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商书太甲上的原文及翻译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虞书·尧典【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大学之道礼记翻译
大学之道礼记翻译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新补处,仙佛所补。
原来的文章里面没有),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是学圣学贤,是大人的生命学问,指所学是为了立身行道。
在于使人恢复灵明的本性,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
近能与最亲近的九族和睦相处,远能使天下百姓皆恢复光明的自性,作自我的新民。
达到最圆满究竟的境地。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的圣君贤相要使天下百姓皆能恢复灵明的本性,先要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管理好他的家庭和家族,在伦理上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妯娌相亲,充满天伦之乐。
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先修好自身的品格,言行相顾,舍己从人,虚心容物,二六时中,如对鬼神;要想修养好自身的品格,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必先诚实自己的意念;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发先致其良知,良知即自性,不为形役,以良知应物,使内外皆明、皆知,即《中庸》的“自明诚”;欲致其良知,必须先格心物。
将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一切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善性。
明白一切万事万物之理,不害物也不为物所害,而能善尽物用。
原文:物格而后致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将后天的一切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良知。
如是推广行远,尽量发挥良知的能力,善尽天职而化民,意念虽然还想为恶,已经得不到支持的友伴了,所以叫做诚;意念既然有了歇止之处,心就会跟着意念端正,心念居正,本性就会光明磊落,得以修养,自身既修,现于言行,大德感召,家人没有不俯首不受感化的,家虽千口,心只一念,叫做家齐;国是一家一家的集合,一家齐而众家慕,推广行远,家家都迎向春风。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原文: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朱注】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白话】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修德行的门径,到如今还能够看出古人做学问先后次序的,全靠这本书的存在;至于论语和孟子,研读的顺序应在其后。
学习的人必须从这本书学起,那就差不多,不会有错了。
”【原文】『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礼记原文及翻译(33)
礼记原文及翻译(33)【原文】《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暄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谊兮①。
""如切如磋"者,道②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侗兮"者,恂栗③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菉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④!"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此以没世不忘也⑤。
《康诰》⑥曰:"克⑦明德。
"《大甲》⑧曰:"顾諟天之明命⑨。
"《帝典》⑩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注释】①瞻彼淇澳……终不可谊兮:出自《诗经·卫风·淇澳》。
淇,古代的水名,在今河南北部。
澳,与"玉"同音,水边之意。
斐,才华、文采之意。
②道:说、谈论。
③恂栗:惊恐、畏惧之意。
④於戏前王不忘:出自《诗经·周颂·烈文》。
於戏,与"呜呼"同音,感叹词。
前王,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尚书·商书·太甲中
尚書
商書
太甲中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作書曰民非
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后后來無罰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
古诗尚书翻译赏析
古诗尚书翻译赏析《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的《尚书》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
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
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
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全都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虞书第01章尧典第02章舜典第03章大禹谟第04章皋陶谟第05章益稷夏书第06章禹贡第07章甘誓第08章五子之歌第09章胤征商书第10章汤誓第11章仲虺之诰第12章汤诰第13章伊训第14章太甲上第15章太甲中第16章太甲下第17章咸有一德第18章盘庚上第19章盘庚中第20章盘庚下第21章说命上第22章说命中第23章说命下第24章高宗肜日第25章西伯戡黎第26章微子周书第27章泰誓第28章牧誓第29章武成第30章洪范第31章旅獒第32章金滕第33章大诰第34章微子之命第35章康诰第36章酒诰第37章梓材第38章召诰第39章洛诰第40章多士第41章无逸第42章君奭第43章蔡仲之命第44章多方第45章立政第46章周官第47章君陈第48章顾命第49章康王之诰第50章毕命第51章君牙第52章冏命第53章吕刑第54章文侯之命第55章费誓第56章秦誓---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尚书·商书·太甲上
尚書
商書
太甲上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
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
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厥祖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帝求俊彥啟迪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愼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于弗順營于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桐
宮居憂克終允德。
【文言文】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言文】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大学》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尚书·商书》
《尚书·商书》第10章商书·汤誓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世上没有不落的太阳【原文】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
非台小子(2),民敢行称乱(3)!有夏多罪,天命殛之(4)。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5),而割正夏(6)?’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7)?’夏王率曷众力(8),率割夏邑(9)。
有众率怠弗协(10),曰:'时日易丧(11)?予及汝皆亡。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12)!尔无不信,朕不食言(134)。
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14)。
”【注释】(1)格:来。
众庶:众人,大家。
(2)台(yi):我。
小子:对自己的谦称。
(3)称。
举,发动。
(4)殛(ji):诛杀。
(5)穑(se)事:农事。
(6)割(he):易,意思是为什么。
正:征,征讨。
(7)如台(yi):如何。
(8)曷:竭,尽力,竭力。
(9)割:剥削。
(10)有众:臣民。
率:大多。
怠:怠工。
协:和。
(11)时:这个。
曷:什么时候。
日:这里指夏桀(12)赉(lai):赏赐。
(13)食:吞没。
食言:指不讲信用。
(14)罔:无。
攸:所。
【译文】王说:“来吧,你们各位!都听我说。
不时我小子敢于贸然发难!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了许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
现在你们大家会问:'我们的国君不体贴我们,放弃我们种庄稼的事,却去征讨夏王?’这样的言论我早已听说过,但是夏桀有罪,我敬畏上帝,不敢不去征讨。
现在你们要问:'夏桀的罪行到底怎么样呢?’夏桀耗尽了民力,剥削夏国人民。
民众大多怠慢不恭,不予合作,并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们宁可和你一起灭亡。
’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你们只要辅佐我,行使上天对夏桀的惩罚,我将大大的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决不会不守信用。
尚书·商书·太甲下
尚書
商書
太甲下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
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愼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艱無安厥位惟危愼終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嗚呼弗慮胡獲弗爲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尚书》全文及释
《尚书》全文及释《尚书》全文及释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虞书·尧典【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译文】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
他敬事节俭明照四方善治天地道德纯备温和宽容。
他诚实尽职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尚书》原文及译注
《尚书》(victory-ping)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词目:尚书拼音:shàng shū英文译名:The Book of history基本解释尚书Shàngshū:解密的皇家文档[Shang Shu] 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
“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
后世有朝廷官职“尚书”,专事执掌王朝的文书奏章。
作为官名的“尚书”与作为皇家文档的“尚书”的意思是相当一致的。
《尚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
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原文翻译及赏析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咸有一德》是《尚书》的篇名,这篇经文的主题就是一德之事。
尚书多方全文及译文
尚书多方全文及译文
《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周朝初年的历史
事件和政治制度。
《尚书》共分为两个部分,上下两经,上经又称
为《尚书大传》,下经又称为《尚书小传》。
《尚书大传》是《尚书》的上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古代君
主的政治理念、治国方略、礼仪制度等。
它包括了多个篇章,如
《五帝本纪》、《尧典》、《舜典》、《禹贡》、《夏书》等。
这
些篇章记录了古代君主的治理经验和对政治、道德、礼仪的思考,
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尚书小传》是《尚书》的下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周朝的
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它包括了多个篇章,如《周书》、《虞书》、《商书》、《殷书》等。
这些篇章记录了周朝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君主的政绩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于研究周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具
有重要意义。
至于《尚书》的译文,由于其篇幅庞大和内容复杂,历代学者
都有不同的翻译版本。
其中最著名的译本是由清代学者杨伯峻主持
编纂的《尚书大传》和《尚书小传》。
这个版本的译文较为准确,语言通顺,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总的来说,《尚书》作为一部古代文献,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它的译文也是学者们研究和理解这部经典的重要工具之一。
《尚书》注译《太甲上》
《尚书》注译《太甲上》《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
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社稷宗庙,罔不祗肃。
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
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惟庸罔念闻。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毋越厥命以自覆。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未克变。
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题解】《太甲》:《尚书·商书》篇名。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言伊尹放太甲于桐宫居忧之事,中下二篇乃言归亳之事,因人名篇以戒。
太甲,殷王名。
沃丁父,太丁子,成汤孙也,及汤没而太甲立,为殷商第五任君主。
见《中国历史纪年表·三代世系》。
《尚书正义》“《盘庚》、《仲丁》、《祖乙》等皆是发言之人名篇,此《太甲》及《沃丁》、《君奭》以被告之人名篇,史官不同,故以为名有异。
且《伊训》、《肆命》、《徂后》与此三篇及《咸有一德》皆是伊尹戒太甲,不可同名《伊训》,故随事立称,以《太甲》名篇也。
”《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乱德。
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
”【书序】太甲既立1,不明2,伊尹放诸桐3。
三年复归于亳4,思庸5,伊尹作《太甲》三篇。
【注释】1.既:已也。
立:即位曰立。
《左传》“恒公乃立,乃老。
”2.不明:为政不清明。
明,清明也。
《尚书·太甲中》“视远惟明”。
3.伊尹:商之贤相,名挚。
商书·太甲上的原文及翻译
商书·太甲上的原文及翻译商书·太甲上的原文及翻译佚名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
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书·太甲上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作者:佚名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
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
社稷宗庙,罔不祗肃。
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
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惟庸罔念闻。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帝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未克变。
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
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译文作者:佚名嗣王太甲对伊尹不顺从,伊尹作书给王说:“先王成汤顾念天的明命是正确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
上天看到汤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抚安天下。
我伊尹亲身能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业。
我伊尹亲身先见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信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他们的后继王不能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没有成就。
嗣王要警戒呀!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
”王像往常一样不念不闻。
伊尹就说:“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思考国事,坐着等待天明。
又遍求俊彦的臣子,开导后人,不要忘记先祖的教导以自取灭亡。
您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
好象虞人张开了弓,还要去察看箭尾符合法度以后,才发射一样;您要重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样我就高兴了,千秋万世您将会得到美好的声誉。
”太甲不能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帝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太甲不能改变。伊尹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习惯将同生性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顺教导的人。要在桐营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的教训,莫让他终身迷误。”
嗣王去桐宫,处在忧伤的环境,能够成就诚信的美德。
尚书·商书·太甲上原文及翻译
商书·太甲上
作者:佚名
太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像往常一样不念不闻。伊尹就说:“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思考国事,坐着等待天明。又遍求俊彦的臣子,开导后人,不要忘记先祖的教导以自取灭亡。您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好象虞人张开了弓,还要去察看箭尾符合法度以后,才发射一样;您要重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样我就高兴了,千秋万世您将会得到美好的声誉。”
文言文翻译:
嗣王太甲对伊尹不顺从,伊尹作书给王说:“先王成汤顾念天的明命是正确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上天看到汤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抚安天下。我伊尹亲身能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业。我伊尹亲身先见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信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他们的后继王不能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没有成就。嗣王要警戒呀!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