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是准确解题的前提,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呢?
一、教会学生审题方法。

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因为个体差异比较大,教师就要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审题方法。

如:要求学生用笔尖指着每个字读题,画出关键字等。

同时规定把题读懂,一遍不行读两遍,反复读题。

要让学生真正读懂题目的要求,准确理解题意。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

如:对于计算题要根据题目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实行简便计算。

对于应用题,先要弄清题里的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再看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必要时画出线段图,最后决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要求学生审题要贯穿整个解题过程。

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四、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学会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总来说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持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升解题的准确率。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他们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

所以教师要更新观点,积极实行教学改革,选择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使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所谓“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其二是理解题目列举的数量关系。

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解的根本保证,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

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觉得经常拿出来讨论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

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顺。

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清数量关系的习惯抓住重点字词句是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途径。

比如看到“多”或“少”就要想到什么跟什么比,哪个大哪个小,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或是求相差数。

又如看到“倍”就要找出谁是谁的几倍,题目中是把谁看作是“一倍数”,谁看作是“几倍数”等等。

用这样的方法审题,不仅把题意真正弄清楚了,而且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示意图的习惯示意图比较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在教学中,通常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讲图,或根据线段图编题等。

虽然画线段图已经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我在教学时还是坚持让学生画图来分析,避免教师把图画好后让学生看的现象,变“挽着学生走”为“让学生自己走”。

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弄清每个条件时,我都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想的。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了题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启发学生动手动脑。

我还习惯于提问,相邻的两个条件有无联系,它和问题有无直接关系。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因此,解题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形成认真读题的意识1、让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可通过设计专项审题训练、对比实验,潜移默化,有机渗透,让学生自觉体验到题目中每句话都隐藏着重要的数学信息,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并经常教育学生养成审题的好意识,认真审题。

2、专注是认真审题的关键。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教育学生专注听题,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坚持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口到);练习课时还可设计“限时作业”专项训练,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3、师生共同建立审题常规,合适的惩罚与激励并行。

在审题常规中要正面导向,要求学生做到读题认真仔细,切实有效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同时要善于洞察和捕捉学生审题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达到全面理解题意1、读题。

小学生感知的笼统性往往使他们在理解题意时“一读而过”,“一见题就动手做”,纯粹是跟着感觉走,不动一点脑筋,这样解答问题偏差就大了。

所以,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反复阅读题目,做到边读题边思考。

读题时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一读知大致意思,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把文字的描述转换为生动的表象;二读探表里,明确运算性质、顺序等;三读验思路,验证解题步骤是否正确、方法是否最简单而又合理。

2、理解题。

应用题题意的理解与小学生的语言水平、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力以及想象力直接影响着应用题的解答。

例如:“光明家具厂平均每月生产桌子107张,上半年共生产了多少张桌子?”有些学生在读此题时只能找到一个条件“平均每月生产桌子107张”,问题是“共生产了多少张桌子”,而找不到另一个条件,无法分析数量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另一个条件是“上半年”,也就是“6个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了。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习惯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十分的重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于刚入学的学生识字不多,题目中常见的关键词有大、小、多、少、长、短等理解不够准确,所以教会学生,题目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但讲解题目要求时,要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如出示给长的画△,给短的画○时,教师可以问:你能猜到题目在对我们小朋友说什么吗?这时,识字多的学生就踊跃发言,把意思说给其他同学听。

此时,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用笔圈出长△、短○,并认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理解来了解题目的意思。

二、动口朗读。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

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由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三、动眼观察。

低年级数学题目大多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学生年龄小,往往被图中艳丽的色彩或者可爱的形象吸引,观察图像很可能是没有章法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要细致,教会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有序地观察,在指导初期,还可以适当让学生用手指出所观察的事物。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出示书上的主题图,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但都回答得不着边际。

教师急了,问学生: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因此教师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学生的注意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

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的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往往缺乏对题目的审题能力,导致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陷入困惑。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显得格外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帮助低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1. 培养对题目的注意力学生审题的第一步是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为了培养学生对题目的注意力,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专门的练习,如带着放大镜读题、换位思考等。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题目的关注度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阅读完题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道题目在问什么?”、“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等。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抓住题目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解题。

3. 练习解答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审题的良好习惯,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解答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梳理思路,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进行解答。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题目的仔细阅读和理解能力。

4. 注重实际应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找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题目,掌握解题方法。

5. 鼓励学生自主解题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一些自主解题的机会。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在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早发现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

7. 鼓励学生多做题目练习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关键,因此鼓励学生多做各种类型的题目,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提高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

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解题方法,从中学习和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解题的准确性。

而且,良好的审题能力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之一。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成为了每位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细心仔细的习惯学生在审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那么,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细心仔细的习惯:1. 强调细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视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例如关键词,等数量关系等。

2. 练习题目:老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分析题目中的细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利用题目中的信息。

3. 周期性训练:定期组织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思考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审题能力还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1. 解析思路: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2. 启发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你有没有考虑到……”、“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等。

3. 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对数学问题有兴趣,对审题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在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1. 生动的教学案例: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创设情境: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3. 增加趣味性: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学游戏,数学趣题等,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 (3)

小学数学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 (3)

小学数学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认真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能够避免许多错误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易犯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的根源。

接着介绍了正确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最后,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提高。

小学数学;认真审题;错误;培养正文:一、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想要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的人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认真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能够避免许多错误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因此,本文将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

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易犯的错误1. 粗心大意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错误,例如忽略符号、漏算数字、计算错误等等。

2. 机械式学习机械式学习是指小学生没有理解问题本身,盲目应用公式和算法,导致错误的现象。

3. 考虑不全面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考虑不全面,只关注一部分问题,忽略其他重要的因素。

4. 缺乏耐心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由于缺乏耐心而导致错误,在不必要的地方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问题。

三、正确的审题方法和技巧1. 通读题目在考试或者做作业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每个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和要求。

2. 分步骤解题对于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分步骤解题,确保每个步骤都是正确的。

3. 思考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方法和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 检查答案在作业完成之后,需要认真检查每个问题的答案,验证是否正确,确保没有误解或者错误。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1. 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审题方法和技巧,并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和思考方式。

2. 学生的自我提高学生也需要自我提高,加强练习和反思,培养耐心和精神集中,并且认真审题,确保问题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原创)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作业习惯?

(原创)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作业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作业习惯?
很多孩子做作业容易出错,或看不懂题意看错题意,看题就做,结果往往一做就错,简单的题目也是这样。

而当一个学生有认真审题做作业的习惯,作业错误率就会降低,准确率相应的提高会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如何教孩子做作业学会认真审题?
1、用手指指着题目的字读一遍。

这样做的好处在:在你指读题目的时候能吸引注意力,同时能加强对文字的识读能力。

低龄儿童的识记能力特别强,经常用手指指着字读,时间一久,很多没学过的文字就认识了。

2、问题目的意思?用口头复述一遍题目的意思。

如果还没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速度慢一点再读一遍,这时一般都能弄懂。

读题讲题的目的是加深对题目的印象与正确理解,减少做题错误与马虎,还可培养语言的复述与表达能力。

3、弄懂题意以后,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再读一遍,然后开始做题。

进一步提高对题目的理解与印象,这样做识记题目中的文字帮助非常大。

读题读得好相当于读故事,一样有趣,读多了,很多字就自己认识了。

如果遇到读两遍还弄不懂的题目,就慢速度每个词来读,再读一至三遍。

一般来说只要读题三遍以上,绝大多数题目都能理解准确,都会做。

在培养认真审题习惯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耐心,要不断给自己正面鼓励。

这3个步骤看起来文字挺多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样做会很耗时间和复杂,那只是你心理的假想,真正你做起来时是3个步骤,一气呵成。

而且会比以前更节省时间和精力。

因为:审题准确,错误率就会很低,用在检查作业、订正读时间就会大量减少。

认真审题做作业的习惯养成后,成绩就会提高上来,并能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读题、做题、审题的习惯。

一、认真读题,一字一句,细心审题。

读题是做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读题时要分为三步。

(一)通读就是要将题目所有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读一遍,特别是对于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要准确把握题目含义。

(二)重点读就是根据通读对题目的了解情况,结合题目的设问,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三)返读就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再次阅读题目,以保证所用的条件和语句的准确性,看所做题目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每次做题时,我都要求学生把题目读两遍。

如果是出示在课件或投影上的题,我就用手指着题目,让学生读。

在读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语速适中,不能过快或者太慢,给学生做示范。

读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题目中非常重要的词,即找出关键字或词。

大部分题目学生都能找到其中非常重要的词,比如:“从左数……”。

“从左数”很重要,一定要特别注意。

让学生伸手和我一起把“从左数”两个字圈起来,或者让学生自己拿起笔把它们圈起来。

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道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过程其实已经把这道题的题意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题,我也要求他们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读两遍题目——圈出重要的字——告诉自己做这道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通过读题、审题,细心揣摩每题的特殊性,由于孩子容易受思维定势或先前经验或题型的影响,而忽视试题的特殊性。

做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词句,有些题目只有一字之差,就错了,做题时千万不能凭感觉,好像差不多就去做,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部分孩子题目还没读完就开始写了,之后发现不对再去改,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因此做题前这就要求我们告诉孩子不要拿起笔来就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想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写,怎样写会更好之后再拿笔做题,争取一次写好,尽量少用橡皮。

不断告知孩子做题之前应先读题,读完题之后再开始做题。

二、认真书写,格式规范良好的做题习惯,一是书写要整齐,尽量不要涂改、删除;二是要格式规范。

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与习惯培养的策略

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与习惯培养的策略

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与习惯培养的策略1、丰富多彩的审题教学法:(1)运用讲解型方法:教师采用以知识点为中心的讲解型方法,注重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将审题要点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审题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2)参与性活动:通过一些相关活动,如举例分析、比较总结等,帮助学生思考审题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3)学生体验式审题:采用体验式的审题教学方法,分解审题技能要素,给学生一线例题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审题技能,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训练审题能力,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及时总结深化:(1)在教学审题阶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审题技能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面掌握,要及时总结深化,以提高学生经验积累。

(2)利用对比能力;让学生比较总结出各类审题题干特点,以此补充审题理解力,增强审题思维。

(3)进行问题抽象、综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些抽象的思维,通过综合分析,加深审题的理解。

3、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1)建立学习思维:教师用一些例题,及时对学生的思考做出点评,以及补充说明,帮助学生建立审题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2)任务型审题:运用任务型训练法,分解审题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协作,学会如何正确的依据审题要求做完问题,补充审题能力,同时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3)学有余力时做小题:平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做一些审题类的小题,既能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又可以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及逻辑思维:(1)教师可以采用分析说明法指导学生分析审题,使学生充分发挥分析思维,多角度探究问题;(2)引导学生设置审题表格,把审题要点分解搞清楚,利用表格把文章细分,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采用模拟练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某一实例进行分类总结,锻炼逻辑思维,提升审题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帮助小学低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及时总结深化、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分析思维及逻辑思维等策略,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审题,全面提高审题能力和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审题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审题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审题能力如压力大、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

这些情绪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理清题目要求,从而出现偏差或错误的答案。

二.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1.教师教学方面的方法。

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精选文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

2)注重课后练的引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生自身的方法。

1)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答案,从而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2)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从而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后练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词汇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研究成绩。

在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会急于动笔,忽略了题目的变化。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研究惯,我要求学生“字字出声读题慢”,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出声轻读、用手指读,以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逐步提高他们的读题能力。

在阅读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时,我们需要咬文嚼字,抓住关键词、句子,准确理解其意义。

学生需要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到重点词和关键句,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惯,我建议学生分三步读题:第一遍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第二遍画出重点词语,第三遍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为了让学生能够表现出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我建议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点点,把重要的字词做上记号,提醒自己注意。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审题意识、审题习惯以及方法的培养,引领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中,重视审题,科学审题,夯实数学解题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习惯;培养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获取关键信息、寻找解题思路的必要步骤。

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在审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应结合实践进行有计划地引导,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审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

要想让学生能够自觉审题,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即让审题成为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内在需要、一种强烈动机,这样才能逐渐将审题发展为一种习惯。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题意识。

第一,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审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虽然经常听从教师的要求进行审题,但是面对具体问题时又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

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即将问题贯穿在学生解题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理顺解题思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变被动审题为主动审题,提高审题意识。

例如题目:甲乙两地相距 5000 千米,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105 千米,20 小时后,小汽车加快了速度,每小时行 116 千米,它还要几小时能到达乙地?为了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师设计问题:通过阅读题目,你能画出其中关键的数学信息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了“甲乙两地距离”“小汽车行驶速度”等关键信息。

通过教师的层层提问,学生完整复述了题意,找到了题目对应的数学模型,也理清了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第二,构建画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审题。

在审题指导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关系图,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价值,促使学生将纷乱的文字信息、数量关系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呈现出来,从而完成审题的任务。

良好的审题习惯 正确的审题方法

良好的审题习惯 正确的审题方法

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的审题方法在考试的时候有很多的同学没有认真的审题,导致考试过后的成绩不理想。

那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去避免,以下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的一些方法:一、培养学生稳定情绪认真读题的习惯:据学生反映,考试时心理紧张,眼花缭乱,读题时,不是多读,就是少读几个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把题目的意思搞错。

那么我们平时作业、考试就要培养学生稳定情绪认真读题,读题时最好用笔指题目的每一个字慢慢的读,这样就可以减少漏读和加读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反复推敲的习惯:在审题中,对于题目中的重点字可以重读,反复读,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抓住重点字词句是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途径。

比如看到“多”或“少”这些重点字就要想到什么跟什么比,哪个大哪个小,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或是求相差数。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分析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的习惯:有了审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先让学生认识到不认真审题的缺点,然后下决心要改正缺点,认真审题,从思想上要转过弯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良好的审题方法呢?学会“一读、二敲、三述、四拟”的审题方法是培养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核心。

一读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初步了解题意,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全面、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快速准确收集、提取数学信息。

二敲就是对数学术语及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句仔细推敲,让学生边读边圈画题中关键字词,提醒自己注意,化解细小障碍,正确理解题意。

三述,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并提炼题意,抓主干缩句,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题。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认真审题的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认真审题的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

正确地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我建议审题时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读题,看清题意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小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养成指读的习惯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我们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算式,出现的错误有:(1)没有弄清题意;(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和问题;(3)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4)找不到题中隐蔽条件等等。

这些我们觉得都是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原因。

2.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

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划重点、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

3.严格要求并训练学生先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而且要培养学生每道题至少读三遍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来训练学生熟读题目。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题的指导,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大,所以先要由教师对一些偏难的字进行注音,再进行范读、领读,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像老师一样,把句子读连贯、读完整,把各种语气读出来,努力读出问题的情境;然后采取抽学生自己读、接着分组读、全班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题训练。

单一、反复地读题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各种读法相间的方式来进行读题的训练,并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感到读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更重要的还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熟读题目的重要性,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熟读题目的自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就是读懂题,弄清题意,要想使审题真正成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1.认真读题。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边读边记边理解。

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等。

最后要求学生能复述题目的大意,使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

2.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

应用题是用词表达它们的数量关系的,叙述题意时,经常用到“一共”“还剩”“增加”“增加到”“降低”“降低到”“比……多……”比…少……”或“今年前10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年产量”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应用里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语在题目中的含意,这样有利于对题的分析。

平时多设计这方面的题目进行训练。

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以直观地反映在一目了然的线段图上,能对应用题的各个条件、问题建立清晰的形象,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题意,为分析解答应用题奠定基础。

3.理解题意,排列条件。

在审题中,对条件较隐蔽、叙述简练的应用题还可以通过将词语补充完整和摘录。

整理条件就能很容易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从而找到解题线索。

例如: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120米,实际只用16天就完成了任务,比计划提前了4天,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首先把题中条件“比原计划提前4天”补充完整即“实际比计划提前4天”。

“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整理题的条件如下:条件:计划每天修120米——计划?天实际每天修?米——实际16天,比原计划提前4天问题: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经过整理条件,容易发现,哪是已知条件,哪是隐蔽条件,和题目所求,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题意。

4.注意题目的要求和单位名称。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

同时还要注意题目对我们的要求,如“保留几位小数”“用方程解”“用几种方法解”等等。

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提高分析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为重要,而且行之有效。

一、养成指读的习惯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我们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算式,出现的错误有:(1)没有弄清题意。

(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和问题。

(3)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4)找不到题中隐蔽条件,等等。

这些我们觉得都是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放慢速度,连读两遍,再提笔答题,养成指读的好习惯,能将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达到手眼合一。

二、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

解决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划重点、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

三、养成逆向思维的思考习惯应用题中常常会给出多个条件,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解决问题存在疑惑。

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去寻求需要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的条件,得到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将逆向思维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培养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思考习惯,用来过滤复杂的内容,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解题思路。

培养一年级学生审题习惯的研究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审题是进行正确做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针对学生审题不认真的现象,重点从读题、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以及灵活解题四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正文:每次改作业或试卷,我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或是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我把题目要求再读一遍,学生就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重新读题他们就会做对。

其原因是:很多学生拿到题目就马上做,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或者是很快地浏览一遍就开始做了。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字认得不是很多,题里的数量关系理解也不透彻,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反应或猜测。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审题是进行正确做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一、寻找“题眼”,读懂题意。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只有认真读了,才能知道题目中的要求是什么,接下来才会明白要往哪方面思考。

在读题的过程中,要想把题读懂,找到“题眼”至关重要。

当我接一年级新生的时候,每当遇到要读的题目时,我就让学生跟我一起用手指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让学生反复读,尽力记住,毕竟一年级的数学题型并不多,因此识字量也不大,对学生来说负担并不重。

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读两遍题目。

读第一遍的时候,要求学生用手指着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

读第二遍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句圈画起来,也就是找到“题眼”,以便提醒学生自己注意,读懂题目的意思再动笔。

如,我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时,在猴子图中,两道题的问题都是“现在有多少只猴子?”信息中只有一个字发生了变化,一道是“跑来了3只”一道是“跑走了3只”,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发生了改变,一道是求整体用加法计算,一道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验证中得出审题方法,加深了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在接下来的企鹅、熊猫和鹿图中,我又针对“企鹅比熊猫多4只”,“鹿比熊猫少10只”两个关键句进行渗透,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去理解关键句的意思,再通过读关键句中的关键字使学生经历了从读句到读懂句,再到分析句,最后正确列式的过程。

二、动手操作,理清题意。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

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一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1.折折剪剪。

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

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画画点点。

在一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

正确数数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边数边作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

如在教学“8、7、6加几”时,需要让学生到主题图中数出花的盆数以及男、女生的人数,我就要求学生数完后将数标在图上,以便让学生能很快地找出和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

三、动脑思考,理解题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只是机械地读题,而不认真观察思考,寻找有用信息,对解题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小学一年级的题目大部分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我在教学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拿到一道图文结合的题目时,学生读完文字就不知道要怎么办了,或者也意识地到图中去找信息,可是找的都是些对解题没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

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题的审题教学,在弄清每个条件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想的。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了题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启发学生动手动脑。

我还习惯于提问,相邻的两个条件有无联系,它和问题有无直接关系。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这样在观察中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去找有用的信息,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

这样的积累对学生今后解决复杂的题目是很有帮助的。

四、灵活解题是审题的目的。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反复练习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

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题,或者具有逆向思维的题,我经常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思维得到锻炼,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从而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

如:13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再如:学生往往把“基数”和“序数”这两个概念混淆,不能一下子分清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基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数叫序数。

我就出题进行练习,如:有五盏灯笼○●○○○,问:从左边起,点的是第几盏灯笼?(点的是第二盏灯笼)同样还是五盏灯笼●●○○○,问:点了几盏灯笼?(点了两盏灯笼)多进行这样的对比练习,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

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做错题不能光归结为不仔细、不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会审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就去盲目解题。

学习数学,是需要用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对于普遍存在的审题习惯差的问题,是需要去关注与解决的。

因为正确的审题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够获得成功。

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