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论文发表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合集5篇)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合集5篇)第一篇: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也就是说,从小养成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一个人自幼就应该通过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我们的学习、生活、做人、处世,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人生。
然而,一个人的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后天成长中慢慢养成的。
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从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一、改变固有环境,培养良好习惯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大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地区相对来讲,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利于孩子好动和发展好奇心的环境,容易致使孩子性格孤僻;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当前农村家庭青壮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大多留守与老人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孩子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缺少文化知识的教育,致使影响孩子性格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因此,教师要营造环境,制造氛围,尽可能地弥补孩子在这种大环境下的教育缺失,给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帮助、心灵上的慰藉。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与赞扬的孩子,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固化习惯所致。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论文一、背景小学生的良好行为是形成优秀个性、倡导和谐社会及社会风尚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良好行为,涉及纪律和规范、礼貌和公德、道德和品德等方面,特别是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人格养成、社会适应及未来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
二、分析与讨论1. 规范自觉规范自觉是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基础,与自律和自我控制密切相关。
有很多行为规范的制定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自觉性。
小学生需要建立起一种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方式,比如定期复盘行为、自我反省等,从而逐渐养成一个优秀的个人形象和良好的责任意识。
2. 礼貌待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包括让人感到亲和、礼貌、充满爱心等因素。
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了解礼仪知识等也是他们良好行为的一个方面。
礼貌的行为不仅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受到尊重,而且可以使别人更乐于助人,更乐意与小学生相处。
因此在平时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通过不同场合和不同方式,引导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礼貌的重要性,以及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3. 诚实守信小学生在行为中应该保持真诚和诚实,守信和靠谱。
诚实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小学生的诚实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
同时,对于不诚实和无信用的行为,应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从而培养小学生守信之心。
4. 积极向上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也包括积极向上的态度。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来自于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可以帮助小学生面对不同的挑战,促进成功。
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应该的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 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也是小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小学生打开心扉、建立友谊、以及分享中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合作的技能,形成团队意识,创造团队的利益。
要达到这一点,可以让小学生参加社团和课外活动,从事有趣的社会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加强团队意识。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性思考》摘要:近年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我认为要增强教育的效果,就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入手。
本文在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实践策略,以期实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策略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不良风气,新旧观念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及时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方法。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才标准的更新,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而且已成为社会选人用才的重要标准。
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对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会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可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就现状来看,这已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为人和处事,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幸福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做一项教育立人的奠基工程,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有些学校还将此作为一门重要课程。
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发现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我们应重视这些问题。
第一,教育观念的落后,习惯养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浅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论文
浅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论文浅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论文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一股巨大力量,使人终身受益。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就有,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
一、案例小林,男,今年10岁,小学三年级,这个学期刚由外地转入我班。
他自理能力不强,书包里、书桌上书本文具杂乱无章,上课必备书本文具丢三落四;不遵守纪律,上课随便说话,常常和周围同学说笑,或者扰乱其他同学听课,惹得同学非常反感;不喜欢做作业,课上做练习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
老师如果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故意出洋相,让同学看笑话,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经常受到他的干扰;他的情绪容易激动,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显出愤怒的表情……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教育,小林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二、现象分析通过小林在校的表现和从家长那儿了解的情况,我觉得造成小林不良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家教方法不当因爸妈常年不在家,小林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老人对其极其宠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待人接物习惯。
他们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系鞋带,帮孩子削铅笔、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等,结果孩子依赖心越来越强,认为什么事情都有人在后面顶着,没有一点责任意识。
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爷爷奶奶不舍得让孙子受一点委屈,处处袒护孩子,使得孩子非常任性不会与人相处,和同学发生摩擦容易激动,动辄大打出手。
(二)亲情的缺失小林的父母因生计问题常年在包头打工,转学之前,他们和孩子每年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春节的半个月时间。
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
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引导他的倾诉对象。
由于爷爷奶奶不善于和孩子交流沟通,又处处顺着他,没有让小林养成健康的人格,反而让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由于孩子缺乏父母之爱不会与人相处,他以攻击同学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还养成了说谎话哄骗老师的不良习惯。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1.从小做起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需要我们老师循循善地进行教导。
这里所说的“小”,是说从小就要进行培养,更要从小事做起。
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师在言行上要起到模范的作用,说话时候的表情、手势、语调等等教师都要进行研究,要防止那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出现,特别是和学生的家长交流的时候,更要显示出教师的文明素质。
要经常让学生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
桌椅的摆放、面容的清洁、衣服的穿戴等一些生活的小事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使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创设良好环境环境对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
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在好的环境中得以培养,环境成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多开展一些活动,通过生活自理竞赛,遵守作息时间之星,勤俭节约小赢家,文明礼貌比赛,锻炼活动评比等有益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3.与家长配合家庭的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时间是对分的,家庭的生活学习对学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配合更是不可或缺的,养成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希望得到家长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和家长们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情况,都有那些缺点和不足,这样就会反馈到老师这里,当然在学校出现的有关问题也要告诉家中,让他们协助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携手共进,真正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培养。
第二篇一、坚守一份内容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一个范畴,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并且会因为时间、地点和行业的不同提出不同规范,如古时的《三字经》《弟子规》,现在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等。
学校为把“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构建,提出了“容止格言”和“三好三做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发表时间:2017-06-07T11:01:23.44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作者:王毅[导读]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态度决定高度,只有习惯养成好了,孩子们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成功,才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遂宁市船山区晓兰希望小学遂宁 629000)【内容摘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态度决定高度。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因素。
如何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关键词】习惯教育性格命运人生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绝不是只在学校的这几年,人工作一辈子,就要学习一辈子,终身受教育。
我国大文学家巴金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看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不良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教育?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的约?凯恩斯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
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因素。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精心、耐心、有恒心。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分看重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论文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摘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很难改变。
良好的习惯,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为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础。
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好习惯成就孩子,成就未来!【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很难改变。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许多学生常常犯错,违反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等。
而只有当老师提出来了,批评了,教育了,他们才会意识到,才会改正。
然而一转身,他们又会照旧。
我们不能只怪学生,不能等到学生违反了,才去教育。
但老师也不可能每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或者采用惩罚的手段,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如何能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较差。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一、榜样激励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
因此,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根据这一特点,要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
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
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防微杜渐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要从“早”从“小”抓起。
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
德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
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
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因此,对小学生来讲,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该如何做好这件工作呢?我结合本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篇一《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在小学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能力。
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而习惯的养成和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奋好学,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
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
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
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
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
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
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关键词:培养学生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形成良好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宽严有度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
从他们入校起,就要制定相应的班规,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形体语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愉快的心情,使学生高兴地接受教育。
课堂上的每一项常规要求都应明确到位,如听讲时腰板要直,眼睛要亮,胳膊要平,手脚不能动。
从每日常规、细小的事情做起,对学生进行坐、站、行的肢体语言训练,对学生的书桌、书包、个人卫生每天进行定时检查,间操站队一定要静、快、齐,动作迅速、到位。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约束,不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二、学会赞美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内心,发现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克服身上存在的缺点。
赞美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他可以鼓励人们上进。
尤其对行为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多关注他,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针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需要尊重。
著名的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正是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对于他们激励永远比批评更重要,要相信他们的潜力,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三、注重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我们尤其要注重其心理体验。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本文讨论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文章提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并介绍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本文,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行为素质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小学生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与成长。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为习惯是孩子行为表现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是儿童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但不限于守纪律、爱卫生、尊重他人、勤俭节约等方面,而这些习惯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观。
三、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教室,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的第二教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习惯。
4. 媒体影响。
现代社会媒体发达,无形之中也会对小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媒体的信息。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1. 榜样教育。
父母和老师作为小学生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纪律性强的学校。
以纪律严明的学校为例,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理论脱离实际,加上升学的压力,致使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尽人意。
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经过不断实践,本人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通过讲、背、导、评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守则》、《规范》、《一日常规》的意义,熟练掌握其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行为逐步达到规范的要求;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展开行为评价,家校携手,深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
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也只有坚持不懈地教育、训练,再教育、再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也相当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是理论脱离实际,常常是用一些空洞的理论教育来代替学生的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加上升学压力的诸多影响,致使学生的各种习惯不尽人意。
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独生子女的增多,长辈的娇宠,年轻父母教育子女方法的欠缺,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等,造成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等较差。
为此,广大德育工作者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探索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现谈谈我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内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决非生来就有的,它要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逐渐形成。
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小论文(五篇模版)
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小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小论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
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以及较差的辨别是非能力,随着媒介超出想象的影响力使得学生或多或少的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引导”,致使一些不文明行为及语言充斥着学生那本就有待改善的习惯中。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
只有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知识的掌握一起抓才能真正成就出一批好孩子,才能使他们真正能够担负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因此,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内容。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
为了使孩子转变原来的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出以下实践: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
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我坐好;师:三二一,生:看黑板;通过小互动使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全班进行奖励,随时语言表扬,示意学生你表现很棒,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以榜样的形象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
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论文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论文第一篇: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论文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经过内化过程才能形成。
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指出:“教育是教人化人。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我校自开展《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严格的校纪校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的保证。
我校作为全镇重点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时刻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
当然,学校要有严格的校纪校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富县沪谊希望小学李莹莹【摘要】:着力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特别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对学生养成终身自我教育打下了基础,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
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刚踏入刚步入校门不很长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重要。
【关键词】:习惯学习习惯主动性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什么是习惯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小学时期.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三)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二、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日后发展的重要影响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摘要】: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关键字】:勤思攻难;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自我检查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
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形成的一种定型。
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据调查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我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养成教育系统:一是,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进行引导,几年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让学生说说一周来养成了哪些好习惯以及下一周的目标。
三是,利用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性的活动,多学生一个月来的行为习惯表现做一梳理和总结。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勤思、攻难的习惯“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
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表时间:2020-11-05T14:06:31.8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作者:李艳[导读] 现代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李艳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二实验小学 010010现代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已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据相关统计表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已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不良的行为习惯已经威胁到小学生健康的成长。
然而,这恰恰是重新认识小学生行为习惯价值的契机. 一些小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为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
有的小学生更是不理解行为规范的实际意义,他们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比较概括性的行为准则不知所云.小学生由于良好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
有的小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
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全面开展小学生规范教育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及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浅谈几点看法: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大部分在课堂,我们应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其他学科也要渗透德育教育.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
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建立大队宣传栏、卫生岗、图书室、光荣簿、红领巾广播站,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河北省安新县寨里乡小营小学凌倩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并非神话,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苦付出,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好的习惯或不好的习惯,而是在后天慢慢养成的。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几个老人宠着一个孩子。
绝大多数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们溺爱孩子,很多事情包办代替,促使一部分孩子只知索取,而不知给予。
觉得父母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享受。
由于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儿童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合作的条件,因而“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同学缺乏同情心,缺乏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礼仪。
所以学生入学以后,几十个人生活在一个教室里,孩子们可以说每个人眼睛看到的是自己,只要对自己没好处,只要是自己受一点点委屈,都会争个没完,互不相让,还常常会有不如人意的现象发生,这些在行为上和思想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以小引大,不可忽视。
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来谈一谈,仅供参考。
一、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具有专心听讲、阅读课本、动脑多思、完成作业、课外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教给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提出,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特别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其次,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了解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和多发错误,让学生认真纠错。
还要把好作业有意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向上心理,自我纠正错误,书写规范。
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好的内容及时摘录,经常整理,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
无数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质往往是从小打下的基础,而不好的,甚至坏的思想、行为习惯也往往是从小或者小学时期开始的。
“改造比塑造更困
难”。
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比如,有的学生损坏桌椅和学习用具等毫不可惜,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公物方便你我他》、《学习的好伙伴》等主题班会活动。
此后,学生能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学习用具。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竞争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智力、体质、行为上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教育引导(包括家庭教育)不当,使他们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比如,任性、遇挫退却、嫉妒别人……教师不应忽视这些现象,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能经受成功的考验,同时能经受失败的打击,有认准路、用好力、不达目的不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抵御不良行为的诱惑,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家校配合,持之以恒
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
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家长细心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