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复习资料概要
人力资源开发复习提纲第一章

《人力资源开发》复习提纲 1.0第一章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组织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学习计划,来实现提高组织绩效和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的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在主要是为了改变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即:KSAs内容体系。
K-知识S-技能A-能力KSAIBsI-中介变量知识、技能和能力要变化成行为,还需要一系列中介变量的作用。
1、动机-作用或者存在于员工身上的某种驱动力,这种力会使得员工用其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做事。
2、态度-把客观事物分作不同的类型,且对每个类型采取特殊的反应方式的心里倾向。
B—行为员工的行为被划分为两大类:1)以职务为中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2)员工在团队、部门和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模式1、培训学院模式:优点-专业性强、分工明确不足-大多表现在灵活醒和敏捷度差,很难迅速地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不适合现代市场对企业组织灵活度高的要求。
2、客户培训模式:特征-把具有特定培训需求的部门当做“客户”,培训计划的制定的把满足“客户”的需求当成宗旨。
不足:耗费成本大,包含有人力、物力、时间等。
3、矩阵培训模式:特征-有助于发挥培训部门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有点,受训者不但能够获取网址的理论知识又能获取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技能。
不足-大多来自于职能经理和培训主管双方培训目标的差别。
4、企业大学模式5、虚拟培训组织:(VTO)是企业组织虚拟化进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开放、灵活、搞笑的新型培训组织。
把培训者当做“顾客”给予顾客满意的服务。
三、在人力资源开放过程中各参与方的职责企业高管:1、企业高层管理者决定了培训与开发在企业中的位置。
2、企业高层管理者不单是能决定开发成本、开发项目、开发组织形式、重大的开发计划的制定和效果的评估等重点环节,还体现在对培训对象的选择上。
3、高层管理者需要在开发成本、报酬及岗位等之间实行权衡和选择。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说:1、人力资源——是指必定范围内的人口整体所拥有劳动力的总和,或许说是指能够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拥有智力和体力能力人群的总称。
2、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足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既包含人力资源的展望与规划、工作剖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保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与录取、合理配置及使用。
还包含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换人的工作踊跃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醒等等。
3、弹性冗余原理——弹性冗余原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根源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定令人力资源拥有必定的伸缩空间,保持弹性,不可以满负荷运行,此为弹性冗余原理。
4、经济手段(物质利益手段)——是经过把个人行为结果与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用经济利益的增减来调理人的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5、宣传教育手段——是指经过对法律法例、政策的宣传和理想、道德的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方法。
6、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发掘、培育、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
(它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包含: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管理以及人材的发现、培育、使用与配置等诸多环节,经过政策法律、制度和科学方法的使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发掘人的潜力,力争量才录用、才尽所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生成型开发——是指对尚难拥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的初始性开发,为使其拥有某种知识和技术所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如初期教育、少儿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对缺少就业能力的人员所进行的职业技术培训等。
8、充电型开发——是指对拥有某种能力的人所进行的更新增补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开发。
如对任职人员所进行的各种各种的教育和培训。
9、工作剖析(或许叫职务剖析、岗位剖析等)——是指全面认识一项详细工作或详细职务的管理活动,是确立达成组织中各项工作所需技术、责任和知识的系统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点归纳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概括纲要第0页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 (1)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及其资源 (2)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理论基 (3)第四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4)第五章工作剖析 (6)第六章人力资源的招录管理 (8)第七章人力资源的薪酬与福利 (11)第八章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14)第九章员工培训 (16)第十章人力资源的激励体制 (18)第十一章绩效查核 (20)第十二章组织发展与改革 (21)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01、人力资源的含义:在必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因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劳感人口总和。
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伏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P3)02、影响人力资源数目的因素:(P4)(1)人口总量及其在生产状况,这是首要取决因素(2)人口的年纪构成,他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数目(3)人口迁徙03.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P4)(1)遗传和其余天生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因素04、人力资源的特色:(P5-6)(1)存在状态的生物性(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自我增强。
功利性偏向。
敬业爱岗,踊跃工作,创建性的劳动(能动性最主要表现)(3)生成过程的时代性(4)使用过程的时效性(5)开发过程的连续性(6)使用开发的重生性(7)闲置过程的耗费性(8)人力资源的社会性05.现代社会的四大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P7)06、人力资源的作用:(P7-8)(1)人力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2)人口资源是创建利润的主要本源(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07、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P8)08、人力资源管理波及的主要内容:(P8-9)(1)获取:它主要包含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取。
(2)整合:这是使员工之间和平共处、谐调共事、去的集体认可的过程。
(3)奖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企业对人的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2.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1)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X理论把人看成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的;经济人假设把人的物质性需要看得高于一切,漠视人的情感需求。
2)Y理论与社会人假设:与X理论相对,发展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劳动的目的性、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力.3)Z理论与“复杂人”假设:Z理论强调人是整体的统一,基本论点是:人能够相互信任、人具有微妙性、人与人有亲和性.“复杂人”的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各种动机和需求,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对不同管理方式也会作出不同反应。
“复杂人”理论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人的需求的差异性、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的合作,是对社会人假设的一种补充。
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类型:1)总规划和各项业务规划;2)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规划、调配规划、报酬补偿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退休解聘规划。
3)按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可分为:长期规划(3年以上)、中期规划(2—3年)和短期规划(1年以内).2.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步骤:1)确认现阶段企业经营战略;2)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盘点;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5)确定人才供求预测净需求;6)执行监控与评估。
3.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随动关系、孤立关系和结合关系。
/第三章工作岗位分析1.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也称职位分析或岗位分析,是指对工作岗位的活动、任务、职责类型、以及胜任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资格进行分析和确定的过程,其主要结果是形成工作说明书和工作岗位规范。
2.工作分析的意义: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其结果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复习内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内容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总论1、人力资源的概念:是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各种能力的总称。
(或是投入或即将投入的劳动者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特征:①能动性;②不可剥夺性;③生物性;④时代性;⑤时效性;⑥连续性;⑦高增殖性;⑧再生性。
2、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它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因为:①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劣之间的竞争。
②生产力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要素;二是“物”的要素。
但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3、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它应当成为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中的核心。
4、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①获取;②整合;③保持与激励;④控制与调整;⑤开发和发展。
5、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①职务分析与职务设计;②人力资源规划;③员工招聘与选拔;④员工培训与开发;⑤员工的使用与管理;⑥员工绩效考核与智能测评;⑦激励与报酬;⑧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诊断与评估。
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①管理观念的区别;②管理重心的转移;③管理视野和内容上的区别;④管理原则与方法上的区别;⑤管理组织上的区别;⑥管理作用的区别。
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①系统原理;②互补增值、协调优化整合原理;③人本原理(通过激励,达到员工的“自我管理”);④以开发为先导的原理(要实施智力优先原则和动力原则——动力来源于三方面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⑤权变原理;⑥科学管理原理。
8、行为科学中关于人性的假说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①“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说(梅奥于1933年在《工业文明与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②X-Y理论(麦克雷戈提出);③“决策人”假说(西蒙提出,又称为“管理人”假说);④“复杂人”假说(薛恩提出)9、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人力资源:是指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狭义的人力资源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广义的是指劳动适龄人口再加上超过劳动年龄仍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
人力资源率=被考察范围内人力资源人口/被考察范围的总人口*100%2.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的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价格的能力或者技能。
3.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①.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②.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③.人口迁移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1.早期的人力资本的基本观:1)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2)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理资本投资的效益。
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分。
4)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等。
2.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1)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度,即变现为人的体力、智力、能力等素质的总和。
2)人力资本通常用人的数量、质量以及有效的劳动时间来计算。
3)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本又可以理解为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
4)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其投资必然有收益,即人力资本可以带来利润。
3.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
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 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及预测,对企业现有的里人品资源进行分析与规划,使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计划。
2.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1)调查分析准备2)预测3)制定规划4)规划实施评估反馈阶段3.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确保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需求2)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序化3)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4)有利于协调人力资源管理计划5)使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相吻合。
4.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马尔科夫模型步骤:P(85)第一步:根据企业历史资料,计算出每一类的每一职员流向另一类或另一级别的平均概率第二步:根据每一类职员的每一级别流向其他类或级别的概率,建立一个人员变动矩阵表第三步:根据组织年底的种类人数和步骤二中的人员变动矩阵表,预测未来企业可供给的人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最终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最终版)第一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最终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1、人力资源的定义: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也称人类资源、劳动(力)资源。
2、人力资源的内容: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劳动者;老年劳动者;家务劳动者;就学人口;求业人口;军队服役人口;其他人口。
3、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基本特点(生物性;社会性);人力资源的资源特点(智能性;个体差异性;时效性;再生性;资本性;消耗性);人力资源的主体特点:动力性(推动物质资源);自我选择性(意识对自身行动做出选择);非经济性(经济利益外非经济利益的考虑);流动性4、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演进传统劳动管理时期:18C—19C:特征:关注分工、效率,人作机器附属;19C:劳动或产业关系管理泰罗制科学管理时期:19C末—20C初:讲求工作规范但缺乏人性色彩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管理时期:20C2、30N:与泰罗制管理学说相反的“人际关系”管理学说新人际关系与泛人力资源管理时期:20C70N:具有管理科学丛林的时代特征;形成现代系统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时期:20C90N:正把人放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核心的地位5、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特征立意的战略性:(人力、市场、财务、生产)成为企业四大运营职能内容的广泛性:时代发展,范围扩大、内容泛化对象的目的性:强调员工业绩同时,把满足员工需求,保证员工发展作为组织重要目标主体的多方性:管理主体有多方人员组成(直线经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高层领导者;一般员工)手段的人道性:方法和手段有诸多人道主义色彩结果的效益性:6、人力资源的数量界定;指的是构成劳动力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人。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7、人力资源质量A人力资源质量:即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性,这是区别不同的人力资源个体和总体的最关键方面,体现在劳动要素个体及群体身上的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人力资源或劳动要素的体质、文化、专业技术、道德情操水平及心理素质高低等等,它可以通过经济社会统计指标来表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共5篇]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b978e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0.png)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共5篇]第一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力资源概念在我国被提出并被人们所接受,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概念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2英国古典经济创始人之一威廉.培迪(1665~1691)。
其代表作《政治算数》中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命题。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于1919年与1921年曾在约翰.科蒙斯(john R commons)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与《产业政府》中使用。
科蒙斯被认为是第一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人人力资源提出之初,仅限于企业。
2000以后随着MBA与MPA教育出现人们已经把人力资源概念扩大到公共行政,政府机构,即所谓公共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在我国形成的4个阶段1)1987~1991年,传播阶段2)1992~1995年,专业化阶段3)1996~1999年,扩展阶段4)2000~现在,全员化或公共化阶段7人力因素在这里成为了社会财富中超额增长部分的唯一来源于唯一解释。
8成年人口观与在岗人员观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具有明显区别,两者不会产生什么混淆。
素质关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如果不加区别则就有可能混为一谈。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能力这一点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就其内涵与本质来看,两者却具有明显的区别。
成年人口观与在岗人员关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区别,两者不会产生什么混淆。
素质关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如果不加区别则就有可能混为一谈。
11.“资源”一次的语义,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由此不难看出“人力资本”更多的强调人力的经济性,依据性,公用性与利益性。
而“人力资源“更多强调的是人力基础性,物理性与来源性等特点。
12舒尔兹是提出人力资本的第一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所具备的两种能力:一种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另一种是后天获得的,由个人努力经过学习而形成的。
其中,读书能力是任何民族的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成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第⼀章识记:⼈⼒资源的概念是⼀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作为成产要素投⼊到社会经济活动中,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化财富的劳动⼈⼝。
识记:⼈⼒资源的性质1、⽣命周期性;2、能动性;3、再⽣性;4、增值性;5、社会性。
识记:⼈⼒资本体现在⼈⾝上的技能和⽣产知识的存量。
可以把⼈⼒资本视为⼈⼒资源的核⼼。
理解:⼈⼒资源的数量影响⼈⼒资源数量的因素:1、⼈⼝总量和⼈⼝增长状况;2、⼈⼝的年龄结构。
3、⼈⼝迁移;4、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理解:⼈⼒资源的质量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体质、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状况。
综合运⽤:现代⼈⼒资源开发与管理所⾯临的挑战1、全球化;2、迎接新技术;3、变化管理;4、开发⼈⼒资本;5、成本抑制。
理解:现代⼈⼒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1、由资源型管理向主体型管理演变;2、由雇佣型向合作型转变;3、由静态的管理向动态的管理转变;4、由传统督导型管理向科学督导型管理转变;5、由传统策略型激励向战略型激励转变。
第⼆章识记:⼈⼒资源战略是指组织中⼀切与⼈有关问题的⽅向性的谋划,它是⼀种旨在充分合理地运⽤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使其发挥出最⼤竞争优势,以配合组织的战略需求,实现组织⽬标的各种⼈⼒资源使⽤模式和活动综合。
识记:⼈⼒资源战略的类型(⼀)建⽴在雇主——员⼯交换关系基础上的⼈⼒资源战略1、积累型战略;2、效⽤型战略;3、协助型战略;(⼆)建⽴在雇主监督——控制员⼯绩效基础上的⼈⼒资源战略1、诱引战略;2、投资战略;3、参与战略。
理解:⼈⼒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的整合1、组织战略是制定⼈⼒资源战略的前提和基础;2、⼈⼒资源战略为组织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保证组织战略的有效实现。
识记:⼈⼒资源战略的因素分析(⼀)外部环境:1、政治法律环境;2、社会⽂化环境;3、经济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环境;6、⾏业环境;(⼆)组织结构;(三)内部环境:1、现有组织的⼈⼒资源状况;2、组织战略;3、组织⽂化;4、组织的其他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各章节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包括六大版块分别是: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薪酬福利5、绩效考核6、劳动关系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一、人力资源概念的形成这一概念于1919年与1921年曾在约翰.科蒙斯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与{产业政府}中使用,因此科蒙斯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人。
人力资源概念: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能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
二、人力资源概念在中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在我国的形成,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1、1987年-1991年,传播阶段2、1992-1995年,专业化阶段3、1996-1999年,扩展阶段4、2000-现在,全员化或公共化阶段三、人力资源的三大观点第一种解释是持成年人口观第二是在岗在员观第三是人员素质观四、人力资源定义及其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五、人力资源的特点(1)生活性(2)可控性(3)个体的独立性(4)群体组织性(5)社会性(6)内在性(7)无形性(8)变化性与不稳定性(9)能动性(10)作用的不确定性(11)系统协调性(12)主导性(13)资本性(14)时效性(15)再生性与开发的持续性(16)价值性(17)稀缺性(18)难以模仿性人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社会稳定功能主要表现在薪酬福利管理与劳资关系协调两方面4、其他功能还有资源配置与效能促进功能。
三、人性假设四、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智能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行素质等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评、合同管理与薪资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能够实现目标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署和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关于资源:* 经济学角度看:资源是能给人们带来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客观存在物,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
通常常有两类:自然源泉、人力资源。
* 财富创造角度:资源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要素。
(法.萨伊:土地、劳动、资本是构成资源的三要素;熊彼特:除三要素外,企业家精神也是要素之一;现在更多人认为生产要素再加上信息,也是要素之一。
)2.“人力资源”一词的起源:1)人力资源概念:最早在1919、1921年约翰R康芒斯的《产业信誉》《产业政府》中使用,康芒斯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
2)目前所理解的人力资源概念:由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管理实践》中加以明确,想表达与传统人事的不同意思,其中提出管理的三个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讨论管理员工时提出“人力资源”概念。
他认为人力资源具有其分资源没有的素质: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想像力。
3)我国最早使用:毛泽东于1956年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提出,妇妇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
4)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经济学家W舒尔茨、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源理论。
(英国哈比森《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3.人力资源定义的两大分类:从能力的角度解释(比例较大、接近其本质)、从人的角度解释。
的含义: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它的本质是体力+脑力=劳动能力,这个能力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而且这个能力可以被组织所利用。
)对企业而言数量就是其员工数量,对于国家而言数量可从现实人力资源数量和潜在人力资源数量两个方面来计量。
1)潜在人力资源数量包括:未成年就业人口、适龄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失业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其他人口。
现实人力资源数量包括:未成年就业人口、适龄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的年龄结、人口的总量。
人口总量由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两个因素决定,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和死亡率,即人口总量=人口基数*(1+(出生率—死亡率))1)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了企业成功的关键。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通过培训、激励、绩效评估等手段,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开发方法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而人力资源开发则是提升这一资本的关键。
首先,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其次,开发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再次,开发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企业的稳定性。
最后,开发可以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1. 培训培训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培训可以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形式。
内部培训主要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进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培训;外部培训则是通过邀请专业机构或外部讲师进行培训,可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2. 岗位轮岗岗位轮岗是一种通过员工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方法。
通过轮岗,员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轮岗也可以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 外派和交流外派和交流是一种将员工派往其他企业或机构工作的方法。
通过外派和交流,员工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同时,外派和交流也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1.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
同时,激励机制也应该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和价值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的含义: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总和。
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现有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人口)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即将进入生产过程的潜在的劳动人口和暂时失去工作职位但仍有劳动能力的失业或待业人口等)2、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1)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
(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人力资源一个根本的性质,体现了人力资源与其他一切资源的本质区别。
(3)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时效性。
(4)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持续性。
(5)人力资源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6)人力资源的特殊资本性。
(7)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指国家和各种组织为开发和促进本国、本组织人力资源的发展,对本国或本组织人力资源未来和现状进行的统计、规划、投资、成本收益核算、培训、使用、保障、研究和发展等一系列组织、决策活动。
4、“人力资源理论之父”西奥多·舒尔茨的著作是《由教育形成的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并于1979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5、公共部门的含义:在社会生活中相对于私营部门而存在的,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谋求公共利益和普遍福祉的一套组织体系。
它的构成复杂,且其涉及的范围和数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职能范围、所用管理手段与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6、公共部门范围和类型的划分:(1)公共部门体系中具有最为突出特征的一大类组织——拥有公共权力,制定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维持社会秩序,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运营经费全部来源于国家公共财政划拨,不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公共利益实现的国家政权组织系统,包括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2)由国家政权组织委托和授权的,从事公共服务的,为公众提供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其运营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国家公共财政的划拨,一部分来源于为收回成本向服务接受者收取的费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体系,如医院、教育机构、志愿者组织等(3)由政府出资组建,生产社会需求的物质产品,以盈利和国有资产增值为母的,以企业化方式运营的组织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复习资料第一章:战略规划1、知识经济的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消费)知识经济的度量标准-—-知识对经济发展影响指标-—-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国际化影响——-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影响2、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PPT上没有,这是老师上课讲的)(1)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视觉的创新)(2)信息与通讯技术处在中心地位(3)以服务业为主(4)以知识的生产为传播(5)人的素质与技能是知识经济实现的必要前提3、知识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的区别(需要自己整理理解)-动力(信息)-产业内容(制造与服务一体化)—效率标准-管理重点—生产方式-劳动力结构—社会主体—分配方式-经济学原理4、信息、知识、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你个人有何启示?知识:个人从特定的视角出发,对信息加以挖掘、筛选、编辑、加工,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集合视觉(某种观念、理论、技术、程序、时空场景的变化,是一种工具,认识问题的方法)信息:有关客观事物属性的表征信息通过视觉加工形成知识,知识通过执行力的加工形成价值,即财富的创造启示:(需要自己组织)5、知识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知识的外部知识利用内在特性。
可以将知识资本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
(百度结果)6、知识资本的表现(在组织层面、个人层面的表现如何?)组织层次的观点:--在市场上中获得竞争优势的资产,如商标、信誉、品牌等。
如可口可乐、宝洁公司等--体现为公司的脑力财富,如专利、程序等知识产权。
如英特尔、微软等,手机、家电-—使公司有内在力量的资产,如企业文化、管理系统等。
如沃尔玛,华为、海尔等--来自本公司人员的资产,如员工的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等。
小霸王与步步高个人层次的观点:-增强自己的可雇佣性,并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发展能力:能力的迁移和能力弹性—核心技能:你持久的竞争力-良好的业绩表现:能力的最好表现-社会资本: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积极的心态-心理素质:上进心和良好的自我形象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案例分析1、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包含的9大模块(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战略规划:提供何种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工作流程设计:分工;组织结构设计;定部门;定职位;定职责;定任务;定资格⏹岗位胜任特征分析:确定职位对人的要求⏹岗位价值分析:确定各个职位的贡献度⏹人员的招募与安置:人才选拔;人—职位匹配⏹绩效管理:确定个职位人员业绩的差距,并寻找原因⏹人事管理决策:升降职;加减工资与奖金;辞退⏹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提升组织与员工的能力⏹员工关系管理:劳动合同的管理,法律纠纷的处理等每一个模块解决的重心是与关键问题是什么?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理论(一)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官僚集权组织理论"基本主张是:(1)管理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最基本的手段;(3)统一指挥,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督必须服从上级的指挥;(4)工作标准化原理;(5)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6)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7)把人看成是“经济人";(8)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人力资源开发》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导论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的演变与发展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结构第四节人力资源开发人员第五节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挑战第六节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节成人学习理论第四节组织学习理论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需求评估第一节需求评估概述第二节培训需求评估第三节胜任力评估第四章人力资源开发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学习目标与内容设计第三节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设计第四节教学产品设计第五节学习迁移设计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方法与技术第一节基于教室情境中的培训方法第二节模拟工作情境的培训方法第三节在职培训方法与自我引导学习第四节新兴培训技术第六章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理论与方法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第七章员工发展第一节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第二节员工的技能开发第三节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第八章管理开发第一节管理开发概述第二节管理教育第三节管理培训第四节在职体验开发第九章绩效改进与绩效咨询第一节人力绩效技术第二节绩效改进与管理第三节绩效咨询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第一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概述第二节组织变革与开发理论第三节组织开发的过程第四节组织开发干预措施第十一章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第一节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和特征第二节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与实践一、判断题1. 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主要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学习体验。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或者态度,开发员工的潜能。
(√)2. 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和实践领域,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涉及个人层面的学习,不包括团队和组织层次的学习。
( x )3. 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范式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某种绩效系统及工作在其中的人员的能力,进而推动该绩效系统完成它的使命。
绩效的提高既可以通过学习手段获得,也可以通过非学习手段获得。
(√)4. 与传统培训组织不同的是,虚拟培训组织不再将接受培训者视为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将其视为“顾客”。
(√)5. 在虚拟培训组织中,培训主要发生在工作地点,既不是课堂上,也不是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因此使培训更加真实。
(√)6.在组织中,学习活动主要指正式的学习项目,不包括非正式的和偶发性的学习。
( x )7.正式学习通常是指由组织支持的、以课堂为场所的、仔细安排和设计的学习活动。
(√)8.智慧技能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
因此,智慧技能能够管理思维方式,调整学习过程。
( x )9.行为主义认为,只是认知的改变,而没有行为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学习。
(√)10.班杜拉认为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获得,学习者首先观察榜样的解释并示范这些技能,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和实践,并从指导者那里获得反馈和激励。
(√)11.认知学习理论不再强调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开始重视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的认知过程,如思维、问题解决、语言、概念形成和信息加工等。
(√)12.行为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作用是向学习者展示如何建构知识、促进互相合作、分享与交流不同认识,以及合理坚持个人的独特看法。
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者发现新信息的含义并对其加以运用。
( x )13.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 x )14.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创建适当的学习环境(或者叫做问题情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
(√)15. 在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培训项目设计就是设计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
( x )16.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在技能性训练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学习效果的客观行为、重视及时反馈强化和对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析等都仍然在当前的教学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对人力资源开发来说,这一理论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x )17.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Teach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理念,主要研究的是“教”,即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18.现代企业中所运用的师徒式培训,受训者既要在课堂中接受培训,又要在工作中接受有经验的员工的指导和监督。
(√)19.管理游戏的培训方法,能够使受训者有机会经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受训者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组织难题。
( x )20.在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中,第三层和第四层次的标准(行为和结果)衡量了受训者在工作中应用培训内容的程度,是用来判断是培训成果转化的。
(√)21.员工的组织社会化是组织向新员工灌输与实现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技能和文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新员工由外部人“变成内部人的过程”。
(√)22.管理开发活主要是指培养和开发管理者的技能,甄选出具有高管理潜质的员工不属于管理开发的内容。
( x )23.个人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是先天能力,即先天能力是发育早期从特殊类型的刺激或经验中获得的。
后天的学习事无法改变的。
( x )24.传统培训方法主要是指不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培训方法,具体包括由教育者引导受训者在教室情境中学习的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等)、模拟工作情境的学习方法、自我学习以及在职学习的方法等。
二、填空部分1.纳德勒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由雇主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体验,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员工绩效和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性。
2.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和实践领域,人力资源开发不只是涉及个人层面的学习,而且还包括团队和组织层次的学习,以提高开发团队和组织的学习能力。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组织结构的设计有5种主要的模式:培训学院模式、客户培训模式、矩阵培训模式、企业大学模式和虚拟培训组织模式4. 加涅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性质,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通过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可以为培训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指导。
5.每一种学习都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由一系列阶段构成的。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预期、知觉、加工存储、语义编码、记忆、推广、满足等阶段。
6.记忆过程包括储存和恢复。
新习得的东西只有存储或保持才能成为真正某种习得的东西。
7.学习的内在条件(internal conditions)是指使学习者本身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条件或学习者的准备状态。
8.学习的外在条件(external conditions)是指有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包括学习材料的形式、学习材料的组织、实践机会以及反馈与强化等。
9.最早从心理学的观点探讨公共部门的培训及选拔等问题的学者是明茨伯格。
10.早期的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主要是员工培训活动,后来扩展到管理开发、职业生涯开发、绩效改进以及组织开发等活动。
11.从学习过程的模式图来看,认知策略就是指向内部的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
12.班杜拉将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学习称为参与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enactive learning)是指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13.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
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
14.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
他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
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15.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性化产物,每个学习者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而产生,当个体对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物质和精神的世界构建了新的解释时,就表明学习发生了。
16.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创建适当的学习环境(或者叫做问题情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
17.单环学习是指在不质疑和改变系统的根本价值观的情况下,对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去提高组织的能力。
18.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目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对组织的价值观、政策方针和经营目标等基本问题(控制变量)进行调整,可能会导致经营战略或行动的巨大变动,因此也被称作“变革型学习”19.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在组织中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与高绩效相关的一系列胜任力的综合描述。
20.典型的ISD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阶段。
21.培训或教学设计概括为四个部分,即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产品设计以及学习迁移设计。
22.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研究的是“教”,即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人们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看作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24.培训迁移是指受训者将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的程度。
2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经验主义。
26.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
27.远迁移是指学习者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
28.学习结果直接受培训项目设计、学习者特征和工作环境因素等三种培训输入因素的影响。
29.远程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对处于不同地点的受训者进行培训的技术。
30.e-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万维网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通过为个人自学环境提供社会交往和合作的学习策略。
31.层次评估法是柯克帕特里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评估模式,它是以培训成果为标准划分的四层次框架体系。
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
32. 隐性知识是指那些包含技术和认知的因素且难于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播的知识。
33. 任务分析是收集、组织、评估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任务、职责等信息的过程,以决定员工需要什么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任务分析并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工作的任务、内容和职责等,还包括分析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动机等(KSAs)。
三、名词解释1.培训与开发★考核知识点: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为满足当前或未来工作需要,为员工提供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