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学习目标】

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能够自主理解体会作者的演讲内容及其良苦用心。

3.能够客观地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成功,做好迎接各种考验的心理准备。【学习重点难点】

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深刻理解文中两句大实话,为走进职场奠定基础。把握现在,规划未来。【学习方法】

阅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苏力(朱苏力),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阅读秩序》《送法下乡》等。

(二)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词的基本要求有四点:

(1)演讲要内容正确、观点鲜明、平易近人、亲切感人

(2)演讲要材料充实、论据确凿、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演讲语言要通俗明白、生动流畅,声音要清晰明亮

(4)演讲感情要真挚朴实,体态要自然得体

(三)预习课文

1.字音

迥.然()潜.力()诉讼.()膨胀.()琐.细()禁.止()宪.章()琐.细()谦逊.()

2.词语解释

楚材晋用:。格格不入:。安分.守己(fèn):。(四)文学常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句。

二、自主学习案

(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本文是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级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词。在这篇演讲词里,作者面向学生的未来,提出了两点忠告,实际上也是师长对于学生的担心:一是担心即将就业的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二是担心学子们能否去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为此,作者详尽地分析了社会现实和学校生活的迥然差别,精辟地阐述了成功与幸福的关系,目的是使他们做好迎接未来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

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二)文本探究

1.北大教授在学生毕业之前送了他们哪两句话?

2.第一部分:论证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3.读第3—8段,探究:社会和学校有哪些不一样?(完成下列表格)

4.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发现,原来学校和社会真的是很不一样,这里的“很”字除了刚才同学们讲的起到强调的作用,你还能读出作者的什么情感吗?

5.作者说的第二句话是“要安分守己”,是否让大家不思进取、放弃追求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6.细读课文,将自己感悟最深刻句子划出来,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在旁边写好评点并作发言。

(三)深入探究

1.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2.怎样理解“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

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聆听了苏教授的谆谆告诫,你收获最大的是哪一点?作为中职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努力呢?

三、反馈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B.大学的文科教育,往往会令许多人从骨子里更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和时代,甚至使人膨胀起来。

C.我当然希望而且相信,你们当中能涌现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法律家、学问家。

D.因此,在你们离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介定自己的成功。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评价的主要____ 你的智力优越是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______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______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_________,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_________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A.而是不是而是甚至因此

B.不是甚至而是因此而是

C.不是而是而是因此甚至

D.甚至不是而是而是因此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

....,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

....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浩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

....,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B.一个孩子背着破草鞋和小包袱;另一个孩子也背着小包袱,包袱上还绑着一双布鞋。

C.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指责他?

D.石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5.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

A.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

B.一个人不成功不等于他就不幸福。

C.幸福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取得成功。

D.一个人是是否成功与其是否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详尽地分析了社会现实和学校生活的迥然差别,精辟地阐述了成功与幸福的关系。

B.作者告诫学子们:在为理想而奋斗时,不仅要有对成功的渴望,更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C.演讲词的结构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三部分构成。正文部分一般包括开头语、主体、结语,本文只有开头语和主体。

D.作者在说理时,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去阐释深刻的道理。如“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安分守己”等。

(二)课内阅读

①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活: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②在校园里,个人的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能考试成绩好,只要人格上没有大的问题。基本上就能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

“贤人政治”或者说“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都是由老师

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③社会则不同,社会更多的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你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来;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的消费者来确定。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lO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风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它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

④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布什。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

到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

......

.....”,你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1.文中“楚材晋不用”是活用典故“楚材晋用”而来,它在文中的含义是()

A.楚国的人才到了晋国不适用

B.楚国的人才,晋国不能使用

C.校园的人才社会不用

D.如果把校园的标准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感到无用武之地。

2.第三段用《哈利波特与风凰令》的脱销,“傻子瓜子”年广九等事实,证明的观点是()

A.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B.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

C.“脑体倒挂”不完美

D.市场的标准是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3.第③段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这是一篇演讲稿,结合演讲语言要求,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三)高考链接

文科学生,大学四年。往往是同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些事件和人物交往,在同古今中外的大师“会谈”,你们知道了苏格拉底审判,知道了马伯利诉麦迪逊。知道了“大宪章”等等。你们还可以评点孔、孟、老、庄,议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甚至“舍我其谁也”。大学的文科教育,往往会令许多人从骨子里更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甚至使人膨胀起来,但这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只是学院中想象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日常的琐细之中。

因此,第二句话,要安分守己.这是对每个同学说的。

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也许过时了,但对你们,可能还不过时。因为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当年轻时的理想变得日益遥远、模糊和暗淡起来的时候;还因为,我要说,几乎——如果还不是全部的话——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都注定不可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

我当然希望而且相信,你们当中能涌现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法律家、学问家,但只可能是少数——多了就挤不下了,多了也就不那么值钱了——边际效用总是递减的,无论在世俗的眼光还是在自我评价中,绝大多数人都必定是不那么成功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因此.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

安分守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甚至不是一个中性词,“安分”,是不容易的,在这个时代,“守己”则更不容易!

1.作者提及文科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用意是()

A.为了让学生再回顾一下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

B.希望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与大学生活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很大。

C.提醒学生今后要继续同古今中外的大师“会谈”。

D.告诉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要忘记在母校度过的宝贵时光。

2.下列对文段中“安分守已”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能够从容坦然地面对平凡的生活。

B.当事业遭受挫折时,能正视现实,不自暴自弃。

C.顺应环境,随遇而安,放弃理想和追求。

D.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坚守内心的信念。

3.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个人是否幸福,与成功没有必然联系。

B.成功的人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福。

C.在世俗眼光中不成功的人,也不一定不幸福。

D.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 .但不成功的人肯定不幸福。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希望学生在理想和现实反差太大时,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B.告诫学生不要好高骛远,应该放弃成为政治家、企业家等不切实际的想法。C.作者的演讲很有针对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D.语言真诚坦率,朴素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一、自主学习案

(三)预习课文

1.字音

迥.然(jiǒng)潜.力(qián)诉讼.(sòng)膨胀.(zhàng)琐.细(suǒ)禁.止(jìn)宪.章(xiàn)琐.细(suǒ )谦逊.(xùn )

2.词语解释

楚材晋用:楚国的人才被晋国所使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利用。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安分.守己(fèn):规规矩矩,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二、合作探究案

(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安分守己

(二)文本探究

1.明确: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安分守己。

2.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学校和社会比

引用论证:养在深闺人未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脑体倒挂、楚材晋不用、天生我材必有用

举例论证:三千册《哈利波特与凤凰令》脱销、年广九、IT退学生现象

4.明确:这里的“很”字不仅仅起到强调的作用,更包含着作者深深的担忧之情,一个“很”字使这句话沉甸甸。

5.明确:作者道一句要安分守己,并非让人不思进取,放弃追求,而是要提醒学生在为理想而奋斗时,不仅要有对成功的渴望,更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并且要克服年轻人特有的浮躁和自傲,正确地界定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琐细的生活,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幸福感受,充分地享受生活,不为名缰利锁套住。

6.略

(三)深入探究

1. “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

格不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2. 本句话是从事业的角度谈幸福观。学生应辨证地看待事业与幸福的关系,认识到事业的成就与幸福并不成正比,只有正视现实,直面挫折,才能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幸福感受,充分地享受生活。

(四)拓展延伸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略。

三、反馈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D

2.C 3.D 4.B 5.D 6. D(“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这种说法不对。)(二)课内阅读

1.D(注意题干要求是在文中的含义)

2.D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4.活用了典故”楚材晋用”;引用著名诗句,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三)高考链接

1.B 2.C 3.D 4.B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味演讲的语言特色。 2、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位叫严永明的人:(幻灯显示)他1983年生,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 1991年10月,他8岁,跳级到重点中学;1996年9月,他13岁,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4月,他17岁,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连读;但是,2003年,他20岁时被学校取消硕、博士连读,被迫回家! 他为什么被取消硕士、博士连读? 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的一些片段: 1、大学时到老师家里去玩,也不管人家是否已休息,就“砰、砰”地敲门。门开了,他一句话不说就朝老师的电脑房奔去。 2、大学时去拜访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见到别人在看报纸,他二话不说,从人家手里拿过报纸就自顾自地看起来。 3、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些老师说:天冷了,他不知道自己去加衣服,有时下雪天也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 [原创 2010-06-03 15:32:11] 字号:大中小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 一、说教材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职场起点”为主题展开。这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准职场中人,对职场和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单元教学中强调可以运用“理解与阐释”的方式来阅读文章。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一篇演讲稿,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对毕业学生做的一次演讲,着重讲到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相同;要安分守己。其中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作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本文集中了演讲稿针对性强、语言口语化、观点鲜明、有条理性等特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能、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演讲的基本特点 2.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由于本课的内容对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因为学生对演讲稿不太熟悉,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讨论式、互动式、对话式、点拨法等。让课堂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生成。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激发思维,形成认识。 此外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自己的职场之路吗?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整体感知 问题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问题2、北大教授在学生毕业之前送了他们哪两句话? 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没什么困难。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很好初步把握文本。 问题3、面对这两句话,你有哪些疑问? 引出两个问题:社会和学校到底有哪些不同? 安分守己是什么意思? 以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欲望。 环节3研读文本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我与社会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我与社会 新课导入: 相信大家的暑假生活过得都丰富多彩,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最为深刻?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设问导读 第一环节:感受社会生活 1、阅读课本3页探究与分享,说说你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感受? 第二环节: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阅读P4相关链接和P5探究与分享: 1、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说说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哪些? 自我检测: 1、下列属于初中生小华一家参与社会生活行为的是() ①小华在家做作业②小华爸爸在有机大棚基地做科研③小华哥哥观看上映的国产电影《湄公河行动》④小华妈妈在纺织品工厂上班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暑假里,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做志愿者、参加了农家乐的采摘蔬菜和水果活动····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们()

①会与很多人打交道,多方面了解社会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辍学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B.每个人的身份确定以后,就再也不会变化 C.人们在生产、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D.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4、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产生各种社会关系。下列选项对应的社会关系不正确的是() A.父母兄弟姐妹是血缘关 B.每天上学遇到的公交车司机是地缘关系 C.老师、老板是业缘关系 D.同姓“张”是地缘关系 巩固训练: 1、“一个人,如果找到那种世人世事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亲密感觉,就不会感到小小的我的那种孤独,就不会感到势单力薄的无奈。亲近社会,我们会感到扎根于大地的实在;融入社会,我们会体验到舒展于蓝天的愉悦。”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社会生活就在我们身边,需要用心去感受②只有融入社会生活,才能产生愉悦的情绪③在社会生活中就不会觉得孤独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感受社会生活 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3.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知识点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6.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感受社会生活 1.2017年春季开学后,中学生小海对同学说,他感受到今年春节合肥市粮、油、肉、蛋、禽、菜、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十分充足,各种商品与前两年相比更加多样。他的这种感受是通过获得的。(C) A.走进农村 B.来到工厂 C.步入商场 D.参观博物馆

2.一年365天,被称为“国旗卫士”的国旗护卫队每天都会比太阳早起一个小时,让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和太阳一同升起。观看下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能使我们感受到(A) A.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B.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国家发生巨大变化 知识点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3.正像一只离开了人的躯体的脚再也不能称其为脚一样,人如果与社会脱离,也不能称其为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离开社会,也能生存和发展 【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A、B、C三项理解均正确,故不符合题意。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可见,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4.一个人的身份可以有很多,可以是父母的孩子,是老师的学生,是社区的居民,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等。人的身份是通过确定的。(A) A.社会关系 B.政治关系 C.经济关系 D.法律关系 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相对狭小的单元楼,涌向大街小巷、公园空地,进行形式多样的养生活动。作为看似私人却又社会参与感十足的社会活动,养生活动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一种看似匿名却能增强社会纽带的社会关系。 上述材料中的新型的社会关系属于什么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们的身份是什么? 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属于地缘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们的身份是社区的居民或城市的市民等。 课后巩固提升

11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xx 学习提示 这是一篇讲话,作者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这是他在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礼上的讲话。这篇讲话的对象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对我们同样有看深刻的启示。 从学校向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充满幻想到走向现实的过程。作者送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校园里,老师们以分数奖你的成功,并且不要求物质回报,而社会更多是一个市场,不能把自己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第二句话是“要安分守己”,作者告诫大家要恪守自已对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从容坦然面对平凡,勤勤恳恳地为社会和大众服务。 这篇讲话面对现实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共性、就业特点以及成才、成功的可能性来讲,很有针对性。在说理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举出大家熟悉或了解的事例,很有说服力。 课文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在这个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

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 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十六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 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作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你们自己则千万不要说,也不要相信。这种说法不是安慰剂,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就是说你不行,至少现在不行。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什么后劲,你就得给我拿出来,你就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西——也许是一份合同起草,也许是一次成功诉讼。 这一点对于文科毕业生尤其重要。理工科的学生几乎是从一入学就很务实,就是一次次实验,一道道习题,就是一个毕业设计,没有什么幻想;他们几乎没有谁幻想自己成为牛顿、达尔文或爱因斯坦,就是成名了,也是他或她自己。而文科学生,大学四年,往往是同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些事件和人物

部编人教版2020学年《道德与法治》八上:导学案第1课时 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 2.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培养关心社会的行为。 3.知道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社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积极融入社会。 二、自主预习 1.人们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个人是的有机组成部分。 3.人的身份在中确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的身份。 三、合作探究 在社会舞台上,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将来,我们会做爸爸或妈妈,会成为科学家、教师、艺术家、公务员、农民、工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身份。 1.请在下表中填写自己现在所处的四种社会关系,并说出这些关系中自己的身份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四、随堂演练 1.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 A.很热闹,场面震撼 B.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 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 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 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需要() A.融入社会生活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 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 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涵的人生道理是() A.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D.人生的追求是成功者的精神动力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 成熟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 一、说教材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 职场起点”为主题展开。这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准职场中人,对职场和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单元教学中强调可以运用 “理解与阐释”的方式来阅读文章。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一篇演讲稿,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对毕业学生做的一次演讲,着重讲到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相同;要安分守己。其中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作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本文集中了演讲稿针对性强、语言口语化、观点鲜明、有条理性等特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能、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演讲的基本特点 2.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由于本课的内容对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因为学生对演讲稿不太熟悉,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讨论式、互动式、对话式、点拨法等。让课堂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生成。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激发思维,形成认识。 此外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自己的职场之路吗?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整体感知 问题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问题2、北大教授在学生毕业之前送了他们哪两句话? 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没什么困难。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很好初步把握文本。 问题3、面对这两句话,你有哪些疑问? 引出两个问题:社会和学校到底有哪些不同? 安分守己是什么意思? 以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欲望。 环节3研读文本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篇一: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社会实践;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教学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预习作业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六、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困惑1:如何导入新课 修改课件用网络流行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利用课本86页材料及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利用学案网络热词的发展的材料,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思考:1网络热词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网络热词的更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看书、思考、归纳 板书或ppt: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解析图 问题: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先进的社会形态中还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落后的社会存在也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 学生:举手回答 问题:你能否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困惑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包括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者关系中吗?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特点,是关系中的一点. 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才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熟和成长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熟和成长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对社会与学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就业与选择工作时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方面为进入社会早做准备。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掌握本篇演讲词的写作特色。 3品味其平实而富有内涵的语言风格。 4基本理解文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方法:阅读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位叫严永明的人:他1983年生,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1991年10月,他8岁,跳级到重点中学;1996年9月,他13岁,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4月,他17岁,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士、博连读;但是,2003年,他20岁时被学校取消硕、博士连读,被迫回家! 在学习上,严永明几乎是无师自通。再难的课他只要听上20分钟,就开始睡觉或东张西望,学习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但是他极不合群,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入校参加军训,休息时同学们都坐在一起聊得起劲,他却一头扎进旁边玩耍的小孩堆里去了。生活中的礼仪常识他也知之甚少,甚至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他很少与人打招呼。到老师家里去玩,也不管人家是否已休息,就“嘭、嘭”地敲门。门开了,一句话不说,就朝老师的电脑房奔去。还有更荒唐的事:读大一时,一天在系办公室玩,他突发灵感,一个电话拨到119,称学校发生火情。几分钟后,消防车呼啸而至……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严永明生活自理能力极其欠缺。 即便从北京回家的那一年,严永明仍没能学会洗衣服。母亲李腊梅每次手把手教他怎么搓衣服,但一撒手,他又开始用指甲去抠衣服上的污点,再不然就是把衣服在水里泡一下,就直接提起来晾了。炒菜时,他至今也认为反拿着锅铲把菜挑起来,怎么教都改不过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些老师也反映说,天冷了,他不知道自己去加衣服,有时下雪天也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 没有陪儿子去北京读书,李腊梅一直觉得很遗憾。“不然,就不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只要他有出息,叫我干什么都行。” 陈怡是武汉某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专业2008级毕业生,因为那年金融危机,大学生找工作难度加大,陈怡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于是她趁着过年家政工紧俏,临时去家政公司报名,骑驴找马,一边做家政挣出生活费来,一边继续参加各种招聘会。她替人买菜、烧饭煮菜、洗衣服、整理房间,甚至照顾老人、小孩等。终于,她出色的表现受到了一家女主人的认可,推荐她到一家公司当文员。 大家听完严永明、陈怡的例子,有什么看法呢?(学生可讨论后回答) 二作者介绍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愚人节(因此很不聪明)出生于安徽合肥(但一直很瘦)。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78年因高考成绩不佳,不幸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注:当时录取分数最高的是文史哲),仍不好读法律书,每每歪曲马克思的话(大意是“我总是把法律放在哲学和历史之后”)为自己的不务正业辩解。终于于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与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与社会上的其她人交往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与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您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就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就是参观工厂;第二幅就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就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就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您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就是社会的一员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 1.分析:您对这个网络就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就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瞧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瞧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就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社会发展的规律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复习测试题(附答案)政治: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步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知识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2010安徽合肥一中期末)既然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就意味着 A.同一时代的每个人的社会意识都是相同的 B.人们的鬼神观念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完全同步 D.社会意识只能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2.2009年12月4日是第九个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为适应普法深入发展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2010江苏盐城调研)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说明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全国道德模范和“双百”人物表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双百”英模身上集中体现出的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消极阻遏作用 .革命、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D.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观颠倒,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颠倒的荣辱观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知识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6.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表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 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人教版必修)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运用: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 (2)教学重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教学建议 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导入二

课件展示三个观点: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 观点一:中国古代:大力推崇孔子之类“圣人”的作用,提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观点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和“正义”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而“理性”和“正义”又是个别天才人物发现的。 观点三:人类历史的发展由天命决定。 课件提示:以上观点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 思考: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P86页内容) 教师提示:认识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力局限);阶级局限(剥削阶级的偏见)……没有从实践出发 小结: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一、说教材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职场起点”为主题展开。这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准职场中人,对职场和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单元教学中强调可以运用“理解与阐释”的方式来阅读文章。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一篇演讲稿,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对毕业学生做的一次演讲,着重讲到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相同;要安分守己。其中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作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本文集中了演讲稿针对性强、语言口语化、观点鲜明、有条理性等特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能、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演讲的基本特点 2.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由于本课的内容对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因为学生对演讲稿不太熟悉,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讨论式、互动式、对话式、点拨法等。让课堂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生成。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激发思维,形成认识。 此外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自己的职场之路吗?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整体感知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原文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苏力 老师们,同学们: ①你们好!在这次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②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③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社会则很不同。 ④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 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大家还记得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吗?)。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锺书或纳什。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最新《社会和个人》学案(教师版)

《社会和个人》学案(教师版) 社会和个人 爱因斯坦 1只要我们全面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马上就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看到我们的全部自然生活很像群居的动物。我们吃别人种的粮,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真的贫乏得同高等动物的智力不相上下。 A 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么他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我们就根据他在这方面的态度,说他是好的还是坏的。初看起来,好像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完全是以他的社会品质为根据的。 3但是这样一种态度还是会有错误。显而易见,我们从社会接受到的一切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成就,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 B 有人发明了用火,有人发明了栽培食用植物,还有人发明了蒸汽机。 4只有个人才能思考,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不仅如此,甚至还有能建立起那些为公共生活所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 C 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人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5因此,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的密切的社会结合。有人说,希腊—欧洲—美洲文化,尤其是在那个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状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百花盛开,真正的基础就在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比较独立。 D 6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社会情况怎么样?个人怎么样?文明国家的人口比以前稠密得多了,欧洲今天的人口大约是一百年前的三倍。但是第一流人物的数目却不相称地减少了。只有很少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的成就才作为个人为群众所知。组织已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第一流人物,这在技术领域里特别突出,而在科学领域里也已达到很显著的程度。 7出色的人物缺少,在艺术界里特别惊人。绘画和音乐确实已经退化,并且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对群众的感染力。在政治方面,不仅缺乏领袖,而且公民的独立精神和正义感也已大大衰退了。 E 怪不得有不少预言家预言,我们的文明不久就要黯然失色。我不是这样的一个悲观论者,我相信更好的时代就要到来。让我扼要地讲一讲我所以有这个信心的理由。 8照我的见解,目前出现的衰落可由这样的事实来解释: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生存竞争,严重地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但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个人为满足社会需要所必须进行的劳动越来越少,有计划的分工愈来愈成为迫切的需要,而这种分工会使个人的物质生活有保障。这种保障加上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和精力,就能用来发展他的个性。这样社会就可以恢复健康,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目前社会不健康的症状,解释为有雄心壮志的人类的幼稚病,它完全是由于文明进步得太快所造成的。

人教版哲学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 曹县第三中学 政治 学科导学案 编号:11-01 课题:第 11 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分 2 课时)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备课组:政治组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预习导航】阅读课本 P86——P88 1、 识记什么是社会存在? 什么是社会意识? 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背诵模板】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探究活动一】 1、 课本 P86 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 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探究活动二】 材料一: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 材料二: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 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 材料三: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以上名人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活动三】 课本 P88 页,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 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探究活动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随堂达标训练】 1、在 1978 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 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 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 、社会意识 B 、社会存在 C 、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 、实践 3、“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 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 、动物也有意识 B 、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 、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 、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作业布置】: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要适应 新的时代要求,根据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 族精神。 说说弘扬民族精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 【预习案】 一、基础梳理(字、词): 1.单音易误读字 迥(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ò ) 深闺( guī )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 2.多音易误读字 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 二、整体感受文本: 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 【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 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

第二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江苏省沛县中学李朋 【学习目标】 1.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2.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基础梳理】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求保证人们的。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的体现。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②,着重保护,鼓励,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

平有何借鉴意义? 【学习检测】 判断题: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4.效率是公平的保证,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 单选题: 6.截至2017年底,我国仍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 国家将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到202年让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将有利于() ①实现同步富裕②保障人民权益③消除收入差距④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7.近年来,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上班族小李加盟 某培训网络平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软件抢单送快递,以补贴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 A.可以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 B.可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C.使得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改变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 8.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 A.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B.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 C.维护劳动者利益,实现收入平均分配 D.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9.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正确的做法是:() ①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②反对平均主义,提倡同步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