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与反垄断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垄断现象成为制约市场竞争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问题之一。
垄断行为可能导致经济不公平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
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各国采取了反垄断政策。
本文将从垄断的定义和特征出发,探讨市场经济下的垄断现象及其对经济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并介绍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措施和效果。
一、垄断的定义与特征垄断是指某一家或几家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份额,能够独自决定产品价格和产量,进而限制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抬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
垄断的主要特征包括:市场份额集中度高、市场准入壁垒难以克服、价格和产量由垄断企业独立决定等。
垄断企业通常压制市场竞争,使消费者选择权和效益受到限制。
二、市场经济下的垄断现象与影响1. 垄断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垄断行为的存在使市场资源配置发生扭曲,进而降低了经济效率。
垄断企业通常处于垄断利润的追求中,缺乏有效的竞争压力,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衡。
垄断者可能会提高价格、降低产量,从而使消费者面临高昂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供给量。
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造成了一种效益损失。
2. 垄断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垄断行为可能导致收入不公平的加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垄断企业通常通过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但这个价格通常超过了产品真实价值,消费者成为垄断者利益的牺牲品。
同时,由于市场准入壁垒对其他企业来说过高,垄断者能够长期占据市场地位,这种情况下可能造成了市场机会的不平等,制约了其他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三、反垄断政策的目标与措施为了遏制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各国制定了反垄断政策,其主要目标包括: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等。
1. 反垄断政策的目标反垄断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通过限制垄断行为和恶意垄断者的行为,反垄断政策可以提升消费者福利,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获得优质产品的权益。
法律如何应对反垄断问题
法律如何应对反垄断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反垄断问题日益凸显。
垄断行为不仅限制市场竞争,还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经济发展。
因此,各国法律制度纷纷出台了反垄断法规来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法律如何应对反垄断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反垄断法规的出台为了制止垄断行为,各国纷纷制定了反垄断法规。
这些法规旨在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自由性,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常见的反垄断法规包括禁止价格操纵、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
1.禁止价格操纵价格操纵是垄断行为中的常见手段之一。
法律旨在禁止企业操纵市场价格,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在这方面,法律可以设置罚款和监管等措施来制止价格操纵行为。
例如,欧盟的《反垄断法》规定,禁止企业通过协议、合同、公告等方式操纵产品和服务价格。
2.禁止垄断协议垄断协议是指不同企业之间达成的垄断行为。
这些协议旨在限制市场竞争,如价格协议、独家分销协议等。
法律应针对这些协议进行限制,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例如,美国的《谢曼反托拉斯法》规定,企业之间的水平垄断协议和竖直垄断协议都是违法行为。
3.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是另一种常见的反垄断行为。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将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和发展,破坏市场竞争。
法律可通过设立监管机构、规定市场支配地位的标准等方式来防止滥用行为的发生。
例如,中国的《反垄断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将受到限制和处罚。
二、法律应对反垄断问题的挑战尽管反垄断法规的出台为解决垄断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全球垄断行为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垄断行为往往具有跨国性。
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可能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给法律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法律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来有效应对全球垄断行为。
2.新经济领域的挑战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给反垄断法律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新的垄断行为的出现。
反垄断的理解和认识
反垄断的理解和认识反垄断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阻止或减少市场上的垄断现象,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控制着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从而获得过高的利润,并限制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现象。
反垄断的理念是基于对市场竞争的认识和理解。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能够激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让消费者获益。
垄断则削弱了市场竞争的力量,导致市场失灵,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反垄断政策的核心是监管和约束垄断行为。
政府通过立法、执法和监管机构来防止和打击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些措施包括禁止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限制垄断企业的扩张等。
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公平竞争和市场效率。
公平竞争是指所有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能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优势。
市场效率则是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社会福利。
通过打破垄断和促进竞争,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企业也会不断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然而,反垄断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垄断企业可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对反垄断监管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垄断企业也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优势带来效率和创新,对消费者产生正面影响。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反垄断政策需要权衡考虑。
政府应该加强反垄断的执法力度,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同时,也需要允许企业通过合理的竞争手段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以保持市场的多样性和活力。
反垄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通过打破垄断和促进竞争,可以提高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然而,反垄断政策也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确保公平竞争的同时保持市场的多样性和活力。
反垄断政策的背景分析报告
反垄断政策的背景分析报告反垄断政策的背景分析报告引言:反垄断政策是指政府针对垄断行为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垄断现象逐渐凸显,垄断性企业在市场上获得过大的权益和地位,给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反垄断政策,以防止垄断行为滥用市场权力,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一、垄断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垄断是指某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某一特定市场上具有独家控制权,通过控制某项资源或产品的供应而获得高额利润。
垄断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壁垒、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等。
市场壁垒是指企业在特定市场上获得垄断地位的障碍,如专利权和技术壁垒等。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会带来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网络效应是指用户数量的增加使得产品或服务对用户的价值增加,从而形成的正反馈机制。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垄断形成并加剧,给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反垄断政策的发展历程:1. 经典反垄断政策阶段:最早的反垄断政策出现在美国,该国于1890年颁布《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禁止企业进行恶意竞争、抱团取暖,以及限制竞争。
此后,欧洲各国也相继出台了反垄断法规,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
这一阶段的反垄断政策主要侧重于强调企业竞争的公平和市场的开放性,限制生产者对市场的控制。
2. 现代反垄断政策阶段: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垄断行为日益突出,传统的反垄断政策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各国相继调整和优化反垄断政策。
一方面,多数国家采取“行为控制”为主的手段,即通过规范企业的行为和限制垄断行为来维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强化市场竞争和加强产业调控。
三、反垄断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反垄断法律的完善:反垄断法律是各国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用于对各类垄断行为进行监管和限制。
垄断问题及解决方案
垄断问题及解决方案垄断问题及解决方案垄断是经济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某一企业或个人控制了市场上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绝对或相对市场份额,从而能够在市场上独断专行,限制竞争,获得高额利润。
垄断行为不仅会损害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还会扭曲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垄断现象,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限制和打击。
垄断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导致某些企业或个人能够通过掌握市场资源等手段获取垄断地位。
而要解决垄断问题,就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机制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刺激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消费者福利。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壁垒,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2.加强反垄断法律体系建设,限制垄断行为当某个企业或个人控制了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地位并对竞争对手进行限制交易、价格歧视、限制销售等行为时,就需要对其采取反垄断法律措施。
因此,建立完善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加强反垄断执法力度,对垄断行为加以限制和打击。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反垄断宣传,让公众更加了解反垄断和维护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3.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市场多元化新兴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打破垄断,促进经济繁荣。
政府可以通过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市场多元化。
4.推动全球化经济发展,打破本地垄断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逐渐形成跨国、全球化竞争。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全球化经济发展,扩大市场,促进企业国际化,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和有序。
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发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推动打破本地垄断。
总之,垄断问题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和打击。
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垄断企业是指在某个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它可以通过控制市场资源和利益分配来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市场上的优势。
然而,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些影响,同时分析对策,以有效应对垄断企业的威胁。
一、垄断企业的影响1. 限制市场竞争:垄断企业占主导地位,可以肆意控制市场资源的分配和利润的流向,从而限制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
2. 损害消费者利益: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抬高价格、降低产品质量等手段,获得更多的利润。
而消费者则被迫承担更高的价格和较低的质量,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抱怨。
3. 影响行业创新:垄断企业通常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门槛,限制创新力量的参与和竞争,从而导致行业创新水平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应对垄断企业的策略1. 加强反垄断法律的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强反垄断法律的执行力度,制订出更加严格的反垄断政策和法规,强制垄断企业合规经营,同时保护其他市场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
2. 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推动市场开放和竞争环境的优化,为各种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机会和公正环境,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各种经济力量的参与和发展,打破垄断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
3. 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政府可以加大对市场参与者的支持力度,为行业创新提供更加宽松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支持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以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4.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开放程度的加大,国际经济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政府应积极与各方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便于更好地应对市场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三、结语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凭借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合力努力,可以有效应对今后产生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为各种市场参与者提供公正公平的参与环境,从而创造出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
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反垄断政策是指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和打击垄断企业的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保障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促进公平竞争,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目标。
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为广泛,本文将就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基础1.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是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指出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的程度密切相关。
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寡头竞争、完全竞争等不同类型。
根据市场结构的不同,反垄断政策的实施目标也随之变化。
2.消费者福利理论消费者福利理论是另一个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基础。
消费者福利指消费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最大化利益。
根据消费者福利理论,反垄断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从而促进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3.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是新近发展的反垄断政策理论基础,它把市场结构和消费者福利理论结合起来,强调市场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并非自发生成的,它需要适当的制度安排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市场竞争。
二、反垄断政策的实践研究1.合并监管在实践中,反垄断政策的最常见形式是合并监管,即政府对企业合并、收购等行为进行审批和监管。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对垄断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分拆、剥离或限制垄断企业的经营范围等,以保证市场竞争的正常进行。
2.虚假宣传打击虚假宣传是市场竞争中的常见问题,因此反垄断政策中也包含了打击虚假宣传的措施。
如实施“假一罚十”等打击虚假广告的措施,强制厂商承担相应的责任,防止垄断企业以虚假宣传手段欺骗消费者。
3.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是打击垄断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并防止垄断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从而形成垄断地位。
4.公平竞争审查公平竞争审查是反垄断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对垄断企业的经营和行为进行审查,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垄断和反垄断的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反垄断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国内经济竞争的法律制度,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不断得到强化和完善。
一、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经济学。
经济学认为,独占市场的企业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但这种高额利润往往是通过限制竞争而获得的。
因此,垄断会损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使企业和消费者都受到损失。
反垄断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如下几点:1. 经济效率理论:经济学认为,竞争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消费者福利。
垄断会减少产量,提高价格,降低经济效率,因此反垄断法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竞争。
2. 消费者主权理论:垄断企业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和价格定价权,消费者由此丧失了选择的权利。
反垄断法就是要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主权。
3. 公平竞争理论:反垄断法要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某些企业在不正当的竞争中获得利益,而使其他企业受到不公正待遇。
4. 政策理论: 反垄断法的实践结果可以成为未来经济政策的指南,对经济活动的安排和产业结构的建立影响深远。
二、反垄断法的实践应用在实践层面上,反垄断法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维护市场竞争:1. 禁止垄断协议:垄断协议是指企业之间达成的限制竞争的协议。
反垄断法禁止在价格、供给、销售地域、采购或销售对象等方面限制自由竞争行为,从而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2.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通过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重点保护市场竞争的健康发展。
垄断企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后,容易限制竞争,提高价格,反垄断法要求其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开放,公共场所或国家主导市场的产品要强制开放竞争。
3. 管理产业集中度:当某个产业的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差别大时,很容易形成垄断。
因此,反垄断法要求当产业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当加强对该产业的监管。
4. 维护消费者权益:反垄断法的目标是维护消费者主权,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 国反垄断政策 的建议
刘 秀梅
( 山西煤焦投资有限公 司, 山西太原 ,30 4 002 )
摘
要: 针对垄断形成 的各种原 因, 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进行 了理论 分析 , 阐述 了开
放条件下反 垄断形 式的新 变化 ,并结合我 国的 实际情 况提 出了相应的反 垄断政 策建
[ ] 周江.村镇 银行期待 “ 3 长大 ” —— 山西首家村镇银行调查
An l ss n M a k t o i o i go l g n wn Ba k a y i r e st n n f l ea dTo n s o P i Vi a
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o g L H n
率制 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为 了应对 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 寻找 自身存在 的发展潜力 , 国急需 打破垄断行业壁垒 , 我 缩小行业收
入差距 , 提升行业竞争活力 , 这也成 为了“ 十二五” 规划 中重要的
一
传统经济理论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竞争市场 、 寡头
市场和垄断市场 4 个类型 , 其中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最高 , 垄断市 场的效率最低 。 在垄断市场, 厂商可以根据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自行
1 垄 断理论 简述
垄断( o oo ) 常是指卖方垄断 , M n pl 通 y 一般是指在相关产 品市
售保险体系和农业风险补偿基金 , 形成风险分担机制 , 一步做 进 好中小 企业和农户在技能培训 、 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配套 服务 ,
提高贷款客户抵御 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从 而增强其还 款能力 。
S IT C F R TO E E O ME T&E O O C — E H I O MA I N D V L P N N C N MY 文章编 号:0 5 6 3 (0 1 1- 1 6 0 10 — 0 3 2 1 )2 0 2 — 3
反垄断政策的实践与理论
反垄断政策的实践与理论在当前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垄断现象愈发突出。
为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反垄断政策。
本文将从反垄断政策的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来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反垄断政策的实践1.美国反垄断政策示范自1890年颁布《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来,在美国就已形成了完整的反垄断体系。
该法案主要针对的是垄断企业的垄断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价格操纵、限制竞争、控制市场及垄断价格等。
此外,美国反垄断法还规定了政府的管辖权和执法条款,保证了整个体系的安全稳定。
美国最近一次反垄断案例是对亚马逊公司的调查,其涉嫌利用垄断优势压缩了其他卖家的市场份额,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最终,美国政府决定对亚马逊公司约束其业务扩张,并处以数以亿计的罚款。
可以说,美国反垄断政策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欧洲反垄断政策变革欧洲各国也对于反垄断政策有着较为完善的体制。
早期欧洲反垄断政策主要集中在对外来垄断企业的限制和管制中。
近年来随着欧洲市场的一体化,欧盟加强了对行业内垄断企业的打击。
例如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通过了对谷歌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并控制了其在市场的市场占比。
欧洲的反垄断政策调整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单纯的禁止垄断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此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手段和措施,使得企业无从逃脱。
二、反垄断政策的理论1.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基础反垄断政策是由政府主导的,旨在遏制企业或行业垄断并促进公平竞争。
早期的反垄断政策主要是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人性自私的假设。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市场将会自动调整,产生有效的竞争。
而人性自私的假设是指,企业在追求最大利润时可能会不择手段的竞争,导致市场进入到无序竞争的局面,遂需政府干预。
2.反垄断政策实施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政府发现很难辨别何时是“有益的”垄断,而何时又是“有害的”垄断。
例如,谷歌在所掌握的数据资源方面不断扩大其垄断优势。
企业反垄断法律风险与合规建议
企业反垄断法律风险与合规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反垄断法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公平的同时,也对企业经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企业若忽视反垄断法律风险,可能面临巨大的罚款、声誉受损以及其他法律后果。
因此,建立符合反垄断法规的合规机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反垄断法律风险的定义、案例分析和合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反垄断法律风险的定义与案例分析1. 反垄断法的定义反垄断法是一种旨在保护市场竞争的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垄断行为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2. 案例分析:谷歌反垄断诉讼案2019年,欧盟对谷歌展开了反垄断调查,并判决谷歌在搜索结果中偏袒自家产品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
谷歌随后被罚款50亿欧元,并要求其采取措施改进其搜索引擎的行为。
3. 案例分析:微软反垄断案早在2000年,美国司法部门对微软公司进行了反垄断调查,认为其滥用市场地位影响互联网浏览器市场竞争。
最终,微软被判处了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并要求其改变其对软件绑定销售的做法。
二、企业反垄断合规建议1. 建立和完善内部合规机制企业应建立明确的反垄断合规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合规政策和流程,并通过内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反垄断法的认识。
同时,应密切关注反垄断法的最新发展和相关政策,及时更新合规机制。
2. 进行反垄断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开展反垄断风险评估,对公司业务运作中可能存在的反垄断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和排查。
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减少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
3. 建立诚信合作关系企业应积极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建立诚信且合规的合作关系,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
禁止利用市场地位或其他手段排挤竞争对手,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4. 避免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企业在行使市场优势地位时应谨慎行事,避免滥用市场地位,限制竞争,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并主动关注市场竞争状况,防范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风险。
反垄断的理解和认识
反垄断的理解和认识反垄断是指一种旨在防止市场垄断和维护市场竞争的政策和法律措施。
垄断是指一个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通过垄断市场资源和控制市场价格来排挤其他竞争者,从而达到牟取超额利润的目的。
而反垄断的目标则是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公平和自由的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竞争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如果市场上存在垄断现象,就会破坏市场竞争的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产品质量下降和价格上涨等问题。
反垄断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打破垄断,保护市场竞争。
通过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价格垄断和操纵市场等行为,反垄断政策能够有效防止市场垄断的形成和扩大。
此外,反垄断还可以通过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督和调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市场失灵。
在反垄断的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一方面,反垄断政策需要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益。
另一方面,需要避免过度干预市场,限制企业的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
因此,反垄断政策需要在保护市场竞争的同时,保持对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支持和鼓励。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反垄断政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崛起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和市场力量。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和数据经济的发展也给反垄断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新的环境下,反垄断政策需要适应新的市场形态和竞争规则,保护消费者的数据权益和创新环境的公平竞争。
反垄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措施,旨在保护市场竞争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创新环境的公平竞争。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反垄断政策需要适应新的市场形态和竞争规则,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从价值理念角度分析反垄断法的立法价值及目标——兼评我国反垄断法第一条
更 主要 的是《 谢尔 曼法 》 出 台 其政 治愈 义 的
,
重于经 济意义 是否 实际 上促进 了竞争却 并不是其关注 的重心 但 由 于受 年代经 济危机和 凯恩 斯主 义的影响 美国反垄断法 的价值 日
。 、 ,
各 百 它也有一 个由 多种价值构成 的法律价值
,
体系 科学认识反 垄断法 的价值 及其 体系 对于我国反垄断法 理 论研
, 、 , , , , ,
经 济 基础 在 这 一 时期 垄 断 组织超强 的经 济实力不仅严 重损 害 了广 大消费者和中小企 业的利益 而 且 插手政治 使社会矛盾激化 政府 为 了 维持 自由竞争的经 济秩序
, , , , ,
为了稳固民 主政府的荃础 稳 定社会
,
,
出 台 了《 谢尔曼法 》 其所体现 的价值 目标理 所当然地 强 调 经 济 自由和 平等 世纪
护 竞 争的目 的 美 国 国会 于 控制经济 的集中化
。 。
克 第 年 增 加 了《 莱 顿 法 》
条 旨在
,
此 时 的 反垄 断 法 以维护竞 争机制作 为其 核 心 价 提高 经 济效 益 成 为美国反 垄 断法的价
, , 、
值 值 目标
世 纪 印 年代 以 来 世纪
年代 以来 美国 经 济 有所 削弱 面对 来 自日本 欧
。
年代 至
年代初期 推 行 并 维护 竞争 成 为反 垄
, 一
,
断 法的价值 目标 谢尔 曼法 颁 布后 并未得到认 真 的执行 于《 过于笼 统 谢尔曼法 》
, ,
方面是 由
处于同一 地位 而 是 分 处 于不 同层 位 它 们虽相辅 相成 相互 联 系和 渗 透 但也经常 发生矛盾和 冲突 从而 构成一 个纷繁 复杂但却是有机的 价值 体 系 就 反垄断法
我国《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
浅析我国《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摘要:行政垄断妨碍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深水区”。
我国《反垄断法》制定后,首次以专章形式对行政垄断进行了法律规制,在立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由于我国《反垄断法》出台较晚,以及当今一些新的垄断类型的出现,反垄断法在实施中存在一些的不完善之处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将对这方面作出一些分析。
关键词:公平竞争;行政垄断;抽象性行政垄断;有效监督一、行政垄断与我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由于有着健全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很少有纯粹的行政性垄断。
行政垄断一般产生于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滥用职权违背市场竞争规律限制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正常流动的现象,人为地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扭曲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行政性垄断往往比经济性垄断对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更大,一方面行政垄断直接地损害了相关竞争企业的利益,同时作为普通消费者在享受更高级的商品与服务上也受到了间接损失。
现代反垄断法注重行为规制,并不过分关注支配地位的来源。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第一次规定了行政垄断,但内容明显单薄。
2008年《反垄断法》正式出台后,在第五章里对一些行政垄断作出了专门规定,将行政垄断纳入了法律调整范围。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新形势下出现的行政垄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我国当前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足。
二、关于行政垄断行为的类型从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有关行政垄断的规定来看,所规制的几种行为主要有强制交易、限制市场准入、地区封锁、强制联合几类。
从立法技术上看,是以列举方法的形式来限定行政垄断行为的范围。
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中所有行政垄断类别,特别是现在出现的一些新的行政垄断形式,使《反垄断法》这种列举式规定暴露了其潜在的缺点。
例如,中央纪检委前几年公布的一些相关案件中,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案,有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有非法批地、低价转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还有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的案件。
我国反垄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反垄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相关研究综述作者:安淑新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第01期[摘要]垄断行为排斥、限制市场竞争,妨碍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均有较深的研究。
反垄断的根本目的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市场的组织效率,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经济福利。
反垄断不是反对垄断地位,而是反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来挤压其他竞争者。
我国短期内反垄断重点主要是针对垄断行为,兼顾行政垄断,长期看是规范经济垄断,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当前反垄断的难点从宏观角度看在于协调好与行业规制、产业政策、企业并购和知识产权等的关系;从微观角度看在于垄断违法行为的界定以及垄断厂商成本的确定等技术性难题。
[关键词]反垄断;市场竞争;垄断行为[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1-0001-09理论界对垄断和反垄断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纯经济学研究向法学和经济学并重研究的转变。
本研究综述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对垄断、反垄断和反垄断法的一般理论、我国反垄断重点、难点和措施等进行文献梳理,厘清相关概念。
一、垄断内涵及相关理论(一)垄断内涵界定垄断(monopoly)源于拉丁文的monopolicem,而这个词又源于希腊文monopolion,其中monos是“单独”的意思,polein是“买卖”、“经商”的意思。
Monopolion的意思是“独占”、“垄断”、“专利”、“买卖”。
理论界对于垄断的内涵界定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一或联合的垄断者对垄断最早的解释源于1601年英国下议院的讨论。
“垄断这个词的含义是:对某种公共物品(城市的或国家的)限于由某一私人使用。
并把这个使用者叫作垄断者;似乎,某些具有私有利益的人也支配公共财富,我们完全可以称这种人为巨额财富的支配者。
”在这里,垄断与市场竞争导致的经济性垄断概念无关,而是特指政府授权产生的垄断。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经常提到的“垄断”,就是英国下议院讨论的垄断,指享有法律保护的多厂商行业。
反垄断政策的措施
反垄断政策的措施反垄断政策是指通过政府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打破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与有序。
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竞争和推动经济发展。
以下将逐步思考并详细论述反垄断政策的措施,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一、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的反垄断措施:1. 限制市场集中度:- 政府可以制定法规和政策,限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控制权,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市场集中度,避免出现过高的垄断程度。
这可以通过设定市场份额限制、实施并购审查制度等方式实现。
2. 控制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规划和指导政策,控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这可以包括设定重点产业支持政策、限制过度扩张和并购、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以避免出现过度集中和形成垄断格局。
3. 扶持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技术支持等方式,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发展。
这有助于增加市场竞争的多样性,降低垄断程度,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活力。
示例:中国反垄断法(2007年实施)是中国政府推行的反垄断政策的法律基础。
该法规定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性新进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设立专门的垄断调查部门,对存在垄断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和处罚,并通过设立市场份额阈值等方式,限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二、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反垄断措施:1. 禁止垄断协议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政府可以制定法规和政策,明确禁止涉及垄断协议、价格操纵、限制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可以通过设立反垄断法规、明确禁止竞争限制协议、打击价格垄断行为等方式实现。
2. 审查经济实体的合并与收购:- 政府可以建立并购审查机制,对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企业合并与收购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管。
这有助于防范并阻止过度集中和形成垄断局面,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多样性。
3. 设立反垄断执法机构:-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执行反垄断法规,并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处罚和监管,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有序。
浅议我国的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
浅议我国的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p前言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为《反垄断法》),该法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
《反垄断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应该说,该法吸收了目前国外反垄断研究理论的很多先进成果,是较为完善的一部法律,特别是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的设立符合国际反垄断法的通例,与国际接轨。
笔者就该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目前立法现状做一浅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浅见。
一、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概述谈到反垄断,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垄断。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3条规定:“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如何从法律上抑制垄断的消极因素,发挥垄断的积极作用,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面临的共同任务。
反垄断法创设了独特的适用制度,对此予以吸纳和反映。
现代竞争法学认为,垄断适用制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确立一般适用和除外适用;二是确立域内适用和域外适用。
前者主要为发挥国内市场上垄断的积极作用提供出路;后者主要为解决跨国垄断的消极因素提供通道。
本文谈及的是垄断适用制度中的除外适用制度。
垄断的除外适用制度又可以称为“合法垄断”。
合法垄断指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可责难性,因而为法律所承认、容忍、保护的垄断行为或状态。
因为这种合法垄断在各国的反垄断法中一般不具有主要地位,往往是以“适用除外条款”的形式或以反垄断法典的“例外法”的形式加以确认,故又称“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合法垄断制度的产生是反垄断法的派生。
垄断具有双重性,随着市场竞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当代的反垄断法不再是要完全消除垄断,而是要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以保护有效竞争为宗旨的反垄断法,一方面要保护竞争活力以抵制非法垄断的“停滞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合法垄断的组织性来克服过度竞争的无序性,使两者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浅谈垄断理论的演进及我国的反垄断问题
收 稿 日期 :0 0—0 21 3一O 1
作者简 介 : 冀( 9 8 ) 男 , , 郝 17 一 , 讲师 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宏 观经 济学与能源经济学
处 。他 论 述到 : “即使 垄 断 者 不 考 虑 消 费 者 的 利 益 , 多半 也 会 想 到 , 种 东 西 的需 求 在 很 大 程 度 他 一 上 取 决 于人 们 的 消 费 习惯 。 如果 垄 断 者 用 略 低 于 给他 提 供最 大 纯 收人 的价 格 可 以增 加 他 的 销 量 , 那 么他 的 商 品 的 畅 销 不 久 就 会 补 偿 他 现 在 的 损 失 。煤 气 的价 格 愈 低 , 们 装 置 煤 气 的倾 向 就 愈 人
者权益和中小企业利益 , 阻碍技术进步 , 降低经济效 率, 导致社会生产和经济技术停滞 以及资本 主义基
本矛盾 的激化 。垄 断必 然产 生停滞 和腐朽 的趋 向。
二、 西方经 济学垄断理论简述
1 古典 经济 学 的观点 。古典经 济学关 于垄 断理 . 论 的专 门论 述 很少 , 多是 夹 杂 在对 其 他 问题 的论 大
垄断 的社 会经 济效 应 具 有 二重 性 : 极作 用 和消 极 积 作用 ; 断 的消 极 作 用是 垄 断 社会 经 济效 应 的 主要 垄 方面 。垄 断控制 了 资本 主 义社 会 的 生产 和 流 通 , 垄 断资本 家 通过 制定 垄 断高 价 和垄 断低 价 , 害 消费 损
理论 的辩证 观 点 , 的阐述清 晰地表 明 , 断不 仅不 他 垄
排斥竞争 , 而且离不开竞争 , 垄断和竞争 同时并存 ,
而且相 互转 化 。只 有 在 不 断竞 争 中 , 断者 才 能 生 垄
反垄断的措施有哪些
反垄断的措施有哪些说到垄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商业发展中我们经常会听说垄断,垄断就是一个企业垄断发展整个行业的商品,让其他的企业不能在发展这个商品,垄断带给市场经济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应该抵制垄断。
那么反垄断的措施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反垄断的措施有哪些反垄断政策措施主要是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干预企业行为两方面来进行的。
1.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的措施由于导致市场垄断的最主要因素是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障碍。
因此,政府干预市场结构,抑制垄断弊病的相应措施是:1)降低买方集中度或制止集中度上升2)降低进入障碍或制止其上升3)降低产品差别化程度2.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措施在国外,抑制垄断更常用的手段是干预市场行为。
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内容包括:干预企业定价方式;干预企业非价格竞争的程度;反对压制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具体地说,其措施包括:1)禁止妨碍正常交易的契约与合谋2)禁止对不同销售对象实行价格歧视3)禁止签订排他性交易协议4)禁止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争夺市场,压制竞争对手5)禁止采取不公正的竞争方法以及欺诈性行为来垄断市场6)禁止企图垄断的联合。
各国反垄断政策间存在差异和冲突目前,世界上约有近百个国家制定了各种形式的反垄断政策,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不同,各国反垄断政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一是立法进程上的差异。
反垄断政策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大多数市场经济发达经济体大部分都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相继制定了反垄断法。
如美国最早于1890年颁布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日本于1947年制定了《禁止垄断法》,欧盟在1957年成立时即形成了其竞争法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修改,到现在它们的反垄断政策体系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和成熟。
而一些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才开始制定各自的反垄断法,如俄罗斯1990年才颁布第一部反垄断法《竞争法和限制商品市场的垄断活动法》,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拉丁美洲国家也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了反垄断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建议摘要:我国目前的垄断性行业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如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反垄断政策,需要针对形成垄断的各种原因,分别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反垄断政策方面的建议,以及开放条件下反垄断政策的一些新的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反垄断政策。
关键词:垄断进入壁垒比较研究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寻找自身存在的发展潜力,打破垄断行业壁垒,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升行业竞争活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中重要一环。
垄断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如何有效降低垄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实际的反垄断政策。
一、垄断理论简述垄断(Monopoly) ,通常是指卖方垄断,一般指这样一种情况,在相关产品市场上只存在唯一的卖者,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控制和调节市场价格与产量。
传统经济理论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个类型,其中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最高,垄断市场的效率最低。
在垄断市场,厂商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行确定市场价格、产量,产品的边际成本低于其市场价格,从而存在效率的缺失。
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厂商提供的产品数量较少,但价格却较高。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还是从政府政策出发都主张对各种垄断现象进行反垄断控制。
但同时另一方面,垄断也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早期,“马歇尔难题”,即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垄断)的两难选择就说明了垄断可以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
之后,又有人指出,垄断可以鼓励和促进创新、技术进步等等。
这使得人们对于垄断的认识进一步复杂化,也更接近现实。
由于垄断对于经济的发展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阻碍的一面,因此对于反垄断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分析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垄断类型采取不同的政策。
二、垄断的类型及其相应的反垄断政策分析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者之所以能在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形成进入障碍进而导致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多种,据此我们可以对垄断进行分类,并且提出相应的反垄断措施。
1、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指厂商可以凭借资本、技术或管理上的优势,通过市场竞争取得垄断地位。
经济垄断是通过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产物,是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一个体现。
由于经济垄断代表着较高的市场效率,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商品,因此这种垄断不仅不会引起人们的反对,反而可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由于这种条件下厂商是通过提供更低价格的产品而获得垄断地位,因此垄断者即使作为唯一的卖方,也不敢随意提价获取高额利润。
否则,就可能引起其他厂商的进入,失去市场的垄断地位。
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中芝加哥学派的观点,潜在竞争即潜在者对在位者的进入威胁可以有效约束在位者的市场行为(价格、产量的决定),从而避免出现之前所分析的低效情况的出现。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属于经济垄断的行业并不多,并且经济垄断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这种类型的垄断并不是我们反垄断政策所要针对的主要情况。
2、行政垄断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形成的垄断,被称之为行政垄断。
它是指由法律、法规和政府特许所形成的垄断。
由于行政垄断是基于行政权力而形成的垄断,其中容易滋生许多问题,诸如进入壁垒过高、行业过度保护、寻租行为、官商勾结甚至贪污腐败等等,从而导致较低的资源配置,历来为人们所诟病。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逐步过渡过来的,并且至今仍处在经济转型时期。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我们的政府至今还拥有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所不相符的种种权力,各地区、各行业的行政垄断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
通讯、邮政、烟草、铁路、能源等许多行业领域,行政垄断尤其明显。
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些行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但是至今垄断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行政垄断有政府权力的庇护,因而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对行业乃至整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
这些行业里,垄断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为了自己垄断地位的维持进行各种寻租行为,而不是进行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长期以来这些行业里,一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次价高,消费者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现象,长期地存在于这些垄断行业中,足以说明自然垄断的危害。
因此,我们反垄断政策主要针对这种形式的垄断。
一直以来,许多行业存在行政垄断的原因都被解释为,这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貌似十分充分,事实上这些理由只是一个借口,或者源于人们对于经济理论的传统认识,但是更多的是由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混听是非。
外国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诸如邮政、通讯、铁路等许多行业完全可以打破行政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而不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任何的威胁。
当然,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许多行业的行政垄断还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打破,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管制干预这种形式的垄断。
短期内可以通过对垄断厂商的成本进行估计,从而可以判断垄断厂商的定价行为是否滥用其市场力量,或者可以通过设定其利润率的范围进行价格规制。
长期内可以将国内垄断厂商与其他国家同类行业的企业进行类别,如果其成本长期高于国外同类企业,并且其技术水平、研发能力长期落后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该厂商的市场效率低下,它作为垄断者,除了能给自身和少数官员带来巨额利润以外,并不利于增进消费者的福利和行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通过行政权力取消其垄断地位。
当然,在实际经济中对于垄断厂商成本的估计、垄断厂商与其他厂商的比较都是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并且受到信息不充分、利益集团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过程更加困难,因此是我们反垄断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遗憾的是,从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我们看到的对于行政垄断的规定并不是很多,并且主要内容集中在地区间的行政垄断。
中国的反垄断政策和法律还要很长的路要走。
3、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在生产成本方面,一个生产者比多个生产者更有效率而形成的垄断。
自然垄断理论是产业经济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
一般认为,规模经济是产生自然垄断的原因,在多产品条件下,范围经济通常也被看作是原因之一。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某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
而且,只要发挥着一个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并由此产生了自然垄断现象。
之后20世纪70、80年代,鲍莫尔、威利戈等人又提出“成本劣加性”的概念解释自然垄断现象。
成本劣加性是指即使不满足规模经济的条件,只要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单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低于多个厂商情况下的成本函数,那么就会导致自然垄断。
竞争是弥补垄断定价资源配置无效率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自然垄断,引入竞争反而可能会导致市场低效时,规制尤其是价格管制就成了最好的替代选择。
产业组织理论中,价格管制主要是指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实行管制,以防止其价格过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价格管制的方法主要有(1)成本加成定价法,政府以垄断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形成产品的市场价格。
(2)资本回报率定价,政府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是“公正的”的资本回报率,确定产品的价格。
(3)确定最高限价,政府综合考虑消费者和市场的承受能力与厂商的生产成本两方面的因素制定产品价格的波动范围,通常是设定价格上限。
水、电、煤气、铁路等行业曾经被视作为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学家对于自然垄断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行业不是真正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
因此在现实中有关自然垄断的真正难题不是如何对其进行规制,而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属于自然垄断行业。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自然垄断的分析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比如在传统的认识中,邮政、铁路等都被视作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
然而国外的实践已经证明,即使在这些行业,同样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这些行业的管制,不仅不会提高效率,反而会造成行政垄断的低效。
因此我们国家在制定反垄断政策和措施时,首先要对于其是否属于自然垄断有一个明确的认定,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三、开放条件下政府反垄断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开发条件下政府反垄断所面临的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一国内部市场扩展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市场,因此反垄断所依据的标准也可能发生变化。
这个时候一国垄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要考虑到,国际规则和周边其他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原则,更多地以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去向。
从"微软案"在美国和欧洲不同的审判结果,我们就可以窥探出其中的端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中,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和外国企业进行面对面的较量。
因此,面对其他国家为了增强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逐步放松对于本国一些行业垄断现象的管制(尤其是对于一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我们国家也可以效仿。
对于一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可以考虑适当放松管制,甚至鼓励企业兼并和市场集中以促进行业发展增进其国际竞争力。
四、总结垄断作为市场类型之一之所以遭到人们的诟病,就是因为它的低效率。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垄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反垄断政策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但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效率。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行政垄断依然存在于许多行业,所造成的效率的损失和给消费者、社会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也是我国反垄断政策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考虑国际竞争的情况下,国家整体经济利益也成为我们反垄断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1]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卡布尔,《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3] 肯尼斯·W·克拉克森,《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