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知识拓展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课文结构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祥和、安静、愉快之美 旅途中孤寂忧愁之感
长相思 山在旅途 心系故园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 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 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 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 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 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者是__张__继____,《长相思》的作者是_纳__兰__性__德__。
课文讲解
诗歌朗读 山居秋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时,要读出诗歌韵律,体 会静态美和动态美。
诗句理解
空旷,空寂的山野。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3.借助注释,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解析:先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意 思。
这首词的大意是: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 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 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 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寺 组词:寺院 寺庙


易写错
不要少写横。
组词:榆林 榆树
词语理解 竹喧: 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随意:任凭。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整体感知
1.这三首诗表现手法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借景抒情的的。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王__维___,《枫桥夜泊》的作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ú:榆(榆关、榆树、榆荚)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二、我会认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三、多音字泊:bó(停泊)pō(湖泊)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四、作者简介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六、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 寺庙。
21 古诗词三首
互动课堂 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1 古诗词三首
一起解诗题
点明时间。
枫桥夜泊
点出活动。
点明地点。
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吗?
夜晚在枫桥停泊
21 古诗词三首
顺流而下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 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 船在顺流而下。
21 古诗词三首
春天的花草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自然
你能说说这 联诗的意思 么?
诗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 的山中王孙自然可以久留。
21 古诗词三首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雨后 山村的晚景图吗?
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1 古诗词三首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看看哪些词语向我们 透露出张继并没有睡觉的消息?这些词语各是 从那个角度写的呢?哪里是动景,哪里是静景 呢?
21 古诗词三首
从颔联和颈联,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 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茂盛, 遮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不见人”,更体现出这 里的寂静,清新,幽雅
21 古诗词三首
这三联诗中,那两联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请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一起解诗意

边 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 树
江枫渔火对愁眠。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注释:【泊】船靠岸,停船。
【乌啼】乌鸦鸣叫。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夜半】半夜。 【到】传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到:月亮、乌鸦、秋霜、枫树、渔火; 听到:乌鸦的叫声。
分析:“空”是寂静空旷的意思,诗人借“空”抒发归隐情怀。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菁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4.简析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用典故。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此 时的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而山居的美好让他对宁静平和 的闲适生活产生向往,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清幽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
枫桥:地名; 枫:季节,即秋季; 夜:时间; 泊:停泊,主要事件。
思考探究
1.诗中有画,画中有何景物?
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竹林、浣女、莲、渔舟。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2.这些景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明净、清幽、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 体现了作者追求高洁情操、向往归隐生活的愿望。
3.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 吗,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第21课的三首古诗词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杂诗》。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友的心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给人一种恬静静然的感觉;而“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简洁明快,语言优美,给人以抒怀和感伤之感。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望去,眼界开阔,心胸豁达的豪情。

诗中以咏史抒怀的方式,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以展
示人物志气和独立个性。

整首诗既有写景的笔墨,又融入了大气磅礴的豪情,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

《杂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采用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
考和感慨。

诗中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直面内心的坚强态度。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身世坎坷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命运的不平与
叹息,同时也鼓励自己坚持追求理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融入哲理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解析和欣赏,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情感世界的理解,同时也有助
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原文山居秋瞑[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_________[暝]日落時分,天色將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盡。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指詩人自己。

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釋_________[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郊。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蘇州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楓橋附近的一座寺廟,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住於此。

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_________[長相思]詞牌名。

[榆關]山海關。

[那畔]那邊,指關外。

[聒]聲音嘈雜,這裏指風雪聲。

【篇二】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詞三首》知識點生字組詞:孫:子孫外孫侄孫孫女王孫貴族泊:停泊漂泊泊車淡泊名利愁:憂愁愁悶發愁愁緒愁眉苦臉寺:寺廟寺院佛寺山寺寺觀榆:榆關榆樹榆錢榆莢榆葉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籬畔池畔破音字:泊:bó漂泊pō湖泊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形近字:孫(子孫)孔(孔雀)泊(停泊)伯(伯父)愁(憂愁)怒(發怒)寺(寺廟)侍(侍奉)榆(榆樹)愉(愉快)畔(湖畔)伴(夥伴)課後習題答案:1、讀一讀,想像詩句中描繪的景象,體會其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詩意: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

前一句寫山上一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斑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淨清幽的感受——這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

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這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 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 ,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 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 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 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 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 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 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
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哪位同学来谈谈?
1.山,空气,特点是空旷、清新。 2.月、松,特点是明净,清幽。 3.浣女:纯真,活泼。渔夫:勤劳,朴实。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
幽静清新的美好山村图画。诗文通过写山中的景物 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人 热爱,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
拓展延伸:
《江雪》也是一首归隐诗,请大家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 雪》的异同。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意: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 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 上垂钓。Βιβλιοθήκη 解题夜:夜晚;泊:停泊。
“枫桥夜泊”的意思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 边。
泊愁 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再读古诗,用一个字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 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 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 有什么不同?
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 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 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21 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自学提示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21 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朗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 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 快的调子诵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 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 世外桃源一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 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21 古诗词三首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 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朗读指导: “到——客——船”, 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 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 两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第 三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
走近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 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 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 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 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 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 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 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 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这首绝句,写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路过苏 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情景。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 开叙述?
把地点——“山”、时间——“晚”、季 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阅读能力,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写作指导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古诗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尽量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对古诗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简要讲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可以写一段话或者一首小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是《古诗词三首》,收入了两首唐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一首宋词(《长相思》),现整理分享这三首诗词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
21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人教五年级上册
21 古诗三首
激趣导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谁的一首古诗?对,是王维,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 首诗《山居秋暝》。
21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 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 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 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 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 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 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21 古诗三首
抓一“对”字,感悟“愁”思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21 古诗三首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 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是什么在陪伴 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 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 了什么?
21 古诗三首
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你到底在想些什 么呢?
21 古诗三首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 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1 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对 愁
21 古诗三首
自学提示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21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 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 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 满足心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山居秋暝》的颈联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
山中的幽静。
(√)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一、给下列字换部首,使其变成本课生字 并组词。
伯→_泊_( 停泊 ) 偷→榆__( 榆树 )
伴→畔__( 江畔 ) 括→_聒_( 聒噪 )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词)句的意思。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_任__凭__。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月亮落下 去了,在树林里栖息的乌鸦凄凉地鸣叫着,寒意 从四处袭来,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雾。面对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难 以入睡。这两句诗中所见的月、江枫、渔火都是 静态的,所闻的乌啼是动态的。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山居秋暝 ▲
点明季节。 [唐] 王 维
日落时分,天 色将晚。点明 具体时间。
王维(701—761),字 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主 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 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 律诗、绝句等,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 的限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诗意: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 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21 古诗词三首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21 古诗词三首
归来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顺流而下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 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 船在顺流而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1 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21 古诗词三首
一起解诗题
点明时间。
枫桥夜泊
点出活动。
点明地点。
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吗?
夜晚在枫桥停泊
21 古诗词三首
张继 唐代诗人,
字懿孙,生平事迹 不详。他的诗爽朗 激越,不事雕琢。
21 古诗词三首
代表诗作有《相思》《辛夷坞》等。
21 古诗词三首
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1 古诗词三首
一起解诗意
刚刚

旷 的
空山新雨后,
你能说说这
山 野天气晚来ຫໍສະໝຸດ 。联诗的意思 么?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1 古诗词三首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1 古诗词三首
视觉
听觉
感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精品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精品课件
船上诗人的耳朵里。
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 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 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 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
指导朗读: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假如你就是诗人张继,你还会想到什么样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这首绝句,写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路过苏 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情景。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 开叙述?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枫桥】 【夜泊】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在今江苏苏州。 江边的枫树。 乌鸦啼叫。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 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诗句中的动静结合: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联 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 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 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整个一句,月 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 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看到月亮渐渐落下去。听到了乌鸦在啼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一、山居秋瞑〔míng〕[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

随意:听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诗人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3、多音字空〔1〕kōng天空、空中〔2〕kòng空闲、填空间〔1〕jiān中间、房间〔2〕jiàn间隔、间隙4、易错字词暝、晚、流、喧、浣、莲、歇、渔舟5、翻译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快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听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秋日黄昏雨后的山林。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出了山间景物的幽静。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先写听到的,后写看到的,以动写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恬静。

反衬出山林月夜的清幽、宁静,表现了山林中的人之美。

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诗人认为“空山”之中是自己的世外桃,暗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10、诗文主要内容描绘了秋雨初晴后黄昏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气,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二、枫桥夜泊〔bó〕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精品课件

《山居秋暝》第三、四句是写景,所写 的景与第五、六句有何不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侧重写人。
竹林中传来一阵喧闹,那是天真无邪的洗 衣姑娘喧笑着归来了;水上莲叶摇动,那是顺 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 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 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 景反映了诗人对于安静纯朴的生活的向往。
3.拓展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
读一读。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随堂练习
1.给下列生字组词。
孙( 王孙 ) 愁( 忧愁 ) 榆( 榆关 )
泊( 泊船 ) 寺(寒山寺) 畔( 湖畔 )
2.把诗词补充完整。 ① _明__月__松__间__照___,清泉石上流。 ② 月落乌啼霜满天,_江__枫__渔__火__对__愁__眠___。 ③ 风一更,_雪__一__更___,聒碎乡心梦不成, __故__园__无__此__声__。
江枫 渔火 对愁眠 凉


泊 所闻——夜半钟声

主旨概括
本诗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 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 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的 心情。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走近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 容若,清代词人。叶赫那拉氏,号 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有“清 代第一词人”之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梳理
明月松林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居 秋 暝
浣衣之女
清幽
留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主题概括
此诗描绘了 秋雨初晴 后傍晚时分山村柔 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 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
课堂演练
一、《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A )。
21 古诗词三首
《望庐山瀑布》让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壮观。《春晓》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 的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日的山林,欣赏枫桥的夜晚,感受关外戍 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第一课时
山居秋暝
“山居” 指山中的居所。
“暝”的“日字旁”说明它和太 阳有关系,意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 晚。因此“秋暝”说的是秋天的傍晚。
按要求朗读古诗
山居秋暝
轻声朗读两
唐·王维
遍,注意读准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音,读出节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导书写“孙”
学写字
点穿插到提的下面

横变提
学习一首古诗,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来理 解诗意呢?
结合注释理解;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等。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空山 明月 清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浣女 渔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齐读诗的前两联并想象:你的脑 海里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 到了什么?
空旷的山间刚下过一场秋雨,万物一新,树 木茂密,银色的月光洒落在苍翠的松林里,清澈 的泉水在岩石上淙淙地流动着。
学写字

第二横最 长,竖和竖钩 不要对齐。
点拨难理解的词语。
月落: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会渐渐沉落。 霜满天: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觉,形容 天气很冷。 对愁眠:诗人忧愁地对着江枫渔火难 以入眠。
尝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 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 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 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 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 生机勃勃。这一联表达了诗 人对山林美景的喜爱,对山 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懿孙,生平事迹不 详。他的诗爽朗激 越,不事雕琢。
朗读课文 自学古诗
根据提示,自学古诗。
①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说一说: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③划一划:画出诗中的景物名称。 ④想一想:诗句让你想象到了什 么样的画面。
指导书写“愁”
学写字

上大小 小,心字底 要写的舒展。
指导书写“寺”
A.王维 C.李白
B.王翰 C.王昌龄
二、判断对错。
1.王维是唐代诗人。
(√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3.《山居秋暝》描写了夏天雨后的场面。 ( X)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诗歌题目的意思是: 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指导书写“泊”
学写字

竖在竖中线上。
张继 唐代诗人,字
漫天寒霜里,月儿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 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诗人忧愁地看着这些 景象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 音传入客船。
再读古诗, 找出诗中描写 的景物。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 乌啼 渔火
“竹喧”竹林里传来喧笑声。
竹喧归浣女,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归浣女”浣女洗衣归来。
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 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
“莲动”莲叶晃动。
莲动下渔舟。
“下渔舟”渔船顺流而下。
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春芳”春天的花草。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诗人自己。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 我还是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
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
我仿佛听到了泉水在岩石上淙淙地流动的声 音。
齐读第三联,说说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点拨:“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 是动态描写,展现的是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 生活、劳动场面。
清脆的竹林在风中发出喧闹的声音,不时传来的 浣女的欢笑声,挨挨挤挤的莲叶轻轻摇动起来,沙沙 作响,有人划着桨,搅得河水哗哗作响,那是渔夫在 捕鱼……
用上面的方法再读一读《山居秋暝》,试 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交 流。
“空山”指空旷的山林。如《鹿柴》 中“空山不见人”一句。
“晚来秋”秋天的傍晚天气凉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中下过一场雨,天气 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觉到阵阵秋 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 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过。
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空旷的山中下过一落下来,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 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 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 还是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指导有感情朗读前三联。
第一联要读得轻缓一些,犹如 “空山”的静态画面展现在眼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第二联“一 照一流”由静到 动,语调要变得 活泼些。
第三联由景入事,朗读时声音要相对 响亮、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场景。
先看下面的资料,然后品读第四联,想一想: 此时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霜满天 江枫 客船
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可理解为诗人在山 中居所看到的秋天傍晚时分的景色。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
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官至 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隐居 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诗与 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诗作有《相思》《辛夷坞》等。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