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思想史 选择题专练(难度较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专练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

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

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①有权就有一切指的是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②家长制指的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的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属于宗法制度的内容;

③官僚政治则指的是官吏的设置,它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④文化上的蒙昧主义则指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儒家思想;

故选:D。

本题属于一道知识点综合考查题目,考查了对皇权制度、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以古代政治制度为考查重点,在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制度的重点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如:宗法制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只是法家而非儒家的主张,厚古薄今及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而非法家的主张,排除后,只有B项。

故选:B。

本题是考查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

本题是考查学生在掌握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基础之上,并理解其内容,对它们主张不同点运用排除法进行思考做题。

3.《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

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荀子认为法不能自然在人们心里形成,统治者的命令也不能颁布后自然就执行,必然需要有善于执法、正直的人来具体的执行才可以。正直的君子是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的根源,有了君子的治国,法律虽然不繁复,但却也是值得后世

推崇的;没有一个良吏治理的国家,法律虽然完备,但也不会使国家安定与稳定,体现儒家的道德要求与法制思想的结合,故C符合;

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故A排除;

材料体现法律实施者的素质对法律实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政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的荀子的儒家思想,根据所学,荀子是战国时期对儒家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他吸收了其它学派的思想,使儒家发展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材料中体现了把法家的一些思想融入儒家思想之中,使道德与法制相结合。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早期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A项反映的是修身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B项反映的是把中国看成是统一、团结、和睦的国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的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反映的是劝勉人们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强调的是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掌握理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出反映的思想,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对理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5.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

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竣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人感应”学说,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含冤而死,连上天也感到不公,降下灾祸,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D项正确;ABC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排除。故选D。

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

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