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都江堰介绍
5
文化价值
1
都江堰不仅是一座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 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
2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高度和水平,同
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3
如今,都江堰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 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圣
6
旅游景点
01
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 一个非常热门的旅游景点
2
工程结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 由鱼嘴、飞沙堰和宝
因其形似鱼嘴 而得名。鱼嘴位于岷 江分流处,主要作用 是分流岷江的水流, 使其分为内江和外江 两个支流。内江供灌 溉使用,外江则用于 排洪
工程结构
工程结构
飞沙堰
飞沙堰位于鱼嘴下游 ,主要作用是防止外 江洪水冲入内江,同 时将泥沙从内江中排 出。飞沙堰的设计非 常巧妙,当洪水来临 时,它会自行提高水 位,将洪水导向外江
1
据传,当时蜀郡郡守李冰率领 百姓修建了这座伟大的水利工
程
历史背景
都江堰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56年,当时秦国为了进一步 统一中国,在蜀郡(今四川成都) 修筑都江堰,以便治理蜀地的 岷江
都江堰的修建为秦国在蜀地的 统治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同时 也为当地农业、手工业、商业 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 的推动力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的入 口,位于灌县(今都 江堰市)城外。它的 主要作用是控制内江 的水量,保证灌溉用 的水量充足而不过多 。同时,宝瓶口还可 以防止外江洪水流入 内江
工程结构
3
灌溉系统
1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主要包括干渠、支渠 和斗渠等
2 干渠从宝瓶口引水,贯穿整个灌溉区, 为各个支渠和斗渠提供水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岷江的壮丽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第一部分: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项古老而神奇的水利工程。
它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里程碑。
都江堰以其卓越的设计和巧妙的水利工程而闻名,如今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都江堰的重要性1. 自然灾害防控都江堰主要用来调节水利灌溉和防洪。
它利用自然地势,通过人工开凿渠道,将岷江和都江的水引入耕地和城市。
这种有效的水利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农田的灌溉需求,还能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危害,降低灾害风险。
2. 农业发展都江堰的建设使当地的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灌溉系统将水源带到农田,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这对于满足当地居民的食物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都江堰在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代表了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都江堰的建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并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第三部分:都江堰的建设与影响1. 建设过程都江堰的建设历时几十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当时的建设者经过细致的勘测和规划,借助人工开凿渠道,修建堤坝和分水口,将水源引导到各个农田和城市。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2. 对当地生活的影响都江堰的建成使当地的居民生活得到改善。
农田得到正常的灌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水利系统的建设还带来了灌溉设施、运输工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
3. 对水利工程的影响都江堰的成功建设推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
在都江堰之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技术不断提升,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国家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水利工程为主的灌溉系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
下面将介绍历史都江堰的一些知识点。
1. 建造背景都江堰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56年,属于西汉时期。
当时的成都平原地区缺水,灌溉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人李冰等人提出了修建渠道引水灌溉的方案,并开始了都江堰的建设。
2. 工程规模都江堰的总长度约65千米,总高差达到303米,分为主渠和分渠两部分。
主渠绕山脚蜿蜒而上,最高处的风口坝高约20米,横跨约7千米。
分渠则由主渠引出,经过精确测量,分别引灌各个屯田点,有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
3. 土木工程技术都江堰采用了多种土木工程技术,在建设过程中紧紧依靠自然地形,充分利用水流的重力,通过控制水位、减少水流速度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堂口、鸿翔门和望郊堰等建筑。
4. 灌溉效果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灌溉问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为后来的农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5. 古代水利文化都江堰的建设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水利工程经验,也塑造了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形象。
都江堰所代表的水利工程精神,成为后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对于推动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还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以上就是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通过了解都江堰的背景、规模、工程技术、灌溉效果、古代水利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工程的伟大和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独特魅力。
都江堰课件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策略
旅游线路设计
根据都江堰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设计多种主题线路,如自然 风光游、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
旅游产品推广
通过媒体、网络、旅游展会等多种渠道,宣传都江堰的旅游产品, 提高知名度。
旅游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实现资源 共享。
历代修缮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历史上经过多 次修缮和扩建,使其成为中国古 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地位
农业发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的农业发 展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城市繁荣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的城市化 进程提供了基础,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和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在都江堰中的应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实现了灌溉、防洪、排沙等多重功能, 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03
都江堰态环境保护与治 理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01
02
03
自然环境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 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水资源丰富,森林 覆盖率高。
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都江堰市面临生态环境压 力,包括水污染、土壤污 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影响因素
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生活污染等是导致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
治理措施与成果展示
治理措施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 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生态农业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
成果展示
经过治理,都江堰市的环境质量 得到显著改善,水体质量提升, 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
复取得积极进展。
都江堰
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 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 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 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 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 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消除了水患。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 工程,被誉为“ 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 认为, 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 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 年左右修 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 、都江堰的创建, 新纪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 年而不衰,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 年而不衰 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 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 大水利工程。 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 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 古为今用” 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 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 硕果仅存的奇观。 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 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 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 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 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 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 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技术,共同推进都江堰的保护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拦截剩余的细小泥沙,防止其进入灌溉渠道。
自动排沙功能确保了灌溉渠道不会被泥沙淤积,从而保证了灌溉的持续 进行。
控制洪水功能
控制洪水功能是指都江堰通过调节流入灌溉渠道的水量和速度,有效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 害。
都江堰的控制洪水功能主要依赖于飞沙堰和宝瓶口两个结构。飞沙堰可以调节流入灌溉渠道 的水量大小,而宝瓶口则可以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洪峰过快地冲入下游地区。
农业经济的繁荣
都江堰的灌溉水源保障了成都平原 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使得 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粮食产 地和商贸中心。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技术传承
都江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其设计和建造技术对现代水利 工程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水利的启示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为现代水 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
都江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现代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 3
水土保持与土地利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减少了 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灌溉和排水等措施,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善了 成都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 水生动植物的繁衍。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最初的建设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 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早期建设历程
在李冰父子之后,历代政 府对都江堰进行了多次修 建和改造,以适应不同时 期的水利需求。
都江堰
北魏郦道元(约470—527年)所撰《水经注·江水》载:“江水(指岷江)又历都安县……李冰作大堰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成都市长期处于消费型旧城市面貌,经中央批准在成都东郊兴建综合性工业 区,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型的新兴城市。工业区集中用水量大,需要都江堰渠首总来水量中供应。
为保证成都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常年不断,又要保证都江堰内江断流岁修工程全面进行,经水电厅农水局勘测 设计,报经省计委以(63)计斟字第4号、55号文件批准修建都江堰内江岁修工业引水工程。工程于1963年2月4 日正式开工,11月6日主体工程完工通水,1964年6月全部完成,6月30日由省水电厅农水局主持验收。工业引水 (暗)渠全长1502.3米,起自外金刚堤尾部进水闸,止于走马河上游尾水闸。
主要景点
01
水利工程
02
二王庙
03
伏龙观
04
安澜索桥
05
卧铁
06
其他景点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 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 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项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
建造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之间,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早的官方水利工程之一。
它以其精巧的设计和长久的实用价值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历史都江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建设背景都江堰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在干旱季节保证农田的灌溉,保证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在古代,成都平原雨水资源不足,夏季干旱,农作物生长不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蜀国政府决定修建都江堰,引水灌溉农田。
2. 主要功能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调水和灌溉农田。
它通过引水渠将岷江水引入都江堰,并通过堰坝的调节,分流一部分水贯彻到成都平原,滋润农田。
这不仅解决了农业的灌溉问题,也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设计和布局都江堰由堰坝、引水渠和分水口组成。
堰坝位于岷江与青城山之间的狮子山和龙王山之间,这个位置具备了引水的有利条件。
引水渠从堰坝的两侧往上游延伸,直至成都平原。
在途径青城山的地方设置了分水口,将水分为内江和外江两个渠道。
4. 工程特点都江堰以其独特的工程设计和优秀的建筑技术而闻名。
它采用了藏式石材拱坝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流水流,并防止水流过大冲击村庄和农田。
堰坝的石材采用了特殊的凿制技术,使其稳固耐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5. 社会意义都江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确保了成都平原农田的灌溉,使农业生产得到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都江堰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周边的农村聚居点和商业中心。
6. 文化价值都江堰作为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是古代中国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遗产。
都江堰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对后来的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被誉为“水利文化的活化石”。
7. 旅游景点如今,都江堰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欣赏到它壮观的堰坝建筑、优美的水景和周边山水的美丽。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区的都江堰市境内。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一、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间,是蜀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李冰所主持修建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
当时,成都平原一直饱受洪水灾害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冰主动请缨修建都江堰。
二、都江堰的建设意义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洪涝问题,使得这片土地可持续利用。
它的主要作用有:1. 水利灌溉:通过引水分配和水轮灌溉,都江堰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区之一。
2. 防洪排涝:都江堰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灌溉用水,减少了洪水的发生和危害,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3. 水运交通:都江堰成为古代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方便了湖广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推动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都江堰的修建过程李冰修建都江堰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土木勘探:李冰率领团队对当地的地形、水文地质等进行详细勘探,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和河道,确定了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
2. 修建堤坝:首先修建两座堰坝,分别位于都江堰和摆沙,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
3. 开凿渠道:在摆沙附近修建引流渠道,经过细心计算,使得水能平缓地逐级引入各条支流,供给农田灌溉。
4. 设计水闸:李冰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分水闸,通过开启或关闭闸门来调节水流,确保农田得到适量的灌溉水,同时平息洪水。
5. 完善配套设施:修建了水轮灌溉设备、河道疏浚工具等,为都江堰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四、都江堰的影响和传承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洪水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它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也为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都江堰已成为中国和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的代表之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水利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将介绍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一、建设背景都江堰的建设起源于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是秦国的政治家、农学家李冰主持建造的。
在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时期,秦国统一了中国六国,为了解决灾害性洪水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保证农田灌溉和军事用水的需要,秦始皇下令修建都江堰。
二、工程规模都江堰的建设规模极为宏大,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
它的建造年限长达十年之久,工程师李冰带领着100万民工修筑了一座长约65千米的主渠道,横跨大渡河与蓝田江,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灌溉系统。
都江堰的主要设计特点是采用分级引水和渡水式灌溉,利用地质地形将水引分为高、中、低三级渠道,通过堆石坝、分水堰等建筑物,实现了水流的分流,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灌溉系统。
三、聚集效应都江堰的建设除了灌溉农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效应就是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了一个优越的生产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居民迁徙到这里。
随着人口的增加,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市镇,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着深远影响。
在历史上,都江堰也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四、防洪功效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还能够防止洪水灾害。
通过疏导水流,调节水源,有效地防止了大规模的洪水灾害,保护了周边的人民安全和财产。
这种防洪功效不仅在古代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依然被广泛应用。
五、文化遗产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都江堰的建设创造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发展的新里程碑,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水利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社会的借鉴。
《都江堰简介》课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发挥了工程的功能作用,还美化了自然景观,提高了环境质量。
美化了自然景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
都江堰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都江堰的旅游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结词
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详细描述
总结词:都江堰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VS
除了以上景点外,都江堰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松茂古道、青城山等。
农业灌溉
都江堰为周边地区的工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工业供水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旅游业发展
0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03
02
01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昭王时期
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
都江堰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以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变化。
历代修缮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水源。
灌溉
都江堰的建设还为岷江流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项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
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水利工程之一,都江堰不仅解决了川西平原的灌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洪涝灾害。
下面将介绍都江堰的历史和主要特点。
一、历史起源都江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成都地区常年受到洪水的困扰,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慈恩寺主持李冰担任了成都水利工程的总指挥,并开始了都江堰的规划与修建。
二、主要工程1. 都江堰主要由两条渠道组成,即以岷江为源头的南岷江和以青城山为源头的崇义渠。
南岷江和崇义渠相交于灵岩山下,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系统。
2. 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将岷江的水分流入灌溉区和城市。
相对于其它治水工程,都江堰采用的是引水分流的方式,利用重力渠道将水引入城市和耕地,这使得水流更稳定。
3. 都江堰还采用了许多智慧的设计,如“凿山费九,开渠费八”的高入低出的水坝形状,以及数百个分支渠道和冲沟,使水流分散,减少了堤坝承压的风险。
三、成功效果1. 都江堰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平原地区的灌溉条件,使得这里的农田得以充分利用,并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对于川西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都江堰还有效地减少了成都地区的洪水灾害。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使得水流有序,减少了治理洪水的难度,并保护了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文化意义都江堰不仅是一项出色的水利工程,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修建都江堰的李冰、李贺等人被誉为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人物。
都江堰还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五、现代保护与利用近年来,为了保护和发掘都江堰的历史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都江堰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同时,都江堰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总结: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还保护了成都地区的安全。
都江堰的原理
都江堰的原理
都江堰的原理是通过将岷江水引入成灌溉水源。
具体过程是首先在岷江的上游建设了一座大坝,称为都江堰坝。
岷江水经过堰坝后,由于水流泄洪维持均衡,一部分水沿着堰坝进入分水口。
分水口设置有坎门,当洪水流经时,坎门会打开,防止洪水泄洪。
在正常情况下,坎门保持关闭状态,水流经由分水口通过分水堰进入都江堰灌渠。
分水堰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在洪水来临时,当坎门打开时,洪水流入分水口与灌渠的水平面相差较大,使洪水水位下降,从而降低水灾风险。
而在平时,坎门关闭,水流通过分水堰进入都江堰灌渠,在堰坝的控制和调控下,通过数条灌溉渠道供应给农田和居民用水。
都江堰工程的建设使得岷江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通过引水灌溉改善了区域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效益。
同时,由于坎门的存在,有效的减少了洪水引发的灾害风险,保护了周边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这一工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对都江堰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如溢流坝、引水渠道等,对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
水利管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世界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影响,如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 。
05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现状评估
水利工程状况
01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
破损等现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外江与内江的划分
在鱼嘴分水堤的帮助下,岷江 被分为外江和内江两部分。
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则 用于灌溉。这种划分方式既保 证了洪水的及时排出,又满足
了农业灌溉的需求。
在雨季时,外江的水位会明显 高于内江,此时鱼嘴分水堤就 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确保洪水 能够顺利地排向外江。
都江堰的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 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实 用性。
03
都江堰的原理与功能
防洪原理
洪水调节
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宝瓶口和 飞沙堰等结构,将洪水按照需求 分配到内江和外江,有效调节洪
水流量,降低洪峰。
排沙排石
利用飞沙堰的阻水作用,使上游冲 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在堰前沉积, 避免淤塞河道。
自动调整功能
都江堰的设计使得其在面对不同季 节和洪水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分 水比例,确保防洪效果。
水力机械
除了发电,都江堰的水能还可用于驱动水轮泵、水磨等水力机械, 满足农业、工业生产的动力需求。
生态旅游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景观, 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04
都江堰的影响与意义
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
1 2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地区获得了稳定的 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城市。
它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都江堰的历史、文化、景点和风景。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是由秦国时期的著名水利专家李冰率领一支工程队伍修建而成的。
它是一种巧妙的水利工程,通过引水而不断改变河道,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也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了崇山峻岭之间的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引水到更高处,再通过分渠分流,将水分配到周围的农田中。
这种工程在古代被视为天下第一巧妙之工。
它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还使得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川西平原的粮仓。
都江堰的建设将自然风景与人工水利工程完美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人造的自然”,因为它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里的水系错综复杂,流水潺潺,与周围的山川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都江堰不仅以水利工程而闻名,还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和古文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甫草堂。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也是成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草堂内有杜甫的诗作和像,让人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思想的深刻。
除了杜甫草堂,都江堰还有其他的文化景点,如都江堰博物馆和都江堰文化广场。
博物馆里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水利工程的资料,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
文化广场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场所,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活动。
都江堰的自然风景也是令人心醉的。
这里的山水和水利工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
特别是在夏季,蓝天白云之间,清新的山水与青翠的农田相映成趣。
而春季的都江堰更是美不胜收,百花争艳,让人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中。
此外,都江堰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
这里的特色小吃有毛肚、冒菜、辣子鸡等,口味独特,非常美味。
此外,都江堰还以茶文化闻名,是茶叶的产地之一,这里的茶叶鲜香浓郁,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都江堰
旅游景点NO.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旅游景点NO.2:宝瓶口引水工程
旅游景点NO.3:二王庙
NO.4:飞沙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 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 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 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 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 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 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 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 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 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 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在天 师洞旁有一颗古银杏树,要七八个个大汉才能把它围住,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极 其罕见,据说这个古银杏树是张陵亲手种的。
都江堰
目录
简介 作用 名称由来 影响 旅游景点
历史事件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 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 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 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 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 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 界的第一人。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郊区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宏伟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经过多次修建和改进,一直延续至今。
1. 工程背景都江堰的建造是为了解决蜀地干旱少雨的问题,为农田提供水源,促进农业生产。
蜀地地势险要,河流湍急,水资源十分匮乏,人们很难进行农业生产。
因此,秦国时期的蜀地统治者刘备下令修建都江堰以克服这个问题。
2. 工程规模都江堰的总长度约为66.6千米,分为两大主要部分:西堰和东堰。
西堰是主要渠道,总长约41.8千米,由岷江取水,贯通到成都平原。
东堰是分水渠道,总长约24.8千米,负责分水供给农田。
整个工程还包括堵门坎、分水坎等重要构筑物。
3. 工程特点都江堰采用了创新的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运用了水力学原理和土木工程知识。
其中最著名的特点是利用水量分配和灌溉的方法。
都江堰将岷江的水引入成都平原,通过分水坎将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注入农田,另一部分则经过引水渠道和分水渠道供给各个农田,实现了合理的水量分配和利用。
4. 社会影响都江堰的建成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成都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灌溉,农民可以进行两季或三季作物种植,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解决了食物短缺问题。
同时,由于农田产出的增加,商业活动也得以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5. 文化价值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代表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面对自然环境的巧妙解决方案。
都江堰的修建过程和成功运行,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结:历史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建造目的是为了解决蜀地干旱少雨的问题,为农业提供水源。
都江堰的规模庞大、工程特点独特,通过合理的水量分配和灌溉方法,为农民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目录简介工程构成灌区璀璨明珠分水提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展开编辑本段简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编辑本段工程构成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灌溉工程之一。
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和改造,至今仍在使用。
都江堰不仅为四川平原的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起到了抵御洪水、防灾减灾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都江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一伟大工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1. 都江堰的建造和历史背景都江堰的建造始于战国时期,由蜀国的著名政治家和水利工程师李冰主持。
当时,成都平原气候干旱,灾害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为了解决当地的灌溉和水资源问题,李冰带领大批民工修筑了都江堰。
都江堰利用岷江和大渡河水源,通过修建水渠、堤坝和闸门,将水分配到成都平原各个地区,实现了农田的灌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
2. 都江堰的工程特点和设计原理都江堰的工程设计十分巧妙,融合了水利工程和景观设计的元素。
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西部的灌溉系统和东部的防洪系统。
灌溉系统主要负责将水引入农田,供给灌溉使用,而防洪系统则能在洪水来临时调节水流,防止灾害发生。
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可以总结为“分、进、调、和”,即将水源分配到各个灌区,进一步调节水流,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 都江堰的影响和意义都江堰不仅改善了成都平原的灌溉条件,也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解决了平原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农田的灌溉需求,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其次,成都平原因得到充足的水源供给,使得当地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增长。
最后,都江堰的成功建造和运行成为了古代水利工程史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水利工程起到了示范作用。
4. 都江堰的保护和世界遗产认定为了保护都江堰这一宝贵的水利工程遗产,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994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处世界遗产项目。
此后,都江堰得到了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保护和管理,包括维护工程、宣传教育和游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这一古老工程的传承和永久性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要使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代科学家、实践家李冰的人格魅力,从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中汲取思想精华,学习他们的奋斗和实干精神。
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
【教学重点】1.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2.多种修辞手法的用法【教学难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精读与略读的结合,归纳要点。
2.带着课后练习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思考和领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
2.分析第一部对比手法的运用3.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一、导入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本文是游记(属记叙文)二、作者: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
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
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三、读一读,写一写颓壁残垣惊悸邈远庇护濡养炫耀规矩精神焕发驯顺众目睽睽遴选浚理长锸官场衮衮挟着钹磬傩戏韬略怦然心动澄四、分析课文(一)师范读第一部分粗略提问1.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哪两项工程?明确:长城和都江堰(欣赏有关都江堰和长城的一组照片)2.作者是用什么来描述长城和都江堰的?明确:对比手法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生朗读课文具体提问1.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是单句还是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明确:是单句,将都江堰与长城作比,突出都江堰的激动人心。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和加深句式的知识。
2.生读第2段,思考:重点写了什么?明确:描述长城的景观特色,指出长城是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3.生读第3、4、5自然段,思考:这三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明确: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指出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特殊历史作用。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4.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表格。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和加深对“比较”这一写法的了解。
比较对象比较项目长城都江堰修建时间秦始皇时比长城早数十年规模宏大表面不如长城宏大占据的是辽阔空间邈远的时间社会功用已废弛至今在输送清流水流外观突兀在外细细浸润,节节延伸文明状况僵硬的雕塑灵动的生活心态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修缮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贡献五、课内小结:在这一节课所讲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开宗明义,指出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比长城更激动人心的工程。
众所周知,长城是世界古代七大建筑之一,甚至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但在这部分中,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将长城与都江堰进行比较,得出了上述结论。
这里,作者并非贬低长城的价值,只为强调都江堰的更为、最为激动人心之处,同时也吸引了读者跟随作者的足迹,去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究竟,引人入胜的效果十分明显六、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都江堰水流有何特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第二部分水流特征2.理解作者对李兵父子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师:作者为什么要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要点:突出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特殊历史作用。
师:既然都江堰有如此大的历史作用,那么它的具体情形如何呢?请看(二)二、学生读第二部分问:生:都江堰的水流特点(壮观)(1)问:这一部分抓住都江堰的什么特点?明确:都江堰的水流特点(壮观)(2)问“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
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明确:拟人。
(3)去都江堰之前作者心绪是怎样的?这样写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用意明确:心绪懒懒的(不以为然),脚步散散的。
先抑后扬,从反面为下文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作铺垫。
一、读第三部分:写李冰父子为民造福,建造、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千秋伟业和高尚品质,并给予高度评价。
(1)第三部分的第一句的作用?“这一切”指什么?明确:过渡和衔接,承上启下。
都江堰的建造及效果。
(2)11—15:写李冰任蜀守郡和他兴修水利造福人发的伟大抱负。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说明李冰兴修水利的重大意义”。
“他领悟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旱——水可是有些人就看不到(3)读16—19段问:李冰为修都江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及深远意义。
明确:具体工作叫人绘制水系图谱总结治水经验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意义——圭臬(4)作者既是咏赞李冰,为什么又他“大愚”“大拙”?明确:这并非贬词,而是说李冰懂得只有发展生产,才能造福人民,才能使中华民族得以繁养生息这一真理。
这一真理是质朴平凡的,又是千真万确的。
(5)20——24 写李冰父子的作为的历史影响及作者由此得到的启示。
对比长城:雄壮,蛮吓,残忍壮胆,排场都江堰:智慧,仁慈,透明清朗可鉴以上题目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作业:完成达标练习和课后题《都江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2,揣摩语言教学难点: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我们没有读到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们会一直认为,伟大的奇观、胜地肯定是类似世界八大奇观的那些事物。
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一些新的思索……二、用短语的形式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文意。
参考: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魅力;魅力的缔造者;贴近苍生的神(最后一部分有难度,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讲解到时再仔细揣摩)。
三、解读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1.学生回答第一个小标题。
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是否掌握到位。
如果有人把侧重点放在单一的长城或者都江堰上,就说明没有把握好。
2.运用的手法:对比。
(1)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2)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3)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四、解读第二部分———都江堰的魅力这一段很明显是结合上一段进行的,目的是告诉别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伟大。
(1)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
(2)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3)目的:本节最后一句: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第二课时五.解读第三部分——魅力的缔造者:李冰父子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为:实践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品格:具体、质朴--->冰清玉洁.2.辩论中的李冰。
长锸<――>金仗玉玺、铁戟钢锤A.长锸:实践。
守,a:郡守;b:四川最大的困难是旱涝,所以要守住江水;c:为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B.金仗玉玺、铁戟钢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1)辩论内容:(先让学生思考,不用作答,先回答结果)(2)辩论结果:失败: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
胜利:没有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3)胜利原因: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延续:汉代水官、今天。
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延续下去。
--->李冰的伟大精魂:为民造福,守住民心。
(4)作者的思考:向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立场问题:民心向背(此即辩论内容)作者态度:某种乐观。
六.解读第四部分――贴近苍生的神思考:1,为何写横江索桥?明确:突出李冰的自信2,李冰为何自信?明确:为民造福3,自信的结果如何?明确:被人膜拜,成为神4,什么样的是神?明确:实实在在为人民造福的升格为神。
5,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什么?明确:人们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
那么神的作用是为民造福。
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
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
只有真正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成为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6,结合现实,理解主人公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