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宇森之“暴力美学”

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廷·塔兰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绚烂。他十分迷恋充满浪漫气息的、唯美诗意的高速摄影,让观众观后产生一种浪漫、神圣、悲壮、崇高的感觉,借以强调力量感和侠义的情怀,把武打场面拍得像舞蹈场面一样优雅,从而把暴力场面从现实提升到超现实的审美境界,提高了打斗的美学价值,形成了一种“武打综合艺术”,从这个角度上讲,吴宇森的暴力可以说是“为艺术”的暴力。同时,因其“暴力美学”的浪漫气质,使他的暴力最接近伦理和人性要求,是失落世界里最后一抹人性的光辉。因此,他对暴力进行高度风格化的目的是反暴力,他的暴力是“仁慈”的。

“暴力美学”在《英雄本色》中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更加暴力更加唯美,也更加切中了时代与社会的脉搏;吴宇森也终于在半生的拼搏和摸索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使吴氏电影和香港电影一起踏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现代兵器的交锋可以和中国传统武侠精神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没有人想过古装功夫片中所倡导的江湖道义、兄弟情怀可以在时装警匪片中得到如此的升华,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黑与白,有的只是情与义;没有风花雪月,浅唱低吟,有的只是鲜血与枪声中充满阳刚之气的浪漫。

所谓“暴力美学”是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的。它就是指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发展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感发扬到眩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效果。当然,这种解释不免有横向(地区)和纵向(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暴力美学形成的地域性以及发展壮大的迹象。因为没有专门的典著,从网上搜索关于“暴力美学”的渊源,有维基百科的解释如下:“暴力美学”一词的由来,有待考证。但作为一种电影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任何的不适。

这种比较权威的论释和前者又有着类似的观点,那就是将暴力容纳进电影艺术,形成一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追求其艺术中的美感,可以无关乎社会和道德。因此,我们便可以大胆的抽离社会和道德的束缚来畅谈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了。

暴力一种“感性”认识和理解,撇开道德,撇开法律,从艺术形式上去追寻它所蕴涵的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朱光潜也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这样看来,近些年来电影艺术所传达的东西有一部分是对电影"暴力美学"的最好诠释和重要依据.所以,让暴力上升到美学,暴力和美学结合升华,使暴力不再戾色,使美学不再孱弱,就成了暴力美学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暴力是人类在文学艺术中乐意擅长表现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由表现暴力而上升到一种暴力美学.暴力作为一种视觉上的行为,在人类的视觉媒体上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因此,电影艺术是暴力美学的发源地,它从电影中衍生,发展并逐渐被纳入现代美学范畴。虽然,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权威的论述、认证和归纳总结,但其已经自成一派渗透于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