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浅析吴宇森早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意象
![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浅析吴宇森早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71e6c0c4050876323112125e.png)
氏风格 最大 的特点就是 解剖暴力 。 美学 的角 从
度 变换时空 , 把动作和 过程分拆后 重新组合 延 长播放 , 使其节奏发生 改变, 是蒙太奇在瞬 间应 用的极 致 。 摄影 机正 常速 用正常速度外 , 会 他 还 以每 秒6 格 甚至 1 0 的速度 拍摄 , 0 格 2 从而使 动 作 的精确 和细腻发挥到 了登峰造极 的地步 。 门1
头、 精练 的对 白以及 舞蹈般 的枪战动作令 人为
之倾倒 。
孩用稚嫩纯洁 的童 音唱着天籁般 的歌 声。 歌声 如象征和平 的 白鸽 一样, 有的争斗都 失去 让所 了意义 。 龙的小说 中, 古 用剑者 死于剑 。 宇林 吴 的江 湖中拔 有真 正的暴力舱 膛里飞 溅的子弹
闪烁 着人性的光环 。 笔者不禁 联想到 台湾新近 起片 的一 部作
血 双雄 》 纵 横 四海 》 典 影片 为观 众所 熟 、 《 等经 悉 英雄本色 》 它开创了香港 传统黑帮类 型片 的范例 , 遵循奸人 背叛 、 人受害 、 好 奋起复仇 的 经 典叙 事模 式 , 承合 , 晰 明了, 究快 节 起转 清 讲 奏 , 求故 事 的娱 乐性 。 追 狄龙 饰演 的豪 与周 润 发饰演的小 马情 如手足 , 伪钞交 易中, 一次 豪在
掣
一
l l竺 ll 一 … l 一 I I 基I l 蓬 一 I 一 l I
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
浅析昊宇纛早期作品中的暴力奠学意象
【 摘要 】 作为“ 暴力美学” 影片的缔造者与完善者, 吴宁森的电影作品总是在动作与枪战
中带给观 众 无尽 的惊 喜 。 而这样 的风 格在 他 的早期 作 品如《 英雄 本 色 等影 片中表现 的 尤 为突 出 作 为 中 国导 演 闯荡好 菜 坞 的杰 出代 表, 字森 电影 中 的暴 力 美学 意象值 得 我们 吴
浅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范本模板】
![浅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cf4a980a45177232e60a2cc.png)
浅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和平与祥和。
暴力是一种极端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它始终伴随着肉体的伤害甚至是失去生命。
但是在电影中,暴力被人们所利用,得以发展至美学的境界,吴宇森的电影就特征鲜明的体现了暴力美学的价值,并且以此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电影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吴宇森电影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特征和影响的叙述,发掘了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重要意义,探讨了暴力美学电影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宇森特征影响美学价值暴力美学这个概念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中只算得上是个新词,它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流行起来的一种电影风格。
总体来说暴力美学其实就是把暴力和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
但是就电影中打斗、枪战的一个整体的体系来说,它就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形式主义趣味。
而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具有电影美学意义的风格形态的成型和发展,则是由香港电影人来完成的,吴宇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吴宇森师从香港新派动作电影导演张彻,从张彻的电影中吴宇森学到了很多的暴力美学因素.张彻的电影着重表现了男人间的友情的主题,从那些古代大侠侠骨中成就了他的个人风格,就像电影《马永贞》的结束部分,马永贞和四爷的一帮兄弟为了给四爷报仇都是浑身绑满了炸药,俨然一副同生同死的大义凛然。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张彻作品和新派动作电影是香港暴力美学得以发展的一个开端。
吴宇森在他的电影中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热兵器时代,从而开辟了枪战中的浪漫和唯美的表演。
吴宇森延续了张彻的“利用西方的技法去表达中国的特色文化”,并且承继了张彻动作电影中的阳刚之气。
因此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与香港新动作电影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另一个对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有深刻影响的是法国著名的黑色电影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他的电影作品中在暴力中透着浓浓的人情味,这些在吴宇森的电影之中都有突出表现,比如在《变脸》片尾处,男主角将仇人的儿子收养就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在《喋血双雄》中就有很多模仿《独行杀手》的感觉,可见吴宇森受其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试论电影暴力美学
![试论电影暴力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77756bcaaedd3383c4d3fe.png)
,
、
一
,
、
杀 戮 通 过 造成 观 众 的 怜 悯 和 恐 惧 来 引 起 历 史 思 考 和 人 性 深
,
现 实 人 生 哲 学 美 学 以 及 审 美 实践 形 成 合 力 的结 果 是 走 出
而 忽 视 了 它客 观 存 在 的 必 要 性 或 者 过 于 集 中地 从 创 作 者 的
古 典 世 界 而 选 择反 传 统道 路 的 必 然 归宿
二
“
、
。
台
角度 分 析 电 影 的 内 涵 而 忽 视 了 其 鲜 明 的 社 会 影 响 力
。
“
”
目的 形 式 感
震 撼 的 节 奏 感 成 为 当 代 电 影 表现 的 主 体
一
,
而
暴
材 的 影 片不 再 被 当成 是 暴 力影 片 来 看 因 为 他 给 全 世 界 观
,
“
”
力 美 学也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种 独 特的 艺术形 式
,
。
本 文 试 图从 美
众 提供 了
”
学 的 角度 对 电 影 暴 力 加
,
,
驱 使 我 们 去 看 电 影 的 目 的是 渴 求 刺激 想 让 不 寻 常 的 情 境 打 斗 激 烈 的 ; 突 等等 来 刺 激 日 渐 麻 木 的 神 经 从 这 点 来 中 说 暴 力 作 品 具 有 梦 的 性质 在 形 式 上 偏 重 刺 激 性 甚 至 超
、 、
。
“
”
,
,
,
讲
一
, ,
Hale Waihona Puke 。虽 然这 些还 称 不 上
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分析
![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83d81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d.png)
暴力美学是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它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
中国导演吴宇森是运用这种近乎面具化、模式化的暴力美学电影表现手法的代表人物。
他使暴力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给世界观众提供了一个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好莱坞影评界把他的风格诠释为“优美的慢动作连续镜头、断奏编辑、冰封并溶解的框架,是具有带着情感和视觉美丽的新深度的动作电影,是高度暴力风格与情节剧的交融”①。
一、研究内容为更好地展现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表达,笔者以四部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为例加以对比,它们分别是1987年的《英雄本色》、1997年的《变脸》、2000年的《碟中谍2》和2010年的《剑雨》。
1、主题选取与结构设置影片主题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其表现手法,这四部影片主要是动作片、惊悚片,题材上除了《剑雨》是武侠片,以曾静和江阿生的爱情为线索,展开武林纷争叙述之外,其他都是枪战警匪片。
四部影片基本上围绕兄弟之情、爱国之情、亲情和爱情展开,情义始终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的主题。
每一部影片都拥有自身独到的精神文化,传递出人类美好的品质,电影的结构设置必须要适应主题的表现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烘托主题和人物性格。
笔者认为,《剑雨》采用了小人物成长“底层-考验-成功”的叙事结构。
影片中的江阿生在与曾静接触之后,逐渐变得坚毅,与妻子勇敢对抗江湖厮杀,最终回归平静生活。
《英雄本色》《变脸》《碟中谍2》则是一种“冲突-灾难-救赎”的叙事结构,主人公遇到种种磨难,为拯救自己不断努力:小马哥为了生存与犯罪集团战斗;亚瑟想方设法向世人证明他才是真正的亚瑟;伊森夺回病毒和解药……影片结尾回归人类自我救赎的本质。
影片均以英雄爱情事业双丰收,正义战胜邪恶终止,蕴涵了人类美好的希望。
2、暴力镜头吴宇森每一部电影都塑造了典型的经典暴力镜头画面如《英雄本色》中小马哥手握双枪的优美的腾空特写,这类镜头让观众在无形中感觉到兴奋。
“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资料
![“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de2c771711cc7931b716d3.png)
吴宇森之“暴力美学”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
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
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
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廷·塔兰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绚烂。
他十分迷恋充满浪漫气息的、唯美诗意的高速摄影,让观众观后产生一种浪漫、神圣、悲壮、崇高的感觉,借以强调力量感和侠义的情怀,把武打场面拍得像舞蹈场面一样优雅,从而把暴力场面从现实提升到超现实的审美境界,提高了打斗的美学价值,形成了一种“武打综合艺术”,从这个角度上讲,吴宇森的暴力可以说是“为艺术”的暴力。
同时,因其“暴力美学”的浪漫气质,使他的暴力最接近伦理和人性要求,是失落世界里最后一抹人性的光辉。
因此,他对暴力进行高度风格化的目的是反暴力,他的暴力是“仁慈”的。
“暴力美学”在《英雄本色》中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更加暴力更加唯美,也更加切中了时代与社会的脉搏;吴宇森也终于在半生的拼搏和摸索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使吴氏电影和香港电影一起踏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现代兵器的交锋可以和中国传统武侠精神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没有人想过古装功夫片中所倡导的江湖道义、兄弟情怀可以在时装警匪片中得到如此的升华,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黑与白,有的只是情与义;没有风花雪月,浅唱低吟,有的只是鲜血与枪声中充满阳刚之气的浪漫。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DOC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DOC](https://img.taocdn.com/s3/m/0ce4b6d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2.png)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门类,暴力与美学本是不同概念,吴氏电影右其明显的美学特征。
吴宇森导演的影片中视觉与听觉完美地融为-体,带给人震撼与优雅的视觉美感,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
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
吴宇森导演的电影是成功的,源于艺术家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电影语言的把握。
表现出人性的善与恶。
本文解读吴宇森电影所产生的视觉与听觉美感的因素,并分析其电影语言方面的运用特点。
[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广州,4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现移居美国。
著名华裔电影导演。
吴小时候家庭贫困,到了读书年龄,家里无力交纳学费,幸而得到教会的帮助。
才使他念完小学。
这期间,基督教所宣扬的仁爱和牺牲精神,曾经对他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自幼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刺客列传》、《两游记》等充满豪情侠义的小说,这些作品中的英雄豪情为他以后在他导演的影片中的情感世界奠定了基调。
吴的主要作品有香港片《喋血街头》(1990)、《英雄本色》(1986)、《英雄本色2》(1987)、《纵横四海》(1991)、《喋血双雄》(1989),美国片《终极标靶》、《断剑》、《变脸》(1997)、《碟中谍2》(2000)、《风语战士》等,在这些影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吴氏影片惊心动魄的场面与主角具存侠义心肠的浪漫情怀组成的特殊美感!电影主要是运用画面、音响塑造银幕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门类,它的形式与内容因导演与演员的审美风格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的面目。
吴氏电影有其明显的美学特征。
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
通过影片,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在多年前中国电影市场低迷的状态下像潮水般拥进影院去观赏《碟中谍2》呢?1986年拍摄的脍炙人口的《英雄本色》,直到今日还被称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人们喜爱看吴宇森与周润发合作的影片,自有它的道理吧。
浅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吴宇森电影为例
![浅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吴宇森电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55f4f7fab069dc5022014d.png)
幕, 激烈血腥的枪战成为一种凄美华丽的 发展 的和爱欲 的本 能力量 ;死本能则 表 化。观众在观看该 片段进而进入审美体 表演 :人们仿佛不是在血腥的生死决斗 , 现为潜伏于人类生命 中的破坏性 、攻 击 验的直觉 阶段 时 ,这些美丽 的场景直 观 9 2 o 年 发表的 地刺激观众 的知觉 ,让观众产生美 的感 而是在看 由忽明忽灭的蜡烛和庄严的圣母 性和 自毁性 。弗 洛伊德在 1
图1
一
指 “ 电影 中将暴力或血腥 的东西变成纯 粹 的形式 快感 ”。④ 该 类 电影主要 通过
将其作为表 达幽默的一种叙事方式 。例 车上 因为毫无 预兆的刹车而错手杀 了无
的对 话颠覆 了观众对 血腥场面 的刻板 印 象 ,冲淡 了观众 的排斥 感 ,使观众不 由
将枪 战、武打场面 、杀戮或 其他一些暴
研 究 生 之 页
NE WS RE SE ARCH
浅议 电影 中 夏小 童
【 摘
要】 本文将电影中 “ 暴力美学”创新地看作一种 “ 生产一消费”结构。在该结构中,作为生产者,导演
的 生产技 法将 “ 暴力”进行风格化 处理 ,决定 “ 暴力美 学”的艺术感 ;作为消 费者 ,观众通过 审美体 验 ,宣泄 自身 的暴 力欲 望。本 文分别从 技法 角度和心理 角度剖 析该结构 ,且 以吴宇森 《 英雄本 色》作 为具体案 列分析 :吴氏 “ 英 雄 片” f t . 列用电影技 法来弱化暴力 ,从 而突 出中国传统思 想中的 “ 义” ,同时让观众 自身对人物 形象及 暴力行为做
随处可见 、被 明令 禁止 的行为 ,为什 么 而是通过 在观影 中产生 的情 感起伏 的方 特定 的 叙事 情 节 中 ,如将 暴 力 安排 到 在电影 中竟然 与 “ 美学”产生联 系?电 式发泄暴力欲望 。 复仇 、声张正义 、幽 默等情节 中。该类
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反思
![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7db627ed630b1c59eeb5a4.png)
严、 朋友 的忠诚 以及 对手 之 间的仇恨 。在吴宇 森 的影
片中一定会有以下场面 : 枪手横 向腾 空跃起 , 手持双枪
有学者认 为将暴 力纳入审美 中是有问题 的。暴力作 品
在 崇 拜 宣 扬 人 的 强 力 统 治 理 念 时 , 定 了 民 主 秩 序 和 否
一
电影世界 , 而其 后的北野 武 、 利弗 ・ 奥 斯通 、 大卫 ・ 林 奇、 昆汀 ・ 塔伦 蒂诺 等人 对暴力 进行 的风 格化探 索在 世界影坛上 也 引起 了不小 的轰 动 , 起 了一个 “ 力 掀 暴
美学 ” 的热 潮 。烛 光 中映 出 的圣母 像 , 景 中掠过 的 背
白鸽 成 了吴 字 森 电影 中 的标 志性 美学 元 素 。而 在 如 此
21 0 0年 苇 4
莘 } F 羔 莩 搦 f j, 矗 鼋 导
’ 、 4 c、 、 一
.
f~
参 阜举 耨 1
『 t . I
NO. 4
( 筝 12 ) 总 2
Jl1l r 】 OJ}j¨ l
l1 v 盯川 、 l Hil h { h l …f o P
个里程碑 。吴宇 森 “ 雄 系列 ” 片 的出现 使得 他 英 影
肃穆 的环境 中进行 的各 种血腥 的打斗构成 了吴宇森暴 力美学 的重要 内容 。 在吴宇森的影片 中 , 多数 主角都 是杀 手或江 湖 大 人物 , 但是他们一般都有着侠 义的英 雄气概。在片 中, 吴宇森会用很多 的特写镜 头来拍 摄他 们 , 而且 拍这 些 特写时一般都采用慢镜头连接 。情节一般都是警 匪相 斗、 警探 卧底 或杀 手 对决 , 出 的主题 一 般是 人 的 尊 突
暴力美学——吴宇森电影chenggong
![暴力美学——吴宇森电影chenggong](https://img.taocdn.com/s3/m/f5cdc011c5da50e2524d7fae.png)
北野武(日本)
代表作品:《花火》、《座头市》
昆廷·塔兰蒂诺(美国)
代表作品: 《低俗小说》、《杀死比尔》
罗德里格斯(美国)
代表作品:《杀人三部曲》、《罪恶之城》、 《弯刀》、《杀出个黎明》
沃卓斯基兄弟(美国)
代表作:《黑客帝国》、《忍者刺客》
北氏暴力风格
北野武的暴力则体现出一种 “批判现实主义”的深沉、孤 独、冷峻。在他的暴力影片中, 多用全景式的长镜头,人物对 话很少用正反打,这一点趋向 于东方电影美学的特点,如中 国的费穆、吴永刚,日本的小 津安二郎等人的影片中人物对 话也很少切正反打,镜头多是 横向移动的长镜头,这与东方 绘画散点透视的风格非常相似。 他的暴力有时也会使用高速摄 影,但与吴宇森的高速摄影不 同,他的慢镜头不再具有浪漫 主义的风格,而是具有了一种 冷峻的风格。
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 在日本发展成熟,后又传入香港的 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 动作场面仪式化。
暴力美学追求形式主义趣味,用夸张的手法把一 种攻击性的力量(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 式快感。比如它将动作场面如枪战,打斗、杀戮等发 扬到美丽眩目的程度,用如诗的画面来表现人性的暴 力面。 强烈的形式感会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 感受,甚至可以产生持久的审美回味。从这种刺激的 场面得到一种感官的满足,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 教化和社会责任。
昆氏暴力风格
昆廷 · 塔兰蒂诺笔下的暴力在总体 风格上呈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喧 嚣、玩闹。他的暴力题材影片充满 了一种荒诞的黑色情绪,暴力场面 充满一种诗意、趣味性和宗教仪式 性。在他的影片中,暴力不再是黑 帮小喽罗之间的混乱的火拼,而是 精心架构的情境、充满机锋的对白、 时髦的服装、狡猾调皮的叙事、可 笑而煞有介事的暴力仪式。
电影暴力美学
![电影暴力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5a46a8284ac850ad0242a3.png)
电影暴力美学摘要: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更,暴力美学在电影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暴力美学在电影中不仅局限于纯暴力,更多的是用暴力来推动剧情发展,给电影观众提供一种假想的心理满足。
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北野武;吴宇森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一、暴力美学的含义暴力,作为人的一种本能和欲望,自人类产生就潜藏在人类的内心深处,心理上表现为对力量的崇拜与对死亡的恐惧,外化为打的形式感决定的。
“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发展成熟,后又传入香港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
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
二、日本、香港为例分析不同地区电影导演作品风格特色。
1.日本暴力美学电影以导演北野武为例进行分析。
日本是个有双重性格的民族,既有较强的傲性又有极强的奴性还有一种非一般的残忍,同时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一直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其民族爱分析反思的特点,在电影拍摄中有所体现。
日本的暴力美学总体上体现为冷静式的暴力,主要风格以表现绚丽的画面,冷酷的现实和冷静的人物性格为特点。
代表人物是日本导演北野武,由他执导的影片《花火》,《玩偶》都是以清新优美的画面布置人物的周围环境,然后以催人泪下的故事营造凄美的氛围,暴力成为展现人性美的手段,于残酷的外在形式下表现人物内在的真善美.形成了一种“残酷的美”。
北野武喜欢自编、自导、自演,作品比较感性,多是讲述主人公如何为了生存而奔命,对话不多,对主人公的内心与现实的碰撞有着细腻的描写。
北野武的电影大都生活化,使观众融入到剧情中,产生既害怕发生暴力又能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且希望主公最终用暴力解决一切的复杂心态。
“到了九十年代后半期,以冷酷著称的北野武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增添了一丝伤感”,《花火》就是此类型的代表作。
东方好莱坞的血与骨论香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之光
![东方好莱坞的血与骨论香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之光](https://img.taocdn.com/s3/m/ff8f85e7551810a6f524868a.png)
东方好莱坞的血与骨论香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之光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关系,香港是整个中国领土上最先接触电影的地区,香港电影以汉文化为根基的同时吸收了国际化现代电影包装的个性特征,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与特色。
香港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港片全盛之时更曾雄霸亚洲、虎视欧美,各种类型片百花齐放,其中,英雄系列影片更是在全球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其领衔者吴宇森凭借其“英雄系列”影片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义的形式。
因此,研究他的电影暴力美学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以此视角为基础,试图探讨香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暴力,作为一种本能和欲望,自古就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心理上表现为力量的崇尚和对死亡的恐惧,外化为打斗、杀戮、血腥等。
正是由于电影具备挖掘和揭示人类深层心理的特性,同时以观众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需求等为基点,使暴力这样一种消极、负面的内心欲望及其形式成为电影所表现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暴力题材电影的探索,逐渐建构起这一类型电影的艺术和美学体系,出现了“暴力美学”这个概念,它在香港发扬光大,最终成为被世人熟知的电影表现手法。
开始人们往往会对“暴力美学”这种说法表示种种疑虑。
把暴力和美学两个概念直接挂钩,可能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
但是,不可否认的在众多影片中,不论是表现人类一切美好高尚品质或是反映人类现实的矛盾与无奈,却总是要通过暴力来表现,而我们深究其原因的时候,也许正是在对我们人类自身的本质、内在性格做一个自觉的反省。
弗洛伊德对人本身的潜意识做过大量深入而详尽的研究,他认为人的本质,有一种所谓“双重”的特性,即是现在人们常会引用的“人类有建设和破坏的双重快感”。
破坏和发泄的美感,与创造和建设的美感,在人类的身体中并存着,而且并不相互排斥。
此外,暴力符合人内心潜意识的欲望,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
直接点说就是人们在暴力中能够得到深藏于原始本能之中的对于力量和健美的心理满足。
奇观化的通俗叙事与暴力美学——论吴宇森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奇观化的通俗叙事与暴力美学——论吴宇森电影的主题与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d0d457431b765ce0508142c.png)
1 O2
神
则更进一 步 ,警察 与黑社会 的冲突更加 火爆 。
一
定得到报应 ,但好人往往 以悲剧结局 ,弥漫着煽情
到 了好莱坞 ,吴宇森在选择剧本时 ,依然会倾 向那些 现 实 中不常见 的题材 ,例 如猎杀 活人 的 《 终极 标靶》 核 弹爆 炸的 箭》 ,而一旦拥有 了 自由的导演权力 ,
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端者 如
年青 的时候我读 了很 多书 ,也 看过存在 主义 的东西 ,
在少年 的时候读 了很多 中国古代方面 的书 ,我最经常
浒f 《 三国演义》 。所 以,古代那种 侠义精神 ,朋友之 间一种互相帮助 ,那份义气 、侠客 的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 。 ”③ 吴宇森 的电影代表作 ,总
伤的小女孩 ,为 了救治失 明的女歌手 ,最终失去性命 ,
眼睛被 打爆 ,连献出眼膜的希望也 破灭 了。而坏人则
悲相结合 的手法 常常 出现 。例如 筷 雄 本色 2 》中的 从开头就很 坏 ,主要 的特征是追 逐金钱 ,卖 友求荣 , 但最后必然会失去性命 。
而当他 中弹倒下时 ,她 的妻子顺利生产 。镜 头在两者 之问交替剪辑 ,制造一种强烈 的生 与死 的对 比。临死 前 ,他隐瞒情况与妻子通话 ,询 问孩子 情况 ,还给孩 子起 了名字 。类 似情况在 喋血 街头》 里也有 :阿 B
手神拐 中 ,将火爆的枪战设置在 读的 比如说
医院里 ,数 量众多 的婴儿成为 交战双方 争夺 的筹码 。 周润 发饰演 的警察居然一只手举枪射击 ,一只手怀抱
婴儿 ,将 杀戮与生命如此并置 ,也只有 电检宽松 的香 是着 力描写一些 有情有义 的男性 ,例 如小 马 、小庄 、 江浪 、阿 B ,而他们 的精神核心则 是 “ 道义 ”— —对 港 电影才会 出现如此画面。
暴力的美感_吴宇森_杜琪峰暴力影像比较及其暴力美学
![暴力的美感_吴宇森_杜琪峰暴力影像比较及其暴力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d2c15d312b3169a451a402.png)
同样使心理空间得到延展。方式不同却皆 表现人类的智慧和生命力的顽强,在一定 以暴制暴, 以自己的方式来伸张正义,在
在以暴力形式上的节奏感、律动感以及色 程度上缩小了英雄人物与人们的心理距 杀死敌人后轰然倒下,悲剧的结局给人以
彩感来突出审美客体的美感,在迎合受众 离。如《暗战》中刘德华饰演身患绝症的大 心灵的震撼。 尽管他是黑道人物,却有情
现力的媒介向人们传达着导演的英雄情 的象征。 而在《变脸》的结尾处,约翰特拉
由于二人对电影不同的理解,导致他
结。这种英雄情结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 沃尔塔将敌人的孩子收养, 与家人团聚, 们在通过暴力传达个人思想的时候表现
的意义,它唤醒了人们心中对体魄和力量 昭示出暴力是罪恶的, 但孩子是无罪的, 出相异的美感, 也形成了相应的美学风
汐
的英雄化形象。 当然,在负面人物或小人 忽视了影片的内涵意义与社会意识形态 美期待,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因此艺术
物身上显现的积极因素是极为有限的,但 的制约,这样的暴力场面不但不能带给人 工作者应不断拓展和深化艺术范畴的广 图
他们的死亡同样具有审美的价值,或是表 们审美享受,反而会使人产生一种厌恶与 度与深度,为艺术殿堂增添更多更丰富的
的向往, 并使其实现于虚幻的影像世界, 更是表达了人性情感的美好。 不仅如此, 格,使影片包含着复杂多样的审美形态。
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求。
在人物的定位上,吴宇森也更钟爱于英雄
吴宇森影片一贯的主题就是对正义
杜琪峰的影片很少正面直接表现人 形象,希望以英雄的勇敢无畏来拯救这个 以及积极价值取向的宣扬,正义终将战胜
的生理与感官需求的同时,带来形式美的 盗,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还与警察玩着游 有义, 身上的正与邪二元对立十分明显,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1)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1)](https://img.taocdn.com/s3/m/82962c62192e45361066f5f7.png)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以《英雄本色》、《变脸》、《赤壁》为例摘要以冯小刚的转型作品《夜宴》,再有张艺谋和巩俐在二十年后再度携手得大作《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及姜文的“野心”之作《太阳照样升起》的中国电影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对于内地电影而言,香港电影显得多少有些平静,吴宇森在沉寂已久多年后的《赤壁》换角中渐入人们的视线。
本文通过对吴宇森不同时期段的暴力美学电影进行一个笔者自己的分析,来简单分析一下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还有吴宇森代表的影片的具体发展和转变以及影响吴森宇的人物。
从笔者自身的角度来解析吴宇森“暴力美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美学内涵,更好地认识吴宇森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以及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森宇;香港电影The violence in the analysis of John woo film aesthetic style ——To the "hero", "suddenly turn hostile", "red cliff" as anexample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works "Feng Xiaogang" the banquet, and Zhang Yimou and Gong Li again after twenty years together to make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director Jia Zhangke on behalf of more new "Three Gorges" and Jiang Wen's "ambition" for "the sun also rises" the Chinese film has been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land film, Hongkong film seems somewhat calm, Johnwoo was quiet for a long time after years of "Chibi" in angle of gradually into people's sight.This paper analyzes a of the author by Johnwoo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aesthetics of violent film, to analyze simple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style, and Johnwoo on behalf of the film's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Wu Senyu. To a profoun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of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from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by Johnwoo, and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inema.Key Words:Violence aesthetics; Wu Senyu; Hong Kong目录一、什么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吴宇森-英雄本色-赏析
![吴宇森-英雄本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a8e725b4daa58da0114a90.png)
晓玲么么哒1. 兄弟情义吴宇森的电影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兄弟情义, 影片中的主人公除了警察之外,多为混迹于黑社会帮派中的边缘人物、职业杀手或江洋大盗。
但是他们身上都凝聚着重情重义的侠义精神, 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猫捉老鼠的同时,他们往往还要共同面对着更加凶恶残暴的黑道势力。
在这个过程中,英雄与英雄惺惺相惜,抛弃身份与成见,互助抗恶,重然诺轻生死,身殉道义屡见不鲜。
对男人而言,“兄弟”二字是止于口中,藏在心头的。
《英雄本色》展现了彼此生死与共的友情、不怕牺牲的胸怀。
刻画了主人公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
英雄有风光之时,也有落难之日。
在影片结尾前,火光冲天的海边,小马哥驾着快艇冒着枪林弹雨来接应受伤的子豪和阿杰,当身中数弹的小马哥缓缓倒地时,阿成疯狂的扫射与子豪、阿杰悲愤的冲向小马哥之间的交叉剪辑,配以沉重的交响曲伴奏,将小马哥与宋子豪之间的至死不渝、肝胆相照的的兄弟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满足了男儿身上那股万丈胸襟和热血豪情[2]。
观众忘不了小马哥掉转船头的决绝与果敢, 是生是死, 早已置之度外。
最后兄弟俩背对着观众走进硝烟弥漫和警灯闪烁的夜空,这一段将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真正的兄弟,根本就不会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只要能为兄弟做到的,他们义无反顾在所不惜,他们从来就不后悔。
我想这就是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在电影中所要诠释的人性之美的部分。
2. 暴力的诗意呈现吴宇森是个唯美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美。
在表现不同环境的枪战时,他大量运用慢镜头、停格,营造了悲壮的诗意情境。
吴宇森曾说:“电影中的枪并不是用来杀人,而是一种讲述人生的方式”。
吴宇森正是用这种方式把暴力美学诗意化地呈现给观众,在给观众快意恩仇的同时,带来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
电影《喋血双雄》片尾教堂里枪战的画面快速的交叉剪辑,气氛凄丽华美,于神圣与浪漫之中展现暴力之美。
吴宇森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让暴力电影中弥漫着一种无以言表的悲壮诗意[3]。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06c84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f.png)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作为为数不多能走出国门,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导演,吴宇森的电影究竟有何独到之处,既能吸引中国本土观众的眼球,还能抓住西方观众挑剔的心。
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吴宇森用自己的不断改变和创新,使得暴力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光辉时期,也是暴力美学成就了吴宇森的雄心壮志,让更多的人认识他,给他更广阔的导演空间。
吴宇森,是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的导演。
童年时,虽然父亲早逝、家庭贫困,使他经常饱受白眼,但他却依旧在母亲的带领下对西洋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投身到电影行业后,吴宇森遇到许多的良师益友,这些心怀电影梦想的人很快就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电影语法守则,这其中就有吴宇森不断完善的暴力美学理论。
暴力和美学本来是相冲突的一个组合,并不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美学观念,在西方的美学史上对于美本质的探寻都是真善美。
这些无疑都和暴力毫无关系,不仅仅西方传统的美本质观的基本中心有一个和谐和道德的观念贯穿始终,东方对于美的理解也是基于和谐及平衡的统一之感,暴力无疑是破坏这种道德的。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念、艺术的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日常化,这些艺术理念的产生催生了暴力美学这一概念。
教堂、白鸽、枪支、花朵一样绽放的血,这所有的画面元素展现的无一不是导演吴宇森内心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的来源与支柱皆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心中的信仰——基督教,以及他从小接受熏陶的东方文化。
从开始时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到进军好莱坞的《变脸》《碟中谍Ⅱ》,还有重返国内的《赤壁》《剑雨》。
吴宇森的每一部电影都带着强烈的个人风采,这些电影不仅仅让观众大饱眼福,对电影本身津津乐道,更是奠定了电影史上一个新的流行趋势——暴力美学。
擅长暴力美学的大师们纷纷开始成为各个国家电影历程上的里程碑,其中就包括导演了《杀死比尔》的昆汀·塔伦蒂诺、导演了《黑客帝国》的沃卓斯基兄弟、导演了《花火》的北野武。
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
![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https://img.taocdn.com/s3/m/252ed9a9284ac850ad0242f7.png)
d i(3 6  ̄.s .0 2 6 1 .( 11) 0 o: ) 9 9 i n1 0 — 9 62) .(0 9 1. s 1 .
“ 力 美学 ”作 为 一 个 新 兴 美 学 暴 范畴 , 2 是 0世 纪 9 0年 代 中 期 被 香 港 的 影 评 人 在 报 刊 影 评 中 最 先 使 用
《 喋血 双 雄 、 ≮ 横 四海 ≯等 经 杰 悲 愤 的 冲 向 小 马 哥 之 间 的 交 叉 剪 纵 典 影 片 中 ,将 主 人 公 内 心 深 处 的仁 辑 ,配 以沉 重 的交 响 曲伴 奏 ,将 小 爱 精 神 、 兄 弟 情 义 与 激 烈 悲 怆 、 诗 马 哥 与 宋 子 豪 之 间 的 至 死 不 渝 、 肝
的 枪 战 形 成 了 强 烈 的 视 觉 反 差 , 以 近 乎 完 美 的镜 头 语 言 让 无 数 观 众 为 冒着 枪 林 弹 雨 未 接 应 受 伤 的 子 豪 和 阿 杰 , 当 身 中 数 弹 的 小 马 哥 缓 缓 倒 地 时 , 阿 成 疯 狂 的 扫 射 与 子 豪 、 阿
特 定 含 义 ,它 主 要 指 电影 中 对 暴 力
的形式主义趣味 ,追求的是在枪战、
打 斗 场 面 中 的 形 式 美 感 , 注 重 的 是 对 暴 力 细 节 及 场 面 上 的 处 理 ,并 将 之发挥 到 极致 炫 目的程度 。把 暴 力 作 为 一 种 与 影 片 内 容 紧 密 相 关 的 视 觉 、听觉 的审 美要 素 ,在 刀 光 剑 影 、 枪 林 弹 雨 中 给 观 众 提 供 了 一 种 审 视 暴 力 的 全 新 的 视 角 , 同 时 弱 化 了 电
浓的兄 弟情义 , 影片中的主人公 除了 警 察 之 外 , 多 为 混 : 于 黑 社 会 帮 派 迹
关于吴宇森的暴力电影的美学探究
![关于吴宇森的暴力电影的美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2f71dc3186bceb19e8bbf0.png)
二、 暴力美学的含义
轻死生” 的侠义精神内核。 影片中的现代 英雄像古代侠客一样, 可以为情义奋不顾 身, 虽死犹荣。 这些平民英雄形象寄托了 港人的浪漫理想, 也成为海外华人触摸中 国悠久文化和想象祖国的一种方式。 吴宇 森单枪匹马闯荡好莱坞, 不仅坚持了自己 一贯的影像风格 , 而且在好莱坞影片中, 融入了中国的侠义精神, 突破了香港时期 仅对男性友谊的抒写, 涉及到更为重大的 社会主题。 以好莱坞的雄厚资本作为后 盾, 以好莱坞高科技为依托 , 吴宇森更加 注重对壮观场面的渲染, 对电影特效的运 用 ,暴力美学” “ 风格也朝着奇观方向发 展。 吴宇森在让西方观众大开眼界的同 时, 也引起了好莱坞视觉语言的突变。 改 变了世界影坛对于暴力体裁电影的看法, 启发了大卫 林奇、 昆汀 塔伦蒂诺等一 批电影人对暴力影片的风格化探索, 掀起 了“ 暴力美学” 的热潮。
[关键词】 吴宇森 暴力电影 暴力美学
一、 绪言 暴力, 在汉语词典中的基本词义是 强制的力量— 武力, 如战争、 打斗等。 暴 力电影指表现了追逐与打斗的破坏, 厮杀 与战争的毁灭, 和对人性的摧残和血腥杀 戮的影片, 比如一些强盗片、 警匪片等, 其 中的暴力行为和场面, 表现了暴力的残酷 性、 毁灭性和罪恶性。 暴力作为一个哲学问题、 社会问题历 来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 廊中的重要景观。 但有关电影的许多限制 ,胜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制定的, 这些限制与 电影中暴力的表达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而 将“ 暴力” 美学” 和“ 这两个不管内涵还是 外延都相去甚远的词粘合在一起, 成为一 种新的美学风格的功臣首推吴宇森, 吴宇 森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 东方美学视角, 使暴力成为了一种“ 有意 味的形式” 。 20世纪80年代, 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 崭新的时期, 以徐克、 许鞍华、 吴宇森为代 表的香港电影, 在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 巨大的反响。 他们的电影以鲜明而一贯的 特有风格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众多评论家 及观众的赞赏。 在香港影坛中, 能称得上 “ 电影作者” 的寥寥可数, 吴宇森就是其中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d3bdd502d276a201292e30.png)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作者:武丽丹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06期作为为数不多能走出国门,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导演,吴宇森的电影究竟有何独到之处,既能吸引中国本土观众的眼球,还能抓住西方观众挑剔的心。
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吴宇森用自己的不断改变和创新,使得暴力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光辉时期,也是暴力美学成就了吴宇森的雄心壮志,让更多的人认识他,给他更广阔的导演空间。
吴宇森,是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的导演。
童年时,虽然父亲早逝、家庭贫困,使他经常饱受白眼,但他却依旧在母亲的带领下对西洋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投身到电影行业后,吴宇森遇到许多的良师益友,这些心怀电影梦想的人很快就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电影语法守则,这其中就有吴宇森不断完善的暴力美学理论。
暴力和美学本来是相冲突的一个组合,并不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美学观念,在西方的美学史上对于美本质的探寻都是真善美。
这些无疑都和暴力毫无关系,不仅仅西方传统的美本质观的基本中心有一个和谐和道德的观念贯穿始终,东方对于美的理解也是基于和谐及平衡的统一之感,暴力无疑是破坏这种道德的。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念、艺术的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日常化,这些艺术理念的产生催生了暴力美学这一概念。
教堂、白鸽、枪支、花朵一样绽放的血,这所有的画面元素展现的无一不是导演吴宇森内心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的来源与支柱皆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心中的信仰——基督教,以及他从小接受熏陶的东方文化。
从开始时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到进军好莱坞的《变脸》《碟中谍Ⅱ》,还有重返国内的《赤壁》《剑雨》。
吴宇森的每一部电影都带着强烈的个人风采,这些电影不仅仅让观众大饱眼福,对电影本身津津乐道,更是奠定了电影史上一个新的流行趋势——暴力美学。
擅长暴力美学的大师们纷纷开始成为各个国家电影历程上的里程碑,其中就包括导演了《杀死比尔》的昆汀·塔伦蒂诺、导演了《黑客帝国》的沃卓斯基兄弟、导演了《花火》的北野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和平与祥和。
暴力是一种极端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它始终伴随着肉体的伤害甚至是失去生命。
但是在电影中,暴力被人们所利用,得以发展至美学的境界,吴宇森的电影就特征鲜明的体现了暴力美学的价值,并且以此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电影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吴宇森电影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特征和影响的叙述,发掘了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重要意义,探讨了暴力美学电影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宇森特征影响美学价值
暴力美学这个概念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中只算得上是个新词,它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流行起来的一种电影风格。
总体来说暴力美学其实就是把暴力和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
但是就电影中打斗、枪战的一个整体的体系来说,它就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形式主义趣味。
而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具有电影美学意义的风格形态的成型和发展,则是由香港电影人来完成的,吴宇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吴宇森师从香港新派动作电影导演张彻,从张彻的电影中吴宇森学到了很多的暴力美学因素。
张彻的电影着重表现了男人间的友情的主题,从那些古代大侠侠骨中成就了他的个人风格,就像电影《马永贞》的结束部分,马永贞和四爷的一帮兄弟为了给四爷报仇都是浑身绑满了炸药,俨然一副同生同死的大义凛然。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张彻作品和新派动作电影是香港暴力美学得以发展的一个开端。
吴宇森在他的电影中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热兵器时代,从而开辟了枪战中的浪漫和唯美的表演。
吴宇森延续了张彻的“利用西方的技法去表达中国的特色文化”,并且承继了张彻动作电影中的阳刚之气。
因此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与香港新动作电影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另一个对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有深刻影响的是法国著名的黑色电影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他的电影作品中在暴力中透着浓浓的人情味,这些在吴宇森的电影之中都有突出表现,比如在《变脸》片尾处,男主角将仇人的儿子收养就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在《喋血双雄》中就有很多模仿《独行杀手》的感觉,可见吴宇森受其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英雄本色》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更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吴宇森将其在影坛多年来的失意和抱负融进了电影,用富于舞蹈化的慢动作和流畅的无可挑剔的剪辑征服了观看者的心。
这部影片充分表现了动作表演的艺术美感,通过行云流水的动作场面,加上“慢镜头式舞蹈”,使观众体验到了不同与暴力痛苦的独特视角。
这部影片更是触及父子,兄弟,朋友以及男女之间的感情,表现了其英雄观和情义观。
《喋血双雄》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成熟期的代表作,影片中不仅讲述了杀手小庄的经历,还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江湖兄弟情义,不可动摇的做人原则,在枪林弹雨中诗意和唯美的表现,如同片尾教堂里的决战,使观众不再关心电影中人的身份,这种英雄情结超越了正邪忠奸的限制。
唯美浪漫的枪战迎合了观众的需要,舞蹈般的视觉效果也使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更加成熟。
《变脸》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创作,在吴宇森进入好莱坞后,几经波折,终于推出了具有强烈个人艺术特色的电影,也成就了他的新的巅峰。
吴宇森经过思考和研究找到了东西方世界的共通之处,即“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且还生发出一种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内涵,同时也着重表现了女性的刚强和温柔,形成了广受认可的艺术风格。
吴宇森电影一直延续着情义和动作的节奏,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虽然也有转型之作,但是都难以超越其暴力美学电影带给人们带来的强烈冲击感。
二、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的特征和影响
特征:1、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
用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相互联系,迅速发展,互相交替出现,营造出了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了矛盾的尖锐。
例如在《英雄本色》中就多次使用了这一表现手法,多个画面的多次切换,使故事发展扣人心弦,剧情跌宕起伏。
2、通过视觉和听觉深刻感染观众。
以视觉形象直接地、充分地感染观众是电影艺术的根本特征,它可以通过形象在时间里的变化和发展使观众身临其境的跟随电影情节的变换。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作用,电影给人活生生和生动的音像,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复杂的内容,从而深刻的表现所要表达的各个情景之间的联系,令观众将自己的情感融进电影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周润发在电影里的各种帅气和叛逆的动作,以及电影中特定音乐的插入营造出别样的氛围。
3、慢镜头的运用和形式美感。
吴宇森多在其电影里采用火爆的运动美感,如爆炸的场面不侧重于场面的惨烈,而是强调于爆炸产生的焰火的画面和色彩。
通过改变画面的播放速度着力表现特定场合的情景,例如在表现暴力场面时,不强调暴力现象本身,而是着重表现暴力之外的视觉美感。
在《碟中谍2》中汽车追逐的戏,在激烈的追逐中,突然变成慢镜头,画面就变得优美而浪漫;在绝壁上跳跃也表现了运动时的美感。
吴宇森电影里充满了暴力,但是他创造的英雄都是有血有泪的英雄,并且在大量的激烈的动作和枪战中加入了情感的部分,使观众缓解了高度的紧张。
4、行云流水的剪辑。
各种激烈场面的连续剪辑,把叙述与各种动作高潮相交叉,从而使观众保持对观赏影片时的兴奋情绪。
5、对关键细节的刻画。
通过对细节的细致刻画,使人们感觉很真实,增加了观众观赏欲望。
例如在《变脸》中,对换脸时的高科技的激光技术的反复出现,使人们感觉很真实;对于角色,通过眼神等神色表现情绪和态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6、突出英雄人物的英雄形象。
例如小马哥的俊朗迷人的面庞,加上墨镜和风衣,干净利落的手段都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尼古拉斯凯奇在教堂里的表演,干净帅气的外貌,枪法出神入化,场景唯美,动作优美,都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
影响:吴宇森师承张彻,继承了新动作电影并开创了浪漫英雄主义黑帮片,并且引起了香港电影对吴宇森式暴力美学电影的追逐,开启了香港电影的一个新的时代。
他将自己的个人风格完美的体现,并且深刻影响了香港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的审美风格。
吴宇森的电影对香港电影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不仅创造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还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超强表演实力的演员和制作班底,这些对以后香港电影的发展都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后的香港电影中始终可以看到暴力美学的影子,比如《无间道》、《卧虎》、《江湖》等。
吴宇森在进入好莱坞后继续延续自己的暴力美学风格,并且将东西方的文化和电影变现手法巧妙地融合,其充满中国传统思想的侠义精神和充满人情味儿的风格受到广泛关注。
吴宇森电影表现的情义是暴力电影拜托了纯粹的暴力电影的束缚,给全世界提供了对待暴力电影的新的视角,引起了北野武,奥利弗·斯通,昆汀·塔伦蒂诺等导演的探索,在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结语: 暴力美学其实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暴力美学电影通过对暴力本身的各种形式的刻画,把表现的重点放在了深刻的涵义和形式的美感。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就是改变了人们对电影中暴力的片面看法,将美学与情义、情感结合,开创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同时,暴力美学电影引起了广泛的模仿,并且强化的商业利润特征,加强了对暴力场面的渲染,加强了感官的宣泄,却缺乏引人思考的特征。
并且有利于崇尚暴力的风气的形成,给社会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暴力美学的基础上创造影片,而不是纯粹为了商业而制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