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类招生培养简介

大类招生培养是指高校在招生时,

按照本校的大类学科来制订招生计划进行招生,

不再像之前一样按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学生进校后前两年主要进

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专业的概念相对较弱,等到高年级时学校再综合考虑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

参考社会需求、就业情况等因素,

对学生进行专业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专业教育和学习,

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以学生为本”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大类招生的不断普及和推广,

众多高校都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具体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出了

多种多样的态势。总的来说,

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种[1]:第一种是只在一级学科内进行大类招生培养;

第二种是不划分专业只按照院系大类招生培养;

第三种是既不分院系也不分专业的大类招生培养。

二、大类招生培养的背景与现状

我国高校逐渐推行大类招生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潮流的影响下,学科或行业间的联系日渐加强,

其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多方面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需求。而人才培养质量是建立在科学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上的,因此对现有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同时,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过于对专业进

行细化,并不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考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对各专业了解较少,这会造成考生的选择难度较大,不容易选择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不少高校进行了自己的

改革和创新,试行“大类招生”这种新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旨在突破不同行业、

不同学科的界限,在本科教育前期将教学重点放在最基本的公共基础知识领域上,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广泛接触到大类学科下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自己视野,而且可以在本科教

育中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的跨学科体系,

为社会提供真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2]

三、大类招生培养的优势分析相比传统招生模式,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具备以下优势[3]。

1.有利于促进学校院系调整和专业建设。这种大类招生培养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内部多学科的

优势,使专业向复合型转化,

突破相邻专业间的界限和壁垒,实现大类学科下多专业的交叉融合;

进一步加强新专业的建设,合理规划教学资源以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教育培养,使学生可以

在学科群的范畴中学习到更加全面、

综合的知识,以顺应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综合一体化的趋势。

2.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学质量的提

高。按照大类招生的模式培养学生,

不仅能改善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选择面较窄造成的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分散局面,还可以使各学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学院层面上的师资力量和硬件

设施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可以使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

各学院从“基础厚、口径宽”的培养要求出发,可以拓宽各个专业的覆盖面,

使各个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从而可以构建新

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3.有利于使不同专业的生源质量分布更加合理。

在国家经济大走向和就业形势的影响下,

报考各个专业的考生数量很不均衡,通信、

电子和管理等专业一作者简介:郑朝荣(1981-),男(汉族),浙江温州人,博士,

讲师,研究方向:结构风工程。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郑朝荣1,

2

(1.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大类招生培养是近几年颇受高校欢迎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符合本科院校招生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大类招生培养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高考志愿;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大类招生培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指出应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从而切实推进该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大类招生培养;教学改革;配套改革措施;专业分流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69-02

直是考生争相追求的热门专业,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多。而一些社会急需但是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专业往往报考的人数较少,而且生源较差,大类招生体制则能有效地改善这个矛盾的现状。首先,因为在大类招生中一个大类里面一般包含着很多小类的专业,其中同时包含着“冷门”和“热门”专业。先以大类招进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冷门”专业的生源质量,解决因专业划分太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其次,从考生报考的方面来说,由于大类招生中,一个大类里面涵盖了多个相近的专业,所以招生人数相对较多,从而可以降低考生报考的难度和填报志愿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考生被成功录取的可能性和之前相比较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大类学科,而不用在具体专业的选择上过于纠结。其三,由于大类学科包含多个具体的专业或方向,在人才培养的中后期,能提供更加广泛的专业选择范围,能让学生在对本专业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具体专业。

4.有利于促进高校按需培养。近几年来,考生在录取后要求调换专业的要求与愿望有逐年增多的态势,但由于学校教育资源、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而按大类招生培养后,通过两年左右的大类培养,推迟了学生选择具体专业的时间,有利于考生在充分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的基础之上更加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道路。毫无疑问,这将极大地缩短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需求的距离,同时有助于避免就业时工作与所学专业不一致,造成专业知识的浪费。

四、大类招生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尽管大类招生培养在减少考生报考困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基础教学、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有很多的优点和长处,但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因此大家对这个新政策要有清醒的认识。

1.实施大类招生培养需要高校具有充足的资源。因为在大类招生体制下,学生入学后在前两年只学习公共基础课程,进入高年级后再进行相应学科领域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这就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具备高质量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以及更加齐全的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设施,从而适应大类招生体制的需求。

2.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对高校相关专业设置有一定的要求。实施大类招生也要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如果没有相关的改革措施作为基础,就算强行实施,也只能是徒有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体制的优点和长处。总的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适合推广大类招生,对于某些单科性较强的专业,由于缺乏与之相关的专业支撑,大类招生培养就很难得到推广。其次,相近专业分布不合理也会给大类招生带来很多困难,比如说同一大类学科下的相近专业隶属于不同的学院,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类招生培养的实施。

3.实施大类招生培养需要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许多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后,针对跨学科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很不齐全甚至是空白,教材仍为针对小类专业教学的老版本,只是将原有的课程进行单一的组合,根本不能体现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五、实行大类招生培养的配套改革措施

为解决大类招生培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积极推进该政策的实施,各高校应针对课程体系、学科建设、教师教学培养、管理制度、专业分流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

1.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为保证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各高校应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首先应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高度重视平台的搭建,淘汰原有为适应单个专业培养而设置的相关课程内容。

2.重视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按照大类招生培养的要求,各高校应更加重视教学,逐步改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同时需要通过加强教学监督和监管机制等多种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师对教学的敬业程度和授课水平。此外,大类招生还要求教师抛弃以往单向“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转而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3.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在同时考虑学生意愿、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流是十分重要的[4]。第一,要对往年的就业信息等做好反馈与预测。在专业分流前要对大类专业下各小类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做好统计分析,并提前对学生的专业意向以及当时各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进行调查和预测,以供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第二,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冷热门”专业,鼓励学生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力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六、结语

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应主动跟随时代的步伐,紧紧把握住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新走向,并在此基础上将重心放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上来,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高校也应该综合考虑本校的情况,综合考察是否具有实施大类招生的条件和环境,谨慎地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科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类招生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恒安.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

[2]万爱莲.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政策的背景、趋势与应注意问题[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4):93-94.

[3]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4]王怡尧.试论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8):250-2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