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摄影实务
摄影实践教程课件pptx
光线的质感
通过软光和硬光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画面质感。软 光柔和细腻,适合表现温馨、柔美的场景;硬光明亮锐利 ,适合表现力量感和硬朗的风格。
创意光影
通过特殊的光影效果,如剪影、光绘等,可以创造出独特 而富有艺术感的画面效果。
04
摄影实践技巧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拍摄主题和目标
明确要拍摄的主题和目标,有助于制 定合适的拍摄计划和策略。
反光板
反射光线、改善光影效果 、适合人像和自然光拍摄 。
滤镜
改变光线色彩和质感、增 强画面表现力、适合风光 和创意摄影。
03
摄影构图与用光
构图的基本原则
突出主题
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 出主题,通过合理的 布局和元素安排,使 观者的视线自然而然 地被吸引到主题上。
简洁明了
避免画面过于复杂或 混乱,通过简洁的构 图让观者更容易理解 照片所表达的内容。
《乡村晨曦》
捕捉乡村清晨的宁静与美 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 热爱和向往。
《人物肖像》
通过细腻的光影和神态捕 捉,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 情感。
THANKS
感谢观看
平衡与对称
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可以运用对称或非对 称的布局来达到视觉 上的平衡。
引导线
运用引导线来引导观 者的视线,增强画面 的层次感和深度。
常见构图方法
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分为三等分,将重 要元素放置在分割线或交 点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 美观。
对称式构图
以画面的中心为轴,两侧 元素呈对称分布,营造出 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01 点
人像摄影的构图和用光技
03 巧
不同场景和主题下的人像
02 拍摄实践
人像后期处理和修饰技巧
《新闻摄影实务》课件第一章教材配套课件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新闻摄影的采访方法
Photojournalism: Practice & Techniques
• 3、全局观念和超前意识摄影 • 记者对事物的观看不应该只是点的观看,他还要 有全局观念,而这种观看最为重要的是可以使摄 影记者具有超前意识。
新华社特稿社图片编辑曾璜,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章 新闻摄影的采访方法
社会新闻摄影记者经常要面 对挑战和风险,他们不得不想 尽办法拍到现场。 浦峰 摄
第一章 新闻摄影的采访方法
Photojournalism: Practice & Techniques
二、 和拍摄对象的关系
要确立自己在进行拍摄任务时的身份和地位; 平等和相互尊重是工作的基础。 摄影记者要尽可能与被摄对象进行充分交流, 只有交流才能得到对方内心的反应。 应该关心被拍摄者。
第一章 新闻摄影的采访方法
Photojournalism: Practice & Techniques
• 2、关心时事 • 摄影记者也要懂新闻,不能仅仅盯着摄影这个领 域。著名的摄影记者贺延光就谈道:“我们的摄 影记者除了按快门以外,对其他领域的参与都不 太重视,人家讲经济问题,讲房改问题,讲体制 改革问题,摄影记者能听进去多少?参与性表现 在哪里?这个要求对摄影记者来讲并不过分。因 为你不是摄影家而是新闻记者,必须懂新闻。”
Photojournalism: Practice & Techniques
• 1、时刻准备着 • 某种程度上,摄影记者的 工作和生活是不能截然分 开的。实际上,很多新闻 线索的发现是在不经意之 间,看起来似乎完全靠运 气,但背后是记者的思 考。
图1-1 早茶会上听来的新闻线索 《广州最早的“的哥”》
第二讲 电视新闻摄影实务
第二讲电视新闻摄影实务————————————————————————————————作者:————————————————————————————————日期:2第二讲电视新闻摄影实务(上)一、突发性电视新闻的拍摄含义:突发性事件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含义“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之外,第二层含义: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突发性新闻:些在人们不可预期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新闻事件,这类新闻无法在事先进行计划和设计,具有偶然性、突然性和未知性等特点突发性新闻经常采用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报道。
(最先进、最理想的方式,受到体制的规范,许多突发性事件无法做到直播)突发性新闻能够激起受众的好奇心,引起强烈的反响,是最富有魅力的新闻摄影种类之一。
突发性电视新闻的拍摄方法1.“拍到”优于“拍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突发性新闻的拍摄是最不不讲究摄影规律的,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顾不上用光、色彩、稳定、对焦点等2.“多机”优于“单机”,要舍得投入拍摄力量3.“多拍”优于“少拍”,在新闻现场,我们都不知道新闻的发展走向,什么时候会有突变,有时甚至采用不停机的拍摄方式4.声画并重,如果某一方面受到损失,对新闻信息的传达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更强调“百闻不如一见”5.把握新闻要素,记录关键进程。
新闻现场一般比较乱,气氛紧张,摄影记者只要抓住5个W,一个H,就可以做到临场不乱。
突然性新闻摄影1、以人为本,关注人及事件对人的影响;重点拍摄突发事件中的人,对人的影响,人的反应,与人的关系2、占据高处,保持安全距离(尤其是群体事件);新闻现场混乱,具有未知性和危险性,摄影记者要学会自我保护,3、保持与后方有效沟通,适时调整拍摄方案;置身现场的记者可能只是处在一个点,对事件的全貌不了解,需要从后方了解情况4、紧急时刻可使用自动功能,一般情况是要求手动为主,自动为辅,5、充分发挥广角、长焦镜头的作用,可以实现远距离或者大面积的拍摄6、需要具备过硬的手持拍摄、技术操控能力,新闻现场一般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和风险性,突发事件新闻拍摄的重要补充:民众视频和监控视频民众视频的特点:1、手机、DV拍摄,声画质量相对较差,但真实感强;非摄影专业出身,拍摄的画面存在焦点不实,曝光不准等情况,但这些原因反而使观众觉得更真实,2、时空上无处不在,是专业媒体的有益补充3、传播意识增强,公民记者出现4、新闻要素往往不全,权威性相对较差;反应局部,不深刻全面监控视频的特点:1、时间:全天候2、空间:几乎无处不在,地方越发达,地点越重要,数量越多3、影音特征:纯客观,真实,无人控制4、制作方式:重点区域,多机位,类现场直播5、来自职能部门,具有较高公信力,例如公安、交警、科学监测部门景别:1、中近景为主,特写为辅,少用全景、远景,中景和近景最符合人视野交际的范围,2、为了后期剪辑需要,景别适当变换;过肩镜头可交代两者的空间关系,可以用来覆盖跳点,3、一般情况下,被采访对象景别小于采访记者4、对话节目,记者与访谈对象景别可一致5、多机拍摄画面更流畅,人工补光更能突出主题,反应镜头也不可缺少,节目中适当穿插资料画面,使画面不会那么枯燥画面空间1、头部空间:不可卡头,顶天立地,不可过大,也不可过松,2、视线空间:在被采访者视线前方应留出比较大的空间,脑部后方留的空白要少一点,3、被采访者视线方向:面向采访记者,和记者交流,一般不直接面对镜头角度:1、平角度为主,与视线等高(而非胸部),俯仰角度较少2、斜侧面角度为主,多为3/4人面相3、正面角度往往用来拍摄针对公众的讲话,强调画面内外直接的交流感4、多个被采访对象,面部朝向要有左有右5、防止被访谈对象视线游移背景:1、背景;选择简洁背;运用长焦距镜头、大光圈等,把背景虚掉,不显杂乱2、典型环境选择,避免办公室、会议室的单调3、强调现场访谈报道4、背景布、易拉宝,方便、快捷5、黑背景,用人工布光隐没背景6、不同色调背景处理,如蓝背景7、注意背景景物横竖线条切割受访者体位过肩镜头1、不要用广角镜头拍摄2、从个子较矮的人背后拍摄3、前景保留1/3头肩即可用光室外自然光:顺光;斜侧光;逆光;散射光;反光板;散射光拍摄比较好控制,只要注意穿着,以及与背景景物色彩反差就行室内自然光:顺光;斜侧光;反光板;斜侧光家较好,顺光造型功能差,而且容易使被采访者眯眼,斜侧光要用反光板给暗部补光,如果对用光熟练,也可以用逆光拍摄人工光:新闻灯;红头灯;柔光箱;特图利灯;反光板其他注意事项:1、受访者的仪表、容貌,为被采访着想,也是为了画面的漂亮2、麦克风的位置:露出台标或栏目标识;注意拾音角度和距离3、与记者站位相适应:站左则右手持话筒,否则,相反出镜记者的拍摄1、中景景别为主,近景、全景景别为辅2、精心选择出境背景、环境,强调“现场”3、着重拍摄新闻要点,展示细节4、精心设计场面调度{记者、摄像、新闻人物}5、记者要有镜头意识,与摄像相互配合6、重视非语言符号,尤其是着装和仪态7、优先用无线话筒、钓竿话筒拾音8、听声音拍摄画面,随机应变调机9、。
第二次摄影课笔记主要内容
摄影基础(二)一.摄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取是目的,舍是难点。
绘画的构图是加法构图,摄影是减法构图。
要通过虚实、适当遮挡来舍去摄影中不想要的。
二遮光罩很重要——可以避免光晕、灰雾,使画面效果好,避免不规则折射。
三.焦距1.短焦镜头(<40)——A线性透视强,近大远小很突出,近景的体积感被放大。
B空间纵深感很强,水平像场大。
2.中焦镜头(50-85)——A、透视效果接近我们的人眼,为标准镜头。
B、成像稳定,质量好,光圈变化范围大。
C、可操作性强,适合文档资料。
1. 3.长焦镜头(如望远镜)——A像场小,纵向强烈空间压缩感。
B近大远小效果被弱化,远处前景被放大,近景变小。
近远景变化不大。
1.透视是焦距变化的实质。
2.用定焦头,不靠改变焦距来控制画面结构,要用身体前后移动来达到所要的效果,这样不会改变画面的结构,若要用变焦距3.焦距的变化影响像场空间纵深感的变化以及景深。
(风景模式景深大,光圈小;肖像模式景深中,光圈中,花卉模式景深小,光圈大;微距模式景深小,光圈最小。
D.决定景深的因素:1.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2.光圈(即孔径)——直径越大,镜头质量越好。
(光圈可调节,开的越大,进光越多,光散,清晰度差;光圈开的越小,光进的越少,但光集中,照片清晰。
)注:光圈孔径开的越大,指数越小。
光圈决定通光量和影像的清晰程度,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拍风景最好用小光圈E.分辨率定义——单位面积内可看到的线和点是否多。
F.曝光1.定义——光照照在感光器材上的时间与快门有关。
2.曝光值包括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
G.色温/白平衡1.定义——拍出来的白纸白说明是白平衡,拍出来的不白说明白不平衡,受曝光值和光源色的影响2.光色——用“K”来表示。
光色偏于红橙黄为低色温,通常为3200以下为低色温(如晴天早晚的直射光),高色温为灰蓝白,通常在5000以上(如雨天,阴天,雾天)。
3.为了避免受光色影响,使纸拍出来是白色,可以用“白炽灯”等模式。
摄影艺术教程2.第二讲:秩序、瞬间与色彩(2014-10-13)
讲述的是一位女士缅怀自己逝世的丈夫的故事。
三、色 彩 的 魅 力
这幅瓜果蔬菜构成的画面,色彩使画面显得生动有趣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地理图片
相关概念 1.光色的三原色: 指红、绿、蓝三种光色,它们等比例相加,便可得到白色。 2.光色的三补色:指黄、品、青三种光色,它们等比例相加,能得到黑色。 3.补色关系:三补色与三原色正好是互补关系,黄与蓝、品与绿、青与红都属 于补色关系,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也最为强烈。
1.典型可以理解为通过某一单个形象反映某些方面的本 质或规律。
2.创造典型。 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典型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
这位阿富汗少女披着破旧的红色披肩,脸 庞略有雀斑却色调温暖。再看看她的嘴唇 和眼睛。天哪,多么奇特的双眼!那是一 种蓝,又由于某种莫名的原因,而那专注 的眼神不仅仅是在看着你,而好像是要看 穿你的内心······
秩序、瞬间与色彩
浙江传媒学院 石战杰
一、边框线与画幅的选择 二 、寻找秩序与捕捉动人的瞬间 三、 选择合适的拍摄机位 四、点、线、面的处理和运用 五、 画面中的主体、背景、前景及陪体处理方法
寻找秩序与捕捉动人的瞬间
一、秩序
1、摄影画面取景与设计的目标就是采用取景的方式从杂 乱无章的拍摄现场,找寻或建立一种适合于表达某种 意图的秩序感。
春天的到来,作为西湖美景的柳树,垂柳一条条的,富有秩序和节 奏感,(石战杰 摄)
秩序与规则,简洁与美感。 秩序感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节奏能够体现一种秩序感。
摄影取景就是从无序到有序,从客观现实到思维 空间的创造过程。
二、典型事物和典型瞬间
相关概念 4.冷色与暖色:在光色中,青、蓝色给人以寒冷收缩的感觉,称为冷色,在影 像画面上具有后退感;而红、橙、黄则给人以热烈膨胀的感觉,称为暖色,在 画面上具有前进感。 5.色彩三要素:色相(色别)、明度和饱和度(纯度)。
摄影技术教程-lesson2
角度作为画面高度感和成像面积都被夸张, 后景或者陪体被简化。 ②能够增加对象的垂直高度感,加强画面整体的垂直感。 ③拍摄人物运动,画面动感强烈,画面内的动作幅度比平 角和俯角更明显,拍摄出的画面突出动作主体,衬托人物 的运动速度。 ④拍摄人物主体和运动都被突出展示,对观众视觉上有压 迫感,所以在拍摄一些多人场面时,仰拍能制造混乱、应 接不暇的视觉效果。 ⑤有特殊的造型效果:让被摄人物显得高大而使人物变形, 对观众心理产生压力。主体形象被强调,形成高度、强壮 的形象,或具有力量感、雄伟感、
焦距的作用
焦距是导演对画面视觉中心、造型效果控 制的重要手段。 焦距改变景物中的主体成像清晰度,从而 控制视觉中心,也改变画面中的景物和主 体的关系,实现某种造型效果。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
在35mm规格的电影摄影中,焦距35mm的 是短焦距镜头。短焦镜头使拍摄空间的范 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特点,夸张 了前景和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 短焦镜头常常可以表现较为宏大的场面 (如《黄土地》),当用短焦来拍摄人物 时,人物样貌容易变形(如《堕落天 使》)。
电影运动的构成
电影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被摄对象 运动;摄影机运动。 电影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被摄对象运动; ②、摄影机运动; ③、综合运动;
摄影机运动——运动镜头
电影让摄影机运动起来不是与生俱来的,最初电影都是用 固定机位连续地拍摄。 上世纪20年代,德国导演茂瑙为了达到心理和主题上的 表现效果,开始在拍摄中移动摄影机,人们看到移动摄影 可以传达人们以前认为不可能传达的精细微妙的内容。 日本导演黑泽明充分挖掘出运动镜头的艺术表现力,提升 了运动镜头的心理表达层次,运动镜头逐渐成为一种自成 体系,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视听语言形式。
摄影技术教程-lesson2分析解析共78页文档
❖ 知识就是财Leabharlann ❖ 丰富你的人生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你的阅读
摄影技术教程-lesson2 分析解析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新闻摄影实务
值集中体现在这个瞬间。充分利用瞬间,能记录
下不可重演的瞬间历史足迹,能摄取稍纵即逝的 瞬间生活片断,能定格物体的时间和空间状态, 使运动的物体和时间凝固在瞬间静止的画面形式
《皇家的玩笑》 唐•赖普卡摄
之中。
第一节
新闻摄影概述
— 9—
1.2 新闻摄影的特征
1.2.5 艺术性
新闻摄影以照片为主要形式报道新闻事件。 新闻图片不仅要具有新闻性、纪实性、瞬间性、 形象性,而且要具有艺术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新 闻摄影属于新闻学的范畴,亦属于艺术学的范畴, 艺术性是必不可少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人心
《美军坦克长》,科•伦特米斯特摄,1967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 佳新闻图片
第一节
新闻摄影概述
— 7—
1.2 新闻摄影的特征
1.2.3 纪实性
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真实确凿,它是新闻的生命,
是新闻的灵魂。摄影具有纪实性,能借助摄影器材 和光线把被摄对象的形态逼真地记录下来,它对于 实物具有惊人的复制能力,人们一开始就深信照片
摄影者在巴哈马岛上看到一群大的加勒比火烈鸟, 这种鸟被认为是西半球上最大的火烈鸟 鲍勃·柯斯特摄
第一节
新闻摄影概述
— 14 —
1.4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
1.4.4 思想教育功能
新闻摄影的思想教育作用是指新闻照片能给读者以启示, 对读者起到美育教育、思想教育及情感教育。它与新闻 摄影的认知作用、审美作用和新闻传播作用有着紧密的 联系。
第二节
准备出发与切入选题
— 27 —
2.3 获得每一个人都添加到联系名单里。 整理自己工作领域主要机构的名称和电话号码。 积累各个机构的宣传部门、新闻发言人,以及公关部门负责人的电话。 文字记者以及其它同行的联系方式也很重要。
《摄像第二篇第二章》PPT课件
黑色:沉默、神秘、恐惧、悲哀、恐惧、死亡、诡秘、 压抑。 白色:纯洁、明快、高雅、寒冷、死亡、冷清、快乐。 灰色:和谐、稳定、静止、忧郁、温和、平常、中性。
在电视广告摄影片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 《古的呻吟》的电视专题广告摄影,讲述了古城随着 时间的逝去而备受冷落,以致被破坏的情景,通过音 效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 而体现“真情”的诉求主题。 片中创作者特意以蓝色为基调,表现冷漠与哀伤;而 用反差极强的音效使受众感受到温情与爱。(图2-2-9)
似乎可以代表人类对光线的原始感受。宋杰教授认为:
“作为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的视听语言,对光的运用
应该从人们的原始知觉出发。”照明是塑造荧幕空间、
表现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有关照明的技巧和方法,将
在后几章中着重讲述。 创作者对光线艺术性的运用能赋予影视画面以不同的视 觉气氛,即画面影调。影调是观众对影视片的第一感觉, 是影视片表达的主观情绪。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低调:画面以中灰到黑色为主,给人的感觉是阴沉、 哀伤、忧郁、肃穆等等。 (2)极低调:画面主要是大面积的黑色,辅以小面积的 亮点,有较强的戏剧性,给人的感觉是神秘、恐怖、刺 激等等。
图2-2-9 色彩与色调的运用
第二节 画面的景别
一、景别的定义
镜头是构成电视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和最小单位。 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像机每一次从开机到停机拍摄的连贯 画面。因此,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画面,也可以由多个 画面组成。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 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决定景别的因素有两个:一 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所使用镜头的 焦距长短。
绪不稳定;而那些容易对形状起反应的人则大都具有内向
的性格,他们对情绪有强烈的控制能力。也就是说,色彩
4摄像第二篇第一章
图2-1-1 对称平衡
图2-1-2 对称平衡
对称是指客观上存在一个视点或连成的中轴线的上下、左右两侧视觉设计 因素的均等一致,两部分在感觉上可以按中轴线对叠重合,或对称轴相互垂直 相交的两部分形相对重叠。对称可分为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辐射对称、旋转 对称、对角对称。平衡是指两侧的色块、形状根据物理中杠杆的原理在视觉判 断上的分量大致平均,由支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称是严格的平衡,平衡 则是比较活泼的对称,是对称的变化。 “1:1”是所有对称的基础,对称图形具有“稳定坚固”的视觉感受,心理 性平衡感非常强。这里指的心理性平衡感与物理性平衡感是有所区别的,在设 计艺术中,心理性平衡感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均衡画面中心左右两边的图形, 视觉分量应该是对等平衡的。如果受众觉得左右两边的图形视觉中心吸引力均 衡时,在左右两边的中间一点或一线上加上突出的点题,使受众的视觉从左右 两边的图形定在画面主题上,在受众的心理感觉上会形成一种平稳、严肃的视 觉空间。设计中,平衡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在运动 当中,但又必须保持其总体平衡。不平衡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在视觉上会产生 极不舒服的知觉感应。可是,一件优秀的 作品,除了重视平衡这单一的因素以外,更应注意整体图形的外形变化、疏密 关系、节奏韵律、视觉走向、趣味中心等因素,要一并加以考虑,其作品的构 成才有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图2-1-11 特异变异的形式美
图2-1-12 特异变异的形式美
变异是具象的变形。在影像平面视觉设计中,除掌握画面构成的规律外,还要掌 握形象造型设计的基本规律。有些具有一定内容含意的设计作品,可采取象征的 形式,以抽象形态去体现。但也有些画面,仍需采取带有具象性质的形态加以表 现,在运用具象性质的形态时,需进行必要的艺术处理。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 一般来说其造型更加概括、简洁,特征更加突出,性格更加典型。这样的造型更 能引起受众的心理的共鸣,也更适于视觉设计和艺术加工的需要。变异的主要手 法归纳起来有抽象法、变形法、切割法、格位放大法、空间割取法、形象透叠法 等。
高中美术 摄影摄像二单元第二课资料经营画面教案 湘教版
高中美术摄影摄像二单元第二课资料经营画面教案湘教版[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结构以及摄像机上常用键的功能;观看镜头里的画面,体会画面与平常所见场景的不同视觉感受;通过欣赏镜头画面,了解基本的画面构成原则,学会处理主体与陪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影片中的光线、色彩的运用,让学生关注到影片情节以外的东西。
教学活动分析本课设置了两项学习活动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前面的“思考与交流”来灵活安排。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了解了摄像机的结构与功能后,亲身感受摄像机的性能,试着用它来拍摄某个场景。
此活动侧重于尝试性的体验。
在拍摄完后,通过交流与互评,试着用摄像术语来评论拍摄效果。
第二个活动则是此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拍摄时考虑技术含量更高的因素,同一组静物,利用不同的构图、在不同的光线下、不同的色彩氛围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感受,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验,看如何将静态的东西拍得更富生气与变化。
两个活动都重在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拍摄,自己感受摄像机,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提升自己对影片的审美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的重点是镜头里画面效果的处理。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摄像机;接着分析镜头画面,让学生掌握摄像里的基本术语与基本原则,可以边讲解边演示镜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拿起摄像机感受镜头画面;然后分析画面中其他的元素:光线与色彩,这是摄像时必不可少的既能增强画面感又能推动情节发展的两个很重要的元素,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结合摄影或色彩学来讲授。
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主动手感受摄像,综合考虑种种元素拍摄一段素材。
教学材料分析摄像艺术已越来越接近平常人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门人人都能进行简单操作的艺术形式。
教材开始部分的文字就是拉近摄像艺术与学生的距离。
首先,了解什么是摄像艺术。
摄像艺术须掌握必要的技术设备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进行。
它以光学镜头、摄像机和胶片为主要工具和材料,经过曝光、洗印、放映等主要工艺过程,在银幕上呈现为一系列活动的影像。
摄影实践教程 第二章 摄影师影像观念的建立
第二章 摄影师影像观念的建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摄影审美与绘画审美的异同 2. 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 1. 能够准确解读摄影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 能够分析摄影作品的拍摄意图 3. 能够为自己拍摄的主题选择恰当的构图样式
素养目标: 1. 养成发现美和表达美的生活习惯 2. 培养用专业手法表现美的能力
简单实用的美学原理——线性排列
当我们看到树林里整齐的垂直树干、垂直于地面林立 的高楼、地上的斑马线、整齐的铁路枕木等具有单一的线 性排列关系的事物时,由于这种整齐划一的线性排列关系 会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感,因此也会取悦你的大脑神经, 带来审美上的愉悦,这就是线性排列。
观念先行
影像的形式是为影像的内容服务的,在确定了表达内容之后, 如何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就成为了关键。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从解 读、模仿、创作出发,步步递进的方式讲解构图。构图不是一门玄 学,而是有一种逻辑可循的思考影像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发现美的能力
构图是照片形式感的重要体现,无论是点、线、面、趋势、摆放位置等元素信息,还 是从光线、色彩、景深等影像信息出发,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最终影响着画面的美 感。因此,想要提高构图能力,让照片形式感更适合表达拍摄主题,让画面带来强有力的 形式感,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美学体系。
从绘画演变而来的摄影美学基础
随着感光材料技术的进步,英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尝试解决用影像证明奔跑中的马是否会出现四蹄离地的瞬 间。这个不经意的实验却奠定了摄影特别重要的一个属性,即瞬间性。“照片不仅能够看到事实,而且能够滞留时间” 。 绘画无法记录瞬间性的内容,然而摄影术可以,记录到平时人眼不太能关注到的事物,由此打开了摄影术独特的审美之路, 摄影术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复制,开始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呈现形式。摄影术不再是“摄影术”,而是纯粹的“摄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准备出发第一节发现新闻一、摄影与新闻摄影摄影的分类: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实用摄影(包含商业人像摄影和广告摄影)。
艺术摄影表达的是摄影师的内心世界和自身感受。
实用摄影具有比较明确的实用目的。
比如商业广告摄影,在于帮助商家推销产品和服务。
新闻摄影是一种采访摄影,它和新闻事实之间有着更深入的关联和互动。
在拍摄前,要从新闻价值、媒体定位、读者兴趣点等方面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
在拍摄过程中,记者要与被拍摄对象交流,从各个侧面了解新闻事实,从而更准确、客观地描述新闻。
拍摄后,要撰写图片说明。
二、新闻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在历史上曾一度被排斥在新闻采编系统之外,被认为仅是美化版面的工具。
实际上,新闻摄影也具有传递信息的属性。
近年来,媒体对摄影记者的要求越来越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要求摄影记者会撰写图片说明,文字记者会摄影。
三、从传播学的角度思考、发现并挖掘新闻线索1、对摄影记者自身的要求:第一、不能主观随意,为所欲为,要服从媒体需要,尊重读者需求;第二、要使用公众能够使用的摄影语言。
2、言之有物的新闻信息。
3、传播途径,对自身媒体有清晰的定位,要顺应现在媒体细分化的趋势。
4、对受众的心理和需求进行研究。
5、拍摄技术后,要和图片编辑交流,选择好的图片,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发现新闻线索的几个切入点1、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也就是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2、热线电话3、当地的报纸、杂志4、广交朋友5、利用互联网6、和图片编辑建立联系7、建立自己的专业领域第二节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一、新闻敏感的培养1、时刻准备投入工作状态。
2、关心时事3、全局观念和超前意识二、调查研究是新闻摄影拍摄的起点和关键调查研究是新闻摄影的前期准备工作1、在调查研究中积累和获得新闻线索2、调查研究和摄影站位的选择3、调查研究和镜头的选择4、调查研究和画面的选择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自己身边的社会,也就是说,你今天拍的照片10年后还有没有新闻价值,这是拍摄前要思考的问题。
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突发事件中,注重了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但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四、职业摄影师应该关注的摄影技术指标1、彩色还是黑白2、构图3、曝光4、闪光灯5、镜头6、光线第三节长线操作与短线操作一、短线操作注重新闻性1、新闻要讲究时效,报道要有由头2、把握新闻实质3、摄影记者要做历史的见证而不是验证4、站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新闻摄影报道二、长线操作要做好计划1、选题的形成2、风格的形成3、资料收集4、撰写拍摄计划书第八章切入选题第一节获得拍摄许可一、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1、记者应该广交朋友,把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添加在联系人名单中。
因为,一方面,记者是信息传递的枢纽,如果不关心人,不抱着开放的心态,就很难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另一方面,在获得他人帮助时,要以诚相告。
2、整理自己工作领域主要机构的名称和电话号码。
3、积累各个机构的宣传部门、新闻发言人,以及公关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这个群体为了扩大本单位的影响力很乐于与媒体打交道,但同时,记者要谨防被这个群体“封口”。
4、记住文字记者与其他同行的联系方式。
媒体同行相互帮助非常重要。
摄影记者往往要靠文字记者的帮忙。
5、利用互联网建立各种联系。
作为学校的宣传工作人员,与校内通讯员、校外社会媒体的记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二、进入拍摄现场与获得拍摄许可(一)、摄影记者不能轻易进入现场的原因:1、新闻事件涉及重要新闻人物,对准入资格有严格限制。
例如:国务委员刘延东,省长陈全国来我校视察,对于高层领导的拍照有严格的限制。
2、事件正在发生中,不便媒体报道。
例如:运动队大赛前的训练情况,为了战术保密的需要。
一般不允许记者拍摄。
3、突发事件,为维护现场秩序。
例如火灾救援,记者进入,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救援的困难。
4、为了隐瞒事实真相。
例如山西黑砖窑事件,洪洞县曹生村的窑主非法拘禁童工。
最先由河南媒体曝光。
(二)、记者进入现场的两种方式:1、事前联系好,进入现场前公开身份。
2、对于受到封锁的现场,想办法隐瞒身份进入。
3、在受封锁现场拍摄前要注意三点:(1)、确认事件的新闻价值,以及被发现后如何应对。
(2)、要顾及被拍摄对象的隐私权,要符合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3)、在隐瞒身份进入现场时,要考虑到自身和设备的安全。
4、在受封锁现场隐蔽拍摄时要注意两点:(1)、在被封锁现场,不要轻举妄动,先观察周围形势,用眼睛预先取景,待时机出现,迅速拍照。
(2)、可以使用小型数码相机,也可以使用针孔摄像机。
案例:《新京报》记者陈杰如何采访大安山矿难1、只携带了一个机身、一只14mm镜头、一只闪光灯,到达现场后现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先进性外围拍摄。
2、与矿上工作人员巧妙周旋,谎称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员,为领导“打前站”来的。
3、进入矿井,拍摄灾难中的人。
4、被井下人员发现后,与对方友好交流,很顺利的回到地面。
5、抓紧时间进行撰写文字说明。
陈杰在现场值守了整整6天,共发了49张照片,一直吃住在矿场的垃圾场旁边。
三、让被拍摄对象消除紧张,放松心情1、拍摄之前建立信任关系。
2、与被拍摄者随时分享拍摄成果,使被拍摄者逐渐放松。
3、多拍,让他们忽视相机的存在。
4、交谈。
引导被拍摄者放松,进入情境。
第二节摄影采访的特点与方法一、新闻摄影是一种形象采访1、拍摄前的思考是新闻摄影成功的关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如何使被拍摄者配合记者工作。
(2)、技术运用。
包括镜头的选择,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匹配,是否用闪光灯,是否用三角架,摄影站位,摄影角度等。
2、形象采访包含的过程:(1)、对形象的信息价值的综合判断。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2)、对形象信息的全面摄取。
要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拍摄工作,为文字记者提供更多不同的内容。
(3)、对形象信息的确认。
对拍摄人物的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要记录清楚。
二、新闻摄影的采访的步骤新闻采访可分为一般采访和深入采访。
一般采访要做到将准确、清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受众。
深入采访要做到将全面、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传导给受众,往往以专题摄影的形式。
1、寻找选题或者从图片编辑那里获得任务。
(1)、自己寻找选题要靠新闻线索和采访经验的积累。
(2)、在编辑那里获得拍摄任务时要明确编辑的用片要求。
编辑要明确告诉摄影记者的拍摄任务。
2、采访之前的准备。
(1)、文字准备,阅读与选题相关的文字资料,便于对拍摄时的切入点又准确的把握。
(2)、形象准备。
对所拍摄对象的形象特征要有所了解。
例如学校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之前辨认专家形象,了解专家基本情况和日程。
3、现场采访。
勤看、勤听、勤记、勤思。
勤问。
以采访生应急管理规划会为例。
4、编辑图片。
(1)、为图片撰写说明。
(2)、对照片进行整理和归档。
(3)、和图片编辑就当日的采访进行沟通,帮助图片编辑选择照片。
第九章新闻摄影瞬间的获得第一节摆拍和抓拍一、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摆拍和抓拍二、摆拍是指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采用设计、调度、整理、改变等手法,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或全部干涉的一种拍摄手段。
1、摆拍摄影的特点(1)、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形象的过程中,对被摄事物进行了干涉,并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起了直接的影响。
(2)、干涉的目的是使照片内容与形式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3)、摄影记者与拍摄者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与配合,但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摄影记者起到了主导、支配作用。
2、摆拍的形式(1)摆布拍摄法:完全彻底地干涉被摄对象的拍摄方法(2)组织加工拍摄法:它是在不违反真实的情况下,为方便构图,拍摄出较为美观的画面,加强画面主体形象的表现,适当对被摄主体及环境做一定的安排与调整的拍摄方法。
3.摆拍的危害严重影响新闻摄影的真实性4.能动摆拍的基本准则:(1)不要去摆拍(干涉)正在发生发展的新闻事件。
(2)不要去摆拍再现已经过去的事件。
(3)摆拍不是要摆出一个假场景,不是要拍出一张假照片。
摆拍的目的是创造出一张具有视觉冲击力,但又决不会让读者误读的照片。
(4)要谨慎的对待摆拍照片的图片说明的写作。
许多的假照片不是摆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
三、抓拍抓拍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正在发生的事件不加任何干涉而进行选择记录的拍摄。
1、抓拍的优点:(1)、抓拍的瞬间形象自然、真切。
(2)、不干涉对象的抓拍的瞬间形象信息量大。
(3)、抓拍是新闻事件和新闻规律自身的要求。
(4)、提倡抓拍,有助于新闻摄影记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2、抓拍过程中要注意“镜头反应”在抓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摄对象的“镜头反应”。
所谓“镜头反应”是指被摄对象在面对摄影镜头时所产生的行为动作与神态表情的反应。
“镜头反应”的情况有:①紧张而导致的呆板、僵化。
②在镜头前的表演。
③看镜头。
第二节各种题材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一、新闻摄影的分类根据新闻事件发生的性质以及对时效的要求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二、事件性新闻的采访拍摄(一)、预知事件的采访拍摄1.预知事件:有明显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持续且时间性明确,在发生之前记者能够得知相关情况并做出充分的准备。
2.预知事件有: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庆祝活动、纪念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等)(二)、突发事件的采访拍摄1、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偶发性、不可预料,给采访拍摄造成了特殊的困难,但信息量大,常常触目惊心,引人关注。
2、拍摄要求:能够熟练地操作设备,熟悉摄影技术。
3、怎么拍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图片(1)、不仅要着眼于突发事件本身瞬间的抓取,还应重视由突发事件引起的种种反应的抓拍。
(2)、重视对突发事件的连续报道,尤其是那些持续时间长、有一定阶段性的突发事件。
三、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拍摄1、非事件性新闻有如下特点:(1)、没有明确的时间性。
它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并缓慢发展、变化着的事物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2)、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典型、突出。
它往往不经细心观察、分析就难以发现,不经富于特征性的揭示就不为人们所关注。
(3)、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
2、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拍摄(1)、关注生活,善抓热点。
(2)、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3)、深层思考,形象表现。
(4)、以专题摄影报道形式全面展示新闻主题。
四、体育新闻的拍摄体育新闻摄影可以分为体育现场新闻摄影和体育特写摄影两种。
体育现场新闻摄影是对各种体育比赛的现场拍摄,体育特写摄影是对赛场内外的各种花絮,对体育运动员的综合报道,对各种体育项目的综合报道等。
摄影记者对体育形象的拍摄要经过思考和选择,不仅要拍摄漂亮的动作,这些画面还要有意义。
五、新闻人像的拍摄人物摄影可分为现场人物肖像,环境肖像。
1、拍摄人物肖像的要点:第一,要有耐心,突然出现一些戏剧性瞬间,如果摄影师没能够准备好,就只能坐失良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