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40课《明湖居听书》 上海五四制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妞演唱
外貌 演唱
朴素淡雅 先
→扬 后
字字清脆 抑 声声宛转
(3)评价烘托
白妞唱前
此想便是白妞了吧。 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学不到

自然引出白妞,也衬托出白妞演唱 技艺的高超
白妞唱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三月不知肉味
→ 突出了白妞演唱的非凡效果
戏园盛况
琴师弹奏
白妞说书
黑妞说书
观众评议
3.白妞出场 外貌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 仪表秀雅
动作 →丁当几声,轻点鼓捶 → 动作简单 → 未成曲调先有情
突出描写眼睛 → 一连串比喻(博比) → 营造气氛,为演唱蓄势
4.白妞说书
阅读7~8段,考虑以下问题
(1)白妞说书过程中声音有那些变化?
(2)描写白妞说书的这两段文字中,哪 些句子写得好?它抓住了白妞说书的哪 些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白妞说书:
4.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看)
5.几啭之后,又高一层。 (鸟儿宛转地叫)
6.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抑止)
(通“稍”、稍微、略微)
练习册字词识记
偌大 遽发 皓齿 盘旋 羯鼓 戚戚焉 鸦雀无声
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课题明湖居听书向我们介绍了本文所描述的事 件——听书,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听书的地点—— 明湖居,但是,这个短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还残缺了一些成分——人物。是什么人在明湖居 听谁说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把这个句子 补充完整。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三登

高蛇 超盘
回 环
技 黄山


wk.baidu.com尖钢

拔 吃人参果
熨斗熨
并 发
东 洋 烟

2.特点:
•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 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不毛孔不畅 快——处处伏帖,处处畅快

台上: 空无一人 台下: 拥挤热闹
台上:琴师(丑陋,弹曲,动心)
十二点钟 台下:叫好不绝
台上:黑妞
听书时 弹罢数分钟
老残感觉:叹为观止;
台下:两人对话:白妞更好

台上: 白妞
正热闹时
台下:
鸦雀无声,暗暗叫绝, 轰然雷动
闹声稍定,
听书后: 台下少年盛赞白妞,
众人交口称是
思考:
1.既然白妞才是主要人物,作者为什 么又要用很多笔墨来描写其他诸色人 等呢?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老残游记》 李伯元(宝嘉)《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孽海花》
预习检测: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这么大,那么大)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人的气质和风度)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 乳燕归巢。
(比喻歌声清脆悦耳,娇嫩宛转。)
《老残游记》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
《明湖居听书》选自《老残游记》第 二回,主要是赞颂说书艺人超群的演唱 技艺的,题目是后人加的。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在 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 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评 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 时有 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之一。
刘 鹗
刘鹗
刘 鹗(铁云)
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
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 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 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 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 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 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 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 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 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 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 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 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 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 像一线钢丝抛入——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地景象……——婉 转回旋
•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轻快曲折、甜润婉转
• 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 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相和相合
烘托,侧面描写
衬托手法的运用
画家画月,往往要在月亮周围渲染 夜空和烟云 ,着意于月而泼墨于云,这 叫 烘云托月.作家在描绘主要人物时 也往往先描写其周围的人物、情景或 人物的评论感受。
作者在白妞出场之前,进行浓墨 重彩的点染,描绘了几出精彩纷呈的 序曲,极尽烘云托月之效。
2. 烘托手法的巧妙地运用
2.明湖居听书是后人所加的题目,刘鹗本人给这个 章节所写的题目是“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大家知 道这里的美人在文中指谁吗?为什么这么认为?绝 调又是什么意思呢?
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时间: 次日九点以后 地点: 明湖居
人物: 老残,众多听众,琴师,黑妞,白妞
事件: 听书,说书
以时间为序看文章脉络
听书前 十点钟
像熨斗熨过 像吃了人参果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 像放那东洋烟火
通感
听觉、触觉 听觉、味觉 听觉、视觉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听觉、视觉
5.通感(也叫移觉)
“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 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 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 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 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 积极修辞方式。
(1)场景烘托(戏园盛况)
时间 → 来的早,来不及吃饭 →
看戏心情急切,非常喜爱白妞
观众 → 多而广 → 雅俗共赏
场面 → 嘈杂,哄闹 →
为后文白妞出场时鸦雀无声做铺垫, 突出其说书艺术精湛
(2)人物烘托 外貌
琴师弹奏 初奏 轮指
甚为丑陋

不甚留神

抑 后
入耳动听

为他后来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红花还需绿叶衬,琴师技艺如此,演 唱者的技艺就可想而知了。
“通感”的修辞格的分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 于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交 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度黑 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