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案
最新沪科版高一上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学案

最新沪科版高一上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粗盐提纯中除去其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学会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操作,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2、知道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和主要产品,认识电解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性,掌握氯化氢(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3、理解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二、预习导引(一)独立自主:1、海洋是资源的宝库, 是海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2、粗盐中氯化钠约占 ,还含有其它一些盐类(如、、、等)和难溶性物质。
依次可用、、、等试剂除去。
(1)先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2)再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3)然后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4)最后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加入试剂的步骤中,Na2CO3溶液必须在 BaCl2溶液之后,这样可以除去过量的 ,离子,而最后加入的必须是。
3、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有、、、 ,其中分离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步骤是 ,除去水分的主要步骤是 ,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分别是、、、。
4、食盐不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食盐可以用来生产、、、 ,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含氯和含钠的制品,如、、、、等。
5、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阳极产物是 ,可以用检验,现象为;阴极产物是、 ,分别可以用、检验,现象分别是、。
(二)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粗盐提纯中用过几次玻璃棒,每次使用的目的是什么?2、从海水中可以获取哪些资源?3、海水晒盐中要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三)预习反馈:1、在预习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的?2、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3、你能进一步提出拓展问题吗?4、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组长填写)三、课堂流程:(一)预习反馈:针对预习内容,完成:①知识整理②疑难求助③互助解疑(二)教师精讲:(三)课堂检测:四、课堂总结:(整理知识结构)五、课后练习:1、下列物质有固定的沸点的是A 海水B 食盐水C 液氧D 啤酒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2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水图片、盐场等,以及生活、生产中含氯物质的物质。
写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结构分析其性质。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1.学生阅读第82页的“科学史话”,完成“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并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2.引导学生说出史料对自己的启示。
3.分析引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展示新闻材料,引导学生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大于空气,溶解性约1:2。
1.教师引导。
回忆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气的类别预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板书]化学性质多媒体展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铁在氯气中的燃烧、铜在氯气中的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引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解释实验现象、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1.氯元素的存在2.氯气的物理性质3.氯气的化学性质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二.化学性质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2Fe+3Cl2===2FeCl32Na+Cl2===2NaCl Cl2+H2===2HClCu+Cl2====CuCl2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沪科版

应用(D)是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内容,
ppt课件
解决比较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是对知识的较系统的认识。
谢谢大家! 希望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
ppt课件
1、对于离子方程式只要了解其含义,并能理解和 书写课文中出现的几个离子方程式。这方面的内容有待 于以后的学习中再逐步加深。
2、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电解质,什么时候可用离子 符号表示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可以说明从强酸、强碱及 可溶性的盐这一角度解释。
3、练习部分学生熟悉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初步树立电荷守恒的概念。
第二章教材分析
ppt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单元通过研究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开始 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2、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利 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养成 4、承前启后的作用
ppt课件
二、教材的内容--本章知识结构
海水 晒盐 食盐电解饱和溶液 (粗盐提纯实验)
ppt课件
阴 极
- +
阳 极
滴加酚 酞的饱 和食盐 水
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
1、 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 反应,教材P35与P57表示不统 一,学生没有学过可逆反应, 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可以说明 该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在同一 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可通过[思考与复习2.2] 中第2小题来巩固学习的氯水的 性质
8. 8.氯、溴、碘的活泼性比较 16. 气体实验室制法
ppt课件
二、教材的内容--课本中实验处理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进一步认识氧化还...》215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化合价升降判断物质得电子与失电子2.通过电子得失或化合价升降,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3.学会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过程与方法1.了解最初氧化概念的建立,经历从“得氧失氧”到“电子转移(偏向)”的过程2.通过分析微观粒子(电子)的转移,判断氧化剂、还原剂3.根据“电子转移(偏向)”,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情感态度价值观1.透过化合价变化的表象到电子转移的本质,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2.感悟物质在变化中对立与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降判断氧化剂、还原剂2.计算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难点:1.氧化剂与还原剂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ppt展示:最初“氧化”表示反应物中氧含量的增加。
例如:222MgOMgO结论:得氧被氧化回忆初三学习时关于氧化欢颜的概念[过渡]今天化学家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这一术语。
例如:22MgClMgCl这一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从第一章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其中发生的变化时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从氧气参与反应到没有氧元素参与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其中金属镁,在反应中从0价变成了+2价,因此在2个不同的化学反应中,Mg都失去了2个电子,则Mg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种失去电子的变化即被氧化从原子结构角度分子Mg的变化,归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些概念强化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回忆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请回忆之前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请列举一些化学反应。
请判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按照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它们与氧化还原的关系是什么?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回忆氧化还原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的关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电子转移的应用[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于因此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是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学习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看来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分析]22MgClMgCl2222KIClKClI判断其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通过化合价升降,确定得失电子的数量,用单线桥的方式表达学习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式小结学习重点,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学生活动利用之前准备的学习资料,以及氧化还原学习的重要知识,出一个题目,含有上述重点知识利用准备的题目材料,按照要求完成试题整合回忆学习的重点,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展示学生出题情况微信拍照并上传,直接展示学生出题情况,并分析观看同学出题情况通过分析判断同学出题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强化学生对氧化还原概念专家例题展示分析2013到2016年学业水平考(合格考)的试题,分析专家出题中对所学知识点的覆盖情况观看专家出题情况进一步强化氧化还原概念作业布置。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学设计(五)本章知识结构二、本节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
2.理解粗盐提纯中除去其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学会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操作,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3.知道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和主要产品,认识电解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性,掌握氯化氢(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
4.学会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方法及其实验装置的装配和操作。
5.理解电离方程式及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卤水密度的控制,学习分析数据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方法。
对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的方法有进一步了解。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2)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2NaCl+2H2O−−−→通电2NaOH+H2↑+C12↑现象: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阴极生成了NaOH。
阳极:电极材料炭棒,产生黄绿色的C12,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原理C12+2KI→2KCl+I2,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
阴极:电极材料铁棒,产生无色的氢气,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验纯方法:搜集一试管的气体,管口向下移至火焰处,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教学建议】只要求学生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不涉及有关电解质和电解的概念和原理等。
电解饱和食盐水及产物检验的实验可由教师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顾。
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填空,教师可以提问并进行归纳。
主要观察阳极和阴极产生气体的颜色和量的多少,以及在哪个区域使酚酞试液变红。
同时要求掌握检验氯气和氢气的方法。
3.盐酸(1)工业制法工业上常用氯气在氢气中燃烧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如右图,氯气在氢气中燃烧时,有毒的氯气被过量的氢气所包围,使氯气充分反应。
注意:在生产上,往往采取使用一种过量的原料而使有害的或价格较昂贵的原料充分反应。
(2)性质盐酸: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上用的盐酸常因含有杂质(主要是铁的化合物)而显黄色。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海水晒盐》351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海水晒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洋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资源库及海洋资源的特点,理解从海水中得到卤素资源的一般方法。
(2)理解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理解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范围。
(3)知道粗盐中含有的杂质。
(4)理解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初中所学离子沉淀的方法,描述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洋资源的学习,领略海洋资源的丰富及意义。
教学过程引入:海水成份及应用前景:海水是一个大的混合物体系(广意):若将海水中的盐结晶后平铺于陆地上,地球将增高150米海水中平均含盐3.5%,含多种矿物质,如钠、钙、钾、溴、碘、锶等。
海洋中还有大量的生物,是人类食物的来源之一海水资源包括:能量、生物、化学、矿物、及空间资源。
利用潮汐能量发电,各种化学物质被综合利用,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和保健用品;海水还是人类未来重要的淡水来源、新的能源和人类的空间资源。
一,海水晒盐1,海水晒盐的原理2,海水制盐的方法(1)盐田法的原理(2)盐田: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3)盐田法制盐的过程:纳潮,制卤,结晶,收盐我们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卤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杂质较少,实际生产中卤水的密度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那么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21mg/l至1.26mg/l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还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那么,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使之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呢?展示实验室中的粗盐,提出问题:1.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讨论:1.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有哪些?各有何作用?2.过滤、蒸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结设疑: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了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而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那么,如何才能除去其中的SO42-,Ca2+,Mg2+等可溶性杂质呢?二,粗盐的精细提纯当碳酸钠溶液加在氯化钡之前时,剩余的钡离子无法除去仍然残留在粗盐溶液中,由此引入了新的杂质,因此,氯化钡应该加在碳酸钡之前,过量的钡离子可以通过碳酸根离子除去。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38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沪科版高一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水中的氯第一课时氯气性质的研究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王彦迪一、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氯气性质的研究”是第二节“海水中的氯”中的一部分。
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该内容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内容。
氯气性质实验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知模型。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证据推理揭示现象本质等化学学科素养的好载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平时的观察看来,高一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以及探究的能力。
虽然学生还未接触过氯气的性质,对此还比较生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进行符号表征。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氯原子结构的认识进行氯气性质的预测、实验的验证,进而进行分析,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以探究氯水成分和性质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宏微结合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最终树立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4.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教学流程环节一:对氯气的初步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播放小视频提出小问题: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气味?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根据预习科学史话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_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_教学设计

“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教学设计赵桂兰(上海普陀区长征中学 200333)1 教材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第二章以“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为题,分“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海水中的氯”、“从海水中提取的重要元素”3节介绍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本章知识安排强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化工生产的联系。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知识———食盐出发展开脉络,打破了学科知识传统的系统性。
强调学习的探究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本节通过“卤素的应用”、“海水淡化”、“海底淘金”、“海水的综合利用”4个小组研究课题的展示,将本章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卤素的性质及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海水中的资源。
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了解海水淡化的目的、意义、技术与前景。
(3)了解海底淘金、海水的综合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本节学习,能认识到能源问题的危机性,认识到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 过程与方法(1)明确研究课题:以“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为主课题,选择相关子课题。
(2)收集资料: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收集有关海水资源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资料。
(3)成果制作及展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演示文稿评价量规》对各小组演示文稿进行民主评价、并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公开展示。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
(2)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运用科学方法,正确认识网络资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网络。
3 教学过程引言幻灯片内容幻灯片-01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是“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幻灯片-02 当今,人类面临的四大危机主要是:人口危机、粮食危机、环境危机与能源危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因此,开发地球资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幻灯片-03 然而,由于人们对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紧缺,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资源,那就是海洋。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3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教材分析氯元素是高中化学学习非金属中特别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
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硫和氮的氧化物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
通过氯元素的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尤其是了解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运用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科学史实,学习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正确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难点:氯的有关方程式的掌握。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的基本情况如下:已有知识:初中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掌握前20号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习了非金属元素硅,可类比通过原子结构分析浅层的化学性质。
已有技能: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并且也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
可能存在的不足:不了解非金属元素的通性。
实验动手能力不足。
五、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化学史料,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辅以启发讨论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使所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迁移性能。
六、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非金属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教学的问题性和探究性。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七、教学过程教师:看看新闻中氯气泄漏的现场……我们今天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氯元素。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0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要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好动性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针对以上特点,如果一节课要学习完氯气的化学性质,难度很大,教学效果不好;但如果只学到氯气与非金属、与水的反应,又有内容脱节现象,不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
因此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第一课时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与水、与碱反应的化学性质,着重体现氯气的毒性与用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以探究法为主,设计以化工厂氯气爆炸引入(发现问题),使课堂处于一种较为轻松但又能引人思考的气氛之中;在整个设计中教师不断设置情景,让学生设问、讨论、归纳,然后在思考中得出结论。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层层深入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深刻理解氯水的成分、所含的粒子、漂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从海水中提取的元...》27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2.3从海水中提溴和碘(第1课时)沪新中学:顾春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溴和碘的物理性质。
(2)知道萃取的原理,了解萃取的操作。
(3)知道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溴和碘的性质(2)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引入:列举出生活中同学们所知道的含溴、含碘的物质,或者跟溴跟碘有关的事例。
生活中许多的物质都和溴和碘有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学习溴和碘的性质。
板书:一.溴与碘的性质视屏片段:《倒出液溴》请学生仔细观察,得出液溴的相关性质以及特性,并写在学案1上演示实验:碘的升华请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碘的相关性质以及特性,并写在学案1上图片展示:方志敏给鲁迅的密信,得出碘的另一特性,并写在学案1上模拟实验:溴与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注:简单介绍有机溶剂),由学生归纳出溴与碘的溶解性,并写在学案1上模拟实验:溴与碘的溶解性,由学生归纳整理学案2视屏片段:萃取板书:二.萃取学生讨论:作为萃取剂的条件是什么?并填写学案3图表展示: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提问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微粒形式存在的?)分析:海水中溴离子的含量提问:怎么提取溴呢?提溴的原料是什么呢?板书:三.海水提溴提碘图表展示:海水和卤水中溴离子的含量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提溴的原料是卤水(学生同时完成学案4)讲解:我们选择含溴离子高的卤水,其实是通过水分蒸发而剩下的溶液,溴离子的浓度由67---2500mg/L,这种过程,在化学上称为“浓缩”板书:浓缩提问:海水中的溴是以离子形式存在,而我们所讲的提溴,是要将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注:高一学生并无氧化概念,所以必须简单讲解氧化的概念)板书:氧化图片展示:集中常用的氧化剂以及价格,学生自然而然会选择便宜的氯气作为氧化剂板书:原理:Cl2+2Br-Br2+2Cl-(注:离子方程式学生同样没概念,必须由老师给出)学生思考:这时候,溴单质溶解在水中形成溴水,那么怎么提取出溴单质呢?(可提示:溴的特性)板书:提取图片展示:工业上海水提溴的流程提问:如何海水提碘?图片展示: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比较得出海水中碘的含量远低于溴的含量,那么用卤水作为原料还合适吗?图片展示:海带、马尾藻的海洋生物浓缩碘,学生自然而然得出提碘的原料应该是海带和马尾藻。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13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海水中的氯----氯气与漂粉精1/9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王学军学习目标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氯水和漂粉精消毒的原理。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树立“对立与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并能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1、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漂粉精的成分和消毒作用。
3、氧化还原反应。
4、气体摩尔体积。
难点:1、氯气和水、氢氧化钠的反应。
2、氯水中的成分,及氯水漂白的原因。
3、漂粉精的消毒原理。
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
5、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基本相等。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引课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在家里炒菜时必需要放的是什么?问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讲述: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问题:食盐是有哪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食盐?讲述:食盐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通过海水晒盐。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也就必然含有大量的氯元素。
板书海水中的氯氯—氯原子:第周期第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讲述: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极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问题:在自然界氯以化合态存在,那么有没有游离态的氯,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资料: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海水中的氯----氯气与漂粉精2/9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王学军对峙。
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
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
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21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1课题:以氯气的化学性质为视角初探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1、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及其反应类型2、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实质,能快速辨认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3、能记住氯气与氢气在点燃与光照时的反应现象【教学重点】氯气与水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的反应类型【教学媒体】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预先埋伏点压缩氯气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倒下。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人类战争的史册。
听讲过渡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闻化色变”。
要知道万物都是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广泛应用着氯气,比如说自然水的消毒,游泳池的消毒以及家家户户都有的84消毒液。
因此我们要客观、全面地去看待一件事物。
氯气与水反应在一战中氯气作为化学武器,利用的是它的毒性,的确,人在吸入氯气后,粘膜会被逐渐损害,氯气过多就会致死。
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氯气可以用来消毒呢?2【氯原子结构】请同学们一起书写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核外是2,8,7排布,其最外层是7个电子,并没有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氯气中的氯原子总是倾向于得到一个电子后使自己稳定,具体表现为0价的氯化合价下降,变成-1价的氯元素。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实验,思考下氯气是如何起到消毒作用的。
【演示实验:花瓣褪色】提问:A.请同学们来描述下你们所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B.这种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什么?(是水,是氯气,还是氯气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显然使有色纸条褪色的是氯气与水的反应物,已知Cl2+H2O=HCl+HClO,那到底是盐酸还是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呢?请同学用实验来证明。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海水晒盐》355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1粗盐精制和氯碱工业粗盐精制和氯碱工业(一)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本节作用和地位《粗盐精制和氯碱工业》选自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的第一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以粗盐的提纯和除杂、氯碱工业的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
通过第一章原子微观世界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章的卤素资源等宏观元素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他们了解化学反应的奇妙,培养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
而本课作为第二章的开篇,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讨论粗盐精制的流程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最后引入氯碱工业,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知识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很强的实用性。
2.学情分析本章之前,学生完成了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的学习,掌握了原子的构造和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结构排布式等微观层面的知识。
加上对高中学习生活的新鲜感,有很强的求知欲。
所以第二章趁热打铁,介绍宏观的卤族元素,隶属于无机化学的范畴。
无机化学的知识建立在现象明显的实验基础上,一方面可以用实验证明或引出所需结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故本课充分发挥实验的演示功能,以食盐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知识网络。
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可行的实际操作方案。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初步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粗盐的由来及海水晒盐的简单步骤。
(2)熟悉过滤的操作(玻璃棒的使用次数、“一贴二低三靠”法等)。
2粗盐精制和氯碱工业过程与方法:通过粗盐提纯的探究实验,明确实验操作规范,同时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粗盐提纯和除杂的学习,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过滤操作的演示,明确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优良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二章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2.3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第5课时)教案 沪科版

2.3 从海水中提溴和碘(共5课时)第5课时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加深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
(2)学会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3)学会过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过量问题的推断和计算,提高综合计算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题格式、方法、思维过程的规范化的练习,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在化学方程式中相关计算的应用。
过量计算。
2.难点过量计算。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设备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可以说是贯穿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这一节中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际上是前面所学学问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很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由于同学已经在学校把握了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本节将通过讲解、争辩法对过量计算及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问题进行教学并支配三个例题和在概念性以及综合性上逐步增加的练习,适当分解难点达到教学目标,逐步培育同学综合运用学问和技能的力量。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1)通过投影:“溴在工业上是格外重要的原料,假设在1L苦卤中有Brˉ0.1mol,则提取溴时,氯气的用量能否大大过量?具体该加多少摩尔氯气?”这一问题,让同学思考解题方法,复习“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简洁应用(2)此步骤通过题目:“例2:在试验室里用0.12g镁带和足量的盐酸反应,能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毫升?”让同学了解在高中阶段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体积等物理量。
同学必需把握必要的换算方法。
(3)(4)(5)本内容通过a、对氯气、氢气的化合反应中各物理量的分析,归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等物理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关系(方法略)b、通过练习(略)加深理解、巩固。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案

第二章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案卤素资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位:本章是整个高中阶段较为详细、全面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是一个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本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内容:本章教学内容分为(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介绍食盐的提取,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盐酸、氢氧化钠的性质,氯化氢的溶解性及制法。
(2)氯气的性质及重要用途(3)从海水中提取重要元素:学习镁、溴、碘的提取及溴、碘的溶解性、特性。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相似形和递变性。
(4)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为今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教学中可增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将探究气体体积的规律内容放在物质的量的计算中学习。
教法与学法: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通过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将其它卤素的性质与氯气的性质进行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也为后面学习同族元素的性质提供了方法和研究思路。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学习的方法,领会知识的内涵及本质。
因此在本章的内容的教学中知识的掌物和方法的形成同等重要。
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积极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做,不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教师应该尽量演示。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含卤化合物的介绍,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氯碱工业等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情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素材。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也可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收集一些材料,研究一些问题,开展讨论或撰写小论文。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二章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2.1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 沪科版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学习目标要求1.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理解在实际生产中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
2.理解粗盐提纯中除去难溶性和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学会溶解、过滤、蒸发、洗涤的操作。
3.知道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认识电解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掌握盐酸和烧碱的性质。
4.学会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方法,学会化学实验中装置的装配和操作。
5.掌握强碱、强酸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重点、难点本节学习重点:1.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操作。
2.盐酸和烧碱的性质。
3.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
本节学习难点:1.通过图表分析海水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
教材内容详解I.相关知识回顾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2)无机物的分类:单质、酸、碱、盐、氧化物。
2.化学实验技能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实验室制法。
2),制取二氧化碳选用下图(3)。
图(1)图(2)图(2)3.化学反应的类型从化学反应的形式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从化合价变化分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II.新知识点讲解第一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
②掌握粗食盐的提纯操作方法。
2、情感目标:①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3、技能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比较、推理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粗食盐提纯的操作方法。
难点:粗食盐提纯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海水晒盐1.食盐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思考:你知道食盐主要分布在哪里?食盐主要分布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想一想:为什么海水是咸的?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食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
查阅资料,我国的海盐生产情况如何?我国是海水晒盐产量最多的国家。
世界原盐产量中,海盐只占20%多一点,80%左右是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矿盐。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漂粉精和水的消毒》293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1课题:《氯水成分的探究》时间:2011年10月18日第3节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上教版《化学》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第二节“海水中的氯”第二课时。
氯水的性质在整个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和金属、非金属、碱反应的性质,简单的电离知识,初中的实验基础。
(二)教学策略结合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学校的“问究思达”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质疑,学生围绕着问题交流探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通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引动,并运用实验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猜测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从而了解氯水的成分;②通过解释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概括可逆反应的特征并学会判断。
2、过程与方法①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②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假设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探究氯水的成分,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树立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③通过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学习化学,在学习化学中联系生活”的习惯,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和水反应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氯水的组成;氯气和水的可逆反应。
三、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系统;2、学生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氯水,硝酸银溶液,无水硫酸铜固体,碳酸氢钠溶液,镁条,稀盐酸;试管(4支),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药匙,砂皮纸。
3、教师演示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氯气(1瓶),无水氯化钙,红色皱纸,氢氧化钠溶液;气囊(1个),铁架台(3个),干燥管(3个),双孔塞(带有导管),烧杯(1个)。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开展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卤素在工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组织学生参观海水淡化厂、化工企业等,实地了解卤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新课,如海水淡化、卤素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卤素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卤素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对卤素的性质、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有深入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卤素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字数不限。要求论据充分,能够体现卤素性质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语言:请大家思考卤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小论文,展示你对卤素性质与应用的理解。
4.通过学习卤素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本章节进行如下分析: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为学习卤素知识打下基础。
2.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实验已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仍有待提高。
教学语言:卤素是周期表中的一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海水中。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卤素的性质、分布和提取方法。
2.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卤素的电子排布、化学性质,以及提取卤素的方法。
教学语言:请大家观看多媒体演示,了解卤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提取卤素的方法有蒸馏法、吸附法、电解法等。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卤素知识。
教学语言:现在,请大家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教案沪科版20170915145.doc

第二节海水中的氯概述:1.突出重点从物质种类上来看,重点学习氯元素的单质──氯气;从氯气的知识结构来看,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从氯气的氧化性来看,重点学习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氯气与水的反应。
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氯离子的检验。
教科书对重点知识不仅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安排了“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并不断加深。
而教科书对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氯的化合物、卤族元素等通过“科学史话”“科学视野”作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突出典型元素氯的介绍,又有所体现卤素的性质,较好地体现了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编制思想。
2.讲究实用性重点知识选择的依据之一是实用性。
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是工业上制盐酸的重要方法,氯气与水反应是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原理所在,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此,这些重点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用意义不大,若介绍就要安排实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仅在“科学史话”中作了介绍。
3.体现思想性教学内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例如,氯气是有毒气体,但它可用于自来水消毒,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中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本节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
教学建议如下: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在第二章中学生对分类方法已有所了解,本节应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并以新知识为载体,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盐酸、NaCl与AgNO3溶液的反应。
在介绍Cl-的检验时,可以先复习这两个反应,再进行实验。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
案卤素资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位:本章是整个高中阶段较为详细、全面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是一个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本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内容:本章教学内容分为
(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介绍食盐的提取,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盐酸、氢氧化钠的性质,氯化氢的溶解性及制法。
(2)氯气的性质及重要用途
(3)从海水中提取重要元素:学习镁、溴、碘的提取及溴、碘的溶解性、特性。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相似形和递变性。
(4)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为今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教学中可增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将探究气体体积的规律内容放在物质的量的计算中学习。
教法与学法:
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通过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将其它卤素的性质与氯气的性质进行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也为后面学习同族元素的性质提供了方法和研究思路。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学习的方法,领会知识的内涵及本质。
因此在本章的内容的教学中知识的掌物和方法的形成同等重要。
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积极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做,不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教师应该尽量演示。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含卤化合物的介绍,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氯碱工业等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情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
动机的素材。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也可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收集一些材料,研究一些问题,开展讨论或撰写小论文。
二、课时分配
第一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3课时
第二节海水中的氯 3课时
第三节从海水中提取的重要元素 5课时
复习练习 2课时
总课时 13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
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学设计
(1)展示一幅大海图,引出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得出海水是宝贵的化学资源。
从而提出问题: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
(2)了解我国古代海水晒盐的情景,分析教材中的表2-1,理解实际生产中应控制卤水密度的道理。
知道粗盐中含有难溶性和可溶性杂质,掌物粗盐提纯的操作
步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知道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了解氯碱工业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复习盐酸、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介绍氯化氢的工业制法。
通过氯化氢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形成制备气体实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培养
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4)学习电离概念,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海水中的氯”教学设计
“氯气”的化学性质应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在完成氯气与铁、铜、氢气、水、氢氧化钠及漂白性等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也可以不断设计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如氯气与水的反应可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最后找出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哪些。
从而进一步总结出次氯酸的性质。
结合实验讨论:氯水与液氯的区别,新制氯水与久制氯水的区别
结合性质讨论:自来水的消毒,游泳衣时间久了会发黄、褪色。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漂白粉的成分、制作原理、保存方法、变质原因。
家庭小实验:自制褪色灵。
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学设计
(1)结合实验、生产实际分析讨论:如何从海水混合离子溶液中提取某物质?从经济角度思考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方法、有关反应方程式。
(2)展示单质溴、碘。
总结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特性实验:溴的挥发,碘的升华及碘遇淀粉显蓝色
家庭小实验:化学密信
溶解性实验:在不同溶剂:水、苯、汽油、四氯化炭、酒精中的溶解性及溶液颜色。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从海水中分离溴、碘。
所采用的原理、方法、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4)从原子结构入手,预测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再通过探究性实验找出氯、溴、碘化学活泼性及递变规律
(5)从电子得失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6)掌握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讨论在离子检验时如何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提高学生检验物质的实验技能。
(7)熟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