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笔记精讲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一、骨伤科学概述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骨骼和相关组织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骨伤科学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学的一些精华内容,为读者提供基本的了解和参考。
二、伤寒和骨伤科学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中医骨伤科学中有关伤寒的研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医认为伤寒可以导致骨伤,而且骨伤是伤寒的一个典型症状之一。
经典中医文献中提到的伤寒骨伤病案不仅为我们了解伤寒和骨伤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中医治疗骨伤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三、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较为独特,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来确定病情。
望诊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来判断病情;闻诊可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来辨别病源;问诊可以询问患者有关症状和疾病史等信息;切诊可以通过按摩患者的相关部位来观察病情。
通过这些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四、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学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骨伤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服用中药来调节患者的体质,缓解疼痛和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针灸疗法则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拉伸患者的肌肉和骨骼来改善病情。
这些治疗方法在中医骨伤科学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五、中医骨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骨伤科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许多骨伤病症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中医骨伤科学在引进现代医学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传统治疗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六、总结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骨骼和相关组织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通过对中医骨伤科学的精华内容进行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伤科学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 “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 (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 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 ,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 )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 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 人体内部变化 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 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骨伤科跟师笔记
骨伤科跟师笔记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
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
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
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
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
诊断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
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
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
(血沉、白细胞均不高)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
鉴别诊断:二头肌长头滑脱。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孕妇三个月左右下腰痛。
治疗手法整复:可选择推拿、按、摩、滚、摇、扳、拍等法进行局部松解、整复其错位的筋骨。
中医骨伤学重点笔记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长期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长期步行引起跖骨疲劳性骨折。
3、骨折常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如桡骨远端骨折。
4、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与津液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气滞的特点: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广泛,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骨伤科跟师笔记
骨伤科跟师笔记骨伤科跟师笔记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得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得关系,筋得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得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得活动功能得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得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得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得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得关节隙(缝)。
筋出槽与骨错缝得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
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
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就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得诊疗实施。
?诊断?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
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得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
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
(血沉、白细胞均不高)?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
?鉴别诊断:二头肌长头滑脱。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孕妇三个月左右下腰痛。
中医骨伤笔记
Ch.1 总论范围:骨伤:骨折、脱位骨病:骨关节各种病变ex.骨肿瘤、骨坏死等筋伤: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内伤:头部内伤,胸部内伤等中医骨伤科特点:简、便、廉、验中医正骨疗法于2006 年6 月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代:治病--- 石针、骨针--- 人工酿酒对治疗创伤疾病商代:「刀」作为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晋?葛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用竹片夹皮固定骨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法:补骨髓,长肌肉,坚筋骨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一部骨伤科专著▲治疗五大原则:清创缝合、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元?李仲南(永类钤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明?薛己撰(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强调突出八纲、脏腑、气血辨证论治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治伤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脊柱中段损伤采用通木固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治疗骨折四大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Ch.3 临床诊查诊断注意:注意全面观察,分析病位所在注意不要受光线影响注意化妆假象影响注意关键体征1.望步态:a.抗痛性步态:当一侧下肢疼痛,步态逐渐不稳,迅速转为健侧承重,多发于骨折、脱位、筋伤、感染。
b.短肢性步态:患侧下肢短缩超过1cm骨盆即不平,躯干亦发生倾斜,多发于骨折、脱位、肢体短缩。
c.剪刀步态:见于大脑性痉挛性瘫痪,步行时两腿前后交叉前进。
d.摇摆步态: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肾中肌痲痹,患侧负重时,躯干向患侧倾斜,双侧肾中肌麻痹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
e.跳跃步态:见于高弓足。
f.股四头肌瘫痪步态:患者走时用手压住患侧大腿前下方,以稳定膝关节,临床见于股四头肌麻痹。
骨伤跟师笔记10篇-1
王某,女,39岁,工人,初诊。患者全身关节处发黑半年余,但不疼不痒,舌质淡,舌体胖,脉沉细,余无任何明显不适,西医所有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异常。该病虽不是什么大病急病,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美观,于是患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诊治。老师诊断为肾阳虚证,予以温肾助阳之品治疗,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0g,附子10g(先煎),桂枝10 g,白术20g,党参15g。日1剂,7剂。老师认为,五脏主色中,肾主黑色,该患肾阳虚,真脏之色显露于外,故出现关节处皮肤发黑,故治宜温肾助阳,则病愈。我体会到,中医的学习已不仅仅限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思维的学习,思维的锻炼才是学习的精华所在。
导师签名:
中医骨伤名老中医跟师笔记
患者姓名: 郭晓峰
年龄:45岁
性别:男
就诊时间:2018年10月25日
疾病诊断:项痹
跟师地点:门诊/病房
患者男,45岁,2015年6月17日初诊:半夜咳嗽,无痰,颈项疼痛,上午易乏,汗多,呃逆,不大便,饮水多,舌暗红齿痕苔白脉细弦缓。桂枝 赤芍 制附子 细辛 枳实 厚朴 生大黄 生苡仁。 7剂水冲服,这里用的都是免煎剂,常用量。二诊:7月18日如约而至,诉便通腹畅,精神有好转,有觉得心下冷,背冷,舌暗苔白脉弦缓,改用苓桂术甘汤加鸡内金。在病人的一堆主诉中,好像没有一个重点,本来病人也就是慕名过来调理的,每个好像症状也都不重,但病人确实存在的不舒服涉及到全身。老师抓住少阴阳明合病,用了麻附细辛汤合小承气汤,由于该病人汗多,仲景明言无汗麻黄剂,有汗桂枝剂,于是就把麻黄变成桂枝芍药,舌苔稍微偏多(舌苔白介于薄白和腻之间),加了一味薏苡仁利湿。伤寒论在后世近两千年中,不断地被继承和发展,叶天士在经方的基础上创了温病学说,其成就是无法取代的,少阴阳明合病,临床似不多见。
骨伤跟师笔记10篇-1
性别:男
就诊时间:2019年01月08日
疾病诊断:跟痛证
跟师地点:门诊/病房
患者男,52岁,患跟痛证多年,未系统治疗,近1周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右足跟刺痛难忍,被服难近,今日跟师出门诊,老师详细给我讲解了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操作要点,在运用小针刀治疗时,先在足底寻找最敏感压痛点,用小针刀法用龙胆紫标好定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2~4mL皮下与骨膜上浸润麻醉,待麻药生效后,用小针刀于痛点中心垂直插入至骨膜下,刀口平骨膜,沿中心向四周铲剥,直径约2cm,拔出针刀,无菌敷料覆盖。传统常用的方法是中药内服外敷、外洗等,未能解决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等缺点。现代医学常用封闭治疗本病,尽管疼痛迅速缓解,但需经过药后疼痛反应期,且复发率高,有激素副作用等缺点。小针刀治疗具有疗效快、复发率低等特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按语:本例颈椎病属中医之“痹证”范畴。病因素体虚弱、过度劳损造成正气虚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邪气留滞于筋脉,则筋脉闭塞,气血瘀滞。运用本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故可取效。
签名:
导师点评:经方具有严谨的构成,精妙的配伍,其疗效是确定的,因此,只有熟读经典,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掌握其中的配伍要点。
签名:
导师点评:小针刀治疗的原理在于骨膜下拨离、松解炎症造成的粘连,以促进炎症的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故临床上用此方法治疗可达立竿见影之效,但松解后的骨膜可再次粘连而疼痛复发,临床屡见不鲜。
导师签名:
中医骨伤名老中医跟师笔记
患者姓名:刘海严
年龄:56岁
性别:男
就诊时间:2019年01月29日
疾病诊断:热痹
跟师地点:门诊/病房
王某,女,39岁,工人,初诊。患者全身关节处发黑半年余,但不疼不痒,舌质淡,舌体胖,脉沉细,余无任何明显不适,西医所有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异常。该病虽不是什么大病急病,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美观,于是患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诊治。老师诊断为肾阳虚证,予以温肾助阳之品治疗,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0g,附子10g(先煎),桂枝10 g,白术20g,党参15g。日1剂,7剂。老师认为,五脏主色中,肾主黑色,该患肾阳虚,真脏之色显露于外,故出现关节处皮肤发黑,故治宜温肾助阳,则病愈。我体会到,中医的学习已不仅仅限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思维的学习,思维的锻炼才是学习的精华所在。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一.小题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损伤的分类:1.)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骨伤笔记
一、总论1、三国时期华佗首创了对骨折做逆向牵引和夹板固定的治疗原则,并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中止痛,施行过“刮骨疗毒”术。
中唐时期的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将整复、固定、活动和内外用药确认为治疗骨折的大法,对开放性骨折主张首先冲洗伤口、后行手法整复骨折或扩创复位、缝合伤口、小夹板外固定和内外用药的治法。
2. 骨的发生有膜内化骨、软骨化骨、软骨的形成和长骨的形成四个阶段。
二、骨伤科物理检查一、基本检查法:1、望诊:望神色、形态;望肿胀、瘀斑;望畸形2、触诊:压痛;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弹性固定;包块骨擦感——在摆动、触摸骨折肢体时感知骨折断端的摩擦弹性固定——脱位关节因筋肉牵拉,常保持在一特殊畸形位置上,若对该关节被动活动,虽仍有活动度,但存在阻力,当外力去除后,肢体又回到原来固定的特殊位置3、量诊:A、上肢: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上臂:肩峰至肱骨外上髁;前臂: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或桡骨头至桡骨茎突;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尖,或脐至内踝尖(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用);大腿:髂钱上棘至股骨外髁,或股骨大转子顶点至膝关节外侧平面;小腿:膝关节内侧缘至内踝尖B、肢体周径的测量,应注意双侧肢体对照,同一水平对比测量,大腿测髌上10~15cm,小腿测最粗处,肿胀者测最肿胀处。
4、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为关节活动度。
此种以中立位为零度测量关节活动的方法称为中立位0°法。
二、骨关节检查法颈部:1、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取坐位,可向患侧或健侧屈颈,亦可前屈后伸颈部,检查者双手掌面压患者头顶部加力,若出现颈痛且向上肢肢端放射为阳性。
多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坐位,头微屈,检查者一手推患者头部向健侧,另一手握患侧腕部作相对牵引,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椎动脉扭转试验:患者头向后仰并向侧方转动,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为阳性。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骨伤是指因外伤或内在疾病引起的各种骨折、脱位、韧带撕裂等损伤。
骨伤在中医古籍中有详细的记载,中医理论认为骨伤是由外邪入侵所致,应及时处理,并进行科学的骨伤护理。
一、常见的骨伤类型:1.骨折:指骨头或骨干折断,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
2.脱位:指骨头与骨头之间脱离,位置不正常。
3.韧带损伤:指韧带被拉伤或撕裂,导致关节功能受限。
4.软组织挫伤:指皮肤、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受损。
5.骨裂伤:指骨头表面有细小的骨折。
二、骨伤护理的基本原则:1.止血:包扎止血,避免出血过多造成休克。
2.固定:保持受伤部位固定,避免骨折移位。
3.减肿止痛:冷敷减肿,热敷止痛,缓解疼痛。
4.促进愈合:中医药物、推拿按摩等方法促进骨伤愈合。
5.配合康复:采取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三、中医骨伤护理的具体方法:1.冷敷热敷:冷敷适用于初期减肿,热敷适用于缓解疼痛。
2.适当按摩:采用推拿按摩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伤愈合。
3.药物治疗:中药外敷、内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4.针灸治疗:采用针灸手法,调理气血,促进骨伤愈合。
5.理疗康复:采取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骨伤康复。
四、中医骨伤护理的注意事项:1.视病情决定用药:根据骨伤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2.避免外伤:受伤部位避免外力挤压、剧烈运动等,避免加重损伤。
3.注意休息:保持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疲劳。
4.注意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中医骨伤护理的治疗效果:1.中医骨伤护理可以促进骨伤的愈合,减轻疼痛,缩短康复时间。
2.中医骨伤护理可以减少骨伤的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3.中医骨伤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4.中医骨伤护理可以更好地发挥骨伤的自愈能力,加快愈合进程。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等多种手段,促进骨伤的康复。
中医骨伤学笔记(二)_图文_百度文库-更多文档分类
髋部疾病髋部功能:髋关节结构髋关节有支持人体及行动的功能,直立时支撑头部、上肢及躯干的重量;并能将作用于盆腔的外力传导至下肢。
髋部解剖:1. 2. 3. 4. 5. 6. 7.股骨头闭孔耻骨上枝坐骨结节耻骨下枝股骨头凹大转子8. 9. 10. 11. 12. 13.小转子髂前上棘股骨颈髋臼粗隆线骶髂关节髋部检查:望诊:● 重点观察:● ● ● ●● ● ● ● ●双下肢的长短骨盆倾斜的关连髋关节前部腹股沟髂前上棘股三角区大粗隆臀后区观察髋关节运动功能和疼痛反应髋部骨折和脱位:● 股骨颈骨折:下肢短缩、外展、外旋畸形● 关节后脱位:下肢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关节前脱位:下肢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粗隆间骨折:髋部有严重肿胀,有大片血斑,髋部向外突出,下肢伸直外展位骨折后脱位前脱位股骨大粗隆位置的测量:下肢骨折1. 负重和行走﹐短2CM则跛行2.3.4.5.复位要求高﹐避免侧成角(特别是胫骨,上下为平面活动的关节;股骨要求较低,上端为球状关节)肌肉发达﹐复位难﹐常用牵引骨折愈合慢﹐固定时间长注意再骨折的可能股骨颈骨折解剖:● 股骨头2/3在臼内。
●●血供1. 圆韧带支(内上骺动脉):圆韧带内小动脉,来自闭孔动脉,供应头内下小部分血运,在老年人此动脉逐渐退变而闭锁。
2. 骨干滋养动脉:对股骨颈血液供给很少,仅及股骨颈基部。
3. 关节囊支: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
损伤机制:年龄:(1) 年青需强暴力 (2) 年老仅低暴力骨折分类:四种病因:(1)摔倒大粗隆直接撞击 (2)下肢侧旋时颈部撞击髋臼 (3)累积应力致疲劳性骨折 (4)病理性骨折股骨颈骨折诊断:1. 外伤史:摔倒,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2. 年龄:老年人3. 一般征象:髋部肿胀(囊内骨折不明显),局部疼痛、压痛(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叩击痛(足跟部、大粗隆、膝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髋关节功能障碍4. 骨折特征:下肢屈曲、外旋、短缩畸形,可能摸到骨擦音,感觉异常活动困难5. 其它表现: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大粗隆在髂一坐骨结节联线之上①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腱侧。
骨伤重点笔记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提出损伤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症状学专著。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辑录了唐以前治伤的方药。
葛洪《肘后救卒方》颞颌关节,烧灼止血,口对口吹气,夹板固定。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清以前的骨伤科经验,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损伤的分类:按照受伤部位分外伤和内伤。
按照损伤性质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按照损伤后就诊时间分为新伤与陈伤。
按照损伤部位黏膜情况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损伤的专科分类:骨折,脱位,筋伤,骨病,内伤。
外力伤害: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
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包括传达暴力、扭转暴力等。
三期分治:损伤初期(伤后1~2周):(1)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
(2)行气活血法:活血化淤为主的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与活血并重的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
(3)清热凉血法:加味犀角地黄汤、清心药、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等。
(4)开窍活血法:黎洞丸、夺命丹、三黄宝腊丸、苏合香丸、苏气汤等。
损伤中期(伤后3~6周):(1)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
(2)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
损伤后期(伤后6周以上):(1)补气养血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
(2)补养脾胃法: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等。
(3)补益肝肾法: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健步虎潜丸;肾阴虚用六位地黄汤或左归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4)舒筋活络法:独活寄生汤、舒筋活血汤、舒筋汤、蠲痹汤等。
(5)温经通络法:麻桂温经汤、乌头汤、大红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
中医骨伤笔记精讲
Ch.1 总论范围︰骨伤︰骨折、脱位骨病︰骨关节各样病变ex.骨肿瘤、骨坏死等筋伤︰急性和慢性软组织伤害内伤︰头部内伤,胸部内伤等中医骨伤科特色︰简、便、廉、验中医正骨疗法于2006 年 6 月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朝︰治病---石针、骨针---人工酿酒对治疗创伤疾病商朝︰「刀」作为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晋 ?葛洪 ( 肘后救卒方 ) 第一记录用竹片夹皮固定骨折隋 ?巢元方 ( 诸病源候论 ) 清创疗法四重点︰清创要早,要完全,分层缝合,正确包扎唐 ?孙思邈 ( 备急千金要方 ) 治法︰补骨髓,长肌肉,坚筋骨蔺道人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我国现存最早一部骨伤科专著▲治疗五大原则︰清创缝合、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利用杠杆原理,采纳「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元 ?李仲南 ( 永类钤方 ) 开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危亦林 ( 世医得效方 ) 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明 ?薛己撰 ( 正体类要 ) 重视整体疗法,重申突出八纲、脏腑、气血辨证论治清 ?吴谦 (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主旨 ) 治伤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脊柱中段伤害采纳通木固定。
▲中西医联合治疗骨折 -- 治疗骨折四大原则︰动静联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Ch.3 临床诊查诊疗注意︰注意全面察看,剖析病位所在注意不要受光芒影响注意化妆设想影响注意重点体征1.望步态︰a.抗痛性步态︰当一侧下肢痛苦,步态渐渐不稳,快速转为健侧承重,多发于骨折、脱位、筋伤、感染。
b.短肢性步态︰患侧下肢短缩超出1cm,骨盆即不平,躯干亦发生倾斜,多发于骨折、脱位、肢体短缩。
c.剪刀步态︰见于大脑性痉挛性瘫痪,步行时两腿前后交错行进。
d.摇晃步态︰见于先本性髋关节脱位或肾中肌痲痹,患侧负重时,躯干向患侧倾斜,两侧肾中肌麻木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
中医骨伤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概述骨伤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研究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与骨骼有关的损伤与疾病。
中医骨伤学注重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局部的稳定性,以便让患部得以愈合。
中医骨伤学不仅关注治疗骨伤疾病,还关注如何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并发症,加速康复,并促进康复后骨骼功能的恢复。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骨伤学常常与中药骨伤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基本原理中医骨伤学认为,骨伤损伤常常导致局部气血阻滞,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骨伤治疗的关键是疏通气血,促进组织的再生与恢复。
在治疗骨伤疾病时,中医骨伤学还注重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局部的稳定性,以便让患部得以愈合。
三、常见疾病1. 骨折骨折是骨伤学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
根据骨折程度和骨折部位的不同,骨折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全性骨折。
在中医治疗骨折时,常常采用传统的复位及固定治疗方法,并结合中药进行调理。
2. 脱位脱位是指关节内的骨头相对位置的变化,通常由外力作用或关节周围组织松弛造成。
在中医治疗脱位时,常常需要进行复位,并结合中药进行调理。
3.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骨膜等软组织的拉伤、挫伤等。
中医治疗软组织损伤通常采用活血祛瘀的方法,并结合中药进行调理。
四、诊断方法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肿胀、变形、凹陷等来判断骨伤的情况。
2. 闻诊通过听伤后有无骨骼摩擦的声音,以及患者的呻吟声来判断骨伤的情况。
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骨伤的详细情况,包括骨伤的原因、症状、和治疗史来判断骨伤的情况。
4. 切诊通过切诊患者的患部来判断骨伤的情况,包括患部的温度、硬度、压痛等。
五、治疗方法1. 传统复位及固定对于骨折和脱位的患者,通常需要通过传统的复位及固定治疗方法来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
2. 中药治疗中医骨伤学通常结合中药治疗骨伤疾病,常用的药物有当归、红花、桂枝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疏通气血,促进骨骼的再生与恢复。
3. 按摩疗法中医骨伤学还常常采用按摩疗法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骨骼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1总论范围︰骨伤︰骨折、脱位骨病︰骨关节各种病变 ex. 骨肿瘤、骨坏死等筋伤︰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内伤︰头部内伤,胸部内伤等中医骨伤科特点︰简、便、廉、验中医正骨疗法于2006年6月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代︰治病---石针、骨针---人工酿酒对治疗创伤疾病商代︰「刀」作为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晋?葛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用竹片夹皮固定骨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法︰补骨髓,长肌肉,坚筋骨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一部骨伤科专著▲治疗五大原则︰清创缝合、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元?李仲南(永类钤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明?薛己撰(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强调突出八纲、脏腑、气血辨证论治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治伤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脊柱中段损伤采用通木固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治疗骨折四大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Ch.3临床诊查诊断注意︰注意全面观察,分析病位所在注意不要受光线影响注意化妆假象影响注意关键体征1.望步态︰a. 抗痛性步态︰当一侧下肢疼痛,步态逐渐不稳,迅速转为健侧承重,多发于骨折、脱位、筋伤、感染。
b. 短肢性步态︰患侧下肢短缩超过1cm,骨盆即不平,躯干亦发生倾斜,多发于骨折、脱位、肢体短缩。
c. 剪刀步态︰见于大脑性痉挛性瘫痪,步行时两腿前后交叉前进。
d.摇摆步态︰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肾中肌痲痹,患侧负重时,躯干向患侧倾斜,双侧肾中肌麻痹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
e. 跳跃步态︰见于高弓足。
f. 股四头肌瘫痪步态︰患者走时用手压住患侧大腿前下方,以稳定膝关节,临床见于股四头肌麻痹。
2.望局部︰人体的神、色、形态、舌脉等借以推断体内病情变化。
肢体功能分为主动、被动运动。
肩关节正常活动︰屈︰屈肌作用引起的关节运动伸︰伸肌作用引起的关节运动旋︰肢体沿自身轴线运动、分内、外旋收︰肢体向躯干中线移动展︰肢体远离躯干中线移动偏︰骨折后断端移向一侧翻︰肢体在关节外发生生理角度偏移分为内、外翻3.运动时随意性和协调性—痉挛︰因肌张力升高,肌肉剧烈的不随意收缩,提示中枢神经病损和局部肌肉受伤,如破伤风、狂犬病、脑膜炎、脑外伤抽搐︰一组肌群出现刻皮而重复的抽动,提示有精神因素或脑器质性损伤震颤︰肢体的一部份或全部不自主地节律性颤动,可分为静止性和运动性,提示小脑和基底节病变,也可因严重神经衰弱和奋兴性过高而出现。
4.瘫痪︰单瘫︰单个肢体瘫痪,常见于外周神经与肢体局部的损伤偏瘫︰一侧肢体瘫痪,提示颅内神经损伤交叉性瘫痪︰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瘫痪,提示中枢神经受伤截瘫︰双下肢瘫痪,提示中枢神经受伤四肢瘫︰全身性瘫痪,提示神经受损闻诊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说明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听入臼声用于判断关节是否复位屈拇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作伸屈手指的检查时可听到弹响声听啼哭声用于辨别小儿伤员部位﹔小儿骨结核à小儿夜啼当皮下组织中有气体存在时,开放骨折合并气性坏疽时也可能出现皮下气肿。
气性坏疽︰皮肤多黑白色、表面触摸为皮球感、气味酸臭,难闻、肌肉灰褐色血管搏动声︰肿块压迫动脉使血液产生涡流而发出血流杂音问二便的次数、量和颜色,气味、排尿是否通畅过去史︰对先天性斜颈,要了解有无难产或产伤史多次发生骨折要防止骨质疏松和脆骨病退行性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颈椎病、增生性脊柱炎多发于40岁以上「蛙试实验」检查儿童是否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多发于女孩搬运工易发生劳损性腰痛;伏案工作者多发于颈椎病和腰肌劳损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儿童切伤—1. 皮肤︰温度、弹性、软硬度、感觉2. 皮下感觉︰痛点、张力、肿块、摩擦感骨与关节检查方法一、肢体长度测量法–相对长度︰跨关节的肢体长度-绝对长度︰所测肢体的实际长度周径︰应选择肌肉肿胀或萎缩,应在最明显的平面进行左右对比。
中立位0°法︰先确定每一关节的中立位为0°,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0°,完全屈曲时可成140°二、肌力检查︰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
肌张力︰肌肉静息状态的表面力量。
肌力︰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肌力测定标准------分为6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三、肌腱与韧带检查︰ -- 肌腱︰正常无压痛,无肿块,摩擦感-- 韧带︰松弛,挛缩,钙化,断裂四、滑囊检查︰有无压痛积液,肩周滑囊为人体最大滑囊,人到50岁后因滑囊萎缩、闭塞而患肩周炎。
五、血管检查︰搏动、循环情况、出血与否,是否静脉区张,血管杂音Ch.4治疗方法损伤三期辨证治法:初期治法︰1.攻下逐瘀法:用于损伤后恶血留内的蓄血证。
腹部瘀血è大成散、鸡鸣散胸部瘀血è血府逐瘀汤2.活血通络法︰用于伤后气滞血瘀无里实热证活血袪瘀è桃红四物汤行气活血è复元通气散3.解毒消肿法︰用于损伤后或血源性感染清热解毒è五味清毒饮凉血解毒è凉血地黄汤4.开窍活血法︰用于脑外伤及脊髓损伤活血通窍è通窍活血汤通窍逐风è虎穴散中期治法(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损)1.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2.接骨续筋法︰壮筋养血汤晚期治法(损伤日久,正气必虚)1.补气养血法︰八珍汤2.补益肝肾法︰左归丸,右归丸3.补养脾胃法︰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朮散4.温经活络法︰用于损伤后期,瘀血未尽,风寒湿邪入络温经固本è独活寄生汤温经通痹è麻辛乌附桂姜草汤(经验方)5.补托消毒法︰用于骨关节感染后期正虚邪实之证温阳托毒è神功内托散补气托毒è托里消毒饮▲激素、抗生素伤阳气a.敷贴药---1) 药膏消瘀退肿止痛类----消肿散,活血散温经通络类----温经散寒除湿è温经通络药膏清热解毒类----清热消肿止痛è金黄膏2) 膏药麝香壮骨膏,海马舒活膏,伤湿止痛膏,狗皮膏3) 药散止血收口类è桃花散,云南白药袪腐拔毒类è红升丹,三仙丹,七星丹生肌长肉类è敛肌散,生肌散b.搽擦药è酒剂----寻痛酒,麝香舒活灵,正骨水七星丹︰朱砂,煅石膏,银珠,寒水石,硼砂,轻粉,冰片è普通化脓伤口三仙丹︰水银,火硝,石矾è干烧è留在锅底为白降丹è牛皮癣,骨膸炎留在碗盖为红升丹è骨髓炎▲小针刀疗法︰腱鞘炎及肌腱炎,但对椎间盘效果不明显▲封闭疗法︰网球肘,腱鞘炎▲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中医骨伤手法—1)手摸心会︰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2)拔伸牵引︰欲合光离,离而复合3)旋转回环︰旋转是矫正折断端的旋转移位﹔回环是矫正骨折端的背向移位4)端挤提按︰端挤用于矫正左右方向的侧方移位提按用于矫正前后方向的侧方移位5)成角反折︰用于重叠或成角移位。
先矫正重叠,再反折(先加大成角,再反折6)挤压分骨︰用于并列两骨骨折及多骨块的相互靠拢的分开手法7)屈伸对位︰用于干骨后端骨折或关节内骨折近关节内骨折8)摇摆触碰:了解骨折的复位情况,使骨折端更紧密吻合9)杠杆作用常用推拿手法︰舒筋手法à推,拿,按,摩,揉,擦,滚,搓,理,分,点,弹,拍理筋手法à摇,扳,抖轻手法à镇静抑制作用重手法à兴奋作用强手法à神经产生抑制作用推拿︰用手(足)法或器械在人体表面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操作的治法手法︰补法à轻柔的手法「缓摩为补,轻推、顺推皆为补」泻法à手法力量稍重,频率由慢逐渐加快筋伤推拿手法è治病原理︰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剥离黏连,整理关节è基本要素︰力量的大小,方向,深浅度,作用面积、部位、时间、频率、手形è手法分类︰舒筋手法︰力量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上﹔运筋手法︰通过关节活动,间接作用产生效应è手法运用原则︰辨证论治,辨筋施法,光舒后运,运后再舒,以痛为腧,循经取穴推拿禁忌征︰恶性肿瘤,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孕妇及经期不宜推拿腰腹部骨质疏松及血肿应慎用局部化脓性疾病现代医学认识︰1)对皮肤作用︰防衰老、角化﹔调节皮肤腺体的分泌﹔改善皮肤营养2)对肌肉作用︰改善肌群血液循环及肌肉营养﹔提高肌肉张力﹔消除肌肉疲劳3)对韧带、肌腱作用︰增强关节韧带、肌腱的弹性和韧性﹔消除关节周围组织挛缩﹔防止关节软骨老化﹔消除关节周围肿胀﹔促进关节滑液分泌和改善关节周围循环4)对脏器功能影响︰改善吸呼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5)对代谢影响︰增强机体代谢功能﹔调整内分泌功能eg调经壮阳6)对神经系统作用︰由神经反射引起7)对循环作用︰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而消肿﹔调节人体脉搏和血压﹔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固定—维持损伤整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骨折、脱位再移位,保证损伤组织正常愈合。
良好的固定方法应具以下标准︰1)保持损伤处正常血运,不影响正常的愈合。
2)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剪切和成角外力,使骨折端相对稳定3)对伤肢关节约束小,有利于早期功能活动。
4)对骨折整复后的残留移位有矫正作用。
固定理想要求︰取得骨折最大限度的稳定允许肌肉最大范围的运动便于调整与检查副作用,小合并症少为受损组织创造良好的修复条件外固定è夹板固定(包括夹板,绷带,压垫,系带)小夹板1)具弹性,韧性,可塑性,通透性2)能调整的可塑性固定3)局部固定不影响邻近关节活动4)弹性固定,不影响循环及肌肉舒缩功能5)应用不当,可发生移位è石膏1)具韧性,可塑性,通透性2)可塑性强,不便调整3)超关节固定,限制邻近关节活动4)无弹性固定,可造成压迫与循环障碍5)不易发生移位牵引疗法:牵引作用︰1)克服肌肉收缩力2)稳定骨折位置3)矫正骨关节挛缩,减轻关节压力4)防止病变扩散,手术后制动5)预防病理性骨折及脱位皮肤牵引à用于儿童下肢骨折及老年股骨颈、粗隆间及股骨干骨折à注意事项︰牵引后经常检查,防止牵引脱落;超过3周须更换;胶布过敏者禁用à小儿固定时需双下肢同时固定骨牵引à适应证︰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颈椎骨折与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