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能够为人类提供清新的空气、稳定的气候、水资源和居住环境等基本需求。

保护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保障生态平衡,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分别是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一、气候调节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调节气候。

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固定碳元素,将其转化为生物质物质,并储蓄在树木的体内。

而这些储蓄的生物质物质可以被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家具、纸张等物质,使其从树木中得以转换到人类使用的物质。

因此,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储蓄碳元素,达到了气候调节的作用。

二、水资源保护森林的树木和土壤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水功能。

森林中的树木吸收水分,将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空气中,同时也会将部分水分储存起来,供其他植物和动物使用。

森林中的土壤和枯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也能够让雨水更加容易渗透到地下,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减缓水灾的风险。

水资源保护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其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无数种动物。

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生态链条相互依存,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保护森林资源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同时,生命力旺盛的森林也可以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质,使得空气更加清洁,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沂蒙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沂蒙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沂蒙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陈新军;阮芬;廉士增;许士欣【摘要】分析了沂蒙山区九间棚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措施下,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均为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封禁状态下草坡>水平梯田,土壤的蓄水能力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水平梯田>封禁状态下草坡。

综合来看,水土保持林下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最强,封禁状态下草坡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最弱,梯田由于人为耕作翻动土壤提高了土壤拦蓄地表径流的能力,但耕种和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能力较弱。

综合比较,水土保持林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土壤物理性质;沂蒙山区【作者】陈新军;阮芬;廉士增;许士欣【作者单位】临沂市水利局,山东临沂276001;滨州市滨城区水利局,山东滨州256600;平邑县水土保持局,山东平邑273300;临沂市水利局,山东临沂27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1.92土壤的水文特征决定了土壤的蓄水、持水能力,土壤水文功能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土壤层的厚度、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1]。

土壤层是大气降水的主要蓄存库和调节器。

由于母岩、气候、地形和植被不同,所以土壤物理性质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较小的尺度上,主要受植被、微地形以及人为干扰的影响[2-3]。

以往关于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报道较多[4-5],但以小流域为单元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还不多见。

沂蒙山区九间棚小流域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流域内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在削减地表径流、保持土壤肥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九间棚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在沂蒙山区有很强的代表性。

本研究分析了小流域内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沂蒙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与效益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与生态效应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与生态效应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与生态效应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作为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调节者。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森林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和全面的环境系统之一。

它们对气候、土壤、水源、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森林在环境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气候: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之一,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中的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吸收水分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而维持着复杂的生态平衡。

2.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其中包括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

森林为许多野生动物和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这些物种也为森林的生态平衡提供了支持。

3.保护水源:森林在水文循环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吸收降水并将其蓄存于土地和水库中。

同时,森林中的土壤和植被可以过滤雨水,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4.保持土壤质量:森林中的根系和地表覆盖层可以保持土壤稳定,并在植物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然而,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导致环境效应大大降低。

土地开发、木材采伐、非法伐木、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造成了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森林生态系统除了对环境产生影响外,还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态效应:1.营养循环:森林中的生命系统是闭合的循环系统,森林中的死亡生物会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分析

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分析

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分析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气候异常、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加剧,造林绿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

一、改善土地质量、水土水源保护
造林绿化可以改善土地质量,树木繁茂的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壤保持和水源管理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森林植物可通过雨水的过滤和地下水的增加,保护水土水源,维护生态平衡。

二、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森林具有天然的环保功能,在森林中,各种有机物可以不断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过程来消耗CO2,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同时,森林植物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微粒,净化空气。

三、增进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森林是生物的天然栖息地,提供各种生物所需的食物、水源和栖息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和起源。

通过造林绿化,可以提高森林植物的数量和品种,增加生态多样性,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增加社会繁荣和居民福利
建设大规模的绿化带和森林公园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人们的健康和快乐感。

同时,促进林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社会繁荣,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

山东临沂沂蒙山导游词

山东临沂沂蒙山导游词

山东临沂沂蒙山导游词山东临沂沂蒙山导游词(一)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1993年开发以来,先后投资近十亿元,本着先保护后开发,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凭借典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近百项行业认证和荣誉称号,现已成为沂蒙山旅游的核心主景区,沂蒙山区好风光的典型代表。

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

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

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育了浑厚的文化内涵,曾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驻留蒙山,吟诵蒙山。

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佳句,苏轼游蒙山诗曰:“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明代文字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还有民间典故、流传不胜枚举,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

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逐步开发为全省乃至全国休闲度假、健身康体绿色旅游胜地。

景区累计投资3.2亿元,开发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景点。

景区道路总长40余公里,形成了三纵二横的循环线路,建设公路10公里,石质台阶路32000多级,木质步游道3990米(已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天下第一步道),建在了20000平方米的停车场,配备了20部观光旅游车,建设了长1200米的客运索道。

景区建有三星级宾馆2处,建设了旅游购物市场,开发了鹿苑、药园、鸟园、竹园、花园、大型石质牌楼等新景点,配套了森林冲锋车、森林漂流、森林索道、采摘园、药园、雨王庙、金刚门广场等民俗风情娱乐项目,完善了通讯、卫生、安全等设施。

森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森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科 学 论 坛
I ■
Caiedcl iv
森 林 对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的 影 响
臧景会
( 龙 江 省 林 口 县 亮 子 河 林 场 黑 龙 江 林 口 黑 I7 0 0 0) 5
[ 摘 要]由于人 类活动 对生 态环境 的破坏加 剧 ,致 使大面 积的森 林沦为裸 地 。森 林植被 的破坏 导致 了越 来越严 重的土 地沙漠化 、水土流 失 和 干 旱 。 因此 , 建 设 一 个 功 能 完 备 、 结 构 合 理 、系 统 稳 定 的 大 型 防 护 林 体 系 , 使 森 林 覆 盖 率 进 一 步 提 高 ,沙 漠 化 土 地 得 到 有 效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得 到 基 本 控 制 , 生 态 环 境 和 人 民 群 众 的 生 产 生 活 条 件 从 根 本 上 得 到 改 善 森 林 不 仅 是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主 体 , 而 且 是 人 类 的 一 个 巨大 的 可 再 生 自然 资源 库 。 同 时 , 森 林 是 地 球 上 最 大 的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是 全 球 碳 循 环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因 此 , 加 强 森 林 植 被 对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作用 。森林植被 发挥着涵养 水源、保持水 土、净化 空气 、减少 风沙 、调节气 候 、保护 环境的作用 ,对生态 环境 的建 设起 着重要 的作用。 [ 关键 词] 森林 生态环境 建设 作用 中图分 类号 :s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1 0 — 1 x( 0 ) 5 0 3 — 1 9 9 2 1 2 — 0 4 0 0 4 0 森林 资源 是陆地 生态 系统 的主 体 ,森林 不仅具 有重 要 的经济效 益 ,而 且 具 有 重 要 的环 境 生 态 效 益 。森 林 是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主 体 ,具 有调节气候 、防风 固沙、涵养水源 、保护生物 多样性等 多种 生态功 能, 森林 的兴衰与生态 环境的好坏 密切相关 。 我 国森 林资源状况 和森林环境 问题不容 乐观 。 森 林 是 陆地 上 最 大 的 、 最 复 杂 的 生 态 系 统 ,科 学研 究 表 明 ,森 林 的涵养水源 、防风 固沙 、保持水土 、调节气 候、净化空气 、抗御 自然 灾 害 、维 持 生态 平衡 等 方 面起 着 重 要作 用 。 改革开放 以来,党和国家十分 重视森林和生态 环境 的建设 ,我省 林业近 1 0年有 了长足的发展 ,全省森林资源 出现 了全面增长 回升 的好 势头 。但 我们应该清醒地 认识到 ,我省 实现灭荒 ,绿化 仍然是低标准 的 ,是 带 恢 复 性 的 。 目前 森 林 质 量 差 ,林 种 树 种 结 构 不 合 理 ,幼 林 多 , 成熟林 少,常绿阔 叶林 少,森林的 防护 功能差 ,林业发 展还远远不 能 适应 生态 环境建设 的需要 。但 由于历 史造 成的掠夺 式经 营和乱砍滥伐 带来 的恶 劣后果 ,严重地 破坏 了森林 生态 系统的结 构与功能 ,逆 向演 替程度 很深 ,很难在短 期内扭转和恢 复,森林需要 个 较长期 的休养 生 息 的机 会 。 森林是 生态 环境建设 的主 体,在我国可持续 发腱过程 中有着不 可 替代 的作用 。所 以不 能把 森林看成是 大农 业的一个 分支,应该赋予它 同样 的地位 ,还要把它 真正看作是一 项关系 国计 民生的公益事业 ,是 关 系 到子 孙 后 代 国土 长 治 久 安 的千 秋 大 业 。 同 时 , 必 须把 林 业 、 水 利 、 农业 发展放在一起 ,从 整体一 考虑 并解 决 问题 。林业涉 及面广 ,需要 卜 广泛 动员和发动群众 参与,需要政府 的坚强领导和 行政下预 ,才 能完 成 艰 的造林 绿 化 仃 , 。 秀 生态 环境建设 经济 开发 相结合 ,关键要从 根本上摆正林业 的位 置,国家要从宏观 上调整投资 比例 ,适度 向封 山植 树、退耕还林 、水 土保持 、建立 防护林体系倾斜 。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计划,统 安排 ,付诸 实施。 采育结合 ,广泛开展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等为主的森林造林活动。 在 部 署 生 态 环 境 治 理 项 目时 ,要 统 一 安 排 工 程 设 施 与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的 投 资 ,使 之 与 它 相 适 应 ,相 配 套 。 森 林 建 设 的 意 义 进入 2 l世纪 ,随着 我国社会 、经济持 续快速 的发 展 以及我 国林 业建设全面 实施 以生态建设为 主的发展战略 ,各 级林业部 门不断统一 思想认识 ,以丰 富的森林资源 为依托 ,以日益增 长的森林 生态环境建 设为导 向,森林 产业规模不 断壮大,生态效 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稳步增长 ,为保 护森林资源 。合理调整林 区产 业结构 ,带动 农村脱贫 致富 ,促进 社会经济文 化全面 发展 起到积 极作用 。 随 着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战 略 目标 的 确 立 ,促 进 人 与 自然 、 资源 开 发 与 保 护 、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和 谐 发 展 是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必 由之 路 。 我 国 林 区 蕴 藏 着 极 其 丰 富 的高 品位 的 自然 森 林 资源 , 有 着 独 特 的 、 极 其 重 要 的 自然 生 态 、 历 史 文 化 和 科 教 审 美 等 方 面 的价 值 ,这 些 资源 是 我 国 壮 丽 河 山 的 精 华 , 国家 形 象 的 构 成 要 素 , 中华 民 族 的宝贵财 富和精神支柱 ,是国家特殊 的、珍贵的、不可 再生 的自然 垄 断 性 资源 。 保 护 好 这 些 自然 遗 产 资 源 ,对 于 保 持 并 延 续人 类 文 化 多 样性 、生态 多样 性和优美 的 自然景观 ,促进 人类文 明和社会 进步都具 有无可替代 的意义和作用 。森 林发挥着涵养 水源 、保持 水土、净化空 气 、减少风 沙、调节气候 、保 护环境 的作用 。了解和研 究气 候变化与 森林 生态 系统之间的相互关 系 ,趋利避 害,对实现生态 环境保护和经 济 的可 持续发展有重 要的现 实意义 。 二 、森 林 改善生 态环 境 的 措施 森林 资源 是 自然 留给 人类 的珍 贵遗产 ,也是现 代经 济社 会发展

临沂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临沂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临沂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获得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人们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破坏了大自然,其中以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临沂市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阐述了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以加强临沂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标签:临沂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改造自然,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鲁东南,面积和人口均为山东省第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较快。

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占用耕地,建设工地,砍伐树木等,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水土流失也日益严重。

本文从临沂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措施以期盼临沂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1.水土流失原因1.1自然因素1.1.1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对临沂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极端气候的影响,如暴雨、干旱等,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气温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1.1.2岩石透水性差临沂市主要分布透水性较差的石炭纪石灰岩和泥岩,降水难以渗透到地下,易在地上形成多种径流,如坡面流等,极易侵蚀土壤,特别是疏松土层,从而引起水土流失。

1.1.3季风气候显著临沂市位于华北地区,受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较为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年内分配不均,雨季使得很多地表土壤疏松的地方受到冲击,导致水土流失。

1.1.4植被覆盖度较低临沂市植被覆盖率整体较高,但部分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原因,植被生长条件和环境不佳导致地表植被覆盖较少,郁闭度较小,减少雨水停留地面上的时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1.2人文因素1.2.1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土流失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1]。

临沂市城市化发展迅猛,房地产开发、道路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不合理开发建设等导致路面硬化面积急剧扩张,加强地面的雨水积蓄功能,导致大量降水在地面流动加剧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后的生态效益

植树造林后的生态效益

植树造林后的生态效益一、植树造林的概念植树造林是指在荒山、荒地、河岸、道路等地种植树木,以达到绿化、防沙、固土、保水、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的活动。

植树造林是人类改造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1.改善空气质量:树木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并释放出氧气,提高空气品质。

2.调节气候:植树造林能增加大气中的水分,降低气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保持水土:树木的根系能固土保水,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

4.增加水资源:植树造林能提高地表水的蓄存能力,增加地下水水位,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5.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植树造林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6.减缓气候变化:森林是地球上的“碳汇”,树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7.净化水源:树木能吸收和过滤地表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8.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能提高地球的绿化程度,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9.防风固沙:树木能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保护农田和城市。

10.噪声治理:树木能吸收和隔绝噪声,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三、植树造林的意义1.促进可持续发展: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植树造林有助于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

3.保障水资源:植树造林有助于涵养水源,保障人类的水资源需求。

4.促进经济发展: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植树造林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5.提高国民素质:植树造林是全民参与的公益活动,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6.维护国家安全:森林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植树造林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

四、我国植树造林政策及成效1.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

2.成效:近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和种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从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资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探讨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一、气候调节植被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能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调节气候。

植被覆盖面积的减少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释放,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植被变化还影响着水循环过程,林地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降水量,保持水资源的供给,而草原的蒸腾作用则可以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二、土壤保持植被的根系能够固着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当植被变化导致地表裸露,风雨侵蚀会迅速剥夺土壤肥力,导致土壤贫瘠和沙漠化。

此外,植被的残渣会逐渐分解形成有机质,有助于土壤保水和提供养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植被的恢复和保持对于土壤保持至关重要。

三、水资源调节植被可以调节水文循环过程,影响降水形式和水源的分布。

大面积的森林可以促进降水形成,增加降水量;而草原和农田则能够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植被的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减缓降雨的径流速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一旦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水文循环会受到破坏,导致水资源的不平衡和水源的缺乏。

四、生物多样性维护植被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植被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种类繁多的植被能为不同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

当植被失去多样性,生物群落会受到威胁,物种数量和数量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类应当意识到植被保护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恢复和保护植被,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作者:孟正刚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3期孟正刚(丘北县林业局,云南丘北663200)摘要:森林是大自然的可再生资源,对于大自然的生态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口的增加和发展需求,造成了森林覆盖率的锐减,空气、气候等问题一一出现,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通过介绍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帮助人们认识森林对于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保护和建设这“地球之肺”。

关键词:森林;生态环境;改善;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利用大自然资源得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造自然、推动经济上有了质的飞跃,但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

目前不光是国内,整个全球自然生态中的森林资源出现告急。

过去对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当前的状况,更有甚者有些地区因为森林过度破坏,已经发生过严重的自然灾害。

1目前全球森林覆盖的现状过去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是反映该国土地面积和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而当前则是一个国家生态环境优劣的判定标准。

全球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约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4%。

森林面积覆盖率最低的是非洲的埃及,仅为其国土面积的十万分之一。

亚洲各国中韩国约是61%、日本约是64%、中国则只有20.4%左右。

提高我国森林面积的覆盖率,改善国内的生态环境显得迫切而又必要。

我国国土辽阔,森林统计面积仅有1.75亿hm2,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北地区,地域分布不均,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2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主要作用2.1 净化空气目前我国环境方面面临最多的是空气问题,雾霾成了人们挥之不去又无可奈何的头疼问题。

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并不是主要造成空气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并未把森林等绿化植被的建设作为重点保护项目共同开展,在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后,并没有及时补充新的可持续发展森林培育计划。

森林中的植被经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这个过程中只有二氧化碳被吸收的多,释放氧气才能越多,只有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才能实现。

人工林造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

人工林造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

人工林造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工林造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工林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播种、栽植或无性繁殖等方式,在原本没有森林覆盖的土地上建立新的森林。

这种方式在提供木材、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影响。

人工林造林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工林能够增加森林覆盖率,从而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缓雨水的冲刷速度,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

这对于保护土地资源、维持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人工林的种植可以大大降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风险。

其次,人工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从而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

人工林的大规模种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天然林减少所导致的碳吸收能力下降。

此外,人工林还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虽然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通常不如天然林丰富,但它仍然可以为一些依赖森林生存的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

例如,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可以在人工林中筑巢、觅食,一些昆虫和植物也能够在人工林的环境中繁衍生长。

然而,人工林造林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人工林往往种植单一的树种,这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

与天然林复杂的生态结构相比,人工林缺乏多层次的植被和丰富的物种组成,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

一旦遭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人工林可能会遭受大面积的破坏,而且恢复起来相对困难。

在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人工林的土壤质量可能不如天然林。

由于人工林的树种单一,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较为集中,长期的种植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淮河流域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的AHP分析(1)

淮河流域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的AHP分析(1)

2010年6月8(3):20227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Vol .8 No .3Jun .2010淮河流域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的AHP 分析王延平1,刘霞1,姚孝友2,张光灿1,董智1,高鹏1(1.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271018,山东泰安;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安徽蚌埠)摘要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选取定量表征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特征的植被状况、地形地貌、地表性质、土壤状况等指标,对该区域内林地、耕地、草地和裸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以制订该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

结果表明:在选取的7个用于评价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生态脆弱性的指标中,土壤侵蚀面积比例权重最大,为014412;其次为土层厚度,权重为012252;再次为地表枯落物量,权重为011505,这3个指标是评价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脆弱性的重要指标。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林生态脆弱度为017295,属于中等脆弱类型,脆弱度等级为二级;耕地和疏幼林地脆弱度等级也较高,分别为015658和015672,属于一般脆弱,脆弱等级为三级;草地生态脆弱度为014154,具有潜在脆弱性;有林地脆弱度仅有011834,属于不脆弱等级。

因此,沂蒙山区经济林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脆弱度;AHP 分析;沂蒙山区收稿日期:2009208221 修回日期:2010203211项目名称: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专项“淮河流域沂蒙山区植被演替规律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水利部、财政部科研专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机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一作者简介:王延平(1978—),男,博士研究生,讲师。

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张春强1,张芷温2,袁希功1,张建国3,李㊀欢1,赵传普1,张乃夫1,袁㊀利1(1.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安徽蚌埠233001;2.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山东泰安271018;3.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关键词]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摘㊀要]根据2018年度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其次为中度侵蚀,强烈及以上侵蚀所占的比例较小;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结果相比,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同时呈现侵蚀强度由高强度向低强度明显转化的趋势,反映了包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内的生态治理效果良好㊂在下一步工作中,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㊁治理上补短板㊂[中图分类号]S157㊀㊀[文献标识码]C㊀㊀[文章编号]1000-0941(2019)12-0014-03㊀㊀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属于北方土石山区,区内绝大部分土层厚度小于50cm,部分区域裸岩出露,若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耕作土地将逐年减少,人地矛盾将更为突出㊂因此,通过动态监测及时全面地反映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意义重大㊂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根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 2022年)“,2018年度,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开展了全覆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㊂1㊀研究区概况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和南部,总面积3.50万km2,涉及24个县级行政区(表1)㊂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㊁林地㊁建设用地㊁园地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㊁丘陵较多,与平原洼地相间分布,境内有泰山㊁沂山㊁蒙山等主要山脉;在坡度分布上,以坡度小于5ʎ的平缓坡面积最大,其次是5ʎ 8ʎ的中等坡;地表岩性以花岗岩㊁片麻岩为主;土壤主要有粗骨土㊁棕壤㊁褐土等㊂该区域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2 14ʎC之间,年均降水量为700 900mm,其中汛期(6 9月)雨量约占总降水量的70%㊂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几乎荡然无存,现主要为人工植被㊂表1㊀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统计资料所属流域县级行政区名称县级行政区数量/个面积/km2淮河流域㊀淄博市淄川区㊁淄博市博山区㊁临朐县㊁安丘市㊁枣庄市山亭区㊁泗水县㊁邹城市㊁平邑县㊁费县㊁沂南县㊁沂水县㊁蒙阴县㊁沂源县㊁莒南县㊁莒县㊁五莲县㊁日照市东港区1726272黄河流域㊀济南市钢城区㊁济南市莱芜区㊁济南市长清区㊁济南市历城区㊁泰山市泰山区㊁泰山市岱岳区㊁新泰市78743合计24350152㊀研究方法按照‘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办水保 2018 189号)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㊁规程㊁规范,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主要采用资料收集㊁遥感监测㊁野外调查㊁模型计算和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基础资料收集㊁解译标志建立㊁遥感解译及专题信息提取㊁野外复核验证㊁土壤侵蚀因子计算㊁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及强度评价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等,获取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并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2011年)相比进行动态变化分析㊂㊃41㊃中国水土保持SWCC㊀2019年第12期3㊀结果与分析3.1㊀水土流失状况2018年度,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有水土流失面积11029.10km2(全部为水力侵蚀),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50%,其中轻度㊁中度㊁强烈㊁极强烈㊁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76%㊁9.17%㊁3.81%㊁2.56%㊁1.70%㊂详见表2㊂表2㊀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2018年度水土流失面积统计所属流域水土流失面积/km2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总侵蚀淮河流域7696.20591.39208.92125.07113.688735.26黄河流域1432.21419.68211.06156.8874.012293.84合㊀计9128.411011.07419.98281.95187.6911029.103.2㊀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结果相比,2018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54.02km2,减幅为7.96%,略高于全国平均减幅(7.20%)㊂其中:轻度侵蚀面积增加3031.58km2,增幅49.72%;中度㊁强烈㊁极强烈㊁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2108.97㊁1311.28㊁550.73㊁14.62km2,减幅分别为67.59%㊁75.74%㊁66.14%㊁7.23%㊂详见表3㊁图1㊂表3㊀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2011—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年度水土流失面积/km2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总侵蚀20189128.411011.07419.98281.95187.6911029.1020116096.833120.041731.26832.68202.3111983.12变化情况3031.58-2108.97-1311.28-550.73-14.62-954.02变幅/%49.72-67.59-75.74-66.14-7.23-7.96图1㊀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3.3㊀结果分析根据动态监测结果,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在全区域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低覆盖林地㊁草地及部分耕地;其次为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田面有坡度㊁质量较差的梯田和部分坡耕地;强烈及以上侵蚀所占的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采矿用地㊁坡度较大的坡耕地和低覆盖的坡地果园㊂总体来看,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同时呈现侵蚀强度由高强度向低强度明显转化的趋势,反映了包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内的生态治理效果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该区域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不断提高㊂20132015年,山东省省级以上财政投入水土流失治理年均约2亿元[1],同时大力发展民营水土保持,广泛吸引社会投入[2],在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开展了造林㊁坡耕地改造㊁梯田修建与维护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系列水土保持措施,造林㊁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修建梯田等截短了坡长,改善了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了土壤侵蚀㊂(2)森林面积增加㊂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8)“,2011 2017年年均造林面积约1960km2,据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山东省森林覆盖率增至17.51%,森林植被质量状况逐年增长,森林郁闭度㊁植被盖度逐年增高,造林措施实施力度逐年增大,植被自然恢复速度快㊂在侵蚀计算中,生物措施因子减小,导致水土流失面积下降㊂(3)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减少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山东省2011年城镇人口比例为50.95%,2017年增至60.58%,随着农村人口减少,部分山丘区耕地改为杨树等用材林地,人为耕种等扰动程度减轻,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㊂(4)基本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全覆盖㊂‘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于2014年正式颁布施行,深入推动了水土保持 三同时 制度落实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不断深入,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实现常态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㊁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逐年提高,生产建设项目 天地一体化 监管㊁重点工程 图斑精细化 管理等提高了水土保持管理水平,有效遏制了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㊂(5)区域内部分县级行政区水土流失面积增加㊂主要原因:一是采矿用地㊁风力发电㊁新修道路等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活动引起,主要是近年来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施工期间扰动活动频繁,对原有地形地貌㊁植被㊁工程措施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尤其是高强度侵蚀面积增加;二是对梯田的粗放式管理,导致梯田质量下降,致使水土流失加重;三是在侵蚀计算过程中,受无法全面统计措施数据㊁准确区分梯田工程质㊃51㊃张春强等: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量等影响,造成了计算误差㊂4㊀存在的不足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启示4.1㊀存在的不足2018年是本区域实施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的第一年,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1)生产建设项目在实际扰动中普遍采取了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在CSLE模型计算中无法体现,比如在采矿用地B因子赋值是按照无植被覆盖考虑的,致使土壤侵蚀模数偏大㊁土壤侵蚀强度偏高㊂(2)区域水土流失因子不够细化,部分采用了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采集的数据,难以体现局部的区别与差异㊂比如:水利部下发的小流域林下盖度曲线与区域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山东莱芜栖龙湾有林地林下盖度平均为85.7%,园地林下盖度为73.6%,明显高于区域实际情况;另外监测区域内普遍存在低标准梯田,按照‘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E因子土坎梯田取值0.084㊁石坎梯田取值0.121进行计算,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偏少㊂(3)基础资料㊁遥感影像质量等因素影响了成果质量㊂以GF-1(高分一号)㊁ZY-3(资源三号)等为主的2m分辨率影像,一般可解译到土地利用三级类且有一定规模的面状水土保持措施,对其他措施难以识别和界定,也难以分辨措施质量,影响了对工程措施因子E的取值㊂4.2㊀对下一步工作的启示(1)与行业强监管相结合,利用正在开展的生产建设项目区域遥感监管㊁ 天地一体化 监管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等,对生产建设活动用地,尤其是采矿用地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修正㊂同时针对生产建设活动建设期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㊁侵蚀强度普遍较高的问题,切实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坚决纠正先破坏后治理的错误行为,强化建设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水土保持 三同时 制度,真正管住新增人为扰动破坏,把人为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限度㊂(2)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进一步细化和当地化,比如对工程措施因子结合梯田措施质量进行赋值,专题开展区域林下盖度的野外调查㊁确定适合各区的林下盖度曲线等㊂工程措施因子取值方面,一是协调好与统计数据的关系,另外利用2 3年时间,结合野外调查,构建好服务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本底基础图斑,由点到面逐步细化,为区域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支撑㊂(3)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的实施,对区域水土流失减少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沂蒙山大峪小流域治理项目实施后,土壤侵蚀面积消减率为88.9%,侵蚀模数降低率为76.7%,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均大幅度降低[3]㊂目前,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仍存在部分坡耕地㊁低覆盖林地㊁低标准梯田等,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应进一步补齐治理短板,提高防治成效,在今后的综合治理中,应加大多渠道投资力度,发挥先行示范优势,提高防治标准,推广实施免耕㊁少耕㊁休耕㊁轮休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㊁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㊂5㊀结㊀语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改革开放初期山东省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区,随着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在山丘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层层设防㊁节节拦蓄和增加地表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让跑水㊁跑土㊁跑肥的 三跑田 逐步变成了保水㊁保土㊁保肥的 三保田 ,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生动诠释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㊂通过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摸清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尚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对下一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㊁合理㊁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凌九平.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40年成效与启示[J].中国水土保持,2018(12):28-31.[2]凌九平.山东沂蒙山区民营水土保持发展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6(10):21-23.[3]邢伟,胡续礼,张荣华,等.淮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土壤侵蚀防控效果[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2):137-146.[作者简介]张春强(1987 ),男,山东临沂市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㊂[收稿日期]2019-08-10(责任编辑㊀张培虎)㊃61㊃中国水土保持SWCC㊀2019年第12期。

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森林植被可以吸收水分,维持水土保持,把降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缓洪水,调节水位,保护水质,改善气候,减少冰
凌及风沙,从而影响水循环和水平衡。

(1)水的收集:森林植被的作用既包括水的收集,以及植被根系的深度。

植被对土
地的侵蚀和遮盖、水土交换能力、凝集能力,对植被根系的深度和直径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为土地水量的收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地表径流保存,并形成地下径流,保持
地下水稳定的增减,维持水的循环和稳定的水平衡。

(2)降雨的深度传递:森林植被通过水汽蒸发,形成降雨,参与降雨的深度传递,
减缓降雨,增加降雨的深度传递,有利于土壤水量的积累和流失,促进水土的稳定变化,
调节水土保持平衡,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使植被得到良好的供水。

(3)减缓洪水:森林植被可以通过种植尤其是低矮植物,形成透水层,减缓洪水的
冲刷,减少洪水的总量并降低洪水的能量,保护人类设施和环境的安全。

(4)调节水位:森林植被不仅能够缓冲洪水的冲刷,降低洪水的总量,保护河道的
安全,还能够增加河道的蓄水量,维持水位的稳定,保持水循环和水平衡。

(5)保护水质:森林植被不仅能减缓水体的冲洗,减少泥沙,还能够在紊流区或河
流滩侧带,或河湖岸边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体的有机物状态及滋生有益生物。

(6)改善气候:森林植被可以有效减轻风、雪、蒸发等恶劣天气带来的冲击,减少
冰凌及风沙,改善气候环境,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维持水循环和水平衡。

蒙山不同森林植被对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蒙山不同森林植被对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混交林[。乔木树种主要有松 、 、 ¨ 柏 刺槐 、 麻栎 、 落叶 松等; 灌木主要有金银花 、 紫穗槐 、 酸枣、 黄荆条、 胡 枝子等 ; 草本主要有菅草 、 白草 、 马唐 、 羊胡子草、 百
1 研 究 区 自然概 况
蒙山位于鲁中东南部( 沂蒙 山区)位于 173 , 1。5 "1 8 OE 3 。 6 0 地跨平邑、 阴、 - 1。 ,5 0~3。 ' 2 1 0 N, 蒙 费县 和沂南 4县交界处, 呈西北东南走向, 7 m, 长 5k 总
Ke r s ola d wa e o s r a in; e e ain t p y wo d :s i n trc n e v to v g t t y e;iv s ia in a d a ay i ; e g h n mo n an o n e tg t n n l ss M n s a u t i o
- 8 为多雨 区流域 , 区沂 、 - 是该 沭 沂蒙 山区是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的降水集中在 6 - 月 , 1] .。 该 区一般土层浅薄 , 地力贫瘠 , 土壤物理性状差 , 水 河及其支流洪水的主要供给源[2 土流失严重[。对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山地丘陵防 ¨ 蒙山土壤类型主要以棕壤和褐土为主 , 二者呈 多为微酸性一 中性土壤。 棕壤多由花岗岩 护林建设 , 明显增 加了植被 种类 , 高了森林覆 盖 复区分布 , 提 率, 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 1 为探讨不同植被下的水 ] 土保持效果 , 2 0 -20 年对蒙 山的植被类型 、 于 0 0  ̄0 4 - 水土流失和 防护效果进行 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 : 水土保持 ; 植被类型; 调查分析 ; 蒙山 中图分类号:78 5 ¥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76 (0 60—040 10—41 20 )50 1—3

森林改培对土地生态功能的维护

森林改培对土地生态功能的维护

森林改培对土地生态功能的维护森林改培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手段,对于维护土地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森林改培的定义、森林改培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影响以及森林改培在土地生态功能维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 森林改培的定义森林改培是指通过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以改善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抗逆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森林改培包括对森林树种、林分结构、林地土壤、水文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2. 森林改培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影响森林改培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改善土壤质量森林改培通过调整树种和林分结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增加树木的根系活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2.2 保护水源和水土森林改培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

同时,森林改培还可以改善地表水文循环,增加降水入渗和地下水补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增加生物多样性森林改培可以创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提供不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

森林改培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树种,增加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2.4 改善空气质量森林改培可以增加森林的碳汇功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森林改培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的质量。

3. 森林改培在土地生态功能维护中的应用森林改培在土地生态功能维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治理退化土地森林改培可以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治理退化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改培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增加植被覆盖,防止沙漠化的扩展。

3.2 恢复生态平衡森林改培可以通过调整树种和林分结构,恢复生态平衡,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森林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居住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植被在很多方面对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森林植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常常具有较为清新的大气环境,其原因是森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等气体,从而维持空气的新鲜度。

同时,森林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尘埃、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外,森林还可以抵挡风力,减缓气温波动,防止气候变化等。

第二,森林植被对水环境的影响。

森林的树木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形成地下水库,维护地下水的稳定性和供应能力。

在雨季到来时,森林地区的山泉被充分蓄水运用,不仅可以滋润植物,还可以为人们提供饮用、灌溉等用水。

另外,在森林植被的覆盖下,绿色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形成了多孔的根系系统,可以极大地减缓水的流速,防止水土流失等。

第三,森林植被对地球生态平衡的影响。

森林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森林生态系统将光能转换为植物物质的基础上,实现了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完成了有机物质分解和再生的过程,推动了地球环境的保持与更新。

森林植被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居住空间和有效的食物链,是生态多样性的体现之一。

第四,森林植被对消防安全的影响。

森林植被的火灾频率较其他地区要高,特别是在较为干旱和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其火灾危害会增大。

但是,森林植被也是维护消防安全的保障源源不断的措施之一,合适的林业措施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迭代,增加种间竞争与自然淘汰,促进珍惜森林资源从而减少火灾危害。

综合来看,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对大气和水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对地球生态平衡和消防安全的影响等。

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也是维护生态环境和生命安全的关键前提。

需要更多的人们投入到森林生态知识的学习中,并积极支持相关环保和森林保护的工作。

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

这些植物群落覆盖地球陆地的大面积,全球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为31.7%,主要集中在南美、中非、俄罗斯和东南亚。

森林对全球碳氧平衡、水循环和水平衡以及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森林水循环是陆地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植被是陆地水文循环的各个重要过程的参与者,不但影响森林植被的结构、功能与分布格局,还影响地球表面系统的能量收支、转换和分配,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功能不仅是其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等其它功能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分的蒸散和地表径流三个方面阐述森林植被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一、森林植被对降水的影响由于森林植被大面积覆盖的区域常常是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如热带雨林地区终年多雨和亚热带温带森林在湿季的长时间降雨),所以研究森林植被对降水的影响是森林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的重要环节。

森林植被常把降水量分异为林冠截留量、茎叶流量和透过量三个部分。

在茂密的森林林冠的作用下,降雨的一部分因为被叶、枝、茎等拦截而不能直接到达地面,并通过蒸发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回流入大气层,这一部分被称为“林冠截留”,林冠截留率一般在10%~30%,有少数的热带雨林可达到30%以上。

林冠进一步将储存的雨水汇集起来从冠层表面滴落或沿树木的茎部导向地面,这一部分称为“茎叶流量”。

从林冠间隙直接落入地面的降水成分称为“透过量”。

林冠截留量、茎叶流量和透过量三者的比例随林种,林木分布密度的不同而不同,过多的林冠截留量减少了参与陆地水循环的水量,对生物发展和人类活动有不利影响,而茎叶流量的增加能促进植物的保水持水,却不利于干流的形成,其比例关系也是研究森林植被对降水影响的主要切入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渐渐认识到自身生存及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沂蒙山区是山东鲁南地区的重要地理单元,该区域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对鲁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沂蒙山区的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动态变化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标签: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动态;生态环境引言森林植被對人类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植被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缓解全球温室效应;通过蒸腾作用以及对水分的调蓄作用来调节全球水循环;通过对气流的阻挡与水土保持作用而改善生态环境。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森林植被大面积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黄土高原为例,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加剧;水、旱灾情加重;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

本研究可以为沂蒙山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服务;为沂蒙山区森林的开发和管理提供方向;为当地森林植被的保护提供依据。

一、研究区域概况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34°6′ˊN-36°36′N,116°34′E-119°37′E之间,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总面积为31695.15 km2 ,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0.18%。

本区受断块构造的控制,形成了自西南向东北岭谷相间排列的地貌格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

全区主要地貌类型有中低山地、丘陵、山间平原或盆地以及冲积平原等。

其中,蒙山、鲁山和沂山海拔均逾1000m。

全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2-13.3℃左右,年总降水量680-860mm ,是山东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主要河流有沂河、沭河、泗河、薛河以及东部沿海傅疃河。

土壤以棕壤和褐土为主,土壤类型丰富,棕壤与褐土两大土类交错分布。

植被覆盖率85%-90%,主要为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

二、国内外森林植被变化研究进展(一)国外研究状况1.森林植被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学者对比全球陆地有、无植被覆盖时,气候和大气环流的变化。

结果表明,陆面植被覆盖的变化会改变地表能量通量的收支,从而影响气候和大气环流;还会向上延伸影响到对流层的中高层;影响全球的气流运动、气温与降水。

无植被覆盖时,赤道与中纬度地区降水减少,副热带地区降水多;反之,副热带地区气候变干,亚非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减弱[1]。

高甲荣等学者评述了国外森林水文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森林植被在改善小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2]。

赵建军对北美洲阿巴拉契亚山区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为此区域在过去25年里,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NDVI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其中常绿林和落叶林的下降趋势最大[3]。

NDVI受经纬度与气温、降水影响;NDVI与气温和降水有很大的相关且有滞后性,在春秋季节最为显著[3]。

梁博毅等学者分析了1982-2012年间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域以及雨林内部的植被变化。

该区域叶面积指数在此期间整体上呈现波动变化,在2000年后LAI先降低后升高之后趋于稳定;东南部地区降低明显;其他地区不同时间段内热带雨林的面积交替出现扩展或收缩[4]。

邹大林等学者对埃塞俄比亚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林业落后的原因;研究涉及到该国家中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自18世纪以来,森林面积一直减少;在1990-2010年之间,森林面积平均每年减少0.93%[5]。

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的植被研究情况并不被人们所熟知,有学者从生态学角度对该区域的植被进行研究,总结出该区域在植被分类上包括七个主要的陆生及湿地的森林植被类型。

马迪、刘征雨等学者利用模拟实验得出东亚季风区森林覆盖度增加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森林覆盖度增加后,蒸散作用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使该区降水量增加;此外,森林覆盖度增加降低了地表反照率,造成地表反射短波辐射减少,是气温降低的原因[6]。

韩佶兴对于东北亚地区2000-2011年12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了研究,表明朝鲜、日本,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境内的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锡霍特山脉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最高,可达80%;而东蒙古高原区植被覆盖度最低,仅为20%左右[7]。

东北亚地区植被覆盖度大小与地形关系显著,山地高于平原区。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三种森林类型植被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整体都呈轻微下降趋势,其中针阔混交林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下降了2.31%;针叶林变化率最小,降低了0.99%[7]。

2.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季劲均、马迪等学者分别从全球尺度与区域尺度研究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表明了森林植被覆盖增加会影响蒸腾作用和地表粗糙度,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降水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变反照率影响地表能量收支从而影响气温的变化[1][6]。

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和范围,受不同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升温或降温的可能。

从全球范围和长时间尺度来看,植被分布的存在使得热带和中高纬度因为气流的变化,降水凝结潜热加热增强,三圈环流加强,副热带变得更干;而在纬向上,若无植被,海陆热力性差异大,夏季风增强,季风降水也增多;而植被存在使亚非夏季风减弱[1]。

从区域范围和短时间内来看,森林植被覆盖度的提高会降低东亚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增加;海域附近的气温在冬季会因森林阻挡作用而升高[6]。

关于国外森林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有学者从森林水文方面进行研究,指出森林植被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水量,降低洪峰、增加枯水期水流量;森林植被覆盖的增加能减少径流泥沙、延缓径流回流速率、改善水质[2]。

同时森林植被变化对某一区域降水的影响不明显,而且增加森林覆盖率会减少流域产水量。

(二)国内研究状况1.森林植被动态变化研究我国森林资源有限且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众多学者也对我国的森林植被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王思远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林地分布的总态势为:大致以大兴安岭—吕梁山—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是林地分布集中区[8]。

中国的森林植被受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分别呈现出南北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和垂直方向上的有规律性变化。

5年间我国植被变化幅度并不太大,但总趋势是植被覆盖减少;特别是东北植被减少较多,而西南部相对变化较小[8]。

宋庆丰对中国近40多年的森林资源变迁与生态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表明我国的森林生态功能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19]除了对我国森林变化的总体研究,也有众多的学者对我国东北、东南和西南三大主要林区的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有学者对东北地区的森林植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时间范围从10a-90a不等,得出东北地区自1896年以来森林植被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近20多年以来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10]。

从多个研究角度来看,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植被面积呈现缓慢地减少趋势。

对于我国东南部森林植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东南部森林植被的NDVI与气温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在春夏季呈现增长趋势;而降水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总体上来讲,东南地区的森林群落呈正向演替,植被生长期延长,森林植被保护良好[11]。

关于西南地区森林植被,学者们从多个角度作了研究:一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贵州与渝东南的森林面积在历史时期持续减少[12];二是从自然地理学角度看,对云南地区的森林植被演替进行了较长时间尺度的研究,对过去的森林植被进行重建,表明该区域的植被是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到现今覆盖于地表的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三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了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群落,提出该区域主要由六种热带植被型和一种暖热带植被型组成。

2.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森林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周围环境的变化。

我国的学者针对森林变化而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空气质量、水环境及水土保持的影响。

森林植被的变化对于空气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森林植被能通过释放负氧离子起到降尘、杀菌、调节小气候作用;调控空气中PM2.5的含量。

携带粉尘的气流流经林冠层由于树叶的阻挡使得粉尘落于地表或附着于树叶表面从而起到降尘滞尘的作用。

对于PM2.5的调控会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利用叶面的气孔吸收作用、荫蔽和自身的蒸发散作用来吸收污染物,截留携带型颗粒;降低温度从而降低化学反应减少产生的次级污染。

通过对城市的PM2.5的调控研究不难发现,森林植被的增加削弱了PM2.5和PM10在一天内的峰值,使其变化现象尤其在夏季和秋季最为明显。

通过对区域研究发现,森林植被的截留作用对林内降水进行再分配,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13];减轻降水与滴水对土壤的侵蚀,对土壤结构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植被根系的阻挡作用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使流域产沙量少,降低了大气降水中的酸性环境,改善水质;削减洪峰,延长汇流的时间,使得河水的径流保持稳定[14]。

(三)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对于植被动态变化研究的方法和依据有所不同;短时间尺度内(1-10a)对于主要依赖于遥感的定位观测与控制实验;中等时间尺度(100-1000a)主要依靠是树木年轮和历史文献;更长时间尺度则需要动植物残体和孢粉等证据。

然而大多数学者对于森林植被变化主要利用遥感监测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所以对于研究区域的时间范围有限制,在十年到几十年,更长时间尺度的研究很少;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集中于1990-2005之间,缺少对近年的研究数据。

森林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中降水和径流量影响大小的结论仍存在争议。

从对影响降水变化的这一方面来讲,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森林植被的提高使得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从而导致降水的增多;而有的学者认为森林植被覆盖度提高以后,由于森林的滞尘作用与吸收作用使空气中形成降雨的凝结核减少,反而使区域内的降水减少。

关于影响径流量方面主要存在3种争议:一种观点是森林植被對于径流量无影响;第二种是森林植被提高会增加径流量;第三种观点是认为在干旱和湿润地区,森林植被面积增加会对水分的吸收与滞留作用增强,减少径流。

三、沂蒙山区森林研究状况(一)森林植被动态变化研究情况沂蒙山区的森林植被曾遭受人为活动的破坏,后来认识到植被对于环境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分别对沂山和蒙山进行了植被恢复:蒙山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进行了长期地封山育林,人工种植黑松、赤松、油松、栓皮栎等人工林将近350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