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成长》与阅读、习作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树的成长》与阅读、习作教学摘要小树苗每天成长的过程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时间久了,不用刻意去观察,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它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小树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孩子的学习不正像一棵树的成长吗?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许一个月、两个月都看不到进步,但是五年、十年之后,再回过头看,一定会发现他们成长了、进步了。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爱心、从内心相信孩子在成长着。
关键词耐心信任作文教学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最近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一篇文章——《一棵树的成长》,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暖暖的感动和深深的崇敬,为这个像树一样成长的孩子,更为智者一样的孩子的父亲。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孩子生来有些愚笨,尽管他很努力,但是每次考试他总是倒数第一。为此,他绝望地问父亲:“我是不是一辈子都没有前途?只能是倒数?”父亲没有说话,从山上找来一株小树苗,让他种在院子里,并叮嘱他浇水施肥。他不明所以,但依然照做了。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他仍然还是倒数第一。看着他沮丧而绝望的表情,父亲把他带到院子里,指着那棵树苗对他说:“你瞧,这裸树苗是你去年种下的,那时它只有一尺来高,现在你再看,它已将近两尺高了。”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与我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树每天都在成长,但你看得见吗?看不见,并不代表它没有生长。学习也是一样,它是一个曰积月累的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也许你一月、两月看不到进步,甚至一年、两年都看不到进步,但是五年、十年后,你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成长了,进步了……”。听了父亲的话,他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于是他又有了信心和希望。他数十年如一,矢志不渝地努力着。最终,他顺利地考入了北大。多年后,当他回到故乡时,发现自己当年种下的那株小树苗,竟然长成了参天大树,望着那棵树,他不禁泪流满面,为自己,也为父亲。
看完这个故事笔尖流泻下一时的感受。是啊,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父与子!在我看来,这个走过困惑迷茫、始终坚持如初的孩子了不起,这个慈祥、深沉、睿智、不急不躁、耐心等待、无条件爱孩子、从内心相信孩子在成长的父亲了不起。
是的,小树苗每天成长的过程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时间久了,不用刻意去观察,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它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小树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这个故事竟让我联想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孩子的阅读与习作的成长不正像一棵树的成长吗?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许一个月、两个月都看不到进步,甚至一年两年也很难看到,但是五年、十年之后,再回过头看,一定会发现他们成长了、进步了。
说真的,对于阅读习作教学,一直是我担任语文教学以来的难点。总觉得一个学期,学生在写了近十六篇左右的大小习作后,其习作水平(尤其是习作后进生的写作水平)依然是“原地踏步”:流水账的习作还是毫无重点、从头说到尾;条理紊乱的习作还是杂
乱无章、写到哪儿是哪儿;虎头蛇尾的习作还是戛然而止、有头无尾或者是无头无尾,更别说是首尾呼应了。因而一个学期下来,一个学年下来,学生各方面在或快或慢地“长大”,而唯独感到“写作”没有“长大”。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写作不断提高“长大”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阅读、习作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无形的动力,兴趣是提高写作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明确地说出了兴趣在求学获知的智力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对阅读、习作的兴趣。开拓视野,不断运用新的素材进行细作,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如野炊、夏令营、冬令营、清明扫墓、观花……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写出的文章不空洞,具体生动内容充实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整体素质。在阅读理解中探究审题、选材、造句、构思谋篇、叙述的方法,并及时迁移,指导写作。使其消除自卑心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坚定必胜的信心。
二、让“后进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学生都有自尊心,都有荣誉感,爱听表扬话。甚至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要在全班表扬,树立他们的威信,慰籍一颗稚嫩的童心,并焕然起一个充满希望、幻想成功的童心。只要“后进生”在一方面有进步就表扬,“多打分,打高分”
奖励他们,让“后进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总之,差生并非朽木不可雕,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变化眼光看差生,细心工作,今天辛勤地付出,就会换来明天的桃李芬芳。
三、阅读、习作贵在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有一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人挑着一担橘子进城,天快黑了,他怕关闭城门之前赶不到城里,心里十分着急。恰巧迎面走来一个人,他便问那人能不能赶进城。那人瞧他慌张的样子,就告诉他,如果慢点走,还可赶得上。挑桔子的听了很生气,以为那人在拿他开玩笑。他想,难道慢走可以进城,快走放到进不了城吗?于是他加快脚步,不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撒了一地。他急忙往单担子里装橘子,好大一会才收拾完。这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关闭了。这则故事在告诉我们,学写作文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它就好比马拉松赛跑,贵在坚持不懈,急于求成只会事与愿违。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知道学生阅读、习作的过程,也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路要一步步去走,台阶要一节节去上。小树苗每天成长的过程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时间久了,不用刻意去观察,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它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习作的进步、阅读的积累不也像一棵树的成长,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不见它散发的勃勃生机,但是它真的存在着,真的成长着,蜕变着。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相信孩子成长是潜在的,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永不打折扣地信任,让孩子坚信自己的成长、进步是存在的,即使有一段时间我们看不见。让我们做一个称心的老师,学着呵护孩子心中的信念,学着用心灵去感受我们看不见的美好,学着用感知去触摸孩子的成长。“眼睛看不见,看不见它却在那里”细细地品读着这句话,内心会不知不觉充盈着美好,空气中会不声不响地弥漫着幸福。这就是《一棵树的成长》给我的启发。