,这三个时段在在企业生存轴(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上不是割裂的,而存在着一个箭头式的必然轨迹,这个引领企业通达未来的“箭头”就是企业战略。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战略指导企业未来的行为和行动。
从现在开始,为了未来生存,企业必须按照战略指引,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下面,我以中国钢铁行业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宝钢和首钢为例,就企业战略与企业未来生存的联系进行比对分析。
一、战略=环境+资源+文化一般来说,企业战略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是变化的环境因素,如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观念的不断提升、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等;二是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资源、企业中业已形成或正在变革的文(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化因素。
一句话,有什么样的内外因素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
如果说,环境因素蕴含着企业生存的未来方向,那么,资源因素、文化因素就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方式。
所以,企业战略不光是企业未来时,还与企业过去时、现在时息息相关。
《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一览表》
《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一览表》一、东北1、黑龙江省:鸡西钢铁2、吉林省:通钢建龙钢铁吉林铁合金3、辽宁省:本钢鞍钢凌钢北台新抚钢大连浦金鞍山宝德营口中板厂二、华北1、北京:首钢首钢红冶2、天津:天钢轧一轧二轧三天津大无缝3、河北省:唐钢邯钢邯钢邢钢石钢宣钢承钢天铁津西建龙国丰纵横唐山不锈4、山西省:太钢临钢三、华东1、上海:宝钢浦钢梅钢三钢上钢一厂2、江苏省:南钢沙钢永钢淮钢3、浙江省:杭钢宁波建龙宁波宝新4、安徽省:马钢合钢5、福建省:三钢6、江西省:萍钢新钢南昌钢厂7、山东省:济钢莱钢青钢泰钢日照钢铁四、华南1、广东省:广钢珠钢韶钢2、广西省:柳钢3、海南省:五、华中1、湖南省:涟钢湘钢2、湖北省:武钢鄂钢汉阳钢厂武钢棒材厂3、河南省:舞钢安钢河南济源六、西南1、重庆:重钢2、四川省:攀钢威钢攀成钢长城特钢3、贵州省:水钢4、云南省:昆钢七、西北1、内蒙古自治区:包钢2、陕西省:3、甘肃省:洒钢洒泉4、宁夏回族自治区:5、青海省:西宁特钢6、xxxx自治区:八钢7、西藏自治区:上钢五厂益昌薄板第二篇:全国大型钢铁企业背景全国大型钢铁企业与钢铁背景钢铁英才网提供一、东北1、黑龙江省:鸡西钢铁西林建龙中阳常平2、吉林省:通钢建龙钢铁吉林铁合金宇晋3、辽宁省:本钢鞍钢凌钢北台新抚钢大连浦金鞍山宝德营口中板厂二、华北1、北京:首钢首钢红冶2、天津:天钢轧一轧二轧三天津大无缝3、河北省:唐钢邯钢邯钢邢钢石钢宣钢承钢天铁津西建龙国丰纵横唐山不锈4、山西省:太钢临钢宏达三、华东1、上海:宝钢浦钢梅钢三钢上钢一厂上钢五厂益昌薄板2、江苏省:南钢沙钢永钢淮钢梅山3、浙江省:杭钢宁波建龙宁波宝新4、安徽省:马钢合钢5、福建省:三钢三宝6、江西省:萍钢新钢南昌钢厂7、山东省:济钢莱钢青钢泰钢日照钢铁三德莱芜石横鲁宝张店四、华南1、广东省:广钢珠钢韶钢2、广西省:柳钢3、海南省:五、华中1、湖南省:涟钢湘钢2、湖北省:武钢鄂钢汉阳钢厂武钢棒材厂3、河南省:舞钢安钢河南济源六、西南1、重庆:重钢2、四川省:攀钢威钢攀成钢长城特钢3、贵州省:水钢4、云南省:昆钢七、西北1、内蒙古自治区:包钢2、陕西省:龙门3、甘肃省:洒钢洒泉4、宁夏回族自治区:创业5、青海省:西宁特钢6、xxxx自治区:八钢昆仑新特新兴7、西藏自治区:行业经济概况近期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将以内需拉动为主,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势头,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期间将有所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减缓,消费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增强。
关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文件
关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文件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位于北京市,是一个以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服务区。
该服务区规划面积达到1000亩,其中包括办公区、研发区、生产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这个服务区的建设旨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办公和生产环境,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
作为首钢集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将扮演连接政、产、学、研的桥梁角色。
这个服务区的建设将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机构和人才集聚,打造集高科技、高效率、高附加值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规划中,注重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保护了周边的自然环境,使得整个服务区成为一个绿色、环保的产业园区。
服务区还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和生活配套服务,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作为一个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新首钢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
这些企业和团队在新首钢的支持下,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使得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成为了一个创新创业的热土。
除了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还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和协同发展。
通过引入各个产业的关键企业和供应链的参与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供应和服务支持。
这种产业链的完善和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价值。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是一个具有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的产业园区。
通过提供优质的办公和生产环境,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完善产业链和协同发展,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在这个服务区的发展中,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推动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我相信,随着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发展,将会为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首钢园产业发展报告
首钢园产业发展报告一、引言首钢园作为中国首钢集团旗下的重要产业园区,承载着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使命。
本报告旨在全面、详细、完整并深入地探讨首钢园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首钢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 产业结构首钢园目前以钢铁产业为主导,同时也涵盖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
钢铁产业在首钢园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丰富资源,但也存在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
2.2 技术创新首钢园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尽管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
2.3 人才培养首钢园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与高校合作、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等方式,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和管理人才。
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增加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2.4 环境保护首钢园作为国内重要的产业园区,必须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目前,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减少排放、治理污水等,但仍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三、首钢园产业发展问题分析3.1 结构单一问题首钢园目前以钢铁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难以提高整体竞争力。
3.2 技术创新不足问题尽管首钢园致力于技术创新,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首钢园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3.3 人才缺乏问题首钢园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不到位等问题。
这限制了首钢园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3.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首钢园已经采取了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但仍需加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首钢园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4.1 结构调整与优化首钢园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逐步减少对钢铁产业的依赖,发展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打造数字化新首钢——首钢自动化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别是首钢 战略性搬迁 将是我们科技 自主创新工作一个较
பைடு நூலகம்长
我 们清楚 的看到 : 们的科研 自主创新 管理体 制还存在 我
78 中 制 业 息 2 6 月 国 造 信 化 0 年7 0
维普资讯
这就需要 建设 一套科学的现代化 的科技 自主创 新体 系 . 支持和 保证 繁重的、难度越来越大 的科技 自主创新项 目的实施 。 我 们不但 要和 自己的过去 比 .更要和 强大 的对手 较量 . 只有这样 才能迅速提 升我们 的科技 自主创新 能力 。而这 种较 量是 团队对团 队的较量 .是战略战 术 、发展 策略 、技 术的较 量, 也是科 技 自主创 新体 系的较量 , 种组织路 线 的较量 . 这 是 深层次 的较 量 .是 这种较量 的决定 因素 。所 以加强科技 自主 创新体 系的建设 ,也 是首钢 自主创新 的重要组成部 分。 通过 自动化 、信 息化科技 自主创新体 系的建设 .加 大成 果转化和 高新技术产 业化 的步 伐 .完善 和 引进 技术消化 吸收 再创新政 策的实施 .迅速提 高技术 配套和 自主开发能 力 .加 强对重大技 术和装 备的引进 管理 ,立足 自主创 新 ,广泛 开展
作提 出了新的课题 与任务 .特 别是如何 深层次认识 ” 科技是
第一生产 力 以及如何 通过科 技是第一 生产力来促进企 业 的
新首钢新要求
二十一世 纪开始 . 给首钢 带来了发展 的春天 . 首钢将于 曹妃 句地区建设 一个新 的首钢 一座具 有二十一 世纪先进水
发展 这 些都给 自动 化 、信 息化科技 自主创新体 系的建设提
实行课题招投 标制 。
在过去 旧的科研体 系下 .实行 的是计 划分配 的方式 ,指
首钢的发展历史
首钢的发展历史首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堪称传奇。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首钢的发展历史。
一、创建初期首钢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初期阶段。
为了满足国家对钢铁的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在北京市建立一家大型钢铁企业。
于是,首钢正式成立,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二、快速崛起在成立之初,首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全体员工的努力,首钢很快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它不仅在技术装备上实现了突破,还大力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首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三、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钢铁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首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行科技兴企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首钢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
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首钢逐渐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它不仅注重发展钢铁主业,还积极拓展相关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物流等领域。
通过多元化发展,首钢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五、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首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它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同时,首钢还积极推进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代表,首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它与世界各国的钢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首钢不仅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还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七、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首钢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核心竞争力。
它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钢铁企业。
同时,首钢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顶层设计营造“类海外”环境——《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解读
完善顶层设计营造“类海外”环境——《⾸都国际⼈才社区建设导则(试⾏版)》解读⾸都国际⼈才社区是北京着⼒打造的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际⼈才的创新品牌,也是以⼈才⼯作促进城市更新发展、提升⼴⼤市民⽣活品质的探索和尝试。
2017年,市⼈才⼯作领导⼩组出台了《关于推进⾸都国际⼈才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次在全国提出国际⼈才社区概念,确定了有海外氛围、有多元⽂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活、有服务保障的建设⽬标,为国际⼈才在京发展营造拴⼼留⼈的环境、提供美好的⽣活,着⼒增强国际⼈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建设启动以来,现已形成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新⾸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国际⼈才社区,并纳⼊了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成为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全国科技创新中⼼建设的重点任务。
经过近3年的建设,社区理念不断强化,海外院⼠专家⼯作站、未来论坛、海⾼⼤厦等⼀批发展平台有序落地,国际⼈才公寓、学校、医院等⼀批重点项⽬加速建成,取得了⼀定成效。
在此基础上,为进⼀步提⾼社区建设的科学化专业化⽔平,市⼈才⼯作领导⼩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清华⼤学组成课题组,先后深⼊8个国际⼈才社区开展3轮调研,对⽐研究了美国、⽇本、德国、新加坡等近30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建设经验,反复征求了28个市级有关部门的意见,编制完成了《⾸都国际⼈才社区建设导则(试⾏版)》(以下简称《导则》)。
⽬前,《导则》已由市规划⾃然资源委和市⼈才办联合印发实施,是推进国际⼈才社区建设的权威标准和主要依据。
⼀、编制思路《导则》编制的整体思路是:对标国际,找准标准;找准问题,明确需求;找准短板,明确⽅向;找准差异,明确路径。
按照《导则》的编制思路,制定了“1+3+9”顶层设计,即“⼀个中⼼、三⼤坐标、九⼤场景”。
“⼀个中⼼”即以国际⼈才需求为中⼼,坚持需求导向,实现类海外⽣活氛围。
从钢厂到场景首钢园区绿色创新三板斧
一部首钢史,半部北京史”。
1919年成立的首钢曾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殚精竭虑,面对当今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首钢又为绿绿色低碳和创新发展作出示范。
在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首钢园区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让土地遗址变李华晶: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身场景文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让生产生活创造场景价值;通过创业生态系统,让科学技术助推场景升级。
通过这三板斧,首钢园区实现了从钢铁工厂到创新场景的绿色转型,有机实现了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钢铁与文化、经济与生态、科技与生活、当下与未来的融合和一体化,赋予了企业绿色从钢厂到场景:首钢园区绿色创新三板斧李华晶 | 文“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绿色是可传承新事业的底色、创新是高质量新发展的核心。
经过百年积淀而厚积薄发的首钢园区,如今又在绿色创新场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制造业低碳发展、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启示。
73创新和永续发展的场景驱动力。
绿色技术创新:让土地遗址变身场景文化2005年决定搬迁以来,首钢通过不断规划变更自己未来的发展路线,在绿色与创新的双驱动下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首钢园区充分运用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一方面调整企业旧产业结构进行兴利除弊、除旧布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对首钢园区进行区域优化布局,不断推动首钢园区的绿色转型发展。
在完成园区再焕新生的改造后,首钢深入挖掘遗址的工业文化内涵,将园区的工业文化与现代风格完美地进行了结合,将其打造为旧时代的记忆与现代化的设施相辅相成的绿色技术创新场景。
蜕化场景之物:修复工业土地首钢搬迁后的京西老厂区如何解决土地污染问题成为了后续首钢园区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键。
为此,首钢结合管理创优与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首钢园区长期绿色建设与发展的土地污染修复治理体系,凭借绿色理念与创新思想的驱动着力打造污染场地修复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首钢园区转型发展。
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简介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简介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钢铁厂项目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钢铁建设项目,由首钢和唐钢共同出资建设,于2005年10月在唐山市注册成立。
钢铁厂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钢铁厂位于唐山市南部渤海湾曹妃甸岛,西距北京市220km,北距唐山市80km。
曹妃甸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内,辐射北京、天津、河北等7个省市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曹妃甸钢铁厂临海优势明显,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的天然良港和建厂条件。
港口可满足25万t 级以上大型船舶进出,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
钢铁厂建设用地来源于滩涂围海造地,不占用耕地资源。
建设规模、主体设施和主要特点钢铁厂一期工程建设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等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制氧、发电、海水淡化等配套公辅系统,年产生铁898万t,钢坯970万t,钢材912万t。
主体工艺设施配置:500m2烧结机2台,60孔7.63m焦炉4座,504m2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1条(预留)、5500m3高炉2座、300t脱磷转炉2座、300t脱碳转炉3座(其中预留1座)、2150mm双流板坯连铸机2台、1650mm双流板坯连铸机1台、2250mm 和1580mm热连轧机各1套,2230mm、1700mm和1550mm冷连轧机组各1套。
预留熔融还原炼铁炉、薄板坯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系统,预留化工产品深加工设施。
主要公共辅助生产设施:2台300MW燃煤-燃气混烧自备电厂发电机组、1台150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2台余压发电机组、2台30MWCDQ余热发电机组、2台75000 m3/h制氧机组。
新钢厂建设规模宏大,工艺装备精良,技术先进可靠,创新亮点很多。
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装备大型。
钢铁厂集中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焦炉、烧结机、球团焙烧机、高炉、转炉、板坯连铸机、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
基于行动导向的园区更新规划_以中关村老产业基地更新规划为例
基于行动导向的园区更新规划——以中关村老产业基地更新规划为例髙珊珊方旭摘要:伴随城市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产业园空间规模不断扩张,在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的原则指导下,园区面临着更新升级的难题,如何再利用原有产业用地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用地效率,使新的园区规划得以推进落实,提升片区活力,成为老产业基地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发展调研入手,分析目前北京市的园区开发与土地利用的问题,结合地方相关政策,以促进产业更新、规划落实为出发点,以首钢特钢公司厂区概念规划为例,提出了园区更新实施规划的几个策略。
关键字:利益协调;园区;实施规划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背景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在推动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引领我国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建成以来,园区始终保持的高速的发展势头,2012年,示范区实现增加值3647.5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0.4%,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成为首都经济的中坚力量。
图1 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及增长率(1990~2012)图2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及占北京市比重(1990~2012)示范区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园区空间规模不断扩大,由“一条街”经过“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七园”的演变,变为了233平方公里的“一区十园”,而在2012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的方案,示范区正式由233平方公里扩展至488平方公里,实现了“一区十六园”的新空间格局。
此时,示范区的空间范围已经覆盖了北京市70%的产业用地,10%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关系紧密。
2.中关村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根据国务院对中关村的要求,即在2020年实现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到10万亿,而对应现状发展情况,中关村若要实现这样高的目标,还需解决诸多问题。
新首钢相关的规划ppt课件
规划布局
“五区”——高端产业拓 展区
首钢培育高端新兴产业的预 留用地,也将吸引国内外相关的 研发、营销、管理、投资、交易 等职能性新兴产业聚集。
规划布局
“五区”——总部服务区
通过产业服务区的建设,带 动法律、金融、交易所、商务服 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 面升级,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的经 济发展。
功能分区
“一轴一带五区”
规划布局
“一轴”——工业文化景观轴
突出首钢工业遗址文化、展现首钢历史 发展文化,形成一条清晰带状区域,以绿 化景观为本底的连贯的景观、文化长廊。
规划布局
“一带”——滨河生态低碳示范带
依托永定河,与门城滨河规划相呼应, 以发展生态低碳为特色,建设高档住宅生 活区。
规划布局
产业定位
四大主导产业强力推动区域发展
1.文化创意产业 2.生产性服务业
突出首钢工业遗址文化、山水文化,集文化会展、休闲娱乐为一体,发展以钢铁为主题的工 业文化旅游;依托首钢设计资源及制造业总部聚集优势,推动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建筑设 计发展,同时引入创意设计、艺术设计、文化演艺、现代传媒、数字娱乐等创意企业集聚。
位置: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区内3#或4#高炉改造
发展目标
通过搬迁改造,转型发展,实现区 域跨越式发展和首钢跨越式发展。
通过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发展为 综合性、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
成为全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示范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区和首都功能拓展的重要承载区。
三大目标实 现城市和企 业双赢
规划局
根据新首钢高端 产业综合服务区规 划方案公示,规划 总用地约8.63平方 公里,总建筑规模 约1060万平方米。
规划布局
宝武、河钢、鞍钢、首钢、山钢、华菱、马钢、本钢、包钢、太钢核心竞争力分析汇总
宝武、河钢、鞍钢、首钢、山钢、华菱、马钢、本钢、包钢、太钢核心竞争力分析汇总1、宝武集团(宝钢股份)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后,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国内碳钢板材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制造能力、成本控制、用户服务、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1. 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实施以技术领先为特征的精品开发战略。
2017年,宝钢股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2017年,公司R&D投入率1.85%,发明专利申请占比74%。
2. 制造能力方面聚焦品种拓展和质量改善,提升稳定制造能力,为新产品的用户认证、批量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以重点产品、重点工序、重点缺陷为抓手,加大质量攻关和质量提升力度,推进无缺陷板坯生产,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公司大力开展湛江钢铁品种能力拓展、梅钢技术支撑和宝武整合协同制造项目实施等工作,加速提升各基地制造能力。
冷轧汽车板国内份额均达到60%以上;取向硅钢B23R075、B30R090等产品成功应用于大型电力变压器;高端起重机吊臂用超高强结构钢BS1100E完成国内首单试制;抗止裂钢、船舶行业化学品船双相不锈钢复合板、管线行业镍基复合板、电力行业超宽不锈钢复合管板、核电及车辆行业同质复合板(超宽、特厚、大单重)等分别实现国内首家供货;BG155P高强度高韧性射孔枪管试制完成;开发出页岩气专用的110-125ksi钢级高强高韧系列套管,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3. 成本控制方面加大成本对标分析力度,提高多基地成本信息可比性,及时揭示成本改善潜力点,全年(定比2015年)实现成本削减61.1亿元。
宝山基地持续从采购降本、制造成本下降、付现费用削减、降低现货损失等方面深挖降本潜力;梅山基地在优化资源配置上求突破,推进跨系统、全方位、多层次协同降本,探索产销研协同降本新模式;东山基地以“四个一百”为标杆,通过原燃料结构优化、降低进厂物流、维修费用源头控制等手段,体现成本优势;青山基地转变成本管控理念,建立成本变革规划推进体系,实现由成本局部改善向系统改善的转变。
离开北京后,他们在河北还好吗?
改革开放40年 REFORM & OPENING-UP AT 40“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并离开北京后,他们在河北还好吗?协同发展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只有协同模式有大创新,才能实现对接京津大突破。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城目前有三栋服饰大楼,并且还在不断扩建。
这里的鞋袜箱包衣帽等一应俱全。
由于生产和经营成本低,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北京的市场价格,旺季的时候每天大概有约100辆大巴离明珠商贸城大概半小时车程的沧州明珠服饰产业特色小镇里坐落着一片过渡性厂房,虽然是正式厂房建成前“过渡”用的,但设备一应俱全,空间也比在北京时大了很多。
工人的宿舍、卫生间、淋浴房都建在厂房的四周,厂房外面还有菜市场和小卖部,生活非常方便。
“现在我们已经恢复开工了,没怎么耽误,等新厂房建好后再搬过去。
”已经从事服装生产加工30多年的薛顺利和工人去年年底前从北京搬到这里,“以前我们熨衣服的工人没有独立的专属空间,夹杂在缝衣服的工人中间,熨斗的蒸汽一不小心就会烫到别人,如今,厂房空间大了,大家能够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了。
”记者了解到,在这里,一位熟练工人的保底薪金为7000元,和北京基本持平,但因为当地生活成本低,工人们普遍感觉幸福指数高了不少。
北京圣瑶美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弓在北京做服装生意已有24年,他是第一个入驻沧州明珠服饰产业特色小镇的服装生产厂商。
王立弓对自己的这一选择特别自信,他告诉记者,到沧州的“战略性转移”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1984年我第一次去美国考察,当时接待我的司机每天都换一套笔挺的西服,穿搭十分讲究。
我在惊叹之余心里埋下了做服装产业的种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讲话唤醒了我30年前的这个梦。
唐山曹妃甸新区简介
唐山曹妃甸新区简介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原本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因岛上曾建有曹妃庙而得名。
2005年10月成立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2008年10月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曹妃甸新区。
新区现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和唐山湾生态城,规划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常住人口约22万人。
曹妃甸工业区是新区的龙头,也是产业聚集的核心区,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10平方公里,水域70平方公里。
南堡开发区是1991年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4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盐化工和海洋化工,拥有亚洲最大的南堡盐场和国家大型化工企业三友集团,将建成国际性盐化工和海洋产业集聚区。
唐海县是兼有国有农垦体制的建制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下辖13个场(镇)、1个临港产业园,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滨海湿地资源独具特色,将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链配套深加工基地、曹妃甸新区后方服务保障基地和国际休闲旅游胜地。
唐山湾生态城是唐山城市双核之一,也是曹妃甸新区生产生活服务基地,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起步区30平方公里,未来将形成100万人口规模,建成新区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知名的生态城市、全球低碳宜居示范城市。
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30米等深线水域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
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曹妃甸成为“钻石级”港址。
曹妃甸毗邻京津两大城市,距唐山市中心区8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秦皇岛170公里,距唐山湾国际旅游岛30公里,滨海大道直达唐山湾国际旅游岛。
2023-2024学年北京门头沟八年级(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4北京门头沟初二(上)期末语文2024.1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和考场。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6分)学校准备组织初二年级学生进行一次“知家乡、爱家乡——探桥”活动。
请你根据同学们设计的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初二1班同学查阅了已通车的新首钢大桥资料。
请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9月29日,新首钢大桥正式开通,人们去往冬奥组委会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又多了一条新途径。
这座大桥通体白色,桥身被一高一矮两座钢塔牢牢抓住,从高空俯看..,两座钢塔仿佛两个对坐的巨人。
它们脚抵着脚,手拉着手,和睦互助,给人一种沉稳大气之感。
同时,从远处看,微微向外倾斜的弧形钢塔又好像两弯拱门,中间根根钢缆则如同竖琴的琴弦.,宽阔的桥身连通了永定河两岸的城市与山乡,这一切仿佛是一曲流畅自然的乐章。
正因如此,这一造形..设计被称为“和力之门”。
有关人士介绍,根据《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综合规划》,新首钢发展建设系列规划陆续颁布,未来的新首钢大桥将成为一座①构建多元活动空间、②提升环境质量、③承载.城市交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桥。
1. 有同学认为加点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是()A. “俯看”应写为“俯瞰”B. “造形”应写为“造型”C. “弦”应读为“xián”D. “载”应读为“zǎi”2. 新首钢大桥被称为“和力之门”,为了突出“和”的魅力,你会选择下面哪一个“和”的书法作品?请填写选项序号并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 理由:这是______(书体),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部分语意不够连贯,需要将①②③句调整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一级研发、多地分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钢铁业作为国家重点要求推进兼并重组的行业,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其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兼并重组后的大型钢铁企业为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跨地域分布的格局后,如何聚集技术源和技术资源,如何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科技资源,保证技术创新体系的科学构建和有效运行,成为大型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因此,建立适合跨地域大型企业的科研体系是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钢自主创建并日趋完善的“一级研发、多地分布”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国钢铁企业搬迁调整和跨地区兼并重组后技术资源的合理布局与高效利用,技术的快速转移与技术系统的有效管控,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逐步形成了跨地区的发展格局。
现有的大型跨地区企业研发模式主要是“集中研发”和“分散研发”。
“集中研发”有利于各地研发人员形成合力,保证新产品和工艺技术实验室研究的高效运行,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验室研究与生产现场需求脱离、研发成果难以高效应用的问题。
“分散研发”有利于研发工作与生产现场的紧密结合,保证研发成果快速向生产现场的转移,但不利于全公司范围的资源共享、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统一管理。
首钢在分析上述两种研发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调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创建了“一级研发、多地分布”技术创新体系。
实践证明,这种科研体系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技术创新体系高效运行。
1 首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按照有利于新建生产线尽快发挥效能、新产品快速开发、科技成果的快速培育、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指导思想,以科技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技术系统的高效管控为原则,通过观念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派驻站的合理定位,科研管理的创新,技术管理一体化,对外合作的统一管理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国内大型钢铁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2 首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2.1 观念及组织模式创新作为首钢技术创新实施层核心的首钢技术研究院,担负着首钢工艺技术进步及新产品开发,对首钢集团技术系统的管控以及公司人才孵化培养的任务。
随着钢铁业“一业多地”的形成,首钢产品结构开始由长材向板材转型,由于缺乏板材生产经验和理解,高品质板材产品技术积累不足,使科研开发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实际问题,首钢采取两项举措: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解决技术源的问题,建立了汽车板、电工钢、宽厚板三个长期长效实体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二是为充分利用技术研究院的技术资源,采取科研重心向生产线下移的方式,在首秦、迁钢、顺义冷轧、京唐建立派驻工作站,把科研人员放到生产一线。
在这一框架下,技术研究院、派驻工作站及生产基地技术力量的职能和任务进行了新的分工。
技术研究院主要按照四地生产和研发的需要,统一规划和组织相关的科技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为四地提供技术支持,主要针对多地的共性关键工艺技术、用户技术和重大产品开发开展科研攻关。
生产基地不再设立研发机构,其技术力量主要配合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线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改造的实施及其技术管理。
派驻工作站一方面把研究院共性工艺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研究任务带到现场,结合各生产线实际积累技术,丰富经验,攻克难关,把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到生产上,服务于生产实际,另一方面把一些前沿的、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问题,带回技术研究院总部,充分利用总部的设备和人才库,进一步深入研究。
派驻工作站作为公司科研和技术管理与生产基地融合的纽带、科研人员贴近现场的工作平台、现场产品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合理布局,科研开发的高效顺行,技术管理的有序衔接,对首钢科技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2 发挥派驻工作站纽带作用,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针对重点共性课题和研究内容技术研究院通过设立重点任务的方式,加快了重点的产品开发和共性工艺技术的进步。
团队由各基地派驻站人员组成,建立例会机制定期组织集中交流讨论;当某基地临时遇到急难问题时也可主动发起临时会议,很好地实现了知识共享、有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力。
针对出现的问题团队内部集中讨论,实施则由各基地派驻站人员分基地落实,充分发挥了派驻工作站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例如汽车板产品开发,其重点任务负责人为顺义冷轧派驻站的冷轧产品研发人员,参加人员包括迁钢派驻站热轧产品和工艺研发人员以及检测中心分析研究人员,通过联合攻关,首钢用三年时间走完了其它企业十年的路程。
首钢从2007年起步研发,2008年实现为长安、福田等企业供货,2009年实现中档轿车面板供货,成立汽车板项目经理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在生产厂按照影响质量的所有要素均要受控的原则建设一贯制质量管理体系。
炼钢系统重点围绕纯净钢的冶炼、连铸坯质量攻关开展工作,重点任务的攻关团队涉及首秦、迁钢、京唐三地,通过纯净钢生产技术研究,实现碳、硫、磷、氮、氧、氢等六大元素总含量小于90ppm,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3 科研项目统一立项,研发费用统一管理按照“一级研发,多地分布”的钢铁业研发管理体系,首钢总公司统一管控科技项目的立项论证、过程实施、结题验收、资料归档等全过程管理。
每年经首钢职代会审批通过后下达《首钢年度科技项目计划安排》,并组织进行项目立项论证工作,按照月度计划统一组织推进和协调,统一安排课题结题,统一组织成果验收评价,统一组织奖励申报。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项目的研发,在科研项目立项设置上按照技术研究院负责牵头重点产品及重大工艺的研究,各个生产基地负责的新产品试制、产品认证等内容作为项目配套设立相应的资金,形成了技术研究院的研发费用由总公司技术开发费列支,各基地研发资金由自身研发费列支的格局。
各分子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立项权限,可对列入科技项目年度计划、金额不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的科技项目组织立项,但项目编号由总公司技术质量部统一下发。
2.4 行使派驻工作站的技术管理职能,实现上下游技术贯通和钢铁基地的技术转移1)加强上下游技术有效衔接。
首钢钢铁业形成“一业多地”格局后,相应实施“集中整体,分层能级”的管理模式,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由集团管理,内部生产由集团和新基地分层级管理。
各地派驻工作站,在前期研发启动阶段市场调研和中试成果基础上,提出新产品试制工艺方案,负责组织新产品合同评审、制定质量计划和组织实施新产品试制方案,并负责小批量试制和批量生产阶段工艺改进,包括解决转产后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暴露出的工艺、技术问题,实现了调研、中试、小批量试制和批量生产等新产品开发全过程上下游技术的有效衔接。
2)新产品合同评审高效。
新产品合同评审是明确用户各种特殊需求、设计新产品质量、选择确定生产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实现新产品由中试成果向工业化过渡的重要环节。
技术研究院派驻工作站负责组织新产品合同评审,对用户要求的品种规格、数量、交货期、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生产消耗等内容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如何减少带出品以及带出品的处置方案,形成合同评审记录。
合同评审通过后,技术研究院与用户签订新产品试制协议。
由于派驻工作站掌握新产品前期调研中试情况、生产难点和工艺要求,并能结合用户需求组织合同评审,使新产品合同评审效率大幅提高。
3)产品商标、标准、牌号和标识统一管理。
首钢在各地派驻工作站协助下,加强“一业多地”的标准化管理,以保持工作持续高效。
派驻工作站深入现场了解各生产线的情况,协助制定总公司标准化管理的各类文件,包括各级标准管理办法、标准、内部质量文件和作为产品标准补充的供货技术条件(主要针对新产品、特殊产品)。
派驻工作站人员参与各地新产品的开发,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制订标准类文件、组织实施标准文件,使各地子公司在新生产线投产时就能高起点开发产品,赢得并占领市场,同时使标准化管理得到有效延伸。
与各子公司属地的技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沟通并争取它们的同意,各地子公司统一执行总公司的企业产品标准,妥善解决了执行企业标准的合法化问题。
4)实现不同钢铁基地之间技术转移。
迁钢公司先于京唐建设,作为首钢京唐建设的试验厂和人才储备基地。
京唐投产后,迁钢派驻工作站选派骨干科研人员到京唐派驻工作站工作,把在迁钢积累的热连轧品种开发和工艺攻关经验带到京唐,由于京唐产品结构和设备配置与迁钢相似,大大缩短了京唐品种开发进程。
采用迁钢比较成熟的成分体系和工艺体系,省略了实验摸索过程,既节约了成本也节省了时间;对于产品检验设备的完善和检验方法的优化,可以事先进行很好的准备和培训;迁钢积累的客户群和用户使用特殊需求,可很快转化给京唐;可借鉴生产品种需要解决的关键工艺问题。
2.5 统一开展对外合作,共享中试试验条件,形成研发合力,提高研发效率1)统一开展对外合作。
技术研究院统一组织全公司范围内的对外合作,钢铁业子公司所承担科研项目所需的对外技术合作,其合同内容需经管理归口部门技术研究院审批后才可对外签订,既能统一判断对外合作的必要性,又避免了同一内容重复签订对外合作合同,节省了总公司的科技资金。
2)共享中试试验条件。
进行高等级热轧商品卷如高强钢、管线钢、耐候钢等开发时,为了节约试制成本,缩短研发时间,需要进行大量的中试实验,各派驻工作站共享总部试验基地的真空冶炼炉、热轧机等设备,形成了研发合力,保证了试验研究工作的高效运转。
2.6 产学研平台向生产线前置,实现派驻站和产学研平台的有机融合随着产线建成,产学研平台的办公地点由高校或研究院前移到现场,壮大派驻站力量,平台研究内容贴近现场。
结合迁钢电工钢产线建设进展和品种试制规划,电工钢平台科研重点向迁钢现场转移,在持续开展实验室研发工作的同时,派常驻人员进驻迁钢,与派驻站人员共同参与日常科研开发工作,将电工钢平台的实验室研发成果逐步向大生产转化,为电工钢生产线调试、品种试制、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及成品检化验方法及判定标准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顺利与现场对接;同时当现场遇到急难问题时,平台增派专家随时进入,共同参与讨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汽车钢平台方面,为实现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
为熟悉生产设备与工艺,平台人员直接进驻现场,与派驻站人员共同着力产品开发,确保了汽车板研发从实验室到现场转移的成功率,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为强化沟通交流,定期组织例会,针对全流程问题集中讨论,并申请了公共邮箱,进行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实现网上网下交流无障碍;针对重大问题发挥平台科研优势,着力攻克基础研究问题,为产品开发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
在平台与派驻站合力开发的基础上,实现了首钢汽车钢品种的快速壮大,170P、BH340和DP600等钢种一次性试制成功,同时成功解决了热轧“粗晶”、冲压“成形纹”等影响汽车板表面质量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