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 深厚情谊和乐观向 上的精神风貌
感受古诗的韵味和 语言魅力,培养对 古诗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珍惜友情,乐观 向上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传 承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三章
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文内容: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 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音 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 境和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新课学习环节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 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熟悉生 字词和句子的节奏
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环节: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诗人情感
难点:培养学 生对古诗的欣
赏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 过创设具体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情感 共鸣
朗读教学法:通 过朗读,培养学 生的语感和语调, 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记忆
讨论教学法:通 过小组讨论,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 和交流,提高课 堂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赠送诗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诗词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词。
-情感的深入体会: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词的仿写:对于如何将所学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
举例解释:
-在解释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用图示或实物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霜叶”与“二月花”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词如何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友谊的珍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参差不齐。在讲解诗句意境时,有些学生能够迅速领会,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境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赠刘景文》中的诗句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展现的深秋美景和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
2018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花荷叶图菊花图橙黄橘绿图。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日景象相关的古诗描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某一景象,体会诗人的创作过程。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生字词“瑟、萧、耐、傲、菊、残、橙、橘、绿”的读音、写法和词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诗句意境的理解: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日景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文化背景的渗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举例:《赠刘景文》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要求学生理解“枫林晚”和“霜叶红”所象征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古诗描绘自然景象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领悟。
-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些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记忆可能存在挑战,教师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字词游戏,以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背诵与默写的技巧: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的记忆和默写,教师需要教授记忆策略和默写技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2《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和诗句,感悟诗境。
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杨万里的《小池》你们记的吗?(学生齐背)这首诗里是怎么描写了荷花的?(出示荷花图)(2)(出示第二幅荷花图)与上一幅图比较荷花有什么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看图)到了秋末冬初只剩下枯枝败叶。
今天我们学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这首诗《赠刘景文》,就有对秋末冬初荷花的描写。
板书课题。
理解“赠”。
4、质疑课题。
5、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1、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生齐读、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4、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三、解字词、明诗意过渡: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
张老师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了哪个季节?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尽:完,指凋谢。
(2)擎雨盖:指荷叶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识字、指导写“首”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1.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天的美景,积累了描写天的词语,谁来说说,你都积累了那些描写天的优美词语。
2.指名说。
3.在古人的眼中,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4.观察“首”,指名说需要注意的笔画,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活动2[导入]二、讲授新课(一)读题质疑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通过题目,我知道了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
读了题目,我想问,苏轼为什么要写一首描写天的诗送给刘景文?2.师:同学们很动脑筋,读了课题能够提出疑问,那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古诗描图文结合,理解文意自由读课文师: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下边的拼音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看看诗中描写了哪些天的景物?指名说,随机板书(荷菊橙橘)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
再看看诗人写出了这些景物的怎样的特点呢?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出示夏季荷花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有什么?)出示季荷花凋谢的图片。
(师:“尽“是什么意思?)师:不仅荷花凋谢了,还有什么也没有了?从哪看出来的?(理解“擎”的意思)。
自由练读。
指名读。
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出示菊花凋落的图片。
(师:看到这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菊花虽然凋谢了,但是它的枝干挺的直直的;寒风虽然吹落了菊花的花瓣,却吹不弯它的枝干;菊花的枝干一点也不怕寒风,好像在嘲笑它。
)师:大家看着图,想到了这么多,真是太棒了!用这样的情感读一读吧!自由练读,师生比赛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
+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