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是研究社会发展变革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导了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性的运动,而这种规律性是可以被认识和科学运用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资源的配置也是不合理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贫富不均、阶级矛盾激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因此,社会不平衡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的结果。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的。

社会发展中存在着矛盾的双方,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生产关系得不到更新的情况下,这种矛盾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因此,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以矛盾为基本动力的过程。

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渐进的。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必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可预见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必然性,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来认识和把握。

只有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我们才能正确地指导社会的发展变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保障。

只有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口因素 物质生产方式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 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的制约。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
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 01 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
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 02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五章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革命是否产生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答案:D
(三)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
生产活动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
力和一定生产关系的统一。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工业社会
答案:D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物质方面,是社 会存在与发展中各个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 质关系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 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 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风貌,是社 会存在与发展中各个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 关系的总和,包括感性形态的社会心理和理性形 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在理性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中,进入上层建筑斌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称为意 识形态,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简答题)
✓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 的首要前提;
✓ 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活动;
✓ 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 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 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 有利的人口条件。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 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 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的不断变化,人口政策也要做相应调整。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 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人口政策已不 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于缓解人 口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
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小图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图示 如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_矛__盾__运__动__,体现了两 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小提示:不能说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判断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关键 是看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还是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
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1)地位:_生__产__活__动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_生__产__方__式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 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的状况_决__定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反__作__用__。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推__动__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阻__碍__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_矛__盾__运__动___,表明了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

这些矛盾在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制约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了解和分析这些社会矛盾及其规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求得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基本矛盾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人类在自然条件下工作的总体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围绕生产资料所有权、分配关系、劳动力价值等方面的基本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往往会使现有的生产关系变得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从而产生矛盾。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旧有的行业组织和手工业生产方式显得效率低下、效益下降,从而需要转变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调整生产关系。

2.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经济基础则包括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生产力水平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使得社会发展出现了瓶颈,需要进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商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封建制度下的权贵阶层、宗教机构等上层建筑,急剧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需要进行政治制度改革,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

工人阶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和劳动条件,而资本家则追求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资本积累。

四、社会发展一般规律1. 社会变革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社会的不断变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发生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讲稿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讲稿

第三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上字幕)1.掌握社会存在(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树立“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同学们,我们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总是强调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请问:我们的主旋律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多样化是什么?多样化与多元化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希望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一讲,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相关图片)我们这一讲,主要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由此产生出两种社会历史观的一系列根本分歧。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示意图:)所以,弄清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问题,至关重要。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社会存在的示意图:)(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

(地理环境的相关图片,并划出大气圈、水圈等示意图)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但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有劳动对象,没有地理环境,也不能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其他自然现象一样,遵循着一个客观规律。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可能独立于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之外,社会发展也遵循着客观规律,这种规律也是社会改革的依据。

虽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具体到某一阶段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原则始终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

首先,社会是一个发展性的结构,每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序的。

在任何一个时代,社会的发展与历史和特定的时代联系在一起,有特定的发展阶段,如工业革命、商业革命、资本主义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发展等。

其次,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每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按照特定的历史规律进行的。

每个时期都有属于其自身的历史特征,如资本主义时代要求财富中心,工业时代要求科学技术,而信息时代也推动了服务业发展。

第三,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它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它不断从前一个阶段发展到后一个阶段。

最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影响的结果。

决定社会发展的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力量,而是多种力量的结合,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社会的发展是有序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科学研究和掌握客观规律,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的规律基本知识整合

社会发展的规律基本知识整合

《社会发展的规律》基本知识整合【基本知识整合】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二者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二者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提示](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是不断进步的,但发展本质上是呈现出
规律性的,即社会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从社会经济结构贫
穷发展到富裕,从社会文化低级发展到高级,从低科技发展到高科技,从
德语民族的多样性发展到国家的统一等。

2、分阶段发展规律:社会发展从低阶段发展到高阶段,每个阶段都
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特征性的状态,同时在每个阶段会产生相应性的文化及
机构结构。

3、螺旋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呈现出螺旋形发展,即每次发展会有新
的阶段接上,且会将前一阶段发展的成果带入新的阶段,直到整个社会发
展完全结束。

4、社会分层规律:社会不断发展,会产生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格局,并不断在这种分层结构中进行重新分配。

5、社会演化规律:社会演化是以一定的规律性和旋转运行,即未来
与现在不同,但也不会脱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演化不断发展并影响社会
各个方面的发展,发展出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则是关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实践基础、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发展规律。

一、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实践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社会经济形态会发生变革,这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关注社会变迁的历史演进,也强调了社会变革的规律性,并提出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二、历史发展社会发展规律可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自身的矛盾和危机,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实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的分配和阶级矛盾等方面。

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和曲折性。

社会发展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曲折、反复和斗争。

经济危机、社会变革等都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同时,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

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趋势。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认识社会的规律,才能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问题。

其次,社会发展规律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方向。

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最后,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去认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第五章.唯物史观: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唯物史观: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唯物史观一、授课内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二、授课思路(一)课程导入在之前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规律是普遍存在的,“龙生龙、凤生凤,低头族的孩子手机控”是遗传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规律;“春观百花夏赏月,秋沐凉风冬听雪”是季节变换的规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下雨的规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可见,不管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领域,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助于我们了解社会是怎样在基本规律的作用下不断朝前发展的。

(二)核心内容讲解思路前面我们学习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大家还记得其中哪个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吗?(引导学生回答后),很好,对立统一(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而本小节中,咱们要学习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实就是指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考点,多选)(注意让学生看清,这里说的是“基本”矛盾,而不是“主要”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等。

在以后做题的过程中,见到“基本矛盾”,就选这两对,比如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答案也是这两对。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1)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落脚点在一个“力”字上,表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单选,判断)。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在发展、进步,就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在不断进步。

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的根本任务。

(单选)(2)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一类为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

社会历史发展观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观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观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其中存在着一些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表现出来,对于理解和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变革的驱动力等方面,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趋势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以及社会制度的演变。

二、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而进行的。

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

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生产方式的演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三、社会变革的驱动力社会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社会变革是指社会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社会变革的驱动力可以分为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两个方面。

内部力量主要包括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外部力量则包括自然环境、科技进步、国际关系等因素。

社会变革的发生和推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四、社会历史的曲折性和不平衡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和不平衡的。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曲折和波折,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例如,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激化,阶级斗争激烈,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这种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观现象,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把握。

五、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开放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的和开放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社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不断超越自我。

高二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二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02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0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推
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05
原始社会
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生 产力水平低下,以采集和
狩猎为生。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掌握土地等生产 资料,农民被束缚在土地
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人民当家作主,追求共同
富裕。
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 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上 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3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 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 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Hale Waihona Puke 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过程,探究其中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发展的逻辑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回顾和复习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决定社会制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将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有限,人们以简单的合作方式生产和分配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私有制的出现加剧了社会分化,生产和财富的集中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奴隶制后期出现的封建制度则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决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

而资本主义的出现则是由于工业革命和资本的积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当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不再适应原有的生产关系时,社会将进入一个革命的转型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私有制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将工人剥削的矛盾推向了高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

无产阶级革命通过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中,满足生产力要求的基本原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适应。

只有当生产力水平能够为社会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时,适宜的生产关系才能有效发挥社会资源,促进社会整体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为实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提供了基础。

高中政治社会发展规律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政治社会发展规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政治社会发展规律一.高中政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般来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侧重社会的经济领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侧重社会的政治、法律及意识形态等领域。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二.扩展资料生产力的进化能够决定生产关系的进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的进化也能决定生产力的进化的根本原因,这2个问题本质相同:它们之间是100%不可分割的平等的对立统一的基本关系;生产力的进化与实践必然改造即进化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进化必然让人类认识到基本矛盾的科学地位。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所有制、社会科学本质,这些问题本质相同,它们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全面说明社会科学本质,代表了人类对社会科学本质的认识过程。

也就是说,一切描述社会科学本质的词,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认识社会科学本质,试图科学认识社会科学本质;它们既代表了人类对社会科学本质的具体认识过程,又代表了人类社会科学本质进化史过程中具体产生的事物,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服务于社会科学本质的。

三.政治笔记内容要包括:第一: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共30张PPT)

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 规律)
通过
(上层建筑适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应经济基础发
反作用
展规律)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改革
过程是曲折 的
社会
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 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 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 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 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 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 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 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 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 BCDFH
2015年度网络流行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主要看气质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2016年度网络流行语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洪荒之力 “老司机” 一言不合就XX 蓝瘦香菇 “先定一个小目标”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辨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与 社会存在是亦步亦趋的。
“整个世界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迷雾中(即 纯粹精神领域),而是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 关系便成了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 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 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律的区别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律的区别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律的区别1. 嘿,你知道吗?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律啊,那可不一样呢。

一般规律就像是一条宽敞的大路,好多事情都能往这大路上靠。

比如说,科技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以前人们只能写信,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各种通讯软件随便用,这就是科技沿着一般规律发展的表现。

可基本规律呢,它更像是路下面的基石,没有它,路都修不起来。

就像人类社会不管怎么发展,人都得吃饭,这就是基本规律,它是最根本的存在。

2. 哟,咱们来聊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事儿。

一般规律像是随风飘动的风筝线,能让我们看到发展的方向。

像社会制度的演变,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种依次更替就体现了一般规律。

而基本规律呀,就好比放风筝的人,是主导一切的力量。

拿人口增长来说,不管社会制度怎么变,人口增长总是受到资源的限制,这就是基本规律在起作用,它不会因为其他的变化而轻易改变。

3. 朋友,你想过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律的区别吗?一般规律有点像河流的流向,它有个大致的趋势。

比如文化的传播,总是从文化发达的地方向四周扩散,像古代中国文化向周边国家传播那样。

但基本规律就像河流的源头,是源头决定了这条河的存在。

在人类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规律的一部分,不管文化怎么传播,社会关系都是构建社会的根本,像家庭关系、社会分工关系等,缺了这些,社会就乱套了。

4. 嗨,听我说啊。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像是树上的枝丫,向各个方向伸展。

比如说,商业的发展,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到复杂的市场经济,这是一般规律在商业领域的体现。

可基本规律就如同树干,支撑着整棵树。

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就是基本规律。

如果只生产不消费或者只消费不生产,就像树干断了,那树上的枝丫还能好吗?肯定不行啦。

5. 哎呀,你得好好琢磨下这个事儿。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仿佛是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轨迹。

就像教育的发展,从少数人能接受教育到普及大众教育,这是一般规律的体现。

解读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解读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解读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读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遥远的古代,犹如满天星斗的人类社会群落,在以黄河、淮河、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松花江等流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美丽而广阔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与繁衍生息着。

这些人类社会群落在长期的交流中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富有智慧。

她在不同支流的交流融合过程中,通过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开创了强大的文明古国而较早地进入了文明时代。

她在国有制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下及时完成了农业基本基础设施建设,并早于世界上其它民族和地区千年左右进入了封建社会,且开拓创造出一个疆域辽阔的大一统的多民族的东方大国和辉煌灿烂的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的中华古代文明。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程度在两千多年左右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作为中华民族活动区域的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和作为国际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也一直是世界文明的极其重要的重心和中心。

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高压和过分的思想控制而导致的真正为民族发展而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缺位,中国社会也长期在没有准确的社会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在自在状态下运转。

由于社会分配制度的天然缺憾,导致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需求之间的链接不紧密,中国社会也较早地、长期地陷入了发展经济必然会使社会生产环节与社会消费环节脱链,要使社会生产与消费环节链接又必须破坏经济发展的历史循环的发展歧途而发展相当缓慢。

在西方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与巩固而获得巨大发展之际,中国落后了,中华民族落伍了。

西方国家从民族利已主义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以促进本国快速发展,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的社会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并为了达到罪恶的目的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

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完全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新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1)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与自然界不同,社会历史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它是人们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是某种神秘精神力量的工具,“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没有人的创造性活动,就没有社会历史及其发展。

这正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根本区别。

社会规律正是形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可能途径进行能动地选择,从而创造历史。

(2)社会规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存在、实现和体现。

自然规律无论人类活动是否参与,都在起作用。

与自然界不同,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和运动的方式。

社会规律不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外,而是存在并实现、体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3)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人们的实践活动纷繁复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千差万别,在现象上表现为多样的偶然性而不重复;历史必然性即存在和实现于偶然性之中,社会规律和发展趋势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层出不穷的历史事件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社会规律虽然有其特点,但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普遍性、重复性,不依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

社会规律同人的自觉活动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社会规律就是人们“社会行动的规律”,而人们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历史的作用也只有在认识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对社会规律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人的自觉活动就越自由,其作用就越大。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创造活动的辩证统一。

我们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特别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认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为历史发展具体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曲折和偶然性所左右,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探索、尊重社会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辩证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夺取更大的胜利。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方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

两者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

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建立时,是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最终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这就是两者之间“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

?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始终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化发展,生产关系是否需要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
这一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上,它是我们科学理解社会历史的钥匙,它是我们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出发点。

在实践上,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理论依据。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所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这一规律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

我国的生产力是相对落后、多层次的,我国的生产关系应当适合生产力的这种状况;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及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上层建筑是根源于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变革。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总要利用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并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现象作斗争;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的需要时,就起促进作用,不适合时,就会阻碍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

这一矛盾运动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础之上的。

当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之时,为它服务的上层建筑和它是基本适合的;当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之时,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之间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从而要求上层建筑的变革。

两者的矛盾运动也是“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其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变革及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这一规律的重大意义:在理论上,要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辩证原理,反对否认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唯心主义上层建筑决定论,也要反对忽视和否认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机械决定论和自发论。

在实践上,这一规律为观察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使我们能正确分析社会的经济同政治、思想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一规律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
下,对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这一规律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高效率,维护安定团结,激发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保证和环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