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以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洞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漫长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一场场精神上的对话。
罗素开篇就指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这一观点让我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哲学并非孤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纯粹思辨,而是与社会、政治、文化等紧密相连。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罗素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阐述尤为精彩。
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对话方式,探寻真理,追求智慧。
他不断地质疑和反思,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柏拉图的理念论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对后世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考主要围绕着上帝的存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展开。
托马斯·阿奎那试图用理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的经院哲学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也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思考的素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对传统的神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近代哲学的发展更是精彩纷呈。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唯理论的先河,他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建立可靠的知识体系。
而洛克、休谟等经验论者则强调经验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
康德的哲学则试图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他的批判哲学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到了现代,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等流派纷纷涌现。
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人在荒诞的世界中要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赋予生命意义。
罗素在书中不仅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述,还对哲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背景进行了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读西方哲学史有感,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读西方哲学史有感,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的代表作,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一)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读名著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读名著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作者(Bertrand Russell)简介: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Book One - ANCIENT PHILOSOPHY -Pythagoras№.1 -The opposition of the rational and the mystical, which runs all through history, first appears, among the Greeks, as an opposition between the Olympic gods and those other less civilized gods who had more affinity with the primitive beliefs dealt with by anthropologists.【译文】理性的东西与神秘的东西之互相对立贯穿着全部的历史,它在希腊人中间最初表现为奥林匹克的神与其他较为不开化的神之间的对立,后者更接近于人类学者们所研究的原始信仰。
读书笔记:罗素《西方哲学史》之绪论
让我们暂时弃顾唐吉坷德式的历险和那间小屋——虽然我更赞同是王家卫式的——耐心地读一本书。
让我们暂时弃顾昆德拉的原因正是我近来常常思考的——关于什么才是好的文学的问题。
我的感受是:好的文学,或是我欣赏的文学更多的都必须含有一种哲学上的意味,这是文学展现人类存在可能性与多样性的决定性根基,那种依靠百科全书式的宏章巨作,或是凭借个别字句的灵巧隽永,在我看来则如同嚼腊。
将如你所见,这是一篇形式上传统的读书笔记。
二绪论中的罗素就给人一种视角鲜明、叙事宏大、用笔精炼的印象,短短数页,上下五千年的纵横,快哉。
罗素首先将哲学置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某个位置,在他看来,科学是一切确切的知识;神学是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
这或许是我们认识他和他的哲学的钥匙之一。
最先让我感兴趣的是罗素对教会与世俗国王之间争斗的论述。
事实上,每每论及西方文明,总能令我萦绕心头的问题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以及因何演变的历史进程。
东方是如何走向政教合一的?西方又是如何迈向政教分离的?教会是如何拥有力量与世俗国王争锋的?又是如何竟然占有上风?坦率的说,我对西方历史知之甚少,只能凭借罗素的阐述适当发挥我的想象。
罗素提到,“一直到公元1300年以后,教会在与世俗统治者的斗争之中通常总是胜利的。
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场教士与俗人的冲突,同时也是一场地中海世界与北方蛮族之间冲突的重演。
教会的统一就是罗马帝国统一的反响。
”这段描述给了我如下的启示:如之前罗素曾提及的,基督教是吸收了后希腊时期斯多葛学派的一些教义,如果说罗马统一是依靠法律与军队的话,那么在精神世界上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义了。
基督教宣扬天国一统的观念正迎合了罗马帝国统一的现实,成为了罗马维系统治的一个支撑。
基督教也成为罗马掌控民众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掌控那些受到过希腊文明熏染的民众。
同时这也成为罗马抵抗北方蛮族侵入的重要力量。
罗素接着描述到,“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在国王这方面,然而教会还是胜利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1在探索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我对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在*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对于罗素哲学思想的理解。
罗素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涵盖了逻辑学、数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我深深被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特的哲学视角所吸引。
罗素强调了逻辑和数学在构建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他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揭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
在伦理学领域,罗素提出了著名的“三条规则”原则:避免伤害他人、尊重个人权利以及尽量使每个人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他认为,通过遵循这三条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这种思想使我思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在政治哲学方面,罗素批判了极权主义,强调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应该保护个人自由,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阅读罗素的著作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让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思想使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尝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罗素的思想让我认识到,哲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回顾我的阅读体验,我深深感受到罗素哲学思想的深刻和独到。
他的逻辑推理和独特的哲学视角使我受益匪浅。
然而,我也意识到,他的观点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阅读和学习罗素的作品,我逐渐认识到,哲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地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2《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西方哲学史》是由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罗素《西方哲学史》前三章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前三章读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第二章前苏格拉底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 (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
(物活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篇一: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罗素西方哲学史一书,是由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贝特兰·罗素所著。
这本书是罗素对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和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罗素在书中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他从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的哲学思潮,对每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价。
通过对不同哲学思想的比较和分析,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每个时期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罗素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将复杂的哲学思想解释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其次,罗素在书中对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怀疑论、黑格尔的辩证法等各种哲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主要思想的探讨,我对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和学说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不同思想的优缺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罗素的思想深度和洞察力让人叹为观止,他对哲学思想的分析和评价都非常客观和深刻,让人受益匪浅。
最后,罗素在书中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他指出,西方哲学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种趋势,即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从形而上学到实证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他认为,哲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革和更新的过程,未来的哲学思想将更加注重实证和经验,更加关注人类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罗素的展望给人以启示,也让人对未来哲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通过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一书,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不同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未来哲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罗素的思想深度和洞察力让人叹为观止,他对哲学思想的分析和评价都非常客观和深刻,让人受益匪浅。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广大哲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篇1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1发觉“思路行者”这名字没取好,在这个领域,行走的姿势看上去就有些古怪,如果叫“思空飞者”“思海游者”,不仅视觉效果会好得多,境界之高下更是“昭然若揭”。
最近就着实到“思海”里去“畅游”了一番,粗粗浏览了大哲学家罗素(1872—1970)的《西方哲学史》。
这部书于1945年出版,罗素先生很长寿,晚年主要靠这书养老。
我以跟看小说差不多的速度来看这部60多万字的巨著,每天看4万字左右,实在有些亵渎神明,好在罗素先生是无神论者。
对于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以前可谓一无所知。
自己的兴趣好像还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但是西方文明无论是作为参照物还是更为宏大的背景,必须有些起码的常识,至少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是如何进化出来的,总得能说出点ABC吧。
凭我的学识和智商,实在看不了这书,比如柏格森(1859—1941)的理论,不要说理论体系没看懂,硬是一句话也没看懂,“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等,搞得我完全是云里雾里。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看得这么快,反正看不懂,反正看过了。
并没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本特别看不懂的书倒想写,至少把有印象的几点整理一下,也算给特别热爱、看重中国文化的罗素先生一个交待。
第一次知道西方哲学的起源竟然是数学;第一次知道原来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西方思想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竟然跟我们的孔先生差不多,统治了西方思想界2000多年;第一次知道,中世纪的西方竟然腐朽黑暗到了如此地步,让我看了都心有余悸,以致于觉得人类能从中世纪的丑陋中走出来多少有些侥幸。
在我印象中,德国是世界上专门生产思想的地方。
看了书后才知道,在康德(1724—1804)之前,德国是思想十分贫瘠的土地,历史上少见的通才、“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1646—1716)出生的时候德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他受的也主要是法国教育。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是一本哲学史书,记载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 20 世纪早期的发展历程。
阅读这本著作,让我对西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哲学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罗素以历史为线索,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从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繁荣,再到近代哲学的兴起和发展,罗素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哲学是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哲学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哲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历程,它反映了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和深化。
同时,我也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和价值。
哲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还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哲学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对西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哲学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1学习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的历史以及其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
我在阅读中发现,每个伟大的人物在其成就背后都可能有缺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不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像袁老师说的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
再毛病多的人也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的拿过来,不好的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引以为戒。
哲学和几何数学分不开,科学性也是哲学一直所追求的,这让我理解了老师说的为什么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都很好、心理学既是文科又是理科。
这也让我对数学的重要性从新认识了。
想要写好论文,熟练的统计功底必不可少。
哲学除了数学功底外,逻辑也很重要。
提出假设、推论、验证假设等一系列过程,帮助我们积极探索一切想研究的问题。
古代哲学史中的哲学家都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描述我们所在的世界,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是可以自圆其说、自成一派的。
所以我理解到了,逻辑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够自圆其说,然后交给世人去验证,认可的人越多,越能证明逻辑的正确性。
想要学好哲学和心理学,还有一点是要去除迷信和偏见。
就像老师六祖坛经里讲的很多要义,不可有贡高心、傲慢心等,又像老师让我们背的大学中的要戒身有愤懥、心有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等,如若不然则心不得其正。
中国文化中的的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修身养性好处多多。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2虽然在通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进行了重读,比较阅读下,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可是合卷之时,脑中仍然一片空白,对着键盘不知从何写起,难道我也达到了“坐忘”的境界,这种状态究竟是“不知”还是“无知”我想,冯先生的这本哲学史着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不仅因为它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中国浩瀚的思想史,更重要的是他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让我这位哲学门外汉突然觉得:一直闻而生畏、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哲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并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
读书笔记:罗素《西方哲学史》之绪论
让我们暂时弃顾唐吉坷德式的历险和那间小屋——虽然我更赞同是王家卫式的——耐心地读一本书。
让我们暂时弃顾昆德拉的原因正是我近来常常思考的——关于什么才是好的文学的问题。
我的感受是:好的文学,或是我欣赏的文学更多的都必须含有一种哲学上的意味,这是文学展现人类存在可能性与多样性的决定性根基,那种依靠百科全书式的宏章巨作,或是凭借个别字句的灵巧隽永,在我看来则如同嚼腊。
将如你所见,这是一篇形式上传统的读书笔记。
二绪论中的罗素就给人一种视角鲜明、叙事宏大、用笔精炼的印象,短短数页,上下五千年的纵横,快哉。
罗素首先将哲学置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某个位置,在他看来,科学是一切确切的知识;神学是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
这或许是我们认识他和他的哲学的钥匙之一。
最先让我感兴趣的是罗素对教会与世俗国王之间争斗的论述。
事实上,每每论及西方文明,总能令我萦绕心头的问题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以及因何演变的历史进程。
东方是如何走向政教合一的?西方又是如何迈向政教分离的?教会是如何拥有力量与世俗国王争锋的?又是如何竟然占有上风?坦率的说,我对西方历史知之甚少,只能凭借罗素的阐述适当发挥我的想象。
罗素提到,“一直到公元1300年以后,教会在与世俗统治者的斗争之中通常总是胜利的。
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场教士与俗人的冲突,同时也是一场地中海世界与北方蛮族之间冲突的重演。
教会的统一就是罗马帝国统一的反响。
”这段描述给了我如下的启示:如之前罗素曾提及的,基督教是吸收了后希腊时期斯多葛学派的一些教义,如果说罗马统一是依靠法律与军队的话,那么在精神世界上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义了。
基督教宣扬天国一统的观念正迎合了罗马帝国统一的现实,成为了罗马维系统治的一个支撑。
基督教也成为罗马掌控民众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掌控那些受到过希腊文明熏染的民众。
同时这也成为罗马抵抗北方蛮族侵入的重要力量。
罗素接着描述到,“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在国王这方面,然而教会还是胜利的。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话题: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读书笔记发展方向和文化毕达哥拉斯上半年已经看过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美国的大学教材,感觉非常好,几乎是一气呵成读完的。
但是没有做详细的读书笔记。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名著,文采飞扬,因此打算两本书同时读,每章完成如果有想法的话,就做笔记。
另,罗素的是英文原文,我想用读原文的方式,放慢一些读书的速度。
2010.9.30绪论:哲学是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
更进一步的说,就是世界观,方法论是为世界观服务的。
哲学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哲学解决的问题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
与科学不同,哲学的问题无法通过明确的试验获得证实。
同神学的绝对神或者多元神不同,哲学强调思考和推理。
哲学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
我们会看到从古希腊到现代,对于世界的认识各不相同---不能绝对说谁错了。
那么为什么要了解和研究哲学?因为哲学对我们生存的社会有着直接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影响并正在影响2/5的地球人口;尼采的哲学指向国家主义。
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哲学的影响,儒家,道家,佛家对我们日常的影响还不够多吗?我为什么了解哲学?第一,希望理清楚西方和东方的哲学的大致脉络,但我并不打算对每个哲学家都深入的研读--这是很困难的。
第二,希望能够对我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有所助益。
第三,那些大哲学家的思想,我很有兴趣了解。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
在罗马和基督教兴起后,被神学所掩盖;近代西方哲学起源于笛卡儿。
从公元600年到现在,哲学家可以分为希望加强社会约束的人,和放松社会约束的人。
在斯通普夫的书中,哲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经验主义(贝克莱,洛克),和大陆理性主义(以笛卡儿为首)。
第一章希腊文明的兴起1、希腊文明是为什么兴起的?罗素在这里没有展开。
希腊在数学,科学,哲学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如果我们看一下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
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
西方哲学史名著阅读笔记
Don't be obsessed with online games. If you want to play, just play the big game of lif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西方哲学史名著阅读笔记西方哲学史名著阅读笔记1罗素这本书很久以前就有教师推荐过,由于听到很多评论说他对其他哲学家的解释并不很忠实于原意,并且我记得还有人说过罗素根本就不懂形而上学,所以一向没敢看,怕被他的先入为主影响太深。
之后由于专业课要讲这本书,教师做了要求,我就看了这本被称为经典的着作。
看完之后,我觉得我的这个选择是对的,这本书比我事先想象的更令我满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风趣,很幽默,说的夸张点,简直能够当一本稍微深奥一点的笑话书来看。
这也是促使像我这样没有耐心的人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了。
首先,论述清晰,这一点可能和罗素搞逻辑的事实有关。
这也许是很多人认为罗素不懂形而上学的原因,因为他总是力图把其他哲学家(尤其是欧陆哲学家)的原本很深奥难缠的东西讲的更明白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会丢掉很多细腻精微的意思。
可是如果这是一种错误,我喜欢这种错误。
这一点也保证了这本哲学史是一本很安全健康的书,也许我浅薄了一点,可是它不会把我引向对我来说很危险的冥想之中:一切是那么的清晰明了,即使不清晰明了的东西也会清晰明了的承认这一点。
论题的广博,崇尚理性,具有常识感,在政治上和伦理上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些都是令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毫无疑问,这本书让我理解罗素自我而不是他所论述的哲学家的哲学,但我认为,这也是任何一本由个人撰写的哲学史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罗素的哲学是很能帮忙人的,并能使之成为一个有着正常智慧的现代人。
另外,罗素从时代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也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
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方面的成就作为选择标准,而是更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
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都占有一席地位。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导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
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
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
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
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
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
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
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1、受虐:有关犹太人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
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罗素西方哲学史》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包括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康德等一系列哲学大师的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通过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详细介绍了古希腊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等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
随后,书中还介绍了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不同哲学思潮。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同哲学思想的渊源和发展轨迹。
其次,通过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我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介绍了一系列哲学大师的思想,他们对于人类的认识、存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阅读这些哲学大师的思想,我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存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让我对于理念和现实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休谟的经验主义让我对于知识的来源和本质有了新的思考,康德的启蒙运动让我对于理性和自由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让我对于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综上所述,《罗素西方哲学史》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于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能够对于哲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更加清晰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导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
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
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
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
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
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
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
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1、受虐:有关犹太人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
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
我们可以暂且将亚伯拉罕同意为犹太人的祖先,然而,要剔除耶和华在旧约中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影响而将纯粹的史料剥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至少,大多数人都承认所罗门王和大卫的存在。
那么,在以这两位人物的事迹为民族辉煌的最高点的犹太民族,拥有哪些特殊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力,并借助后日的基督宗教而传绵不息呢?罗素列出了这些要素,它们分别为:1)一部圣史(即旧约)2)上帝的选民3)关于“公义”的新概念4)律法5)弥赛亚6)天国确实,这些因素构成了犹太教与基督宗教共同的骨架。
任何一点的缺乏都将导致整个宗教神学系统的不均衡与不完善。
仔细阅读有关篇章和资料,可以发现,事实上有一条主线贯通了这六点要素。
这条线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民族特征,也可以干脆说成犹太民族本身。
如果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可以将其列为一张精细而立体的表格;然而从远处汇聚地观看,它又确实成为一个可以辨认的形象。
就好比我们说到“犹太人”这个词汇时,本身包含的一切语义和感情,又比如我们用“菊与刀”来象征大和民族,把中国人和陶瓷、丝绸联系在一起看待一样。
从历史的源头,我们便可以发现,正是层出不穷的苦难造就了犹太人的历史,同一意义上,造就了基督宗教的本身。
前1800左右,亚伯拉罕率领他的闪族后裔到达了迦南之地。
100多年后,大饥荒使他们举族外迁,依附于富庶强大的埃及人。
前1300左右,著名的出埃及记在先知摩西的带领下上演。
扫罗时期,犹太人第一次形成了自己的统一国家。
短暂的辉煌过后,前6C时巴比伦两次攻陷耶路撒冷,制造了至今仍在犹太人心中留下永恒伤痛的“巴比伦之囚”。
辗转为波斯人、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塞琉古王国统治,最终犹太人的命运被抛向了伟大的罗马帝国。
傀儡王时期,撒都该、法尼赛、艾赛尼和奋锐党的明争暗斗中走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耶稣。
然而在嫉妒宗教走向世界之后,再也没有人将基督宗教的辉煌与犹太人等同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颠沛流离的犹太民族直到20世纪才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样的民族历程无疑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历史久远的民族都更浸透了苦难和艰辛。
正象强大可以带来霸权主义和沙文主义一样,长时期的苦难经历也会给一个民族的个性带来深重的影响,甚至加以扭曲。
弗洛伊德主义的学说认为童年时代的经历使一个人全部行为和性格的根本动机与肇因,那么,一个民族早期的历史经历也有相似的效果。
重压之下必定改变原有的形状。
不在压迫下反抗,就在压迫下扭曲。
犹太人既选择了积极主动的抗争和起义,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命运所赋予的个性——他们严守律法,在他人的鞭笞之前先以最严苛的尺度鞭笞自己;他们沉默顺从,谨守一神宗教,对于神的命令从不以任何道德和理性的标准加以怀疑,甚至可以亲手将自己的亲生子献祭;他们不寄更多希望于现实生活,而希望在永恒的天国得到善恶的酬报,伸张神圣的正义;他们不相信人可以自我拯救,而固执地认定只有弥赛亚才能带领他们走出苦海,战胜仇敌。
可以说,充斥在犹太要素地基督宗教意象中的审判、鏖战、称义、惩罚等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犹太人不断遭受显示的审判、迫害、断罪、刑罚的变形。
关于天国、来世、以及基督(救世主)的一整套信念构成了犹太民族共同的梦境。
这个梦境代代相传,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贯注刀了犹太宗教之中,又被同样受到国家暴力机关的威胁和恐吓而心有余悸的罗马人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民所接受,才成就了基督宗教最终在西方世界的一统天下。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犹太民族是有受虐倾向的民族,而基督宗教是有受虐倾向的宗教。
在理论上来说,受虐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以现世的苦难换取永恒的喜乐这样堂皇的主题,然而,事实上,同个人的受虐狂一样,持续的虐待本身就足以构成渴望受虐的原因。
也就是说,虐待倾向是可以人为培养的,这与道德的纯洁和高尚无关,哪怕此后正统的定义将其合理化到极度的纯洁和极度的高尚的程度。
2、交媾: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在此不必探究为何著名的神学家必然也是高尚的哲学家这一问题。
事实上,纯粹的宗教实践家不乏其人,比如我们日夜念祷其名的耶稣本人就是以行动说话的典范。
然而,任何一种宗教,在其发扬壮大的过程中,必然会暂时或永久地陷入到理性的领地中去,从而使其自身不同程度地成为了形而上学的一个门派,虽然这种关系反过来也一样能够成立。
圣奥古斯丁,从宗教精神上来说也是一个明显的受虐分子,他(与当时许多人一样),将自己幼年时候的调皮淘气看作是一种可怕的罪恶,因此才在其实并未悔改许多的成年时代写出了《忏悔录》这样的著作。
有些《忏悔录》是十章的篇幅,另一些较为完整的版本则包涵了几乎纯粹是哲学讨论的第十一章。
——基督教的“时间”,既非东方那样是一片混沌或者周而复始的轮回圆圈,也非无始无终的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有清晰两端点的射线:一端记载于旧约第一章《创世纪》,一端预言于新约最后一章《启示录》。
“那么什么是时间呢?”不止我们,无数人这样问过,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位圣奥古斯丁本人也这样问过。
至于他的回答则是:实际存在的,既非过去也非未来,而是现在。
只有在时间点的本身时间才存在并能够被感知,被测量:过去不过是片片回忆,未来不过是种种期望。
这无疑是个纯哲学的问题。
后世无数哲人重复着这一领域的探索,伯格森、海德格等都是时间的忠实观察者和阐释者。
然而,奥古斯丁的特征就是他能够将哲学神学,随手拈来,合而为一。
他的理论认为,在上帝创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切观念和范畴,包括时间。
在创世之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无论是实体还是非实体,存在还是非存在,可能还是非可能,一切都是彻底的“无”。
上帝就从这无中创造出有来,创造出世界万物。
I`m the alpha and the omega;I`m the first and the last;I`m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那么,上帝本身又是什么?有还是无?——上帝不在这范围内。
他是“不可思议”者,他不可被理解,但可以被讨论——当然,这已经是后世哲学家的命题了。
千万不要以为我在说的是佛教。
不错,谈空说有是禅宗的强项,然而,在古希腊人那里,他们早就对世界的本源做了“有”和“无”两方面可能性的讨论。
最终他们不能接受无中生有的说法,就好像我们使用这个词语的最基本意思一样。
在这一点上,基督教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时间是相对的,但是对于“我”而言,它仍然是错综难解的,是以它是主观的。
——难以令人信服的论断,但是却合情合理。
罗素这个撰述者此时跳出来,果断地指出了这一论述的卓越性,他认为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不仅起启发了康德的灵感,更比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在完整性上更胜一筹,因为奥古斯丁不禁提到了“我思想”,也提到了“我行走”。
除此之外,奥古斯丁的伦理学观点指导下的各种细微的神学论述也很令人着迷。
面对许多在罗马被蛮族攻陷时期惨遭强暴的处女,他这样说道:“别人的情欲是不会玷污你的。
”放在很多虚伪而丑恶的礼教分子眼前,这句话真可谓是熠熠生辉。
但是话锋一转,奥古斯丁仍然认为,自杀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也许基督的本义是要人珍惜神创造并赐予的肉体,但是从特别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另一种施虐与受虐的游戏,因为死亡从来就只是一种消极之中最积极的解脱方式,却从来不曾是受虐者的最高追求目标。
当然,一切关于强奸与被强奸者的辩护中,仍有一条至关重要却令人捧腹:被奸者不得乐于受奸。
这与基督宗教的一贯原则:性爱可耻一致;同时,也与基督宗教潜在的一贯表情:快乐可耻一致。
性交本身如若不包涵感情,并无罪恶。
那么,难道要以理性来性交么?与犬儒学派一样,奥古斯丁严厉要求人们与自身本性背道而驰,因为,另一边才是上帝之城。
除此之外,奥古斯丁还探讨了关于占星术,关于天使,关于复活等等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倒是纯神学的,可惜并不如其他部分一样精彩和吸引。
最后,罗素的身影又一次浮现:他将一些东西作了有趣的对比。
第二篇经院哲学家1、教皇VS皇帝整个第二篇章以教皇制的兴盛为开始,以教皇制的没落为结束。
我们知道,“教皇”一词,是中国人的特别创新,既包含了“教”之圣洁,又兼有“皇”之尊贵,这个译名要比英文或拉丁文原文作“牧养者”或“父亲”并加以大写的那个词汇要更加传神和贴切。
和秦始皇的那个“朕”一样,原本这个词语是某些宗教人士的通用名称,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成为罗马主教的专用称呼。
至此,“罗马主教”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词汇淡出,慑人眼目的变成“教皇”这样一个霸气十足、光芒四射的词汇。
历史上有着无数的罗马主教,也有无数的教皇。
当然,其中也有天纵英才,将教会发扬光大,让教民安居乐业的英明人士。
当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兵临罗马城下,让整个欧洲谈黄祸而色变之时,正是一位勇敢的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出面与之谈判,才避免了已经疮痍累累的罗马城经受又一次的劫难。
当时他们在罗马城外谈判了些什么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得知,若无什么重大历史发现,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又一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