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的智能化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的智能化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并且逐渐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本文针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人力资源部门的升级和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组织架构;智能化;未来变革

前言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传统的人力资源薪酬日常行政事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满足公司的期望,因此不能仅限于员工的招聘,还需要注重培训和发展。为此,需要重新构建人力资源集团的传统运作模式,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这些信息资源对大型企业人事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这些操作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的低端,缺乏对数据的集成和深入分析。因此就需要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这些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

1 A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架构现状

A公司人力资源部现有的组织架构如图所示。招聘组主要负责公司的招聘和新员工的入职过程。分为招聘组、薪酬福利组、培训开发组、海外业务组和持续改进组5个功能组。具体的组织架构描述如下:

2 智能化人力资源组织架构设计

2.1部门岗位设置优化

人力资源部门的各项活动可分为三类职能。第一类是职能执行活动。实施人力资源的具体职能,如促进企业的选择和发展活动。第二类是高层管理。人力资源部管理层的管理规划工作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类是后勤保障。这些活动不直接产生效益,但为高级别管理活动和职能执行活动提供必要的援助[2]。

由此可以看出,部门不仅实现了简化,而且功能更加完善。经优化,单位人力资源单位由5个减少到4个,集团级单位从12个减少到10个。通过调查发现,职责重叠表明该职位是不需要的,因此将这两个职位合并为招聘职位。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些岗位职责相同,如招聘服务领导和招聘服务人员,其主要任务是为新员工办理注册事宜。此外,人力资源目前设立了人事管理和培训部经理,经过分析发现,他们的主要职责已分别由下级主管负责,这两项工作将被削减,并考虑

到幅度和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后续管理范围和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表1是基于责任原则人力资源岗位优化过程[3]。

2.2 组织层次平化

要确定基本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划分人力资源部门的垂直管理职能。

一是企业管理,即从事日常管理的选择和保留。

二是策划和管理,并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主要体现在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组织设计上。

鉴于上述管理内容,人力资源部主任负责人力资源部的规划和整体管理。确定了第一层次的管理岗位,即人力资源总监。在管理方面,主任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承担。同时,成立了两名专业规划师协助人力资源规划主任。由此可见,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设置两个主要的管理层次。从那时起,原人事部和教育培训部经理的职位被取消了。此外,管理层也可以根据管理层与管理范围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计算[4]。

2.3 人员配置优化

生产部门的直接人员数量可以根据设备的效率、生产能力、订货量等工业工程技术,优化后的新人类,在人力资源部门的资源分配表3所示。由行动研究和时间分析来定量确定。人力资源部属于间接服务部门,然而,在非生产部门,即对间接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缺乏定量分析。解决这一问题,人力资源部组织并优化了项目,减少人员工作的随机性,实现有效量化,为通过工业工程抽样方法计算人力资源部门各岗位员工的工作饱和度,减少浪费的人力成本,确定实际需要的员工数量[5]。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的改革方案的优化,包括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角色的引入,建立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供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中的未来变革方面,实现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目前,由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处于转型期,许多企业都在进行各种变革,以提高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能力。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的优化管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正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经济科学,2014,8(2):43-53.

[2] 王华.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创新机理与创新决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15-18.

[3] 陈明亮.客户关系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框架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2017,7(4):36-41.

[4] 肖鳴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7(5):135-140.

[5] 刘善仕.西方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经济与管理,2016,7(3):32-35.

杨扬(1987-);男,江西省南昌人;学历:本科,毕业院校:华东交通大学;研究方向: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