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四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1一、课文简介:《我爱这土地》一文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运用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二、设计思路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
引导学生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重点设计一些活动和比赛,促使学生竞争,并通过竞争掌握知识,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到学一会十的水平和升华感情的目的。
三、内容要点、训练目的及解决方法内容要点训练目的解决方法了解作者及其成就1、扩充文学基础知识2、便于迅速把握主题合作(组合学生课下搜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知道写作背景把握主题(重点)1、锻炼获取信息的能力2、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实践(课下自史料,了解1938年前后中国的历史状况)探究(课上学生分析、研讨并得出结论)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重点、难点)1、提高理解能力2、锻炼运用能力合作(通过小组,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练习(出示意境,学生练习选取意象去表达)体会抒情方式的巧妙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质疑(师设计问题引导生去体现)品味语言并有感情地朗诵全诗1、进行思想教育2、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活动(进行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四、课时安排共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要点1、2、3;第二课时,解决要点4、5。
五、过程设计:1、课前布置: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2、导入:放映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教学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
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了解预习情况: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
写作背景等。
二、根据学过的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学习探讨这首诗歌“读、品、诵、谈”。
三、进入学习的第一层次“读”:自读,听读、自读。
四、学生通过自读讲、归纳朗读要求或注意方面。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2【重难点】《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以语言为落脚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学会珍惜和保护环境,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2)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爱这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如形式、内容、意象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用诗歌表达情感。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 写一篇关于爱国主题的诗歌或短文。
3. 调查身边的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内容。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和表达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2. 诗歌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艾青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3. 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写一篇关于“我爱这土地”的作文或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的表现以及诗歌创作的积极性。
2. 诗歌理解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内容理解、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的深度。
3. 创作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其创意、表达技巧和情感传达的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
《我爱这土地》语文教案设计
《我爱这土地》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抒情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吗?土地孕育了万物,滋养了生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土地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艾青: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三、诗歌朗读1.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四、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情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分享一下自己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吗?二、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2.分析诗歌的抒情技巧: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三、诗歌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诗歌感悟1.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诗歌。
六、课后拓展1.推荐阅读:艾青的其他诗歌,如《我爱这土地》、《北方》等。
2.深入了解: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课后拓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设计说明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
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我爱这土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简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诗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诗歌《我爱这土地》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朗读、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背景介绍。
2. 诗歌的朗读与解析。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土地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介绍诗歌的背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来源。
3.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解析诗歌内容,理解作者对土地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深层含义解析。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3. 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的能力。
第三章:诗歌创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 通过创作,加深学生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自己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思考他们对土地的感受。
2. 教授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比喻、象征等。
3.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是对《我爱这土地》的回应,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了解他们的创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的质量。
第四章:诗歌表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表演,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我爱这土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发言。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如象征、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诵表演,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爱这土地》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学生收集其他艾青的诗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和语句理解。
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
3.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4. 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2. 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4. 学生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5. 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3. 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情境创设材料。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写诗。
2. 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我爱这土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及背景,认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平,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人文、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引导学生谈论对祖国、家乡的情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理解课文(1)学生阐述对课文画面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表达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5. 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和平、感恩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3)观察周围环境,拍摄一张体现家乡美的照片,附上简短说明。
2. 课后拓展:(1)收集其他描写祖国、家乡的诗歌、散文等作品,进行欣赏。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教学方法:1、欣赏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问题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示标:土地,承载着万物生灵。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点明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和难点。
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寇横行,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
2. 分享各地的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祖国的自然美景。
2.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一组祖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让其他学生了解并欣赏。
3. 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第二章:诗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一首表达对祖国热爱的诗歌。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对祖国的深情。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三章:故事分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2. 培养学生学习榜样,激发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1. 分享一个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发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2. 讨论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发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四、教学步骤:1. 讲述一个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并敬佩。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力量,讨论如何向榜样学习,激发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篇1 一:导入如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
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5500多万的海外华人和华侨。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当时这些离乡背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什么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呢?——泥土。
没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远渡重洋之前,取上一把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
以示对祖国的纪念。
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一位老华侨不无感慨的说:“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
”试想想,在这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介绍(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
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数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篇一: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序幕:阅兵掠影营造氛围1、播放我国今年九月三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的抗战老兵视频片段,营造氛围。
2、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威严的方阵、英武的军人、恢弘的气势;听到这惊天的口号、动地的脚步、褒扬的解说。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
更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革命先辈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的以笔为枪,歌唱土地,助阵抗战。
前者如抗战老兵,后者如艾青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艾青走进我爱这土地。
(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穿越时空,共同回眸一段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
一、回眸抗战,结识作者1、播放反映日寇暴行与人民反抗的视频、图片,介绍背景。
2、结识作者。
(多媒体展示:艾青,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情画意。
2、朗读指导。
(多媒体展示:注意语调、重音和节奏。
)3、学生初读。
三、品读诗歌,领略诗情(一)明确品读要求,阅读品读材料1、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整句诗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象征了什么?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呢?(比如哪些词语应该重读,用怎样的语调情感)请你亲自读一读。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主题。
培养爱国情结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式: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认真体味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四、教学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在家自学部分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艾青的有关简介和代表作品。
二、读准下列字词音嘶哑汹涌刮着腐烂四、预习课文,思考问题: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在校教学部分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
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
(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2、解题:师:题目中包含哪些事物?生:我、土地师:他们是以什么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生:以爱为纽带,所以全诗的主题就是爱,题目突出全诗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第一遍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再听要求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深沉和悲,第三次听要求停住停顿。
《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1《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热爱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一切,甚至我们觉得自己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材中的《我爱这土地》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一篇感言文,它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1. 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懂得文章的言外之意,掌握文章的要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章的主旨;2.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祝福,体会祖国的美好与多彩;3. 能够谈论自己在这个国家的作为与奉献,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特色、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多媒体演示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祖国的视频,来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祖国气息,让学生们进入到祖国热爱的情感氛围之中。
比如通过放一部辉煌历史、伟大事业、祖国繁华的电影,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的壮美与历史底蕴。
可以再放一些优美的诗歌、歌曲、图片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欣赏原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整篇文章,领会每个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针对一些生字生词,先给学生做一个简短的解释。
例如:“进行革命改造”、“诞生大批的英雄人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理解难点如果遇到学生对于一些高深的词汇和抽象概念比较生疏,老师可以特别解释一下。
例如:i.“革命改造”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指的是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ii. “诞生大批的英雄人物”,可以从烈士英雄到劳模、先进模范等等大家熟知的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进行展开说明。
4.讲解主旨在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文章的主旨,老师可以帮助引导,让更多人能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更加精准。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i. 文章所描述的大地,是我们崇高的母亲,是我们要保护和珍爱的疆土和人民。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序幕:阅兵掠影营造氛围1、播放我国今年九月三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的抗战老兵视频片段,营造氛围;2、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威严的方阵、英武的军人、恢弘的气势;听到这惊天的口号、动地的脚步、褒扬的解说;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更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革命先辈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的以笔为枪,歌唱土地,助阵抗战;前者如抗战老兵,后者如艾青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艾青走进我爱这土地;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穿越时空,共同回眸一段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一、回眸抗战,结识作者1、播放反映日寇暴行与人民反抗的视频、图片,介绍背景;2、结识作者;多媒体展示:艾青,现代着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情画意;2、朗读指导;多媒体展示:注意语调、重音和节奏;3、学生初读;三、品读诗歌,领略诗情一明确品读要求,阅读品读材料1、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整句诗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象征了什么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呢比如哪些词语应该重读,用怎样的语调情感请你亲自读一读;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中的“也”字有什么深意全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土地什么样的情感4、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配品读任务,合作探究完成按照学习小组分配品读任务;三交流展示品读成果参考答案:1、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急于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2、土地——象征祖国大地暴风雨——象征日军侵略河流和风——满腔悲愤、人民反抗黎明——美好未来3、鸟生要为祖国歌唱,死也要肥沃土地,为土地贡献最后的力量;诗句中的“也”字用得巧妙,把自然现象变成了鸟的主动追求,就好像中国人民拼死抵抗到底的牺牲精神;至此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得到升华;4、被侵略——悲伤、激怒的泪水;看到人民的反抗——悲愤的泪水;抗战胜利——喜悦激动的泪水;诗人自问自答,至此,诗人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四朗读强化全班齐读,感受诗人对祖国深沉的挚爱之情;四、竞读诗歌,激发豪情1、导入竞读;2、朗读竞赛;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3、朗读竞赛小结;五、仿读诗歌,歌唱祖国一看图抒情:根据画面意境,用“我爱这土地,因为……”的句式即席抒情;看哪个组说得又快又好;1、教师示范;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举例: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山水秀丽;2、开展比赛: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按学习小组依次轮流进行;参考示例:1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美丽富饶;2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历史悠久;3我爱这土地——因为它文化灿烂;二想象抒情:多媒体展示空白图片,学生想象抒情;1、教师提示:毛主席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某老师说:“一张白图,好抒最真最美的情怀;请听:我爱这土地——因为它与世俱进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前程似锦”2、学生想象抒情;参考示例:1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团结共进;2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强大无比;3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繁荣昌盛;六、拓展迁移,尝试创作仿写诗歌:假如你是一只鸟,在这和平的年代,你可以为祖国作出怎样的贡献;写作时注意用意象;课外完成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激励奋斗同学们,艾青不愧是土地的歌者;今天我们领略了诗人的土地情结;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让我们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板书。
《我爱这土地》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如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憧憬和对祖国的期望等。
(2)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隐喻,探究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4.写作表达
(1)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感情和热爱之情,可以写一篇短文或者写一首诗歌。
《我爱这土地》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义。
2.通过诵读、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对《我爱这土地》诗歌的理解程度,包括基本意义和深层含义。
2.评价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的表现,包括思想质量、语言表达等方面。
3.评价学生的讨论和合作能力,包括对他人意见的认真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尊重等方面。
(2)教师简要介绍《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产生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
2.讲解诗歌的意义
(1)教师朗读《我爱这土地》,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诗意和韵律,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
(2)为学生讲解诗歌的意义,包括对祖国的感情、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
(3)导读诗歌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词汇,如江山、天安门、长城、铜像等。
三、教学难点
1.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表达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方法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中象征手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内容,解析象征手法。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 教学道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道具。
3. 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讨论。
六、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自然过渡。
2. 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讲解1. 讲解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之间的联系。
3. 详细解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土地、河流、风等。
4.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读。
3. 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谈谈对土地的爱护和珍惜。
九、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收集有关土地保护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十、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探讨如何将爱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序幕:阅兵掠影营造氛围
1、播放我国今年九月三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的抗战老兵视频片段,营造氛围。
2、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威严的方阵、英武的军人、恢弘的气势;听到这惊天的口号、动地的脚步、褒扬的解说。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
的骄傲自豪。
更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
关头,无数革命先辈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的
以笔为枪,歌唱土地,助阵抗战。
前者如抗战老兵,后者如艾青等。
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跟着艾青走进我爱这土地。
(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穿越时空,共
同回眸一段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
一、回眸抗战,结识作者
1、播放反映日寇暴行与人民反抗的视频、图片,介绍背景。
2、结识作者。
(多媒体展示:艾青,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其诗歌以“土地”
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
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情画意。
、
2、朗读指导。
(多媒体展示:注意语调、重音和节奏。
)
3、学生初读。
三、品读诗歌,领略诗情
(一)明确品读要求,阅读品读材料
1、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
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整句诗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象征了什么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呢(比如哪些词语应该重读,用
怎样的语调情感)请你亲自读一读。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中的“也”字有什么深意全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土地什么样的情感
4、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二)分配品读任务,合作探究完成
(按照学习小组分配品读任务。
)
(三)交流展示品读成果
参考答案:
1、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急于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
2、土地——象征祖国大地
暴风雨——象征日军侵略
河流和风——满腔悲愤、人民反抗
】
黎明——美好未来
3、鸟生要为祖国歌唱,死也要肥沃土地,为土地贡献最后的力量。
诗句中的“也”字用得巧妙,把自然现象变成了鸟的主动追求,就好像中国人民拼死抵抗到底的牺牲精神。
至此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得到升华。
4、被侵略——悲伤、激怒的泪水;看到人民的反抗——悲愤的泪水;抗战胜利——喜
悦激动的泪水。
诗人自问自答,至此,诗人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朗读强化
(全班齐读,感受诗人对祖国深沉的挚爱之情。
)
四、竞读诗歌,激发豪情
1、导入竞读。
:
2、朗读竞赛。
(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
3、朗读竞赛小结。
五、仿读诗歌,歌唱祖国
(一)看图抒情:根据画面意境,用“我爱这土地,因为……”的句式即席抒情。
看哪个组说得又快又好。
1、教师示范。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举例: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山水秀丽。
)
2、开展比赛: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按学习小组依次轮流进行。
参考示例:
、
(1)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美丽富饶。
(2)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历史悠久。
(3)我爱这土地——因为它文化灿烂。
(二)想象抒情:多媒体展示空白图片,学生想象抒情。
1、教师提示:毛主席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某老师说:“一张白图,好抒最真最美的情怀。
请听:我爱这土地——因为它与世俱进!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前程似锦!”
2、学生想象抒情。
参考示例:
(1)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团结共进。
:
(2)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强大无比。
(3)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繁荣昌盛。
六、拓展迁移,尝试创作
仿写诗歌:假如你是一只鸟,在这和平的年代,你可以为祖国作出怎样的贡献。
写作时注意用意象。
(课外完成)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激励奋斗
同学们,艾青不愧是土地的歌者。
今天我们领略了诗人的土地情结。
深深感
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让我们铭记历史,刻
苦学习,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